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普奥战争

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

“铁血政策”的完美实施

普奥战争简介

普奥战争:普奥战争(Austro-Prussian War,又名七星期战争或德意志战争),发生于1866年,原因是普鲁士王国与奥地利帝国争夺统一德意志的领导权。普鲁士的胜利使其称霸德意志,最后完成统一大业。在德国和奥地利,此战称为德意志之战(DeutscherKrieg)或兄弟之战(Bruderkrieg)。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1862年,奥托·冯·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王国首相。他马上策划统一运动,务求由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凭着普丹战争的胜利,俾斯麦唤起德意志人的民族意识。普鲁士以有权共同占有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为借口,诱使奥地利向普鲁士宣战。奥地利与巴伐利亚、汉诺威、萨克森等一些德意志邦国合作,以捍卫德意志邦联的名义,挑战普鲁士(称为"Bundesexekution")。 普鲁士利用同意大利及北德的一些中小邦国的结盟,将部分奥军吸引到南部战场,北部的普鲁士军队在短时间内控制了整个北德意志。普军接连在萨多瓦和柯尼希格雷茨大败奥军。战败的奥地利解散德意志邦联。次年成立以普鲁士为首的北德意志邦联,并通过联邦宪法,为实现德意志统一准备了条件 。在普奥之战中,普鲁士动用了不少曾在美国南北战争大派用场的科技,包括以铁路帮助运兵及以电报维持长途通讯。双方参战各自的总兵力为:普方63万人;奥方58.5万人。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此战是第三次独立战争。

普奥战争过程分析——

普奥战争档案

交战双方:普鲁士军队VS奥地利军队

交战时间:1866年6月17日~7月22日

双方将帅:普鲁士统帅为毛奇;奥地利统帅为贝尼德克

双方投入兵力:普军63万人;奥军58·5万人

双方使用兵器:线膛枪、火枪、火炮等

交战结果:普鲁士军队获得胜利

历史背景

1848年,欧洲革命大规模爆发,德意志各邦国也不例外。各邦国资产阶级掌握政权,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迅速发展,但它们之间的关税壁垒却严重阻碍着德意志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于是,实现德国的统一成为各邦国人民的共同要求。由于两大邦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为争夺德意志领导权而矛盾重重,德意志各邦国也分成以这两大邦国为首的两大集团。1848年5月,奥地利的约翰大公被选为全德国民议会首脑,虽然没有任何实权,形同虚设,但这也使奥普争夺德国统一领导权的斗争更为尖锐。

主要过程

从1850年蒙受奥尔米茨屈辱之后,普鲁士工业发展较快,很快恢复了元气。1861年1月2日,威廉一世登上普鲁士王位,普鲁士的国力日益增强。1862年,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兼外交大臣,他主张以武力统一德国,这一政策被称为“铁血政策”。俾斯麦对国际形势认识清楚,他的政策也简单直接,就是把奥地利逐出日耳曼。

为制造争端,他于1864年2月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及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两公国。然后俾斯麦使用外交手段,争取到英、法、俄等国的中立,与意大利结成军事同盟,在国际上孤立了奥地利。同时为触怒奥地利,俾斯麦又重新提出德意志联邦的改革方案,并借口共有荷尔斯泰因的管辖权而派驻军队。

被激怒的奥地利终于在1866年6月17日对普宣战。接着,普、意相继对奥宣战,普奥战争开始。

当时,普军总兵力有63万人,奥军虽然仅有58万人,但骑兵和火炮占有数量优势。普军统帅毛奇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作战计划,采取与意大利联合、迫使奥军两线作战的战略。战争在南、西、北三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中,北线波希米亚为主战场,它决定着整场战争的进程。普军用先进的铁路运输线向奥地利的南、北、西三个方向运输军队及军需品。为克服远距离外线作战的不利,毛奇将先进的电报用在战场上,进行统一指挥。

南线战场为意大利同奥地利的战争,数量和装备占优的意大利军队斗志衰落。6月24日,在库斯托查进行会战,意军大败而逃。意军的惨败使对奥地利南线的钳制迅速瓦解,打破了让奥军两线作战的计划。

西线是普军与奥联盟军队作战。在普军强势攻击下,各联盟军纷纷撤退。普军趁势围攻汉诺威城,7月初,普军挥师南下,直扑法兰克福。

北线是战争的主要战场。6月22日,毛奇接到奥军正集中在摩拉维亚准备向波希米亚前进的消息后,立即兵分两路:第二军团翻越苏台德山脉,向西南突进;第一军团和易北河军团沿厄尔士山脉的隘路向山南进军,分进合击,对奥军构成钳形攻势,企图先消灭贝尼德克统率的奥军主力,然后直取维也纳。6月30日,得到消息的奥军统帅贝尼德克忙率兵向萨多瓦全面退却。

7月3日,贝尼德克退至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萨多瓦,普军第二军团赶到后,从正面展开进攻,以此来最大限度地牵制奥军主力。双方战斗极为激烈,奥军的主力基本都投入了战斗。下午,普军另一路军团赶到,从奥军的右翼猛烈攻击,实行南北两面夹击。只顾正面进攻的奥军对右翼的普军防不胜防,整个战线大乱。普军趁势突人奥军的防御阵地,奥军战线崩溃。

萨多瓦决战,普军大获全胜,奥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再没有力量组织反攻,从而决定了普奥两国的命运。此后,毛奇下令向维也纳进军,21日奥军被迫要求休战。8月23日,普奥双方正式在布拉格缔结和约,签订《布拉格和约》,自此,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

重大意义

经过这次战争,普鲁士统一了北日耳曼联邦,巩固和加强了普鲁士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奥地利的失败,则促使了国家内部矛盾的激化,奥地利王朝更趋衰落了。

策略战术

普奥战争中,普鲁士先以外交策略,孤立奥地利;然后运用三线并进牵制奥军的战略部署,并采用无线电通信新技术,实现外线统一指挥;采用快速机动、分进合击等战术,实施果断出击,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奥军采取消极的防御策略,战术上处于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最终以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