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愬

李愬(唐朝中期名将)

李愬简介

李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今甘肃省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叛乱,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李师道,连战皆胜。元和十五年(820年),改任同平章事、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长庆元年(821年),病逝,年四十九。获赠太尉,谥号“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

李愬传记——

李愬(773~821),唐代将领。字元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父李晟,是唐德宗时的优秀将领。李想曾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仪节度使等职。李想善骑射,有谋略。但他能够在唐朝的名将之列占据一席之地,还要归因于他出奇制胜,雪夜入蔡州(今河南汝南),活捉了淮西藩镇割据势力的首领吴元济,取得了历史上有名的淮西之役的重大胜利。

一、斗智赛谋麻痹元济

李愬凭其父的功业起家,受封太常寺协律郎,调任卫尉少卿、右庶子、少府监等职。后任坊(今陕西沮水)、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因治州有功,被加封金紫光禄大夫。

自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开始,唐王朝与各藩镇割据势力的斗争便一直没有停歇。淮西镇(镇治为蔡州)是当时藩镇割据的一个顽固堡垒。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十月,淮西节度使吴少阴死去,他的儿子吴元济自立。元和十年,吴元济在蔡州起兵反唐。唐宪宗被迫派兵讨吴,由于将帅不得其人,内部“兵将相失”,致使部队一盘散沙,军心涣散。在这种情况下,身任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等文职的李愬,上表宪宗,表示愿意去前线效力。于是任命他为检校左散骑常侍,兼邓州(今河南邓县)刺史、御史大夫,充随(今湖北随县)、唐(今河南唐河)、邓三州节度使。

元和十二年(817)正月,李愬到达唐州,了解到将士们因总是打败仗,士气低落。他分析了敌我情况之后,为了不引起敌人的警惕,没有急于去整顿军纪、训练部队,他又故意对三军将士宣布:“皇上知道我柔弱,能够忍受屈辱,特派我来休养士卒。至于作战,我可不行。”将士们听后放了心。

李愬上任之后,果不食言。不仅遣散了随军的乐伎,而且自己也不饮酒作乐。他一头扎到士兵之中,问寒问暖,他还亲自侍候抚慰重病号。士卒家中有事或父母病故者,他主动赠送钱粮布帛,给假回家料理。平时,和士卒们聊天,他也不摆一点架子,这样李愬和士卒们的关系迅速亲近起来。而敌人果然中计,认为李愬的名望地位不值得惧怕,所以并不加防范。

由于李愬麻痹了敌人,也赢得了整顿军队、进行战争准备的时间。部队修整完毕后,李愬便上表朝廷请求增兵攻打蔡州。唐王命河(治所在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鄜坊(辖鄜、坊二州,今陕西中部)支援李愬骑兵两千。李想于是便修缮兵械,暗中加紧战争准备。

二、重用降将为我所用

战斗打响后,有一次唐军巡逻,俘获了敌将丁士良。丁士良曾多次,打败唐军,是吴元济手下有名的骁将。大家一致请求将丁士良开膛挖心,以快人心,李想起初应允了,但见丁士良当尖刀抵胸仍大义凛然,觉得这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领,立即改变了主意,亲自为他释绑,任命他为捉生将(即能活捉敌人的骁将)。丁士良大受感动,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丁士良向李想建议先将陈光洽捉来,吴秀琳就可不战而降了。李想马上拨兵给他,丁士良果然捉到了陈光洽。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十二月,吴秀琳率兵投降。李愬单身匹马到文成栅同他对话,并亲自替他解绑,同时任命他为主帅居住之地的衙将。

吴秀琳受此恩德,感激不尽,向李戆主动献计:“将军要攻取蔡州,非得李佑不可。”李佑是吴元济的一员骑将,有胆略,守卫文成栅以东的兴桥栅据点(今河南上蔡南、遂平西)。一次,李想探知他在兴桥栅以西的张柴村(今河南汝南的70里)抢割麦子,就采用计策俘虏了李佑。

因为李佑过去杀过不少唐兵唐将,大家早就对他恨之入骨,强烈要求处死他。但李愬排除众议,对待李佑非常尊重,和他同吃、同住,经常彻夜长谈。李佑本不打算降唐,但时间一长,也被李愬的诚意感化。李佑真心归顺,便详细地向李想介绍淮西和蔡州城内的地势、设防、兵将等情况。这样李愬对李佑更加信任,常常在深夜单独和李佑、李忠义密商大计。

将士们对李愬如此信任、重用李佑深为不满,一些人甚至诬告李佑是奸细,假投降。这使李愬想深感人言可畏,为了保全李佑,李愬想出一个万不得已的办法,把李佑装在囚车中押送到京城,让皇上下令赦免他。

第二天,李愬向全军将士宣布:“李佑是不是假投降、真奸细,我只有将他押回长安,请皇上裁决。”与此同时,他手书一封密奏,火速送往唐宪宗手中,详细说明了李佑的情况和他对于攻取蔡州的重要作用。宪宗急于铲除蔡州心患,于是押解李佑的囚车一到,即命释放李佑,令其返回淮西前线,在李想帐下听候调用。

李佑一回来,李想立即向军中宣布了皇上赦免李佑的圣旨,并正式任命李佑为下院兵马使,可以统率三千“突将”,带刀出入军中大帐。从此,李愬名正言顺重用李佑,再没有人敢于飞短流长了。

不久,李佑向李愬献计说乘蔡州城防空虚,可乘机奇袭蔡州。李佑的想法正合李愬心意,于是立即采纳,并决定在奇袭之前,绝对保密,以保证万无一失。

三、雪夜奇袭出敌意料

元和十二年(817)九月二十八日,李愬决定出兵攻打吴房(今河南遂平)。一些将领认为亡日出兵不吉利。李愬认为亡日出兵,可攻其不备。果然不出所料,吴房守军全无防备,被唐军迅速攻破外城,损失千人。敌军退守内城,李愬反命唐军撤退,诱敌出城追击。敌军果然中计,守将孙献忠亲率五百精骑出城追击。唐军初见追兵来势汹汹,乱了阵脚,李愬立即拔剑当路大呵:“谁敢后退,马上斩首!”唐军稳住阵脚,回头迎击,迅速击垮了五百敌骑。

李愬拔掉蔡州外围的各据点之后,认为突袭蔡州的条件基本成熟了,便派人向主帅裴度密陈了袭蔡的计划。裴度表示同意。宪宗元和十二年十月十日,李愬以李佑为先锋、李忠义为副先锋,组成~支3000人的敢死队。李愬自率中军三千,田进诚率后军三千,出文成栅。将领们请示去向及任务,李愬回答说:“向东。”但除了李佑外,大家都莫名其妙,不明白李愬为何突然出兵。

黄昏时,部队走了60里,到达蔡州地界的张柴砦,迅速歼灭了那里的守军,占领了张柴砦。李愬传令军队稍作休息,迅速整理马匹盔甲和武器,做好作战准备,就又出发了。那一天下着大雨雪,旌旗都被大风撕裂了,战马冻得打战,士兵冻死的满路都是。将领们再次请示去向和任务,李愬方才告之:“到蔡州捉拿吴元济!”众人听后面如土色。监军的宦官吓得大哭着说:“我们最终还是中了李想的奸计。”李愬置之不理,命令全军全速前进,不准停歇。夜色昏沉,风雪弥漫,将士们艰难而疾速地向前行进。

半夜,雪下得更大了,部队终于赶到了蔡州城外。城边恰有好些鹅鸭池,李愬立即派了一些士兵拿棍搅赶鹅鸭,杂乱的鹅鸭的叫声,巧妙地掩盖了李愬军队行军的声响。

李佑、李忠义率领先锋部队,在城门附近挖坎、架梯,悄悄爬上城墙,杀光了守门的士兵,并派出士兵伪装成更夫照旧打更报时。然后大开城门,接应大军进城。到了内城,照此行事,一座蔡州城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被唐军占领了。

天色黎明,雪停了,李愬已经到达吴元济的外宅。这时吴元济还什么也不知道,当他明白唐军已经攻进蔡州时,急忙领一些人马抵抗。李愬的军队把吴元济层层包围起来,并放火焚烧了子城的南门。吴元济只好请罪投降。接着,申州和光州(今河南信阳和潢州)的两万多叛军也相继投降,进袭蔡州的战斗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战斗结束后,将领们请教李想用兵之法,李愬笑答道:“胜于吴房却不攻取,是为了麻痹守军,不至逃归蔡州;否则两处兵将合力固守,必将给攻取蔡州带来极大的困难,所以留下吴房以分其兵力。风雪之夜,敌军的烽火报警失灵,叛军便无法得知我军的行动。孤军深入,将士们都感到处境危险,誓必拼死作战。高瞻远瞩的人不要计较暂时的得失,要能够顾全大局,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所左右。”众将听后,叹服不已。

在这之后,李愬又指挥了讨伐割据淄州、青州等十二州(均在山东省境内)的李师道的战斗,先后打了11场大战,擒叛军将领五十余名,俘斩士兵万余。为此,李愬被任命为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仪节度使、上柱国、凉国公。宪宗元和十三年(821),幽州和镇州(今河北境内)复叛,李愬决定亲去讨伐。准备期间,忽然得了大病,一病不起,卒于洛阳,时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