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沙苑之战

沙苑之战(宇文泰伏击高欢)

东魏西魏各一方

沙苑之战简介

沙苑之战:沙苑之役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天平四年(公元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但他力排众议,率军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高欢狼狈而逃。沙苑之役指的是在南北朝时期的东、西魏第二场大战。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为一雪小关(今陕西潼关南禁谷)之败,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魏,志在为窦泰复仇。十月进抵洛水之南的许原,威逼长安。西魏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当时宇文泰的军队不满万人,军队备有三日粮食,以轻骑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距高欢大军60里安营。此时宇文泰采李弼之计,列阵于渭曲,又命将士将武器藏于芦苇中,等候闻鼓声而起。高欢遣东魏兵至,见西魏兵少人乏,于是兵马轻敌冒进,一时行伍乱次,宇文泰当即下令出击,伏兵骤起,奋力冲杀,高欢仅率数骑逃脱。

沙苑之战过程分析——

沙苑之战,是指东魏天平四年,即537年的十 月,东魏丞相高欢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攻打西魏,西魏皇帝派遣宇文泰前来迎击,之后宇文泰力排众议,率轻骑急进,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的一次作战。此战是东、西魏之间的第二场大战,宇文泰以不足一万之军,大败东魏二十万之众,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一战。那么,这场战役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宇文泰在历史上究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

宇文泰以少胜多

东魏天平四年,东魏丞相高欢为雪潼关战败之耻,亲自率领二十万军队前往蒲津( 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魏,立誓为窦泰复仇。天平四年的闰九月,高欢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威逼长安。

之后,西魏皇帝派遣宇文泰前往迎击。于是,宇文泰率近万人自恒农回师渭水南,征集诸州兵力迎战高欢。为阻止东魏军逼近长安,宇文泰乘敌军长途奔袭,不等州兵齐集完毕,便命令部卒在渭水架设浮桥,只携带三天的粮草,率轻骑渡过渭水。

十月初一,宇文泰进至沙苑,与东魏军相距仅六十里。这时,宇文泰一面派部将达奚武领数骑侦察,一面与诸将商议,决定在沙苑以东十里的渭曲设伏,那里芦苇丛生,土壤泥泞。宇文泰以部将赵贵、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阵以待。

次日午后,东魏军果然进入伏击区。见西魏兵力稀少,东魏军没等列阵完毕便展开攻势。之后,宇文泰乘东魏军轻敌之际,当即下令出击。接着,李弼、赵贵伏兵顿起,李弼的铁骑横击东魏主力,将高欢大军截为两段,并在沙苑一举击溃东魏军队,俘虏七万人,缴获兵器甚多,而高欢则连夜骑着骆驼逃往黄河西岸。西魏军追敌至黄河边,斩杀八万多人,大胜而归。至此,沙苑之战以西魏获胜告终。

凭借这场以弱胜强的伏击战,宇文泰一方 面巩固了西魏政权,确立了东西魏割据的局面;另方面也巩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权的主宰地位,为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沙苑之战后,东魏无法再随意侵人关中,东西魏的主战场也转为河东(即山西)和河南。

宇文泰掌权西魏

宇文泰生于507年,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他是西魏王朝的实际建立者和权臣,也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在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中,宇文泰参加了鲜于修礼和葛荣的起义军。尔朱荣镇压葛荣后,宇文泰转投尔朱荣部将贺拔岳麾下。永安三年,即530年,尔朱天光和贺拔岳进人关中镇压万俟丑奴起义,宇文泰跟随贺拔岳平定关陇。

尔朱氏失败后,高欢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宇文泰则是贺拔岳的得力佐将。永熙三年,即534年,侯莫陈悦在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南)杀死贺拔岳。之后,宇文泰继统贺拔岳军,击败侯莫陈悦,并向东进据长安。再后,魏孝武帝因与高欢不睦,人关亲就宇文泰,并任命他为大将军、雍州刺史兼尚书令。次年,宇文泰杀死魏出帝,立元宝炬为帝,即魏文帝,改元大统,是为西魏,而实际政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乱中求治,以威定霸

西魏立国后,形势极为险峻。当时,天下三分,东有高欢大军压境,南有萧梁不时挑衅。尤其是高欢,视西魏为劲敌,急欲将其扼杀于襁褓之中。而东西魏当时的实力相差悬殊,东魏地广国富,兵强马壮,高欢能调动的军队不下二十万;西魏却地狭国贫,宇文泰直接掌握的军队只有三万多人。鉴于当时的形势。大统元年,即535年的三月, 宇文泰制定并颁行了二十四条新制,并提拔苏绰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革新政治。

大统十二年( 546年)九月,高欢亲率大军十余万人,围攻西魏据守的玉璧( 今山西稷山县西南)。西魏并州刺史韦孝宽镇守玉璧,顽强抵抗,高欢先后采用断水道、火攻、挖地道等战术,围城五十余日,未能攻下玉璧。最后,高欢染疾,只得解围而去。自此之后,西魏扭转了过去的劣势,得以和东魏势均力敌。

高欢死后,子澄即位,高澄因与手握重兵的侯景不和,欲夺其兵权,侯景随即以河南十三州之地降于西魏。宇文泰接受了侯景的投降,但同时又对机诈权变的候景十分戒备,分派大军络绎接收侯景所占土地,并示意景交出军队,入朝长安。而高澄在侯景叛变后,也派大军进逼。于是,侯景转而投归萧梁,酿成了侯景之乱。在平定侯景之乱的过程中,萧氏兄弟为争夺帝位,相互残杀,宇文泰随即乘机掠取土地,夺得汉东、益州、襄阳(今湖北襄樊)等地,控制了长江上游和汉水。

大统十七年,即552年,侯景败亡,梁武帝的第七子萧绎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称帝,是为梁元帝。萧绎在侯景未平前,曾称臣于西魏,与西魏订立盟约。称帝之后,萧绎便不再称臣,宇文泰随即派使臣宇文仁恕到江陵聘问,梁元帝向宇文仁恕表示,梁已统一,西魏应将所占梁、益、襄阳等地归还梁朝。

西魏恭帝元年,即554年的九月,宇文泰命于谨、宇文护等率步骑五万进攻江陵。当年十一月,江陵城告破,梁元帝被处死,西魏的疆域扩展到了今四川、湖北一带。

554年正月,宇文泰废杀废帝元钦,立元钦之弟廓即位,是为恭帝,重新恢复旧姓拓跋,将朝政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西魏恭帝三年,即556的正月,宇文泰又推出了一套由汉族士人苏绰、卢辩依据《周礼》制定的新官制。与此同时,宇文泰将地方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

而为了全力对付东魏和南朝梁,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柔然和突厥采取了和亲政策。北魏末年,内部动乱,柔然势力重新强盛起来,屡屡侵扰边境。西魏建立后,宇文泰先是以宗室元翌女嫁给柔然主阿那瑰的弟弟塔寒,后又劝西魏文帝纳阿那瑰女郁久闾氏为皇后,以示结好。大统十一年,即545年,宇文泰派使者前往突厥,和突厥建立起联系;而大统十七年(551年),宇文泰又将长乐公主嫁给突厥主阿史那土门。突厥也经常派使者访问西魏,并赠送礼物。宇文泰对北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保证了边境的安稳,也加强了西魏和少数民族的友好往来。

西魏恭帝三年,即556年的四月,宇文泰北巡。当年九月,宇文泰还至牵屯山(今宁夏,固原县西),染上疾病。宇文泰预感自己病重,随即派人急召侄儿宇文护。宇文护赶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北)时,宇文泰已经病危,随即对宇文护说:“ 我的儿子都还年幼,现在外寇强盛,国家之事由你决定,希望你努力完成我的志向。”最终,宇文泰卒于云阳(今陕西泾阳西北),终年五十岁,葬于成陵(今陕西省富平县北),谥号文公。

同年十月,泰子觉嗣位,由宇文护辅政。第二年,宇文觉称帝,是为孝闵帝,北周自此开始。

宇文泰的一生,正好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折点,在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他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取威定霸,奠定了北周王朝的基础。功业可谓突出,堪称孝文帝元宏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位杰出的鲜卑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