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法正

法正(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

法正简介

法正: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法正早年投靠刘璋,但既不受重用,又受同事诽谤。在出使拜访过刘备后,暗中与张松策划拥戴刘备,并利用再次出使刘备的机会,私下向刘备提出借机取蜀的计划。并在刘备征蜀过程中准确预测了刘璋不会采用郑度之计。建安十九年刘备成功取蜀,法正被赐予高位,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建安二十二年,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

法正传记——

字 孝直

生卒 176-220年

籍贯 雍州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

特长与爱好 ⒈特工;⒉写信。

主要社会关系

主要亲人:曾祖父:法雄;祖父:法真;父:法衍;子:法邈;主要朋友:张松、孟达;主要敌人:刘璋;夏侯渊。

自我印象

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

《三国志》印象

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

《三国演义》印象

原著对法正无直接点评,清人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作出“法正果是有法”的评价。

朋友印象

史书无直接记载,但是《三国志》记载,法正死后,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可作侧面评价。

敌人印象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

现代印象

法正量小失政,不足称道。——毛泽东

历史上的法正,才干优卓,长于谋略,是刘备倚重的主要谋士,对夺取益州和汉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惜胸襟不广,律己不严,其人格魅力和威望都远逊于诸葛亮。——《三国演义》学会常务副会长沈伯俊

一 志意不得

学脑筋急转弯长大的孩子——

 

熹平五年(176年),三辅大地扶风郡,两个男婴来到人世:马超和法正。他们出生的时候,除了哭声可能大一点,并无什么过人之处。

大人们想不到,这两个小家伙,以后会成为蜀汉王朝的文武栋梁。

这时,马超的父亲马腾还是一个樵夫,“贫无产业”,从彰山砍了柴,背到城里去卖,然后给孩他娘买一个催奶的鸡蛋揣在怀里带回去。法正的父亲法衍是司徒掾,下班路上,给孩他娘买一篮子催奶的鸡蛋挎着带回去。

小法正本来可以享用天下所有鸡蛋的,因为他本来应该有机会做王的。公元前283年,东方的齐国,太子田法章曾在避难期间改姓为法,后来被拥为齐襄王,法章才敢改姓田。田法章的后代里,世世代代该有人做王的,但是,秦国灭齐,田法章的后代不但没了做王的希望,而且连姓田的资格都没了,为避免被秦追杀,他们不敢姓田,就学习其祖齐襄王田法章的做法,改姓为法,后来迁徙到扶风。法家的后代,也着实给做王的祖宗争气,在汉代世为二千石的高级干部,绝对算得上高干家庭。

法正比马超多拥有的,可不只是一篮子鸡蛋,而是一个声名显赫的家族。而且,法正还拥有一个明星祖父:法真。和今天想着法子出位才能成明星的情形相反,那年月,死活不出来做官的是明星。法真是关西大儒,牛得不得了。太守虚薄请他出来做官,他发狠话说:“你如果要我做官的话,那我就到北山之北南山之南去!”怕了你还不行?太守从此再也不敢要他做官了。可是,汉顺帝却不怎么怕他,前后四次征辟他,他虽然对皇帝不敢说狠话,但是玩起了“躲猫猫”,不知躲到了哪里,汉顺帝最终也拿他没办法。不做官,那法真就有更多时间治学,世上少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官员,却多了一个学问家。那时只有学问家才是粉丝成群的明星,法真被粉丝称为“百世之师”,并有人专门刻碑歌颂他,称他为玄德先生。

玄德先生,满腹才华,一肚子学问,最精通的是谶纬之学。谶纬其实就是高级脑筋急转弯。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答:塞车。塞车是车吗?脑筋急转弯,全看怎么扯,扯得越离谱效果越好。当时有一句谶文:“代汉者,当涂高也”,是说汉王朝气数已尽,注定要有新的王朝代替它。很多人就拿来做脑筋急转弯来解释。首先是袁术,说“涂”就是“途”,而“途”就是“路”,而他字“公路”,所以他就说自己该做皇帝,于是在寿春称帝。再后来,曹丕说“当涂高”就是宫殿前的高台,而这高台也叫“魏”,所以,曹丕就篡汉做了皇帝。袁术和曹丕对“代汉者,当涂高也”这句谶文的解释,和脑筋急转弯有的一拼。

法真不出来做官,甘做老宅男,闲来无事,便担负起了教育孙儿的责任。父亲在京城做官,法正主要是在爷爷的教育下长大的。法真教给法正什么呢?这当然少不了他的绝活儿——谶纬之学。小小年纪,天天就跟着爷爷学一些脑筋急转弯的东西,很开发智力的啊。中平五年(188年),八十九岁的法真爷爷不幸去世,十三岁的法正已经被他的脑筋急转弯训练成了一个刁钻精灵的小家伙。

 

两道脑筋急转弯题目——

 

按理说,即使不能做皇帝了,但是凭借“世为二千石”(《后汉书·法雄传》)的家世,法正这一辈子,顿顿吃鸡蛋应该没问题。但是,世事无常,建安初年,因为战争和自然灾害,天下饥荒,别说吃鸡蛋了,连吃饭都成问题了。三辅历来是兵燹肆虐之地,饥荒尤甚。“王族”法正,面临一个很草根的困难:吃饭。

站在街头,法正看着满脸菜色的乡人,大包小包,毫不留恋地越走越远。法正知道大家都是逃荒去了,并且大都是逃到益州去。法正也走了,也到益州去了,这是一个不用做脑筋急转弯就有的选择,因为吃饭是人的第一选择。

在中国西南腹地崇山峻岭的怀抱中,藏着一个富饶的盆地:益州。那里,青山绿水,物产丰饶,旱涝保收,号称天府。四面高山,层峦叠嶂,山道艰险,把天府与外界隔绝开来,在乱世之中,确实是上天遗漏在人间的一个后花园。中原,关外,战乱纷仍,饿殍千里。益州呢,按照诸葛亮在隆中对里的话说,却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民殷国富”。走西口,风沙大,闯关东,北风烈,远不如进西川的幸福指数高。于是,络绎不绝的异乡人到益州就食,“南阳、三辅人流入益州数万家”。

进入益州后最初的一段日子,法正的生活就是两道脑筋急转弯的题目。

脑筋急转弯题目一:在益州,法正端着大米白饭,摸着滚圆的肚皮,为什么还说吃不饱?

答:法正没吃上如意的官饭。

法正来益州之前,想着能饿不死就是幸福了。饿肚子时,能吃上饭就好了;吃上了饭,还是饺子好吃;吃上了饺子,要是再来碟醋才好吃;醋来了,要是再来瓣蒜就爽了。人生的幸福,就是这不尽的追求;人生的痛苦,就是这无穷的欲望。法正吃饱了肚子,开始琢磨着要做点官了。

也许是家族遗传基因的影响,法正总想着法家不能在他这一代断了“世为二千石”的家风;也许是饥荒下官府俸禄的诱惑太强大,抵消了祖父法真淡泊名利的熏染。法正摸着肚皮,数着胃里的大米粒,算着自己怎么才能做上官。

好歹再往前四百多年也算是王族,虽然没能成为太子,但是法正也算是官二代,而且还有一个明星爷爷。法正小时候进行了严格系统的脑筋急转弯训练,掌握了谶纬之学的一点皮毛,越是掌握皮毛的半瓶醋,越敢拿出来忽悠人。法正费尽周折,等得快要绝望的时候,当上了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一带)令,成了一名县太爷。做县太爷,这对于脑筋急转弯长大的法正来说,有点专业不对口。

也许是自己申请,也许是别人推荐,也许是上级考察,法正又改任为军议校尉。

军议校尉。校尉再往上就是将军了,级别比县令高很多了。当时以监军使者身份领益州牧的刘璋,是实际上的益州统治者,他自己也是到了建安十三年(208年)才被曹操表奏为振威将军,一个杂号将军而已。就现有史料看,刘璋在担任振威将军之前,他的手下,最高级别的官员是征东中郎将赵韪。据《后汉书》记载,中郎将和校尉都是比两千石官员。所以说,法正在刘璋手下也算是一名高干。被任命军议校尉后最初那几天,即使吃饭被沙硌了牙,法正也高高兴兴地咽下去。而且,法正做的是军议校尉,就是军事参谋,这对于学脑筋急转弯长大的法正来说,也算是专业对口了。

可是,做军议校尉没几天,法正又开始叹息了。

脑筋急转弯题目二:想做官的法正,如愿得到了一个合适的官位,生活无忧无虑,为何还不高兴?

答:因为法正是一个小人。

军议校尉参与军事,要想大展身手,必须天天打仗。本来,什么时候军人的职责只是抗洪抢险和升旗检阅了,那天下就太平了。只有军人失业,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遗憾的是,那时候,中国人的智慧和热情都在打仗上。在当时中国的就业形势下,军议校尉法正应该天天忙得不亦乐乎,可是,他却闲得头疼:上班要么趴在办公桌上睡觉,要么就是捧着本闲书看个不停,一看就是半天,不头疼才怪呢。

睡觉累了,法正就从办公桌上起身,打个呵欠,伸个懒腰,然后叹气不已,把也打瞌睡的同事惊醒了,同事恼火地望着法正,抱怨他有神仙也不换的清闲日子,却不满足,真是不知好歹。法正对同事翻翻白眼,甩甩袖子走出了办公室。他实在烦透了这批窝囊废物,更烦透了刘璋。

法正烦刘璋是个老好人。在那个争霸风云变幻的年代里,刘璋就像是从火星上来的,人家都忙着扩张地盘,用老百姓的尸体铺筑通向霸主的路,他却闷起头来,躲在盆地里自保。从兴平元年(194年)掌管益州,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开始在益州射出第一支箭,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益州没有大的战事。先是荆州牧刘表觊觎益州,派人潜入益州串联叛乱,被刘璋打败;后来当地人赵韪发动暴力分裂益州的活动,也被刘璋打垮。这两次战争,刘璋也都是被动反击,是为了维护益州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是制止恐怖活动。这两场战争,规模都不大,没多少“技术含量”,法正如果参加的话,也是洗脸盆里扎猛子,扑腾不开。再就是,法正入蜀时,益州已经平定,刘璋已经大门朝天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一副我不打人人不打我的样子。而这将近二十年的时间,盆地之外,诸侯纷争是最激烈的,就像群狼互咬,弱肉强食,最后剩下来了曹操、孙权、马超、刘备等有限的几个人,进入了半决赛。刘璋却一直弃权,甘做局外人,从来不扩张地盘,远离了战争,自成一统,益州也因此远离战火,成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天府之国。

按理说,法正生活在刘璋手下,是应该感到幸福的。可是,卖伞的怕晴天,晒盐的怕下雨,人人都为自己想。法正则为没有仗打而苦恼。

没有战争的日子,难熬啊!

听了法正如此抱怨,同事开始在背后议论他。有的说法正唯恐天下不乱,有人接话说这是一个战争的年代,没有哪个地方能躲开战火,刘璋现在是坐以待毙,法正这是在为益州前途担忧。

呸!

有人狠狠地说,法正这人,拿着个无耻当勇敢,拿着无理当信条,小人一个,根本不会为别人想,他这是在为自己得不到重用而发怨言呢。

大家都点点头。刚才说法正为益州担忧的人,回家后自杀未遂,他为自己居然看不清法正是蜀中第一小人而惭愧不已,非自杀不可。

刘璋坐守益州,有人评价为“才非人雄”,是不明形势的“愚弱”,富饶的益州成了众狼垂涎的羔羊,益州一些有识之士为此担忧。可是,这些人里不包括法正,法正是在为“不任用”而感到怨恨。

一切以个人得失为尺度,量来量去,最后只能把自己量成一个小人。

 

防火防盗防法正——

 

一袭青衣,一把寒剑,笑傲江湖,走遍天涯都不怕。像法正这样的人,流落异乡,如果有英雄剑客的情怀,那也是很酷的。可是,法正在益州无用武之地,感觉来错了地方,可是又贪恋益州的安宁,没有勇气到曹操和孙权那里去,就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法正的日子,过得不怎么顺心。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滋味不好受,背井离乡的老乡们,喜欢聚在一起,坐在江边喝茶,望着不尽江水,叙说着家乡的草草木木花花鸟鸟,也颇能消解乡愁。可是,每当扶风老乡会举办时,大家总会“忘记”通知法正。

曾经有一次,有人打赌输了,按照约定要请扶风老乡喝酒。他把老乡们领进饭店,先要了一壶茶让大家喝,大家喝得肚子溜圆了,还不见他点菜,就都催他,他却向门外张望着,念叨着法正怎么还不到,他还没说完,所有的人就都站起来,躲瘟神般地仓皇离去。那人跟在后面,拽人家的衣角:老乡,别走啊,等法正来了和他干两杯啊!他这样一说,人们更是飞快地跑了起来。

他哈哈大笑,离开了饭店。从此,大家跟着他学会了这一招,当不愿意请客时,就说法正要来作陪,保准一个人也不会来。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买门神。那时没有纸,门神都是用桃木刻的,价格挺高的。有个扶风老乡手头紧巴了一些,就在门板上用黄土块画了法正像,他说有法正在,再恶的鬼也都嫌恶心,就不会来了。马上就有人效仿他的做法,在门板上画了法正像,经济实惠。甚至有贴好门神的,把门神摘下来,换成法正像,既是辟邪,谁不愿意效果好一些呢。因此,扶风老乡纷纷说法正总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扶风老乡中,法正是最出名的一个,不过是以品行不端而出名,“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防火防盗防法正”的口号,在百姓们中间流传着。

哎,知道吗,那个叫法正的小子,小人一个!

谁说的?

他的每一个老乡都这么说,那还有假?

我看这小子就不地道,果真!

益州虽大,但是谁能接受法正?法正很快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人,他快要郁闷死了,“志意不得”。

没成意气风发的剑客也就罢了,法正反而成了一个车见车翻花见花谢人见人踹的“贱客”。

世事的奇妙就在于,再“贱”的人也会有同行者。和法正同样为“贱客”的,还有老乡孟达。孟达和法正一起从扶风逃难到益州,关系应该不错,而且二人“同是益州沦落人,相逢原本就相识”,孟达也是认为自己一肚子本事,“恃才好术”,在久无战事的益州,颇有明珠投暗之感。孟达,也算是一名益州“贱客”了。

有了孟达,“贱客”法正尚不足以排解孤独,万一哪一天一句话不合适翻脸了,那法正就只能钻进墙角的洞里,找老鼠做朋友了。还需得找个朋友,无所事事的法正暗暗寻找着。

找谁做朋友,对于法正来说,这本来是个天大的难题,可是,他不愧为学脑筋急转弯长大的,竟然很快按照自己的标准找到了一个知音。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法正那里,成了“朋不在多,有用则灵;友不在良,相投则可”。按照这个标准,法正把择友的范围选定在刘璋身边的人。结交领导身边的人,向来是官场一大捷径。可是,法正当时几近臭不可闻,刘璋身边的人,谁愿意自暴自弃地与他交往呀!

这一天,法正皱着眉,叹息着,死了爹娘一样地上班去。法正向来是把上班看成是上坟的。前面一个小个子低头走着,磨磨蹭蹭的。法正很纳闷世上有人比他还郁闷。他赶上去,很快到了那人身后,听到那人一边走路一边叹息。法正笑了: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知音“缘”来就在眼前。他急忙走到那人身前,请安道:今日天气如此之好,别驾大人为何叹息?

这人叫张松,个子不高,可能小时候被猪亲过,长得有点惊险,颇有创意。可是,他是刘璋的别驾,相当于刘璋的高级助理。刘璋没有以貌取人,看中了他的才干,张松“与璋相善”。

两个人一边走路,一边聊天:

别驾大人是大红人,怎么还在叹息呢?

红有屁用?没混头啊,还不如办病退呢。

别驾大人莫非是为益州前途担忧?

呵呵,知我者,法孝直也!我主没有什么作为,我等何时有出头之日啊!

……

和法正、孟达一样,张松也是自恃有才干,刘璋虽然待他不薄,但是他“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如此说来,张松虽是本地人,不能算是“客”,但是他在益州没有归宿感,也就有了“客”的感觉,加上他和另外益州两大“贱客”都有“怀才不遇”的郁闷,所以,他也算是一名“贱客了”了。

三大“贱客”,齐聚益州,要掀起怎样的风浪呢?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攻城拔寨。战火终于烧到了邻居家里,益州人也得考虑战争问题了。

沧海横流,时势造人,唯恐天下不乱的益州三“贱客”,终于迎来了机会。

二 卖主求宠

不可得罪小人——

 

刘璋“傍大款”,先后两次派人慰问曹操,坚决表示站在曹操一边。当时曹操刚入荆州,正要拉拢人,对刘璋特使都很热情,又是送红包,又是送官帽。第二次去的人,不是外人,是张松的哥哥张肃,被曹操拜为广汉太守。这个任命,级别并不比别驾高,但是曹操当时掌握了皇帝,是皇帝的代言人,这一任命就是国家权威认证了。

哥哥发达了,弟弟眼红了。恰好刘璋准备第三次去慰问曹操,张松轻而易举地争取到了这个“肥差”。

法正为他饯行,张松三杯酒下肚,扯着舌头说,这次曹操怎么也得像对待哥哥张肃一样给他加官晋爵,最起码也是个太守吧。

好你个刘璋,你有个长得丑的别驾不是错,但是放出来吓唬人就不对了。曹操见到张松后很生气,对他爱理不理的。张松热脸贴在了曹操的冷屁股上,曹操只封了他一个越嶲郡(今为四川西昌地区一带)的一个县令。实际上,张松吃亏倒不在相貌上,而是曹操那时已经在当阳彻底打败了刘备(详见第一章),平定了荆州,曹操认为可以对益州说“不”了。张松的运气,实在是不怎么好。

奶奶的,堂堂别驾大人,被封为县令,这不是糟践人吗?回到益州后,张松在法正面前对曹操破口大骂。

不要骂,要让曹阿瞒付出代价来,法正对张松说。

张松向刘璋汇报出使情况,几乎把天下所有恶毒的词语都用上了。刘璋说曹操可恶,可是哪个不可恶的能帮益州呢?刘备!张松早就考虑好了。毫无主见的刘璋,傍曹操这个大款未遂,只得答应张松:那就去试试,毕竟是本家嘛,虽然他是个卖草鞋的。刘备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璋是汉鲁恭王刘余的后代,二人有个共同的祖宗——汉景帝。

于是,刘璋开始亲近刘备,后来又让刘备进入益州,接下来的事情所有人都知道了。假设曹操高规格接待张松,授他太守的官职,那张松回来后肯定对曹操赞不绝口,那刘备就没有机会,只能与孙权在荆州鹬蚌相争,曹操就可以从中渔翁得利,统一天下也许不再是梦想。可是,一贯善于利用人才的曹操,慢待了小人张松,张松就坏了他统一天下的大好事。神武如曹操,还是败在了小人手里。

宁可得罪十个君子,不可得罪一个小人。当益州的扶风老乡骂法正是小人,孤立法正时,忘记了这句话。他们不知道,他们早晚就要像曹操一样,因对小人的傲慢而付出代价。

等老子发达了,把你们整死!法正咬着牙,说了句狠话。

哈哈哈哈……众人大笑,为人这么臭,还能发达,做梦吧!

善良的人们想不到,有时候,世界就是属于小人的。

既然别无选择,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去交结刘备吧。但是派谁做特使呢?

法正!张松毫不犹豫地推出了同为“贱客”的法正。

法正是谁?刘璋费了好大劲儿,才慢慢点头:嗯,是有这么一个手下,理由?

张松口才不错,滔滔不绝地列举法正的“优点”:头脑活,反应快,口才好……刘璋打断他的话,恍然大悟地说他记起谁是法正来了,似乎法正群众威信不怎么高,听说还喜欢发个牢骚什么的。

张松转转眼睛,搬出了法正的“硬件”优势,说他有一个被别人称为“玄德先生”的爷爷,而且还和刘备的老师的老师是老乡,有共同语言。

法正的老宅男爷爷法真被粉丝称为“玄德先生”,而刘备字“玄德”,这一点,在张松口中也成了法正做特使的优势。还有一点,刘备是谁?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卢植是谁?卢植是马融的学生。马融是谁?马融是扶风人,是法正的老乡。张松这样扯来扯去,把刘璋扯得天旋地转。这样还不完,张松继续给法正找“优势”:刘备的老师卢植到老师马融家里学习的时候,认识了法正的爷爷法真,卢植和法真的儿子也就是法正的父亲法衍,私交不错,法衍后来做官就是卢植举荐的。一个人的优势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挖掘的人用力气了,也就有了优势。

刘璋被张松扯得不知东西南北,就说那就让刘备的老师的老师的同乡法正做交结刘备的特使吧。

张松一路小跑,跑到法正那里,大呼小叫:请我喝酒吧,我给你争取来了一个肥差!

请你喝酒?我看还是请你吃醋更合适!法正无动于衷,他根本不相信在刘璋手下还有肥差。

让你去荆州联络刘玄德啊,现在你肩负着益州的前途,益州人民的幸福,全在你身上呢!

别提刘玄德!这个卖草鞋的小子也配得上“玄德”这两个字?法正跳了起来。

张松挠挠头皮,恍然大悟:法正去见刘备,喊他玄德时,那不就是喊他爷爷吗?其实,法正不愿意去见刘备,并不是因为“玄德”。他认为去交结刘备,对益州毫无作用,因为即使刘备愿意帮助益州,但是主宰益州的是刘璋,益州大局还是改变不了。另外,法正也不相信卖草鞋出身的刘备能有什么出息。

可是,张松认准了法正,因为当地人大都反对交结刘备,别人要么不去,要么去了就故意把事儿办砸。俗话说“贼心老婆会看家”,小人最会提防别人的手脚。

这是我们兄弟改变命运的末班车了,你不去,那以后就继续生活在别人的白眼里吧,张松给法正下了狠话,要是法正不去,那以后他就把法正划到圈子之外,让法正成为彻底的孤家寡人。

和曹操不同,小人法正是知道小人不可得罪的,于是点点头:三峡风光还是不错吧,就当是一次公费旅游吧。

到了荆州,法正却顾不上欣赏三峡风光了,因为他被刘备吸引了。刘备这人,耳朵大,胆子大,野心大,跟着他干,吃不了亏!

愁眉苦脸地去,眉飞色舞地回来。在为法正接风时,张松很奇怪法正去了一趟荆州,怎么变得这么高兴了。用天上人间的生活接待你了?给你回扣了?带回来多少土特产?张松要法正给他点回扣,毕竟是他推荐的法正。

法正拍拍张松的肩膀:天亮了!法正说刘备有雄才大略,值得托付,干脆把刘璋换成刘备得了。张松吓了一跳,这不是造反吗?法正摇摇头:造反,小人做的事,我们能做吗?法正说要刘璋把刘备请进来,然后让刘备取代刘璋。张松明白了法正意思:要是刘璋是女人的话,那就让他把闺蜜请进家里来,帮自己看好丈夫,防备其他女人介入,然后帮助闺蜜抢了丈夫。

一般人如果对单位不满意,有两种选择:第一,改变自我,适应环境;第二,换单位,法正和张松喜欢刘备,可以直接去刘备那里。可是,他们却采取了他们的做法:不换单位换老板。

换单位多不好啊,换了新单位,还是新人,职场和娱乐圈相反,越是新人越吃亏。不换单位,拥立新主,那就是“开朝元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就这样,法正和张松,占着刘璋的岗位,拿着刘璋开的薪酬,“密谋协规”,盘算拥立刘备的事儿。

刘璋有什么错误?刘璋的错误就是没给他们升职的机会。为了自己能够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法正和张松决定把刘璋推下台。

走自己的金光大道,让别人无路可走。做自己的小人,让别人去说吧。

可是,不换单位换老板,这就是像家庭财产和孩子全要,却要换老婆一样,难度都不小。

慢慢等吧,是金子早晚会发光的,法正和张松暗暗地相互鼓励。

等了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天天掰着指头算,他们终于等来了机会。

 

说真话骗人最可怕——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山花烂漫,马蹄芬芳。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军进攻汉中张鲁。汉中是益州的北大门。很长时间以来,益州的北大门虽然被张鲁占领,但是,刘璋似乎并不着急,因为正好需要别人为他守着大门。

现在,曹操威胁张鲁,张鲁还没怎么慌,刘璋却吓得坐卧不宁了。刘璋是一个心理强迫症患者,以为曹操打下汉中来必定攻打益州。其实后来的事实证明,曹操打下汉中来之后,留下一句“既得陇,何望蜀”,撤兵北还,并没有进犯益州。再就是,即使曹操来攻,就一定能攻得下吗?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刘璋,你为何不能纯爷们一点!

君弱臣强,法正和张松的机会来了。张松和法正叽咕了好几个晚上,商定好每个步骤,准备了好几套应急预案,一个天大的骗局开始了。

首先出马的是张松。他找到刘璋,一脸慌张地说曹公兵强无敌于天下,若凭借张鲁的地盘来攻取蜀土,谁能抗御他呢?这话戳中了刘璋的“命门”,刘璋急忙求张松想办法。张松早就知道他会向自己要“办法”,于是就提出了聘用外援的办法,张松推荐的外援是刘备。张松说刘备和刘璋是宗室,也是曹操的深仇,善于用兵,如果让他讨伐张鲁,张鲁必定会失败,张鲁败了,汉中收回,则益州强,曹操即使来犯,也没有什么作为。

刘璋还在迟疑,张松却等不及了,就继续吓唬刘璋,说现在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如果他们这时想勾结张鲁,刘备来不了,那时敌攻其外,民攻其内,那益州必败。

张松说得对吗?对!曹操确实有打下汉中来再夺取益州的可能,当时孙权就担心这个,所以就想联合刘备先下手为强夺了益州,可是刘备想独吞益州,撕破脸皮阻挠了孙权的行动,加上周瑜病逝,孙权夺取益州的计划就流产了。张松说的州中诸将不尊重刘璋权威的事情也是真的。

张松说的句句是实。说假话骗人不可怕,说真话骗人最可怕。

张松回到家,法正已在他家里等了大半天,把椅子都坐穿了。张松对法正笑了:可以启动下一个程序了。下一个程序,就是张松推荐法正带兵去迎刘备,把刘备作为大牌外援聘来,让刘备攻打张鲁。

刘璋紧紧抓着法正的手,就像抓着身家性命:孝直啊,一定要把刘玄德请来啊,益州安危,系于你一身啊!

很多被人贩子卖掉的女人,也都曾经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尚未暴露的人贩子身上。还是那句话,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为什么寄希望于别人无缘无故的帮助呢?确实有人献爱心,有人搞慈善,但是有谁能靠别人送温暖而获得成功呢?不要说法正和张松骗术高明,刘璋还是要怪自己太爱占便宜了。

在刘璋殷切的目光里,法正出发了,带着四千士兵,带着益州的“希望”。与他同行的,还有益州另一“贱客”——孟达,好歹也有个照应。这四千士兵,是押送财物的,求人家帮忙,不意思意思说得过去吗?法正两次为刘璋见刘备,“前后赂遗以巨亿计”。

见到刘备后,法正说刘璋要刘备入蜀,帮助益州打张鲁。刘备听了,笑得差点儿背过气去。刘璋太幽默了,竟然要别人出兵帮他打仗,他给别人什么好处呀!不过,刘备没把这些表达出来,毕竟他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沉吟不语,在脑子里搜索着如何回绝法正。

未等他说话,法正却明确地告诉刘备必须要入川。来借兵,却这么硬气,刘备有点不高兴了。法正说他不是来借兵的,而是来邀请刘备去益州做主人的。

法正说:“凭将军之英才,乘刘璋之懦弱。张松,是益州的股肱大臣,作为内应,夺取益州;然后借益州的富庶,凭天府之国的险阻,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法正说的,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全是真话。可是,诸葛亮是为主献计,是智慧,法正是卖主弃义,是阴谋。

法正这么说的时候,刘备想起那一年在南阳,他三顾茅庐之后,一个年轻农民字句铿锵地给他阐述创业规划:“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个年轻农民就是诸葛亮,他的隆中对更像是对天下局势的大盘预测,他向刘备推荐了荆州和益州两只潜力股。可是,刘备还没来得及筹集资金买进,曹操便带着大军南下荆州。赤壁战后,当张松带着投资方案来找刘备谈资本运作时,刘备正被套牢在荆州,在当时的霸主中,根本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散户。他要进攻益州,首先要防备孙权强行“收购”荆州,再次是蜀中山川险峻,易守难攻,胜算无几。

天上掉下一个法正来。法正本身带来了数千士兵,又有张松做内应。能以益州“救世主”的身份大摇大摆地入川,刘备可以先带领小股部队入川,在益州发展力量,寻找机会把刘璋赶下台。同时,荆州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发展壮大,丰满羽翼,孙权也不敢轻易动手。

可是,天下有这样的好事吗?刘备怔怔地看着法正,揉揉眼,恍恍惚惚觉得他是菩萨转世。

法正是刘备的菩萨,却是刘璋的魔鬼。

刘璋对法正先前不算重用,但现在也算是把他作为骨干力量,授其重要使命,系益州安危于其身。可是,法正呢,在拍着胸脯向刘璋保证完成使命的时候,早就合计好了要奉刘备为新主子,而且他给新主子的见面礼,是旧主子的家产。

早在东汉初年,名将马援就对汉光武帝刘秀说过“非但君可择臣,臣亦可择君”。东汉末年,群雄纷起,山头林立,选择一个中意的主人,和今天选择买哪支股票一样普遍。法正完全有权力离开刘璋投奔刘备。仆人受主人虐待,逃到邻居家做工,也可以理解。但是,老好人刘璋,不骂娘,不瞪眼,不拍桌子,不砸板凳,不拿下岗来压人,没有对法正施用丝毫职场暴力。从这个角度说,法正没有理由伤害刘璋。刘璋有点窝囊,跟着他干前途不大,法正跳槽也可以理解。但是,最终法正就像一个刁仆,主人有难,派他去请邻居家帮忙,他去了邻居家之后,拜邻居为新主,又怂恿新主霸占旧主家。

有的叛徒,遮遮掩掩,半推半就,一副被逼良为娼的样子。可是,法正是不屑于立牌坊的。他的做派,就是直接在前胸和后背各挂个广告牌,上写:哥是小人哥怕谁,你们爱咋办就咋办。他向刘备“推销”益州时,开门见山,无所顾忌,上来就“阴献策于先主”,“求”着刘备去攻占益州。法正这样做,当然是为了让刘备“以此成业”,他自己也好水涨船高,弥补在刘璋手下不得任用的缺憾。他丝毫不遮掩自己的卑劣行为,因为他认为这是生活的智慧。

这才是真小人!

 

朋友是用来牺牲的——

 

刘备对法正真是一万个感谢,让他吃好喝好玩好,享受着天上人间难有的生活。刘备让法正好好地享受天上人间的生活,说不陪法正了,要和庞统、诸葛亮讨论入蜀的细节问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且这不是一般的“入室抢劫”,因为抢的是地盘,因此,必须策划好每一个细节。

法正要求参加,入蜀夺蜀,少了他能玩得转吗?他说张松是刘璋的别驾,掌握政务机密,而他是益州的军议校尉,掌握军务机密,张松和他,就等于整个益州了。刘备不让他参加会议,是担心法正还不是彻底的小人,在道德的重压下,不会泄露多少益州机密。可是,刘备还是想错了,法正是甘愿做坏人做到底的。对小人,要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

找人来!拿笔来!拿绢来!好好听!

法正一字一板,条分缕析,一一道来。益州哪里开阔,哪里狭险,哪里存兵器,哪里放军粮,哪里兵力多,哪里兵力少,哪个要塞远,哪个要塞近……法正说得滔滔不绝。法正不愧为“活益州”啊。看来,做小人也是需要智力的。刘备手下有庞统和诸葛亮两大谋士,可是一时间也难以记住法正说的一切,法正就“画地图山川处所”,他们“由是尽知益州虚实”。对于刘备来说,有一法正,增千军万马;对于刘璋来说,则是减千军万马。

益州,刘璋收到了法正的信:刘备即到,请做好接待工作。刘璋握着这封信,对张松千恩万谢,说要是没有他推荐法正,派别人去,还不一定请得动刘备呢。张松笑笑,低调地说这是他应该做的。他这话发自肺腑,出卖益州是他的梦想。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带上两万多人,在法正的带领下,沿长江西上。刘璋下令沿途州县要款待大牌外援刘备。所经之处,刘备无不受到最高规格的接待。跋涉两千多里后,法正把刘备领到了涪(今四川绵阳),去益州治所三百六十里,刘璋早已率步骑三万余人恭候多时。为了显示诚意,刘璋到三百六十里之外的地方迎接刘备。刘璋开门揖盗的规格有点夸张。看到刘璋殷勤的样子,法正既得意又鄙视:傻帽,把你卖了,你却在这里给人家数钱!

涪城,刘璋与刘备“欢饮百余日”。百日娱乐节期间,随刘璋来的张松,少不了和法正在酒桌上挤眉弄眼,在酒桌下接头接耳,孟达在一边敲边鼓。出卖益州的惊天大骗局,在益州三大“贱客”的策划运作下,一步步地进行着。

在法正和张松的忽悠下,刘璋又拨给刘备兵力,其中有一千精锐骑兵,还有米二十万斛,车千乘,缯絮锦帛无数,让他去攻打张鲁。刘璋是把刘备当作高级保安来用了。

刘璋的想法,只是一厢情愿,只想着别人为自己服务,而不想自己有什么能回报别人。小人得逞,往往是钻了对方人性缺陷的漏洞。

刘璋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涪,临走也忘记了问问法正把那四千人弄哪里去了。张松叮嘱法正:一定要尽快打回来,夜长梦多。张松在刘璋身边,他做的那些手脚,万一暴露,那就玩完了。法正拍着胸脯要张松放心,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嘛!

法正带着刘璋给的军队,吃着刘璋发的军粮,穿着刘璋配的军装,陪刘备驻扎在葭萌关,日日夜夜地为刘备出谋划策,寻找时机,发动对刘璋的进攻。

刘备毕竟是孤军深入,兵力不但不占优,反而处于下风。跑到别人家里,人手不如主人多,敢和人家翻脸吗?就这样,一直到建安十七年(212年)底,法正已经三十七了,还是没给刘备找到机会。

难道就这样和刘备一起慢慢变老?

法正心里不爽,张松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毕竟,做贼的滋味不好受。等呀,等呀,张松望眼欲穿,也没等来法正,却等来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刘备说曹操征吴,曹操手下大将乐进在青泥关与关羽相拒,刘备要回荆州援救,和刘璋讨要一万人马和诸多军用物资,而刘璋最后给了刘备四千兵马,其余的军用物资减半。

张松急了,事情半途而废,要是传出去,在益州还有活路吗?他挥笔疾书,给刘备和法正写信,说:“现在大事垂手可成,你们怎么就这样放手了呢?”这封信还没送出,就神奇地落到了张肃的手上。张肃的脸煞白煞白的,他知道弟弟做的是要株连九族的事情。张肃跌跌撞撞地跑到刘璋面前……

刘璋这才知道自己是天下第一号傻瓜。

斩!

张松终于没有等来与法正“有福同享”的那一天。

张松死的消息一传到葭萌关,刘备与法正击掌相庆。耶,大事可成矣!

张松到死也不知道,他是被最要好的“朋友”法正利用了。刘备说要回荆州,只是挑衅刘璋的手段。刘备要这要那要回荆州,料准了刘璋不会大大方方地答应,那他就能翻脸了。可是,没想到的是,刘璋本着“上联,只要日子过得去;下联,哪怕头上被人骑;横批,忍者神龟”的原则,息事宁人地部分答应了刘备的要求。这样一来,刘备翻脸的理由还真不充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感谢张松!感谢张肃!刘璋,我们终于翻脸了!

张松的暴露,全在于对预案的变化毫不知晓。这就奇怪了,同为益州三“贱客”,同是夺蜀秘密行动小组的核心成员,张松怎么会不知道真相呢?这全是因为法正没告诉他实际情况。法正为何不告诉张松呢?法正打发一个人去告诉张松不就行了吗?

可是,法正不能这么做,因为这样做,张松就不着急,就暴露不了,刘璋就不翻脸,那法正还得继续和刘备在葭萌关苦熬下去。法正踩着张松的尸体,只为了早一点登上欲望的巅峰。

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哥们啊,对不起了,朋友本来就是用来牺牲的!

不要相信利益共同体之间的友谊。利益是需要权衡的,而友谊是无需权衡的。

 

防得了小人做得了君子——

 

刘备斩杀刘璋派的部将杨怀和高沛,入据白水关。然后,刘备带领黄忠、卓膺、魏延等人南下,一路杀戮,踩着滴血的尸体前进,进逼成都。安宁的益州,血雨腥风。这才是应该有的效果嘛!法正笑了,他似乎看到高官厚禄在向他招手。

刘璋这时才知道被法正出卖了,被刘备欺骗了。他下决心与小人斗争到底,可是,与小人的战斗,向来是很麻烦的。

从事郑度却说不麻烦。他献策说:“刘备悬军袭击我们,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做军粮,军无辎重。最好的计策是把巴西、梓潼的百姓迁徙到涪水以西,那里的仓廪野谷,全都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敌军请战,决不答应。耗不过一百天,刘备就会自己退走。敌退我追,追则必胜。”

孤军深入是兵家大忌,刘备当时是“悬军”远征,在刘璋的地盘上打刘璋,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如果败了,进退无据,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悬”在空中做孤魂野鬼。

郑度的建议引起了震动,传到了刘备军中。刘备“恶之”,因为这一建议抓住了他的要害。刘备感觉末日来临。

法正却依旧跷着二郎腿,喝着大茶,很休闲的样子。刘备向法正讨主意,法正呷一口茶,慢悠悠地说:“郑度的意见,刘璋不会采用的,没有什么可担忧的。”

刘备不敢相信:这么好的法子,刘璋不用他傻啊!刘备这一生,胜仗打得不多,最出彩的一次是火烧博望,那时刘备毫不犹豫地放火,打退了曹军。(详见第三章。)

可是,刘璋不是刘备。这时的刘璋考虑的不是自己的胜负,而是百姓的安危。他说:“我听说过拒敌是为了安民,没听说过通过扰动百姓来躲避敌人。”在刘璋看来,郑度的计策,想想都是犯罪,更不用说实施了,他当场对郑度施以撤职处分,而且规定永远不得异地复职。刘璋无疑是三国霸主中的“稀有动物”,可惜不是“保护动物”而是“濒危动物”。有人因此看不起刘璋,说他是无能之辈。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里就说他“暗弱”。可是,如果当时所谓的“英雄”,都有刘璋那样一颗善良的心,三国的历史,是不是会少一些血腥呢?

不是刘璋错了,而是时代错了。那个时代是属于法正和刘备这类人的。法正不正,玄德无德。在法正的指引下,刘备的屠刀在益州挥舞,益州血肉横飞。刘璋的善良没能保护益州。

刘璋的儿子刘循镇守雒城(位于今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辖区),刘备以三四万人的大军,打了将近一年还没打下来,还赔上了高级军事顾问庞统。(详见第四章。)法正说:还是我试试吧。

他给镇守成都的刘璋写了一封劝降信。这封信,法正啰里啰嗦说了不少,毕竟忽悠人是需要拐弯抹角说废话的,信里面的大致意思是:

益州人说我没良心,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换老板(“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所有人都不为益州做长远规划(“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只有我才是为益州谋幸福的好人。刘璋你和刘备无法比(“兵将势力,实不相当”),马上就要挂了(“此事不可复成”)。大家都说我不忠不义(“获不忠之谤”),可是我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做对不起你的事(“心自谓不负圣德”),想一想大家都不接受我(“顾惟分义”),我郁闷得要抓狂(“实窃痛心”)。我出于好意,希望你要知道好歹,抓紧投降,这样才能保住全家。

无耻!无赖!刘璋虽然温仁,但是面对这封寡廉鲜耻的信,却强硬了起来:要老子败给你这个小人,没门!

可是,他的强硬来得太晚了一些。雒城还是失守了,刘璋和益州军民的栖身之地,只剩下了成都。人心大乱,小人早早地现了原形,“君子”也慢慢地露出了真面目。蜀郡太守许靖,就是一个国家级的“君子”,他的堂兄就是给曹操做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评价的许劭。他与许劭齐名,都是各类人物品评会的点评嘉宾,“有人伦臧否之称”,谁能感动中国,谁是形象大使,基本上许劭说了就算了。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公众人物,在成都最危急的时刻,却打算逾城投降,但是被人发觉,被拦截了回来。公众人物的艰辛就在于一举一动都在公众的眼睛里,

建安十九年(214年),甲午年,马年,一个姓马的三国风云人物来到了成都城下。马超当时归附刘备,刘备大喜:“我得益州矣!”刘备把自己的军队交给马超一部分,全都插上马家军的旗帜,然后由马超率领,浩浩荡荡地开到成都城北。成都更加危险了,“城中震怖”。

精明的刘备还是想以最低投入获得最大收益,又用起了劝降计策。法正的劝降信很可能早就被成都人做了手纸,看来让益州人鄙夷痛恨的法正是不灵了。刘备派简雍进城劝降。这时,成都尚有精兵三万人,吃的穿的坚持一年没问题,吏民都想死战到底。绝不能让小人法正得逞!可是,刘璋还是决定放弃了,他说:“我们父子统领益州二十余年,对百姓没有什么恩德。百姓苦战三年,暴尸荒野,实在是因为我刘璋的缘故,我怎能安心!”

浪花淘尽英雄,三国豪杰多如过江之鲫,有谁为百姓而主动放弃地盘?这样的一个仁主,硬是被小人法正欺骗,出卖。

防得了小人做得了君子。刘璋最终没能成为英明的霸主,在后世落下了一个“守户之犬”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防备法正这个小人。

 

三 睚眦必报

真小人的逻辑——

 

感谢法正。在漂泊奋战了大半生之后,刘备终于在益州找到了栖身之地。益州的新任“家长”刘备,第一件事情就是发红包。刘备推出了四个超霸大礼包:黄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到底谁有资格获得这个超霸大礼包呢?

关羽和张飞,他俩无可争议。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大牌,要是不享受最高待遇,那刘备就是打自己的脸。还剩下一个,给谁呢?

法正!

有人不愿意了,找到刘备抗议:他未曾血染征袍,未曾攻城拔寨,凭什么呢?刘备说了一句话就把大家的嘴封住了:要是没有法正,大家就都死在入蜀的山路上了。

刘备手下,文有诸葛亮,武有“五虎将”,可谓人才济济,唯独缺少一个敢说敢做又刁钻精明的狠角色。对待不服气的益州人,一个字:狠,两个字:狠毒。这一点,诸葛亮是不够资格的,但是法正绰绰有余。再就是“大桑树集团”(见第一章)在益州,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也需要一个“蜀中通”来掌握全局情况。

一个高明的老板,不但善于利用君子,更善于利用小人,因为小人往往比君子还具有能量。刘备让法正担任蜀郡(治所就在成都)太守、扬武将军,地方军队大权在握。刘备完全信任一个真小人,不得不佩服他用人的策略。

其实,小人是最容易对付的——你只要给他好处就行了。要是当初刘璋拜法正为将军,给法正一支部队,让他去汉中攻打张鲁,没准法正还真能成事。能把狼使唤成狗,这就是刘备的本事。人们都认为刘备的第一谋士是诸葛亮,其实刘备的第一谋士,入蜀时是庞统,入蜀后庞统战死,第一谋士的席位就是法正的了。诸葛亮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政务上,是决策层权威,而执行层方面,法正是绝对权威,“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

刘备入蜀,第一件事情就是组建自己的团队,除了诸葛亮、法正、“五虎将”之外,魏延、糜竺、马良、马谡等旧部都得到提拔,而且,刘备还重用一大批刘璋旧部,刘璋任命的益州太守董和、主簿黄权、护军李严等人都得到重用,就连眼高手低的愤青彭羕,在刘璋时代本来是施以髡钳之刑的劳改犯,也被任命为治中从事。

刘备把法正看成活的益州人事档案,他往往是根据法正的意见决定对益州旧部的任命。彭羕就是他着重推荐的。可是,当法正把大名人许靖这个名字提出来时,刘备却连连摇手,直作呕吐状。刘备说许靖弃城而逃,叛主不忠,让人恶心,为保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不能让这样的败类混进来。

法正的恶心指数得是许靖的多少倍呢!刘备其实是看不起许靖这个中看不中用的人才品评专家。当时,刘备需要的是打仗的、治国的行家,而不是为歌舞升平做点缀的“专家”。

法正对刘备说:“天下有虚名而无其实的人,就是许靖。可是现在主公刚开始创业,不可能去挨家挨户地游说,而许靖的名声,流传四海,如果对他不好的话,那天下之人就会以为主公在忽视贤者。主公应该对他敬重,以此来忽悠各处的人,这样就能起到过去燕王礼待郭隗的效果。”

法正的意思很明显,不要管许靖是不是小人,他只要是有用处,那就得任用他。法正看中的不是许靖的能力,而是他的品牌价值,正如有的公司招了博士生去,却只是一个电脑打字员,但是在合同谈判时却理直气壮地说:“我们的产品是博士生造出来的!”法正无疑是我国比较早懂得广告学的人。既然许靖是花瓶,那为什么不摆起来呢?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让许靖担任左将军长史,相当于刘备的首席秘书了。既然是花瓶,谁不愿意把花瓶摆在自己的桌子上呢?

人才品评专家许靖接到再就业的通知,内心很纠结:要是人们要我如何品评法正,我该如何说呢?把他说成能吏,砸了专家的牌子;把他说成小人吧,可是他也做出了一些君子也难以做到的事情。

刘备不仅仅在人事任免上听法正的,而且在太太的选择这样的私事上,他也听法正的。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益州,自领益州牧。

刘备得到了益州,却失去了太太。在荆州时,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和刘备成了亲戚。孙权联合妹夫攻打益州,妹夫死活不愿意,还撂下狠话说;“你如果非取蜀不可,那我就让你妹子守活寡去(‘吾当被发入山’),我可是说到做到,不失信于天下。”孙权担心妹子的婚姻质量,更是因为通不过刘备这一关,孙权就放弃了取蜀念头。可是,刘备最后却不声不响地自己进入了益州,孙权破口大骂:无赖,竟敢这样骗老子!二话不说,派人把妹妹接回了娘家。

天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到处是。就是嘛,堂堂益州牧,连个太太也没有,只有几个二奶(妾),成何体统!益州牧的太太当然应该是益州最好的女人。谁是蜀中一枝花呢?不行,这是选太太,不是选二奶,不能按照美色标准来选。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那么谁是刘备身后的伟大女人呢?大家争论纷纷,那认真的程度,就像是给自己选太太。几轮角逐后,大家取得一致意见:刘瑁寡妻吴氏。吴氏能够入选,全是因为她有旺夫相(“善相者相后当大贵”)。刘瑁是刘璋的三哥,当时已经死了,其实即使他不死,也耽误不了大家把他的太太推荐给刘备,因为刘瑁是随时可以死的,只要是刘备需要。

刘备却很犹豫:不好吧,我和刘瑁一个老祖宗呢!大家本来都指望吴“旺旺”能让刘备发达起来,大家也都能水涨船高地跟着升官。领导的困难就是大家的困难,领导的太太就是大家的太太,大家都很为刘备的迟疑而失望。

看着伪君子刘备装模作样的样子,真小人法正暗笑:你和人家一个祖宗,别抢人家的地盘呀!法正对刘备要做小人却推推挡挡、做了小人却遮遮掩掩的做派很不赞同。他对大家说:看我的,保准让主公今晚入洞房。

真小人出马了,开门见山地对刘备说:“你和刘瑁的亲疏,与晋文公和子圉的关系相比怎么样呢?”

法正找刘备之前,肯定是做足了功课,检索了春秋战国那些事儿,搬出了晋文公娶侄子子圉妻的典故。晋文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重耳,子圉是他的亲侄子。重耳的哥哥晋惠公夷吾在位时,与秦国交战被俘,后来以儿子子圉为人质,他才得以回国。子圉在秦国做人质,秦君把同宗的女儿嫁给子圉,但是并没有留住他的心,子圉还是逃回了晋国。秦君对圉的逃离十分恼恨,就把当时在楚国流亡的重耳迎到秦国,并把原来子圉的妻子嫁给重耳。

刘备其实早就看上了吴氏的旺夫相,只是碍于和刘瑁是同宗,下不了手。法正这么一说,刘备觉得自己先前的犹豫确实是没必要的,人家重耳这个亲叔公公可以娶亲侄媳妇,他为何不能娶刘瑁的太太呢?他和刘瑁只不过在三百多年前有个共同的祖宗——汉景帝罢了。

其实,法正找的这个前人榜样,并不恰当。重耳娶侄媳妇,是迫于秦君的压力,秦君是通过这种方式,逼迫重耳与晋室彻底断绝关系。而刘备呢,并没有人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上同宗刘瑁媳妇的床。刘备其实也明白法正是在为自己找台阶。禁不住旺夫相的诱惑,在法正的教唆下,刘备娶了吴氏,并在称帝后封其为皇后,死后还和她合葬在惠陵。

汉朝,婚姻不是房子车子,而是“人伦之始,王化之本”,是社会秩序的体现。刘备娶吴氏,按照当时的观点看,就是乱伦。但是,在法正看来,这个世界,只有利益,没有道德,只有欲望,没有追求。法正的逻辑很简单:只要能像重耳一样称霸,只要是旺夫,哪怕是同宗,哪怕是侄媳妇,也是不妨娶进门的。

只要利益能达到,哪管礼崩乐坏,这就是真小人的逻辑。

又是推荐官员,又是推荐太太,法正成了刘备身边的大红人。小人得志便猖狂,下一步,法正该如何对待昔日那些和自己不对眼的人呢?

 

难死诸葛亮——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成都,要求刘备退出荆州。这个天真的要求换来一个圆滑的答复:“等我们得到凉州后,再把荆州给你们。”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我撕破脸皮了——孙权开始进军荆州刘备所属的地盘。刘备闻知孙权出兵,急忙把成都交给诸葛亮镇守,亲率五万人马回到公安。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大权在握。

我法正又回来了!

扶风老乡们纷纷把画在门板上用来辟邪的法正像擦干净,现在虽然法正更能辟邪,但是也更能作恶了。鬼只是在传说中,但是法正却就在眼前。

看着扶风籍的人末日来临的样子,益州人感到不可思议,都说法正看样子比诸葛亮还宽容呢,怕他干什么呢?

一开始,人们的印象里,法正是个温和的鸽派,而诸葛亮则是冷酷的鹰派。刘备连骗带抢,夺得益州,又抢夺当地人的财产来封赏取蜀功臣,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当地豪强,上访,示威,甚至制造恐怖事件。诸葛亮摇着鹅毛扇,温文尔雅地说:绝不姑息迁就,既不冤枉一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从重从快,严厉打击,创建平安益州。

平安社会,首先得是法制社会。刘备深知这一点,于是他成立了一个五人立法委员会:诸葛亮、法正、伊籍、刘巴、李严,“共造蜀科”。诸葛亮严刑峻法,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法正看不下去了,检索了一下汉朝开国皇帝那些事儿,做足了功课,找到诸葛亮,用刘邦初入咸阳与百姓“约法三章”事儿说明应该缓刑弛禁来安抚人心,并要诸葛亮大批提拔干部来收买人心。

诸葛亮却没给法正面子,懒得和他当面解释,就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法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璋法治不严,导致小人欺主叛上,现在如果用当官封爵的宽容办法来笼络他们,官位给高了,他们反而不觉得可贵,恩惠给多了,他们反而不知好歹,如果严明赏罚,法令一行,他们就会知道好歹,不滥封官加爵,官位升了,他们就会感到来之不易而珍贵它,这样,赏罚并用,相辅相成,上下就有了秩序。

这就是著名的《与法正书》,它被公认为是诸葛亮法家思想的体现。可是,诸葛亮给法正写这封信,字里行间,就是在辱骂法正这类人不守君臣之道,只为加官晋爵。

不过,聪明如诸葛亮是不会把想法暴露出来的,因为他得罪不起法正。生活的智者,尽可能不与小人发生交集。

但是,同样是刘备的心腹,诸葛亮想躲开法正是办不到的。如果不幸遭遇法正了怎么办?诸葛亮的做法是智者的做法:躲。诸葛亮接到检举:又一个扶风人被法正杀了。诸葛亮在检举信上批复:此事交由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处理。诸葛亮心里对那个死去的扶风人说:谁让你当年用人家做门神来着!

又有检举:法正又无缘无故地给一个人升职;还有检举:法正又无缘无故地撤了一个人的职位……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法正这人,“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对我咬牙,我一定要把你的牙砸掉。

蜀中是我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小人当道,无法无天。有人说:还得找诸葛亮,他不是对我们严刑峻法,那也该能对法正有办法。于是,他就找到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飞扬跋扈了,您应该告诉主公,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

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是诸葛亮一贯的工作作风。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却是一脸难死了的表情,摇摇头,说:“主公目前在公安,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在这个时候,进退维谷,法孝直为主公出谋划策,让主公游刃有余地应对一切,别人都不能控制。如何能禁止法正,让他不按自己的心愿行事呢!”

诸葛亮的意思就是说法正是刘备需要的人才,谁也不敢动他,他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都别惹他,他要是惹谁,那就算是谁倒霉。

法正难死诸葛亮,是因为他背后有刘备撑腰。做小人也是需要有背景的。刘备允许法正这样做,是因为他离不开法正。“太平崇仁义,乱世尚权谋”,法正就是为那个乱世而生。

 

四 难得奸雄

升级版隆中对——

 

刘备占领益州不到一年,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曹操也占领了汉中,屯兵南郑,直逼益州。传说中的大奸雄来了!刘备急忙割荆州,与孙权讲和,然后全民总动员,准备对付曹操。曹操那边却在迟疑,丞相主簿司马懿和刘晔主张乘胜追击,趁刘备立足未稳,一举克蜀,曹操却感慨地说:“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七天后,有情报说蜀中军心不稳,曹操问刘晔说:“今尚可击否?”刘晔说:“今已小定,未可击也。”黄瓜菜都凉了,晚了。

刘备能用短短几天时间稳定益州,是融合了诸葛亮严刑峻法的君子作风和法正睚眦必报的小人做法,锤炼成自己的铁腕。但是,铁腕也得用对地方才有效果。狠的前提是稳和准。在陌生的益州,刘备能尽快地抓住益州的七寸,与“蜀中通”法正是分不开的。刘备把法正视为心腹,是有道理的。

曹操留下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人守汉川,亲率大军取道长安,急急忙忙回去了。从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春到建安二十二年冬,刘备忙着建设益州,曹操忙于筹备称王,又在濡须口与孙权纠缠,汉中并没有什么大的战事。

可是,刘备却主动打破了这个平衡,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春,刘备安排诸葛亮留守成都,兵分两路,一是亲率赵云、黄忠、魏延等人,出东路,向汉中进军,二是派遣张飞、马超、吴兰等人,出西路,攻取下辨(今甘肃成县西)。亲爱的法正,当然在刘备身边,以首席谋士的身份随征。

这次出征,是法正在与反战派的辩论赛中获胜的结果。

时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冬天,具体时日不详,很可能已是年尾。

辩论赛题目:正方:出兵汉中;反方:不能出兵。

辩手:正方:法正;反方:儒林校尉周群、张裕。

裁判:刘备

正方陈述意见

法正:曹操一举而迫降张鲁,平定汉中,却不趁机图谋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自己匆忙北还,这不是智不及而力不足也,必定是他的后方有忧患;现在分析一下夏侯渊、张郃的才略,他们不能胜任将帅之职,现在我们举众往讨,必定取胜。得胜之后,广农积谷,伺机而动,上可以扫除曹贼,兴复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时不可失也。

反方陈述意见

周群:我们将会取得那里的土地,却不会得到那里的民众;如果派出部分军队,一定出师不利,应当对此戒备谨慎!

张裕:不能去争夺汉中,我们的军队一定会失利。

裁判意见

刘备:法正获胜。

场外点评

法正的发言似升级版隆中对。诸葛亮的隆中对,提出跨有荆、益,天下有变,就命一上将率荆州之军进攻宛、洛,刘备亲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三顾茅庐之后,刘备一直在隆中对的指引下前进。攻取益州,就是隆中对的开花。可是,隆中对什么时候结果呢?当时关羽镇守荆州,虽只是半个荆州,但是“跨有荆、益”的条件也算是具备了,那么什么时候才能等来诸葛亮所说的“天下有变”呢?要是天下无变,莫非刘备要等到死吗?当时刘备已经五十八岁,还能等几年?按道理说,诸葛亮应该在入蜀后,提出隆中对的升级版——蜀中对,为如何实施隆中对提出可操作性意见。但是,在诸葛亮提出来之前,法正就抢先推出来了“蜀中对”。

“天下无变”怎么办?好办!主动挑起事端就有“变”了。山不过来,我过去。法正的智慧,全体现在主动性上。主动不是盲动,法正的主动是有依据的,曹操后方有忧患,无暇顾及汉中,正好有机可乘。曹操当时策划称王,皇族和汉臣明里暗里进行阻挠,曹操必须要扫清这些障碍。另外,东线合肥一带,孙权的威胁时刻存在。这一些,让刘备看到了乘虚而入汉中的希望。当然,更让刘备动心的,是法正为他描绘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前景。法正所说的,正是升级版的隆中对,把“霸业可成”的果子放到了刘备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高度。

周群和张裕说的就错吗?法正建议夺取汉中,一个依据是夏侯渊和张郃能力欠缺,可是,这两个人也是曹操手下顶级武将,曹操把汉中交给他们,说明二人并不好对付。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曹操虽然内有忧患,但是远非燃眉之急,当汉中之失形成威胁的时候,他肯定会派出大军增援。

攻打汉中就是买股票,法正强调的是收益,周群和张裕强调的是风险。刘备就像一个股民,入市的时候,一脑子里都是发财了之后怎么花的想法,全然不顾风险。要是考虑风险,股票交易所里就没人了。刘备是非打汉中不可的,年将花甲的刘备,必须要最后搏一把。这场辩论,周群和张裕是必输无疑的。

刘备和法正有说有笑地向阳平关进发,似乎他们不是去打仗,而是去领大奖。

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这句话,老是有人知道但做不到。

 

让奸雄兴叹的奸雄——

 

刘备让法正在辩论赛上赢了,但是战争不是辩论。刘备很快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曹操接到战报,即派厉锋将军曹洪、骑都尉曹休、议郎辛毗增援武都。青年将领曹休识破张飞的虚张声势之计,趁张飞立足未稳之际,“闪击”吴兰,大破之,斩吴兰的部将任夔等,吴兰在逃跑中被土著杀死,大名鼎鼎的张飞和马超,仓皇逃窜。西路进军的计划破产了。

“谋主”法正,还是赌错了。夏侯渊、张郃能力不足,但是张飞和马超也非不败金身,而且曹操阵营还有一员横空出世的年轻人——曹休,就是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打败了宿将张飞和马超。谁也不能算清所有,哪怕是法正。其实,法正也知道算不清,但是他和刘备就是想赌一把。

刘备率军,屯驻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刘备先是派陈式等十余营兵力切断马鸣阁栈道(今四川昭化县境内)。徐晃出击,大破陈式等部,蜀兵无处可逃,跳下山谷摔死的,不计其数。而刘备的主力部队攻打张郃镇守的广石,也未能攻克。

出师不利,事实证明周群和张裕应该是那场辩论赛的胜者。刘备的人生规划师法正也黔驴技穷,刘备只得向远在成都的诸葛亮求救。诸葛亮没有及时推出隆中对的升级版,是因为他认为时机未到。唯恐天下不乱的法正,好术恃才,好大喜功,迎合刘备的冒进心理,悍然挑起汉中之战。多少蜀汉男儿,毫无价值地死在他的赌博行动里。

诸葛亮从内心深处是反对这场战争的,可是,智慧如诸葛亮,深知中了法正的蛊的刘备,除了法正,不会信任何人的。这时,诸葛亮还不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殉道者,他认为做了也没用的事,坚决不去做。该发生的,终会发生,谁也阻止不了。现在,诸葛亮迟疑不决,想让这场过早爆发的战争“猝死”,这时,从事(佐吏)杨洪说:“若无汉中则无蜀矣”,他督促诸葛亮“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的当运,发兵何疑?”本来人家不想打,但是现在法正挑起了事端,那只有血战到底了。

益州的老百姓,被法正拖进了战争的泥淖里。法正的智慧,滴着百姓的鲜血。

刘备失去了进攻能力,夏侯渊等本来就只有防守之力。双方对峙于阳平关,看谁坚持得久。

按照法正的推断,曹操这时应该在后院忙着救火。可是,真小人算不过大奸雄。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九月,曹操亲自率军增援汉中,已经到了长安。刘备打发人去成都,要诸葛亮再发援兵。诸葛亮回信说,已无援兵可派,要是非派不可的话,那他就得摇着鹅毛扇亲自去汉中上阵杀敌了。

必须要在曹操大军到来之前解决战斗。善于求变的法正,就像一个高明的棋手,开始布定军山之战的局。

第一步:欲擒故纵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正在阳平关相持的刘备,突然退出,掉头向南,渡过汉水,率军到达定军山(位于今陕西省市勉县南十里)。定军山又叫十二连珠山,由十二个山头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石山、大山、定军山、中山、小陡山、八阵山、一字山、卧牛山、鸡心山、黄猫山、元山、当口寺山等,连延二十余里。每个山头,就像是等人落子的棋盘格子,刘备先行一步,在山下落子,“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

夏侯渊应招,也派兵渡过汉水,抢占地势,十二个山头,刘备军队数量不足以全部占领,还给夏侯渊留了几个。即使能全部占领,刘备也得特意留几个山头给夏侯渊,因为这本来就是为夏侯渊布的局。整个棋盘都是自己的子,这棋就没法下了。给敌人空间,是为了安放他的尸体。

定军山与阳平关隔江相望,互为掎角之势,是汉中的西门户,战略地位非同一般。夏侯渊抢占定军山是必然的。

在定军山安营扎寨之后,夏侯渊并不想进攻刘备,他命人布好鹿角,连一只兔子也过不去,摆开严防死守的架势。他的想法很明确,坚持,坚持,再坚持,等到曹操援军一到,吓也能把刘备吓死。

第二步:引蛇出洞

夏侯渊守在重重鹿角后边,又是上山打野兔,又是下河捉鱼,日子过得好不逍遥。蜀军士兵,除非都变成鸟人,张开翅膀才能飞过鹿角。定军山就是夏侯渊的度假山庄。

和清闲的夏侯渊相比,刘备则忙得像陀螺脚不沾地。他安排了三路人马:第一路,上山,老将黄忠带领着到山坡上看风景;第二路,下到走马谷,拿着火种,听候命令;第三路,他亲自率领,整装待发。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深更半夜,蜀军突然向守备阳平一线的张郃部发起袭击。刘备打仗也没有其他本事,就是会放火,蜀军放了一把火,烧掉了营栅的一角的鹿角,撕开了一个防御豁口,张郃毫不畏惧,带领亲兵卫队展开了肉搏战。

熊熊火光,照亮了夜空,烧得定军山的夏侯渊心惊肉跳。阳平关是汉中锁钥,一旦失守,汉中天险不唯曹魏所独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就会泡汤。夏侯渊急忙把自己的兵力一分为二,一半留下,一半驰援张郃。张郃防线得到了加强。

这时,黄忠却躺在山上的大石头上数星星。

第三步:回马枪

夏侯渊增派的部队源源不断地来到阳平关,加入战斗,形势变得对蜀军不利。火光映在刘备脸上,刘备脸上分明带着满意的笑。

张郃,老子不和你玩了,去逗逗夏侯渊去!

刘备下令撤军,南渡沔水,直插夏侯渊的定军山营地。看来又有一场血战了,将士们擦擦脸上的汗水和血水,准备投入战斗。

放下武器,你看看你们,端着刀,拿着枪,举着弓,凶神恶煞的样子,太难看了,放下,放下!刘备对着前面的一排士兵大发雷霆。

放下武器?士兵们面面相觑,都在内心犯嘀咕,投降吗?军令如山倒,他们服从地放下了武器。

还愣着干什么,快去放火呀!

刘备是火神星君转世,除了放火就再也不会别的。早就埋伏在走马谷的蜀军,看到刘备这里起了火光,得到信号,就把夏侯渊军营的鹿角点着了。

这时,黄忠估计数星星数了差不多有一半就不再数了,转而如观看焰火一般地欣赏着走马谷的熊熊火光。

第四步:绝杀

考验夏侯渊能力的时候到了。久经战阵的夏侯渊知道,大火过后,刘备必然会发动进攻。这时,他应该部署兵力,准备迎敌。可是,这时他却做了一个匪夷所思的选择:带着四百人,急匆匆地赶来救火。

这个选择,实在是莫名其妙。夏侯渊莫非以为自己是消防武警而不是军人?他可能以为来定军山不是来打仗的而是来护山的。再就是,没有救火器具,这四百人,怎么去救火呢?夏侯渊征战一生,胜多负少,被曹操称为“虎步关右,所向无敌”,但是,这一次,他偏偏走了一步臭棋,真是世无常胜将军啊。夏侯渊所有的错误,是以为刘备大军此刻正在阳平关前线。高手对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半路上,刘备率领大军从斜路里杀出,包围了夏侯渊率领的四百名救火队员。黑夜里,短兵相接,刀刃的寒光比星光还寒。

是时候了。刘备使出了绝杀招,给早已在山上迫不及待的黄忠下令:全面出击!

黄忠乘高而下,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刀光剑影中,定军山下,夏侯渊授首,曹操任命的益州刺史赵颙,也填了山谷。

定军山之败,是曹操未曾料及的挫败。战后,曹军由攻势转为守势。

长安,曹操听取了定军山的战况汇报,连连摇头,直呼不可能。与刘备打了半辈子仗的曹操,觉得这盘棋似乎不是刘备下的。有人告诉他是法正的决策,曹操说:“我本来就知道玄德不会这样打仗,必定是有人教他。”

曹操怅惘而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如果了,未必如愿——

 

定军山大捷,成都欢庆。诸葛亮终于可以放心地摇起鹅毛扇来了。周群和张裕却依然眉头紧皱:真的胜利了吗?

刘备得到汉中,曹操把防线撤到陈仓一带。在荆州刺史张既建议下,曹操把武都一带的五万多居民,迁至扶风、天水两郡定居。刘备几乎举全蜀之力,苦战三年,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得到的是一片空地。周群“当得其地,不得其民”的预言,已得验证。

可是,法正毕竟让刘备得到了汉中。没有法正的鼓励,刘备或许会成为第二个刘璋,坐守蜀中,坐吃山空,坐以待毙。

汉中之战,流传着一个段子。刘备领着法正,与曹军作战,很快居了下风,应该撤退了,谁知道刘备打仗的本事不大,脾气不小,他上了驴脾气,死活不退,谁劝他和谁急。刘备在箭雨中咆哮,就像发疯的野兽,法正冲上去,挡在刘备前面。刘备没想到有人比自己还疯,他急忙拉住法正,喊道:“孝直避箭!”法正确实比他疯得还厉害,说:“您亲当矢石,何况是我呢!”刘备一看疯不过他,只得认输:“孝直,我和你一起撤退。”

和诸葛亮相比,法正和刘备性格更相投一些。他们二人都是好勇斗狠的角色,骨子里都是赌徒。定军山之战,是二人的一次联手赌博。定军山最险的一招是放火烧鹿角,然后等着夏侯渊进入伏击圈。要是夏侯渊没有被火烧慌,坚守营垒,这时,大火挡住了道路,刘备也没有机会劫营。大火灭时,刘备攻营,夏侯渊以逸待劳,两军相搏,未必占下风,而且那时增援阳平关的部队很快就会回援。那样的话,黄忠老将军也只能是在山上露营一晚,哪里有机会去杀夏侯渊?

如果夏侯渊真的这样应招的话,刘备的鹿角也被烧了,对夏侯渊又久攻不下,如果曹操大军来到,那时……不敢再想下去了。

正月,草木干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刘备火烧走马谷,是一种自残以伤人的行为,颇有项羽破釜沉舟的意思,所以黄忠等人玩命地冲杀。这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赌博。

法正赌赢了,刘备赌赢了。曹操黯然神伤地退出汉中,两个赌徒把酒言欢。刘备,已经被法正带进了赌博的快感里不能自拔。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爽!曾经在刘璋手下郁郁不得志的郁闷,一扫而光。

先前郁闷得要死,现在得意得要死,人生在这种死去活来的方式里震颤着。玩的就是心跳,图的就是过瘾,快意江湖,无情疆场,也是一种人生。

谁也想不到,生命的摇滚会在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时刻戛然而止。第二年,法正突然病逝,时年四十五,正是一个谋士的黄金年龄。

所有的愤懑,所有的抱怨,所有的快意,所有的激动,所有的算计,所有的经营……这一刻,突然消失。

再也无人能与自己玩生命的“过山车”。刘备痛哭,接连好几天,流泪不已。

章武二年(221年),白帝城,刘备奄奄一息。他的东征大军,被东吴的年轻人陆逊烧得几乎全军覆没。善于火攻的刘备,最终还是败在了别人的火攻里。没有了法正,刘备再也赌不赢。

诸葛亮受召,急赴白帝城,准备接受刘备的遗嘱。离开刘备的病床,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若在,就能让主上令不东行,就是主上东行,也不一定会败得这么惨!”

法正若在,刘备的东征就真的能赢吗?有不失败的赌徒吗?

如果了,未必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