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平李重进叛乱

平李重进叛乱(赵匡胤稳定政权)

平李重进叛乱简介

平李重进叛乱:淮南叛乱,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九至十一月,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据扬州(今属江苏)起兵反宋,被侍卫马步军副指挥使唻石洎頭筿守信等率军平息的作战。此战后赵匡胤稳定了政权,从此内部再也没发生大规模叛乱。

平李重进叛乱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960年

参战方: 北宋,李重进

战场: 扬州

主要将帅: 李重进,赵匡胤

战争回放

平定李筠叛乱不久后,另一场叛乱又在北宋爆发。这次叛乱的发起人是扬州的李重进。李重进,河北沧州人,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他的官运亨通,官职一直做到殿前都指挥使、武信军节度使。周恭帝即位后,加封他为检校太尉、淮南节度使。此后,李重进一直驻守扬州。

当年,李重进与太祖赵匡胤同为后周武将,他既看不起又害怕太祖。周世宗在位时,李重进执掌侍卫司军权,太祖执掌殿前司军权,两人明争暗斗,由于太祖比他更英勇神武,所以他对太祖非常忌惮。太祖篡权夺位,李重进更是不满。

另一方面,太祖对李重进并不信任。太祖即位后,就让老友韩令坤接掌侍卫司,并加封李重进为中书令。中书令只不过是一个荣誉性的虚衔,并没有实权,显然太祖对李重进是明升暗降。随后,李重进请求按照其他节度使的惯例晋京朝见皇帝,竟被宋太祖断然拒绝,这更促使李重进作出起兵造反的决定。

李重进很有战略思想,他知道单凭扬州的数千兵士是难以成功的。于是,他企图向北联合李筠,向南结交南唐,通过南北夹击的战术讨伐宋军。

为了联合李筠,李重进派部下翟守殉前往潞州。不料,翟守殉与太祖早前认识,在回扬州路过开封的路上,他便偷偷地向太祖告密,将李重进叛变的计划告诉了赵匡胤。太祖为了防止两面作战,施以缓兵之计。他对翟守殉说:“ 你回去后对李重进说,朕十分信任他,要赏赐他‘ 铁卷’(古代皇帝封大臣时所颁发的凭据,将大臣的誓言用丹砂写在铁卷上),同时要劝告他延缓行动,时机不利。”

李重进中计后犹豫不定,迟迟没有采取行动。太祖因此赢取了时间,在平定了北面李筠的叛乱之后,就可以开始从容地收拾李重进了。

宋建隆元年(960) 九月十一日,为了继续迷惑李重进,太祖下旨任命李重进为平卢节度使。两天后,又赏赐李重进“铁卷”,李重进完全被迷惑了,甚至想人朝谢恩。

然而,左右谋士纷纷说道:“ 这是赵国胤的缓兵之计,将军要早做准备呀!”此时李重进才清醒了些许,开始抓紧准备兵器,同时派使者前往南唐求助,以求尽快起兵。然而,南唐不敢起兵反宋,拒绝了李重进的请求。

李筠叛变被太祖平定,南唐又不敢起兵,南北方向都找不到盟军,李重进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又加速了其军队内部的瓦解。扬州都监、右屯卫将军安友规叛变投降了,李重进担心这件事动摇军心,引起其他将土的叛变,于是就囚禁了十几名军校。军校们愤愤不平,奋力抗辩,李重进一生气,将他们全都处死了。这样一来,李重进举兵反宋不但没有找到外部的盟友,而且也失去了内部将士的支持,落得众叛亲离,只得孤身奋战。

九月二十二日,李重进向宋室朝廷递交“反书”。太祖立即派石守信、王审琦、李处耘等人率军讨伐。此外,太祖依然让吴廷祚和赵光义留守京师,再次亲率大军,征讨扬州。

统帅石守信率领大军直逼扬州城下,把整个扬州城团团包围。捷报频频传来,而太祖率领的军队仍在奔赴扬州的路上。因此,统帅石守信选择围而不攻,并派人向太祖报告说:“ 扬州城已经危在夕,只等御驾亲征,一举破城。”那么,石守信为什么自已攻城,而非要等太祖来呢?石守信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深知为臣之道。皇帝已经御驾亲征,如果他还未到前线,仗就打完了,那他岂不是白跑一趟?如此一来,天子的威严何存?于是,石守信安排好~一切,等候太祖……太祖大军一到,便即刻攻城,李重进打败。进城后,太祖擒获了李重进死党数百人,均全部被处死。李重进的兄长深州刺史李重兴听说李重进起兵造反,知道自已不是太祖的对手,立即自杀。李重进的弟弟解州刺史李重赞和李重进的儿子尚食使李延福,都被斩首示众。

祖石守信征检校太尉、淮南节度使,来样一;会息重进的兄长深州刺史李重兴听说太祖又颁布两道命令:一、赈济扬州百姓,赏赐他们粮食和衣服。二、赦免李重进的家属、部下,逃亡者准许回来归降免罪。这两项措施安抚了扬州百姓,有效地平息了扬州地区的动荡局势。太祖找到翟守询,任命他为殿直官,又任命李处耘接管扬州,亲自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历史影响

李重进叛乱被平息后,赵匡胤解决了又一个心头大患,北宋统一全国的步伐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