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穆罕默德二世

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

穆罕默德二世简介

穆罕默德二世: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奥斯曼土耳其语:محمد ثانى‎,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英语:Muhammad Ⅱ;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8月—1446年5月,1451年2月18日—1481年5月3日在位)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绰号“法提赫”(Conqueror,意为征服者)。苏丹穆拉德二世第四子。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Mehmed the Conqueror)。他21岁的时候已能指挥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完成了几代苏丹的夙愿。及后更西侵巴尔干半岛腹地、东抗白羊王朝,为日后奥斯曼帝国百年霸业奠下稳固的基石,而且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统治,尤其是在宗教和文化方面所采取的宽容政策,实数难得。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使得奥斯曼帝国国内形势稳定,经济和文化得到发展,民族得以融合,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许多历史学家称他才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创建者。他也为后来的苏里曼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能使用流利的土耳其语、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八种语言,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1470年,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法提赫清真寺。穆罕默德二世早年任马尼萨总督。1444年至1446年第一次成为苏丹,1451年再度即位。1453年率军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他视自己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者,积极向外扩张。在西部,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等巴尔干诸国;向东先后征服小亚细亚地区诸国,并击败白羊王朝,把东部疆界扩至幼发拉底河。1478年,他以武力胁迫黑海北岸的克里米亚汗国臣服。在威土战争中,又夺取爱琴海大部岛屿。在位期间,还编制法典,奖励文艺,兴建建筑。到统治晚期,穆罕默德二世被称为“两地和两海的主人”。通过一系列征战,逐步形成庞大的奥斯曼帝国。1481年,穆罕默德二世在出征前夕突然逝世,终年49岁。穆罕默德二世,也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他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施行的一系列政策,维持了奥斯曼帝国的稳定,为后来的苏莱曼大帝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真正的创建者。

穆罕默德二世传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穆罕默德二世(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于1432年3月30日生于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埃迪尔内,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奥斯曼土耳其第七任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军事统帅。是奥斯曼帝国第六位苏丹穆拉德二世(1403-1451,1421-1444及1446-1451在位)的第四子,母亲则是女奴HümâHâtûn。   

穆罕默德幼年时曾接受严格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军事教育。因为两位兄长体弱多病,所以穆罕默德受到穆拉德二世的着重培养。穆拉德聘请了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给他当老师。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贵族子弟,以及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战俘们的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能结交各种有才干的朋友,为日后执政打下基础。等穆罕默德年龄稍长,按照奥斯曼帝国的惯例,穆拉德为穆罕默德配备了两位“拉拉斯”(lalas,即助手兼护卫)来辅佐他,派他去小亚细亚的马尼萨担任总督,以积累治国经验。

1453年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威尼斯-土耳其战争中,夺取爱琴海大部分岛屿,并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向东先后征服小亚细亚的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及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国,把东部疆界扩至幼发拉底河,创建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以“征服者”著称。

1481年准备出征罗得岛时被长子毒死。他重视文化教育,曾颁布帝国最早的法典。

两度即位

1444年8月,穆拉德二世对政事厌倦,决定让位给年仅12岁的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即位不久,就经历了严峻的内外政治危机。匈牙利国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利用穆罕默德年幼,撕毁匈土  1444年6月签订的《塞格特和约》,在教皇尤金四世、拜占庭帝国及威尼斯共和国支持下组织十字军,于9月越过多瑙河,接连击败土军,直扑黑海边的重镇瓦尔纳。 

与此同时,帝国政府内幕僚派系对立严重,并经常爆发激烈争吵。其中矛盾最大的两派中的大维齐尔坎达利·哈利勒(Candarli Halil)主张奥斯曼帝国应与欧洲各国和平共处,而穆罕默德的“拉拉斯”扎干诺斯(Zaghanos)和易卜拉欣(Ibrahim)则主张应继续进行军事征服和领土扩张。由于两派无法取得一致意见,穆罕默德便无法制定有效战略以解决日益严峻的十字军东征问题。最终,在权衡利弊后,穆罕默德决定武力反击。 在这种情况下,穆拉德二世被请出来主持政局,他率军于11月10日在瓦尔纳打败了十字军的进攻(参见词条瓦尔纳战役)。1446年,耶尼切里军团发动政变,在他们的要求下,穆拉德于5月复位为苏丹,穆罕默德则返回马尼萨。 

在此期间,他从师当地的一些著名学者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研读波斯、希腊、罗马的古典诗篇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著作。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著名统帅的传记尤感兴趣;重视军事学研究,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的运用以及地形的选择等尤为钻研。除了自己的母语(奥斯曼土耳其语)外,他还掌握了亚美尼亚语、希腊语、斯拉夫语、希伯来语、波斯语、拉丁语、阿拉伯语等语言,能够流利地使用。穆罕默德对拉丁诗篇或散文很偏爱,也喜欢异教艺术、占星术,甚至掌握了一些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这一切为其后成为博学多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 

1451年,穆拉德二世逝世,穆罕默德闻讯后,立即星夜兼程,赶往埃迪尔内。2月18日,穆罕默德在埃迪尔内正式继位,时年19岁,称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当天,他立即下令处死他尚在襁褓之中的弟弟,清除内乱的根源。 

穆罕默德二世在继位后认为需要改革,但几位主张改革的高官被杀后,他不得不把政府大权交给保守派控制。直到他消灭了反西化改革的近卫兵团和“蒂玛”制封建骑兵部队,才开始大规模的改革。

灭亡拜占庭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时,奥斯曼国家已占领了巴尔干半岛东南部,包括保加利亚、色雷斯、马其顿和希腊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在内。塞尔维亚、波斯尼亚、瓦拉几亚等国经常受到奥斯曼人的侵略,它们或则向奥斯曼国家缴纳年贡,或则承认其宗主权。在亚洲,奥斯曼人通过联姻、收买、武力等手段,统一了安纳托利亚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卡拉曼贝伊国和希腊人的特拉比松帝国还保持着独立,阻碍着奥斯曼人向小亚东部和南部发展。 

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决定征服拜占庭帝国的都城君士坦丁堡。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领土实际上仅限于君士坦丁堡城周围的一小块地方及摩里亚的一部分,是奥斯曼人包围中的一座孤岛。它的君主早就向奥斯曼国家称臣纳贡。穆罕默德从外交、军事等方面进行围攻君士坦丁堡的准备。他分别与威尼斯、匈牙利订约,答应维护威尼斯商人的权利,重新确认1444年《塞格特和约》的主要条件等,力求使两国保持中立。 

1451年冬,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处的欧洲岸边建立要塞,由哈利勒帕夏等三名大臣出资,在四个多月里建起了一座名为“博加兹凯森”(‘Boğazkesen’,意即切断博斯普鲁斯海峡,后改名为‘RumeliHisarı’,即罗迈利希萨尔)宏伟的碉堡,与14世纪末建成的亚洲岸边的安纳多卢希萨尔要塞相呼应,控扼了出入黑海的通道。此外,穆罕默德还下令新建大批兵船,铸造大口径的巨型炮—乌尔班火炮。 

1453年4月初,穆罕默德二世亲自率领15万大军,团团围住君士坦丁堡,从陆上和海上连连发起猛攻。当时城内的守军,连同3000威尼斯、热那亚士兵在内还不足万人,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君士坦丁堡具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只有沿金角湾一线较弱。金角湾入口处用粗铁链和沉船堵死,舰队根本无法开进。穆罕默德研究了守军的阵势,认为必须把金角湾方面作为攻城的突破口。他决定利用金角湾北岸热那亚商人居住的侨民区加拉塔,设法从陆路把兵船拖进金角湾去。穆罕默德答应保持热那亚商人的商业特权,在其帮助下,用涂油的木板滑道,终于沿加拉塔东界,把70艘兵船送进了金角湾。土舰在金角湾的突然出现,使守城士兵大为惊恐。他们不得不从其它阵地抽调兵力,以加强金角湾一线的防御,城内形势因而大为恶化。但君士坦丁堡军民奋不顾身,英勇善战,一次次击退土军进攻,使其遭受重大损失。 

土军久攻不下,加之风闻西方援军将至,内部曾发生动摇和骚动,军事会议两次讨论是否撤军的问题。一部分大臣力主撤退。但穆罕默德二世深知基督教国家之间的矛盾重重,短期内不可能组成强大的联盟,对危在旦夕的君士坦丁堡作实质性的援助,因而主张继续围攻。 

5月29日,土军再次发动猛攻。为了鼓舞士气,穆罕默德二世向士兵作了战前鼓动,宣布除了城市本身以外,他不寻求任何其他东西;破城之后,准许士兵尽情抢劫烧杀三天,金银财宝和俘虏、奴婢通通归胜利者所有。同日,土军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穆罕默德在攻占君士坦丁堡的第二天,逮捕并处死了他的主张对该城进行撤围的主要大臣。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结束了长达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后被称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行政中心。它大大加强了奥斯曼帝国对内的控制力量和对外的侵略扩张实力,帝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显著增长。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认为:从那时(占领君士坦丁堡)起,奥斯曼苏丹获得了海军,并使用自己的希腊奴隶从事那些需要高度技术和智慧的职业。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两天,穆罕默德进城,下令提前停止抢掠,使许多古代建筑和珍贵文物得以保存。释放了许多分配给他的战俘奴隶,为了幸存的居民留住在城里。此外,他将圣索菲亚大教堂改建为清真寺,但对帝国境内的希腊基督徒持宽容态度。 

四面出击

穆罕默德二世在第二次即位后的30年,发动了多次征服战役。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和亚洲的小亚细亚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欧洲部分

1456年,穆罕默德二世率兵出征贝尔格莱德,企图打开通往匈牙利的道路。匈牙利名将亚诺什·匈雅提率领基督教联军支援贝尔格莱德,于7月27日重创土军。穆罕默德本人也负伤,被迫撤退(参见贝尔格莱德之围)。1459年,穆罕默德再度出兵,最终征服了塞尔维亚王国。 

1461年,因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三世·采佩什拒绝向奥斯曼帝国缴纳年贡,穆罕默德二世派兵入侵瓦拉几亚。1462年夏,弗拉德三世在塔尔戈维斯泰战役中击退穆罕默德。但穆罕默德通过扶立“美男子”巴萨拉布·拉杜为新任大公的方式,成功驱逐了弗拉德三世,迫使瓦拉几亚公国臣服。1476年,弗拉德三世在匈牙利支持重返下瓦拉几亚,驱逐拉杜,但很快被击杀,瓦拉几亚再度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 

1458年至1463年,奥斯曼人兼并了拜占庭人在巴尔干的残余领地,把希腊和摩里亚并入帝国版图。1463年,征服波斯尼亚。 

阿尔巴尼亚独立运动的领导者乔治·卡斯特里奥蒂·斯坎德培在穆拉德二世在位时期,数次挫败奥斯曼帝国的进攻。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后,于1457年、1467年相继派兵进攻阿尔巴尼亚,并一度御驾亲征,均以失败告终。1468年,斯坎德培逝世。1478年至1479年,穆罕默德基本征服了阿尔巴尼亚大部分地区(参见词条克鲁亚保卫战)。   

为阻止威尼斯人进攻奥斯曼帝国的西北部,穆罕默德二世主动发起对海上强国威尼斯共和国的进攻。自1463年至1479年,奥斯曼帝国与威尼斯进行了长达16年的战争,最终迫使威尼斯割让了爱琴海上的大部分岛屿(参见词条威土战争)。此后,穆罕默德转而积极进攻特兰西瓦尼亚以及奥地利的南部地区。 

在向西进军的同时,穆罕默德二世也开始了自己在东欧方向的扩张。1474年冬,因摩尔多瓦公国统治者斯特凡大公拒绝交纳贡金及港口城市,穆罕默德派宦官苏里曼指挥号称12万的大军入侵摩尔多瓦。1475年1月10日,斯特凡指挥4万军队在瓦斯卢伊附近的一座高桥发动伏击,大败土军(参见词条高桥之战)。穆罕默德闻讯大怒,于同年5月派艾哈迈德帕夏率领舰队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占领卡法(Kafa,今费奥多西亚)、塔纳、苏达克、刻赤等热那亚、威尼斯诸国掌控的黑海沿岸城市。到1478年,克里米亚汗国汗明格里·格莱承认苏丹为最高宗主。以卡法为中心的土地直接并入苏丹领地,而克里米亚草原地区和第聂伯河下流仍归克里米亚汗统治。这一军事行动,大大增强了奥斯曼帝国在黑海北部的影响力,并为奥斯曼帝国从北方入侵摩尔多瓦做好了准备。 

1476年5月,穆罕默德二世遣使要求斯特凡纳贡称臣,遭拒后,率领号称15万的大军发起进攻。到7月26日,双方在白谷发生激战,穆罕默德击败了斯特凡,但摩土两军均损失惨重。穆罕默德认为难以再战,于是下令撤退(参见词条白谷之战)。

1480年初,穆罕默德二世派兵乘船横渡奥特朗托海峡,侵入意大利南部,在不到两周内便攻占了奥特朗托城,引发意大利诸国的恐慌(参见奥斯曼帝国入侵奥特朗托)。5月,梅希赫帕夏率领6万人渡海进攻罗德岛,但阻于医院骑士团的坚决抵抗,被迫于8月中旬撤退(参见罗德岛围攻战)。 

亚洲部分

在亚洲,穆罕默德二世军事行动的主要目标是统一小亚细亚半岛。1461年,他首先消灭了黑海沿岸的特拉比松帝国,接着锋芒转向小亚细亚中独立和半独立的突厥公国。1464年,半岛中南部的卡拉曼贝伊国出现了内乱,穆罕默德趁机干涉。此后,他与卡拉曼国家的斗争持续了12年,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474年,穆罕默德才派艾哈迈德帕夏征服了卡拉曼的核心地带,迫使其贝伊臣服。   

随后,穆罕默德二世迎战统治亚美尼亚和伊朗西部地区的白羊王朝君主乌宗·哈桑。哈桑与威尼斯结盟,暗中支持卡拉曼贝伊的独立活动,是穆罕默德统一小亚细亚的最大敌人。1473年,穆罕默德在埃尔津詹大败哈桑(参见词条埃尔津詹之战)。1475年奥斯曼军队再败哈桑,兼并了他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东部地区。 

穆罕默德二世作战的胜利,完成了小亚细亚地区的统一,确立了奥斯曼帝国在该地区的支配地位。从11世纪下半期突厥民族成批进入小亚细亚时起,该地区逐渐成为以突厥民族为主体的群居地。作为奥斯曼帝国的核心地区,小亚细亚的统一在奥斯曼帝国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对土耳其民族的形成也起了积极作用。 

随着对巴尔干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征服,伊斯兰教在上述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到统治晚期,穆罕默德二世开始使用“法提赫”(意为征服者)的称号,也被称为“两地(指欧洲属地和小亚细亚)和两海(指爱琴海和黑海)的主人”。除此之外,穆罕默德还使用了“罗马的凯撒”(Kayser-i Rum,即Roman Caesar)的称号,以增加他在帝国欧洲部分领土上的统治的合法性。

殒命征途

穆罕默德二世早年性格开朗,易与交往。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变得越来越孤僻多疑。1472年有些大臣曾企图推翻他,拥立他小儿子杰姆为苏丹。事件败露以后,穆罕默德更是疑神疑鬼,采取许多措施以防备被人暗害,武装人员禁止接近苏丹,任何人都不准与苏丹同桌进餐,甚至浴室里都安装了专门的防备设施。1477年,穆罕默德颁布了一条骇人听闻的法律,宣布:“朕儿子中即位的那个人,有权杀死自己的兄弟,以维护王位和国家的安宁。”这条法律成了以后一个多世纪里奥斯曼皇室中兄弟残杀的依据。 

1481年初,穆罕默德二世准备出征罗得岛(也有关于他打算出征罗马的说法 )。4月,他越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抵达于斯屈达尔的部队集结地,预备率军穿过安纳托利亚。5月3日,穆罕默德在与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的马尔泰佩附近一个被称为“苏丹的牧场”的洪卡沙伊军营中逝世,终年49岁(关于其死因的不同说法,详见“人物争议”目录)。穆罕默德死后葬于伊斯坦布尔法提赫清真寺旁的寝陵里。在他死后,其子巴耶济德(即巴耶济德二世)和杰姆(被称为杰姆苏丹)展开对苏丹之位的争夺,直到1495年方才彻底平息。

为政举措

穆罕默德二世1808年继位后认为需要改革,但几位主张改革的高官被杀后,他不得不把政府大权交给保守派控制。直到他消灭了反西化改革的近卫兵团和“蒂玛”制封建骑兵部队,穆罕默德二世才开始大规模军事改革,在西方军事顾问帮助下建立起新式军队,在行政机构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由于外交的需要,也为更多地了解、学习西方,专设翻译局以培养外语人才,外交机构和翻译局为奥斯曼造就了不少人才。近代中国也是处理外交问题的总理衙门和同文馆成为新式人才摇篮,这一前一后,相映成趣。

为了表明开放的决心,他命令官员要穿欧式西裤、大礼服和黑皮靴,百姓戴的穆斯林头巾也被废止,规定一律戴一种圆柱形无边毡帽。这种帽子由于没有帽沿,所以做宗教祷告时前额照样可以方便紧贴地面。显然,这是穆斯林头巾与西式有沿帽之间的一种妥协,但它的推行仍遭到维护传统者的强烈反对,在国家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后才开始流行。这种圆筒形帽子后来被称为“土耳其帽”,成为土耳其的民族传统象征之一。

在奥斯曼帝国,教育是宗教的世袭领地,从来只教宗教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穆罕默德二世也兴办了学习法语和其他世俗学科的学校。这些改革虽然还十分肤浅,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意义却十分深远。[1]

政治

1.政府改革

穆罕默德二世精明强干,办事注意实效,在施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自登基第一年起,穆罕默德二世就改组了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加紧了对国库的管理。他命令各税务官自查帐目,然后再派人核查,凡帐目不清者,一律撤职查办。对官吏的等级、职责、地位、待遇,甚至衣着,穆罕默德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官员被分成内廷和外廷两部分。内廷负责苏丹的私人事务。外廷包括苏丹的私人顾问、侍卫和所有行政人员,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在中央称国务会议,成员包括宰相、大法官、财政官和国务秘书等,每个周一、周二、周六和周日国务会议成员都要与穆罕默德议事几个小时,讨论并决定政府各项事务。各地事务行省总督负责,在战时总督要负责为苏丹招募军队。 

穆罕默德二世改组政府各级行政机构,明确划分各职权部门的职责范围,严格规定政府官吏的等级、职责、地位、待遇,甚至衣着。实行部分权力下放,规定宰相府、度支大臣办公厅和大法官办公厅有权以苏丹名义,分别颁发有关行政、财政和伊斯兰教事务的指令。政府大印由宰相保管,交出大印就意味着丧失宰相职位;对帝国辖有的欧洲28省和小亚细亚20省实行中央集权下的分级治理。 

2.编撰法典

穆罕默德二世重视法治建设,主张在遵守逊尼派伊斯兰教法的基础上,完善国家的行政建制和行政立法。在位时期,以其名义颁布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法典内容广泛,涉及朝廷官职的设立、宫廷礼仪、财政制度和刑法等。同时他也是第一位颁布有关宗教法律未涉及的国家生活事宜(如公共管理)的法律的苏丹。这一重要工作,后来在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一世(“立法者”)时代终告完成。 

3.控制禁卫军

从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禁卫军(耶尼切里)和其他常备军成为保卫和扩张奥斯曼帝国领土的主力。作为这些战士的领袖,穆罕默德努力施展权威,以期对其加以控制,但未能完全使他们屈从于他的意志。早在1451年第二次即位之初,他就被迫按照巴耶济德一世时的惯例为禁卫军发放津贴;1455年,禁卫军在试图攻取热那亚共和国掌控的埃内兹港时发生兵变;1456年贝尔格莱德之围失败后,禁卫军中也出现了哗变。

经济

1.土地制度

在穆罕默德二世颁布的法规中,最具体的是土地法。它固定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义务,明确规定帝国的土地占有形式分为3种:国有地(米利)、教会土地(瓦克夫)和私有地(米勒克)。到15世纪末,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有4500名采邑主,亚洲部分有5500名采邑主。 

2.重建首都

穆罕默德二世征服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后,致力于城市的重建工作。为了鼓励幸存的居民留在城里,穆罕默德给他们分配住房,豁免他们的一些赋税;手工业者和商人的行会在拜占庭帝国享有的权利得到尊重。在以后的征战中,穆罕默德有意把某些城镇的居民,特别是手工业匠师迁居伊斯坦布尔。 

此外,他在首都的主要地段建立了许多商业设施,使城市迅速发展。根据1478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当时在伊斯坦布尔和附近的加拉塔区共有16324户家庭和3927家商店。50年后,伊斯坦布尔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城市。

军事

1.军事改革

在消灭了反西化改革的近卫兵团和“蒂玛”制封建骑兵部队后,穆罕默德二世在西方军事顾问的帮助下建立起新式军队。在他之前,奥斯曼的军队分为步、骑、海三种。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两军对垒时配合骑兵。或是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当时作战主要靠骑兵,因此骑兵的装备和待遇都非常好。 

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海军才成为正规部队。为了控制黑海和爱琴海,他大力发展海军,在许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厂,从威尼斯和希腊聘请专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装备均能同西班牙、法国或威尼斯相匹敌的舰队,并在攻打君士坦丁堡、征服克里米亚半岛及对抗威尼斯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2.军事征服

穆罕默德二世在位期大肆征战,扩张领土。在30年的统治期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大军远征18次。  其最大的成就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先后将塞尔维亚(1459年)、摩里亚(1460年)、波斯尼亚(1463年)、阿尔巴尼亚(1479年)并入帝国;在亚洲,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1461年)、卡拉曼公国(1466年),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1473年),统一了安纳托利亚。继而于1475年至1477年确立了对克里米亚汗国的宗主权。

穆罕默德二世以法蒂赫(征服者)著称,在位期间大事征战,扩张领土。最大的成绩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先后将塞尔维亚(1459)、摩里亚(1460)、波斯尼亚(1463)、阿尔巴尼亚(1479)并入帝国;在亚洲,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1461)、卡拉曼公国(1466),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1473),统一了安纳托利亚。继而于1475-1477年确立了对克里木汗国的宗主权。

在他之前,奥斯曼的军队分为步、骑、海三种。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两军对垒时配合骑兵。或是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当时作战主要靠骑兵,因此骑兵的装备和待遇都非常好。海军是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才正式成为正规部队的。为了控制黑海和爱琴海,他不得不大力发展海军,在许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厂,从威尼斯和希腊聘请专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装备均能同西班牙、法国或威尼斯相匹敌的舰队,并在攻打君士坦丁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军队攻占拜占廷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战役)。两天后穆罕默德进城。将其定为首都,并改称伊斯坦布尔。他看见城市被破坏得很厉害,于是紧急下令提前停止抢掠,对那些古代建筑和文物要妥善保护。他还释放了许多俘虏,并鼓励手工业者和商人留在城内。对于他们的基督教信仰,穆罕默德也表示尊重。这样这座历史名城才没有遭受巨大的破坏。

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意义重大。他结束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他本人也因此在帝国境内的威望陡然增高。此后,在巴尔干地区、小亚细亚以及从威尼斯和意大利南部一直到波斯和克里米亚,他都进行了旨在巩固、修整和拓展帝国版图的战争,获得了“法蒂赫”(征服者)的称号。

1473年,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了小亚细亚半岛的统一。

1475年,奥斯曼军队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使得黑海几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

1478年,他完成了对波黑和阿尔巴尼亚的征服。在他的晚年他开始使用“两地和两海的主人”的称号。

文化

1.重视教育

绘有穆罕默德二世头像的奥斯曼钱币,反面是象征统治三大洲的王冠 

穆罕默德二世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他开办了以培训行政管理人员为宗旨的宫内学堂,各民族学员可以平等地接受语言、文学、法律、军事、宗教、财政、行政管理等全面教育,苦读10年至12年后被量才分配到政府各部门任职。

他在伊斯坦布尔大规模兴建宫殿、清真寺的同时,也注意学校、图书馆的创建,仅在法蒂赫清真寺两旁,即各建有4所高等经文学校,聘请穆斯林世界的著名学者讲学。中亚的著名数学家阿利·库什奇应聘以后,在伊斯坦布尔城郊建立了一座天象台和第一所数学学校,对土耳其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由于外交的需要,也为更多地了解、学习西方,穆罕默德专设翻译局以培养外语人才,外交机构和翻译局为奥斯曼造就了不少人才。 

在奥斯曼帝国,传统教育只教宗教课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穆罕默德也兴办了学习法语和其他世俗学科的学校。这些改革虽然还十分肤浅,主要集中在军事方面,意义却十分深远。 

2.鼓励文艺、科学发展

穆罕默德本人爱好广泛,对诗歌绘画很有兴趣。在战争间歇时,他曾在王宫内从事过园艺劳动,亦常同文人学士在一起讨论治国对策,吟诗作画。穆罕默德甚至从威尼斯请来了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詹蒂利·贝利尼来为自己画像,并给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场所制作壁画。他命令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把一些基督教的文献翻译成土耳其语。穆罕默德积极创造并维护良好的文化、宗教和艺术氛围,资助各大图书馆收集由拉丁文、希腊文、阿拉伯文、土耳其文以及其他语言和民族文字撰写的著名作品,下令搜集伊斯坦布尔画册,保存了当时世界各国的一些绘画(其中也有中国明代的国画)。在他的统治期间,数学、天文学和穆斯林神学达到了奥斯曼帝国中的最高水平。 

3.改变风俗

为了表明开放的决心,穆罕默德命令官员要穿欧式西裤、大礼服和黑皮靴,百姓戴的穆斯林头巾也被废止,规定一律戴一种圆柱形无边毡帽。这种帽子由于没有帽沿,所以做宗教祷告时前额照样可以方便紧贴地面。显然,这是穆斯林头巾与西式有沿帽之间的一种妥协,但它的推行仍遭到维护传统者的强烈反对,在国家采取强硬的行政手段后才开始流行。这种圆筒形帽子后来被称为“土耳其帽”,成为土耳其的民族传统象征之一。

宗教

1.宽容政策

穆罕默德二世对民族、宗教问题采取审慎态度,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对异教徒采取了宽容的政策。他曾对塞尔维亚国王说:“在每一座清真寺的旁边,都要兴建教堂,你的人民可以在里面祈祷。 

在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为了稳定政局,他释放了许多分配给他的基督教战俘奴隶,并对居住在城内的希腊基督教徒采取退还房舍、豁免赋税、免服兵役等措施,鼓励他们继续定居。   

在号召穆斯林兴建和把某些基督教堂改建为清真寺的同时,容许基督教徒保持其宗教团体的独立性和在批准保留的教堂内自由地进行宗教活动。他赐予亚美尼亚人的基督教会和犹太人的犹太教会与希腊教会同样的权利。这种准许境内被统治民族在宗教、文化等方面实行一定自治的制度被称为米勒特制。 

此外,穆罕默德二世于1454年1月6日恢复希腊正教总主教区  ,从埃迪尔内一个帕夏的奴隶中找回主教根纳季乌斯(根纳季乌斯二世),亲自设宴予以款待,任命其为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穆罕默德对他说:“在任何情况和条件下,你都可以指望我的友谊,并享有你前任的一切特权。”对帝国境内的被统治民族给予一定的自治权,准许他们在不触犯帝国政府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按照自己本民族的方式和法律生活,可以开办民族学校,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   

穆罕默德二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人以深刻印象。希腊东正教会几乎是受他的恩赐而存活下来;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职位得以保留。 

穆罕默德二世在宗教方面的宽容缓解了被征服民族的对立情绪,也减轻了对外扩张的阻力,与当时欧洲教皇和基督教国家统治者的宗教歧视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2.增强教权

在穆罕默德二世治下,宗教权力集团的地位得到了巩固。他将他的清真寺建筑群中的大片土地拨给了神学院,并将神学院建在清真寺两侧,有如环抱之势,这可以视为苏丹有意让宗教权力集团享有显赫地位的象征。同理,让僧院和清真寺实质上拉开距离(此前会在同一建筑内分别为托钵僧和正统伊斯兰教徒提供相邻空间供宗教仪式之用),可以解读为托钵僧在宗教仪式中的核心地位已然被削弱。穆罕默德限制了那些反对国家推动集权化的托钵僧的活动,那些预备支持他政策的托钵僧则可以享有较多的活动自由。

个人作品

穆罕默德二世本人有一本诗集传世。

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及生卒年
简介
父亲
穆拉德二世(1403-1451)
奥斯曼帝国第六位苏丹(1421-1444及1446-1451在位)。
母亲
HümâHâtûn
女奴。
长子
巴耶济德二世(1448-1512)
奥斯曼帝国第八位苏丹(1481-1512在位)。
次子
穆斯塔法(?-1474)
深受穆罕默德二世喜爱,任科尼亚总督。后因病早逝。
三子
杰姆
被称为杰姆苏丹。曾任科尼亚总督。后来与巴耶济德争位失败。

轶事典故

残暴本性

穆罕默德二世是一位学者型的政治家,但他并未用理性抑制残暴的本性。据说他向人推广希伯来奴隶的粗俗方言;为了寻找一个被盗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剥开了14个随从的胸膛;为了除去隐患,就把亲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为了向土耳其近卫军证明他并非好色之徒,曾当众地砍下一个美丽女奴的头。

1444年,穆罕默德二世正式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弑亲法”,允许他的子孙们在登基为苏丹后,“为维护世界良好秩序”,可以合法地杀死所有的兄弟们。最终虽然该法令在1603年艾哈迈德一世继位时才废止,但此时王室成员已经成了被圈养的笼鸟,苏丹变得软弱无能,沦为太后或权臣们的傀儡,国势也日趋衰败,为最终的灭亡埋下了隐患。 

吟诵诗歌

据说在攻下君士坦丁堡后,年仅21岁的穆罕默德二世即兴当众背诵了一段波斯诗歌:“蜘蛛在帝国的宫殿里织下它的丝网,猫头鹰却已在阿弗拉希阿卜的塔上唱完了夜歌。” 

自视正统

穆罕默德二世视自己为拜占庭帝国的法理继承人,被认为是“古典世界中英雄人物的后继者”。他认识一些希腊文,对古代的人物充满兴趣。根据与穆罕默德处于同时代的威尼斯人尼可洛·萨古恩迪诺的描述,穆罕默德对斯巴达人、雅典人、罗马人和迦太基人十分着迷,但他最崇拜的还是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共和国的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为了加强这种将自身与过去的伟大战士相提并论的看法,他在1462年率军征伐威尼斯的莱斯博斯岛的途中,去了特洛伊,凭吊了历史遗迹。穆罕默德询问了围城战役英雄阿喀琉斯和埃阿斯等人墓地的情况,也谈到他们能得到像荷马一样的诗人的赞颂是多么的幸运。他还复制了《伊利亚特》和记述亚历山大的生平的阿里安写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存放于自己的图书馆内。

后世纪念

穆罕默德死后葬于伊斯坦布尔城中以他的称号命名的法提赫清真寺中。 

1456年,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修建托普卡帕宫。

伊斯坦布尔的法提赫区、穆罕默德二世大桥(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 Köprüsü,又称为法提赫大桥、第二博斯普鲁斯大桥,1988年建成)等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人物评价

他21岁登上王位。对内,他先处死几个年幼的弟弟,清除内乱的根源;后以非常手段彻底改革他父亲治家旧制,从而在族中树立起了个人威信。对外,他凭借个人的野心不断远征。他一生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于1453年攻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埋葬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掀开了欧洲历史的新篇章。

这位学者型的政治家并没有用理性抑制残暴的本性,他向人推广希伯来奴隶的粗俗方言;为了寻找一个被盗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剥开了14个随从的胸膛;明知自己稳继王位,仅仅为了除去隐患就把亲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为了向土耳其近卫军证明他并非好色之徒,他曾当众地砍下一个美丽女奴的头。在战场上,士兵对他的恐惧远胜于对敌人。可他没有盖乌斯。卡里古拉那么荒淫无道,卡里古拉自以为是才为所欲为,而穆罕默德二世被伏尔泰称为他那个时代最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从自己的意志“。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伏氏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几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赐而存活下来;他还从威尼斯请来了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詹蒂利·贝利尼来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场所制作壁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职位得以保留。最绝的是,他不畏先知穆罕默德的预言请贝利尼给自己画像。攻下君士坦丁堡后,他完全可以为所欲为,但他此时却怀着一种人生无常的凄凉之意不由自主地当众背诵了一段波斯诗歌:“蜘蛛在帝国的宫殿里织下它的丝网,猫头鹰却已在阿弗拉希阿卜的塔上唱完了夜歌”。

穆罕默德二世最主要的成就—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不应该被过高估计(这也是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因为其一,千年拜占庭帝国早已衰弱不堪,13世纪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只拥有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带的小国,能延续到1453年本身已是一个奇迹;其二,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欧人便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君士坦丁堡基本上失去了一千多年来沟通东西方枢纽的重要地位。凭借辉煌的文治武功,穆罕默德二世仍不失为世界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代雄主。

历史评价

格克切达的克里托布洛斯为穆罕默德二世写了一部歌功颂德的传记,他在序言中写道:你是难计其数的伟大功绩的创造者……我衷心相信,不仅波斯和希腊人,自古至今没有将军和国王在荣耀、英勇和刚毅方面可与你相比,我不认为在他们的功绩与成就……如此受人庆祝钦佩的同时……你的功绩未来会无人所知……也不认为他人的功绩……为人知晓赞颂……而你的成就……虽然毫不逊色于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却既不在流传……不被子孙后代传颂。 

法国启蒙时代的思想家伏尔泰称穆罕默德二世是那个时代最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从自己的意志“,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伏氏以深刻印象。 

中国学者朱克柔编写《外国历史名人传》“穆罕默德二世”条目认为,他是“(奥斯曼)帝国的真正缔造者”。 

美国学者萨克雷、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文艺复兴至16世纪》:奥斯曼帝国在穆罕默德二世的领导下发展成为现代世界历史上实力强大的国家。……尽管穆罕默德是在相对较晚的时候才迎来帝国的巅峰时期,但后人还是喜欢把他视为奥斯曼帝国的真正创建者。

人物争议

关于穆罕默德二世的死因,众说纷纭,今展示其中部分观点:

毒杀说:因穆罕默德的长子巴耶济德(即后来的苏丹巴耶济德二世)与父亲矛盾极深,急于登位,暗中买通了御医,将他毒死; 

病死说:也有史书宣称穆罕默德死于急性疾病,如赤痢、痛风引起的并发症或其它的急性疾病。

影视形象

上映事件
电影名称
演员
1951年(1954年上映)
《征服伊斯坦布尔》
Sami Ayanoglu
2012年
《征服1453》
德夫瑞姆·埃文
2014年
《德古拉元年》
多米尼克·库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