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世民

李世民(唐太宗)

盛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简介

李世民:唐太宗,李渊次子,属羊。性格果敢倔强。杀太子李建成后,逼高祖禅位给他。在位23年,患痢疾而死,终年51岁。

生卒年:公元599年~公元649年

性格特点:任用人才,完善制度,从谏如流,重视法治。

历史功过:任用贤能,从善如流,闻过即改。视民如子,不分华夷。开创了被誉为“贞观之治”的中国封建社会中最突出的太平盛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 昌盛的封建国家。

名家评点: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明君。

李世民传记

英姿少年 初露头角

李世民出生于一个北方胡汉混血的贵族门阀世家。父亲李渊,自称是十六国 时凉武昭王的后代。而实际上,李渊很可能是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的后裔。李 初古拔是北方少数民族,后代不断跟汉族里的世家贵族通婚,到李渊的祖父李虎时已经是胡汉混血的后裔了。

李虎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到了北周时已经做了唐国公。李渊就是世袭的 唐国公,其母独孤氏和北周的独孤皇后、隋朝隋文帝杨坚的妻子独孤皇后都是“八 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独孤家是北方贵族世家,曾经出过四个皇后,在北周是 炙手可热的世家门阀,权倾一时。李渊和隋文帝杨坚是姻亲,李渊一向得到杨坚的 信任,在杨坚建立隋朝后,镇守北方边疆地区。

李渊娶的也是北方少数民族世家的女儿,妻子姓窦。李家子弟有着典型的北 方人的相貌:浓眉大眼,眼睛很深,头发和胡子颜色微微发黄,稍微有点卷曲,脸部 轮廓清晰,线条硬朗,身体魁梧健壮。李渊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 三子李元霸,四子李元吉。

李建成相貌和性格都比较温和一些,眼睛细长,皮肤白皙,说话柔和,看起来温 文尔雅,只是为人不是特别有容人的气量,心胸稍稍狭窄一些。

李世民排行老二,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十二月戊午生于武功别馆, 是典型的北方男子,英气勃勃,浓眉大眼,矫健敏捷。

老三李元霸是四兄弟中功夫最好的一个,就是脑子不大好,而且很早就死了。 老四李元吉脾气暴烈,骄横野蛮,花天酒地,是典型的世家纨绔子弟。

李世民还有一个姐姐,即平阳公主,嫁给了关中的富豪柴绍,足智多谋,是女中 豪杰,还经常带领军队帮助李世民征战四方。

传说李世民出生的时候,有人见过有两条龙在府第外飞来飞去,前后足足飞了 三天,等李世民出生了才离开,而李世民出生时就瞪大双眼,炯炯有神,没有像全天 下小孩子一样大哭,所以从小就有很多人说他是个神童。

据说李世民4岁的时候,有一天,有个在街上摆摊看面相和手相替人算命的书 生在街上见到李渊,便拦住了他的去路,前前后后不停地打量他,李渊很不高兴,正 想绕开他,这个书生忽然给他跪下了,把李渊吓了一大跳,赶快把他扶起来,问他这 是干什么,这个书生恭恭敬敬地说:“您是贵人啊,而且有个贵不可言的儿子。”

李渊大为高兴,立刻把他请到了自己府里,让他看自己的四个儿子。他看到老 大,老三,老四几个都只是笑笑,没说什么,等到见到4岁的李世民,立刻瞪大双眼, 仔细地打量他,还摸了摸他的头,最后慢慢道:“这个孩子的相貌是天底下最有贵气 的,称得上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貌,20岁以后,必定可以济世安民。"

一向谨慎持重的李渊又吃惊又欢喜,但这种话在当时非同小可,是大逆不道 的,被人听到等于有谋反的意思,要是告到皇帝那里就更不得了,是完全可以诛九 族的。当李渊正想着怎样派人把这个书生杀了时,这个书生就告辞走了,李渊赶紧 派人去追杀他,但是他好像走出李家就神秘消失了,怎么也找不到,从此以后也没 有再出现过。

而李渊竟就取这个书生所说的“济世安民"中的两个字,给李世民取了正式的 名字。

李世民从小就显示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的性情:他博览群书,但是对历史和 兵法情有独钟,还练得一手好字。作为武将出身的贵族子弟,他从小就学习骑马射 箭,驰骋沙场,冲锋陷阵。他身强力壮,在所有帝王中,称得上是功夫过硬的皇帝; 他喜欢射箭,而且所使用的弓要比普通人大一倍,箭术纯熟精湛,可以射穿百步之 外的大门。他还喜欢读兵书,十几岁的少年时期就已可和父亲谈论攻城的诀窍,说 得头头是道。因此李渊很宠爱他,南征北讨都把他带在身边,一直到14岁才在京 师长安安定下来。

在这段不安定的岁月中,他饱览名山大川和军事要塞,亲身接触民事民情。这 一切更使他和普通的贵族少年截然区别开来:他见多识广,心思细腻,遇事果断,深 谋远虑,为人坚韧,言行举止间很有领袖的气度。

很快李家四兄弟都长大成人,雄心万丈,本来想为国为民做一番事业,但是隋 王朝却发生了剧烈动荡。隋炀帝登基后,荒淫无道,横征暴敛,不是四处挑起战乱, 就是到处搜罗美女,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弄得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隋王 朝掌握重兵的武将们也对他的倒行逆施很不满意,魏晋南北朝的纷争刚刚过去,忠 君爱国的概念还没有深入人心,人们对于王朝灭亡和复辟已是司空见惯,看隋朝大 势已去,再也没有能力起死回生,于是相继树起反隋大旗,隋王朝已是朝不保夕。

李氏家族将来何去何从,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兴衰存亡,他们静观其变,小心翼 翼地选择自己的前途命运。李渊也在暗中积聚力量,准备公开反隋自立。

隋文帝杨坚死了以后,隋炀帝杨广一直对李家很猜忌,因为民间流传这样一种 说法:李家将会取代杨家做皇帝。杨广找个茬子杀了很多姓李的人,还是不放心, 又下命令叫李渊去他的行馆见他。李渊也听说他憎恨李家的人,又一向和他关系 不好,于是就说自己病了不肯去,让自己的外甥去了。杨广很不高兴,问李渊的外 甥是怎么回事,还恶毒地冷笑说:“不是快死了吧?”李渊从此更不想忠于他了。

公元616年,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去镇压农民起义。这时全国各地的起义 军已是如火如荼,隋炀帝第三次出游的时候被困在了江都,手下纷纷叛离了他,隋 朝已经是名存实亡了。李渊看时机已经成熟,指示手下刘文静假造诏令,说辽东已 经集结了25万人反叛,然后借机开始集结队伍。

这年三月,刘武周起兵直逼太原,李世民提醒父亲这是个千载难逢的良机,李 渊下定决心以讨伐刘武周为名公开招兵买马。这支队伍是李渊父子私自控制和指 挥的,成为晋阳起兵的主力。当年五月,李氏父子的军事举动惊动了以前蒙在鼓里 的隋将副官,李渊先下手为强,以通敌为名囚捕他们。

几天后突厥犯境,李渊趁此机会,公开起兵。虽然晋阳起兵的策划人和领导者 是李渊,但李世民在集结队伍,运筹规划的关键事件中起了突出的作用。晋阳起兵 后,下一个军事部署就是乘虚而入,直取关中长安。

关中长安是都城所在,而且有不少李氏家族的亲戚和朋友可以作为内应。占 领关中地区既有利于扩充军事实力,又可以扩大政治影响。公元617年,李元吉留守太原,李渊带兵三万取得西河大捷。当李渊拥兵南下时,有传闻突厥与刘武周乘 虚进攻晋阳,李渊对是否回兵救晋阳犹豫不决,李世民、李建成都不同意。李渊一 时听不进,促令班师回朝先救大本营。

半夜李世民在李渊帐外大哭,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如果退回,再也不会 有机会出兵了。以后就再也不是朝廷将领,反倒成了叛徒盗贼,而且退兵后很可能 腹背受敌,一败涂地。”

李渊当夜把军队追了回来,决定按照原来的计划继续进军霍邑。霍邑的太守 是宋老生,他根本没把李渊放在眼里,李渊利用他骄傲自大,把他引到了城外,陷入 唐军的埋伏。但是唐军人少,战斗十分惨烈。李世民亲自率- -队200人的骑兵上 阵,连着砍断了两把刀,衣袖沾满了血,终于带着士兵贯穿了整个隋军,把隋军--分 为二,宋老生想退回城里,在半空中被一个小兵跳起来杀了。霍邑被攻破,北方附 近的郡县纷纷投降。

李渊兵分两路,自己率主力渡江入关,阻止隋军,李世民率另一路大军包围长 安。李世民的妹妹平阳公主起兵响应并与他会合,声势更壮,一路进展神速,几乎 没有遇到抵抗就直抵长安。当时围攻长安的20万大军中,有19万是李世民率领 的。十一月李建成的部队率先攻进长安城。

进入长安后,李渊并没立即称帝,而是把隋炀帝的孙子推上宝座,自己任唐王。

统一天下 战功显赫

公元618年,隋场帝被宇文化及杀死。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为唐,李世民 被封为秦王,哥哥李建成被立为太子,弟弟李元吉被封为齐王。

唐朝的建立远远不等于全国的统一, 事实上当时正是各派军事势力分裂与混 战的高峰期。李世民在唐朝建立之前的战功还不十分显著,但是统--全国的赫赫 军功是无人能与其匹敌的,因此李世民才有了要帝位的强烈愿望,才导致哥哥李建 成的嫉妒与谋害,才有了兄弟相残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在称帝之后就不便于亲征了,而李建成也要在长安辅佐父亲处理政务,这 样,平定各方势力、统一全国便成了李世民不可推卸的责任。二十来岁的李世民勇 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前后用了十年多的时间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李世民的统一战争包括三部分,一是平定薛举父子,二是击溃刘武周,三是打 败王世充和窦建德。

唐朝已经建立了,但也只是个名义上的王朝,各地的起义军还是各自为政,很 多原来隋朝的大小将领按兵不动,想看情形再作打算。原来的隋将王世充控制了 大部分原隋朝军队的核心将领和士兵,而最大的起义军瓦岗军由李密率领,这两支 队伍都在争夺南方的地盘,根本不理睬李渊。要想坐稳龙椅,就得先平定各地的起义军和自立为王的小部队。

李世民确定的第一个目标是薛举。

薛举原本是河东汾阳人(山西万荣)。造反前是金城校尉,负责保卫金城的安 全,但是他借着镇压农民起义,杀了金城县令,自己号称西秦霸王。公元617年,薛 举称帝,十二月,薛举率领十万军队进犯渭水,攻打扶风,和李渊争夺关中。

李渊命李世民为帅与薛举在扶风展开大战,斩首万余人,大胜薛举,将势力扩 充到了陇右-带,进-步稳定了关中的局势。第二年的六月,李渊又封李世民为西 讨元帅,继续讨伐薛举。七月,在泾州和薛举开战,由于准备不足,被薛举偷袭,结 果大败而归。八月,薛举死后,他的儿子薛仁杲领兵进犯。

为了清洗上-次失败的耻辱,李世民更加沉稳,他先固守60天,不准部下迎 战,还下令:“敢随便出战者斩!”这主要是为了使自己的军队士气得到恢复,同时也 挫敌锐气。

果然薛仁杲因为粮食不足,士气开始涣散,李世民便命令属将在附近浅水原安 营扎寨,把薛仁杲大部分的人马吸引到那里,让他们忍饥挨饿,把他们拖得筋疲力 尽,然后全军出动,两面夹击。薛仁杲大败,只好投降了。经过浅水原这一-战,陇右 地区宣告平定。

在所有的隋朝旧部里,刘武周是地方将领中最早独立的,也是实力最大的- - 支 军队,而且刘武周得到了北方强大的突厥的支持,在北方势力很深。公元619年, 刘武周在突厥的支持下大举南下,攻打并州,即太原地区。

李渊当时派斐寂指挥黄河以东的战事,但是斐寂没有统军作战的才能,连连败 退,灰头土脸地跑到了长安。在并州的总管李元吉只有15岁,支持不住,也逃回了 长安,致使晋州等地也失守,关中地区震动。李渊想放弃河东这个地区,遭到李世 民等人的反对。李世民认为,河东是富庶之地,也是京城的重要依托,还是起兵之 地,所以不能放弃,他愿意领兵夺回来。李渊便命李世民出征。

十一月,李世民趁黄河结冰的机会顺利渡河,然后用“坚壁挫锐”的战术来和刘 武周的大将宋金刚对峙。李世民坚守不出,挫敌锐气,待机而动,因为他知道敌军 深人,必定会粮草不济。宋金刚无奈只好死守柏壁。李世民把宋金刚困在柏壁,自 已率领秦叔宝、殷开山等将领堵截了来增援的尉迟敬德,并打败了尉迟敬德。

为了攻克柏壁,- -次李世民只带了一个侍卫去侦察柏壁的情况,路上又累又 困,两人在一座小山上睡着了,不料被敌人包围了。幸亏他的侍卫唾觉的时候被爬 到脸上的一条蛇惊醒了,才看到四面围上来的敌军,李世民赶快拿出自己的大羽 弓,一气狂射,打退了敌军才安全脱身。

次年的二月,宋金刚粮草缺乏被迫撤军,李世民不给他任何喘息的机会,率军 马不停蹄地急追,一连追了三天三夜,路上打了数十仗,宋金刚本来就是败军之将, 士气低落,所以几乎每战必败。李世民的军队也是人马困乏,好几天没有吃的。有 一次只剩下一头羊了,李世民就在旷野里和士兵们分着吃了。

宋金刚一路战一路逃,直逃到介休城。李世民也紧跟着追到了介休城,两军对 阵,李世民又--次打败宋金刚。宋金刚没办法,只好继续北逃去投奔匈奴,而尉迟 敬德则率军投降。刘武周听说宋金刚被打得溃不成军,也只好放弃太原北逃到突 厥去寻找支持。突厥看他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便拒绝收留他。刘武周又生气又 怨恨,但也没有办法。不久,刘武周又想逃回马邑东山再起,但阴谋败漏,被突厥杀 隋炀帝死后,王世充获得了最大的好处,他基本接受了大部分原来隋朝的精兵 强将。公元618年五月,隋炀帝被杀的消息传到洛阳后,守将拥立越王杨侗称帝, 改元皇泰。

公元619年四月,王世充夺取了政权,改国号为郑,割据关东地区。刚坐上龙 椅,王世充还是点了几把火的,也想做个流芳百世的好皇帝。但是他本人才干不 高,往往适得其反。开始的几天,他亲自到街上和普通百姓聊天,还把办公的地方 移到了大街上,鼓励百姓上书。这可是开天辟地第一回有皇帝在街上和老百姓一 起做事的,所以人人都跑来凑热闹。因为上书的人太多,他应接不暇,不几天就不 出来了。

打败了刘武周之后,北方基本已经统- - ,李家父子的眼光开始转向中原,首当 其冲的就是占据了战略要地的王世充。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兵十万,进军洛阳,开始平定王世充。双方围绕着洛阳. 展开了大大小小的争夺战。李世民总是身先士卒,有一次,他带五百骑兵巡视前方 地形,结果被敌人骑兵包围。敌将单雄信挺槊直取李世民,尉迟敬德跃马而出,将 单雄信刺落马下,掩护李世民突出了重围。李世民的亲随队伍是他自己一手训练 的玄甲骑兵,每次作战,他都带领队伍直接冲杀敌人的队伍,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 敌人的战斗力。

从这年的八月完成对洛阳的包围,到下一年的二月,李世民的军队虽然经常昼 夜攻城,但是由于王世充早有准备,洛阳城坚固无比,粮食也很充足,短时间很难取 胜。将士们看到战事没有什么进展,都懈气了,想回老家的心情很迫切。但李世民 却意志坚定,他鼓励将士说:“这次我们领重兵而来,应当-劳永逸,东边各州已经 望风而降,只剩下了洛阳一座孤城,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敌人很难再坚守多长时间 了,大功马上就要告成,你们为什么要放弃,无功而返呢?”在李世民的坚持下,众将 表示追随他决战到底。

在王世充被围将败的紧要关头,河北的窦建德虽然--向和王世充争夺关中的 霸权,但他怕唇亡齿寒,难逃厄运,所以领兵十万,号称三十万,为救王世充而大举 南下。窦建德开始时写信给李世民,要他退回潼关,讲和修好。李世民断然拒绝, 并开始部署如何对付窦建德。

李世民的部下分为两派意见,以薛收为主的一派认为,王世充现在只缺粮草, 万一得到接济,战争的胜败就很难预料了。应该在围困洛阳的同时,由秦王李世民亲自领精锐骑兵抢占虎牢关。在击败窦建德之后,王世充也就不攻自破了。但是, 屈突通等将领却反对,他们认为去虎牢关会腹背党敌,应该先退守新安,再寻机而 战。

李世民最后说:“王世充粮草已将用尽,内外离心,我们就应当坐收渔利,不必 劳师动众去攻击。而窦建德则将士骄横兵卒懒惰,我们必须进占虎牢,扼守险要之 地。窦建德如果要和我交锋决战,一-定能- - 战取胜;如果他们畏缩不战,那么王世 充十日之内必然溃败。假若现在不速战速决,让窦建德占据虎牢,那么,刚归降的 各城就会无法守卫,我军就很难再有现在的良机取胜了。”

李世民最终还是采纳了薛收的意见,他命令屈突通和齐王李元吉继续围困洛 阳,自己则率领精锐骑兵火速奔袭虎牢,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虎牢之战正式 开始了。

公元620年三月,李世民领兵到达虎牢,他亲自东进二十里侦察敌隋,窦建德 无法进军,只好就地筑垒固守。李世民到达的第二天就亲自到窦建德的大营,窦建 德立刻派兵出寨去追杀他,李世民走走停停,把窦建德派来的大军引进了包围圈, 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四月,窦建德军队被堵截在虎牢-一个月,好几次作战失利,将士思归心理日益 加重,军心开始涣散,而运粮道又遭到了李世民的突袭,大将张青也被俘。这时李 世民得到情报,说窦建德正在等唐军粮草用尽了,到黄河北岸牧马时趁机偷袭。李 世民将计就计,在黄河北岸牧马,并留下战马千匹,给窦建德--种粮草已尽的假象, 他本人则在晚上返回虎牢。

第二天早晨,窦建德果然中计,他全军出动,排兵二十里击鼓而进,想用气势吓 倒唐军。李世民登高观望,然后对部将说:“窦建德过险关鼓噪而进,这是毫无纪 律;临城而列阵,是在轻视我军。我们如果按兵不动,他们的勇气必然渐渐衰退,列 阵久了将士就会饥饿疲劳,不攻自退,等那时我们再乘势追击,将战无不胜。'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中午,窦建德的军队因为没有开战,士卒又饥又渴,开始争 着喝水,很多人坐在地上,没有了开始时的阵形,- -副败相。

李世民看时机已到,便下令攻击,全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军,窦建德的军 队还没来得及集合,就被唐军冲进阵里,李世民身先士卒,带着一群猛将杀进敌阵, 采用他的老办法,直冲到底,然后在队伍的后方举起唐军的旗帜,窦建德的士兵一 看四面楚歌了,以为被唐军包围了,彻底涣散,四处逃窜。窦建德自己也中了枪伤, 在后退途中被唐军俘虏。

窦建德一败,洛阳的王世充成了惊弓之鸟,想突围又遭到众将的反对,只好开 城投降。窦建德被押送到长安之后,李渊将他处死,结果使他的部将又起兵叛乱, 刘黑闼恢复了窦建德原有的地区,李世民又领兵将其击溃。不久,刘黑因又起兵, 被李建成击败。直到后来刘黑闼被杀,窦建德的势力才最后平定。

玄武兵变 登基称帝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了王世充,李家天下的地位基本已经稳固。除了南方 一些小的割据势力,中原逐鹿已经以李家父子的胜利而结束了。而这一切都是李 世民一手打回来的。

就在这年的七月,李世民从洛阳凯旋回到长安,街头百姓倾城出动去迎接,争 相一睹他的风采。李世民也的确没有让他们失望,他身穿金甲战衣,带着25位留 名青史的猛将,还有军纪严明、威震天下的玄甲铁骑,凯旋归来。一时间鼓声震天, 欢呼声响彻云霄,整个长安城轰动了。

李世民的声望已经是如日中天,李渊封他为天策上将军,位列王公之上,可以 自已设置官职;军权在手,整个潼关以东都归他治理。他的天策府里,猛将如云,文 臣似海,可说是李唐王朝- -半以上的人才都汇聚在他身边了。

尽管长安城欢天喜地,但是有一个人忧心忡忡,坐立不安,他就是李渊的长子 李建成。李建成眼睁睁看着弟弟功高震主,势力越来越大,勃勃野心也是水涨船 高。自己虽然身为太子,但是功劳平平,威望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了。再这么下去, 难保李渊不会换太子,这太子的位置怎么样才能坐得稳呢?

他听从谋臣的建议,积极和李世民争夺立功的机会。刘黑闼再次起兵时,李建 成主动要求带军出征,击败了刘黑闼,平定了窦建德的最后势力。同时拉拢了弟弟 李元吉,两人结成联盟共同对付李世民。

李渊最宠爱的张婕好和尹德妃两人把宝都压在太子李建成身上,不断在李渊 耳边说太子的好话,诋毁李世民。恰好有一次,李渊宴请所有的儿子,李世民想起 早逝的母亲,忍不住掉了眼泪,李渊很是生气,逐渐疏远了李世民。

这时候李建成犯了一个错误,他的心腹杨文干反叛,牵连了李建成。李渊怕他 提前动手发动政变,便把李世民叫到宫里,要他出兵平叛。李渊还允诺事情过后, 把李建成发配到巴蜀- ~带 ,让李世民做太子。但是李建成听说后,知道性命攸关, 天天在宫外磕头请罪,表示自己清白无辜,又不断有大臣替他求情,李渊知道换太 子会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只好打消了念头。

李世民当然非常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李建成度过危机,终于起了暗杀李世 民的念头。公元623年,李世民随李渊到齐王府,李元吉本想趁机杀李世民,李建 成害怕父亲,没敢动手。公元626年,李世民在东宫喝酒,结果吐了很多血。李渊 知道后,下令禁止东宫再请李世民。

两人各自培养朝中和地方势力,并且收买对方的手下。李建成收买李世民的 重要将领鲜有成功,李世民却只收买次一级的官员,虽然地位不高,但均属重要部 门,在日后的玄武门之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李渊的支持下,李建成将房玄龄和杜如晦调出了秦王府,削弱了李世民的力 量。在激烈争夺继承权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李建成和李元吉觉得时机到来,便 由李建成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李渊同意了。然后,他们就进一步提 出,调秦王的部下大将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还要求将秦王的精兵划归 李元吉统领。这显然是想孤立李世民,然后再下手除掉他。李渊也同意了。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议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将李世民刺死。太子李建成的 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向李世民报告了这个机密消息,李世民决定先下手,以免后: 患。但他还念着手足之情,更担心会召来千古骂名,因而一直犹豫不决,竟然找了 个算卦的看看是吉还是凶。

正好他的心腹张公谨进来看见了, 他气冲冲地一把抢过占卜的龟甲,扔到地 上,说:“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即使结果是不吉利的,也只能干下去了。占卜 还有什么意思?”

尉迟敬德也激他说:“人人都怕死。秦王你要是害怕了,我们也就各自逃命,不 想等到太子把我们一一个个都杀了!"

李世民立刻叫长孙无忌把房玄龄叫回来,没想到房玄龄怕惹祸上身,推辞不 来。李世民大怒,他亲手解下佩刀,递给尉迟敬德,说:“要么把房玄龄的人带来,要 么把他的头带来!"房玄龄和杜如晦化装成道士才进了天策府。众人定下了玄武门 为事变的地点。

公元624年六月三日,李世民向李渊报告了二人的阴谋,还趁机告发他们淫乱 后宫,李渊答应第二天早朝时对质.处理此事。李世民去见李渊的事被倾向李建成的 后宫张婕好得知,她马上派人密告李建成。六月四日清晨,李世民命属将伏兵于长安 宫城北门口即玄武门。李世民成功地收买了李建成的将领,玄武广]守将便是被收买 的李建成的属将。

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时,发觉守广]的士:卒不是自己的属下,便想回头。但 此时李世民骑马赶来,双方发生了激战,李元吉射了三箭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开 弓还箭,李建成中箭身亡,尉迟敬德领骑兵將李元吉射死。然后,尉迟敬德向李渊报 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要造反,已经被秦王杀死;李渊只好下诏平息了两派的激战。

六月六日,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八月,李渊传位给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玄武门之变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是唐太宗李世民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此后他 取得太子地位,不久就登上了皇位。从晋阳起兵到唐朝建立,李渊父子团结一致, 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但取得政权后的系列争斗中,集团内部发生了严重 的分裂,最突出的矛盾是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间抢夺皇位继承权。

随着李世民军功的显赫,-方面他本人逐渐产生觊觎皇位的野心,另- .方面必 然引起李建成的妒嫉。李建成为人宽厚,很有政治才干和军事才能,他辅助李渊处 理政务,对稳定后方、支援前线起过巨大的作用,身边也有有能力的东宫部下,如魏 征、韦挺等。

从晋阳起兵到攻克长安,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战功几乎一样,但在统- -战争过程 中,李世民则显得突出了,在战争的磨砺下,李世民越来越英武干练。公元618年, 李渊派李密去幽州接李世民,李密自恃军功,见到李湖依然面带傲气,但见到李世 民后,立刻被他所折服,私下对人说:“秦王才是真英雄!”

贞观之治 开创盛世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引以为豪的一个阶段,很难再找出哪一个时期有如此 众多的能臣猛将,有如此众多熠熠生辉的名字能同时流芳百世,这应归功于-.手创 造了大唐盛世的传奇的帝王楷模一唐 太宗李世民。从他坐上九五之尊的帝王宝 座的那一天起,已经放眼四海,开始了开创王者之道的漫漫长路。

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兄弟并没有做得太过分,相反他采取措施挽回了一些不良影 响,虽然李建成和李元吉生前和自己是死敌,但毕竟是兄弟,所以李世民又主持礼葬 二人。当天李世民在千秋殿西边宜秋门痛哭致哀,缓和了与原来李建成和李元吉手 下人的矛盾。此后,对东宫的部署实行宽大政策,其中的能臣甚至引为知己。

李世民继位为唐太宗后立刻调整政权机构,到贞观四年已基本完成。这个政 权班子既有秦王府旧部,也有原东宫的幕僚,还有不少关中的士族或寒族,又用了 许多熟知经史的江南儒生为文学侍从,基本汇集了当时最杰出的人才。他们大多 都卷入过隋末的战乱,具有革旧鼎新的愿望,唐太宗对他们进行合理安排,相互协 调,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还为进-一步励精图治,开创“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业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

尾声暗淡 历史重演

在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面前,在万国来胡的颂扬声中,唐太宗君臣逐渐失去 了往日的风采与活力,曾经是生机勃勃的贞观朝廷被沉闷的气氛所笼罩,盛极--时 的“治世”终于降下了帷幕。

晚年的唐太宗失去了往日虚心纳谏的作风,他对自已的才能和业绩由欣赏而 陶醉,乃至以为自己功高古人,无与伦比。他开始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淡漠了草 创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大征徭役,兴建宫殿,频繁游猎,征选美女。在后期,他对死 亡有着严重的惧怕心理,背离了他早年根本不相信神仙之术的信念。

唐太宗最信任的两个,人房玄龄和长孙无忌都是绝顶聪明、明哲保身的高手,决 不会像魏征那样拼着性命去规劝皇帝。为了洗脱杀兄篡位的千古污迹,唐太宗启 用了有才无德的名士许敬宗。

许敬宗是当时的一-位博学 大家,但是为人品行不高,他生平最看重的就是金钱 财势,为此不但和天下最有钱财的世家联姻,还挖空心思讨唐太宗的欢心。一次, 唐太宗见御花园中的--棵树长得很好,夸奖了一句,许敬宗在旁边立刻把这棵树大 大地赞美了一番。

唐太宗又好气又好笑,故意板着脸说:“魏征常常告诉我要远小人,近君子。我 看啊,你就像个小人!”

许敬宗面不改色地说:“因为陛下身边有魏老头那样的臣子,才需要我这样的 忠臣,否则帝王天天被臣子指责,还有什么乐趣!”

在修编史书的过程中,唐太宗为了抹杀杀兄篡位的行为,特意利用了许敬宗的 札与品行,有意将李建成描绘为荒淫无道残忍暴虐之徒,父亲李渊变成优柔寡 断、婆婆妈妈、没有决断力的人,并将李唐王朝的建立与兴盛的功劳全部集于自身, 贬低了李渊的功劳。这一行为将历代史家忠实记录的良好风尚摧毁,开了自我粉 饰的恶劣先锋。

他对周围的属国也逐渐失去了当年的博大胸怀,几乎重演了汉武帝后期的穷 兵黩武、好大喜功的作为。

公元645年二月,高丽大臣泉盖苏文杀了自己的国王,唐太宗以讨伐这个乱臣 贼子为理由,御驾亲征,统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丽。但东渡辽水以后, 由于遭到高丽的顽强抵抗,唐军在安市城(今辽宁海城南营城子)久攻不克,加之气 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兵马难以久留,唐太宗只得下诏班师。这给唐太宗横 扫天下.百战百胜的威名一个尴尬的和暗淡的尾声。

公元643年是唐朝政权最动荡的一年,长孙皇后和魏征先后谢世,宫廷中又发 生一起重大的谋反事件,参加者是唐太宗的儿子和近臣,表面上是立储之争,实际 上直指至高无上的皇权。这个事件在朝廷上下,尤其是在唐太宗心中产生了剧烈 的震荡,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唐太宗的猜忌心越来越重,造成了统治群体力量 和智慧的致命损耗,成为“贞观之治"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最后,荏弱、默默无闻的 皇子李治脱颖而出,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的嫡子有三个,长子李承乾,老二李泰,还有老九李治。长子李承乾从 小就很聪明,唐太宗也对他寄予了厚望,亲自悉心教导,但是李承乾长大后,骄奢淫 逸,违法乱纪的事情没少做。而老二李泰聪明果断,勇武过人,和年轻时候的李世 民最相似,越来越得到唐太宗的喜爱。

两个人都得到朝中大臣的支持,这简直就是当年玄武门事变起因的重复。李 世民不得不面临父亲李渊当年痛苦的抉择。每当想起这件事,英雄一世的李世民 往往泪如雨下,在大臣面前失态。

李承乾恐怕夜长梦多,居然想学父亲当年发动玄武门事变,提前执掌政权。 没想到的是历史没有重演,他的阴谋失败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谋反之罪被废除,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李泰成了众矢之的。在重臣长孙无忌的支持下,唐太宗也怕李泰对自己的兄 弟不会留情,为了保住自己众多儿子的性命,唐太宗将第九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 重新担负起严格教管的重任。

与此同时,唐太宗走上了和汉高祖刘邦相同的道路,开始了-系列为儿子清扫 道路的工作。他接连诛杀功臣,魏征死后蒙冤,君臣不疑变为君臣相忌,使得直谏 之臣被杀,谄媚之臣慢慢得势。为了让李治能够治理好国家,唐太宗还为他安排了 辅政大臣:长孙无忌、褚隧良等忠心耿耿的老臣。

绝代双骄 光耀千古

唐太宗李世民算得上历史上最优秀的帝王之一,而默默随在他身后,同样光耀 千古的人物是他的结发妻子长孙皇后。这两人几乎是完美的帝后典范,即使世上 会出现如李世民般出众的帝王,也很难再出现--个如长孙皇后般完美的皇后去匹 配了。不仅感情数十年如一日,更难能可贵的是长孙皇后的才华、气度品行、个性 魅力足以增添李世民作为绝代帝王的光彩,而不只是深宫内院寂寞且平淡的虚衔。

长孙皇后是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也是一个官宦世家,父亲长孙晟隋时 官至右骁卫将军。她从小爱好读书,通达理仪,温柔端庄。

“飞龙自有飞凤配!”她小的时候, 表妹曾经见过她身后出现一匹高头骏马的影 子,家人就请了一个相面先生算命,算命先生说她“坤载万物、贵不可言";13岁时 她嫁给只有17岁的李世民为妻。年龄虽小,但她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侍奉公婆,相 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妻子,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 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 更加精神抖擞,所向无敌。

唐朝建立后,她被册封为秦王妃。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嫌隙日益加深之 时,她对唐高祖尽心侍奉,对后宫嫔妃也殷勤恭顺,极力争取他们对李世民的同情, 竭力消除他们对秦王的误解。“玄武门之变"前夕,她勇敢地走出秦王府,在细雨中 抚慰、激励将士,感动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丈夫。

做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此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 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 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一个普通的儿媳那 样尽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 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 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后宫很少出现争风 吃醋的韵事,这在历代都是极少有的。

长孙皇后生性节俭,她所使用的一切物品,都以够用为限,从不铺张。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长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总管太子东宫 的日常用度。当时宫中实行节俭开支的制度,太子宫中也不例外,费用十分紧凑。 遂安夫人时常在长孙皇后面前嘀咕,说什么“太子贵为未来君王,理应受天下之供 养,然而现在用度捉襟见肘,一应器物都很寒酸",屡次要求增加费用。

长孙皇后并不因为李承乾是自己的爱子就网开- -面 ,她说:“身为储君,应该做 表率!需要用心的是天下的臣子,怎么可以在意自已的吃穿!”

有一年唐太宗病得很厉害,长孙皇后尽心尽力、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丈夫,她 身上甚至藏了一包毒药,准备一旦唐太宗有什么危险,她就服毒自杀。幸好唐太宗 转危为安,但是她自己却累病了。

不久,长孙皇后随唐太宗巡幸九成宫。一天夜里,出现了紧急状况,有人报告 说侍卫中发生了兵变,太宗自已手持武器,出来巡视,长孙皇后害怕太宗遇到危险, 自已挡在太宗面前。虽然有惊无险,但她身体本来不好,受了惊吓,又感染风寒,病 情逐渐加重。

太子李承乾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徒和度人人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 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中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 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人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这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 我岂能乱天下之法?”

贞观十年(公元636)六月,长孙皇后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力气对唐太宗 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百倍。要 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 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绩,所以死后 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 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死在后宫立政殿。

唐太宗并没有完全遵照长孙皇后的意思办理后事,他下令建筑了昭陵,气势十 分雄伟宏大,并在墓园中特意修了一座楼台,他常常到楼台远望埋葬了长孙皇后的 昭陵,以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妻子的敬慕和怀念。直到后来魏征讽刺他只看妻 子的墓,而不看父亲的墓,唐太宗才拆了楼台。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帝王之一。 他年轻时就与父、兄、弟等人登 上隋末群雄逐鹿中原的大战乱的舞台,推翻了隋末的残暴政权,建立了李唐王朝。

武德九年,他发动“玄武门之变",取得皇太子的地位,同年,李渊禅让皇位,李世民 正式登基称帝,年号“贞观"。在李世民当政时期,他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重用有 能之士,善于纳谏,轻徭役,减税赋,休养生息,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 同时较好地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稳定边疆,促进了民族交流和发展,为后 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他所开创的“贞 观之治"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清明、最繁盛、最公平的时期之一。 作为大唐盛世的 开创者,李世民的名字终将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