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昆阳之战

昆阳之战(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

王莽新朝失人心

昆阳之战简介

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这样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

昆阳之战过程分析——

昆阳之战,是指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因主战场位于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昆阳之战,以绿林汉军获胜告终。此战过程中,新军兵力有四十多万,而绿林汉军则不到两万,因此这又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作战。那么,刘秀究竟是如何击败王莽的?该战又对新汉两军的命运乃至中原未来数百年的走势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呢?

新军包围昆阳城

新朝末年,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和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形势严峻。比较之后,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随即着重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太师王国、国将哀章统率的十余万精兵剿杀赤眉军,而仅以纳言将军严尤和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包括临时招募的部队,对付南方的绿林军。而且,王莽并未授予严尤和陈茂兵符,两人每次行军作战,必须先行上报,否则就以“弄兵”之罪论处。

之后,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并在南阳城下击败严尤、陈茂。接着,刘玄称帝,声称要恢复汉朝。直到这时,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威胁更大,随即转移战略重心,一边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一边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

公元23年五月,新朝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统率的大军与严尤、陈茂会合,随即从颍川向昆阳方向前进,没过几天,昆阳已经集结了十余万大军。之后,王邑下令围攻昆阳。严尤吸取以往作战失利的教训,认为不应把兵力集中于昆阳这个无碍大局的小城,新军应直趋宛城,击破那里的汉军,到时候,昆阳将不攻自破。

然而,王邑并未采纳严尤的建议,坚持以十万大军围攻昆阳。汉军统帅王凤、王常等见新莽大军云集昆阳,而己方守军只有一万多人,对坚守昆阳信心不足,一些退人昆阳城中的官兵也惊慌失措,担心妻子儿女,想分散回去,各自保全。此时,刘秀率领的三千骑兵在颍川西北遇见新军之后,也引兵退到了昆阳。

见己方人心惶惶,刘秀对大家说:“现在我军兵少粮缺, 城外却是强大的敌人,如果我们集中力量抗击敌军,可能还有取胜的希望;如果各自分散,那就肯定无法取胜了。昆阳一旦失守,我们早晚有一天会被敌军各个击破。难道大家真的贪生怕死,各自保全,而不能共抗敌军,共谋大业吗?”诸将领听完刘秀的话,不禁骂道:“你怎么还教训起我们来了?”刘秀笑而不答。

就在这时,一位士兵报告说:“王寻大军马上就要到达城北,军队连绵百里,不见其尾。”王凤一向看不起刘秀,但见情况急迫,商量之后,决定让刘秀来决定破敌之策。经过分析,刘秀让王凤和廷尉大将军王常率军坚守昆阳城,自己则连夜协同宗佻、李轶等十三骑,从昆阳城南门出城调集部队,准备内外夹击新军。

新军一到昆阳,马上按照统帅王邑和王寻的命令,对昆阳城展开围攻。为了显示作战威力,新军把昆阳包围十多层,军旗遍野,战鼓声十几里外都能听得到。新军一边挖地道,一边用冲车和棚车攻城,同时用机弩向城内疯狂发射箭矢,昆阳城内顿时箭如雨下,城中的军民根本无法外出,连出门打水也要头顶木板,否则随时可能中箭。在这种情况下,王凤等人一度向王邑乞降,但王邑、王寻认为攻克昆阳指日可待,没有接受绿林汉军的投降请求。无奈之下,王凤他们只好拼死守卫昆阳城。之后,汉军军民并肩作战,多次打退新军的强攻。

在昆阳被围前,出城调集兵将的李轶、刘秀等人到达定陵、郾城等地时,一些将领贪恋财物,想就地分兵留守,不愿回昆阳支援守军。刘秀见状,对他们说:“ 如果我们能够回援破敌,得到的珍宝要比现在多一万倍;如果昆阳失守,我们到时候连脑袋都保不住,还谈什么金银财宝呢?”将士们听完,随即跟着刘秀一起向昆阳地区赶去。

刘秀大败新军

公元23年的五月底,宛城在绿林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无粮草,外无援军,守将岑彭被迫投降。不过,这个消息并未传到昆阳。刘秀为了鼓舞士气,便宣称宛城已破,绿林汉军主力马上就要驰援昆阳。消息传开,守军士气大涨,纷纷立誓坚守昆阳,并随时准备歼灭敌军。而新军得知宛城的消息,则个个垂头丧气,士气低落。

之后,刘秀自率一千多名骑兵为前锋,在离新军四五里地时便摆开阵势,准备出击,李轶则率主力跟进。接着,王邑、王寻派数千兵力迎战。战斗伊始,刘秀亲自率领人马冲人敌军,斩杀几十个人。见此情形,跟随的将领纷纷赞叹说:“ 刘将军平时看到几个敌人都十分害怕,现在却凶猛无比。以后请你率领我们作战吧!”于是,刘秀再次率领将士向新军发起攻击,斩杀近千人,大大地鼓舞了汉军的斗志。

为了进一步瓦解新军的士气,鼓舞汉军军民,刘秀故意渲染宛城汉军的胜利。他把写有宛城汉军已获胜,“宛 下兵到”的密信射进昆阳城内,结果引起新军统帅王邑、王寻的恐慌。

接着,刘秀又精选了三千人的敢死队,从城西向新军中坚力量发起冲击。王邑、王寻一向未把刘秀放在眼里,自以为可以轻易地击败刘秀,因而只率领万余人巡视阵地。同时,为了防止各营出现混乱,他们下令各营严格管束自己的部队,没有命令不得擅自出兵。

结果,新军根本无法阻挡刘秀的敢死队,新军阵势很快便被刘秀军击破,士兵四处逃窜。而剩余的新军因没有接到命令,不敢轻举妄动,无人支援王邑、王寻军作战。最终,刘秀率领汉军一举击垮王邑、王寻的部队,斩杀了王寻。

王寻战死,新军顿时大乱。昆阳城内的汉军见刘秀等人取得胜利,随即大喊着冲出城门,内外夹攻新军,杀声震天动地,四十二万新军转眼土崩瓦解,溃不成军。溃逃过程中,新军相互推挤,踩压致死者数不胜数,伏尸绵延一百多里地。而且,他们又恰巧碰上大风大雨天气,河水暴涨,仅掉入洪水中淹死的就有一万多人,甚至于堵塞了洪水。最终,王邑、严尤、陈茂等人仅带几名精骑,踏着死尸渡河才得以保全性命,侥幸逃脱。

此役过后,汉军缴获新军大量军用物资,搬了一个多月都没搬完。王莽得知昆阳惨败的消息后惊愕万分,整个朝野也是震惊不已。

新莽统治日薄西山

昆阳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经此一役,王莽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主力几乎覆没,而身为偏将军的刘秀则一战成名。这场战役为起义军胜利进军洛阳、长安,并最终推翻新莽统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

此次作战,起义军之所以能够取胜,一方面是因为起义军反抗王莽暴政,符合广大民众的愿望和需求,支持者众多;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起义军实施了坚守昆阳、积极反攻的正确做法,严重迟滞了王邑军的行动,牢牢掌握了战场攻守的主动权。当然,刘秀的智谋和果敢也是起义军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明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赞扬昆阳之战中的刘秀“一战摧大敌,顿使何宇平”,当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