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加坡沦陷

新加坡沦陷(Singapore 1942- End of Empire)

新加坡沦陷简介

新加坡沦陷:新加坡沦陷,1942年2月,日军向新加坡进行最后的攻击,大炮和航空兵对新加坡上的英军阵地·机场等设施进行狂轰滥炸,而英军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损失惨重,随后日军开始采用声东击西的方法进行突击登陆,击溃了疲惫不堪的英军澳大利亚军团,并且日军精锐部队乘胜追击,占领了新加坡各个战略要地,对主城区形成合围之势 。而此时,势单力薄的英军彻底陷入绝境,英国本土无法派兵来支援,没有制空和制海权,英军主帅白思华失去了放手一搏的勇气,向日军签订了无条件投降书,十三万英军成为三万日军俘虏。英国首相丘吉尔悲痛的说道:英国史上最沉痛的浩劫,规模最大的投降,就在新加坡。

新加坡沦陷过程分析——

新加坡沦陷档案

交战双方:日本皇家卫队VS英联邦部队

交战时间:1942年2月15日

交战前瞻:从积极的角度而言,盟军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可以算作后勤上的胜利,然而新加坡的沦陷却几乎没有任何正面意义。丘吉尔称这次失败为“英国军事史上最沉痛的浩劫和规模最大的投降”。日军在南下泰国和马来半岛的途中,从“后门”进入新加坡,而英军却错误地将防御火炮部署在了海岸,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主要过程

英国非常清楚日本在远东构成的威胁。正因如此,他们才率先设立了新加坡海军基地,在周围部署了重型火炮并修建了机场。然而新港却没能迎来长驻军。

防御不足

泰国是日本在亚洲唯一的盟友,因此英国也考虑过日本可能从泰国进入马来半岛。早在1936年,少将威廉·杜比(William Dobbie)就曾强调过这一危险。而最终率英军投降日本的亚瑟·白思华(ArthurPercival)当时正是杜比将军的参谋。1940年9月,日本加人轴心国后,局势更加危急,日本在亚洲的扩张无人能敌,而处在英美太平洋势力中心地带的新加坡和菲律宾更是首当其冲。然而,按照当时的战略部署,新加坡仅有的一点战略物资也已被英军转移到其他战场。1940 年10月,英国空军元帅罗伯特。 布鲁克一波帕姆爵士(Sir Robet Brooke一Popham)结束了自己的退休生活,赴任远东总司令。波帕姆原本计划加强新加坡的防御,但是,当他要求增派飞机时,却被告知没有多余的飞机。1941年5月,白思华中将被任命为马来半岛的英军总司令。他的兵力十分薄弱,只有第9师、第11师和印度第3军。

白思华曾因参与镇压20世纪20年代的“北爱尔兰动乱”获得勋章,他在同爱尔兰共和军(IRA) 作战的过程中留下了冷酷无情的名声。他被派到新加坡后,曾敏锐地指出日本可能“从后门攻入马来半岛”;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预测非常准确。他还批准了巩固柔佛(Johore)的计划。柔佛位于新加坡的北部,正对着新加坡岛。

与白思华配合作战的是少将弗兰克·西蒙斯(Frank Simmons),他的澳大利亚第8师由亨利·戈登·贝内特少将(Henry Gordon Bennett)指挥。盟军共有158 架战机,但多数陈旧落后,送至新加坡的坦克又被调往苏联,支持斯大林反击德军。

1941年12月8日,日本将军山下奉文(General TomoyukiYamashita)率日本第25军在半岛上的哥打巴鲁(Khota Bharu)登陆。

第25军是一支受过两栖登陆训练的精锐部队,十分擅长骑自行车长途跋涉。这支部队只是分散盟军注意力的诱饵,日军主力早已在泰国东南的宋卡(Singora) 和北大年(Patani) 登陆。

联合作战

日军迅速夺取了空中优势,并精心设计了登陆时间:上述三处的登陆仅比偷袭珍珠港早一个小时,只是由于受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影响,日期的记录不尽相同。12月10日,白思华发表了如下公告:“在此危急关头,总司令要求一切部队付出坚决、持久的努力,保卫马来半岛,保卫与之相邻的英国领土。帝国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整个远东的局势危如累卵。这或许将是一场耗时长久的艰苦战斗,但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强不屈,证明我们没有辜负人们对我们的巨大信任。'日军在一个坦克旅的保护下经大路向南推进至吉隆坡(KualaLumpur)。他们一路横扫英军,每战必胜: 12月11日攻下吉特拉(Jitra)、 15日攻下牛仑(Gurun) ; 1942年1月2日打下金宝(Kampar),1月7日打败印军夺取了仕林河(Slim River),11日又攻下吉隆坡。一部分日军乘小船向南进军。仕林河之战当天,西南太平洋地区英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韦弗尔爵士(Sir Archibald Wavell) 还登陆视察了部队。眼前看到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他下令立即撤回至马来半岛最南端的柔佛省。了解到新加坡根本没有一套抵御日军的作战计划,韦弗尔马上给丘吉尔发去电报,表达了他的担忧。

在此之前,英国还经历了一场更沉重的浩劫: 1941年10月,英国计划派旧式巡洋舰“反击”号(HMS Repulse)护送崭新的“ 威尔士亲王”号(Prince of Wales)军舰和“不屈”号(Indomitable) 航空母舰支援新加坡,然而航母却在试航中受损,其余两艘则被编入“Z”舰队,在海军上将汤姆。菲利普斯爵士(Sir Tom Phillips)的率领下开赴印度洋。更加不幸的是,12月10 日,两艘军舰均被印度支那的日本轰炸机击沉,造成包括菲利普斯在内的800余名英军死亡。

这对丘吉尔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他命令白思华坚守阵地:“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新加坡,全岛部队必须誓死抵抗,直到最后一支 部队、最后一个据点被摧毁为……不得投降。”

猛攻新加坡

白思华的处境十分艰难:岛上遍地是难民,淡水和弹药都将耗尽。

新加坡的淡水40%来自陆地,通过管道引入岛内。只是他有所不知,日军更加缺乏补给,而且兵力只有英军的一半。

马来半岛的英军继续后撤。1月21日午夜,几乎全部英军已穿过堤道进入新加坡。一支阿盖尔(Argll) 营负责殿后,炸掉了堤道,但此处海水落潮时的深度仅有1.2 米。

日军以佯动迷惑了白思华。2月7日午夜,日本近卫师团以400名士兵和两门火炮登上东北部的乌敏岛(Pulau Ubin),进攻樟宜(Changi)要塞。英军闻讯火速增援。2月8日,山下奉文集中兵力猛攻西北部,而白思华却将兵力部署在了海边。日军两个师团在440门火炮的掩护下乘300多艘小船从西北部登岛。是夜,日军攻破澳大利亚旅的防御,随后向岛中央的水库前进。

第二天夜晚,在连接新加坡和柔佛的堤道附近,另一支日本皇家卫队却没能完成任务。就在白思华担心他们还会重新登陆时,日军主力早已登。上了新加坡岛。韦弗尔冒着日军的空袭最后一次进岛, 严厉斥责白思华作战不利,并下令立即反攻。

虚张声势

2月10一11日夜,山下奉文的部队靠刺刀冲锋占领了武吉知马岛(Bukit Timah)高地。同时,日本的坦克也已登陆,巩固水库一带的防御。12 日,日军弹药即将耗尽,山下奉文便鼓动士兵多用刺刀作战。英军第18师多为新兵,难以御敌。但山下奉文非常清楚,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军将逐渐占据上风。因此他开始虛张声势,要求白思华投降。

白思华没有立即答复。2月15日上午9:00, 他在福康宁(FortCanning)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指出英军已经无力抵抗,他提议下午4:00向日军投降。韦弗尔没有其他选择,只得批准。当天下午, 白思华亲自举着白旗来到武吉知马岛同日军谈判,山下奉文态度十分蛮横。他也知道,如果英军坚持战斗,是有可能战胜日本的。他问道:“夜间进攻马上就要开始,英军到底要不要投降? 一句话,投还是不投!”白思华态度软弱,试图拖延时间,但是最终被迫投降。当晚8 : 30,停火协议生效。

马来半岛和新加坡战役前夕,白思华共有兵励14万人,其中9000余人阵亡,其余部队则在新加坡陷落时沦为俘虏,受到了日军极端残忍的虐待。只有戈登。贝内特少将和个别盟军部队得以逃脱。而日军的规模还不及英军的一半,只有5。5 万人,其中3500人死亡。山下奉文的上级限他100天之内攻克新加坡,他却只用了70天,从此得名“马来之虎”。

二战结束后,白思华因新加坡防御的失败饱受诟病,没能获得骑士爵位。然而山下奉文的结局更加悲惨:他被美国军事法庭判为战犯并于1946年被判处绞刑,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他残忍虐待盟军战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