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朱能

朱能(“靖难”之役的名将)

朱能简介

朱能:朱能在是“靖难”之役中升起的一员名将。洪武时期,他承袭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守卫燕王朱棣宫邸;建文元年,他与张玉计斩监视燕王的张呙、谢贵,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在“靖难”之役中,他骁勇善战,屡立战功,燕王在东昌被围时,他舍身搏战,从重围中将其救出;朱棣称帝后,他升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

朱能传记——

朱能,字士弘,洪武三年(1370年)出生。他的父亲朱亮是安徽怀远人,早年随朱元璋渡江征战,积功至燕山护卫副千户。朱能稍年长后,就一直跟随父亲转战南北。洪武二十七年(1394 年),朱能继承父职,任燕山护卫副千户,负责守卫燕王朱棣的宫邸。

洪武三十一年(1398 年),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炊即帝位,改元建文。朱允坟早在做皇太孙时,就对诸藩王专权深感忧虑。即帝位后,他采纳了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决定削藩,短短几月就先后废除了周、代、岷、湘、齐诸王,皇族内部矛盾由此迅速激化,而削藩的矛头开始指向燕王。朱允蚊先以防边为名,调走了燕王的护卫士兵,又派张呙、谢贵到北平监视燕王的举动,宋忠统兵三万驻军开平,另在山海关、临清驻军协防,将燕王紧紧地围了起来。燕王朱棣早就对朱元璋立皇太孙不满,现在又眼看着自己的王权将被削去,加上谋士姚广孝的极力怂恿,于是密谋反叛。

建文元年(1399 年)七月,朱棣在朱能等人的协助下,诱杀了朱允坟派来监视自己的布政使张呙、都指挥使谢贵,迅速占领北平九门。朱能为燕王发动靖难之役立下首功,因而晋升为指挥同知。紧接着,朱棣以“清君侧”为由,发动“靖难”之役,挥师南下。朱能率军先攻占了北平以东的蓟州,进而攻占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与此同时,其他部队也先后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怀来、密云等地,很快就扫平了北平外围的敌军。

由于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功臣宿将,朝廷已经没有大将可用,朱允坟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三十万伐燕。建文元年八月,南军进至河北滹沱河地区。朱棣在中秋之夜发动突然袭击,朱能率先攻破雄县东门,并活捉南军大将都督杨松、潘忠等,继而一鼓作气追 赶南军到莫州。接着,朱能随燕王在真定( 今河北正定)之战中再败耿炳文部,又率敢死军士三十骑追击,俘获三千余众,因功升为都指挥金事。耿炳文只好退守真定城内,闭门不出。建文帝得到耿炳文战败的消息后,改任李景隆为大将军。九月,李景隆进至德州,收集溃散兵卒,调集各路军队五十万,进抵河间府。此时江阴侯吴高奉建文帝之命,率兵从辽东南下进攻永平。朱棣亲率大军回援,朱能跟随前往。赶走吴高后,朱棣又兵指大宁,控制了宁王朱权。李景隆听说朱棣主力离开北平,于是率兵过卢沟桥,抵北平城下。十一月,朱棣回师至北平郊外,在郑村( 今北京东)与李景隆军遭遇,朱能率左军与诸将协力作战,大败李景隆部。随即又进攻南军大营,再获胜利,李景隆退至德州。

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朱能在白沟河(在今河北雄县境)大战中担任前锋,击败都督平安部。九月,建文帝改用盛庸率兵北伐。十二月,燕军因屡胜轻敌,燕王朱棣在东昌(今属山东)被围,大将张玉死于战阵,朱能冒死冲人重围,殊死搏战,将燕王救出。朱能因此立下救主大功,晋升为都指挥同知。

建文四年(1402年) 四月,燕军进抵宿州,因为连失大将,加上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很多将领建议撤军,朱能坚决支持燕王继续南进。在灵璧( 今属安徽)大战中,率部俘获平安以下十万余众,乘胜渡淮水,跨长江,直逼京师(今南京)。六月十三日,燕军进抵金川门,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迎降。燕王进入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朱棣称帝后,朱能升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封成国公。

永乐二年(1404 年),朱能晋封太子太傅。

永乐四年(1406 年)七月,朱能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率兵八十万讨伐安南。大军进至广西龙州,朱能因病于十月二日死于军中,年仅三十七岁。朱棣听说后下令停朝五天,并亲自撰写祭文。赐葬于昌平州北泽山(今属怀柔)。后追封为东平郡王,谥武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