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马克·安东尼

马克·安东尼(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

马克·安东尼简介

马克·安东尼: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全名马尔库斯·安东尼斯·马西·费尤斯·马西·尼波斯(Marcus Antonius Marci Filius Marci Nepos),约前83年1月14日出生于罗马,逝世于前30年8月1日,是一位古罗马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是凯撒最重要的军队指挥官和管理人员之一。前33年后三头同盟分裂,安东尼在罗马内战中战败,前30年马克·安东尼与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一同自杀身亡。

马克·安东尼传记——

当恺撒为了追击庞培而来到埃及的时候,这个国家正处于内战的状态。此时的埃及仍在托勒密王朝的统治下,而这个王朝的缔造者托勒密一世原本是马其顿人。

托勒密一世出身低级贵族家庭,从童年开始就是亚历山大三世(即后来的亚历山大大帝)的密友,成年后跟随亚历山大远征东方,立下赫赫战功,极受亚历山大信任。后来托勒密娶波斯贵族之女为妻,一直随军东征西讨。亚历山大大帝病死后,其帝国一分为三,托勒密在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并自称埃及法老,以用那个伟大征服者的名字命名的港口城市作首都,史称托勒密一世。托勒密王室是希腊人,但却继续采用埃及原有的政治制度。托勒密一世赐给自己手下的希腊老兵很多土地,并鼓励他们将家庭也迁入埃及。后来有上万希腊人来到埃及并成为统治阶级,而本土的埃及人在政府中仅占很少的部分,而且仅担任较低层次的职务。

◎ 柏林旧博物馆中收藏的克娄巴特拉胸像

时任埃及国王的托勒密十三世之前按照父亲的遗嘱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克娄巴特拉七世(即世人所熟知的“埃及艳后”)结婚并共治埃及(古埃及素来有近亲结婚的传统,据说这样可以保证王室血统的纯洁),但不久两人因争夺权力失和,克娄巴特拉七世被逐出亚历山大。她后来在埃及与叙利亚边界聚集了很多军队,准备进攻埃及。正好此时恺撒来到埃及,试图调解两人的争端。据普鲁塔克等历史学家的记载,克娄巴特拉得到消息后,乘船连夜潜入亚历山大,以毛毯裹身,让人抬到恺撒房门前。克娄巴特拉突然出现在恺撒面前,让恺撒又惊又喜,很快两人就成了情人。

对于王位继承的纠纷,恺撒宣布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与他的姐姐克娄巴特拉七世共享,这个仲裁很明显是对克娄巴特拉有利的。恺撒的做法也许并不是像后世传言的那样是被克娄巴特拉的美色迷惑,站在恺撒的角度,这个裁定是合情合理的。以罗马独裁官身份给同盟国王室争端做仲裁人,恺撒首先必须保证埃及和之前一样做“罗马的友好同盟”,最好继任者能遵循先王以前的这个传统,而且也按先王的遗命行事,而恺撒的这个裁定正是忠实地遵守了埃及先王的遗命。另外一个原因也导致恺撒不愿支持托勒密十三世:托勒密十三世指使近侍杀死罗马前执政官庞培。按照传统,罗马人是不会饶恕杀死同胞的异国人的。此外对埃及王室来说,庞培是他们的保护者,现在被保护者居然杀了保护者,这对注重主从关系的罗马人来说也是不能忍受的。

托勒密十三世自然不肯接受这样的安排。一个月后,他集结军队向恺撒发起挑战。他手下有2万名步兵和2千名骑兵,其中包括7年前庞培留在这里的剩余部队。这些士兵在埃及娶妻生子,已经全部忘记了罗马军团的纪律和战术,基本上已经被埃及化。恺撒只有3千2百名步兵和800名骑兵,以及10艘船,这些兵力加在一起还不足一个军团。而埃及海军有72艘船,其中的主力还是应庞培要支持法萨卢斯会战、后来逃跑回来的那部分。

恺撒的兵力只能用来防守,在亚历山大城内和埃及军进行巷战。城中居民饱受战火摧残,因此对罗马人极其厌恶。为了防止海上归路被切断,恺撒集中兵力进攻并放火去烧埃及舰队,火势蔓延到陆地上,将号称希腊文化发祥地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中的40万册藏书全部焚毁。紧接着,双方围绕号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亚历山大港灯塔展开争夺战。主要战斗发生在连接灯塔和港口的1.4公里的长堤上,战斗进行到最紧要关头,埃及军四面合围,恺撒从船上跳进海里才逃脱。

这时恺撒只得固守待援。此前在法耶罗战役中击败庞培后,恺撒把自己的嫡系精锐调回罗马修整,命手下头号战将多米提乌斯率领庞培旧部三个军团前往平定本都叛乱。第二年2月,镇守小亚细亚的多米提乌斯带了两个军团从海路赶到埃及,这两个军团之一就是由庞培旧部改编成的第37军团。此外,还有一些来自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当地军队从陆路向亚历山大逼近。恺撒军乘机出击,夺取了制海权与援军汇合,从而结束了长达4个月的城市巷战。战斗转移到了尼罗河入海口附近。双方都各有数目不等的陆军和海军,在尼罗河两岸隔河对峙。因为埃及人强大的舰队在尼罗河里来回游弋,恺撒不希望在尼罗河上发生战斗,于是打算从一条河岸很高的尼罗河支流偷渡,去袭击河对岸的埃及军统帅部营垒。托勒密十三世发现了恺撒的企图,派部队前来阻止,双方展开拉锯战,迟迟无法分出胜负。这时恺撒军中的日耳曼骑兵等得不耐烦了,分散出去找渡河点,结果从一处河岸极低的地方渡过河去,杀向敌人的背后。与此同时,正面的军团士兵也砍伐了一些很长的大树,架在河上足以通到对岸。罗马人在树干上铺上泥土冲过河去,埃及军队溃败,绝大部分人被杀。

◎ 亚历山大港灯塔复原图 ◎ 亚历山大图书馆内部想象图

恺撒乘胜率军直逼托勒密十三世设在山上的营垒,这座营垒三面分别被河流、高地、沼泽地所环绕,地形极其险要。经过一天休息,恺撒军次日发起了进攻,罗马士兵奋勇发起攻击,敌人则占有地形优势,因此战斗进行得很激烈。恺撒后来派出重兵攻下营垒附近的一处村庄,从两面夹击埃及军队。而埃及战船也从尼罗河驶进支流,从背后向罗马人射箭,给罗马军队造成了很大的伤亡。这时恺撒看到驻守在山峰最高处的埃及人已经撤走,赶去其他地方支持作战,于是派出几个精锐营前往偷袭,击退了剩下的少数敌人。忽然从四面传来的呐喊声让埃及军队吓得惊慌失措,在营地里到处乱窜,罗马军士气更加高昂,将连通主营寨的各处要塞一起攻了下来。埃及人纷纷从壁垒上向尼罗河的方向跳下去,前面很多人摔死,他们的尸体高高垒起为后面的人开出一条路。托勒密十三世逃到河边跳上一条船,但他的大批部下也泅水向那条船上涌去,后来因为人太多,他和那条船一起沉了下去。

公元前47年3月27日,恺撒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了亚历山大港城内。按照惯例战败者都要被处死或卖做奴隶,为了求得一条生路,城中居民放下武器请求恺撒做埃及之王,然而恺撒仍然忠实地执行埃及先王的遗命,让克娄巴特拉七世和另外一位还活着的王子共同执政,然后新的共同统治者克娄巴特拉七世和托勒密十四世与恺撒签订了新的同盟条约。那些曾拿起武器抵抗罗马军队的居民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但杀害庞培的所有主谋全被处死,只剩下克娄巴特拉七世的妹妹阿尔西诺伊,恺撒把她送到了罗马。

这时庞培的余部仍然在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地活动,恺撒本打算修整一下再去征讨,但镇守小亚细亚的多米提乌斯传来急报,因为两个军团被调来支持恺撒,自己剩下的一个军团无法抵抗本都的进攻。此前恺撒和庞培进行内战时,本都国王法尔纳凯斯以“光复国土”为借口发动了叛乱,先是攻下了黑海南岸最大的城市锡诺普,然后又趁势占领了卡帕多西亚等罗马盟邦的领土。恺撒必须前往支持东方战场,但为了保证埃及王室的安全及稳定这里的局势,他留下了两个军团,只带走了随他追击庞培而来的第6军团和800名日耳曼骑兵。

恺撒大军并没有马上前往战场,而是从海路经过各行省以及同盟国的各个港口城市,安抚当地势力,以宗主国的身份协调仲裁各个被统治民族之间的纠纷。这些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恺撒首次以罗马领袖的身份造访这些地方,能够及时处理这些事务关乎他统治下的罗马世界的稳定。

直到公元前47年6月,恺撒的军队出现在东方战场上,这时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本都国王法尔纳凯斯几乎已经控制了小亚细亚一半领土。恺撒手中只有精锐第6军团和800名日耳曼骑兵,这时因为伤病等原因,第六军团只剩下1千多人。但是加上多米提乌斯手中的一个军团,以及痛恨本都侵略的各路诸侯援兵,虽然战斗力参差不齐,罗马这一方已有2万之众。本都国王慑于恺撒赫赫威名,打算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但又迟迟没有派出使节。恺撒于是中止谈判,向本都军发动袭击,双方在黑海附近的泽拉展开会战。第6军团果然不负盛名,以少击多大败敌人。事后恺撒在发给元老院的战报中只有一句话:“我来,我见,我征服!”

在恺撒平定东方行省和同盟国之时,自然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替他在罗马本土处理内政。这个人就是本文的主角:马克·安东尼(Marcus Antonius)。

罗马独裁官副手

马克·安东尼是著名的辩论家马克·安东尼·奥雷托尔的孙子,奥雷托尔于公元前86年被马略的支持者处死。安东尼母亲是恺撒的亲戚,她和安东尼父亲一共生了三个儿子。后来安东尼父亲去世,她又与政治家勒图纳斯·苏瑞结婚,而苏瑞又在公元前63年因卷入喀提林阴谋被处死。安东尼从小就缺乏父亲的管教,青年时代和兄弟以及朋友在罗马过着花花公子的生活,他们经常赌博、酗酒甚至介入诽闻事件。据普鲁塔克的记载,20岁前安东尼就已经欠了250塔兰特的巨额债务。后来他决心做出一番事业,于是去希腊学习诡辩术,但是在那里又参加了行省总督组织的军团骑兵,开赴叙利亚作战并成为一名优秀的骑兵指挥官,备受上司赞赏。此后他又前往高卢战场,加入恺撒的参谋部,在恺撒面前展现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然而因为性格原因他又四处制造麻烦,就连恺撒本人也多次因他的不当举止而发怒。然而无论如何,安东尼始终是恺撒的支持者,而且他们之间也有远房亲戚关系。

公元前50年,安东尼被选为保民官留在罗马以保证恺撒的利益。后来当恺撒的政敌想要解除恺撒兵权时,他站出来提出一个方案,要求恺撒和庞培都解除兵权,但是这个建议最后遭到反对,安东尼也被元老院驱逐,逃离罗马加入恺撒的军队。在后来的内战中,安东尼一直是恺撒的副指挥官和骑兵统帅,并且在所有的作战中都担任左翼军指挥。在法耶罗会战中,他指挥的左翼军在战局紧要关头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为恺撒赢得最后胜利立下汗马功劳。因此当恺撒远征时,将治理罗马稳定后方的任务也交给了他,这一年安东尼只有34岁。

安东尼的任务并不简单。临走之前,恺撒曾指示安东尼严禁对庞培派进行处罚,不得流放,不得没收他们的财产。安东尼必须温和地应付反对派的挑衅,但同时又要维护国内的稳定。同时,恺撒还要求安东尼防止恺撒派获胜后飞扬跋扈,从而对反对派肆意妄为。那些支持恺撒的年轻人,用西塞罗的话说就是“罗马的青年激进派”,往往在胜利后认为属于自己的时代来到了,很可能会对自身行为不加克制,为所欲为。而安东尼自己就是“激进派”的一员,他必须控制好他的这些伙伴。恺撒之所以这样安排也是出于维持势力均衡的考虑,而且也希望安东尼能克服自身的立场,成为一位理性成熟的政治家。此外,安东尼被指定负责恺撒留在本土的第8、第9、第10、第11、第12等五个军团的修整管理工作。这些都是从高卢战役就开始跟随恺撒的百战精锐,恺撒这次把他们留在本土是希望他们能好好休整,以迎接他回国之后即将开展的另一次重大战役。为了避免士兵们在休战期过于闲散,恺撒又制订了一项政策,命令他们在这段时间里修筑贯通“罗马世界”的主要道路,而这一切也需要安东尼来组织实施。

◎ 安东尼像

在战场上安东尼管理军队游刃有余,但处理内政却显得力不从心,无论他怎么努力,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很有限,很多事情仍不得不依赖恺撒来最终决断。对西塞罗的处理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西塞罗在哲学、政治、法律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同时又是个伟大的雄辩家,被视为罗马历史上最好的作家和演说家。在庞培与恺撒爆发内战的时候,西塞罗支持庞培,但又不肯和恺撒为敌。恺撒进入罗马的时候,他逃往西班牙。恺撒曾派人登门劝说,得到保持中立的承诺,这是庞培派中唯一享受到这种待遇的人。内战结束后,西塞罗认为凭着和恺撒不错的私交不会受到处罚,于是再度回到国内。然而就在西塞罗在布尔迪西登陆时,他却意外地收到了安东尼要求待命的通知。安东尼特地写信给西塞罗,说自己只是受恺撒之命暂时代理政务,没有权力处理像西塞罗这样的情况。安东尼在信中对58岁的西塞罗非常恭敬,不仅出于对长者的尊重,还因为他的爷爷在苏拉时代是一名著名律师,西塞罗曾在著作中多次介绍过这位“货真价实的贵族”。安东尼还附上一封恺撒写给自己的信。恺撒在信中写道:“到处都在传‘小加图’和路奇乌斯·马尔凯鲁斯即将回到意大利再次进行政治活动的消息。如果这样的事真的发生了,内乱的根源永远无法铲除。因此是否允许他二人回国定居,待我自己考虑后再作决定。”这封信里虽然没有提及西塞罗,但安东尼也没有胆量擅自决定西塞罗的去留。安东尼表示很同情被困在布尔迪西的西塞罗,因此他又询问西塞罗是否需要给正在亚历山大港战斗的恺撒送去急信请示此事。这个提议立刻遭到了西塞罗的拒绝,因为他害怕这样做会引起北非庞培派的憎恨。

◎ 西塞罗雕像

恺撒结束埃及战事后,又前往东方巡视,然后统帅对本都的作战。西塞罗就一直老老实实地在布尔迪西待着,不敢去太远的地方,因为他不知恺撒什么时能回来,以防错过向恺撒请示的机会。西塞罗充满惶恐不安,他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我自己都不清楚,是怎样痛苦、严重到连我自己都无法想象的动力,驱使着我作出了那样的选择(追随庞培)。现在回想起来,那肯定不是理性的抉择,而是一时的冲动。如果不责怪自己,那可真是连信都不好意思写了。那个决定带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你从(法萨卢斯会战的)结果大概也能猜想到吧。”

恺撒结束东方战事回国,刚一登岸西塞罗就前往拜会。当恺撒在夹道欢迎的人群中看到情绪低落的西塞罗时,特地下马朝他走去。他不仅当街拥抱了西塞罗,还与西塞罗亲热地交谈着走了数百米。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安东尼完全不了解恺撒对西塞罗的态度,他没有擅自放西塞罗回国是对的,但应该及时向恺撒请示,在这件事上他不应受西塞罗的左右。恺撒回国后肯定会知道西塞罗的事,到时难免会产生安东尼办事不力的印象。

在这一年里,安东尼虽然没有杀害或流放任何庞培派成员,但还是没收了不少他们的财产。此外他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处理好精锐部队的安置任务。当恺撒处理完西塞罗的事后,沿着阿皮亚大道返回罗马的期间,接二连三地收到了安东尼从罗马发来的关于军队哗变的急报。这次哗变的军队竟然是恺撒的嫡系部队,军团中的部分士兵集体要求退役。而且此次哗变的主谋是第10军团,他们已经和第9军团的部分士兵手持武器,齐聚城外的马尔斯广场。大法务官撒路斯提乌斯带着奖赏方案前往交涉,结果被士兵们赶了回来。这个第10军团堪称恺撒部队的主力中的主力,在地中海世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如今这样一支英雄军团也加入罢战的大军,对恺撒来说确实非同小可,而且此时正是需要他们前往北非肃清庞培余党的关键时刻。

据历史学家记载,为了缓解这场危机,恺撒连平时一直跟随左右的日耳曼骑兵护卫队都没带,单人独骑穿过罗马城来到哗变士兵的面前,批准了他们退役的要求。这次他不再以“战友们”而是以“公民们”来称呼这些曾经的属下。第10军团的士兵们跟随恺撒征战多年,有着极强的荣誉感,而且早已和统帅结下深厚的感情。被恺撒当成陌生人的感觉让他们在感情上无法接受,于是放弃了退役或加薪的要求,流着泪希望重返军队为恺撒继续作战,而恺撒却拒绝了。两个月后准备开赴北非作战时,恺撒也没通知他们,但第10军团还是默默地跟在大军后面。恺撒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威望达到了他的目的:既没提高薪水也没发奖金就瓦解了这次兵变,而且让他们乖乖地请求作战。关于这件事,后世的学者评价道:“恺撒简直是个演技一流的幽默剧大师。”

为了保持社会稳定,恺撒又命令安东尼退还了此前没收的庞培余党的财产。大军即将出征,恺撒抓紧时间又处理了一些经济领域里非常紧要的事务。在庞培-恺撒内战期间,社会动荡,个人命运沉浮不定,很多人希望借此赖掉债务,逐渐演变成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安东尼对此事也没处理好,严重违背了恺撒的本意。恺撒取得内战胜利之后,以西塞罗的女婿多拉贝拉和学生卡埃里乌斯为代表的“青年激进派”,认为这是胜利者为所欲为的时代。因此这两人分别担任大法务官和护民官之后,无视经济的基本规律,提出一项将庞培时期的欠款全部归零的议案。虽然安东尼在恺撒回国前暂时冻结了该项提案,但这个做法会给罗马公民造成一种错觉,以为欠款清零的政策还是有可能会实现,一旦欠债者都不肯还债了,那么整个经济都会陷入无法循环的困境。

为了挽救潜在的危机,恺撒一回国就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综合考虑,然后颁布了两项措施:一、罗马地区年租金低于500第纳尔,意大利地区年租金低于125第纳尔的居住用房免除次年租金;二、免除次年所有利息,除了次年的利息被免除外,其余所有的本金的利息应当以两年前的法律为标准支付。内战爆发后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恺撒的这项法案也消除了债务中通货膨胀的那部分,而以内战爆发前的价值标准还款和支付利息。此外,恺撒也调整了年利率,此前的年利率一直是12%,这次利率调整得更低。这样一来,债权人虽然损失了通货膨胀所带来的收益,但可以收回本金以及利息,债务人也不至于因通货膨胀被盘剥,各方的利益都考虑到了。

剩下的就是庞培余党的最终处理问题了,这一问题倒是和安东尼执政失误没什么关联,因为只有恺撒自己才能最终决定此事。如同对待西塞罗一样,恺撒也让他们自由选择去留,哪怕是前往北非参加正在集结的庞培军余部也绝不阻拦。对于愿意留下的人,也像对待西塞罗和瓦罗一样,允许他们在罗马居住,既不没收财产也不剥夺公职,仍给予他们言论自由。此外对那些仍然希望从政的人,恺撒给予他们公平的机会,不过在此之前要求他们必须归顺自己。布鲁图和卡西乌斯都在归顺之列。恺撒严守“我和苏拉不同”的诺言,并没有搞苏拉那种臭名昭著的“处罚黑名单”,也没有设置“待察黑名单”。此外恺撒又从有经济实力的骑士阶级和百夫长中选出优秀人才填补元老院空缺,甚至对那些现在还身居北非的庞培派议员们,如梅特鲁斯·西庇阿、“小加图”、亚弗拉尼乌斯、佩托雷乌斯、拉比埃努斯等人,恺撒也没有剥夺他们的元老院议员身份。

◎ 印有雷必达头像的古罗马钱币

处理完这些事务之后,因为对安东尼的执政能力非常失望,恺撒撤去了他的职务,同时以独裁官兼执政官的身份,任命与自己同为执政官的雷必达掌管公元前46年的国内事务,然后匆匆赶往西西里岛,在那里集结兵力渡海征讨北非。

新的罗马管理者雷必达不仅取代了安东尼的职务,也取代了他在恺撒心中的地位。这位新崛起的人物出身于政治世家,他父亲在内战期间因反对元老院死于政治阴谋,雷必达前往投靠恺撒并成为其最得力的助手之一。在恺撒的支持下,雷必达进入政界,很快在晋升体系中崭露头角。公元前49年,雷必达被选为裁判官,当恺撒在西班牙与庞培军主力作战时,雷必达帮助他管理罗马。平定西班牙后,雷必达又帮恺撒管理刚征服的西班牙。雷必达一直忠实地为恺撒工作,虽然未曾在战场上有过精彩的表现,但颇受恺撒的信赖,常常被委任管理后方,这种才能正是安东尼所缺乏的。

崛起于恺撒之死

庞培虽然已死,但其余部党羽仍然众多,恺撒调用精锐主力前往征讨确实是明智的。恺撒通过情报得知,庞培余党用雇佣等手段从地中海各个地区召集了10个军团3万人的兵力,此外还有9千名骑兵。一直赶不上罗马政局变化的努米底亚这次又支持了内战的失败者,努米底亚国王手下有按罗马方式训练出来的4个军团2万5千人,此外还有6千名素有威名的努米底亚骑兵以及120头大象。恺撒为了远征调动了10个军团3万名步兵以及4千名骑兵,其中有5个军团是新兵,剩下5个军团中包括刚获得正规军身份和罗马公民权的高卢第五军团。和以往历次战争一样,这次恺撒的兵力又处于劣势,而且他们是深入敌境作战,军粮和补给都要海上运过去。然而恺撒却充满了自信,他甚至等不及己方兵力集结完毕就下令出发,让西西里总督负责军粮补给和后续军团渡海等事宜。

◎ 恺撒进军北非

在登陆地点上,恺撒也一改常规,在突尼斯东部而不是北部登陆。这样可以避开努米底亚的大本营,如果敌人出来截击就要脱离自己的补给基地,而且这里不是敌人的统治中心,征集粮草也要容易点。军队上岸时,恺撒又选择了南部城市比较集中的区域,而不是北边的沙滩。他正是要吸引敌人急行200公里前来救援,从而可以以逸待劳,而且为后续部队的到达赢得时间。很多新兵觉得恺撒不等兵力集结完毕就跨海出征的做法非常鲁莽,而且这时天气非常寒冷,地中海也不适合航行。不过庞培余党也没料到恺撒会在这个时候进攻,这次行动真正起到了突袭的作用。

恺撒不指定登陆地点,让属下自由选择。结果登陆时敌人抵抗力量极为薄弱,恺撒军队四处扫荡,没受一点损失。恺撒先头部队只有一万多人,士兵们惴惴不安地等着敌人大军开到。恺撒让人筑起一道长长的防护栅以挡住敌人占绝对优势的骑兵,同时亲自出马去征集军粮,了解到庞培余部由许多个民族组成,恺撒决定采取分化瓦解的政策。对方统帅梅特鲁斯·西庇阿觉察到了恺撒引蛇出洞的战略,所以没有出动主要兵力,只是用骑兵为先头部队前往进攻恺撒。这支骑兵数量很庞大,但始终冲不破恺撒的防护栅,每次攻击后回营的骑兵数量都在减少。一个月后,恺撒的第二批后续部队赶到,西庇阿只得带领主力前来迎战,和恺撒军相隔数公里对峙。这时忽然传来一个坏消息,努米底亚国内遭到攻击,努米底亚国王已率军回去防御。失去这支强有力的援军,西庇阿彻底丧失了和恺撒正面对战的勇气。

恺撒也遭受了类似的问题,他的第三批援军迟迟没有到。这支部队正是去年闹哗变的第9、第10军团,可这两个军团才是真正的精锐。因为遇到大风暴,这批援军只能留在马尔萨拉港内。虽然恺撒当时羞辱了他们,但实际上最信赖的还是他们。这时的恺撒非常焦急,《阿非利加战记》中这样描述道:恺撒的“内心与双眼都在不分昼夜地遥望海面”。在等待期间,恺撒开始训练新兵,告诉他们与敌人应当保持多远的距离,突袭敌人时应当到什么限度,什么样的姿势既可以保护自己又能击倒敌人,以及进攻的方法,后退的窍门,甚至还有如何有效投石的技巧。为了让士兵克服对大象的恐惧,他还找来大象向士兵现场演示,说明这种动物有什么样的习性,攻击力如何,战斗时有哪些缺陷,它们哪一部分最容易攻击,如何朝大象投石最有效,长矛刺在大象的哪个部位最有效等等。

◎ 与努米底亚轻骑兵作战的罗马骑兵 ◎ 遭遇敌人战象的罗马军队

在漫长的等待中,两边部队都渐渐聚齐,恺撒等来了他的后续援军,努米底亚人也赶过来支援他们的盟友。经过一系列小规模接触与试探,双方最终在普塔苏斯展开会战。恺撒这次别出心裁地把骑兵放在最中间,希望他们迅速突破敌人中央方阵,然后绕到敌人背后袭击其左右两翼。开战前恺撒穿行于即将与敌殊死拼杀的士兵中间,象征着最高指挥官的红色披风在风中猎猎翻飞。恺撒准确地叫出每一位老兵的姓名,鼓励他们说:“迄今为止,我们所有的战斗都不辱盛名,不是吗?”对新兵,恺撒则鼓励他们要鼓足勇气,不要输给那些曾给恺撒军团带来无限声誉的前辈们。

双方军阵渐渐接近时,一件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极度渴望戴罪立功的第10军团不等恺撒下令就向敌人冲去,全军的士气立刻被感染起来,恺撒乘机下令全线压上,万众一心直插敌营。对方没有丝毫还手的余地,整个战斗不到半天就结束了。据恺撒自己宣称,敌人超过1万名士兵战死,而恺撒军的伤亡还不到50人。

塔普苏斯会战的消息立刻传遍了努米底亚的大街小巷,努米底亚国内掀起了一股投靠恺撒的热潮。无望的努米底亚国王和庞培余党佩托雷乌斯最终以互刺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获得胜利之后,恺撒命令曾率军从背后袭击努米底亚的罗马人西提乌斯统治这里,自己马不停蹄地率军继续北上,去清剿各处的庞培余部。经过三个月的东征西讨,恺撒又回到罗马,此前已有人回去为他准备了一个规模空前的凯旋仪式。恺撒回罗马那天,全国放假,所有的地方都是人山人海。开始是众人簇拥着的恺撒,然后是高官们组成的游行队伍,再之后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各种战利品和俘虏,代表了恺撒军团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作战取得的辉煌胜利。在这一天里,恺撒达到了充满荣誉和骄傲的人生顶峰。

恺撒再度回到罗马后,立刻着手进行各种改革,包括给北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居民以罗马公民权,请专家制作儒略历,建立和平广场等。虽然他是一个极好的行政官,但做为罗马最优秀的统帅,他不得不经常四处征讨,治理内政的过程一次次被打断。

公元前45年,庞培的两个儿子逃到西班牙发动叛乱。恺撒再次远征西班牙,于孟达会战中击败叛军,庞培长子劳斯阵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恺撒回国之后,于公元前44年宣布成为终身独裁官。

公元前44年,为拯救跟随克拉苏在卡莱会战中被俘虏的9千名罗马士兵,恺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但当时的占卜师说“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亚”,这句话令共和派成员深感不安,他们认为这是恺撒即将称王的前兆。在同年2月的牧神节典礼上,已获恺撒谅解并被任命为执政官的安东尼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将花环献给恺撒并称呼恺撒为王。虽然恺撒当场予以拒绝,但这件事令共和派更加惶恐不安,他们于是下定决心谋刺恺撒,日子就定在3月15日元老会那天。

元老会前一天,恺撒和雷必达一起用餐时,突然提出一个问题:“怎样一种死法是最好的?”大家纷纷发表意见。最后恺撒表示,他愿意突然而死。元老院会议这天,恺撒只身一人前往会议厅。虽然事先已经得到警告,说有人这天要谋刺他,但是他仍然拒绝带卫队。他说:“要卫队来保护,那是胆小鬼干的事。”恺撒大步走进大厅,坐到黄金宝座上,笑着说:“现在不就是3月15日吗?”这时阴谋者都身藏短剑,像朋友一样围在他身边。其中的一个人跑到他面前,抓住他的紫袍,装作有什么事要询问他一样。这是动手的暗号,众人一拥而上,用短剑刺向恺撒。恺撒没带任何武器,他奋力夺下紫袍,进行反抗,但腰部中了一剑。紧接着又一剑刺进了他的大腿。他看见这一剑正是他最信任的马库斯·布鲁图刺的,不由得惊呼:“啊,还有你,布鲁图!”最后他放弃了抵抗,颓然倒下,用紫袍蒙面,听任他的仇敌乱刺乱砍。他全身一共被刺二十三处,其中有处是致命的,而最巧合的是,他死的时候正好倒在庞培雕像的脚下。

◎ 卡穆奇尼·文森佐油画作品《恺撒之死》

得知恺撒被刺的消息后,安东尼等恺撒派议员立刻逃出了会场。而在杀死恺撒之后,布鲁图说:“我爱恺撒,但我更爱罗马!”可是罗马的平民没有一个人对恺撒之死表示高兴。当凶手提着血淋淋的短剑走出元老院高喊“我们自由了”的时候,大街上却空无一人。人们已经从此前逃出的议员口中得知恺撒被刺的消息,他们躲进家里静观事态发展,原本熙熙攘攘的罗马已经变得静寂。和之前预料的欢呼场面正好相反,凶手们看到的只是人们冷漠的表情和充满怀疑的目光。

回想起恺撒之前以宽大仁慈对待自己的政敌,而政敌却残忍地谋杀了他,不能不说是他养虎为患。公平的说,恺撒的所作所为确实有独裁的性质,从“伟大统帅”、“终身独裁官”、“国父”、“纠纷官”等一系列的头衔就能看得出来。恺撒击败庞培之后,大权独揽、政由己出,甚至远在战场上都要遥控指挥罗马的一切,这对于具有长期贵族共和传统的罗马共和国来说确实是不能容忍的,恺撒的存在就是对民主制度的侵犯。但是话又说回来,当时罗马的民主还称不上真正的民主,并不是全民参政的现代民主,本质上还是元老贵族共同掌握权力。恺撒大权独揽,压缩了元老贵族的权力,他们刺死恺撒也谈不上有什么正义性,只是争权夺利而已。而且恺撒本身还是继承自马略的平民派,实施了很多有利平民的措施,这些又被元老贵族们所反对。

对罗马平民来说,恺撒对外战争的辉煌胜利给他们带来巨大的荣誉感,而且大大拓展了罗马的疆土。也许这些远比元老贵族之间的权力平衡游戏更重要,这些从他们对恺撒之死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恺撒虽然被刺死了,但历史发展的趋势无法阻挡。罗马共和国很快就要走到尽头,另外一个属于罗马的帝国时代即将来临。

刺死恺撒后,密谋者们建议把恺撒最主要的支持者安东尼和雷必达也杀了,不知是因为良心不安还是为了回报恺撒宽容对待政敌的做法,布鲁图拒绝了这个建议,他说:“我们做的事是对独裁者的处决,而不是政治阴谋。”安东尼并不知道这些,他担心遭到政敌的报复,化装成奴隶逃出了罗马。

接下来的几天里罗马的局势一片混乱,恺撒的奴隶连夜潜入元老院偷出了恺撒的尸体。第二天,布鲁图等反恺撒议员召集群众集会,向全罗马说明刺杀恺撒的原因,台下的观众包括大批对恺撒忠心耿耿的军团士兵。布鲁图说他们此举是为了全体罗马人的自由,让他们不再做恺撒一人的奴隶。第二个发言的是马略曾经的同盟者秦纳,他不仅没有参与刺杀,而且从政治立场上来说和恺撒也是一个派系的,但当他听说恺撒遇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去见刺杀者并表示对他们的支持。秦纳大肆攻击恺撒,当他说到要把恺撒的尸体扔进台伯河时,台下群众愤怒了,刺杀者被赶下了台,在奴隶的保护下从广场后的暗道逃走。

安东尼闻讯后潜回罗马,找到了恺撒的遗孀卡尔普尼娅,从她那里看到恺撒生前就写好的一份遗嘱。除了涉及个人财产的处理和人事安排外,恺撒在遗嘱里还指定养子屋大维为自己的继承人,并让他继承尤里乌斯·恺撒家族姓氏,这令安东尼非常失望。

恺撒继承人之争

屋大维出生于小城韦莱特里,其父是元老院议员,又担任过马其顿总督,后来死在任上。其母阿提娅不久后就改嫁,按照罗马习惯,女子改嫁通常不带和前夫所生的孩子,于是屋大维和姐姐从小由祖母尤莉娅抚养。而尤莉娅是恺撒的亲妹妹,早年丧夫后回娘家居住,因此屋大维从小也是在恺撒家长大的。后来恺撒将屋大维收为养子,同时也打算将他培养成未来的接班人。和安东尼正好相反,屋大维擅长内政却缺乏军事才能,为了弥补他这个缺陷,恺撒给他安排了一个很有军事天分却出身卑微的副手。恺撒遇刺的时候,屋大维只有18岁,此时正在国外远征军团军中,而且对大多数罗马人来说,屋大维这个名字非常陌生。安东尼于是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首先他凭借遗嘱监督人的身份,以保护恺撒财产为名义,将预备远征帕提亚之用的1亿赛斯特斯巨款控制在手里,然后派人和刺杀集团联系,试图找到解决方案。很快安东尼和雷必达等恺撒派和刺杀集团于藏身处举行了一次元老院会议,却没有通知也参与刺杀阴谋的西塞罗。刺杀集团这时才知道恺撒遗嘱的内容,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在恺撒人事安排的名单上,这时他们开始对反对恺撒产生了动摇。最后双方达成一个妥协方案,安东尼担任执政官,对违背誓言刺杀恺撒的原恺撒派成员不再追究责任,同时刺杀集团也支持恺撒政治模式的继续推广,按恺撒生前的人事安排分配职务,布鲁图等人也都分到了行省总督的职位。除人事安排外,元老院会议还决定继续沿袭恺撒的政治构想,一是吸纳高卢和西班牙两个行省的代表进入元老院;二是继续给予非本土出身者罗马公民权的政策。安东尼也做了一个让步,那就是废除“终身独裁官”的称号,而恺撒生前一直积极筹备的远征帕提亚之事在会上无一人提起。据说西塞罗得知这个结果后感叹道:“早知如此,当初何必刺杀恺撒?”

◎ 存于梵蒂冈博物馆的屋大维雕像

第二天,罗马给恺撒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安东尼站在古罗马广场的讲坛上,面对恺撒的遗体,宣读了恺撒的遗嘱。他表示会遵照遗嘱赠与每位罗马公民300赛斯特斯,以及会把恺撒位于台伯河畔的私人花园捐出来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同时他也谴责了违背誓言刺杀恺撒的前恺撒派成员们,最后歌颂了一番恺撒的功绩,追悼会结束。然而市民的怒火却没有消失,他们冲进刺杀者的住处。不过刺杀集团成员早已提前躲避,并没有人在骚乱中受伤。

当上执政官之后,安东尼违背了恺撒的遗嘱,没有将恺撒的遗产分赠给每位公民,而是将这笔巨款花在充实自己的军备上。此外,他还安插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职务,恺撒的得力战将雷必达此时已投靠了他,被任命为继恺撒之后的大祭司,另一名恺撒派重要成员多拉贝拉被任命为执政官,他这种安排是有用意的,完全是针对屋大维继承恺撒家族姓氏而设置的。虽然恺撒遗命让屋大维继承恺撒家族姓氏,但按照规定这件事首先要得到大祭司的认可,然后还要在公民大会上得到通过。大祭司雷必达性格温顺,现在已经听命于安东尼,而召集公民大会的权又掌握在两位执政官手中,这种安排为屋大维顺利继承姓氏设置了强大的阻力。就在安东尼为巩固权力而努力的时候,他最不想看到的人出现了。公元前44年4月,18岁的屋大维在意大利南部的布林迪亚登陆,这时距离恺撒遇刺已经有了一个月。

此前屋大维是奉恺撒之命,前往希腊西海岸的阿波罗尼亚军为远征帕提亚集结军队。恺撒遇刺的消息传来时,他还在军中,当时军中将领们劝这位恺撒指定的继承人先不要返回罗马,留在前线静观其变,但屋大维还是决定返回罗马,以继承恺撒给他留下的一切。

屋大维遵守国家法律规定,未带军队返回罗马,只带了几名随从。他在布林迪亚登陆后,沿阿皮亚大道北上,先来到其继父、前执政官菲利普斯的家里。听到这一消息后,很多恺撒派成员纷纷从罗马赶到这里,聚集在屋大维周围。他们虽然对恺撒选屋大维为继承人非常意外,但还是表示会绝对遵守恺撒的遗愿。另外屋大维还拜访了西塞罗,被这位前辈称为“我的孩子”。很快支持者们簇拥着屋大维北上罗马,安东尼非常冷淡地迎接了这位竞争对手。在36岁的安东尼眼中,屋大维只是个孩子,除了那份遗嘱外,无论年龄和履历都无法和自己竞争。

屋大维很快以见尊长的礼节去安东尼家中拜访,但在关键性问题上却一点也不含糊。他首先表示继承恺撒政治遗产的决心,然后要求安东尼归还此前被他私吞的恺撒留下的金库。按照罗马传统,社会名流去世后,其子必须举办戏剧、体育竞技等活动以为纪念,花费不菲,而屋大维自己却负担不起,因此他需要这笔钱来举办活动,以履行养子的义务,好对公众有个交代。如果屋大维办不成这件事,罗马公民可能会非常失望从而怀疑他继承人的资格,这正是安东尼希望看到的,因此他迟迟不肯归还金库。

陷入困境的屋大维没有放弃,他紧接着去拜访恺撒生前两位财力雄厚的好友,希望他们能够提供经济支持。这种政治投机肯定是划算的,对方答应全力支持。然而无处不在的西塞罗这次又从中作梗,劝说两位富豪之一的马提乌斯不要帮助屋大维,他不希望屋大维顺利继承,然而却被对方义正严辞地拒绝了。最后恺撒的纪念活动在7月顺利举行,屋大维漂亮地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同时罗马公民对这位18岁“孩子”的印象大为改观,从此以后罗马人再也不会问“谁是屋大维了”了,他们甚至从此以后以Julius(尤里乌斯)称呼七月。

尽管屋大维威望如日中天,但因为只有18岁,便无法成为元老院成员,而且安东尼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排挤。安东尼让雷必达停止给屋大维办理养子的手续,而且在元老院通过违反恺撒生前安排的人事设置议案。执政官任期满后,安东尼任山南高卢(北意大利行省)总督,多拉贝拉任叙利亚行省总督,任期都是五年。这样做的用意很明显,即使安东尼卸任执政官,也可以率兵从北意大利行省越过卢比孔河威胁罗马,从而左右政局,这算是自从恺撒死后安东尼首次公开表明要成为恺撒继承人。另外一项内容是对布鲁图等刺杀集团人员的安排,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已分别前往希腊和叙利亚上任以躲避危机,安东尼让他们的任期一直延续到公元前44年末,距离任期结束只有四个月时间,这段时间里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以公职人员身份出境,而不是被流放,这样就可以在“不伤及名誉的情况下逃往国外”。安东尼这样做的原因是想得到以西塞罗首的刺杀派的选票,这时屋大维已经成为他最大的敌人了。

然而西塞罗这时却打算拉拢屋大维对抗安东尼,他开始将矛头始转向安东尼。从9月开始,西塞罗连续发表了十四篇反安东尼的演说,他指责安东尼只有匹夫之勇,而且沉湎于酒色,除了嗓门大之外一无是处,只是个像角斗士一样的普通男人。与此同时,他不仅没有攻击屋大维,还对其大加赞扬,希望他能看清安东尼的真面目,与自己合作,同时希望把群众煽动起来把安东尼赶下台。然而西塞罗的这些目的都没达到,只是让那些倾向于屋大维的元老院议员疏远了安东尼而已。屋大维这时早已不是西塞罗眼中的那个“孩子”了,他这时也积累了不少实力,除了刚开始的那些支持者,他还聚拢了大批原恺撒手下的精锐部队,然而这时他并不愿意和安东尼直接对抗,更不愿意为西塞罗所利用。

◎ 古罗马时期的狂欢宴会

到了10月份,胶着的局势终于即将发生变化。预备远征帕提亚的军团从希腊回来了,为了将这批军队收为己用,安东尼先赶到了军团登陆的布林迪亚港。他拿出恺撒的金库希望收买这支部队,当初之所以不还给屋大维就是为了今天之用。然而大部分军人拒绝听从安东尼的指挥,表示只愿意跟随恺撒生前指定的继承人。安东尼又以执政官名义让北意大利总督德奇姆斯·布鲁图(恺撒以前的军团长,后来加入反恺撒阵营,并非刺杀恺撒的那个布鲁图)马上卸任,以便他亲自掌握北意大利的部队以对抗屋大维。布鲁图不肯放弃兵权,因为他深知自己为支持恺撒的人所仇恨,一旦失去军队就意味着任人宰割。安东尼决定率军前往征讨,沿途他用高额赏金征集了很多部队,然而到达卢比孔河的时候,花大价钱招募来的军队又倒向了屋大维,但他还拥有不少的兵力,将布鲁图围困在摩德纳城中。

这时西塞罗又出来活动,他首先赞扬是屋大维把罗马从安东尼的暴政下解救了出来,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前去解救布鲁图。20天后执政官进行换届,按照恺撒生前的安排,希尔提乌斯和巴苏斯当选新执政官,这俩人都曾是恺撒的亲信,现在都支持屋大维,而且与西塞罗关系要好。西塞罗于是提出两个议案:一、正式授予屋大维以恺撒继承人的身份;二、对安东尼发出“元老院最终劝告”,并宣布其为国家公敌。不过元老院没有通过这两个议案,因为屋大维毕竟太年轻,“元老院最终劝告”这种非常措施也不是轻易就启用的,最后元老院决定派使者前去劝告安东尼停止内战,结果不了了之,安东尼很自然地加以拒绝了。

而屋大维此时却不再安坐,开始募集资金组建军队。2个月后,屋大维和两位新执政官带领4个军团赶到交战前线。安东尼不得不撤围前来迎战,很快被屋大维击败向西撤退,但两位执政官都战死沙场,他们的部队都被屋大维收编。布鲁图虽然被解救,但不为忠于恺撒的士兵所容,只得逃亡希腊,半路上被高卢部落抓获送到安东尼手里。安东尼毫不犹豫地处死了布鲁图。此前去叙利亚任职的多拉贝拉也杀死了背叛恺撒的托雷波尼乌斯。两名叛徒的头颅被送往罗马,放在古罗马广场的讲坛上示众。给恺撒的复仇终于开始了,但却是以恺撒最不愿意看到的方式。

取得胜利后,屋大维并没有听西塞罗的建议追击安东尼,而是返回了罗马。在屋大维的武力压迫下,元老院无力与之抗衡,而且两位执政官都已战死。虽然年龄不够,最后元老院还是同意屋大维出任候补执政官。在公民大会上,屋大维却以压倒性的投票优势出任正式执政官,另外一名执政官由恺撒的外甥佩提乌斯担任。屋大维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履行了成为恺撒养子的公证程序,此后屋大维开始正式使用盖乌斯·尤里乌斯·恺撒这个名字,而元老们也开始称呼他为“恺撒”(为方便阅读起见,下文仍然使用屋大维的称呼)。屋大维做的第二件事,就是促成佩提乌斯提出的《佩提乌斯法》的出台,根据此法,那些背弃誓言谋杀恺撒的人全部被判有罪,并处以流放。这件事给一直关注局势发展的西塞罗以极大的震撼。

罗马后三头同盟

正式成为恺撒继承人后,屋大维带领着11个军团的庞大兵力,前往北意大利行省。不过与此同时,他始终和西塞罗保持通信,情真意切地向这位智者请教问题。西塞罗也因此对屋大维抱有一丝幻想,总希望屋大维能够战胜安东尼,《佩提乌斯法》规定的流放总比安东尼的直接处死政策要好得多。

安东尼此时也聚集了一支大军,他联络了高卢、西班牙等行省的总督组成反对屋大维的联盟。而雷必达等支持屋大维的各行省总督也率军北上,加入屋大维的大军。屋大维却对战胜安东尼没有信心,和对手比起来自己的军事才能非常欠缺。这时雷必达、普兰库斯、帕里奥等已升任行省总督的前恺撒的军团长们,也率军北上赶来和屋大维回合。

◎ 恺撒遇刺前后的罗马版图

在雷必达的劝说下,屋大维首先向安东尼发出和解的信号,同时也让佩里乌斯撤销了宣布安东尼为公敌的法令。最后屋大维和安东尼在雷必达的陪同下到博诺尼亚附近的一个河中小岛上会面,经过两天的艰难谈判,他们最终达成了一个协定:这三位恺撒派人士将组成一个“组建国家政权的三人集团”(triumviri rei publicae constituendae),为期五年,到公元前38年12月31日结束。即史称“后三头同盟”。与秘密协定性质的“前三头同盟”不同,这个“后三头同盟”是依据公元前43年通过的《提蒂亚法》(lex Titia)合法组建的。此外“三巨头”将罗马西部行省进行重新划分:屋大维得到了撒丁岛、西西里岛和阿非利加(Africa),安东尼得到的是山南高卢和山北高卢,雷必达得到的是西班牙和那旁尼西斯高卢。

后三头同盟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一份“黑名单”,违反恺撒一贯宽容的做法,用最冷酷无情的方式彻底清除政敌,罗马又回到了苏拉恐怖政治时代。名单涉及了300多名元老院议员和2千多名骑士阶层成员,其中130多人被定为“国家公敌”,在未经审判的情况下直接处死,这些人以前大多是庞培的支持者,在恺撒的宽容政策下继续保持地位的那批人。然而这些人大部分并没有参与刺杀恺撒的阴谋,事后也没有秘密支持刺杀者,“三巨头”正是借为恺撒复仇的机会将反对势力斩草除根。此外“三巨头”搞大清洗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自己的政治活动筹措资金,2千多名富有的政敌被罚没全部财产,充实了“三巨头”的腰包。

那位在通信中被安东尼口口声声称为“长者”的西塞罗名列黑名单榜首,罪名是“为刺杀恺撒提供思想指导”。三巨头联盟形成之后,西塞罗就因对政局彻底失望离开了罗马。一开始他打算乘船前往希腊去投靠布鲁图,但其弟昆图斯被自己连累上了黑名单,他不肯撇下弟弟独自逃生。当面对前来抓捕他的军队时,西塞罗放弃了抵抗,并且告诉打算保护他的奴隶们说:“勿行此无用之事。”最后西塞罗的头颅和右手被砍下带回罗马,放在古罗马广场示众。

在“三巨头”刚执政这段时间里,清洗风暴席卷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当年苏拉发明的告密者奖赏制度再次被启用,整个罗马人人自危。黑名单成员的家人也被抓了起来,哪怕是妇女儿童也要受到严刑拷打,被要求说出他们的丈夫或父亲的藏身之地。一旦追捕对象被发现,就会立刻被砍下头颅送回罗马,连押运的过程都省略了。直到后来古罗马广场的讲坛上密密麻麻摆满了首级,比苏拉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公元前42年1月1日,元老院通过一项决议,将故去的恺撒尊称为“神”,这是除罗马开国君主罗慕路斯外第一个被封神的人。为了维持恺撒“神君”的形象,除记录恺撒巅峰时期辉煌的《高卢战记》和《内战记》外,屋大维将恺撒的其他作品全部付之一炬。罗马人民对将恺撒神格化也持欢迎态度,在他们眼中战无不胜的恺撒确实像神一样具有无上的力量,即使在他死后仍然还是罗马人的守护神。

将恺撒封神正是屋大维复仇计划的第一步。刺杀恺撒的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现在正在希腊整军备战,此前的大清洗深深地刺激了他们,他们明白只有手中掌握武力才能保护自己。屋大维要对付他们必须拉上安东尼,而安东尼此时正积极地扩充自己的实力,对复仇一事并不热心。将恺撒封为神,刺杀罗马守护神的叛徒自然也成了必须要解决的国家公敌,安东尼自然就无法再推脱。当年夏天,经过仔细筹划,雷必达留在罗马管理后方,安东尼和屋大维率领19个军团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渡过亚得里亚海前往希腊。

在这段时间里,布鲁图和卡西乌斯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首先杀掉了安东尼派来的叙利亚总督多拉贝拉,然后在各自的行省里加征赋税,调集了包括2万骑兵在内的10万大军。安东尼-屋大维联军登陆后,布鲁图采取了防守战略。屋大维和安东尼远道而来,所带粮草有限,此时正在闹饥荒的埃及也无法给他们提供援助,因此布鲁图和卡西乌斯坚守到对方粮尽援绝时再出击是最好的选择。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由于补给断绝,饥饿的恐慌开始在安东尼和屋大维的军中蔓延,安东尼只得下令军队主动出击,最后两军在希腊北部腓力比城西的开阔平原上遭遇并扎营对峙。

在联军的统帅权上,屋大维和安东尼谁都不肯听对方的指挥,于是在屋大维的建议下,两人决定各自率军分别和两支敌军交战:战争分成南北两线展开,安东尼在南线对阵卡西乌斯,屋大维在北线对阵布鲁图。

在南线战场上,卡西乌斯看准了对方的弱点,无论安东尼如何邀战,始终坚守营地不肯出战。战线南面是块沼泽地,安东尼于是打算在沼泽地上秘密建起一条长堤来,出其不意地从侧面袭击对手。不过这个计划被卡西乌斯发现了,他也派兵去建一条横向的长堤以截断对手。安东尼见对方兵力分散有可乘之机,于是集中兵力猛攻敌军工事和长堤之间的缺口,很快撕开了对方的防线并攻占了卡西乌斯的大营,卡西乌斯带兵从长堤赶回来支援,士气旺盛的安东尼军又轻易地把他们击溃。与此同时北线战场上也正发生激烈的交战。布鲁图手下那些纪律松散的部队终于忍受不住对方的挑衅,不等布鲁图命令就高喊着“自由”的口号向敌人阵地猛扑而去,布鲁图只好被动地前去指挥作战,然而这次进攻却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防守松懈的屋大维军四散奔逃。布鲁图军冲进屋大维的大营,却发现屋大维已经逃走,愤怒的士兵们把他的睡床砍成了碎片。

◎ 腓力比战役第一阶段示意图

这时战败的卡西乌斯逃到了一座小山上,当登高观察战场局势时,一贯以冷静著称的他错把屋大维营地看成了布鲁图的营地,那些冲天的烟柱和到处燃烧的火光让他误以为布鲁图也战败了。卡西乌斯彻底丧失了信心,他宣布释放贴身的奴隶,并让奴隶杀死自己。等战胜的布鲁图赶到时,这位号称叛军中最强的将领已经气绝身亡。

◎ 腓力比战役第二阶段示意图

为了避免侧翼被包围,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布鲁图只得将战线往南延伸,背靠大海又构建了更为坚固的防守阵地。陆上战斗正在激烈进行时,布鲁图一方的海上力量消灭了安东尼和屋大维带来的运输舰队。布鲁图并不知道这个胜利的消息,相反,绝望的情绪在他的军队中蔓延开来,士兵们极力要求主动出击,放弃坚固防线去和敌人决一死战。这时布鲁图也没有了取胜的信心,于是同意了这个要求。10月23日下午,布鲁图军发起了最后的进攻,双方发生激烈的近身肉搏战。布鲁图下令士兵们抛下弓箭和长矛,列成战斗队形冲入对方军阵,和敌人举剑相互砍杀。很快布鲁图军的攻势开始减弱下来,安东尼乘机发起反攻,敌军全线崩溃。布鲁图逃进附近的森林里,属下劝他逃到别处东山再起,可布鲁图最后选择了自杀。

腓力比战事到此终于结束,安东尼和屋大维一方获得了胜利,而共和主义者的根基被彻底摧毁,从此以后个人独裁在罗马不再有强大的阻力。值得一提的是,战败之后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余部纷纷选择向安东尼投降,一方面是因为安东尼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最为卓越,另外一方面,年轻的屋大维在他们眼中更加残酷嗜杀。因此在这场战役里,安东尼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既获得了巨大的声望,又收编了大量敌人余部。

因为在战场上比屋大维更优越的表现,在瓜分战后利益上,安东尼也占尽了上风。腓力比战役之后,安东尼和屋大维达成一个协议,罗马的疆土被一分二,安东尼掌管东部诸行省,屋大维掌管西部诸行省。这样的划分明显对安东尼有利,东部地区一直是罗马的主要赋税来源地,而且对安东尼来说,掌握这里也是为了远征帕提亚做准备。如果征服了帕提亚就等于是完成了恺撒未竟的事业,即使屋大维是恺撒的指定继承人,在声望上也将比不了自己。罗马西部地区除了贫瘠外,在广袤的地中海上还有大量的庞培余部在活动,治理这里将是非常头疼的事。

对屋大维来说,选择西部也有一些有利条件。首先,首都罗马就位于西部,掌握西部就更接近本土,对罗马就更有影响力,这一优势是其他优势都无法比拟的。其次,掌握西部更方便组建军队,因为按照规定,作战时的主力罗马步兵军团必须由具有罗马公民权的人组成,不仅罗马位于西部,而且新获得公民权的意大利半岛和高卢地区也位于西部,因此西部拥有更多的罗马公民。这就意味着,一旦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爆发战争,屋大维手中就拥有更多的罗马军团,而安东尼只能更多地依赖异族佣军,而这些异族有时候未必靠得住。

至于第三位巨头雷必达,虽然后三头同盟仍然在发挥效力,但在分割领土上雷必达已经完全被撇在了一边,其他两人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会想起他,大多数时间都是无视他的存在。

罗马东部各属国已经习惯于依附罗马内战中的得胜者,就像法耶罗之战后归顺恺撒一样,腓力比会战后他们又转而支持安东尼。而安东尼也像当年的恺撒一样,得胜之后开始巡视东部各盟国,会见各国国王,这是维持东部地区稳定的必要手段。最后安东尼来到小亚细亚半岛东南部,在滨海的行省首府塔鲁苏斯休息时传召了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克娄巴特拉七世在腓力比会战中曾给布鲁图提供过军事援助,安东尼召她前来,除了要巩固和埃及的同盟关系外,也是为了责问她此事。

克娄巴特拉七世以前访问罗马时安东尼见过她,但当时自己只是恺撒的副手,没有什么过深的交往,但现在安东尼已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加上克娄巴特拉七世又支持过布鲁图,因此他对这位恺撒的旧情人已不再那么客气。然而克娄巴特拉七世却显示出高超的政治智慧,不仅化解了因支持布鲁图带给自己的危机,而且用征服恺撒的方式征服了安东尼。

钟情于埃及艳后

据说,正当安东尼打算给这位埃及女王一个下马威时,克娄巴特拉七世乘着一艘华丽到极致的游船沿着河流缓缓驶入塔鲁苏斯市区,打扮成维纳斯的埃及女王被女奴簇拥着出现在安东尼面前。被克娄巴特拉七世迷住的安东尼完全忘记了她之前的背叛,立刻邀请她共进午餐,而埃及女王却邀请安东尼上船小聚,最后安东尼听从她的建议,而且后来也不再提支持布鲁图的事。克娄巴特拉七世轻易地战胜了本来要兴师问罪的安东尼,但为了巩固这种关系,她邀请安东尼以私人身份去埃及和她再次相会,安东尼自然非常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 埃及艳后与安东尼的会面

为了安排好这次相会,克娄巴特拉七世对安东尼的喜好和性格做了详尽的研究,以前招待恺撒用的那种方法对安东尼并不适用。恺撒即使在度假期间,也没有完全把政务抛在脑后。在埃及休息期间,他每天仍然坚持写《内战记》,而且花很多时间研究尼罗河水源问题、埃及的国情,同时还根据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的最新研究思考历法改革问题。恺撒对衣食是否华美、住处是否舒适并不在意,对那些东方式的豪华生活也缺乏兴趣。因此当时克娄巴特拉七世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恺撒身边,或者给恺撒在尼罗河上旅行提供舒适的游船。

而安东尼正如他的政敌所攻击的那样,是个容易沉湎于酒色的人。谙熟此道的埃及女王据此采取了与对待恺撒完全不同的方法。她给安东尼营造了奢华至极的宫廷生活氛围,而且精心准备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珍馐美味,同时还有宫廷乐师、舞妓和魔术师为宴会助兴,日日欢宴,夜夜笙歌。与此同时,她又为安东尼安排了非常别致的消遣方式,邀请他和自己一起乘船去尼罗河上钓鱼。一开始安东尼毫无所获,为了挽回颜面他命令奴隶潜入水底将鱼挂在钩上,结果满载而归。聪明的克娄巴特拉七世看破了他的伎俩,但却没有说破。第二天克娄巴特拉七世也暗中让奴隶潜下水给安东尼鱼钩上挂鱼,不过这次挂的是鱼干。当安东尼钓上鱼干的时候尴尬异常,克娄巴特拉七世和随从们忍不住哈哈大笑。为了化解尴尬,女王向安东尼说道:“我无比伟大的将军,小小鱼儿岂能入您的法眼?您所钓的必是王国和城市啊。”安东尼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被她的这种小伎俩弄得心醉神迷。

正当安东尼在埃及与克娄巴特拉七世缠绵缱绻时,屋大维正被国内的动乱折磨得焦头烂额。前往东方巡视之前,安东尼指使妻子富尔达娅和弟弟路奇乌斯在罗马中部的贝鲁吉亚发动叛乱,而屋大维并不擅长指挥作战,而且恺撒留给他的助手阿格里帕也缺乏临战经验,叛乱始终无法镇压,甚至一度还被安东尼派的动乱逼入绝境。然而屋大维是个很有毅力的人,虽然屡屡战败但始终坚忍不拔,经过多次苦战最后渐渐占据上风,控制了局面,将两个叛乱者赶到了希腊。

局面发生了根本性逆转,而不重视情报工作的安东尼却毫不知情。当他意气风发地回到国内打算收拾残局时,才知道自己精心安排的计划已经失败。屋大维亲自前往安东尼登陆的布林迪西港迎接他,安东尼只好把责任全部推给妻子富尔达娅,声称自己毫不知情,连路奇乌斯也是受到了妻子的蛊惑,后来富尔达娅在希腊听到这个消息后,怒极而死。屋大维自然不肯相信他的话,但自己的军队在镇压叛乱时损失也很大,只好假装深信不疑。

两人都没有把握通过军事手段战胜对方,因此在屋大维的谋臣梅塞纳斯的调停下,双方在登陆地布林迪西达成了新的妥协方案《布林迪西协定》,将罗马分成三大块:安东尼继续占据东部,屋大维继续掌管西部,而南部和阿非利加行省则交给雷必达统治。与腓力比战役之后那次为了秩序的势力范围划分不同,这次划分是确定各自统治区域的范围,然后在此基础上签订一个互不侵犯协议。为了确保协定的执行,安东尼和屋大维又进行了政治联姻:安东尼娶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为妻,屋大维则娶安东尼的继女克劳狄娅为妻。这时从埃及传来克娄巴特拉七世产下双胞胎的消息,但安东尼仍然如期和屋大维娅举行婚礼。

在此后的两年里,双方都保持了难得的平静。安东尼和屋大维娅在雅典过着朴实清淡的生活,然而屋大维在西部的统治却渐渐稳固。经过苦战,屋大维终于战胜了西部最强劲的敌人——庞培次子克斯图斯·庞培。这一胜利让安东尼深感不安,两年来他的名字渐渐淡出罗马人的视线,这时只有通过打败罗马宿敌帕提亚才能保住自己声望,于是远征帕提亚又提上议事日程。

远征之前,安东尼写信召克娄巴特拉七世来见面,埃及女王接信后立刻赶来,不仅带了安东尼远征所需的充足金钱和物资,还带来了那对从来没见过父亲的双胞胎。见到克娄巴特拉七世之后,安东尼再度坠入情网,不仅按她要求和她举行了婚礼,而且承认了那对双胞胎是自己的儿子。按照希腊传统,两人在希腊和埃及发行了正面反面分别印着两人侧面像的纪念货币。最令人惊讶的是,他居然把东方诸城邦的统治权当成了新婚礼物送给了妻子,而这些地方大多是罗马行省或罗马同盟国的领地。就这样,克娄巴特拉七世通过婚姻事实上恢复了两百年前的埃及领土。罗马人异常震惊,重婚本身就违反了罗马法律,而且将如此一大片领土像私人财产一样赠给盟国更是为所罗马人不能容,但安东尼对这一切都不在意,他认为只要远征帕提亚能取得胜利就足以得到罗马人的原谅。

◎ 克娄巴特拉七世与安东尼钱币头像

公元前36年春,远征大军正式出发。安东尼集结了三倍于克拉苏远征军的兵力,共计16个罗马军团6万人,以及从西班牙和高卢等地征集来的骑兵1万人,此外还有来自东方各城邦的支援兵力4万人。而对手所有兵力加在一起只有4万人,由归降帕提亚的希腊人莫内斯指挥。此时帕提亚也处于王位纷争带来的内乱中,而且也缺乏像击败克拉苏的苏雷纳斯那样的优秀将领,因此包括克娄巴特拉七世在内都认为这场战争安东尼一方稳操胜券。

为了满足新婚妻子占领帕提亚的野心,安东尼也改变了罗马此前以打击帕提亚巩固防线为主的战略,他这次远征的目的是要征服帕提亚。这个计划,安东尼没有对士兵们明言,因为罗马军人不会为了满足异族女王的野心而流血牺牲。然而东方诸城邦对此看得一清二楚,他们不肯为了埃及女王的私欲而作战,而且一旦帕提亚被占领,他们保卫边境的作用将不复存在,地位也会大大下降,最后他们倒向了帕提亚。这样一来形势急转直下,原本是罗马盟友的诸城邦联反而和帕提亚站在了同一战线上。

渡过幼发拉底河后,罗马军队进入了帕提亚米底亚行省境内。安东尼下令将所有攻城器械都留在后面,其余军队轻装疾行,结果在围攻米底亚的首府时,只好花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筑起一座土堆来攻城。帕提亚军队并没有正面迎敌,而派遣一支精锐骑兵袭击罗马人的辎重部队,先是全歼了押运粮草的2个军团,夺走了所有的军需,将带不走的攻城器械全部烧毁,而且还切断了罗马人的补给路线。安东尼下令就地筹粮,然而在敌境筹粮是件很危险的事,很多士兵出去后便没再能回来。罗马军被阻于坚城之下,而这时帕提亚国王佛拉特四世率领的野战主力出现在罗马军背后。安东尼决定先对付佛拉特四世,命令主力前往迎战,帕提亚军全线后撤。罗马人追出30公里,仅仅消灭100多个敌人。但在这段时间里城里的守军冲了出来,把土山上攻城的罗马军队打回营地。

双方开始僵持起来,罗马军队补给日渐困难。但帕提亚人也不轻松,他们的部队由松散的部落军队组成,如果入秋以后还不能结束战事,帕提亚国王也不能保证他们还会在寒冷的冬天为自己效命,到时候帕提亚军队就会自动解散。两支军队的士气都变得非常低落,安东尼明白这次出征是无法取胜的了,于是派人和佛拉特四世谈判,以对方归还俘获的鹰旗和战俘为撤军条件。佛拉特四世拒绝了这一要求,但表示如果安东尼愿意撤军,他保证不会加以阻拦。

数日后,安东尼决定撤军。罗马人全军集合,向亚美尼亚撤退。一开始很顺利,走到第三天时,大军遇到一条堤岸被破坏的河流,河水漫到道路上挡住去路。安东尼立刻明白可能是敌人在这里设下埋伏,于是下令全军戒备,把投石手和标枪手布置在外围。很快帕提亚弓骑兵就从各个方向杀出,用弓箭向罗马人射击,但自己遭受的伤亡也不小。紧接着又是第二波袭击,但被高卢骑兵打退了。此战之后,安东尼便下令行军时部队组成一个大方阵,投石手和标枪手掩护两翼和后侧,骑兵追击时不准远离大队。接下来的几天里,帕提亚人虽然屡屡偷袭,但每次袭击的战果都小于自己的损失,于是追击的热情慢慢减退,罗马人安全地退回了国境线,避免了克拉苏那样的全军覆没。

◎ 正在使用攻城器械进行攻城的罗马军队 ◎ 正在与帕提亚骑兵作战的罗马军队

远征失败的消息不到一个月就传遍了整个罗马,安东尼和帕提亚鏖战时,屋大维正集中兵力收复亚得里亚海东部的伊利里亚地区,他没有多余的兵力而且也不愿意援助安东尼。而安东尼的另一个妻子屋大维娅却积极地设法援助深陷困境的丈夫,她携带了大量物资和金钱,亲自率领着雇来的2千士兵前往东方和丈夫汇合,行至希腊时忽然收到安东尼的亲笔信,信中让她把物资和士兵留下,本人立刻返回罗马。屋大维娅素来听从丈夫,于是顺从地返回了罗马。

屋大维得知此事非常生气,他写信给姐姐,告诉她不必为安东尼尽妻子的责任,更不必抚养他与前妻生的孩子,然而屋大维娅却没有听从弟弟的劝告。这件事也在罗马公众当中引起怒火,他们对安东尼和屋大维之间的争斗并无兴趣,但堪称人妻典范的屋大维娅这次遭到如此不公的对待,再加上安东尼之前的所作所为和最近远征的失败,让安东尼的公众形象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屋大维自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打击对手的绝好机会,经过精心准备,他在元老院公布了安东尼留在女祭司处的遗嘱。安东尼在遗嘱中明言,死后的遗产全部留给他和克娄巴特拉七世所生的孩子,完全无视与富尔达娅及屋大维娅两位罗马上流女性的关系。第二项内容更加让人惊愕,安东尼要求自己死后葬在亚历山大港。

罗马人被这份遗嘱彻底地激怒了,在他们眼中安东尼不仅是背叛妻子的负心人,而且是背叛祖国的败类。

最后的穷途末路

公元前32年,屋大维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正式向众叛亲离的安东尼宣战。

跟以往历次争斗不同,这次屋大维巧妙地把他和安东尼之间的个人斗争变成罗马和埃及之间的国家斗争,当年秋天所有的罗马地方城邦一致推举屋大维为“保卫罗马、狙击埃及全军总司令”,甚至部分一直追随安东尼的将领得知真相后也弃他而去。东方属国也深知这场战争的原因,无人参与安东尼的军队迎击屋大维。

安东尼并不太把这些当回事,主要原因在于他的海军比起屋大维的具有很大的优势。除了拥有6万5千名重装步兵、2万名轻步兵和1万2千名骑兵外,安东尼一方还有500艘大型战船,如此大规模的海军在地中海历史上堪称史无前例。此战陆军和海军的费用几乎全部来自埃及,可见克娄巴特拉七世也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场战争上了。屋大维一方有8万名重步兵、1万2千名骑兵和400艘战船,虽然他的海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在战船性能上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一是所有战船都备有一种可以投掷的火器,近战中可以令敌船起火;二是罗马的战船经过改造后船头更加坚固锐利,对敌船的冲击力更强。

◎ 古罗马时期的战船

◎ 古罗马时期地中海海战场景

屋大维渡海前往希腊时,安东尼把舰队布置在希腊东北部的普雷伟扎湾,以便屋大维军登陆时他能够从附近进行截击。然而在陆战海战谁是主导的问题上,安东尼军内部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将领们一致主张先进行陆上会战,因为这正是安东尼的强项,但克娄巴特拉七世却主张先在海上进行作战,因为己方在海上力量占优势,最后安东尼支持了克娄巴特拉七世的建议。安东尼这么做是因为屋大维手下的百夫长们是主动请求参加这次决战的,这些百夫长在恺撒时期就南征北战,安东尼深知其战斗力,因此他对陆战能否获胜也缺乏信心。紧接着克娄巴特拉七世又提出万一海战失败该如何善后的问题,最后作战会议决定万一战败全军一起撤往埃及。这一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即使统帅对战败之后的对策有所考虑,但也不应该公之于众,这样只会让军队彻底丧失获胜的信心。

克娄巴特拉参七世与作战会议次数日益增多,安东尼的将领们逐渐陷入绝望,除了她所提的建议非常荒唐外,还因为她埃及女王的身份。将领们觉得自己效忠的只应该是罗马,而不是埃及女王的丈夫。当屋大维在希腊登陆时,很多将领背离安东尼而去,而且带走了他们的士兵,经常是天还没亮安东尼军中已空帐累累。安东尼下令抓住逃兵一律处死,但这样反而加剧了士兵的逃亡。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原本打算坚守消耗敌人的安东尼不得不寻求速战速决了。

◎ 古罗马时期地中海海战的壮观场面

屋大维掌握了这些情况,于是用一种更巧妙的方法来加剧对方的瓦解。当前来投诚的士兵说自己虽然离开了安东尼,但也不愿意和他兵戎相见时,屋大维尊重了他们的意愿,准许他们以自由之身回国。这个消息传到安东尼军中,逃亡变得更加普遍了。事到如今,海战已经成了唯一的选择。然而在陆军低落士气的影响下,海军也开始逃亡。安东尼别无选择,只有马上出战。

公元前31年9月2日清晨,最后的海上决战拉开了序幕。

安东尼的船队迎着朝阳顺风而行,渐渐驶出普雷伟扎湾。今天的风向对安东尼非常有利,他的计划是利用自己战船数量和吨位的优势,采取侧翼包抄战术消灭敌人。恰好屋大维的总指挥阿格里帕也采用了同样的包围战术,在普雷伟扎湾狭窄的入口处截击敌人,可以弥补自己战船数量上的不足。

安东尼率领的右翼船队率先冲向敌人,克娄巴特拉七世的旗舰在埃及战船的保护下排列在中间位置第二梯队。屋大维的船队也已在海面上排成弧形严阵以待,屋大维坐镇中央,阿格里帕率领的船队位于左翼,正对安东尼的船队。双方接战后,海面上火光四起,喊杀声惊天动地,接近1千艘战船相互激烈交战,整个海湾入口处宛如人间地狱。

整个海湾入口处宛如人间地狱。这时克娄巴特拉七世也赶来助战,然而眼前的骇人景象令这个从未见过战争的女人肝胆俱裂。她不肯再参与作战,而是下令扬帆撤退。巨大的紫色风帆鼓风而行,在战场上极其显眼,守卫女王的60艘战船也全部扬起风帆追随而去,脱离了战场。

这时曾经威名赫赫的安东尼仿佛忘了自己罗马将领的身份,居然也下意识地竖起风帆跟随克娄巴特拉七世逃走。临走前他看到了被他遗弃的船队已被敌军团团包围,这些被卡在狭窄入口处来不及逃走的战船全部高举船桨。目睹这一切的安东尼趴在船尾瑟瑟发抖,丝毫动弹不得。对于这一天的安东尼,古罗马历史学家毫不留情地批评道:“作为男人,他的生命在这一瞬间已经终结。”

罗马军队俘获了300艘战船,屋大维饶恕了所有士兵的生命,但将所有埃及战船的船首切下来保存,船身全部烧毁。

安东尼仅剩的陆军部队在帕特雷待了整整7天以等待命令,但始终没有收到安东尼的任何消息。到了第8天,这些忠诚的部队向屋大维投降,并得到了他的宽恕。

◎ 安东尼之死

逃到埃及后,安东尼给屋大维写信,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换取他对克娄巴特拉七世的饶恕,然而安东尼没有得到回复。克娄巴特拉七世也给屋大维写信,表示自己愿意退位,请求屋大维同意让她的儿子继承埃及王位。屋大维给她回了信,只是让她自动解除武装。

屋大维很快率军来到埃及,克娄巴特拉七世躲进藏有宝藏的神庙并且把入口封死。安东尼别无选择,只得带领残存的骑兵前往抵抗。战斗非常激烈,安东尼占了上风,眼看就要胜利的时候,情势急转直下,他手下的士兵再度倒戈,投向了屋大维,安东尼只得再次逃跑。这时埃及的使者赶来向他报告了女王的死讯,万念俱灰的安东尼告诉身边的奴隶:“履行约定的时刻到了。”这是他和奴隶事先约好杀死他的暗号,然而奴隶不肯杀他,而是拔剑自杀了。安东尼拔出奴隶自杀用的剑,刺向了自己。这时又一批使者赶到,向他报告女王并没有死。原来在谎报自己的死讯后,克娄巴特拉七世立刻后悔了,赶快派人告诉安东尼真相。失血过多的安东尼用最后的力气对身边的人说,希望能够把他抬到女王身边。随从将安东尼抬到神庙外,把他从高处的空窗塞了进去。克娄巴特拉七世含泪抱住了浑身是血的安东尼,而安东尼也如愿以偿死地在了心爱的女人的怀里。

这位死在女人怀里的罗马将军虽然和恺撒比起来明显缺乏政治才能,但也不失为一代名将,在和屋大维的斗争中也经常处于上风。他本来有可能成为统治全罗马的胜利者,但自从宠信克娄巴特拉七世之后渐渐变得众叛亲离。他败给屋大维绝不是因为军事才能有所不如,而是完全失去了民心,最后甚至到了连一个将军的基本素养都丧失了的地步。然而他对克娄巴特拉七世的爱意却维持到了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个政治家,他无疑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失败者,但作为一个普通人,他却是一个令人感动的痴情汉。

◎ 安东尼的妻子屋大维娅

这时屋大维也进入了亚历山大,而埃及首都并没有一人试图去抵抗这位胜利者。直到军队进入王宫,屋大维才得知安东尼的死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让人把埃及女王活着带到他面前。克娄巴特拉七世不肯出来,希望以神庙里的财宝为条件,换取她和恺撒的儿子继承王位。屋大维什么也没说,只是率军攻入神庙,除了将女王带出来外,里面的财宝自然也落入他手中。

屋大维下令将17岁的恺撒之子处死,而女王和安东尼所生的三个孩子则带回罗马交给屋大维娅抚养。数日后,克娄巴特拉七世自杀,一代传奇女王也走向了人生终点。

战胜了安东尼后,屋大维已再无对手,成为笑到最后的胜利者。四年后,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的称号,这一称号虽不是皇帝但实质上等同于皇帝。延续近五百年的罗马共和国历史到此处正式结束,那个后来同样是威名赫赫的罗马帝国正式登上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