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Battle of Coulson-Shevchenkovsky)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简介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苏联卫国战争中,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于1944年1月24日—2月17日对在科尔孙和舍甫琴科夫斯基进行防御的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是乌克兰战略进攻的一部分。苏军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东西相向突击,对德军南方集团军群11个师(旅)达成合围,对内和对外正面抗击了德军强大的反冲击和反突击,共歼敌7.3万余人,为粉碎德军南翼部队,完全解放右岸乌克兰创造了条件。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过程分析——

科尔逊-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档案

交战双方:苏联上将伊万·科涅夫VS德军

交战时间:1944年1月24日一2月16日

交战前瞻:1944年的头几个月,东线战事使希特勒疲惫不堪。德军总参谋长库尔特。柴茨勒只得坦白告诉希特勒,为了巩固防线,德军须从尼科波尔撤军。希特勒听闻后猛地站起身来,跳过办公桌,撕下左手边的地图,厉声喝道:“这;些将军怎么就不明白!我为何坚持夺取此地?因为我们急需尼科波尔的锰矿!他们就是不明白我的用意,稍微少几辆坦克就跑到无线电台,说什么没有坦克就不能抵抗,还要我准许他们撤退!”

主要过程

待希特勒的愤怒平息,柴茨勒又向他汇报了德军在其他地方遭到的挫折:第8集团军在科尔逊一舍甫琴科夫斯基被包围。由于苏军的抵抗十分顽强,救援行动阻力重重。最希望看到德军收缩战线的莫过于陆军元帅埃里克·冯·曼施坦因。

1月4日,他面见元首,力主从第聂伯河(Dnepr)弯道,即科尔逊一舍甫琴科夫斯基被包围处撤军。德军此处的战线长约60英里( 100公里),并开始在契尔卡塞( Cherkassy )以西的科尔逊( Korsun)形成一个突出部……希特勒当然不会同意,而且他甚至怀疑曼施坦因企图挑战自己的最高指挥权。伊万。科涅夫将军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已经将德军打退至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 Dnepropetrovsk)附近的第聂伯河河畔。在科尔逊附近冰封的河面上,德军坚守着突出部,而科涅夫试图将其包围。陆军元帅朱可夫建议苏军组成内外两个包围圈,以“掐掉”德军的突出部:内圈可歼灭被包围的德军,外圈则可切断敌人的一切增援力量。

这一战略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策略非常类似。科涅夫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向东北进发,瓦图京的乌克兰第1方面军则奔向东南。

两军一旦包围德军,就立即以空袭和炮火对其进行狂轰。

科涅夫以佯攻引诱德军,但是德军没有上钩。此时俄国正值寒冬,气候条件十分恶劣。1 月28日,经过长达10天的激烈交锋,科涅夫和瓦图京终于在兹韦尼戈德罗卡村( Zvenigorodka )会师。科涅夫电告苏联领袖:

“斯大林同志,不要担心,被包围的德军现已插翅难飞。”

驻扎在契尔卡塞的德军包括威廉·施特默尔曼( Wilhelm Stemmermann)中将的第11军、泽奥巴尔德·李布( Theobald Lieb)中将的第42军,以及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 SS Wiking Divisionb这支装甲师由“瓦罗尼恩”( Wallonien)突击旅的比利时人、纳瓦营( SS Battalion Narwa )的爱沙尼亚人以及俄罗斯辅助部队的数千人组成。然而上述各部,包括5.4万士兵、30 辆坦克和47门火炮此时已经全部被苏军包围。同时,冯。塞德利茨·库尔茨巴赫(vonSeyliz一Kurzbach )及其在苏联成立的“ 自由德国”委员会通过广播呼吁德军投降。如此来,德军的士气进一步被瓦解了。

救援行动

支援被困德军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陆军元帅曼施坦因身上,但是曼施坦因装备严重不足,尤其缺少飞机和坦克。其中第3装甲师仅有27辆坦克和34架火炮。由于天气恶劣,车辆常常陷人沼泽。曼施坦因本想集中兵力于一处,可是希特勒却下令分散兵力,袭击整个苏军战线。

苏军想在包围圈内分割德军,然而这一计策被施特默尔曼识破,遂令唯一配有装甲车的第5维京师守住通往科尔逊的道路。科涅夫本来能够击退曼施坦因,但2月8日,他派了一名中校和一名翻译官持白旗去同施特默尔曼谈判,要求其放下武器,可被后者拒绝了。面对德军的举动,斯大林害怕他们再次进行突围。

科尔逊一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与斯大林格勒战役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德国空军的行动效率。这一次, “Ju一52” 型运输机运来82948加仑燃料、868吨弹药以及4吨医药用品。此外,他们还将4161名德国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

2月11日,德军第3装甲军在格涅洛伊蒂基什河(River GniloyTikich)河边受阻。第二天,苏军的行动由科涅夫全权负责。曼施坦因再次从苏军包围圈南侧突击,距被困德军最近时仅6英里(10 公里),然而救援最终仍以失败告终。施特默尔曼试图误导苏军,让一部分部队北撤,同时在包围圈西南部的几个村庄发动攻势。2月11日的一次夜间突围中,第105装甲掷弹兵团指挥官罗伯特。卡斯特纳少校(MajorRobert Kaistner) 夺取了新布达村(Nova Buda)。第二天,德军又先后占领了科马洛夫卡(Komarovka) 和希尔基(Khilki), 而香德诺夫卡村(Shanderovka)多次易主。德军第3装甲军得知德军占领了上述村庄后,立即赶往支援。

2月15日,施特默尔曼收到如下信息:“因天气和补给原因,德军第3装甲军能力有限,施特默尔曼集团所部须自行突围至239号高地与德军第3装甲军会合。”

死亡之河

接到全力突围的命令后,施特默尔曼及负责断后的6500名士兵仍留在包围圈的北部,而李布则试图从南部突围。两军最近处仅相距4英里(6.4公里)。在苏军密集的炮火和斯图莫维克(Sturmovik) 对地攻击机的低空扫射之下,香德诺夫卡成了“地狱之门”。2月16日,曼施坦因再次给施特默尔曼发送电报,报文为:“口令一‘自由’, 目标一列斯扬卡(Lysyanka), 晚11 :00。” 因此,除了1450名行走困难的伤员留在香德诺夫卡由医生照料之外,其余部队分3批突围。

突围的士兵端起带刺刀的步枪,火炮和装备紧随其后。他们本以为很快就能与第2装甲军会合,然而等待他们的却是严阵以待的苏联红军。尽管如此,这些德军依然设法突破了苏军的第一道和第二道防线以及数个营团的阻拦。凌晨4: 10,他们靠近了“十月市”(Oktyabr) 附近的德军战线。

卡斯特纳少校成功地将伤兵和重型武器运出包围圈。6:30,第105装甲掷弹兵团进入了列斯扬卡。德军成功的一条重要原因在于施特默尔曼留在包围圈北部,误导了苏军。

德军左翼负责进攻239号高地,然而他们运气不佳。239 号高地早已被苏军的“T一34” 型坦克群攻占,德军只得拋弃重型装备,向西进攻。当他们发现西边已经被封锁时,便逃向南边的格涅洛伊蒂基什河。

途中,德军又丢弃了小型武器,而苏联“T一34" 型坦克则向援军和红十字车队的伤员发起攻击。

正在解冻的河水不断上涨。德军尝试了一切办法渡河:将卡车、坦克和马车开人水中,同时匆忙砍树、造桥,并用背带和腰带制成救生索,但是仍有数百人溺水身亡。李布将军带着马游过河去。党卫军司令赫伯特·奥托·吉勒(Herbert Otto Gille)让会水者和不会水者手挽手,交叉组成人链。不幸的是,其中有人脱手,致使多人被冲散。即便如此,仍有3.5万人逃出了苏军封锁。

这场战役引人注目之处并不在于苏联大获全胜,而在于德军竟有三分之二的部队成功逃出包围圈。

战役之后,科涅夫对德军负责掩护撤退的部队进行了大肆屠杀,连施特默尔曼也未能幸免,人们最后在战场上找到了他的遗体。根据苏联的记录,苏军在此战中歼灭德军7.7万人;但是实际上,德军的死亡人数大约为1.9万,包括曼施坦因的援军。战役结束后,科涅夫晋升为苏联元帅,苏军打通了通往乌克兰南方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