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拓跋濬

拓跋濬(北魏文成帝)

拓跋濬简介

拓跋濬:北魏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字乌雷直勤,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时期皇帝(452~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皇帝拓跋晃长子,母为恭皇后郁久闾氏。聪明敏达,风仪异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拥立南安王拓跋余即位。同年十月,敬寿帝拓跋余遇弑后,即位为帝,年号兴安,诛杀权臣宗爱。在位期间,平定内乱,休养生息,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和平六年(465年),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云中金陵。

拓跋濬传记——

拓跋濬

拓跋濬生于太延六年(440),是拓跋晃的长子。拓跋焘因深悔由于自己的怀疑猜忌使拓跋晃恐惧卧病而亡,故而对拓跋濬特别宠爱。幼时的拓跋濬聪明颖达,常被拓跋焘带在身边,亲加教导,号为世嫡皇孙。太平真君五年(444),拓跋焘车驾北巡,到各处察视民情。一天,正在行路,突然遇到一个官吏捆缚着一个奴仆,正准备处罚他。见到皇帝驾到,忙跪奏道:“这个奴仆犯了大罪,小臣正要惩处。”这时,年仅5岁的拓跋濬从皇帝旁边的一辆车中伸出小脑袋,说道:“这个奴仆今天正巧碰到了我,也许是天意,你将他放了吧!”官吏按照命令将犯人松绑放掉了。拓跋焘惊讶地看了自己的孙子一眼,自语道:“这孩子年纪虽小,举止却以天子自处呢!”年纪稍大,便让他参决国家大事。

正平二年(452)十月,魏帝拓跋余被宦官谋杀,拓跋濬在众大臣的帮助下登上了帝位。这时的北魏虽已统一了北中国,日渐强大起来,但因太武帝拓跋焘时经营四方的统一战争,使国力颇为虚耗。内侍宗爱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内连弑两帝,弄得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不安。因而文成帝拓跋濬登基之后,首先宽刑简政,以稳定民心。

太武帝拓跋焘在太平真君七年(447)曾下令尽诛沙门,焚毁佛经,严禁民众信佛。一时间天下经书遭焚,和尚尼姑受到诛杀。南北朝之卷·北魏·文成帝拓跋濬但佛教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时代思潮。然而,民间仍有许多人暗中归佛。拓跋濬即位后,接受群臣的进谏,决定对佛教的流行听其自然,稍加规限,下诏命令各州郡县可以各建一处寺院,百姓有自己愿意出家为沙门的听其自然。但出家人数大州不能超过50人,小州不能超过40人。文成帝还亲自为沙门师贤等5人剃度,并让师贤担任僧人的总摄,管理僧人事务。这样,无形中便消匿了沙门与政府的对抗情绪,又使政府对僧尼有所控制。

拓跋濬接受了祖父拓跋焘滥杀的教训,对谗言详加案验,不因轻信而大加杀伐。当时,北魏定州刺史许宗之在任时贪污索贿,压榨百姓。有个叫马超的指责他,被许宗之派打手殴杀。事情发生之后,许宗之害怕马超的家人上告,便恶人先告状,上书说马超谤毁朝政,谋图不轨。拓跋濬看到书奏后说道:“这一定是谎话。我为国家之主,对马超并无任何危害,他又怎么要来诽谤我呢?必定是许宗之有什么事情要隐瞒,而故意诬谄马超。”便派官员到定州详细调查了案情,然后将许宗之处斩。

北魏玻璃瓶、玻璃钵

北魏官吏没有俸禄,全靠掳掠,征服战争结束后,便靠贪污。北魏皇帝用鲜卑贵族和汉族大姓做州刺史和郡太守。一州三个刺史,两个为鲜卑贵族,一个为汉族地主。鲜卑贵族和汉族地主狼狈为奸。只要不短欠政府的收入,无论他在任所上怎样贪污受贿,北魏的统治者都是听之任之,并不认为这是罪恶。战时的掳掠,遭到各族人民的反抗;平时的贪污,更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兴安三年(454) 县(今在河北任丘县北)人民起义,拓跋濬亲自带兵镇压,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被惨杀,15岁以下的男孩子则被罚充役。和平元年(460),邻近两县的百姓把贪污压榨百姓的县令杀死。拓跋濬经过多次的四方巡行察视,确实看到了许多地方官吏串通富商大贾,乘老百姓交纳租赋之机放高利贷、买贱卖贵,然后坐地分赃大发贪污之财的情况,便于和平二年(461)下令禁止贪污,规定犯赃绢十匹以上的便处以死刑。这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贪污的症结,但也使官吏不得不有所收敛。

拓跋濬在位的时候,正值年轻气盛、想大干一番事业的年龄。但是因为太武帝拓跋焘时统一四方的战争使国力损耗颇大,所以拓跋濬登位之后,始终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但身为善弓马、好骑术的鲜卑族人,拓跋濬也没有忘记习武。他在位时,每年的农闲季节都令群臣讲武习艺。他与众大臣在灵丘(今山西灵丘)南面的山下习武,让群臣仰射山峰,山高四百余丈,群臣的箭射到中途便势竭而坠,没有一个能超越峰头的,而他手执一张千斤硬弓,弯弓发矢,脱弦而出,越过山峰30多丈,到了山南220余步方才坠下。拓跋濬十分得意,便在射箭的地方立碑记载,留做纪念。

和平六年(465)五月,文成帝拓跋濬病死于太华殿,年仅26岁。谥为“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云中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