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盛庸

盛庸(明朝平燕将军)

盛庸简介

盛庸:盛庸以“善骑射,明春秋,骁勇有胆量”而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历任百户、千户、都指挥。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他以参将身份随耿炳文北伐,后改隶李景隆。因坚守济南三月,被封为历城侯。不久授平燕将军,先在东昌大败燕王,后在高资港战败,率众降于燕王,并奉命驻守淮安。永乐元年致仕,后因被弹劾下狱,悲愤自杀。

盛庸传记——

盛庸,字世用,元元统二年(1334 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出生于陕西古田下堡村(今临港乡)的一一个农家。盛庸自幼喜爱习武,他身材魁伟,相貌堂堂,很讲义气。

盛庸很早就跟随朱元璋东征西讨,在扫平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之后,又随师北伐。盛庸以“善骑射,明春秋,骁勇有胆量”而得到朱元璋的赏识,历任百户、千户。洪武元年(1368年),盛庸官至都指挥。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六月,朱元璋病逝,皇太孙朱允炆奉遗诏继位。朱允炆为了巩固皇位,听从兵部尚书齐泰、侍读黄子澄的“削藩”主张,开始剥夺藩王们的兵权。次年七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

朱允炆命宿将耿炳文为征北大将军,率兵三十万讨燕。盛庸以都指挥的身份参与北伐,与耿炳文分道并进。由于另两个都指挥藩忠和杨松贪功冒进,与燕军首战即全军覆没,导致军心动摇,接着耿炳文在滹沱河大败。盛庸因为稳打稳扎,略有斩获。败报传到京城,建文帝撤耿炳文之职,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调兵五十万,与燕军再战。李景隆连战连败,粮草辎重及十数座城池尽被燕军夺去。建文帝急召李景隆还京,命其将所有军务交付盛庸代理。当时,德州被围,城破只在旦夕之间。盛庯与山东参政铁弦巧设诈降计,大败燕军。燕王逃归北平,盛庸率兵乘胜追击,收复十余座城池。捷报传到南京,建文帝下旨封盛庸历城侯,拜平燕将军,授总兵官之职,命其统领各路兵马继续北伐。燕王回归北平后不久,用计偷袭沧州得手,军威重振,亲自率兵再次围剿德州。盛庸避其锋芒,坚守不出。两军相持月余之后,盛庸率兵进驻东昌,他一边杀牛犒劳将士,誓师厉众,一边背城设阵,布置火器、毒弩。燕军乘胜急进,蜂涌而至。

盛庯指挥火器毒弩一起发射,燕兵倒毙无数。燕王见伤亡惨重,亲率精骑,冒险冲阵,盛庸见燕王亲至,故意分开两翼,一任燕王杀人,随后即重重包围。此时,燕王方知中计,慌忙夺路。燕将见燕王朱棣被围,突人围中,拼死杀出一条血路, 护着燕王突围而去。此役,盛庸斩燕大将张玉,燕王只剩百骑而逃,燕军精锐丧失几尽。此役,盛庸完全可以将燕王射杀于乱箭之下,但是,因为他在离京时,建文帝向诸将谕令:“与燕王对垒,应善体朕意,毋使朕有杀叔父之名。”因此,盛庸对燕王围而不射,是希望逼他自缚投降。

建文三年(1401 年),燕王再次出师南犯。盛庸驻兵夹河,双方混战一天一夜互有损失。翌日再战,互有杀伤。两军正各自准备鸣金收兵时,忽然狂风突起,飞沙走石直迷盛庸军兵,燕王见状,立即率兵杀去。盛庸不战而溃,退守德州。

燕王准备渡淮水南进时,盛庸亲率马步兵数万,战舰数千,严阵以待。燕王夜袭盛庯营帐,军中大乱,燕王趁机飞渡,尽获淮南战舰。

建文四年(1402 年),燕兵进至浦口,盛庸率兵迎战于高资港,军败之后率余众降于燕王。此后,他奉燕王之命驻守淮安。

不久,李景隆开城门迎燕王进京。燕王即位之后,屠杀了一批忠于建文帝的旧臣,但对盛庸却格外开恩,仍封历城侯,命他驻守淮安,并下诏说:“ 卿宜辑兵养民,以称朕意。”

永乐元年(1403 年),御史陈瑛为邀功讨赏,弹劾盛庯“ 怨望有异图”。朱棣下旨将盛庸削爵下狱,不久,盛庸就在悲愤之中自杀,终年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