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石达开

石达开(太平天国翼王)

石达开简介

石达开:石达开(1831年3月-1863年6月27日),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广西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客家人,祖籍地在今广东省和平县。石达开是太平天国主要将领之一,中国近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战略家,武学家,诗人,书法家。十六岁受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获封翼王,三十二岁英勇就义于成都。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所传颂,被认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美的形象”,但因为其出走安庆,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对于后期的人物评价上,史学界有较大分歧。同治二年(1863年)5月率众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后全军覆没,被俘。6月27日就义于成都,享年32岁。

石达开传记——

人物生平

1.成长背景

清道光十一年(1831)出生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

父亲石昌辉约在达开五至九岁时早逝,家庭境况大不如前。

口碑材料说,少年时,种田之外,兼做生意。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奔走江湖,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大头羊张钊有交往,也与平天山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为后来参加拜上帝会准备了良好的社会条件。所以后来太平军被困永安州时,能密派龙山矿工驰援解围。

2.参加起义

1847年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意为“羽翼天朝”。

3.屡立战功

1854年秋曾国藩与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九江、湖口织就罗网,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也是44岁的曾国藩、24岁的石达开第一次交手。这场战役,有人认为是石达开“最辉煌”的一次。

1852年西王萧朝贵在湖南长沙阵亡后,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的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进犯之敌,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改号天京,留京辅佐东王杨秀清处理政务。定都之后,诸王享乐主义抬头,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

1853年秋奉命出镇安庆,节制西征,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亲自指挥攻克清安徽临时省会庐州(今合肥),迫使名将江忠源自尽。

由于之前太平天国没有基层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到安徽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

1854年初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军在西征战场遭遇湘军的凶狠反扑,节节败退,失地千里。看出两军最大差距在于水师,便命人仿照湘军的船式造舰,加紧操练水师。在湘军兵锋直逼九江的危急时刻,再度出任西征军主帅,亲赴前敌指挥。

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两次大败湘军,湘军水师溃不成军,统帅曾国藩投水自尽,被部下救起,西线军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又挥师江西,四个月连下七府四十七县,由于军纪严明,施政务实,爱护百姓,求贤若渴,江西人民争相拥戴,许多原本对太平天国不友好的知识分子也转而支持太平军,队伍很快从一万多人扩充到十万余众,对手哀叹“民心全变,大势已去”。

1856年3月在江西樟树大败湘军,至此,湘军统帅曾国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经陷入太平军的四面合围,对外联络全被切断,可惜适于此时被调回天京参加解围战,虽然大破江南大营,解除了清军对天京三年的包围,却令曾国藩免遭灭顶之灾。

4.出走西南

同年9月“天京事变”爆发,东王杨秀清被杀,上万东王部属惨遭株连,在前线听到天京可能发生内讧的消息,急忙赶回阻止,并痛斥韦昌辉乱杀无辜,但为时已晚。北王韦昌辉把石达开反对滥杀无辜的主张看成对东王的偏袒,意图予以加害,逃出天京,京中家人与部属全部遇难。

在安徽举兵靖难,上书天王,请杀北王以平民愤,天王见全体军民都支持石达开,遂下诏诛韦。11月奉诏回京,被军民尊为“义王”,合朝同举“提理政务”。不计私怨,追究屠杀责任时只惩首恶,不咎部属,连北王亲族都得到保护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来。在石达开的部署下,太平军稳守要隘,伺机反攻,陈玉成、石镇吉、李秀成、杨辅清等后起之秀开始走上一线,独当一面,内讧造成的被动局面逐渐得到扭转。但天王见石达开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将自己的两个哥哥封王,对石达开百般牵制,甚至意图加害。为了避免再次爆发内讧,不得已于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

1857年9月天王迫于形势的恶化遣使持“义王”金牌请石达开回京,上奏天王,表示无意回京,但会调陈玉成、李秀成、韦俊等将领回援,并以“通军主将”身份继续为天国作战。此后,前往江西救援被困的临江、吉安,拥戴他的安徽太平军将领大都留守安徽。因没有水师,无法渡过赣江,救援行动失败,又于次年进军浙江,并联合国宗杨辅清进军福建,欲开辟浙闽根据地,与天京根据地连成一体。

浙江是江浙皖清军的主要饷源,为阻止石达开攻浙,清廷急调各路兵马增援,最终不得不命丁忧在籍的曾国藩重任湘军统帅,领兵入浙。太平军在浙江取得许多胜利,但江西建昌、抚州失守后,入浙部队失去了后方,为免四面受敌,决定放弃攻浙,撤往福建,后又转战到江西。建立浙闽根据地的努力虽因内外矛盾以失败告终,却牵制了大量清军,为太平军取得浦口大捷、二破江北大营、三河大捷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是冬经与部将会商,决定进攻湖南,取上游之势,再下趋湖北,配合安徽太平军作战,并伺机分兵入川。

1859年春自江西起兵入湘,发动“宝庆会战”。彼时湘军正计划分兵三路进攻安庆,闻石达开长驱直入湖南腹地,军心全线动摇,只得将因势利导,全力援湘。面对湘军的重兵驰援,孤军作战,未能攻克宝庆,被迫退入广西休整。

1861年9月自桂南北上。

1862年初经湖北入川,自此,为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据地,转战川黔滇三省,先后四进四川。

1863年4月兵不血刃渡过金沙江,突破长江防线。5月太平军到达大渡河,此时太平军据骆秉章奏稿有三四万人。对岸尚无清军,下令多备船筏,次日渡河,但当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涨,无法行船。三日后在大渡河东线防御的清兵来到对岸,太平军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涨水所阻,多次抢渡不成,粮草用尽,陷入绝境。南字营都司王松林到太平军营谈判,决心舍命以全三军。其中,石部三千人被王松林收编,剩余两千人保留武器,驻扎大树堡。后来,两千人中有七百人过河,遣散或被杀。被押往成都后,清军背信弃义,夜袭大树堡剩余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全部被杀。

1863年6月27日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令主审官崇实理屈词穷,无言以对,而后从容就义。

大事件

1831年3月出生

1831年3月出生于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

1847年参加起义

1847年正在广西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慕名来访,邀其共图大计,石达开慨然允诺,三年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

1851年12月获封翼王

1851年12月,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

1852年多次战役获胜

1852年太平军在长沙城下陷入清军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率部西渡湘江,开辟河西基地,缓解了太平军缺粮之危,又多次击败敌军,取得“水陆洲大捷”,重挫清军士气,其后为全军先导,经河西安全撤军,跳出反包围圈,夺岳阳,占武汉,自武昌东下金陵,二十八天挺进一千八百里,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令清军闻风丧胆,号之曰“石敢当”。

1853年推行符合实情的政策

1853年到安徽赴任,到任后组织各地人民登记户口,选举基层官吏,又开科举试,招揽人才,建立起省、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使太平天国真正具备了国家的规模;与此同时,整肃军纪,恢复治安,赈济贫困,慰问疾苦,使士农工商各安其业,并制定税法,征收税赋,为太平天国的政治、军事活动提供所需物资。1854年初离开安徽,回京述职,太平天国领导层对他的实践给予充分肯定,从此放弃了绝对平均主义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实情的经济政策。

1854年与曾国藩大战

1854年秋与曾国藩在九江、湖口织就罗网,拉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战。这场战役被认为是其“最辉煌”的一次。

1857年5月出走安庆

1857年5月避祸离京,前往安庆。因为此事对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在对于后期的人物评价上,史学界有较大分歧。

1863年6月27日去世

同治二年(1863年)5月率众深入越西山,直抵大渡河南岸,最后全军覆没,被俘。6月27日就义于成都,享年32岁。

个人作品

比较确定的石达开真诗仅以下三首:

《驻军大定与苗胞欢聚即席赋诗》

《广西白龙洞题壁诗》

《五言告示》

家族成员

高曾祖石永旺

有胞兄石永兴、石永发,为石家十二世,落籍桂平县白沙

曾祖父石风椭,有三个胞兄,为石家十三世,又从桂平迁居贵县北山里

父亲石昌辉

母亲石周氏

元配熊氏

妻黄氏

妻父黄玉昆

姐妹石氏(姐,胡善积之妻)、石细妹(妹)

子石定忠,石定基,胡永活

孙:胡天浇、胡天祥

后人,尚有后人,已改姓胡。

轶事典故

石达开不仅是太平天国一代名将,同时也是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在战场上,他是以冲锋陷阵、骁勇善战闻名的“悍将”,在武学修为方面,《北平国术馆讲义》更将他与许宣平、达摩祖师、宋太祖、岳武穆、张三丰、戚继光、甘凤池等人并论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拳术名家,只可惜由于他的身份敏感,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败亡后大肆销毁各种对太平天国人物的正面记载,以致他作为武林高手在后世的名声远不能和以上诸人相比。

据《清稗类钞》《太平天国野史》记载,石达开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民间认为这种武艺就是后来号称“北腿之杰”的“戳脚拳”,传说石达开还曾将这种武艺传授给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

石达开不仅武功出众,而且内外兼修,他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已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掌故。根据文字记载和口碑传说,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邦森拳石,石腹软如绵,邦森拳如著碑,拳启而腹平。石还击邦森,邦森知不可敌,侧身避,碑裂为数段”。

据旧时的《长宁县志》记载,“同治元年(1862)五月初,太平军冀王石达开率兵二十余万,由张懋江导引,从兴文入长宁,扎营百余里。”史料显示,当年石达开曾率领20万太平军,攻破了长宁县城。在经过龙峰山时,在山上驻扎了一段时间。龙峰山山势险要,居高临下,石达开的太平军在此驻扎了近一月。龙峰古城墙还保存有一块刻有“天下太平”字样的石碑,据考证龙峰山峰顶寺就是太平天国遗址。

史籍记载

《石达开传略》陶短房著

《蜀海丛谈》

《黄彭年致唐炯函》

后世纪念

为了纪念石达开,贵港市一座水库(达开水库),一所中学以其名字命名。市区东湖公园有其纪念设施。

人物评价

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达开莫属。他不仅是一位形象很阳光的大帅哥(时人曾赞其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颇富文韬武略,而且是当时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短暂的人生(卒时年仅32岁)迸发出许多闪光点,照亮了太平天国短暂而又悲壮的历史天空。

石达开既是著名的军事家,又是优秀的政治家,文韬武略都很出众,因此对其经历不够了解的人常误以为他曾经中过科举(连咸丰皇帝都曾误以为他是湖南贡生),并把他想象成和曾国藩年龄相仿,在太平天国时期已过不惑之龄,传统戏曲中,以老生来饰演石达开,央视电视剧《太平天国》中,也把石达开演成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对观众造成了很大误导。实际上,石达开在被洪秀全“访请出山”时只有16岁,金田起义时19岁,在湖口、九江大捷中令曾国藩兵败投水时是23岁(时年曾国藩46岁)在成都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是不折不扣的少年英雄。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囯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放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甚至他身后数十年中都不断有人打着他的旗号从事反清活动和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党人曾通过诗歌,小说,绘画等各种媒介宣传他的事迹以“激励民气,号召志士,鼓吹革命”。有关他的民间传说更遍布他生前转战过的大半个中国,表现出他当年深得各地民众爱戴。

太平军的高级将领们对石达开的胆略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谈及各王优劣才能时“皆云中中,而独服石王,言其谋略甚深”,陈玉成认为太平军将领“皆非将才,独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而清朝方面,曾国藩说“查贼渠以石为最悍,其诳煽莠民,张大声势,亦以石为最谲”,左宗棠说他“狡悍著闻,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诸贼之上,而观其所为,颇以结人心,求人才为急,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骆秉章说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凶威钤制其众”,是“首恶中最狡悍善战”。不只如此,他还赢得了众多与他敌对立场的人的敬重,如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丛谈》中称其为“奇男子”,清朝一位贡生在湘军军宴上公开说他有“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在大渡河畔与他为敌的许亮儒对他的英雄气概与仁义之风钦佩不已。直到他死去近40年后,由清朝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还有这样的记叙:“至今江淮间犹称……石达开威仪器量为不可及。”

在有关石达开的各种评价中,最著名的当属美国传教士麦高文通讯中的一段话了:“这位青年领袖,作为目前太平军的中坚人物,各种报道都把他描述成为英雄侠义的----勇敢无畏,正直耿介,无可非议,可以说是太平军中的培雅得(法国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温厚,赢得万众的爱戴,即使那位颇不友好的[金陵庶谈]作者也承认这一点。该作者为了抵消上述赞扬造成的美好印象,故意贬低他的胆略。正如其他清朝官方人士以及向我们口述历险经过的外国水手声称的,翼王在太平军中的威望,驳斥了这种蓄意贬低的说法,不容置疑,他那意味深长的“电师”的头衔,正表示他在军事上的雄才大略和他的性格。他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一个敢做敢为的人”。

人物争议

离京始末

史学著作都把石达开1857年5月底离京时带走的队伍人数略为夸大,一种说法称带走了近20万人,另一说法称有十余万人,更有不说具体数字,只说大队人马。因此,史学上称石达开拉走大队人马,大闹分裂,有意拆太平天国的台。事实上,史实并非如此。分析可得,石达开离开安庆时直接带领的军队人数是很有限的,重要将领也很少,德兴阿附奏的石达开给洪秀全之奏章中一些重要将领回援天京的指示也证实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