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家将抗辽

杨家将抗辽(杨家将忠心报国)

杨家将抗辽简介

杨家将抗辽:千百年来,北宋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辽自崛起以后,一直是北宋的大患,宋辽两国战事不断。北宋太宗时,统一了全国,进而希望收复被石敬瑭割让给辽的燕云十六州。杨家将是北宋总心耿耿的将士,世代忠心报国。因为杨家将的奋勇杀敌,成功的阻止了辽军的进攻,为宋朝的灭忙拖延了时间。

杨家将抗辽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999年

参战方:北宋、辽

战场:幽州陈家谷、遂城

主要将帅:杨业、杨延昭、耶律斜轸、辽圣宗和萧太后

战争回放

杨业,原名重贵,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人。在战争中,杨业屡立战功,逢战必捷,当时被人称为“杨无敌”。宋太平兴国四年(979), 宋太宗赵光义收复北汉,杨业也归顺北宋。

宋太宗早闻杨业大名,见杨业归降,喜出望外,对他说:“寡人早闻将军大名,甚是佩服。寡人日后还要多多依靠将军。”

杨业自归降宋朝以后,一直忠心不二,带兵驰骋在河东的抗辽战场上,成了北宋的著名统兵将领。

一、雁门关杨业建功

北汉投降后,太宗下令摧毁太原旧城,改为平晋县,将太原居民移迁榆次县,改太原府为并州;又放火烧毁太原宫殿。

太宗想起太祖在时,北汉多次与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相勾结,意图南侵,现布站在太原城墙上,辽国领土遥望可见,心中怒火升腾,只有一个念头:乘胜把辽国一起歼灭了。他说干就干,不听潘美等人的劝告,立刻从太原出发,大军浩浩荡荡杀向幽州和蓟州(治所渔阳,即今天津蓟县)。辽东易州(治今河北易县)刺史刘宇、涿州(治今河北涿州)判官刘原德献城归降。宋军抵达幽州城南,遇到辽将耶律奚底阻反击,宋军很快将他打败。

初战势如破竹,太宗喜不自禁,当即命令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四名大将,率领本部人马,四面出出兵。蓟州、顺州( 治今北京顺义)先后归降,但耶律学古死守幽州,太宗亲自督战日夜攻打未能攻克。辽相耶律沙领兵来救幽州。太宗得知此消息,决定先迎战耶律沙,再回军攻幽州。宋军向高梁河进发。

辽兵好几万人,正渡河而来。宋军冲杀过去。两边都金鼓齐鸣,旌旗飞舞,杀得昏天暗地,鬼哭狼嚎。这一战持续了两三个时辰,辽兵伤亡惨重,渐渐不支,向后撤退。

太宗见辽兵后退,亲自指挥部队前往。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率领两队辽军,从左右杀出。耶律休哥智勇双全,他的部队都是精锐之师,宋军早已疲惫,抵挡不住,纷纷溃散。耶律休哥趁乱冲人中军,奔向太宗。太宗急得仓皇失措,辅超舞着钢刀,呼延瓒挥着铁鞭赶到,保护着太宗,向南奔涿州而去。

宋将也陆续逃回,损失了1万多士兵。天色已晚,正想进城休整,耶律休哥带着人马,又追了上来。宋军又没命地向南逃去。太宗的护卫队也散了,太宗只身打马逃命,却陷入泥潭之中。正慌乱时,到太原运粮草军械的杨业回来,将太宗救出。

后面又是一片嘈杂,貌似是辽军追上来了。杨业带着儿子延昭准备反击,让太宗坐着装运粮饷军械的驴车,由杨业的部卒保护着先走。杨业父子立刻准备迎敌。

不久,只见孟玄喆、崔彦进、刘廷翰、李汉琼等人带着残兵逃来。潘美也逃过来了。众人向杨业打听太宗消息,杨业把遇到太宗的情形说了一遍。潘美说:“ 后面尚有追兵,如何是好?”杨业道:“ 我父子二人,还想击退敌人,现在有各位将帅,还怕他作甚?”潘美深感惭愧,让杨业带领残兵迎敌。

兀环奴、兀里奚率领辽兵追来。杨业父子杀死两名辽将。宋将见杨业父子取胜,都来助阵,辽军抵挡不住,慌忙退去。宋军追杀了几里地,夺了些器具,收兵去定州,途中追上太宗。

太宗命孟玄喆驻扎定州,崔彦进驻守关南,刘廷翰、李汉琼驻守真定;留崔翰、赵延进等,支援各镇。自己则返回汴京,整天怏快不乐。

辽帝耶律贤想报复宋,派遣韩匡嗣、耶律沙、耶律休哥率领5万人马,进攻镇州(治今河北正定)。刘廷翰与崔彦进、刘汉琼等采用诈降计,以粮饷作为诱饵,诱敌深人,然后用伏击的战术将辽军击败。

太宗听此捷报,并没有大喜过望,他知道辽国决不肯善罢甘休,一定会人侵别处。

太宗命杨业把守代州(治今山西代县)。

杨业带着儿子延玉、延昭赴往代州。杨业到达代州正值严冬,他亲自督军加固城墙。转眼已是太平兴国五年春,耶律沙、耶律斜轸带领10万辽军南下,抵达雁门关外。雁门关是代州北方的门户,倘若雁门关失守,代州必定不保。杨业父子决定突袭辽军。

杨业带着延昭、延玉领几千精兵,从西陉关出兵,绕到雁门北口。杨业趁夜静更深,令延玉带兵3000人,从左杀人;延昭带兵3000人,从右杀人;他自己则亲自带领100骑兵,独闯中路。三支队伍攻进辽军大营。耶律沙、耶律斜轸,毫无防备,都吓得东躲西逃。辽国驸马萧咄李被杨业斩死。

雁门关外一战,杨业父子大败耶律沙和耶律斜轸率领的辽军。宋军只伤了几十人。

杨业父子收兵返回代州,向朝廷告捷。从此,辽人称杨业为杨无敌,见杨字旗就跑。

辽帝耶律贤,见两将大败而回,下令亲征,以耶律休哥做先锋,攻击瓦桥关(在今河北省雄县南易水上)。宋军两次大败辽军,守关将士都认为辽军不过如此,开关迎敌,被耶律休哥打得大败,逃往莫州。太宗下诏亲征。大军抵达大名,听说辽帝已撤军,太宗便重新调整部署,回到汴京。。

太宗抵达京城后,又想兴兵伐辽,朝中大臣多数迎合皇上的心意,上奏说应该尽快进军夺取幽州、蓟州。只有左拾遗张齐贤。上书谏阻,劝太宗莫为了小小的幽州和蓟州,而失去了国家根本。

张齐贤向来敢于犯颜直谏,早在太祖时候,他甚至还只是个布衣,就曾顶撞过皇帝。太祖当时很生气,但回头却对太宗说,这个人是做辅臣的好料子,你日后要留意重用他。

太祖死后,太宗遵从兄训,升了张齐贤大官,并对他很信任,几乎言听计从。因此,看了他的谏书,尽管很不乐意,还是暂时打消了伐辽的念头。

二、杨业血溅李陵碑

雁门关战役六年后即雍熙三年(986), 宋朝雄州守将贺怀浦再提夺取幽州和蓟州。

贺怀浦了解到,辽景宗已经去世3年;年幼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耶律隆绪的母亲萧太后掌握大权,改国号为契丹也已经3年了。贺怀浦认为这是夺取幽州、蓟州的最佳时机。

太宗读完贺怀浦的奏折非常高兴,认为机不可失,立即任命曹彬做幽州道行营都部署,崔彦进做副,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杜彦圭为副,出兵雄州。田重进为定州都部署,出兵飞狐岭。潘美做云、应、朔都部署,杨业为副,攻打雁门关。

众人向太宗辞行,太宗叮嘱曹彬:“一路上要持重缓行,不要急于进攻!”曹彬等人领命,分路出兵。

宋军屡战屡胜。捷报送达汴京,百官皆来祝贺,只有赵普奏请太宗撤军。他认为兴师远征是因小失大。

赵普的奏书刚上,又传来捷报,宋军已逼近幽州。太宗看到屡战屡胜,哪里还顾得上赵普的进谏?

忽然,曹彬送来急报,大军在涿州屯居了十余天,粮饷无法跟上,只能暂时退回雄州。太宗看了急报,脸色大变:“朕早就命他缓进,他却速进,现在大敌当前,反而退兵,倘若受到攻击,岂不是前功尽弃?”立刻飞马传诏,令曹彬不得急进,并与米信会师,加强兵力。曹彬遵旨行事。

潘美已完全占领山后,和田重进东下,力图乘势攻取幽州。崔彦进等将领为了争功,劝曹彬火速进军,曹彬和米信商议后,各备军粮,向涿州进发。

契丹大将耶律休哥一面令自己的精锐部队截断宋军粮道,一面上报求援。萧太后带着契丹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增援。耶律休哥听说援兵将至,先到涿州,用轻骑日夜扰乱宋军。曹彬军昼不安食,夜不安眠,只能结成方阵缓缓前行。天公又不作美,五月天气却像盛夏一样炎热,宋军口渴难熬,四处找水,见水就喝。走了4天多,曹彬才挨到涿州。

刚到涿州,耶律休哥就已经统兵来到,曹彬忙令各军,列阵应敌。又有探马来报,萧太后大军已到。曹彬和米信下令退兵。宋军一溜烟向南奔去。

耶律休哥于岐沟关追上了无心恋战的宋军。宋军士气全无,全军溃败。曹彬、米信渡河南下。宋军渡河时,被契丹兵追上,被杀死、溺死不计其数,尸体堵住了河道。

契丹缴获的宋军武器,堆积如山。

萧太后领着大军赶到沙河,见耶律休哥取得大胜,甚是高兴。耶律休哥还想领军南下,杀奔黄河。萧太后说:“等秋高马肥,再南下也不迟。”便班师回燕京。

宋军伤亡过半,曹彬逃回易州,上奏请罪。太宗无比懊恼,让曹彬、米信、崔彦进回京,田重进屯兵定州,潘美防守代州,将云(治今山西大同)、应(治今山西应县)、朔(治今山西朔州)、寰(治今山西朔州东北)四州官吏及百姓,转移到河东、京西安置。

契丹大将耶律斜轸率领10万士兵,侵扰定安。雄州守将贺令图率军出战,被契丹杀得一败涂地。耶律斜轸接着又进攻蔚州,贺令图向潘美求援。潘美率军前往,和贺令图汇合再次出击。宋军在飞狐岭与辽军相遇,又被打败,宋浑源(今山西浑源)、应州守将弃城南逃。耶律斜轸进人寰州,屠杀守城官兵1000多级。

潘美战败,退守代州,商量出兵保护云、朔几州。副将杨业献计保护三州军民安全转移。王洗却冷笑着说:“君侯向来被称为无敌将军,现在被敌军吓成这样,莫非有其他想法不成?”杨业咬牙道:“ 我岂是贪生怕死之人,不过认为时机还未成熟,白白让士兵去送死,有害无益。既然你认为我有二心,我就为大家作先锋,让大家知道我杨业并非怕死之人!”杨业按潘美的部署,带领本部人马出击。出发前,杨业叮嘱潘美让他在陈家谷伏击辽军。

杨业和延玉、延昭,带领人马从石跌口出发,路上遇到契丹兵,两军交锋。耶律斜轸稍战就退,杨业带队穷追不舍,遭遇伏兵。父子三人,拼命突围,硬杀出一条血路,退守到狼牙村,士兵死伤过半。

杨业且战且退,好不容易退到了陈家谷口( 在今山西朔县南),却无一人来接应。。杨业忍不住痛哭:“ 这回是死定了!”延玉、延昭也流下眼泪。杨业对两个儿子说:“你我父子一起死了也无益,我只有以死报国,你们俩逃命去吧。回去禀报皇上,我杨业忠贞不二,却被人猜忌,被人出卖,如果皇。上能为我报仇雪恨,我死也瞑目了。”延玉要和父亲同生死。延昭决定去求援。

契丹兵已经杀到,万箭齐发,如雨点般射过来。延昭手臂中箭,慌忙出逃,快马去求援。

杨业和延玉,继续领军血战,延玉中箭身亡。杨业见儿子战死,流着泪让士兵各自逃命。士兵们流着泪说:“我们愿与将军同生死!”杨业拼命杀敌,斩死敌军近百人,身上受了几十处伤,不觉疼痛。他的马中箭倒地,杨业被俘。杨业部下全部战死。

契丹兵押着杨业抵达胡原,路旁有一块石碑,其上刻着“李陵碑”三字,杨业叫。 一声:“宁为杨业死,毋为李陵生。”一头撞向石碑,脑浆迸裂,当场毙命。此时是,雍熙三年(986) 七月。杨业当时约当花甲之年。

潘美曾出军援救杨业,他到了陈家谷口,列阵等待,从寅时等到巳时,没有杨业的消息。潘美命人登上台晚望,没见异常,正在猜疑之际,王铣怕杨业获胜抢了头功,劝潘美进击敌军。王洗带着自己的部队先出了陈家谷。其他人也跃跃欲试,潘美没能控制局势,跟着离开。

潘美沿着交河向西走了20里,王洗逃回禀报说:“ 杨业战败,契丹兵猖獗,恐怕难以抵抗,就退回来了。”潘美退回代州,完全忘记了陈家谷的约定。

杨业死后,云、应、朔各州将领和官吏都弃城逃跑,又将三州的土地送给了契丹。

杨业之死,使北宋整个朝野震动。为了褒奖杨业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宋太宗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赏赐杨家布帛千匹,粟千石;杨业的儿子延玉、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延彬都被授予官职。潘美降官三级,王先罢免。曹彬被贬做右骁卫上将军,米信被贬做右屯卫上将军。其他人也都被降级。只有田重进一直没有吃过败仗,被任命为马步军都虞候;李继隆的部队损失较小,被任命为马军都虞候,兼知定州。喜欢直谏的张齐贤被任命知代州,协助潘美处理边疆防务。

三、杨六郎抗辽

杨业的7个儿子之中,六子杨延昭最负盛名,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驰骋于宋朝抗辽的战场上,也是一代名将。史上称为“杨六郎”。

第一次幽州之战,进攻朔州时,杨延昭充当先锋,英勇杀敌,被箭射中了胳臂,鲜血直流。他不顾剧痛,仍然坚持冲锋,直至击败辽军,大获全胜。

宋咸平二年(999, 契丹统和十七年)九月初,辽朝派20万大军南下,再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辽圣宗和萧太后亲自挂帅出征。

宋军节节失利,此时,处于抗辽最前线的杨延昭,自已亲赴处于最前线的遂城(今河北徐水县东)。

20万辽朝大军很快越过易水,集中全部兵力攻打遂城。

遂城守军不满3000人,辽军势攻打迅猛,遂城危在旦夕,军民非常恐慌。

杨延昭向朝廷求援,请求增兵救援。但是,河北大将傅潜胆子很小,不敢出兵援救,辽军很快便包围了遂城。杨延昭没有办法,把全城丁壮都调集到城上,日夜坚守。两军相持不下。

这时,天气骤变,气温骤然下降到零度之下。杨延昭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他告诉将士们:“咱们乘着夜晚,汲水浇灌城墙,水从城上浇下去,沿着城墙流至城下。这样遂城就变成了冰城,城墙变得既坚固又光滑。咱们可以看看明天辽军的表现。”

大家一听纷纷赞扬这是一个好主意,于是连夜浇水。

到了第二天,辽兵别说爬上城来,就是走近城边,也都个个摔倒。萧太后见攻城不下,只好下令部队绕过遂城,向南去攻打泰州。

杨延昭乘势领兵开城反击,辽兵仓皇溃逃,把许多兵甲器仗都丟弃。杨延昭获得全胜。此乃历史上有名的“遂城之战”。

这次战斗结束后杨延昭威震朝廷,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 铁遂城”。宋真宗特地召他,对他说:“你治兵守疆很有家父的风范"。

宋咸平三年(1000, 契丹统和十八年)冬,辽军再次出兵,派出一支轻骑突袭遂城。杨延昭与杨嗣共同守保州,尽歼辽军。这就是有名的“羊山之伏”。

杨延昭之子杨文广也是一名悍将,屡立战功。

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杨家将的忠勇流芳百世。

历史影响

杨家将是北宋总心耿耿的将士,世代忠心报国。因为杨家将的奋勇杀敌,成功的阻止了辽军的进攻,为宋朝的灭忙拖延了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