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徐骧

徐骧(清末抗日义军将领)

徐骧简介

徐骧:徐骧(1858—1895),字云贤,台湾苗栗人,祖籍广东(粤籍,客家人),秀才出身,清末台湾抗日义军将领。徐骧家世以农耕为业,但他素有大志,“耕而兼读,耕读之余,更以余力习武技”。徐骧勤奋耐劳,并善于团结群众,常资助贫苦乡民,深得当地农民的信赖。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新竹保卫战中壮烈殉国。

徐骧传记——

徐骧(1858~1895),清末台湾民军领袖。台湾省苗栗县人,祖籍广东。为了维护祖国的完整统一,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徐骧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

徐骧出生在世代耕织的农家。他自幼参加农业劳动,曾考中秀才。他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平时喜欢练习棍棒拳术,练就一身好武艺。他为人勤俭,好济人危,常常把多余之物分给乡村中的贫苦之家,并喜欢为人打抱不平,所以在乡里很有威信。他非常爱读文史及兵书,深为许多古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所感动,决心以他们为榜样。

甲午战争清军失败后,清王朝签订《马关条约》将宝岛台湾割让与日本。在台北失陷后,徐骧举起义旗,成立义民团抗日,被群众推选为团长,后为民军司令。徐骧的民军和新竹人姜绍祖、苗栗人吴汤兴等领导的义军,以及刘永福领导的黑旗军,是台湾抗日斗争的中坚力量。光绪二十一年(1895)六月中旬,日船多艘进攻台南安平口,企图采用水陆两路、南北夹击的战术,一举歼灭台南军民的抗日武装。刘永福指挥黑旗军英勇作战,徐骧及时率领自己的义民团赶来助战,敌人多次强行登陆,皆被击退。安平口一仗,就使日本侵略者尝到了台湾人民正义“铁拳”的厉害。

日本近卫师团进攻台南安平口失败后,即改变了进攻的地点,又兵分两路进犯通往台中的门户新竹。徐骧等率民军数千人赶往新竹,协助守将杨紫云据险阻击,迎战日军。

日军增援部队不谙当地地形,只得用重金收买汉奸带路,抄小道从侧翼夹击义军。日军突围后,形势出现逆转,徐骧便率军且战且退,而日军则尾追不舍。徐骧命令小部队在岐路上往返迂回,迷惑箝制敌人,自己率大部队抄小路绕到敌背,对敌人实施腹背夹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大败而逃。后来,由于民军饷械不继,只好主动撤离,日军这才占领了新竹。此后,徐骧继续运用游击战术,指挥民军不断袭扰新竹之敌。在新竹,徐骧牵制日军达两个月之久,打乱了敌人南侵的如意算盘。

后来,徐骧率民军退守大甲溪、台中一线。日军要占领台中,必先攻占大甲溪。徐骧在大甲溪一带与敌相持一个月之久。日军不得不故伎重演,又用重金收买奸细带路抄袭,攻下大甲溪。

大甲溪失陷后,刘永福命令各军严守彰化。彰化是台湾中部的主要城市,它的得失对台湾抗日斗争的影响极大。

不久,日军来犯。徐骧乘敌结筏渡河之机,在夜间发起攻击,将其截成数段,杀伤大量敌人,并击退数倍于己的日军。次日,徐骧又率兵追击,大败日军于李厝庄。正当他准备一举夺回大甲溪时,另一路日军已攻占台中府城,两路日军会师合击彰化,徐骧退至八卦山与刘永福部将吴彭年共同御敌。一连几天,两军对峙,不分高下。日军又以重金收买奸细作向导,趁夜间由小路登山袭击吴彭年的阵地。在这次血战中,徐骧率领的民军和黑旗军也伤亡很大,吴彭年与三百多名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徐骧为了保存实力,率少数民军杀出重围,退往台南,彰化失守。

徐骧在彰化率部分民军突出重围后,即在高山族同胞聚居的阿里山区进行休整,进一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决心与日军抗战到底。徐骧指挥民军在北斗镇、刺桐庄、云林等地阻击敌人,力挫日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十月中旬,日军集中兵力进逼嘉义。王德标和徐骧率军与日寇巷战,重挫敌人后,引军退往曾文溪。

曾文溪距台南府城仅20公里,是防御台南的最后一道防线。侵台日军集中了全部兵力包围扼守曾文溪的黑旗军与民军。王德标、徐骧率军与日寇展开最后决战。徐骧手持大刀,带头冲入敌阵,不幸阵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