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班昭

班昭(东汉史学家)

“大家”女性

班昭简介

班昭: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汉族。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

生卒年:约49~约120年

性格特点:少有大志,名家风范。

历史功过:兄长班固编纂《汉书》未竟而卒,班昭承其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汉书》遂成。另外班昭还著有《女诚》。

名家评点:东汉文学家,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清代女作家赵傅“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班昭传记

词赋一路 熟读五经

《东征赋》是班昭随升官的儿子——曹成,字子谷,由洛阳至陈留,所写的赋篇。

班昭少有大志,苦炼有成,悉心揣摩,成为大赋之一代宗师。洗净铅华无脂粉气,引经据典,严整旗鼓,实具名家风范。

《东征赋》开头四句,写出发的时间。

唯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

时孟春之吉日兮,选良辰而将行。

第五句到第八句,写举步登车,感情倒很平静,晚上住在洛阳东30里处的偃师县寓所时,思前想后,吊古伤今,不胜凄凉。

方举趾而升舆兮,夕余宿乎偃师。

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恨而怀悲。

班昭刚刚走出一天,思想感情怎么会起这么大的变化呢?一种原因是对住惯了的地方总有难以割舍的情,对新的环境尚一无所知,前途渺茫,心情能不惆怅?

这就叫人之常情!另一种原因是看见偃师,就联想到古代贤君帝喾曾经在此地建都。又是殷国盘庚所迁的地方。到个新地方,子谷会不会有所作为,以不负君王的眷顾呢。

到了第二天,思想上转了个180度的大弯。

明发曙而不寐兮,心迟迟而有违。

酌樽酒以驰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谅不登巢而橡蠡兮,得不陈力而相追。

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这10句一气贯通,很有气魄。先说忧心忡忡,直到天亮也睡不着觉,一夜苦思苦想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反而影响赶路。借酒浇愁,忽然悟出道理,于是觉得自己的想法不对路,完全加以否定。

就想:新任的场所又不是像上古那样现搭巢当房屋,现发明火去改善饮食条件。那就尽最大的努力,和别人一起,按部就班地治理国家吧!重要的是走光明大道,而不要搞歪门邪道。第二天在思想激烈斗争中度过去了,下一步应考虑怎样做才算不虚此行。

乃遂往而徂逝兮,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

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

既免脱于峻岭兮,历荥阳而过卷。

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

没有思想负担,感到轻松自如。于是尽情观看各地的风土民情,以便子谷为官时做到清正廉明。历七县,指的是秦襄公灭东西周时只有河南、洛阳、穀城、平阴、偃师、巩、缑氏七个县为全部领土。班昭此次行程,在巩县遇到了一些艰难险阻。

但没因山高路险而停步,经过了河南的荥阳县就顺利地通过虢亭。在河南的原武县吃饭歇脚,在阳武县住宿。最令她高兴的是看到洛水流人黄河的汇合之处。浩浩荡荡,真是壮阔景观,平生初见。遥向天际的河水,泛起滚滚波涛,高山峻岭触目是屏翠迭岩……

离陈留郡越来越近了,就得为子谷找出学习的榜样。凭空设想,不切实际,且显得生硬,班昭善于因势利导,走到哪里,记到哪里,凡能联系的古圣先贤,一位也不漏掉。

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

小人性之怀土兮,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

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

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

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

班昭到了封丘县,不写什么山光水色,想起来殷纣王醢九侯的暴虐无道,便暗自长叹。于是忆起《论语》。上孔子说的:“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的名言。她希望子谷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而不做那安于一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碌之徒。稍稍前进一些,到了平丘县的北边。进入匡的城边,思想飞驰到遥远的古代,为孔子被误认为鲁之阳虎,遭到匡人围攻的事,深感不平。为此,停留了好久,已经忘记到了黄昏时刻。真是忧已忘时,感慨至深啊!做地方官该体恤民情,关心老百姓的疾苦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和拥护。班昭想到这一点,所到之处,观察得格外细心,并就所见阐发议论。

到长垣之境界,察农野之居民。

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

惕觉悟而顾问兮,想子路之威神。

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

到长垣县边上,着重说明孔子的学生子路为蒲大夫时,政声远扬。卫国人称赞他的勇敢更重视他讲义施仁,立下祠堂,永远纪念他。

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

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唯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

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微。

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

知性命之在天兮,由力行而近仁。

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

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

庶灵祗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

长垣县遽乡有遽伯玉坟,从这些事例可以看到有德行才会永垂不朽,人虽不在世美名传扬。经典中所称赞的就是有道德的仁人志士和贤明善良的人。吴季札到卫国,对公子朝说:“卫国的君子多,不会有灾患的。”(多君子,指的是遽瑷、史狗、史鳝、公子荆、公叔发)后来国势衰微,走向下坡路,最终,被秦二世所灭。

历史的教训应该记取。班昭谆谆教子:要顺应潮流,修身正己,性情淳厚,宽以待人。如此,才能有利于国,有利于民。上天才会庇护,后代人才会铭记。

学屈原《离骚》手法,结束语用“乱”整理归纳出几项具体要求,使子谷在思想。上极度震动,严母教子,确实抓住了时机。

乱日:

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

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

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以俟时兮。

修短之运愚智同兮,靖恭委命唯吉凶兮。

敬慎无怠思赚约兮,清静少欲思公绰兮。

班昭学习孔子的教育方法,启发受教育者谈出自己真实思想,然后再根据其理想、志趣加以引导。

先说自已写《东征赋》的原因,是以父亲班彪为榜样,虽然自己不太聪明,写出来的赋也赶不上《北征赋》深刻,但是,继承父志,教育后人的责任感促使自已要阐明观点。

这篇赋,感情真挚热烈。无异是给先贤写赞歌,有的是因地而思人,思人而兴叹。有的是直赞其执政时善政,有的则赞其“死后尊荣”。对自已的内心世界,剖白彻底。忧者为何?略感安慰为何?矢志学习为何?起到了动之以情的作用。

穿插议论、大段议论,很有分量。不流于空口说教,有大量史实做根据,使人不能不点首称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即通常所说的晓之以理。

班昭熟读五经四书,一引典极为恰当,更谙诸子百家论述,句中转化,顺畅圆满。

引用《诗经》、《论语》、《楚辞》为最多,《礼记》、《左传》的记载,也较多转述,《老子》、《墨子》《韩非子》中的某些主张,也被肯定下来。

时间明确、地点清楚,既便于理清脉络,又增加可信程度。对朝代之更替、国家之兴衰,极为关心,反映其爱国情怀。继骚体,创新赋,求对偶,讲铺排。音调铿锵,力贯千钩,春风时雨,鲸吞巨海。

龙兄虎妹 智勇双全

班昭的两位胞兄,都是很有头脑的人。两兄弟的情谊因大哥班固遭到冤枉,做弟弟的班超为之辩冤而更加深厚了。班昭受到了感染,到必要的时候也会挺身而出的。

事情的始末,在《汉书●班彪传》里,有详细的记载。

班彪去世后,班固要继承父业,用写史表达悼念之诚。“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未详,便欲求其详。求其详便要花大力气。一般来说,丁父之忧不是守庐尽孝就是忧伤难抑打不起精神来。班固的行为是受责任感的驱使,应该说,其情可悯,其志可嘉。又谁知风波骤起,不仅要把他写的史书,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还要把这个有志之人诬为叛国逆徒,私改国史的罪魁。陷害人的钻穴觅空,下属官员也是唯皇帝命令是听。“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一告就灵,皇帝让人抓起班固,送到京城监狱,抄家拿着班固所写的书稿作为罪证。班固的一片苦心骤成泡影,牢狱之灾恰好磨炼其不悔之心。

谁最了解班固呢?谁肯冒死为之奔走,直达天听呢?那是他的弟弟班超。班超善于分析政治形势,既有前车可鉴,岂能让耿耿忠心的兄长冤死狱中,甚至祸及家族。实在是岌岌可危,欲告无门。“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苏朗是“自作孽不可活也。”班固有半点与之相同吗?没有。班超权衡利害得失,急如星火地赶赴京师。“恐固为郡所聚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旧社会在办案方面,屈打成招的案例无法统计,只不过留与后代讲古时一声长叹罢了。行动迅速的班超,是在班固受诬告后,定案前的极短时间里,赶到了京城,上书给皇帝的。其晓行夜宿的辛苦,不言而喻,忧心如焚,可想而知。所幸的是:“得召见",就是受到了皇帝的召见。有机会“具言固所著述意”。通过详详细细的陈述,可见班超对班固所写的史书非常清楚,简直如同自己写的一般。

事有凑巧,“而郡亦上其书”。郡中的官吏也觉案情重大,不敢擅自主张,把班固的作品直接送到皇宫。“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弄清原委,擢用奇才,班固得到写史的重权。兰台令史六人,秩百石,掌书劾奏。写《世祖本纪》有功,又被提升为郎,典校秘书。

班固以完成史书为已任,才华又高出云表,很快地写出了一系列作品。“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经过一。番严峻的考验,他才获得了按照自己原有的写作计划,编撰史书的权利。“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由此,班固独立思考,发挥才智,遵古而不泥于古,重前人成绩,却找出其不足,而决定了自己的写作纲领。他认为汉代是了不起的朝代,是继承了圣明君主尧的运气,成就了帝王之业“汉绍尧运,以建帝业”。那么,在写史上有什么偏差呢?那就是有三个问题。一是历史出现了断条,二是有所贬低,三是大面积空白。于是进行了史无前例或有例还需大量充实的工作。“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所记年代为“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与历史上成名之作有何关系?“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其成书时间“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其影响之大是“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倘若不是班超为之上书辩冤,力陈其忠,其著,可昭天日,决不会有这般成就。

班氏兄弟同胞义、手足情,岂为一己之私?简直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可谓功高盖世。

文能济世,武可匡国。班氏兄弟文武全才。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流传千载,鼓舞多少文人,或者说是知识分子,拿起刀枪,驰骋疆场,保卫祖国,保卫边疆,促进建设,赢来和平!立大功的班超,有赫赫的战功,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了应有的地位。《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记载:“夏五月……氐国遣兵攻西域长班超,超击降之。”

六年秋“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斩其王,自是西域降服,纳贡者五十余国。

《班超传》历述受兄固的推荐、支持,由兰台令到军司马。后屡出奇兵,大获全胜,被帝拜为将兵长史。待遇如同大将“假鼓吹幢麾"。关于再升官职,有一段精彩的记录:“永元二年,月氐遣其副王谢,将兵七万攻超,超众少,皆大恐。超譬军士日:‘月氐兵虽多,然数千里逾葱岭来,非有运输,何足忧也?但当收谷坚守,彼饥穷自降。不过数十日决矣。’谢遂前攻超不下,又钞掠无所得。超度其粮将尽,必从龟兹求救,乃遣兵数百于东界要之。谢果遣骑赉金银珠玉以赂龟兹,超伏兵遮击尽杀之,持其使首以示谢,谢大惊,即遣使请罪,愿得生还,超纵遣之。月氐由是大震……岁奉贡献。明年,龟兹、姑墨、温宿皆降,乃以超为都护。”班超善于分析敌情,班超善于用兵,班超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对认输者,又会恩威并施。

当50余国皆进贡、交人质、归附于汉时,永元三年,皇帝下诏列举班超的功劳,并阐明封侯的目的……先帝重元元之命,惮兵役之兴,故使军司马班超,安集于阗以酉。超遂逾葱岭,迄县度。出入二十二年,莫不宾从。改立其王而绥其人。不动中国,不烦戍士,得远夷之和,同异俗之心,而致天诛,蠲宿耻,以报将士之仇。司马法日:‘赏不逾月。’欲人速睹为善之利也。其封超为定远侯,邑千户。”

每次封官,班超都没有沾沾自喜。这和他青年时投笔从戎的动机是一致的。

他说:“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班超在给皇帝上书中,恳切要求归乡,只字未提功高乞养事。

臣闻太公封齐,五世葬周。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蛮夷之俗,畏壮侮老。臣超犬马齿歼,常恐年衰,奄忽僵仆,孤魂弃捐。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哀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

班超欲以怀乡思国之情,打动君王,君王未为所动。班昭代兄上书,在《班超传》里,与超上书衔接。其后被收入《古文析义》一书中,世传此珍品,如捧政治宏论。

君王受感动,征超回洛阳,拜为射声校尉。超有胸肋疾,回到故国仅一个月,便溘然长逝。昭的一纸奏文功莫大焉。一。显君王盛德,二慰边将老臣之心,戎马一生的班超死而无憾。

班昭奏疏中称皇帝对臣下的封赏是“天恩殊绝”,治国是“以至孝理天下”。这些话,君王听起来十分人耳。

班昭述超的战绩,突显其忠勇,且毫不夸张。得以生存归功于“赖蒙陛下神灵”。如此效忠之臣,君王岂能不视为股肱、腹心。

班昭从召回班超能利于国家安定强盛的角度加以申说,题目大而凿实。君王倘能谋深虑远,岂有不动之理。

班昭从关心班超健康角度,如小儿女向父执,向慈母哀哀乞怜,暗含君臣犹如父子情义,君王铁石之心也能为之软化。

班昭从班超的过去、现在,再推测到未来,君王还怎么能固执己见,不下现成台阶呢?

兹引原奏疏如下:

妾同产兄西域都护定远侯超,幸得以微功,特蒙重赏,爵列通侯,位二千石,天恩殊绝,诚非小臣所当被蒙。

超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会陈睦之变,道路隔绝。超以一身,转侧绝域,晓譬诸国,因其兵众。每有功战,辄为先登。身被金夷,不避死亡。

赖蒙陛下神灵,且得延命沙漠。至今积三十年,骨肉生离,不复相识。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尽其力,以报塞天恩,迫于岁暮,犬马齿索。蛮夷之性,悸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

妾窃闻古有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缘陛下以至孝理天下,得万国之欢心。不遗小国之臣,况超得备侯伯之位。故敢触死,为超求哀。勾超余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使国永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蒙文王葬骨之恩,子方哀老之惠。诗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超有书与妾生诀,恐不复相见。妄诚伤超,以壮年竭忠孝于沙漠,疲老则便捐死于旷野,诚可哀怜。如不蒙救护,超后有一旦之变,冀幸超家得蒙赵母卫姬先请之货。妾愚戇不知大义,触犯忌讳,书奏。

班昭引《周礼》所言服兵役的制度,当无可驳。引《诗经》说明先施恩惠于国,然后能安定四方。引<史记》。《列女传》,表示效赵括之母、齐桓公之姬,请罪在先,不受连坐。于公于私说得面面俱到。

说理处,运用排比,以增气势,正反兼及,无懈可击。感叹处,用“诚可痛也”,“诚可哀怜”句,欲以已之感慨,激起君王感情上的共鸣。

整篇奏疏中心是说明班超应该被召还朝。超上书乞归,感情凄切,只说明自己思归可谅,对国家、对民族将有什么好处略而未谈,故搁置三年。班昭则在应该"两字上作文章,既说动了君王,也征服了人心。

班超为兄解脱囹圄之苦,班昭代兄求得荣归,都有冒险成分,兄妹智勇双全,成为千古佳话。

直言纳谏 倾国才华

班昭的才识,朝廷显官、公侯将相、皇亲国戚无不钦敬。举国上下,男女老少,不知才女班昭的,可遗憾地称之为:不闻春雷响,但见桃李长,不知夏雨湿,但见秋圃场。因为一年四季当中,受班昭教育思想影响的那就太多了。由于班昭的教育而施德政的君王,能肃正朝纲,善纳忠言。以帝王之尊,下诏让班昭续成《汉书》所缺部分,完成班固的未竟事业。东观藏书阁里有琳琅满目的书册,班昭爱书如命,专心诵读。浏览,不逞一目十行之能,深钻,不辞铁杵磨针之苦。她最懂得:博览群书,是增长学识,扩大知识领域的必由之路。

班昭自从被和帝(89~105年)召入宫中写书之后,不仅日夜研磨学问,还要承担起教育皇后、妃子,贵人等的责任。受君王的命令,谁敢怠慢师尊!

曹大家,是皇帝赐给班昭的号,宫廷中,后妃尽尊敬老师的礼节,当然不能直呼其名,而一律称之为曹大家。大家,当今指在某一方面独擅其长的人,如国画大家,书法大家。又因其地位高,或称为某国专家,某行业专家。班昭这位德才兼备的女子,受到这般礼遇,正体现出对社会贡献大,才得到了最公正的评价。家,同姑。意思是后妃不敢越礼,尊之为长辈,写成家而不写成姑,意思是亲情超过骨肉,师严不可冒犯。

朝堂之上,常常显出才华出众。凡接到进贡的出奇物品,皇帝就让曹大家作赋写颂辞。流传遍及国内外,文笔流丹史册,虽然不像现在作家署名,也是代撰篇章,记载了当时的奇闻盛事。在文学创作的历史上,多一分成就,创一种风格。在文化宝库中,收藏班昭种类纷繁的作品有16篇之多。诸如:铭、诔、问、注、哀辞、书、论、上疏、遗命等文学体式。

班昭所作,无不标明其时代特征,各抒发其政治见解,各标志鲜明爱憎。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沉没,在社会的发展中,经受检验。多少面镜子,照出她生活时代的淳风抑或是陋俗。其借鉴意义,不能说不大。千年万代,人们从沙里淘金,璞中剖玉,可以说金玉其中,表里如一。

班昭对她所施教的人,从不放松要求,可以称之为严师。对当朝执政者,不阿谀奉承,敢犯颜直谏,说她是诤臣,也未为不可。

邓太后执政期间,因为班昭常帮助研究政策,有远见,出善策良谋甚多,贡献很大。当时社会,女的不能封官进爵,就把她的儿子曹成封为关内侯,官至齐相。

永初中,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骂,因为母亲去世,就上书辞官。邓太后内心里不愿意答应。自己官职这么高,又能为国出力,不借着皇亲国戚的身份,往前探求,反倒要退居家中,在一心巴望升官的人看来,有些不识抬举。当邓太后找班昭请教怎样做合适时,班昭有她的独到见解。引古证今、瞻前顾后,认为同意国舅邓骘离职是上策。

班昭先称颂邓太后一番,说:“既然太后这么重视我,不嫌我的见识浅薄,我就倾心吐胆地直言啦!”班昭的奏书中有这一段话:昔夷齐去国,天下服其廉高,太伯违邪,孔子称为三让。所以光昭令德,扬名于后者也。《论语》日:“能以礼让为国,子从政乎何有?”由是言之,推让之诚,其致远矣。今国舅深执忠孝,引身自退,而以方垂未静,拒而不许,如后有毫毛加于今日,诚恐推让之名不可再得。

邓太后采纳了班昭的建议,准许邓骘离职。班昭对建议经太后采纳,而使邓氏兄弟不受政治陷害一点,感到满意。尤其是,邓太后对灾区民众心情的理解,减租、免税、放赈的措施都有班昭的意见在内。皇家祭祀活动,让大臣的妻子参加,这是提高妇女地位的表现。

远见卓识 渡尽劫波

班昭如何度过人生的艰难时刻?她用自身的积极行动,给人以满意的答案。

寡居的岁且,孤单寂寞,美好的记忆,都付梦魂中。

她愈是不讲,愈使人感到她心情沉重。笔墨上不留绮丽的痕迹,愈加证实她实欲抹煞多彩青春的瑰丽。时间是常数,反正不是这么过,就是那么过,就看一个人对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了。

班昭,斗志愈来愈旺,老而志弥坚。

何事感惆怅?教女一时搜索枯肠,啊!寻妙药,找良方,《女诫》七条登上文墨场。不做临风断肠语,不对花月叹孤零。教子已成名,衣紫感恩隆,唯思报国竭尽忠。训女论从头,一自坠地便体现地位不同。社会造成生女低贱,她虽非有意揭穿,却实际起了证实自古以来,男尊女卑的定格。生男生女庆祝物不同。各有良苦用心。男如玉温馨,成大器,传令名。并非惯养要娇生,让他们自诫休自傲,后天的教育起决定作用。

班昭强调教育的重要。不想在对子女的教育上产生漏洞。思维的细密,来源于对社会的谙熟。

《女诫》序言,简单构出自身婚姻家庭的轮廓。首先写出所受的家庭教育,自谦地说:“鄙人愚昧,受性不敏。”自谓自己是很愚昧的,对事物又缺乏明析的判断,可以说并非与生俱来的聪明伶俐。旨在强调家庭教育良好,父亲不是溺爱,而是委托班昭的母亲进行了不间断的精心教育。“蒙先君之余宠,赖母师之典训。”先君,指已故的父亲班彪。余宠,说明为父的对子女真正的关心。也可以说靠父亲分出那么一点精力施以教育,并有其言传身教,良好的影响就足够了。何况,作为母亲来说,教女知书达礼,是首要的任务,不然,嫁到夫家,刁悍疏懒,只能影响人际间各种关系,使父母无颜见人。应该说对女儿的教育要早下手。典训,说的是女老师用典谟训诰揭示的道理开导女弟子。当然,《诗》就成了重要教材。《诗。周南●葛覃》就有“言告师氏,言告言归”回娘家前的报告程序。

班昭有专人相教,所以思想上成熟得早。婚后,相夫有成。社会实践,使她懂得要进退有节,心怀戒惧,40年当中,“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从思想到行动,都是无可指责的。

她在《女诫》中,就七方面对妇女提出准则。“卑弱第一”可取的是,她传播了“谦让恭敬先人后己”的正确观点。“夫妇第二”说明夫妇互相尊重的辩证观点……“敬慎第三”提出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从反面论证偏离敬慎,其害无穷。“妇行第四”提到“德言容功”的具体内容倘能正确理解,便不会成为精神桎梏。“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别有新义。“专心第五”同意的是“礼义居诘”,反对的是“佞媚苟亲"。“曲从第六”指明为人媳者要尽孝道,处理好婆媳关系。“和叔妹第七”以推进法,逐层论述了要搞好嫂子和小姑的关系。

时代变化了,妇女解放了,自不能把《女诫》当为做人处世范本,但其中的正确观点,颇有借鉴意义。全盘照搬或一概否定,都有其片面性。

一个成功人的后面,有多少付出心血的真人,一个成功人的周围,有多少献智的能人,一个成功人的近旁,有多少奔走驰驱的杰人。班昭所写的八表,正昭示了这个道理。

八表,包括《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泽表》、《百官公卿表》、《古今人表》等八篇分类列表,是有赞有评的著作。

《古今人表》将人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班昭不以好恶乱排班次,也不局限于帝王、臣下、名人等,而是以政治地位政绩、品德、贡献、对后代的影响为依据的。如15位圣人中就有周公、仲尼、老子。周公姬旦辅佐过武王、成王,政绩远播,臣民威服。仲尼,是孔子的字。孔子在思想界、教育界开创新纪元,被称为无冕之王。老子开创道家学说,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不义战争。对睦邻友好、消除贪欲方面有其功劳。要不,这几个,人怎样与尧舜同列呢?

班昭列了仁人174人。第一位是炼石补天的女娲,第二位就是惊天动地的共工氏。其中不少是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诗人学者等。智人共列出213人。这些体现出班昭的正确史观,不以成败论英雄,做了大量的拨乱反正工作。把被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使其恢复本来的面目……

班昭还通过写《天文志》提醒当时及后代人要善识天文,通晓地理。要破除迷信,尊重天体可以探试,规律必须掌握。要百般研求,炽热能忘我,冷静好思索。理想的追求,可破“昊天罔极”的谜。

如今是:宇宙航行开天路,星际关系知连锁。星球各循其道,秘密已可探知。

班昭所展望的,已成为现实,更使人感到班昭在那一个时代的远见卓识。作为东汉时代的一大才女,永远令今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