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灭大顺政权之战

清灭大顺政权之战(剿灭农民军)

清灭大顺政权之战简介

清灭大顺政权之战:清灭大顺政权之战,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至二年(1645年)五月,在清朝统一中国战争中,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灭大顺政权的作战。顺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大顺农民军领袖李自成于山海关被清军击败后(参见山海关之战),率部退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于紫禁城武英殿仓促称帝,次日,率军离京,向山(西)陕(西)转移。清摄政王多尔衮率清军,由山海关直趋北京,命降清的吴三桂军为先导。吴三桂于京畿击败殿后的大顺军刘宗敏、李过等部,奉命继续追击。五月初三日,与大顺军后卫战于定州(今河北定州)北清水河岸,大顺军将领谷可成阵亡,左光先负伤。

清灭大顺政权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644 年至1662年

参战方:大顺军;大西政权;清军

战场:全国

主要将帅:李自成;张献忠;阿济格、吴三挂、尚可喜、多铎、孔有德、豪格

战争回放

山海关一战,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大败。李自成率部逃回北京后,一举派出十八营军队反击尾随至城下的清兵,结果仍旧失利。此时李自成领导的农民政权内外交闋,形势严峻,李自成无心眷恋已成困局的京城,于六月三8匆匆在武英殿登基后便放弃北京,朝着西安方向撤退。清军在大顺军撤退途中于保定、定州( 今河北定县)两挫农民军,接着向大顺军所在的山西进攻。大同守将姜壤投降,平阳(今山西临汾)陈永福落败被俘,两城均落人清军之手。同时,河北、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也被清军攻取。

六月初,清军进入北京,这时全国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已呈四分五裂之态。清朝管辖着北部的辽东、畿辅、山西、山东等地区,大顺政权控制着整个西北以及中部的山西、河南、湖广的部分地区,四川地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正在逐步发展壮大。而整个南部中国仍在定都南京的南明弘光政权统治之下。

对此清廷重新制定了军事方针,决定先收复晋豫,再平定东南局势,最终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因此清军暂时将首要进攻目标转向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农民军,对南明政权则在短期内采取不战不和的放任策略。不久之后清廷便将国都从沈阳迁至北京,正式宣告清朝乃是代明而兴之后全天下的主人。

十月,清军分南北两路进攻大顺军:北路由英亲王阿济格、吴三挂、尚可喜率领,经大同、榆林、延安南下;南路由豫亲王多铎、孔有德率领,经河南进攻潼关;同时,一部清军在肃亲王豪格率领下已经占领了河南、山东一些地方。

次年正月,多铎在潼关对大顺军取得大胜,李自成率残存的主力部队连夜撤回西安。随着潼关被清军占领,陕西已经门户大开,无险可据。阿济格部领导的清军攻入陕北后,分一部分兵力全力围攻坚守榆林、延安的李过、高一功部大顺军,自己则领兵南下,意在最终攻取西安。李过、高一功部被清军围攻,通往西安的退路也被切断,只得放弃陕北地区,经由汉中从四川逃至湖北。而李自成所率军队在清军两路重兵合击下不得不放弃西安,取道商洛、豫西,转入湖广襄阳。

攻下西安之后,清廷派多铎部清军向南京进发,意欲消灭弘光政权。而阿济格部则受命继续追击大顺军,务必消灭其残余势力。50 万的大顺军在清军强势追击之下早已是军心涣散、纪律松懈、指挥混乱,在襄阳、九江等地连败13仗,早先获得的根据地丧失殆尽,成为了真正的流寇。

五月,李自成率一部分兵士退到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时,遭到当地地主武装袭击,经此一役,李自成下落不明、生死未卜,大顺政权终究土崩瓦解。其余30多万人马后来在李过、李来亨等领导下与南明政权联合,继续抗清,最后于康熙三年(1664) 战败溃散。

由于张献忠所领导的大西政权地处四川,位置偏远,领域狭窄,对全局影响较小,所以清廷等到摧毁李自成的大顺农民政权和南明小朝廷的弘光政权之后,才把注意力转向偏安一隅的大西军。顺治三年( 1646),豪格率领清军取道陕西进人四川,讨伐大西政权。

十一月,清军对四川的张献忠大营发起总攻。张献忠政权领导的农民军溃不成军,张献忠也于此役中被清军射杀,大西政权顷刻覆灭。其残存部队在孙可望、李定国的领导下向南逃至云贵,逐步走上联明抗清的道路,后来还成为南明永历一朝的主力军队。而后孙可望降清,李定国继续斗争,坚持到康熙元年,最后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影响

明末农民战争是中国从天启七年(1627) 农民起义军与明清军队进行的一次战争。战争从明天启七年陕西王二起义开始,至清顺治十五年(1658) 失败结束,前后历时30余年。战争推翻了明朝的统治,同时使处于北方的清军有机可乘,趁机入关打败农民军,统一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