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辽太宗)

耶律德光简介

耶律德光:耶律德光(902年11月25日―947年5月15日),字德谨,小字尧骨,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人,契丹族。辽朝第二位皇帝(927―94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次子,母为淳钦皇后述律平。天赞元年(922年),拜天下兵马大元帅。天显五年(926年),得到述律皇后之助,正式即位,仍以天显为年号。天显十一年(936年),以称子、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协助石敬瑭灭亡后唐。会同元年(938年),改皇都为上京,改革官制,划分南北二面,实行胡汉分治。整订赋税,奖励耕战,发展生产。会同九年(946年)十二月,攻陷汴京(今河南开封市),俘虏后晋出帝,灭亡后晋,改国号为大辽,年号大同。遇到中原民间武装反抗,契丹人死伤惨重,故而厌战心切,率军北返。大同二年,病逝于栾城(今河北栾城县),庙号太宗,谥号“孝武惠文皇帝”,葬于怀陵,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木乃伊皇帝。

耶律德光传记——

辽太宗姓耶律,名德光,小字尧骨。是太祖第二子,母为淳钦皇后述律平。唐天复二年(902)生,辽大同元年(1008)卒。终46岁。公元927~947年在位。

耶律德光

一、受助母后 代兄承嗣

辽天显元年(926)七月,辽太祖突染急病卒于扶余(今吉林四平市)。太祖殁后的第二天,皇后述律平称制决事,一手包揽了契丹的军政大权。

阿保机和述律氏有三个儿子(阿保机共四子)。长子耶律倍,为人聪敏好学,性情外宽内挚,尤好读书,不喜射猎。能作文章诗赋;知音律,善绘画;还精通医药、针砭之术。太祖神册元年(916年)被立为皇太子。太祖灭渤海后建东丹国(即东契丹之意),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号称人皇王。次子耶律德光,相貌雄勇威武,精于骑射,长期随父外出征战,累立功绩,参预军国之务,年仅20岁时就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三子耶律李胡,此时年仅15岁。

阿保机与他的两个儿子倍和德光,对中原文化有着比较广泛的兴趣,都很熟悉汉文、汉字。阿保机就说得一口很好的汉语,只是在契丹族内部不说。他要祭祀一位在汉人中有影响的人物,于是就建孔子庙,命倍春秋祭奠。而述律氏的契丹族传统思想则比较浓厚。述律氏正是以这种思想倾向,来从她的儿子中确定帝位继承人的。

由于耶律倍对契丹人传统的骑射等不感兴趣,汉族知识分子的气息太重,立为皇太子后参预军国大政,表现出崇尚中原文化、倾心汉法,与述律氏的意愿相违拗。耶律德光虽也和父兄一样,熟悉汉族文化,写得一手好汉字,但却更娴于骑射,在屡次的征战中获胜,赢得了契丹众将的钦佩,博得了母后的另眼看待。耶律德光自幼对母后奉事恭谨。述律后病了不吃饭,他日夜服侍在左右。每当做了错事,述律氏一瞪眼,他就表现出非常害怕的样子,唯母命是从,为述律氏所钟爱。

述律氏

当阿保机死后,述律氏及诸将领奉阿保机的梓官还皇都之时,耶律德光暗受母后之命,镇压了渤海叛州,赶回京城。耶律倍被封为东丹王仅几个月,这时让其子监国,也急忙回到皇都。兄弟俩开始了争夺帝位的斗争。

述律氏回到皇都后,匆忙召集朝中大臣们商议国嗣之事,不料贵族大臣、南院夷离堇耶律迭里首先明确表示:“帝位宜立嫡长!”得到众人附和。见此,述律氏知道若强行立耶律德光为帝,势必引起诸臣的抵制和反对,所以她决意先清除反对势力,为德光嗣继帝位扫平道路。

天显元年(926)十一月,述律氏以图谋不轨的罪名,首先把耶律迭里等抓了起来投入牢狱,然后对他们严加刑讯,要他们承认“谋叛”之罪。前后被杀者数百人。创制契丹文字的耶律突吕不等人,也被怀疑党附耶律倍,要予以惩办,突吕不只得赶快逃离京城。朝中诸臣,人人自危,无人敢议立嗣之事。

耶律倍清楚地知道自己继位无望,甚至有杀身之祸,便对诸臣说:“我弟德光功德过人,人心所属,宜主社稷。”愿意让位。

天显二年(927)十一月十五日,耶律德光即帝位,祭谒太祖庙,行柴册礼,御宣政殿受群臣朝贺,接受尊号曰“嗣圣皇帝”,尊述律氏为应天皇太后,册妃萧氏为皇后,祭告天地,遣使谕告诸国。至此,耶律德光在母后述律氏的支持下,取代了耶律倍,确立了自己的统治。

太祖阿保机死后,述律氏曾断右手腕置于阿保机陵中以代身殉,耶律德光即位后,为报答母后举立之恩,特为述律氏建“断腕楼”,刻石树碑,定太后的生日为永宁节,在太后出生的仪坤州(今内蒙古沙拉木伦河南岸)树立“太后诞圣碑”。而耶律倍被夺取了继承帝位的权力,心中愤恨不平,便只身携带侍臣40余人,泛海经登州(今山东蓬莱)投奔后唐,改姓名为东丹幕华,又改为李赞华,最后死在异邦。

二、利用内讧 小获中原

耶律德光即位之时,契丹以西、以北、以东的各少数民族部族经过太祖天显初年的大规模征讨,大都臣服,归属于契丹的统治,契丹的主要劲敌是中原地区的后唐政权。耶律德光决定继续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不仅决心要实现太祖的遗愿,而且还要做全中国的皇帝。

天显三年(928),唐义武节度使(治今河北定县)王都图谋割据自立,唐朝宗发兵征讨,王都遂派人以重赂求救于契丹。借此之机,耶律德光派奚族将领秃里铁剌率军入关,会王都军在曲阳境嘉山之下,与唐将、北面诏讨使王晏球大战,结果全军覆没。

闻听败讯,耶律德光大怒,即欲倾国亲自出征。这时,后唐却遣使至契丹,提出罢兵修好。朝中大臣也劝谏德光,应伺机而动,不可轻举。耶律德光亦意识到,自己刚刚继位,若出师失利,于自己的统治无益,遂停止发兵,遣使回谢唐明宗,索还涅里衮、查剌等人。自己集中精力整顿内政,巩固国内统治。

耶律德光即位不久,首先营建皇都,展城廓,建宫室。天显三年(928)十二月,一是为了安置耶律倍,二是为了防范渤海人民的反抗,升东平郡为南京,扩建城邑,迁徙渤海人移居于此。次年,继行柴册礼后,又会集契丹各部长老、朝中大臣,行再生礼(契丹保留的君主即位时举行的重要仪式,亦为柴册礼的一个组成部分)。天显六年(931),再命扩修京城。并先后派兵镇压了乌古部和党项部的反叛,同时,仍积极备战,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制造攻城武器,准备随时大举南侵。

天显八年(933),后唐政权发生内讧。这时在后唐的耶律倍派人给耶律德光送信,要德光发兵讨伐。以此为借口,耶律德光亲自率军南侵。正当耶律德光顺利进军之时,他的妻子萧氏产后得病,不久死去,接着发生了北府宰相涅里衮谋叛南奔的事件,迫使耶律德光中断对后唐的用兵,除留下部分军队继续攻打新州(今河北涿鹿)、应州等城外,大军班师北退。

雁门关

事隔两年,后唐内部再生变乱。节度使石敬瑭公开叛唐,让桑维翰起草一道降表,连夜送给耶律德光,以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子、割让卢龙一道和雁门关以北的诸州土地为条件,乞求耶律德光发兵救援。耶律德光见表大喜,于是就发兵南下。十一月十二日,耶律德光命在晋阳城内筑坛,备礼册命石敬瑭为“大晋皇帝”,把自己的衣袍脱下来,亲手为石敬瑭穿戴上,石敬瑭便穿着所“赐”的契丹服装即皇帝位;答应每年向耶律德光献帛30万匹,割让燕云十六州(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给契丹。石敬瑭入居洛阳,不久迁都汴州(今河南开封,后升为东京开封府),奉耶律德光之命,拜桑维翰为相,以侄子石重贵镇守河东。

耶律德光夺取河北,挺进中原的宏伟计划获得了初步成果。

三、控南无望 北还身亡

灭唐立晋以后,耶律德光回到皇都临潢。石敬瑭则在耶律德光的扶植下,做了中原皇帝,对契丹毕恭毕敬,以示君臣有别。尽管如此,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还是不放心,仍结好淮南南唐、江南吴越政权,以牵制石敬瑭,为自己争取时间休养士卒、整顿内政,为更大规模的南侵、逐鹿中原作准备。

辽上京城墙遗址

天显十三年(938)十一月,耶律德光和述律太后分别在皇都宣政殿与开皇殿接受了石敬瑭遣派宰相冯道、左仆射刘昫所上尊号,接纳了石敬瑭送来的幽、蓟等十六州图籍,复行再生礼、柴册礼,大赦天下,改元会同。诏命以皇都为上京,称临潢府;升幽州为南京,称幽都府;改南京东平郡为东京,称辽阳府;改新州(今河北涿鹿)为奉圣州,武州(今河北宣化)为归化州。

耶律德光改定官制,逐步建立起“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北面官、南面官两套政治制度,北面官杂用汉官职名。仍设北、南府宰相统辖契丹旧八部。皇族迭剌部在太祖时划分为名五院、六院的两部,这时改两部长官夷离堇为大王,余部称节度使。皇族内部事务仍由惕隐管领,设大内惕隐司。又设大国舅司,管领后族审密部(萧)乙室已、收里两族事务,设遥辇九帐大常衮司管领遥辇九可汗家族的宫帐事务。另设夷离毕掌刑狱,大林牙院掌文翰,敌烈麻都掌礼仪。还设置宣徽、阁门、控鹤、客省等使,以御史大夫、中丞、侍御、判官等佐吏为敞史。诸部宰相、节度使帐为司空,鹰坊、监冶等局长官为详稳。南面官参用汉族士人,职名升擢基本上沿袭唐制,主要治理汉人州县、租赋、军马等事务。各汉地州县一般也沿用旧制。另改主簿为令,令为刺史,刺史为节度使等。

同时,耶律德光注意礼贤下士,重用汉族士人辅佐自己,为太祖朝所倚重的汉族士人加官进爵。封韩延徽为鲁国公,拜枢密使同平章事,迁韩知古为中书令。封新降契丹的赵延寿为燕王,任为幽州节度使,寻迁枢密使兼政事令。耶律德光为发展生产,把一些贵族私城改置为朝廷属州,设官治理,改善奴隶的处境。把于谐里河、胪胸河一带的土地,分赐给皇族为农田,发展农业生产。谕令有司劝导耕织,另外,改革旧俗。

石敬瑭死后,晋朝对契丹的态度发生变化。石重贵做了皇帝后,以景延光拥立之功,任命他为同平章事兼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集将相于一身。景延光不赞成过分屈从契丹,劝晋出帝对契丹只称孙不称臣,出帝听从了他的话。耶律德光以此为由,出兵攻晋,以实现他中原称帝的愿望。

会同六年(943)十二月,耶律德光从上京至南京,集中了山后诸州(今河北太行山北端、军都山、燕山以北地区)及幽州兵约5万人,从沧州、恒州、易州、定州分道南侵,自己亲率契丹精锐步骑军10万余人继后。经过三次大的军事行动,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晋出帝被迫投降,上降表称“孙男臣重贵”,要求耶律德光留他一条性命,并派自己儿子奉国宝出迎耶律德光。晋廷百官也缟衣纱帽,跪伏请罪。耶律德光仍让他们领职如故,以示宽容。

会同十年(947)正月,耶律德光备列法驾仪仗进入开封城。寻举行登基仪式,完全以汉族皇帝的礼仪接受百官朝贺,表示自己已是全中国的皇帝。制改国号为大辽,改元大同(大一统之意),大赦天下,爵赏百官,以张砺为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左仆射和凝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冯道、刘昫、李崧等晋廷故臣也都封官晋爵,分别予以任用。升恒州为中京,以赵延寿为大丞相兼政事令、枢密使、中京留守,其余将官皆有爵赏。而以张彦泽进城之后,纵兵大掠,擅杀桑维翰,命斩于市。杨光远之子杨承勋等先叛归晋,都被诛杀。后晋各地长官也被召至开封,耶律德光另派契丹将官和自己的子弟亲信担任地方官。晋出帝石重贵被废,与他的家属一起被押送到契丹本土,后迁居建州(今辽宁朝阳),直至终年。

耶律德光在东京登基以后,认为夺取河北、挺进中原、做全中国皇帝的愿望已经实现,江山已定,不仅没有继续采取积极措施安抚民众,相反却做了一些激化民族矛盾、不利于稳固统治的事。他令契丹以牧马为名,四出掳掠,自筹给养,称为“打草谷。”使开封府附近数百里,成为白地。他还以犒军为名,下令在开封和各州“括借”钱帛,准备北运。他不信任后晋降臣,委派自己的子弟亲信为诸地长官。

耶律德光的所作所为,引起了后晋官员的不满,敌意越来越重。特别是各地民众,不甘心契丹的掳掠,与原来聚集在山林的后晋起义军一起,纷纷起义反抗辽朝的统治,攻打州县,杀死了辽朝官吏。耶律德光命降将赵晖为陕州(今河南陕县)留后,赵晖杀掉来使,再次举行起义。耶律德光派往各地的契丹地方官,或被杀,或被驱逐。这时,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晋阳称帝,建立汉(后汉)政权。各地一些后晋官吏也先后起兵降汉,攻打辽军。耶律德光见难在中原立脚,决定北还。

当年三月,耶律德光召见众臣说:“天时逐渐暑热,我难以在此久留,要暂回上京探省太后。”于是诏命以汴州为宣武军,以妻兄萧翰为节度使。四月初一,尽载晋室府库珍宝,率军离开封北上。四月十三日,行至高邑,耶律德光突然得病,胸腹烦热,勉强北行。四月二十二 栾城,病重去世,卒年46岁。当年九月,葬于风山怀陵(位于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北),庙号“太宗”。统和二十六年(1008)谥曰“孝武皇帝”,增谥“孝武惠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