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班固

班固(文史大家)

班固简介

班固生平:班固(公元32 ~ 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辞赋家、史学家。年少时,就能写文章,16岁入洛阳太学。性情宽和谦让,深为儒者钦重。他的父亲班彪是东汉著名学者,曾作《史记后传》65篇,补写《史记》以后西汉的历史。班彪死后,班固想要补完全书,但有人告发他私改国史,因此被捕入京兆狱。他的弟弟班超上书辩解,才被释放。汉明帝很赞赏班固的才能,召他做兰台令史,后来迁为郎,典校秘书。自明帝永平中奉诏修史,经过多年努力,于公元82年基本完成了《汉书》的写作。汉章帝时,班固任玄武司马,纂成《白虎通义》。公元89年,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征匈奴,为中护军。窦宪骄横获罪,班固被牵连入狱,死于狱中。

历史评价:班固编纂的《汉书》开创了我国断代纪传表志体史书,奠定了修正史的体例。《汉书》尤以史料丰富、闻见博洽著称。《汉书》的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词,遣词造句典雅远奥,与《史记》平畅的口语化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国纪史的方式自《汉书》以后,历代都仿照它的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为后世封建王朝官修正史的楷模。班固也是东汉时期最著名的辞赋家之一,著有《两都赋》《答宾戏》等。班固的作品,无论是史学还是文学著作,都体现了他浓厚的忠于皇室的正统思想。

班固大事记

公元32年 出生。

约公元47年 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

公元54年 其父班彪卒,自太学返回乡里为父亲服丧,其间开始编写 《汉书》。

公元62年 被人向朝廷上书告发班固“私改作国史”。

公元78年 升为玄武司马。

公元79年 撰集《白虎通义》。

公元89年 大将军窦宪奉旨远征匈奴,被任为中护军随行,参与谋议。

公元92年 因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被罗织罪名,死于狱中。

人物关系

班固传记

▲《白虎通德论》书影

班固自幼受儒学世家的熏陶,接受了良好教育,自身又聪明好学,9岁就能写文章、诵诗赋了。当时,父亲班彪已经成了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著名的思想家王充曾经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认为班固将来必定会完成撰著汉代历史的重任。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在这里,他埋头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并结识了崔胭、李育、傅毅等一批同学。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一致称赞。到班彪死时,班固虽然年仅23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汉书》封面

杨雄(公元前53~公元18),字子云,成都人,是继司马相如之后,西汉最著名的辞赋家。代表作品有《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

私撰《汉书》

父亲去世后家境每况愈下,生计困难,班固只好从京城迁回扶风安陵老家居住。从京城官宦之家一下降到乡里平民的地位,这对上进心很强的班固来说是一个沉重打击。但他毫不气馁,立志继承父亲未尽之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班固认为,父亲已经撰成《史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尚待改进;没有撰成的部分需要续写。于是他在父亲已成《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正式开始《汉书》的撰写。

公元62年,正当班固全力以赴地撰写《汉书》之时,有人告发班固“私修国史”。于是,班固被捕,被关进了京兆监狱,书稿也被官府查抄。当时,不仅“私修国史”是被严格禁止的,甚至“国史”一般也不能为个人所拥有。汉元帝时东平王刘宇上书求赐《太史公书》被拒绝之事,即可证明。

班固被告“私修国史”,身陷囹圄,不知将被如何处置,更为担心的是其母亲和家人的安全。但他明白自己根本没有什么“罪”。他立志著史,不仅是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而且也是要继承司马迁、刘向、扬雄以来修史的传统,更是为了宣扬“汉德”。西汉一代210余年,有过赫赫功业,也有过许多弊政,其中治乱兴衰,使人慨叹,给人启发,写出一部“汉史”,正是当今学者的责任。何况王莽灭亡至今已40年了,再不及时撰成史书,后人所能获得的史料岂不更少!所以他才拿起笔来,立志完成父亲的未竟事业。不料遭人诬告,如果此番不明不白地被处死,那么父子两代人的心血岂不尽付东流!为此,班固忧愤交加,心痛欲裂。

班固的弟弟班超为了营救哥哥,骑上快马,赶到洛阳上书为班固申冤,引起汉明帝对这一案件的重视,特旨召见班超核实情况。班超将父兄两代人几十年修史的辛劳以及宣扬“汉德”的意向全部告诉了汉明帝。这时,扶风郡守也把在班固家中查抄的书稿送至京师。明帝读了书稿,对班固的才华感到惊异,称赞他所写的书稿确是一部奇作,下令立即释放,并加以劝慰。汉明帝赞赏班固的志向,器重他的才能,立即召其到京都皇家校书部供职,拜为兰台令史。

兰台

汉代宫内藏书之处,以御史中丞掌之,后世因称御史台为“兰台”。

▲汉明帝刘庄(公元28~75),东汉第二任皇帝

受诏修史

班固最初受任与他人共同编撰东汉光武帝的事迹《世祖本纪》,得到了汉明帝赞扬,被晋升为“郎”官,负责整理校对皇家图书。他继续修撰光武一朝的史事,又撰成东汉功臣、平林、新市起义军和公孙述的事迹,共成列传、载记28篇。

这期间,班固的职务虽低,却使班固得到较为安定的生活,更为重要的是,使他有条件接触并利用皇家丰富的藏书,这就为他日后完成《汉书》提供了重要条件。

班固在撰写光武一朝君臣事迹期间,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得到汉明帝的赏识。汉明帝鉴于班固具有独力修撰汉史的宏愿,也希望通过班固进一步宣扬“汉德”,特下诏,让他继续完成所著史书。班固从私撰《汉书》到受诏修史,是一个重大转折,对《汉书》的完成是一个有力的推动。从此,班固不仅有了比较稳定的生活,有皇家图书资源可用,而且有了明帝的支持,使他著史的合法性得到确认,从此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由于具备了这些条件,班固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史的事业之中,因此撰史进度加快。

▲匈奴士兵画像

▲窦宪北击匈奴示意图

从窦宪北征匈奴

班固“潜精研思”25年,撰成《汉书》,但由于《汉书》长期未能脱稿,没有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班固主要是在默默无闻中生活,如果说有一些影响的话,就是曾得到皇帝和部分士人的赏识,然而也不过是做了个兰台令史、校书郎、玄武司马之类的小官。他看到那些才能不如自己的人,纷纷从政,获得进身之阶,风光一时,真有些不甘心。因此,班固也在等待时机,以求建功立业。在当时,建立军功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佳途径,而班氏家族向来有与边疆事务打交道的经验,于是,班固也想通过边境立功,获取功名,以便施展才能。

公元89年,班固因遭母丧,辞官守孝在家,一时无事可做,当得知窦宪被任命为将军,率大军攻伐匈奴的消息,便决定投附窦宪,随大军去北攻匈奴。

大军从朔方三路北袭,窦宪遣各部将及匈奴左谷蠡王等,率精骑万余,在稽落山(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西北)大破北匈奴军队。窦宪与副将等登上远离边塞3 000余里的燕然山(蒙古杭爱山脉),由班固撰写《封燕然山铭》文,刻石纪功。班固还撰有《窦将军北征颂》一文,对窦宪北征匈奴大加歌颂。班固算是达成了自己的抱负。公元91年,窦宪派部将出兵北击,此后北匈奴向西远徙,解除了匈奴对东汉的威胁。

▲班固雕塑

马续(生卒年不详),字季刚,是马融的哥哥。幼时聪明好学,博览群书,还擅长《九章算术》。公元93年,班固著《汉书》未成而死于狱中,皇帝命马续补写了《天文志》。

含冤被害

班固从窦宪北征匈奴以后,进入窦宪幕府。此时的窦宪,因为平匈奴有功,威名大震,心腹众多,官员进退都由他一人决定,朝臣震慑。尚书仆射郑寿、乐恢由于招致他的不满,被迫相继自杀。窦宪一族在京城无法无天,奴仆肆意强夺民财,侵害百姓,抢夺民女。

公元92年,窦宪的爪牙邓叠、女婿郭举等阴谋在宫中杀死汉和帝。和帝察觉到他们的阴谋,事先与中常侍郑众定计,将邓叠、郭举等收捕斩首,并将窦宪等人革职,送回封地,窦宪等被迫自杀。班固本来与窦宪案件毫无关系,但在封建社会,一人有罪,株连甚广,班固因与窦宪关系密切而被免职,之后又被冤枉逮入监狱。当时的洛阳县令种兢因为班固的家奴曾经冲撞了他的车骑,而对班固一家怀有私仇。窦宪案发后,种兢借机报复,将班固关进监狱。在狱吏的拷打折磨下,这位对中国文化史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竟冤死狱中,卒年61岁。后来,和帝曾下诏谴责这种公报私仇的恶劣做法,并将害死班固的狱吏处死抵罪。

班固冤死之时,《汉书》还有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写成,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补作,马续协助班昭完成了《天文志》。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绝无仅有的女作者。

《汉书》包括本纪12篇、表8篇、志10篇、列传70篇,共100篇,后人划分为120卷。范围远至刘邦元年,近至王莽地皇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