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清征达瓦齐之战

清征达瓦齐之战(征讨准噶尔汗达瓦齐叛乱)

精骑突袭得大胜

清征达瓦齐之战简介

清征达瓦齐之战:清征达瓦齐之战,是指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至六月,清军奔袭伊犁,征讨准噶尔汗达瓦齐叛乱的战役。此战,清军选择战机得当,行动快捷,以22人精骑突袭达瓦齐大营,取得大胜。

清征达瓦齐之战过程分析——

清征达瓦齐之战,是指清乾隆二十年,即1755年的二月至六月,清军奔袭伊犁,征讨准噶尔汗达瓦齐叛乱的一次作战。此战过程中,清军合理选择战机,迅速行动,最终仅以二十二人精骑突袭达瓦齐大营,取得大胜,铸就了中国战争史上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此战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作战过程中究竟又发生了些什么呢?

达瓦齐篡位难得人心

乾隆十年,即1745 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因病去世。准噶尔内部为了争夺统治权,陷入内讧,各封建主互相倾轧,内战纷起。

噶尔丹策零死后,其次子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继位。然而,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荒淫无道,暴虐百姓,最终被部众废弃。乾隆十五年(1750年),部众拥戴噶尔丹策零的长子喇嘛达尔札为首领。

在位期间,喇嘛达尔札对内和清政府保持密切联系,对外坚决抵制沙俄侵略势力,成为沙俄继续南侵的最大障碍。乾隆十七年,即1752年,沙俄派人打算收买和硕特拉藏汗之孙一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和准噶尔部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来推翻喇嘛达尔札,妄图让他们取而代之,建立傀儡政权,但阴谋未能得逞。之后,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叛逃至哈萨克,喇嘛达尔扎随即派兵前往擒拿。

同年年底,阿睦尔撒纳唆使达瓦齐暗中挑选一千五百名精兵,由达勒奇岭山路赶赴伊犁,采取买通内奸和突然袭击的手段,杀死了喇嘛达尔扎,篡夺了汗位。

达瓦齐为汗后,为表彰阿睦尔撒纳的功劳,遂将塔尔巴哈台牧地赐给了他,达瓦齐对清朝采取归附态度。然而,达瓦齐荒淫无度,不理政事,相比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使得准噶尔人全都嗟怨不已,已归降的纳默库济尔噶随即乘机起事,欲取而代之。

达瓦齐在阿睦尔撒纳的帮助和策划下,粉碎了夺权活动,杀死了政敌。不过,阿睦尔撒纳觊觎准噶尔汗位已经不是一 两天的事情,只因为他不是准噶尔直系血统,得不到贵族支持,便以拥立达瓦齐为名,以此积极培植个人势力,抢夺地盘,其实他早想取代达瓦齐了。

乾隆十八年,即1753 年,阿睦尔撒纳公开向达瓦齐提出要求,要与他划分厄鲁特诸部,但遭到拒绝,随即开始进行篡位计划。乾隆十九年(1754年),达瓦齐亲自率领兵马抵达额尔齐斯河征伐阿睦尔撒纳。阿睦尔撒纳抵御不力,陷于绝境,被迫投靠清朝。

而面对准噶尔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天山南北的各民族人民或反叛逃亡,或投奔清朝,大批厄鲁特部众都离开了准噶尔地区。早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准噶尔宰桑萨喇尔便公开反对达瓦齐,率部众千余户内附清朝。而乾隆十八年(1753年),杜尔伯特台吉车凌、车凌乌巴什、车凌蒙克因不满准噶尔的排挤、欺凌与控制,率三千七百多部众一万五千余人内附清朝。

就在同年八月,辉持部阿睦尔撒纳和其他宰桑、台吉也宣告投降清朝。这对一直对达瓦齐耿耿于怀的乾隆皇帝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

因为这不仅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力量,同时也使他了解了准噶尔部的很多情况,为清朝出兵准噶尔奠定了基础。

二十二精骑奇袭敌军

为出其不意,迅速行动,乾隆帝接受了熟悉准噶尔内情的阿睦尔撒纳和玛木特的建议,将出兵时间定在乾隆二十年的春天,并预先派出一万兵力,在额尔齐斯河地区(今蒙古福海、富蕴一带)屯田备饷,防止准噶尔来犯。

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军兵分两路,征讨达瓦齐。其中,定北将军班第、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率北路军,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郡王成兖札布、内大臣玛木特为参赞,于二月十二日从乌里雅苏台(今属蒙古)出发;定西将军永常、定边右副将军萨赖尔则率领西路军,以郡王班珠尔、贝勒札拉丰阿、内大臣鄂容安为参赞,于二月二十五日由新疆巴里坤出发。

行军过程中,阿睦尔撒纳和萨赖尔各率先锋部队先行出发,主力则在后方跟进。为抓住战机,一举获胜,清军采取了长途奔袭伊犁的作战方针。

当年五月初,两路清军骑兵在博罗塔拉(今新疆博乐)会师,稍作整顿后,便向伊犁进军。清军突至伊犁,达瓦齐措手不及,慌忙率领宿卫亲兵一万人退至伊犁以南一百八十里处的格登山,列阵防守。格登山居高临下,前有沼泽为障,空旷无际,适于骑兵机动作战。

五月初五,清军占领伊犁,兵分两路,渡过伊犁河,向格登山挺进。当月十四日,清军悄悄接近格登山。当天夜里,副将军阿睦尔撒纳派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察哈什等二十二名骑兵,前往侦察。

结果,二十多名骑兵发现达瓦齐叛军毫无戒备,突然发起进攻,达瓦齐慌忙率领二千余人逃跑。次日清晨,清军主力赶到,共收降准噶尔兵七千余人。同年六月,达瓦齐被乌什城首领霍吉斯抓获,献给清军。

至此,此战以清军获胜,达瓦齐被生擒告终。仅以二十二名精骑败退敌军,这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十分罕见的。

清军获胜的关键,就在于选取战机得当,行动迅速,出其不意。《孙子●势》篇中曾说过: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此战可视为这句话的典范战例之一。所谓兵贵神速,以最快的速度,在最不可能出现的地方出现,这向来是兵家的制胜法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