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柬之

张柬之(复唐功臣)

张柬之简介

张柬之生平:张柬之(625 ~ 706),字孟将,汉族,唐朝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进士后任清源丞。689年以贤良征试,擢为监察御史。后出任合州、蜀州刺史、荆州长史等职。狄仁杰向武则天推举之,武则天提升其为洛州司马。不久,狄仁杰再荐,称其“可为宰相,非司马也”。武则天先升其为秋官侍郎,又升任宰相。因功擢天官尚书,被封为汉阳郡公,后升为汉阳王。不久,遭武三思排挤,被流放陇州,气愤致死。

历史评价:张柬之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将大唐江山复归李氏手中。武则天敢作敢为、言出不二,尤其是在15年之中以强硬态度控制朝政而得心应手,如采用软弱退让的手法,只能使武则天更加强硬,更加为所欲为。在争取皇位的权力斗争中,以张柬之为首的一帮人,一改太子一味妥协忍让的做法,果断用强,决不手软,决不讲情面,从而一步到位,取得了复唐的成功。应该说,张柬之“以硬对硬,一步到位”的做法,在当时是最为明智的。

张柬之大事记

625年 出生。

689年 以贤良征试,被提拔为监察御史。

705年 正月,与桓彦范、敬晖等乘武则天病发动政变,复辟唐朝国号。

706年 去世。

人物关系

张柬之传记

有谋能断 狄公所荐

三礼

▲一说祭祀天、地、宗庙之礼。

▲二说三礼者,《周礼》《仪礼》《礼记》是也。

张柬之年少的时候入太学学习,当时太学是为五品以下的官家子弟所设的学府,学生一般都是从郡县保举而来,由此可见张柬之也是出身于官宦之家。张柬之30多岁的时候,因为对“三礼”有研究,曾被国子监祭酒令狐德棻器重。后来通过进士考试,被派去做现在相当于副县长的官职。到了689年,才因贤良征试,在千余名应试者中名列第一,被提拔为监察御史。后来武则天看到狄仁杰已经老迈,让他推荐当朝可以做宰相的人才,狄仁杰当时就举荐了张柬之。但是,武则天并没有立刻把张柬之升做宰相,而是调为洛州司马。后来,武则天再让狄仁杰举贤的时候,狄仁杰说:“张柬之并没有得到重用。”武则天说:“已经把他升为洛州司马了。”狄仁杰则说:“我推荐他做宰相,但是陛下却把他调为司马,好像并没有得到重用。”听了这话,武则天就把张柬之召回长安,先任大理寺少卿,后调任秋官侍郎。张柬之真正入阁为相还要得益于姚崇的再次推荐,姚崇说:“张柬之有谋,能断大事。”还说:“他的年龄已经很大了,不仅要用他,还要快点用他。”武则天就召见了他,任命他为平章政事(也就是入阁为相了)。此时,张柬之已经快80岁了,但是武则天并不嫌他老。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

张柬之

柳台临新堰,楼堞相重复。

窈窕凤凰姝,倾城复倾国。

杏间花照灼,楼上月裴回。

带娇移玉柱,含笑捧金杯。

▲唐宫图

武后晚期 “二张”误政

狄仁杰去世以前,武后身边多了两个宠臣,一个是张易之,一个是张昌宗,兄弟二人声名狼藉,无人不知。张氏兄弟都是二十几岁,都是出了名的美男子,真是面如傅粉,唇若涂脂。张易之为兄,张昌宗为弟。一般人称易之为五郎,因为他行五;称昌宗为六郎,他行六。两人入宫时即油头粉面,口中含有鸡舌香,可以气出若兰,六郎美得出奇,人都说他的粉脸美若莲花。谄媚小人内史杨再思阿谀张昌宗道:“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张氏兄弟虽然被武后赐了宅第、仆役车马,但一般都居住在宫中。

二人同入宫中侍奉,本来也就是一介“花瓶”,但是没想到,仕途也一再高升,先被任为中郎将和少卿,后又常常得以加官。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分别掌管控鹤监和秘书监,都受武则天的宠信。由于武则天已进入暮年,很多政事由张易之兄弟来处理,二人权倾朝中,连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等人都争着为二人执鞭牵马。

二人的肆意横行引起了大臣们的不满,尤其引起了复唐功臣张柬之的不满,一场悄无声息的复唐计划已在慢慢筹划之中。

二张

张易之与其弟张昌宗均是唐代武则天的宠臣,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词。

内宫生变 则天退位

▲武后的“二张”

张柬之沉稳有谋,果断敢行,一直不忘复唐雄心。早年任合州刺史时,便与荆州长史杨元琰一同泛舟,相互有约:“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同图匡复。”待张柬之入朝为相后,立即推荐杨元琰为羽林军将军,控制京城军权,静待恰当时机准备起事。705年,以宰相张柬之为首的强硬派,决定以强对强,用强硬的手段逼迫武则天让位给李显,重新恢复李姓天下。

当时武则天病重,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怕武则天去世,自己无法生存,所以也在暗中密谋,准备夺权。张柬之认为时机已经到了,不能再进行拖延,于是又把同道中人桓彦范等都安插在御林军中当将军,直接控制保卫皇宫的禁军。

等到一切事情安排妥当之后,张柬之便率左右羽林军500余人,直接进入玄武门,并派人强行从东宫找来胆怯疑惧的太子李显,一起冲进内殿。“二张”听到风声,慌忙从武则天房里跑出来,恰被张柬之碰上。张柬之毫不迟疑,当时就令将士将他们就地处斩,然后直奔武则天的寝宫长生殿。殿前侍卫围成一圈阻止张柬之等人进入,张柬之眉毛倒竖,大喝一声“退下”,大踏步带兵闯进了武则天的内室。

武则天听到人声嘈杂,知道事情已由不得自己,便竭力支撑起身体,厉声问道:“什么人胆敢作乱?”张柬之带着太子已拥兵到了床前,齐声道:“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进来诛杀二位逆贼,担心走漏风声,所以没有事先通知……”

武则天仍以一贯的强硬态度,对太子怒目而吼:“你敢这么做吗?‘二张’既然已经被杀,你可以快点回东宫去了!”张柬之等仍然以硬对硬,大声说道:“太子不可再返东宫。以前高宗把爱子托给陛下,现太子已经长大,不论是天意还是人心,都归向太子,臣等不忘太宗、高宗的厚恩,所以奉太子之命诛杀贼子,愿陛下现在就传位太子,上顺天意,下符民望。” 武则天实在不甘心女皇的威风就此扫地,当然不愿马上传位,没料到自己强硬,对手却更加强硬,大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势;又见人势汹汹,刀光闪闪,她一下子放弃了强硬的口气,口中说:“算了,算了!”

第二天,张柬之等人毫不偷闲,把异己分子或捕或杀,干净利落地消除后患,然后让太平公主直接找武则天,劝其退位。不久,唐中宗李显复位,李唐重新掌握了政权。

▲最大、最重的石头书

▲昭陵六骏浮雕

斩草留根 结局可叹

虽然中宗得到了复位,张柬之等五位复唐功臣都入阁执掌相权,但是没想到下去了一个武后,又来了一个韦后,中宗生性懦弱无能,权力实际上又落入韦后的手中。武则天退位之后被迁徙到上阳宫,依旧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家的子侄们仍在朝中保有王爵。曾经有人对张柬之说:“虽然‘二张’被除掉了,但是斩草不除根的话,我们将不知道何时会被他们害死。”不幸的是这些话果然得到了应验,中宗即位当年,张柬之就因发现武三思私通韦后,被逐出朝廷,贬为襄州刺史。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暲这五位复唐大臣先是被封王,然后又被夺去官职,流放外地。张柬之相比其他四位算是幸运的,张柬之在贬泷洲途中因病去世。其他四位被武三思派人在他们流放途中直接杀害,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所以,张柬之仓皇策划的政变都因布置的不够周全,斩草没有除根,使得自己的计划落得个草草收场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