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济咙之战

济咙之战(清反击廓尔喀之战)

济咙之战简介

济咙之战:济咙之战,福康安、海兰察领兵行至宗喀以南的辖布基,进攻擦木山隘(在今吉隆县宗喀镇南)。清军乘雨分兵五路,海兰察居中,哲森保等由东西两山夹击廓军营寨,莫尔根保绕到营后偷袭。初七日黎明之时,清兵攻克擦木山梁上的两座廓军石碉楼。初八日,清军进至玛噶尔辖尔甲,击溃由济咙前来迎战的廓军。初十日,清兵攻克济咙。至此,西藏全境收复。

济咙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792 年

参战方:清朝;廓尔喀军

战场:西藏

主要将帅:福康安;廓尔喀众将

战争回放

清军收复聂拉木后,后续的部队继续向西藏进发,对廓尔喀当局形成了巨大压力。

廓尔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尔致书鄂辉、成德和西藏活佛,请求清廷停兵议和,但又不认罪,甚至把入侵西藏的原因归之于西藏背约。与此同时,廓尔喀侵略军仍然占据着济咙、绒辖等地,并增派军队,加修工事,企图固守。

乾隆帝接报后,提醒福康安等人一定不要中敌人的缓兵之计,而要坚持定见,激励将士。福康安发给廓尔喀讨伐的檄文,声讨廓尔喀的侵略罪行,表明清军坚持以武力保卫祖国领土,坚决不和敌人议和的原则立场。

乾隆五十七年(1792) 二月十七日,福康安从拉萨起程,二十七日到达后藏。

三月,清廷授福康安为大将军。鉴于廓尔喀在济咙、绒辖等地已经增兵筑垒固守,福康安认为应该等待所调清军到齐后,再集中兵力向敌人进攻。济咙为进剿要路,必须先进行收复。

四月上旬,索伦兵、屯练士兵均已到藏,福康安、海兰察遂率领已抵后藏的6000名清军于十八日离开札什伦布,经拉子、第哩朗古、宗喀等地向济咙进军。

五月六日,抵达距擦木仅数十里的辖布基。擦木是济咙外围的一个要地,旁边两山夹峙,中亘山梁,路径狭窄。廓尔喀兵在山梁扼要之处前后筑石碉2座,临河的三面都砌筑高约2丈的石墙,只有一条小路 可通向北面的寨门。

由于擦木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福康安决定利用昏暗夜色,隐蔽地向敌人发起进攻。那天恰逢阴雨,人夜后雨更大。清军冒雨出发,分三路秘密向敌察运动,途中涉水渡过数道河流,在七日黎明时进人擦木。

福康安率兵迅速登山,潜至敌寨墙外,搭人梯越过寨墙,打开寨门,一拥而人,夺占前碉。后碉更险要坚固,廓尔喀兵在碉堡内放枪投石,死命固守。清军击毁城墙冲人碉内,与敌方短兵相接,奋勇杀敌。此战清军前后杀敌200余名,一举占领擦木。

为了保证主力军队能够顺利向济咙进军,福康安遣成德、岱森保率兵3000名由聂拉木南进,来牵制廓尔喀兵力;令诸神保率兵1000名驻守绒辖要口窝朗卡,以防敌抄截后路。

五月八日,福康安督兵乘胜前进,途中在玛噶尔、辖尔甲击败自济咙前来偷袭的廓尔喀兵,歼敌近270名。

九日,清军进至济咙。济咙寨碉高耸,形势险固,官寨都建在山冈上,用石砌筑,高大宽广,周围叠石为垒,高达2丈,密密麻麻地排列着鹿角桩木。官寨西北临河处砌了一大座碉堡,直通官寨,便于取水;东北石崖上砌了一座大碉堡,并用石头加固;东南山梁上修砌了一座石碉,山势陡峭,难于攀登;山下喇嘛寺与东南石碉斜着相对,各处碉卡可互相应援,成掎角之势。廓尔喀兵分据险要,负隅固守。

福康安在摸清地形、敌情之后,决定在攻击官寨的同时,分兵进攻各碉卡,待将各碉卡之敌歼灭后,再集中兵力进攻官寨。

十日丑时(1一3时),清军利用夜暗,兵分多路,同时向既定目标发起攻击,海兰察率领索伦骑兵往来截杀。哲森保部、蒙兴保部首先攻占了东南山梁和山下的喇嘛寺。

福康安随即调哲森保部增授巴彦泰部,合力攻击挨着河流的大碉。清军用大炮将碉座轰塌一角,跳河逃跑的廓尔喀兵或者淹死,或者被索伦骑兵截杀。东北石崖大碉,被桑吉斯部用火弹焚毁。据守官寨的廓尔喀兵在阿满泰部清军的猛烈攻击下,从石垒撤退到寨内,他们放枪投石,拼死抵御。这时清军已扫清周围各据点,福康安于是集中各部清军合力进攻,一面用炮轰击官寨,一面架梯攀登,拆毁寨外石垒后,接近官寨。午后,清军冒雨连续作战,直到亥时(21 ~23时)才将官寨攻破,收复济咙。

这一战,廓尔喀兵除投河落崖者及在碉寨内伤毙者外,640余人被杀,198人被俘。

历史影响

济咙之战,清军已基本收复了被廓尔喀侵占的领土,平定了西藏大部,初步形成了西藏稳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