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杨升庵

杨升庵(明代三才子之首)

杨升庵简介

杨升庵: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升庵传记——

杨升庵(1488—1559),字用修,本名杨慎,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明代文学家,正德六年试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后因议朝政触怒嘉靖皇帝,谪戍云南,老死在滇西。精通散文、词及散曲,学问渊博,著作达一百余种,后人集其重要者为《升庵集》。

“谷黄米白饭如霜”

传说有一天中午,杨升庵路过一所私塾,见私塾的老师正用戒尺责打一个学生,便走上前去询问。老师告诉他说:“今晨,我出一下联,要他对上联,时过半日,尚未成句,因而受责。”年幼好学的杨升庵忙向老师请教下联的内容,老师说:“谷黄米白饭如霜。”升庵沉思许久,对老师说:“这上联我一时也对不出,容我回去再慢慢思索。”从此,升庵总在寻思如何对出上联,可是,却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

后来,他随在京城做大学士的父亲杨廷和来到京都。这一天,弘治皇帝在御花园宴请朝中大臣,升庵也随父前往。时值寒冬,取暖的火盆中,黑色的木炭正燃着熊熊的红火。弘治皇帝触景生情,对众大臣说:“朕有一联,看谁先对上。”于是念道:“炭黑火红灰似雪。”说完,笑望群臣,等候答对。这时,峨冠博带的大臣们,个个低头沉思,盛筵之前,鸦雀无声,气氛显得有些紧张。“我来对。”一个稚嫩的童声,打破了沉寂。众大臣用惊愕的目光一看,原来是年纪最小的杨升庵。只见他向前走了两步,从容答道:“谷黄米白饭如霜。”弘治皇帝一听,不禁拍手叫绝,高声赞道:“对得好!对得好!”随后转向赴宴的群臣说道:“没有想到,你们这些皓首穷经的大臣,却被这小孩子战胜了!”顿时,满座大臣以惊羡的眼光看着杨升庵,发出一片赞叹之声。可是,他们哪里知道,杨升庵的聪明是由他平时勤奋学习、博闻强记、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逐步积累起来的。

历史笔记

有时冥思苦想不得而解的难题。常常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灵感而至,圆满而解。这便叫做“顿悟”。但它离不开平时的勤学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