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莲英

李莲英(清末总管太监)

半世心经 要想做人先做狗

李莲英简介

李莲英:名叫李进喜,进宫14年后才由慈禧起名莲英。出生在直隶河间府,今河北大城县臧屯乡李贾村人。

生卒年:1848 ~1911年

性格特点:十分聪明乖巧,善于揣摩主子的脾气和爱好,千方百计地讨主子欢喜,还能时时处处谨慎小心

历史功过:李莲英作为阉宦势力的代表人物,活跃在清末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多世纪。

名家评点:墓志铭中说他“事上以敬,事下以宽,如是有年,未尝稍懈。

李莲英传记

童年凄苦 甘人皇门

大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十月十七日,直隶河间府大城县李贾庄一贫苦的农家又添丁了。家境贫困的李老头为给孙子起个叫得响的名字,一大早起来,拎着20个鸡蛋、二斤桃酥,冒着风寒到三里地外私塾张先生那儿去请讨名子。张先生摸着雪白的胡须沉吟了良久,徐徐地对李老头说:“当今天下大乱,内有奸臣当道,外有匪夷人寇,英雄含泪,百姓思治,就让他叫个‘英泰’吧。”傍晌,李老头如同奉了圣旨,一溜小跑回了家,给老伴、儿子胡胡李(因会拉二胡,故名)和儿媳曹氏报信儿,于是,这个男孩就成了李家祖孙三代中第一位有 名有姓的人了一大号“ 李英泰”,小名“灵杰”,取人杰地灵之意。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小灵杰3岁时发生过—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后来被人附会成为李莲英净身入宫做太监的本原。是否如此,姑且妄听之吧:

—天,母亲曹氏抱着小灵杰在院子里拉屎,刚好,一条小黄狗摇着尾巴跑过来,看见地上的一摊屎,晃悠晃悠地就过来吃了个千干净净,吃完了,那条小黄狗伸伸舌头舔舔嘴唇,仿佛还不过瘾。曹氏于是把小灵杰的屁股蛋凑上去让小狗舔。小黄狗正专心致志地舔着,这时刚巧李老太太从外面进来,一看这情景,就大惊失色地训斥曹氏说:

“哎呀!这可不行。你想让小灵杰去当老公呀!”

说着抄起—把扫帚朝小黄狗打去,小黄狗痛得“嗷嗷”叫着—瘸一拐地跑走了。

李老太太意犹未尽,拿平常从未有过的语气对曹氏喋喋不休地进行训导:

“你们这些年轻人呀,就是粗枝大叶,摆弄孩子可不像干地里活,功夫到了自然能有好收成。小孩子的事可就难办多了。你没听说西庄那个狗咬老公吗?就是小时候他妈把他拉屎,叫小狗过来舔屎,让小狗把‘小鸡巴’给咬去了,长大讨不着媳妇。只好去当老公,闹了个断子绝孙,断了张家那—支香……记住,以后可千万不能这样了……老公是这一带对太监的俗称,曹氏自然明白。打这以后,她再也不敢在孩子拉屎时把狗唤过来了。

这事按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后来,小灵杰跟着父亲背井离乡来到北京城时,有一个算命先生给他算过一卦,一口就算出了小灵杰小时候的这件事,并说就是那条小黄狗坏了李莲英两腿之间的”风水宝地“,虽然日后也能安享荣华富贵,飞扬跋扈,但却只能去当太监了。算命先生是否有真才实学抑或是信口开河瞎猫碰了个死老鼠,我们也无法下断语,反正小灵杰最终是走上净身人宫之路,那就权当其跟此事有关吧。

秋去春回,寒来暑往。转眼几年过去了,小灵杰已经7岁了,虎头虎脑,机灵活泼,成了全家人的宝贝。这小灵杰一落地便 在举手投足之间显示出那么一点特别,他在离开娘胎之后没像其他孩子那样手舞足蹈大哭不止,仅仅象征性地哭了一下,似乎是表示对母体的那种眷恋,然后便安详地躺着了。经过些世面的老太太当时就说,这小子不同常人,日后说不定会成大气候。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活蹦乱跳的小灵杰不知什么时候膝盖旁长出了个疮,不几天就肿得像柿子那么大,疮口上有大小七个窟窿眼,有两个还向外沁着浓水。小灵杰躺在炕上,几天工夫就瘦得脱了相,脸也走了形,神志不清,痴痴呆。

呆地喃喃自语。小灵杰的父母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可家贫如洗,无钱求医,只得东跑西颠,到处寻土方找验药,可都不奏效。儿是娘的心头肉。曹氏看着儿子病成了这个样子,无计可施,坐在炕边暗自垂泪。

这天,忽听外面一江湖郎中吆喝,心想:江湖野医见多了,凡这号人,大多凭一张能将稻草说成金条的嘴,说得你晕头转向,然后装模作样地给你—味药。等你不见效再去找他时,他已经跑得无影无踪了。所以听着也没去理会。忽然,小灵杰睁开眼,气息微弱地冲着她说:

”妈,你去把这个先生请来吧,说不定能治好呢!“听着儿子的恳求,曹氏也就动了心,反正是有病乱投医,保不准就碰巧能治好儿子的病。于是曹氏来到门外。定眼一看,是个道士,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希望。

她一面把道士往屋里让,一面讲述儿子的病情,道士只是颔首微笑,进屋看过伤口,道士面色一下子沉成潭水,叹气说:”这孩子长的是‘人面疮’啊!治倒是能治,可是疮怕有名,病怕无名,这疮可是难治得很……*曹氏以为道士在卖关子多要钱,急忙地说:“道长,你开开恩救我儿一命,多少钱,我们做牛做马也凑给你!”道士连忙摆手:“女施主误会了,出家人向不谈钱,耻于谈利,跳出三界,不在五行,女施主这么说分明是折杀贫道。”说着话,道士从布袋摸出一粒黄澄澄的丹药,让曹氏以无根之水在夜里天交子时给小灵杰服下,即可痊愈,并信口吟出二句偈语:

“若要逢凶化为吉,不入空门入皇门。”

又是几天过去了,小灵杰喝了由无根之水冲服的丸药,病情渐觉好转,而这在,李家人的心里无疑又加重了那句“不入空门人皇门”的话的份量。

事也凑巧。小灵杰的疮病传到曹氏娘家,亲戚们也都很着急。她的一个表兄。

沈玉兰在宫中是个内监管家,侍候太后。这几天,正好探亲在家,听说后,就拿出了五两银子打发人送到了李家。

这五两银子对过惯凄苦日子的李家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一个金元宝,从来连想也未敢想过,全家人高兴得几乎昏了头。小灵杰听着大人的议论,眼里顿时有了神采,冲着他爹说:

“爹,当老公这么有钱呀?我想去当老公!”

小灵杰的话说得轻描淡写,可在父母听来,不啻是晴天霹雳,当头棒喝。

这时,小灵杰想的是什么呢?

他倒觉得当老公没啥子不好,相反,好处是大大的有,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要想有个出息赚大钱,仔细想想也无别的出路。当老公吃皇粮虽然不敢确保—定能混的出人头地,可到底有一半的希望。俗话说,三十年风水轮转。历朝历代的皇上换了那么多代,没有哪—代的皇上不用老公。按理说老公也该算是三百六十行的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小灵杰认为不管在哪—行只要 干出名堂,就能捞到实惠,只要捞到实惠,就能过得舒服,只要你过舒服,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别人看得起你,难道你就能比谁多长一块肉?难道天上能凭空掉下个金元宝让你捡?

该穷还是穷,该填不饱肚皮还是填不饱,看得起能顶个屁用!就说看不起,你走过去之后,大家伙纷纷对着你脊梁骨吐唾沫,背后骂你祖宗十八代,骂吐不都是白扯,淹不死你也骂不死你。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之。对老爹老妈那套所谓对得起良心的论调,小灵杰越来越觉得不合心意。可到底怎样才能说服爹妈改变想法呢?

一天傍晚吃饭时,小灵杰突然刷— 声从裤腰带上拔出一把匕首,用力往桌上一插,匕首还在不停地颤动,他就冲着爹妈说:

“爹妈,我再次说一遍,我一定要去做老公。我意已决,谁要再敢劝阻我半个字,我言出必践,就用这把刀把我自已捅死。你们可以防备我一时,可终究不能防我一世!”说完,饭也不吃,鞋也不脱,和衣上炕躺下睡觉去了。

—连几天,家中火药味很浓。小灵杰却一如往日,嘻嘻哈哈。他觉得这一回合爹妈是输家,他是贏家。因为,爹妈肯定不希望他去死,再说,当老公后若有发迹,他又不会忘记爹妈,会尽量让他们锦衣玉食,颐养天年。有了这一点心理支撑,他简直觉得爹妈现在就是受再大的苦都值得,因为总有一。天他们会苦尽甘来!

果然不出所料,曹氏夫妇终于服了输。他们输的时候完全平静下来了,对小灵杰说:“你想咋办就咋办。”神情平淡自然。他们也不愿意让儿子这么跟自己苦熬一辈子。他们之所以不愿意给儿子灌输关于荣华富贵的理论,只是因为他们认为那些东西不属于他们,那个世界也不属于他们。他们自已生来就是苦命人,就得苦一辈子。他们这一辈子完了,并不希望儿子也像他们那样一辈 子抬不起头来。有时他们也想帮助儿子脱离苦海,但他们没有这个本事。现在儿子执意要去当老公,也不一定就是坏到底的事。依眼下看来,要想出人头地也似乎只有当老公这一条路可行得通了,走别的大路,对他李家来说,都只是可望不可及的。像他们这样穷苦的平民百姓,如何能让下一辈过得富足华贵,不是没想过。而且是经常地想,只是那时还有空门一个选择。现在儿子以死明志,帮他们走完了这个进退维谷的历程,使人皇门的种种长处又在与出家人空门的对比中放出了光彩。

下一步 ,该开始张罗着准备送小灵杰净身了。因为李家是头一次干这种事,具体有些什么环节、要求、必备品等都不晓得,向外人打听又不好意思,而且也说不明。所以胡胡李决意过年前去京城—趟按沈玉兰留下的地址去找他详细询问。

—切准备停当。

咸丰六年二月十八日,胡胡李。曹氏和儿子小灵杰来到京城,住在了沈玉兰给安排的屋子里。

这一夜是最难熬的一夜。

他们三人聊了半夜。爹妈又重说了许多嘱咐的话,让儿子不要在名利场中丧失自我,不要一进皇门就忘了爹娘,忘了做人的道理,等等。胡胡李躺下后一个劲儿翻身。曹氏—夜未合眼,跪在香案前祈祷到天亮。小灵杰睡了一会 儿,他觉得一切都顺理成章,无所谓害怕与恐惧。早上起来后,他发现老妈的眼泡红肿,他喊老妈,老妈根本不理他,甚至连头都懒得回,看都不看他一眼。

十九日,这是卜择的良辰吉日。胡胡李找了辆排子车,拉着儿子和应送的东西,在鸡叫头遍时就出了门,开始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情景。

十年宫禁 一朝发迹

咸丰六年(1856)八月十三日,紫禁城。

仲秋气候最为宜人,太阳斜斜地滚动在紫禁城的面栋雕梁上。

在一个老太监的引导下,小灵杰等三十个大大小小的充作太监的人一律穿着宽大的蓝袍子进人皇宫,站成一排。

不一会,只听远处一阵珠落玉盘的欢笑渐渐逼近,正前方走来了一群旗装丽人,为首的正是懿贵妃叶赫那拉氏。是年22岁的懿贵妃于三月间生下了后来的同治帝载淳,倍受咸丰皇帝宠爱,对她的要求大都依从,这次就是她亲自向咸丰皇帝提出要来挑选童监的……

懿贵妃走近队前,翻着名册,轻声地喊道:“李英泰!”这时初进皇宫的小灵杰脑子—热,忘了老宦官教他的对答时应用“奴才在或扎”,不自禁地答道:“嗯一哪”!这是河间府人晚辈对长辈教诲恭听时的谦词,可在此处是断然行不通的。只见懿贵妃把粉脸—寒,“哪儿来的小野种,给我掌嘴!”这时,冲出两个年轻的宦官,其中一个抓住他的脖子,另一个左右开弓。“噼哩叭啦”—顿耳光,足足有二十多下,才听见懿贵妃幽幽叹了气:“算了,乡下人不懂规矩,饶他一次吧!”两个太监一松手,又把他结结实实地扔到地上,摔得他头晕眼花,金星乱冒。此时又听到懿贵妃说:

“李英泰!”

“嗯一哪!”

“这个没教养的土包子,再给我掌嘴!”

两个年轻的宦官走上前如前法炮制,又是二十多个大耳光子。小灵杰觉得自己脸肿了,胀得难受,火辣辣的,嘴角似乎流了血,他不敢去擦,因为那两个宦官这次把他又掼到了懿贵妃脚下,他的鼻子尖离那双玲珑乖巧的小脚仅有一指长,他看到懿贵妃的鞋尖上镶着一。颗硕大的珍珠。

“李英泰!”

“奴才在!”小灵杰终于找到了感觉。

“好!还不是榆木疙瘩!小安子,记下来这个小子我要了!”这个被称为“小安子”的,就是太监总管安德海。

小灵杰大喜过望,忙不迭地磕头谢恩,懿贵妃却再也不理他,又往下点了一串人名,一个也没相中。小灵杰趴在地上不停地磕头,懿贵妃临走前终于发现了这个头磕得梆梆响的小人,她似乎感到有些好笑,后边有几个侍女已经吃吃地笑出声来,懿贵妃说:

“李英泰一这个名儿咋那么别扭,我给你改个名儿,以后你再别叫英泰了,叫莲英吧!”

小灵杰又是鸡啄米般—阵磕头,环珮叮哨渐去渐远,他也全然不知,那个引他来的老太监把他从地上扯起来,小家伙抬头—看 ,懿贵妃早已没了人影,只有浓郁的香气挥之不去,仍丝丝沁人心脾。他呆了半晌,老太监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对他说:

“懿贵妃看得起你,这是你的福分。慢慢混吧!前途无可限量啊!”

从此,小灵杰的大号成了李莲英。

是时,懿贵妃住在长春宫,李莲英工作地点也就在长春宫。因他年龄小,重活干不大动,再加上他又是资深老太监沈玉兰的同乡,故当班的宦官都给他派的是轻活,如洒扫庭院,擦拭摆设,浇花喂鸟,坐更值夜等。可让一个9岁的孩子,一天到晚把全部精力消耗在这重复烦杂的机械劳动中,那也并不是好忍受的,可对他来说,除了忍受是别无选择的。不久,沈玉兰又和李莲英做了一次长谈,因是老乡又加上沾亲带故,所以沈玉兰说的也是语重心长、推心置腹了。他说:“眼下,你就得:

当奴才,要想出人头地,首先得学会当奴才,首先得学会怎样讨主子欢心。这门学问很深,要有灵气才行,否则深宫禁地,奴才的命去—个还不如你在外面踩死—只蚂蚁值钱。今儿还好好的,明儿说不定就得受气毙。大清圣明皇上体恤咱们已挨过一刀,对太监没有制定挨刀的刑罚,只有气毙,就是用湿草纸蒙脸,让你没法出气憋死。

当小太监要往上爬,必须得眼明、手快、心灵。进宫后得先认—个老太监为师傅,能当师傅的都是地位、年纪大的太监,在深宫锤炼了几十年,里里外外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徒弟跟师傅学习礼法,师傅就可以名正言顺用徒弟做自己的仆役。这是礼法,这时候你就得聪明些,尽量把师傅侍候好。

内庭之中到处都隐藏着刀光剑影,妃嫔争宠数宫争端,不管因何而闹,也不管闹成啥样子,有一个结果是—样的,也就是谁败下来谁的太监就得做替罪羊而丢掉性命。所以,宫廷之中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时时处处存在陷阱,你只能小心翼翼地往前试探着走,一步也不许出错,—步错了之后,你以后就再没错的机会了,就只有死路一条。自大清开国以来,有名有姓的太监能活着出宫的屈指可数。因而,这就存在一个择主而事的问题。如今大清的皇宫里,比较厉害,能弄权,有眼光,日后不难控制局势,可助你飞黄腾达的,恐怕就数懿贵妃了。安总管当初投靠懿贵妃时,懿贵妃还是一个小小的秀女,他们俩也算是同舟共济、同甘共苦了。安总管为人不管怎样,他能混到这一步天地绝对与他的深远眼光有关。你能被懿贵妃选上,说明你有了从天而降的大好时机,一定要好好抓住这个机会,多看、多想少说话、多做实事,要善于从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中分析出一个天大的窟窿来。

要在宫内安身立命也不容易,你需把自己培养成一只笑面虎。笑是为了保护自己,不得罪人,让人对你放松警惕,让人觉得你不值—提或不会威胁他的利益。

虎咬死别人,说到底,主动进攻去咬死别人的目的还是为了保护自己。在皇宫内,防人之心不可缺,害人之心也不可缺,仅仅学会防人远远不够,防御的最佳手段就是主动进攻,要想往上爬就得一步步清理掉绊脚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别有时往往就决定谁先动手的那短短的瞬间。要想治人,不能心慈手软,不留后患,斩草务必除根。

细微的事还很多,诸如称呼、犯讳、请安、说话、斟茶、倒水、摆膳、递物等都各有各的规矩,半点也马虎不得。

在皇宫里我混的年数也不少,总认为自己缺些什么,要是等有棍子敲到头上时才忽然明白,那就什么都晚了。

总之,人心隔肚皮,你想出人头地,就得有高人一筹的本事 ,你好生体会吧!”

两人一直坐到天快黑时才出屋。沈玉兰显然是动了感情,说得眼圈发红,声音呜咽。李莲英先是吓了一头汗,之后他又觉得大内皇宫整个成了阴风惨惨的白日鬼城,最后反思了一下自身,后悔自己许多言行,说不定以前的这段时间里已有不知多少次都踏上了死亡陷阱的边缘,幸亏没有掉进去。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不知不觉中李莲英已在皇宫里呆了十个年头。这十年,他严守宫禁,小心谨慎地侍候师傅,尊敬长者,手脚勤快,一言一行都特别注意。又因为他诙谐幽默,能说会道,再加上善于见机行事,所以不但在师傅眼里红得发紫,就是周围—些本来很不以他为然的大小太监,也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认为这小子是个人材,以后有前程,因而大家都称呼他为“小李子”。小李子知道这些太监对他高看,但他仍旧兢兢业业,尊老助幼。于是大伙越来越对他另眼相看,连师傅也不得不常常向他讨些主意。因为他的主意不但多,而且妙。你能想出来的他不想,往往另辟蹊径,却又一矢中的,用来指导办事干净利索。他的主意往往出人意料,你听他说后会觉得自己就差一丁点儿也就想到了,可问题就差在这一丁点儿上,分出了高低。不服不行,小李子就是技高—筹。

俗话说:“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学跳神。”聪明伶俐的李莲英也从阅历中很快就悟出了一个道理,要出人头地,首先必须讨得主子的欢心,受到主子的宠信。

所以,他四方窥测,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去接近有权有势的人。可尽管李莲英苦思冥想,机会却—直与他无缘。

正当李莲英—筹莫展、无计可施时,命运之神却主动向他垂青。

当时,长春宫的主人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因生皇子载淳是咸丰帝的独子,母以子贵,所以懿贵妃在宫中地位越来越高。懿贵妃有一头长长的黑发,散下来如小瀑布一般,她对那头黑发特别珍爱。这一珍爱不打紧,专司负责给她梳头的太监就吃不消了。因每次梳头,她都找碴揍人,所以梳头房的太监个个都不愿去给懿贵妃梳头。

—直在宫中打杂的李莲英从师傅那里听到此事后,认为这是天赐良机,必须抓住不放。于是他向师傅请示说: 。

“让我去试试给主子梳头。您看行不?”

“小李子,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主子的为人你又不是不晓得,万一有个差池……没等师傅说完,李莲英似已胸有成竹地说:

”师傅,您栽培我多年,还不了解我?我想过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能给我—个月的工夫到外面学—学, 我定会让主子满意。‘看着李莲英那十分有把握的样子,师傅也就同意了。

俗话说:“馋做买卖懒出家,想看媳妇卖绒花。”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不过李莲英看的不是媳妇,而是烟花女子。他深知女人里面最会打扮的应该首推她们,因为这是职业的需要,于是,他出宫后,找个杂货店买了一个小竹篮,篮里装了些生发油、宫粉、胭脂绒花、通草之类的闺秀梳妆之物,从此叫卖于八大胡同的花街柳巷,出没于妓院粉头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二十几天下来,城内妓院里的各种梳头样式差不多都让他看了个遍,学了个遍,李莲英也很快掌握了梳发技巧。一个月后,李莲英请求师傅推荐自已为懿贵妃梳头。师傅知道懿贵妃性情阴诈,不好侍奉,万—推荐的不当意,主子首先要惩罚的是他,所以就劝李莲英还是不去为好。可李莲英心意已铁,非去不可。师傅无奈。在向懿贵妃请安时,乘机推荐了李莲英,懿贵妃正为梳头的事烦恼伤心,听到有人推荐新人,也就十分高兴地允诺了。于是李莲英入梳头房供事,负责给懿贵妃梳头。

李莲英人梳头房后,察言观色,处处更为谨慎。一次,他仿照先前在妓院观察到的新发型,小心翼翼地把懿贵妃的头发分成左、右两把,然后相交在头的前部,并让它高高突起,光泽明亮,既蓬松,又自然。后面两缕头发分开,垂于脑后,如同燕尾,前面两鬓,头发略微向前弯,犹如凤尾低垂。再加上懿贵妃的凤眼丹唇,越发显出秀中生媚。梳理完毕,懿贵妃对镜相照,只见一点一式恰到好处,既有青春浪漫之气,又不失雍容华贵之福态,懿贵妃左顾右盼,十分高兴。不久,李莲英就被升为梳头房小头目。从此,开始了他的发迹史。

割肉疗亲 桃僵李代

咸丰十年( 1860)八月十三日。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天津失守,进逼北京,咸丰帝以巡幸为名出逃热河。那拉氏、李莲英等也随同前往。

咸丰到热河后,感到体力不支,经常痛泄呕血,而他本人又纵于声色,花天酒地,病情日渐加重。

咸丰十一年( 1861)七月十六日,热河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

奄奄一息的咸丰帝把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肃顺、御前大臣景寿、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署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等8人召致榻前,传授遗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等8个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载淳。次日,咸丰病死,年仅6岁的载淳即位,是为同治帝。皇后钮祜禄氏被尊为慈安皇太后,载淳生母那拉氏被尊为慈禧皇太后。

咸丰帝一死,原已露出端倪的权力之争立刻公开而全面地爆发出来了。载垣、肃顺等“顾命八大臣”以前曾和咸丰帝谋议废除懿贵妃,故慈禧对载垣、肃顺等人掌权十分不满和担心。因此,双方开始了一场你死我活的争夺最高权利的殊死大搏斗。在这场大搏斗中,两方都需要寻求并获得第三种力量的赞助和支持。在这关键时刻,慈禧想到了留守北京的奕诉。恭亲王奕诉是咸丰帝的异母兄弟,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时称“六爷。”在道光皇帝的遗诏中,除立奕泞为皇帝外,奕诉是惟一被封为亲王的皇子。论能力才智,奕诉是高于咸丰帝的,因此咸丰帝对他多有戒备和防范。又由于载垣、肃顺等人在咸丰帝面前屡进谗言,因此,奕诉长期以来郁郁不得志。但奕诉的势力是强大的,他掌握着清王朝的外交大权,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在内阁和军队中,也有他的众多同党。慈禧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决定利用奕诉与载垣、肃顺等人之间的矛盾,借助奕折的势力,以铲除自己的敌手。此时,奕诉正在北京办理外交事宜,慈禧便让李莲英赶赴北京联络奕诉。据说,为怕泄露消息,慈襜把密诏藏在李莲英的头发里,让他到京后亲自转交奕诉。李莲英冒着砍头危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奕诉看到密诏,正中下怀,在北京做好了政变的准备。

九月二十三日,小皇帝载淳恭奉咸丰帝梓宫回京。两太后与载淳间道先行,载垣、端华、景寿、穆荫等人随从,让肃顺跟随梓宫后行,并让慈禧的妹夫醇亲王奕還与肃顺同路,以便监视。二十九日,慈禧先于咸丰皇帝的梓宫回到北京,立即同奕诉进行了密谋,次日,载垣、端华等辅政大臣到宫中军机处办公时被伏兵逮捕;护送。

咸丰帝灵柩的肃顺也在回京途中的密云被抓获。十月初六,颁发上谕:载垣、端华被赐死,肃顺问斩,其余五位均被发配边疆充役,肃顺势力被慈禧彻底摧垮。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为“同治”,意为慈禧、慈安两宫共同治理国政。

是年为农历辛西年,故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又因载淳即位时拟用“祺祥”为年号,故又称“祺祥政变”。

在这场争夺最高统治权力的殊死斗争中,李莲英为太后垂帘听政立下功劳,故倍受慈禧宠信。不久,就成为敬事房首领,御前近侍。李莲英自此也跻身于慈禧面前的红人之列。经过长期的观察揣摸,李莲英为自己确立了两条处事标准:凡是主,子喜欢的,就尽力为之;凡是主子不喜欢的,要尽力戒备之。他要让慈禧看他顺眼,听他说话顺耳,用他办事顺心。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慈禧感到他李莲英是她时刻不可离开的人,否则,自已充其量也不过是一条无所作为的叭儿狗。

在李莲英看来,慈禧爱美,爱表现,爱虚荣,爱听好话,心胸狭窄,嫉妒刻薄而且爱报复别人。她有一句名言:“谁叫我别扭—阵子, 我叫他别扭一辈子。 ”对此症下药,李莲英决定逆来顺受,巧为周旋,把准那两条原则不放,对她奉若信主,毫不懈怠,不着影子的马屁拍得山响。

慈禧感到李莲 英这小子狡猾刁钻,工于心计,说瞎话不眨眼睛。她正是用人之际,牢牢抓住这个小李子用心培养,以后肯定会独当一。面,比小安子(安德海)应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莲英的逐渐走红,引起了大总管安德海的不满。安德海可是跟着慈禧打过天下的。当初慈禧还是兰贵人时,他就为兰贵人出谋划策,为虎作伥,不计生死,披肝沥胆,才有今天的地位。而李莲英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小子,竟然平步青云,看来似有取代他之势,安德海自然不服。李莲英深知自己有多大斤两,作为一个新贵他要暂避安德海的锋芒。等到有一天自己羽毛丰满,权柄到手,别说一个安德海,就是十个绑在—起,也仅是十个狗肚子装不下二斤油的料。李莲英自认为干倒他安德海是小菜一碟。所以他要忍耐,寻找时机。

可惜的是,安德海没有活到被李莲英干掉的那一天。

同治八年(1869),安德海公然违背“太监不得在外招摇生事”的祖制和禁令,在慈禧的默许下,到江浙—带织办龙衣。他耀武扬威地携带歌姬美女、童男童女多人,出京后,一路上招摇过市,敲诈勒索,鱼肉乡民,作威作福。结果,由于山东巡抚丁宝桢参劾,奕诉、慈安与同治帝共同商议,背着慈棓密下谕旨,将安德海捕获于山东泰安境内,就地正法。慈禧太后闻知消息后,持诏书飞马去救,沿路跑死数匹快马,还是晚了一步。慈禧虽然心里难过,还找慈安他们几个大哭大闹了一场,安德海毕竟是活不过来了。再说,慈禧也日渐发现,安德海确实不是将才,鼠肚鸡肠,无容人之量,又鼠目寸光,现既死也就拉倒吧。但她需要一个 助手心腹为其争权夺利,自然而然,李莲英成了首当其冲的人选。

“桃僵李代”早在同治四年(1865),慈禧就授意安德海举荐李莲英“行走谨慎,为人诚实” ,然后亲自批准李莲英晋升为首领太监,并赐予六品顶戴花翎。安德海死后不久,慈禧就对李莲英说:“小李子,以后咱娘们还得多长点心眼,耳朵放长点。

他们既然敢杀安德海,不知什么时候会把刀放在你的脖子上,别等死了还不知是怎么回事。”又说:“你是我看着长大的,眼下你的本事也不比小安子差多少,以后还是咱娘们靠紧些,相依为命吧!我本想把你晋升为内廷大总管,可是,太后、亲王、大臣们动辄就搬出祖宗家法来。迟早有一。天我要把祖宗家法全推翻。小李子,只好委屈你了,暂且当个内廷副总管吧!”这是公开的相互勾结,明目张胆地纵容李莲英干政。所以,就在安德海被捕杀后不久,李莲英便当上了太监副总管,官职也由六品晋升为四品。这样一来,李莲英不费吹灰之力,捞了个内廷二总管,大权在握,自谕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对慈禧更是忠心耿耿,愿为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1874年,冲龄即位的小皇帝同治因外出寻花问柳而沾染性病,医治无效而殡天。十二月初五,年仅4岁的载活即位,是为光绪皇帝。光绪即位时也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自然没法争权夺利。再说光绪是外人,不如自己的亲生儿子用起来得心应手,慈禧太后决定主动出击,消除障碍。同治帝死后,她先是逼死了正直善良的同治帝的皇后。然后,斗争的矛头便指向了东宫孝贞皇太后一慈安。 慈安太后一向恬静隐忍,一味退让,故没有酿成大的冲突。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尽管慈安是—个手无缚鸡之力而且心慈手软、菩萨心肠的懦弱女人,慈禧也坚决要把事实上的两宫太后主政变成自己大权独揽。然而,慈安一日不死,一日就是两宫太后主政。慈禧不需要有实无名,她要有名有实。当然,慈禧发动进攻赖以倚仗的左右臂便是内廷二总管李莲英。

光绪七年( 1881)二月,虽说时已近春,而西北风依旧刮个不停。慈安太后偶感风寒,竞几日卧床不起。宣御医诊治,服药数剂,却不见起色。慈禧太后闻讯,一反常态,屡屡亲临探问,殷勤倍至。这日探望慈安太后回来,刚进宫门,只见李莲英急冲冲地跑过来,趴在地上,神秘地说:“太后,奴才想到了个好法子。' 东边’近日身子欠佳,太后难道忘了‘割肉疗亲’的故事?”说着,李莲英诡秘地眨眨眼,站在慈禧太后耳边嘀咕了起来。慈禧太后边听边点头说:“这法子不错,你要亲自去办。”

不大工夫,只见李莲英端了碗“人参臂肉汤”直奔慈安太后住所钟粹宫而去不知是太医药的作用,还是慈禧太后送的那碗“人参臂肉汤”起的效果,慈安太后多日不愈的病居然大有好转。

这日清晨,慈安太后觉得浑身轻松,遂下得床来,准备梳洗再上朝听政,忽然宫监入报说慈禧太后来到。两太后落座,互相捧茶递烟,忽然慈禧太后左臂不慎碰到茶几上,只听她“哎哟”一声,立即双眉紧缩,倒吸了一口气。慈安太后闻听急忙上前握住她的胳膊,却见—条白布露于袖外,上面殷殷有些血迹,忙问:“这是怎么回事?”

“没什么,没什么。还是等姐姐身体痊愈了,妹妹再告诉您吧,免得姐姐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日我已无甚病了,妹妹快告诉我,不然我会闹出病来的!“

慈禧故意深吸了一口气说:

”自先帝驾崩二十余年,你我姐妹患难与共,情同手足。姐姐有病,我心急如焚。平日读史书常见割股疗亲之事,因此妹妹我……就割臂肉—片,与参汤共煎。看到姐姐病已见轻,我也就放心了。“说着眼眶里流出几滴泪水。

慈安太后闻听,就要上前解那白布,慈禧太后怕露出马脚,于是急忙阻拦说:

”姐姐不必看了,怪吓人的。而且太医说了不要让风吹着。其实这点事算得了什么,姐姐不必记在心上。好了,您好好歇着,妹妹上朝去了。“其实慈禧哪会舍得自割臂肉,那是李莲英令手下人逮的一条大蛇和着从御膳房取来的一只大王八合熬的汤。

望着慈禧渐渐消失的背影,忠厚善良的慈安太后被深深地感动了。她想:咸丰帝的顾虑真是可笑。既然这样,还留着遗诏干什么?万一泄露出……事的起因正在于此。那又是怎么回事呢?

20年前……

慈安太后还是皇后身份,而慈禧太后的封号是懿贵妃。

”皇后,朕看来不久就要见祖宗去了。“面色枯黄、双颊显得异常清瘦的咸丰皇帝说:”临去前,朕要安排—件大事。“

听到这里,皇后眼里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悲泣地说:”皇上不要说这样的话,只要静心安养,定会康复的。“

”你别拦我,这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事,它是关系到我大清江山命运的大事。“咸丰帝用嘶哑的声音说:”懿贵妃越来越不成样子了!这阵子我倒觉得肃顺的话不错,他曾不止一次劝我行钩弋夫人的故……

“什么是‘钩弋夫人’呀?”皇后问道。

“她是汉武帝晚年的爱妃,曾为武帝生了个皇子叫刘弗陵。武帝晚年特别钟爱这个儿子,最后还把皇位传给了他,就是汉昭帝。”

“那他的母亲就是太后了?”皇后又问。

“不然。武帝在崩驾前就把她处死了。”

皇后大惊:“这是为什么呀?”

“自古以来,幼主在位,母后掌权,—定骄淫乱政。这就是所谓‘女祸’。”咸丰说到这里,郑重地看着皇后说:“你应当明白朕的意思了。朕决不会杀她。不过不能不提防着点,这个你拿着,一定收拾好。” 说着,咸丰帝从贴身的衣袋里掏出一个折子,上面写着:

咸丰十一年三月初五谕皇后:朕忧劳国事,致撄痼疾,自知大限将至,不得不弃天下臣民,幸而有子,皇祚不绝;虽冲龄继位,自有忠荩顾命大臣,尽心辅助,朕可无忧。所不能释然者,懿贵妃既生皇子,异曰母以子贵,自不能不尊为太后;惟朕实不能深信其人,此后如能安份守法则已,否则著尔出示此诏,命廷臣除之。凡我臣子,奉此诏如奉朕面谕,凛尊无违。钦此。

后来,李莲英探知慈安太后手中有咸丰帝的遗旨,向慈禧作了汇报,搅得慈禧终日茶饭不香。不久,慈安太后患病,主奴两人合谋“割肉疗亲”之计。慈安太后一时动了感情,便当着慈禧的面将咸丰帝这一遗旨拿出烧掉了。慈禧也终于解除了这决硕大的心病。

事隔不久,慈安太后刚睡过午觉起身,李莲英就使手下的太监小顺子提着一盒克食来到钟粹宫内,说:“奴才给太后请安,这盒子里的克食,是外臣呈进来的。我们太后说挺不错、让奴才送盒给太后您品尝。”慈安太后揭开盒盖,只见漆黑的大瓷盘中盛着十块鲜艳无比的玫瑰色蒸糕,松仁和枣泥的香味扑鼻而来。慈安太后忍不住就拈了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地咀嚼起来。不—会,慈安太后就觉得昏昏欲睡,内侍又把她扶到床上躺下,这时,只见慈安眼中的泪水和额上的汗水直流,面色惨白,口鼻之内涌流鲜血,不等太医赶到,便魂归瑶池。时在光绪七年三月初十。

这是李莲英为慈禧太后谋立的又一次“丰功”。

巡军藏锋 心思挖空

李莲英作为一个太监,竞作威作福近半个世纪而不倒,在这一点上,是他的任何先辈都弗与能比的。他集聪明伶俐狡诈阴险于一身。 善窥人意,处处迎合慈禧太后的心意,终由散役小太监历升为二品花翎顶戴,内廷大总管。举凡翰纲国政,无不参与。慈禧太后对其言听计从,从之必果,使得李莲英权势遮天,权倾朝野。他之所以能够终生不失宠信,凌驾于诸王公大臣、文武官员之上,其手段莫过于迎合、谄媚慈禧太后的专横跋扈,揽权夺势,而投其所好罢了。李莲英常向其徒弟们传授这样一句“ 心经”:要想做人,先学做狗。

光绪十二年(1886)四月,李鸿章筹建的北洋海军建成,秦请朝廷派钦差大臣校阅。慈禧太后命醇亲王奕還前往巡视各海口。奕還深知太后对他巡军不是那么放心,所以在面见太后时,他提出说:“总管李莲英为人谨慎,品质高尚,请求派他一同前往。”以此来减轻西太后的猜忌。太后听后,正中下怀,当即允许。

消息一传出,朝野无不为之震惊,派个太监去阅军,这岂不是唐监军之祸复见于今日吗?但众人都慑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不敢多说什么。消息传到天津,李鸿章可真是又喜又忧。喜的是这次醇亲王奕還亲自来检阅,经费问题可望有着落;忧的是不知道慈禧太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居然派李莲英随从检阅。李鸿章深知李莲英是慈禧太后的宠监,醇亲王阅兵,让他随行,这是祖宗之法所不允许的,慈禧太后之所以这样做,必定有什么重要事情,固而整日提心吊胆。醇亲王还好应付,可对李莲英他却不得不加倍小心提防。李莲英的厉害,他可是领教过的。

那还是光绪初年。李鸿章接旨进京议事, —路风尘仆仆,抵京后稍作整理便匆忙进宫。这时李鸿章乃直隶总督,权高位重。李莲英本想他一定会给自己备份厚礼,可谁知李鸿章两手空空,于是懒洋洋地说了句:“喔,李中堂大人呀,实在抱歉,太后这会正歇着,没法通报。”—连三天,李莲英依旧是那句话,李鸿章气得浑身哆嗦,顿足捶胸。第四天,慈禧正在养心殿与恭亲王议事,心生疑惑:怎么李鸿章迟迟不进京呢?奕诉冷冷说了句:“恐怕没带盘缠吧,李中堂三日前就已进京了。”慈禧一听,心里就明白了怎么回事,—语未发,写了道懿旨,立传李鸿章进殿议事。李莲英本想再难为李鸿章,一看太后的这道懿旨,只好作罢。第二天,李鸿章议事完返回天津,心中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李鸿章为大清名臣,竟被个阉官如此捉弄,太窝。

囊了。不行,哪怕是丢掉这顶戴花翎,也要杀死这个狗奴才。当下, 就提笔写了封信,约李莲英赴天津述情,以消京城误会。

李莲英接信,心花怒放,心想可趁此去外边风光风光,于是去向太后呈报。慈禧见信中语言诚恳,便对李莲英说:“小李子,你上次也太过分了, 李鸿章毕竟是咱大清的功臣,既然他这么说了,你去趟,向他赔个不是。可要牢记,路上别给我再惹出事端来。”。

当下李莲英便带着小太监出了京城。一出京城,李莲英便把慈禧的叮嘱抛到九霄云外,一路上吃喝玩乐,好不威风。当他正痛快之际,慈禧太后却派人快马加鞭赶来让他立刻回京。李莲英就是—百个不情愿,也不敢不听,只好返回。慈禧见李莲英垂头丧气的样子,说:“你呀,平日里那么机灵,怎么这会糊涂了!你也不想想,李鸿章是好惹的人吗?你莫非忘了小安子是怎么死的?”经慈禧这一指点,李莲英方恍然大悟,想起来真有点后怕,差点中了人家调虎离山之计!

再说李鸿章,他听说李莲英出了京城,内心不由一阵窃喜,心想这下可让你知道我李鸿章的厉害。两天后,方知李莲英被慈禧追回,吓得心惊肉跳,深知此计已被太后识破,不知下步如何对付?急忙令人唤来儿子李经方商议。李经方还真不愧留过几年洋,脑子—转便想出了主意:李莲英不是贪财吗?那就修书一封,叙叙交情,再送些银两了事。于是,李经方就替父李鸿章修书一封。大意是:京师拜见以后,本想邀津—晤, 略述友情,迩闻朝中公务繁忙,不能脱身,甚感遗恨。今差人送上白银20万两,为数微微,请勿见怪。太后面前,还望总管多多关照,他日赴京,定登门拜访……

看了李鸿章之信,李莲英嘴角露出一 丝微笑:堂堂的一品大员 ,却被我李莲英治了个服服贴贴。恐怕这也是李鸿章—生中,感到最耻辱的事情了。

有了这段苦衷,李鸿章能不加小心提防吗?

四月十三日早晨,李鸿章率北洋水师及天津地方官员亲赴河口迎接钦差大臣。

中午时分,醇亲王、李莲英一行浩浩荡荡抵达天津。

。夜幕降临 ,醇亲王一行登船出海,坐的是北洋舰队最大的一艘军舰“定远”号。

醇亲王的卧室就是总兵衔补用副将、定远舰管带刘步蟾的专舱。其次一间,就是留给李莲英用的。李莲英在房里转了转说:“莫非船上舱房都如此宽敞明亮?怎的这间与王爷的竟差不多呢?”陪同李莲英进房的天津海关周馥说:“船上最好的一间是王爷住的,再下来次点的就是李总管的这间了。”

“那李中堂呢,他在哪儿?”

“李中堂用的一间比 你用的这间小些。”

“那怎么成”,李莲英摇头说道:“李中堂是主人,乃高品大员,为咱大清驰骋疆场,名扬四海,咱家岂能与他相提并论?你替我换个地方。”

“总管不必客气,这都是李中堂吩咐的。”

“李中堂是敬其主而尊其仆!咱家岂能没个轻重分寸?周大人,如没地方换,我看王爷舱边那间套房倒满不错,咱家就住在那得了。”

李莲英为啥这般客气?原来这次出京前,慈禧太后一再叮嘱他要格外小心谨慎,他也唯恐一着不慎,落个安德海一般的 下场!

再说周馥听了李莲英的话,直想笑掉大牙。原来那个套间是个“洋茅房”,李莲英不识白磁抽水的“洋马桶”,竟要在那里下榻。当然,周馥没敢明说,否则李莲英的面子怎么丢得起呢?只好答应找李鸿章请示—下。李鸿章听后,不由得大笑起来,但旋即便止,但就这一点看,李莲英远非安德海能比。第二天早上,李莲英又忙开了,只见他又是端水,又是送饭,有条不紊,醇亲王内心佩服不已,便说:“莲英,歇着吧。你也是李中堂的客人,不必为我费神了。”

“老佛爷交待过的,让奴才侍候王爷。”李莲英笑着说:“即使老佛爷不交待,奴才也是应该这么做的。”

“行了。你也是奉太后旨意出来的,何必讲这些礼教!”

经醇亲王劝阻,李莲英方歇手,但依旧守着他的规矩,悄悄肃立在门口。见到李鸿章也照样请安,一点都没有往日作威作福的样子。醇亲王心中纳闷:莫非平日里对其传闻有假?

四月十五日,至奉天旅顺港,十八日驶抵山东威海卫,十九日抵烟台,二十二日又回到天津。五月一日,醇亲王奕還奏报巡阅情形,复命交差完毕。因为李莲英随同巡阅,并有种种传闻,引起很多大臣的议论。御史朱一新上奏说:今夏巡阅海军,太监李莲英随行,道路哗传,士庶惊愕,阅军大典本是威严之举,而让一个太监人中,是破坏祖训,应按制严惩。

慈禧太后见到朱一新奏折后,极力为李莲英洗刷。奕還也巴结李莲英说:“总管太监此行沿途小心侍应,与其他随从无异,绝对丝毫无干预外事。御史朱一新奏文纯属危言耸听。我朝廷优礼大臣,让宫廷太监赉送往来系常有之事,此次该亲王巡阅洋面,朝廷派太监及御史随行,是出于对大臣的关怀和体恤,于公事毫不相干,御史朱一新不 了解内廷规则,才说出如此不负责任的话来。”因此事,朱一新被革职回籍。

慈禧太后此举无疑给李莲英干预朝政、玩弄权术开了方便之门。自此,李莲英更是鼻孔朝天了,朝中大员、外省督抚,为保其高官厚禄,无不仰其鼻息。

自“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便爬上了统治全国的宝座。同治、光绪年间,更是—直处于尊贵显赫的太上皇地位。这样高贵的地位,只有皇帝的父亲才能享用。

所以,慈禧太后就用尽心机,让光绪皇帝对她以男子的称呼叫她“爸爸”。光绪本是醇亲王福晋所生,而醇亲王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因此,慈禧太后就厚着脸皮让光绪叫她“亲爸爸”。之所以加上一个“亲”字,就是为了排除亲生的嫌疑。

对慈禧太后的这一心思,李莲英岂能不晓?而如何能让主子更高兴,这才是李莲英之所思。

一年,正月十五日,宫内一片喜气洋洋景象。午后,王公大臣都接旨进宫到永和殿戏园听戏,点的是《长生殿》。可幕一拉开,却跳出两个搽脂抹粉、身穿五彩衣的小丑来。一帮王公大臣们呆了,心想怎么会出这种差错,这不存心惹太后发火吗?可转眼望去,慈禧这会却正喜笑颜开。因为她认出来了,台上那两人就是李莲英和他徒弟。只见他俩在台上跳跃翻腾轻松自如,忽的只见两人身子一错,分开时。

手里已多了个横幅,上书十个大字:“祝慈禧老佛爷万寿无疆”。看着那黄灿灿横幅上的大字,慈禧太后不由得心花怒放,激动地热泪盈眶。

你知道为什么?原来女真族早年游牧于白山黑水之间时,对首领称为“满注”。

“满注”是佛号“曼殊”—词转化而来,汉语的意思是“佛爷”、“吉祥”。清王朝建立以后,将“满注”一词译成汉语“佛爷”,从此便成了清代历朝皇帝的特称。前边又冠之个“老”字,岂不是“太上皇”之意了吗?

慈禧太后早就想让人称自己为“老佛爷”了,但却一。直没人这么称呼,虽说她权势通天,可总不能厚着脸皮让别人称自己老佛爷呀。这会李莲英把自己多年积压的心思说了出来,能不高兴吗?自此,“ 老佛爷”遂成她的专称了。

李莲英的值班房离慈禧太后住所不远,慈禧高兴时也偶尔去李莲英房中坐一坐,每次坐的不一定是同—把椅子,这种事谁也不会留意,可李莲英“独具慧眼”,发现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因此,每次慈禧太后走后,他就用黄缎子把太后坐过的椅子包罩起来,不准他人再坐。李莲英房内有十把坐椅,其中八把被包上黄缎,慈禧闻知后高兴的合不拢嘴,连声说:“好,好!”也难怪,如此细心的奴才,哪里再能找出第二个来?

光绪二十年(1894),是慈禧太后六旬大寿,在颐和园举行了隆重的祝寿活动。

李莲英为讨好主子,是颇费了一番心机的。为了昭显太后的功德,举行了“放生”活动。在万寿山智慧海殿前摆好了许多鸟笼,有黄雀、画眉、百灵等各种小鸟一万只。

慈禧轻移莲步,走上前示范性地放了几笼,余者由太监代劳。一时间满天叽叽喳喳,好不热闹。然而,这些鸟儿始终不曾飞远,在空中盘旋—阵后又回到笼中。慈禧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鸟返归,认为很有趣,就问李莲英何故?李莲英脸有得意之色说:“回禀老佛爷,这些鸟儿一定是被老佛爷的皇恩大德所感动,它们感恩戴德,故不忍离去。老佛爷德及禽兽,才有这吉祥佳瑞之兆出现。恭贺老佛爷万寿无疆!”

慈禧太后并不是笨蛋,这会她怎能不晓得鸟是早已驯熟了的?她早年还是小家碧玉作“姑奶奶”的时候就见过这些玩意儿。当然,她晓得此乃李莲英讨好她的一番苦心。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倘若将这过于明显的恭奉之词笑纳,岂不被众人嘲笑?于是,故意沉下脸来训斥道:“大胆奴才,怎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愚弄于我?”跟随太后几十年的李莲英,对她的秉性能不了如指掌?只见他从容地跪在太后面前道:

“奴才有几个脑袋敢愚弄老佛爷?这实实在在是老佛爷皇恩如海,恩泽山川,拳拳之心乃于禽兽,方使得天降吉祥。老佛爷不信,请在放鱼时再验证,有驯熟的鸟儿,总不会有驯熟的鱼儿吧?”

湖畔,一百桶大鲤鱼正待放生,但见金鳞红翅,鲜活蹦跳,惹人喜爱。慈禧太后走上前去,细细看了一遍,说了声:“放!”那—百桶鲤鱼一—倾倒在昆明湖中。

众人站在岸边,眼睁睁地盯着水中的鲤鱼,只见那一条条鲤鱼逃生之后 ,好不快活,尾巴—摇,疾疾游去。不—会那些金色大鲤鱼像听了什么命令—样,摇头摆尾,整整齐齐地排列在湖边的石阶下,不肯离去。岸畔的人都看惊了,慈禧更是喜不自禁。这时,李莲英满面春风,急步上前,跪倒在太后面前说:“老佛爷洪福齐天,放鸟鸟不远飞,放鱼鱼儿朝拜,这可是古今未有的祥瑞啊!”在场的其他太监、宫女也一齐跪下,高呼万岁。听着众人的恭维,慈禧太后喜得如醉如痴,当即摘下自己那挂108颗的翡翠朝珠,当众赏赐给了李莲英。

鱼儿朝拜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李莲英为了讨好太后,事前将鲤鱼装在清水。

桶中饿了好几天,然后将鱼虫装在布袋中,固定在湖边的石阶下面,鱼虫可以从纱布袋内慢慢游出,当清水桶内的鱼倒进昆明湖时,被饿了几天的鲤鱼见到鱼虫就要。

美食一顿,当然不肯离去。为讨得慈禧欢心,李莲英可真是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了。

在慈禧太后祝寿活动中,李莲英乘机发了横财,许多人给太后送礼都是通过李莲英引荐的,当然是少不了李莲英的一份。 大臣孙毓汶从洋人手中购得—台自鸣钟,这座钟走时准确,造型美观。打钟点时,上面就会出来—个小人, 手中擎着一个条幅,上面写着“万寿无疆”四个字。报完时,小人自动退回。孙毓汶不知太后是否喜欢这样的座钟,事前找李莲英了解。李莲英看罢,认为其中条幅的“万寿无疆”四个字很合祝寿之礼,太后也一定会喜欢。 但李莲英眼珠—转,又对孙毓汶说:“这钟倒是不错,可若万一。机器失灵,只出现”万寿无‘三个字,那岂不闯了大祸吗?“孙毓汶听后,连忙称是,感谢总管的指点,后又低价将钟卖出。李莲英暗中派人将钟买下,又将”万寿无疆“改为”寿寿寿寿“四个字,这样无论机器出什么故障,都不会影响祝寿之意。李莲英将改修后的钟又高价卖给了孙毓汶。孙毓汶明知上当,却也无可奈何,只能是哑巴吃黄连了。

做狗奉主 一生臭名

李莲英越发得到慈禧太后的宠爱,权势日重。慈禧太后最喜欢得到李莲英的侍候,而且也只有李莲英最知慈禧太后的脾气,对慈禧侍候得最好。

一年,慈禧传染上了恶性疟疾,一连四五天,忽冷忽热,吃不成饭睡不好觉,整个皇宫从光绪帝到侍女都急得团团转。李莲英日夜不离储秀宫,守候在慈禧左右,这个把脑袋系在主人裤腰带上的奴才,急得四下寻求良药。正当人们都束手无策时,庆亲王奕勒送来从德国公使馆里讨到—种专治虐疾的特效药芬泰克。慈禧拿着这个装着白色药片的极精致的琉璃小瓶,细细地端详。她没看出什么破绽,就对身边的御医说:”你们下去找个人试试去吧!“慈禧吃药总让别人先尝一尝,—是检验药物是否掺进有毒性的东西,二是检验一下药物本身是不是有毒性。

”就让我来试吧,“困倦的两眼红肿的李莲英抢先说道:”别人试也不一定能说出个真实的滋味来。“

”小李子,这怎么行?这几天你已很辛苦了,还是让别人来试吧。'

“莲英,这万使不得,你还要侍奉老佛爷呀!”庆亲王接着慈禧的话在旁说道。

“还是由我试吧,我主意已定。”李莲英想了一下又说:“我是小事,老佛爷的身体是大事,国家离不了老佛爷啊!”

庆亲王在旁听了李莲英的话,不禁暗暗佩服起他来,也似乎悟出了—点李莲英为什么一直在慈禧太后面前得宠的原因了。

李莲英根据要求服了药,没有异常感觉。几天内,慈禧也不间断地进药,病情渐有好转。不多日子,身体慢慢地完全恢复了健康。慈禧觉得自己大难不死,全靠李莲英的百般侍候和不顾危险亲自尝药,因此,对李莲英更是千般信任,万般宠爱了。

李莲英受宠得意,趾高气扬。为了显赫权势,在自家大宅院门口挂了一块十分醒目的牌子,上书“总管李寓”。一次,慈禧到恭亲王奕诉家,途经李莲英门口,看到“总管李寓”几个大字后眼睛一怔。这一微小的神态变化被李莲英看在眼里,心里就犯嘀咕了:老佛爷这样看着这个招牌,肯定有不合她心意的地方。不行,得赶快命人摘下。到了恭王府,李莲英便找机会向慈禧太后请了一会短假,心急如焚地赶回私邸,命人拿下牌子,又急匆匆地返回。

“奴才在宫中当差总不回家,家人又不懂规矩,擅自挂出总管字样的牌子,奴才刚才回家叫,人把它拿掉了,并将挂牌的太监交内务府惩办。”李莲英气喘吁吁地向慈禧太后跪禀道。慈禧听后,说:“你做得很好,别太招摇了,就像小安子似的,得不到好的下场。凡事都得小心点,别让人算计了自己。”这件事后,李莲英在慈禧太后面前也就更加小心谨慎了。

光绪十四年( 1888),17岁的光绪帝该册立皇后了。一天,慈禧在储秀宫谈议此事,说:“皇帝大婚后就要亲政,我就得完全归政,不找—个亲近的人看着皇上我放心不下!”

“老佛爷说的是。奴才认为老舅公家的小女最合适。”

李莲英说的“老舅公”,指的是慈禧太后的弟弟、副都统袭承恩公桂祥。此人平庸而没出息,坐支廷里给的俸禄,一天到晚躲在东城方家园老家抽大烟,他的女儿就是慈禧太后嫡家的内侄女。

“这恐怕不行吧,她长得丑,怕过不了皇帝的眼。”

“这有什么关系。皇帝是听老佛爷的,只要老佛爷稍给—点暗示,皇帝还敢不听?”

“说的也是,也只有这么办了。”慈禧坚定地说。

光绪十五年(1889)正月,光绪帝大婚,册立叶赫那拉氏为隆裕皇后,同时立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为妃嫔,长女立为瑾妃,次女立为珍妃。光绪帝不喜欢皇后和瑾妃,只有珍妃伶俐活泼,又积极支持皇帝的主张,所以,深得皇上宠爱。

李莲英有个很貌美的妹妹,他很想让她成为光绪帝的妃嫔,这样,他就可以当国舅爷了。他把妹子接入宫中,陪伴慈禧,又让妹子向光绪暗送秋波,可光绪无动于衷,此事后来不了了之。这使李莲英十分懊丧,于是,他更加忌恨光绪帝了。

光绪帝不过是慈禧太后的傀儡,在整个光绪朝时期,李莲英仗势欺人,专横无忌,对光绪帝十分不敬。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公历1898年9月21日) ,天刚亮,慈禧太后带着李莲英赶回紫禁城,气冲冲地闯进光绪帝的寝宫,咬牙切齿地对光绪帝说:“好大胆子!

你4岁人宫。我立你为帝,把你抚养成人,至今20年了。如今你翅膀硬了,变法变到我头上了。你忘恩负义,听信小人之言,妄图加害于我。你想想,对不对?”边说边抹眼角涌出的眼泪。光绪帝跪伏在地,又气又怕,不知说什么才好。慈禧长叹了—声说:“我想,你命薄,没有福气当皇帝。”说着转过身来朝李莲英说:“传我的旨意,就说皇上病了,今后不再理事。朝政仍由我处理。'

站在旁边的皇后、瑾妃听罢,都吓得脸色煞白,木然不知所措。唯有珍妃早已泪流满面,不忍皇上受气。她冒死上前跪下说:”母后息怒,皇上变法是为了大清社稷,若有过错,望太后饶他。“慈僖本就讨厌珍妃,认为光绪变法,有她教唆的一份。

见她竟敢为光绪帝辩护,大怒,骂道:”不知害臊的东西,你也配跟我讲话吗!“珍妃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放开胆子说:”皇帝为一国之主,太后怎能随意废立!“慈禧一听,气得话也说不出来,抡起胳膊,一个耳光打在珍妃的脸上。然后朝着李莲英一努嘴,上来两个太监把珍妃拖了下去。从此,被打人冷宫,不见天日。软弱的光绪帝被慈禧令李莲英带到瀛台幽禁起来。变法失败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政变“。

光绪二十六年(1900),河北、山东和京津—带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帝国主义惧怕引起殖民统治的动摇。五月初六,俄、美、英、法、日、意、德、奥八国组成联军,开始进犯大沽炮台。七月二十日(公历8月14日)攻破北京。慈禧连夜召见军机商议,决定离京逃走。她脱去旗装,叫李莲英把头发梳成汉族人模样,边梳边对李莲英说:”想不到我65岁了,竟有如此遭遇。“李莲英劝道:”老佛爷不必伤心,就权当是出外散散心嘛。“慈禧又吩咐李莲英,把光绪、皇后、瑾妃统统扮成村民、村妇模样。完了,又特别吩咐把珍妃带过来。珍妃拖着病躯由两个太监扶到慈禧面前跪下请安。慈禧说:”我本想也带你同去,但途中危险,你年龄轻轻,恐遭污辱。我看,你还是自裁为是。“珍妃听罢,双目流泪,恳求道:”皇上应该留在京城。“慈禧大怒道:”你死到临头,还废什么话!“光绪帝忙跪下为珍妃求情,慈禧哼了一声说:

”不用你求情,让她去死吧!“说罢,向李莲英使了个眼色。李莲英一摆手,一 个太监扯住珍妃离去。珍妃边哭边回头张望光绪皇上,惨不忍睹。不—会儿,太监回报:

”禀老佛爷,奴才已将珍妃推入水井之中了。“光绪听罢,差点晕倒。慈禧命令:”扶皇上上车。“说毕,她和其他数人也登车坐好,端王载漪骑马跟随,从神武门一路而去。先逃到太原,后又逃至西安。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光绪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出京逃亡的慈禧太后、光绪等又返回了离别一年多的京城。李莲英此行更是名利双收:随驾出逃,出生入死,保护太后、皇上,到西安后又尽心给太后找乐趣,甚至让宫中妇人扮作牧猪奴的游戏来取乐。给太后出谋划策,对老佛爷的关心,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深受太后的信任、夸奖,这是李莲英骄傲的资本;另— 。方面,从出逃到回銮,所到之处,官员无不给李大总管送礼、纳贡,所以,东西南北的奇珍异宝,李莲英可是应有尽有,这不是名利双收吗?

—天午后,慈禧正坐在太师椅子上衔水烟袋解闷,李莲英扑通跪在慈禧面前,拿出荣禄交给他的奏折,双手举过头顶呈上。慈禧看过奏折皱紧眉头,问:”你从哪儿拿来的?“。

”是荣中堂让奴才呈给老佛爷的。“李莲英回答道。

”这可是大事,可不能说废就废,说立就立。这些御前大臣们也不好好想想。“”老佛爷,御前大臣们这样做,都是为您老人家想。这大阿哥已经十六七岁,在西安这—年性情顽劣,不服管教,您老人家也都看到了。尤其是他父亲端郡王现已被充军新疆,为人子者,岂能不记此仇?他日做了皇帝,惩处昔日惩处其父之人,岂不使朝纲大乱?最可怕的是,他是拳首之子,老佛爷以他为大阿哥,洋人对此肯定不瞒,若因此再惹起事端,那岂不是得不偿失?“李莲英见慈禧没有作声,静静地坐思,就又接着说:”从前圣祖仁皇帝为了立储大事,改易至再,后来并没有什么异议。

况大阿哥品行恶劣,老佛爷心如明镜。乘此废立,一来可想见慈明,二是可敦重友谊,真可谓—举两得了。“

就这样,载漪之子大阿哥溥隽被废了。慈禧、李莲英、荣禄等人,也都消除了后顾之忧。

光绪三十三年( 1907),袁世凯50寿辰,清廷赏赐甚厚,文武百官、王公达贵都前往祝寿。寿宴之后,来客告辞。袁世凯独留下李莲英密谈,向李莲英打听慈禧太后的情况,并向李莲英叩谢敬钱。李莲英假惺惺地说:”我李某是何人,竟敢受您的叩谢、赐银。“袁世凯回答说:”老公您侍奉老佛爷左右,事事都知道圣心,见您就如同见到老佛爷。所以我要拜您。“李莲英听后也故作架势,慢条斯理地说:”老佛爷对您十分信任,您会不断高升,望您好自为之。“袁世凯连忙称谢,并说全仗老公鼎。

力斡旋。两人密谈深夜尽欢而散。不久,袁世凯就内迁主持外交,复入军机处。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 ,38岁的光绪皇帝在中南海瀛台涵元殿病逝。次日,慈禧太后也归天而去。树倒猢狲散。慈禧太后死后,李莲英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不久即被解除了太监大总管的职务,隆裕太后赐他南花园,李莲英从此离开了他生活了53年的清宫大内。

宣统三年(1911)二月,李莲英死于家中。

阉宦干政之事,在清朝曾绝迹了200年之久,何以到安、李时又死灰复燃?

明代阉官作乱,殷鉴未远。清初统治者制订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宦官势力滋长的制度,对宫中的太监进行了严格管理。—方面抄录顺治帝所铸”铁碑“上的敕谕,广为张挂,警戒太监不得忘乎所以。上 谕曰:”皇帝敕谕,中宫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近如明朝王振、汪直、曹吉祥、刘瑾、魏忠贤等,专擅威权,干预朝政,开厂缉事,枉杀无辜,出镇典兵,流毒边境,甚至谋为不轨,陷害忠良,煽动党类,称功颂德,以致国事日非覆败,相寻足为鉴戒。朕今裁定内官御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交结满汉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一方面又针对太监中发现的问题,颁布了一系列的《治罪条例》。诸如《太监犯赌治罪条例》、《逃走太监分别治罪条例》、《太监私藏军器治罪条例》、《太监偷窃宫物治罪条例》、《随园太监讹诈治罪条例》、《太监轻生将首领分别治罪条例》。《逃走太监越省远扬;治罪条例》等。以后,又综合上述各项治罪条例,制定了《宫中现行则例》并在《则例》中的”处分“条下,制订了详细的处分细则。所以,在清朝前期的150年间,虽仍然使用阉宦,其人数也有增长,但宦官势力的发展却受到了严厉地压抑和遏制,因而基本上杜绝了宦官干政的途径。

乾隆以后,随着清王朝政治上的日趋没落与腐败,清朝统治者对宦官的态度也开始起了变化。

嘉庆初年,仍能秉承乾隆旧制,注意对宦官的势力发展进行遏制。如吴天成、常永贵等宦官,都因内外交结,骄纵无度,滥保罪犯等受到严厉的制裁。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在京畿—带利用天理教组织民众,准备武力进攻紫禁城。他发展的教徒中,就有宫中太监刘德财、刘金等人。后起义失败,清廷不仅处死了参与起义的宫内太监,同时也加强了对太监的约束和管理,特别是对人宫的太监,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嘉庆帝规定:今后凡人宫太监,除须内务府大臣负责验看外,还须地方官行文,查明”实因家道贫寒,在籍并无为匪不法情事“者方准入选进宫。

此后,由于两方面的原因,使防范与抑制宦官的政策有所松动:一是由于各地方官不愿为太监出具证明印结,对太监入宫,采取消极抵制的态度,加之宫内太监因处罚严厉多有逃亡,结果造成太监大量缺额,因此,嘉庆廿一年(1816)十二月颁布谕旨:”嗣后凡招募太监,由内务府验看后即行交进,不必取具该太监原籍地方印结。“二是嘉庆帝晚年对太监的管束主观上也有所放松,对太监的违制寻衅等事,或不加惩处,或从轻发落。这样,就为尔后宦官势力的滋长与骄纵开了方便之门。

道光咸丰两朝,不仅内忧外患频仍,而且在宫廷生活方面,道光昏昧于前,咸丰则糜烂于后。道光年间,宫中太监凡仪表俊伟、眉清目秀者,无不受到道光帝的爱宠,甚至为他们娶妻成家,将太监及其妻室豢养于宫内南府中。受道光帝宠爱的太监,骄横无度,每每要挟道光帝同意他们的非分要求,道光帝则”悉涵容之“。按定例,太监官位不得超过四品,而南府太监却坚持要求道光帝为其加秩进爵,并赐与相应的服饰顶戴,”宣宗既以情不可却,又不敢擅更祖制,乃特创一种白玉顶戴,凡幸御各监,均得用之。“(徐珂《清稗类钞》第—册 )消息传至宫外,一时舆论哗然。

道、咸两朝,封建帝王独断朝纲,权不他移。阉宦势力的发展滋长只在暗中进行,处于隐蔽状态,不敢公开干预政治。咸丰帝殡天于热河,同治帝冲龄即位,急于夺权篡政的母后派和顾命大臣相互斗争倾轧,清廷内部的最高权力斗争顿时激烈化、尖锐化了。这一时势,终于使羽翼渐趋丰满的阉宦势力得到了一个公开进行干政的绝好机会。李莲英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作为阉宦势力的代表人物,活跃在清末政治舞台上,长达半个多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