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孝静成皇后

孝静成皇后(清宣宗旻宁贵妃)

孝静成皇后简介

孝静成皇后:孝静成皇后(1812年6月19日-1855年8月21日),博尔济吉特氏,刑部员外郎、追封三等承恩公花良阿之女,清文宗咸丰帝养母,议政王、和硕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訢生母。先祖在清朝开国之初入满洲正蓝旗,孝静成皇后去世后抬旗入满洲正黄旗。咸丰帝即位之后,尊其为皇考康慈皇贵太妃,居绮春园寿康宫,遵照皇太后礼遇奉养,咸丰五年,晋尊为康慈皇太后。咸丰五年七月初一,康慈皇贵太妃病笃时,咸丰帝感其养育之恩,下诏晋尊康慈皇贵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七月初九日康慈皇太后薨逝,葬于慕东陵,谥号:孝静康慈弼天辅圣皇后。经同治、光绪、宣统三朝累加谥为:孝静康慈懿昭端惠庄仁和慎弼天抚圣成皇后,神位升祔太庙。清代继孝献皇后董鄂氏之后第二位被追谥为皇后的皇贵妃(令懿皇贵妃魏佳氏由于是嘉庆帝生母而被乾隆帝追谥为皇后)。清代第五位同时也是最后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追尊)。

孝静成皇后传记——

档案:

姓名:博尔吉济特氏

生卒年:1812~1855年

籍贯:科尔沁蒙古

婚配:清宣宗旻宁

封号:皇贵妃

谥号:孝静成

博尔济吉特氏,名不详,刑部员外郎花良阿的女儿,是清宣宗道光帝的妃子,清文宗咸丰帝的养母,恭亲王奕的生母。因抚育咸丰帝的缘故,去世后追封为皇后,成为清朝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既非前朝皇后,也非本朝皇帝的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止步贵妃,抚养奕

1825年,十四岁的博尔济吉特氏参加清廷选秀,被道光帝看中,封为贵人,赐封号为“静”,她比道光帝小三十岁。第二年,静贵人便生下了皇次子奕纲,这对已入不惑之年而子嗣甚少的道光帝来讲,实在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于是,静贵人便母凭子贵,晋升为了静嫔;四个月之后,皇次子奕纲不幸夭折,道光念及静嫔丧子之痛,又晋封她为静妃。随后,静妃又连生皇三子奕继和皇六女和硕公主,以及皇六子奕,即后来的恭亲王。

1840年,道光帝的第三位皇后钮钴禄氏突然去世。道光帝非常伤心,坚持不再立皇后,整整一年后,才下诏加封静妃为静皇贵妃,摄行六宫之事。

道光帝哀悼孝全皇后,且道光对静皇贵妃以及其他嫔妃的情分也远远不及孝全皇后,所以,静皇贵妃在道光朝不仅始终居于妾室,道光在修建自己妃嫔的园寝时,更钦定次位,将静皇贵妃安排其内,表明静皇贵妃不管生前死后都只是自己的妾室之一,而不是妻子。道光帝晚年,他对静皇贵妃所生的皇六子奕十分重视,但是静妃的地位并没有随之改变。孝全皇后去世后,留下了十岁的独子奕,即后来的咸丰帝,道光帝将他交由静皇贵妃抚养。由于奕与奕年龄相差只有一岁多,两人小的时候同在上书房学习,十分友爱,犹如同胞兄弟。静妃把奕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处处体贴关怀,奕也把静妃视为慈母。

后来,两个小兄弟慢慢长大,奕长相极像道光帝,而且文武双全,才能过人,后来更支持洋务运动,和西方人接近,有“鬼子六”之称,这些都是奕比不了的。因孝全皇后暴崩,道光始终悲悼,如果不立皇四子为太子,心里总有些过意不去,所以在立储问题上,道光帝一直犹豫不决。

道光晚年,外患内讧不断,皇太后也一病而去,种种不如意云集皇家,道光帝忧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在他临终时,召集宫中大臣到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秘匣,宣示御书,大臣们在建储匣内发现了两份谕旨,一份为“皇四子奕立为皇太子”,另一份为“皇六子奕封为亲王”。这两道谕旨,说明了道光帝矛盾的心情,虽决定传位给皇四子,但也不能委屈了另一个自己宠爱的儿子,因而同时决定封奕为亲王。

矫诏封后,爱慕虚荣

1850年,道光帝在圆明园去世,奕即位,是为咸丰帝。因多受静皇贵妃抚养和照顾,尊称她为“康慈皇贵太妃”,迁居到绮春园的寿康宫。咸丰元年时,恭上皇贵太妃册宝。

据记载,当时的绮春园就是现在“圆明三园”之一的万春园,咸丰帝经常到此给静太妃问安,对她格外尊敬,“一切礼秩,悉视母后,孝养特隆”,孝顺至极。对奕也是待遇有加,命“恭王得朝夕入宫问安”,这些都是因为咸丰帝不忘静贵妃的抚育之恩。

然而,静太妃却不知满足,她提出了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礼法依据,得寸进尺的要求:封太后。尽管这个要求没有依据也不合情理,但是无论如何,她希望能够以“孝”为名,强迫养子替丈夫抬高自己,摆脱“妾室”的地位。

有一天,恭亲王请安完毕回去,太妃又入睡,还没醒,皇帝也来请安了,寿康宫中的太监想要通告太妃,皇帝摇手让他们不要惊动太妃。康慈太妃醒来见床前的影子,以为是恭亲王,就问道:“你怎么还在这里?我所有能为你做的都给你了!他的性情不定,不要生了嫌疑了。”话中显然在抱怨咸丰的性情古怪。皇帝知道她误会了,急忙叫了声“额娘”。太妃觉察到原来是皇帝,回头看了一眼,就向里睡去,不发一言。

咸丰帝这才明白,静太妃表面上视自己如亲子,实际上却是一直希望自己的儿子夺嫡,取代咸丰继承帝位,只是没有成功。自此,母子间开始有了猜疑。这么一来,咸丰帝对恭亲王的猜忌更加重了。

博尔济吉特氏在当上“皇贵太妃”以后,用尽了手段向养子索要“皇太后”的封号。但咸丰认为自己的生母孝全皇后是先帝的嫡妻,又出身高贵,却一天也没有享受皇太后的尊荣待遇;康慈太妃既非先帝皇后,又非自己生母,且出身也远不如先帝另两位皇后,何况还有先帝对其“妾室”身份的明确表态,仅仅凭借作为下一任皇帝六年的养母,就想以嫔妃身份当太后,不要说清朝,隋唐以后,也几乎没有这种例子。而且自己已经提供了皇太后规格的奉养,实在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封为太后。

咸丰五年(1855年)六月底,静太妃的病情加重。一天,皇帝入寿康宫问安,遇到恭亲王从康慈太妃寝殿中出来,皇帝问太妃的病怎么样?恭亲王说:“额娘已经快不行了!现在还屏着一口气是为了等皇上封她太后,就死而瞑目了!”皇帝仁孝,尽管已经知道了太妃的真面目,却仍不免心中酸楚,随口应了声:“哦,哦!”就入寝殿了。恭亲王等待皇上允诺已久,就误认为是皇上已经答应,于是,赶忙到军机处传皇帝“口谕”,令礼部准备册封皇太后封号事宜。

礼部将仪典都已经准备妥当,准备尊封皇太后,这虽然不是咸丰帝的本意,但已成事实,如果再拒绝将会闹成天下的大笑话,所以也只得依奏,尊称皇太妃为“康慈皇太后”。但是,咸丰极为不满和愤怒,虽未取消皇太后的封号,但在丧葬礼仪上加以减杀,并且在谥号上不加道光帝的“成”字,昭示天下康慈太妃和真正的皇后嫡庶有别,创下了清代历史上皇后不系皇帝谥号的特例。

咸丰五年,在得到太后封号后的九天以后,康慈皇太后去世,时年四十三岁。

由于咸丰缩减了太后的丧仪,奕非常不高兴,曾和咸丰据理力争,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奕愤而大声斥责道:“难道皇上忘了太后的养育之恩了吗?”咸丰不甘示弱:“此乃情礼并尽,无可非议!”于是,两兄弟间的矛盾到了不可化解的地步,随后,咸丰令奕退出军机处,回到上书房读书,把他和其他的异母兄弟一样看待,也不再有手足之情可言了。

同治帝继位后,恭亲王奕当国,改康慈皇太后的谥号,并系上了宣宗之谥号,称作“孝静成皇后”,神牌也得以升祔太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