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山之战

天山之战(恢复东汉与西域交通)

天山之战简介

天山之战:永平十六年(73年)二月,汉军分四路出击,其中窦固与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士兵及卢水羌兵万二千骑出酒泉(郡治禄福,今甘肃酒泉市)塞;耿秉、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士兵及羌兵骑兵万人出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塞;祭肜、吴棠率河东北地、西河羌兵及南单于兵一万一千骑兵出高阙(今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塞;骑都尉来苗、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郡兵及乌桓、鲜卑兵一万一千骑出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塞。窦固和耿忠抵达天山(今新疆天山),进攻北匈奴呼衍王,斩杀一千余人。又追击到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夺取伊吾卢(今新疆哈密西北四堡),设置了宜禾都尉,在伊吾卢城留下将士开荒屯垦。

天山之战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公元73年

参战方:东汉、北匈奴

战场:天山

主要将帅:窦固、耿忠

战争回放

窦固(? 一公元92年),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永平年间统领汉军大举反击匈奴,取得天山之战的重大胜利,为东汉彻底击灭北匈奴创造了条件。

窦固是东汉开国功臣窦融之侄,娶刘秀女涅阳公主为妻,故其地位颇为显贵。初任黄门侍郎,东汉光武帝建武中元元年( 公元56年)袭父爵为显亲侯,明帝即位后迁任中郎将,监护羽林军。后因其堂兄窦穆获罪而受牵连,呆在家里十多年没有出来做官。窦固虽生于权贵之家,但并非靠门望而做官。他生长于乱世之中,自幼深受伯父窦融影响,喜欢读书和兵法,尤其是随窦融在河西期间,对边地风土人情及边防事务了解至深,为他日后统兵为将、征伐北匈奴打下了基础。

永平年间,北匈奴扰边日盛,数犯河西地区。明帝决定效法汉武帝“ 击匈奴,通西域”,因窦固熟悉边境事务,于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特召他与耿秉等共议伐北匈奴之事,并任命他为奉车都尉,与耿秉等率军出屯凉州。次年二月,以窦固为主帅,统兵四万余人,分四路出击北匈奴。耿秉、祭胎、来苗三路皆无功而还,唯有窦固一路战绩辉煌, 一举夺得天山之战的重大胜利。永平十七年(公元74年),窦固与耿秉等合兵,再战天山,破北呼術王,降车师前后王,控制了西域咽喉。。

窦固在作战中,善于捕捉战机,掌握主动,一旦得手,则穷追猛击,不让敌军有喘息之机,天山之战足以说明其战术特点和指挥才能。同时,作为汉军统帅窦固对控制天山地区乃至整个西域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留吏士屯伊吾卢城,遺班超经略西域,奏请复置西域都护及戊已校尉,并以陈睦、耿恭、关宠等忠勇之将担当监护车师重任,均表明窦固具有战略远见。

窦固对待边境少数民族,采取了因其俗而笼其心的态度和策略,据称:羌胡见客,烤肉还没有熟,人人就跪在前面割,血流到手指间,送给窦固吃。窦固也不嫌脏,所以少数民族都很爱戴他,好像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他,这是难能可贵的。所以,窦固在边境好几年,羌胡都很信任他,他对安定边境,维护汉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作出了一定贡献。

章帝即位后,窦固晋升为大鸿泸,因其熟悉边境事务,常被召去充任顾问。汉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至八年,先后取代马防担任光禄勋和卫尉。汉章帝章和二年(公元88年)去世,谥号“文侯”。

东汉永平十六年(104 年)二月,东汉发动沿边郡国兵,并联合南匈奴、产水羌胡、乌桓、鲜卑骑兵共计四万四千人,兵分四路,出击北匈奴。四路统兵将领、兵力配备、行军路线及攻击目标情况如下:窦固及其副将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今甘肃张掖县西北)三郡甲卒和卢水羌胡兵共一万两千骑,由酒泉塞出发,向天山地区进击,目的是夺伊吾,破车师,控制东汉通西域的要道。祭肚与度辽将军吴棠、南匈奴左贤王信率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北地、西河羌胡兵及南匈奴兵共一万一千骑,从朔方高烟塞(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出发,向屯驻于泳邪山(今阿尔泰山东段)的北匈奴皋林温禺犊王部进袭。耿秉与其副将秦彭率武威、陇西、天水募士及羌胡兵共一万骑出居延塞(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向驻牧于三木楼山(似在琢邪山西部)的北匈奴句林王部进攻。骑都尉来苗与护乌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雁门、代郡、上谷、渔阳、右北平、定襄诸郡兵及乌桓、鲜卑军共一万一千骑。由平城塞(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出发,向位于琢邪山东北面的匈奴河一带进军。

东汉四路大军同时出发,各依路线向目的地进攻。然而,因北匈奴采取的是躲避退让策略,致使汉军除窦固一路战绩较大外,其余三路皆无功而回。耿秉、秦彭率军追寻句林王部,深人沙漠六百余里,至三木楼山,未见敌军踪影,只得勒兵而回。

来苗、文穆军抵达匈奴河畔,北匈奴军早已人走地空,未获任何战果。祭脂、吴棠一路更不幸,出塞后行九百余里,见一小山,右贤王倍素与祭彤不合,便谎称此山就是舔邪山。祭彤军未发现北匈奴人,便率军返回。结果祭彤与吴棠被定为“逗留畏懦”罪而免官人狱,不久,祭彤忧郁而死。

窦固、耿忠军战绩颇佳。该军进入天山地区,袭击了呼術王部,斩首千余级。呼術王败逃,汉军迫至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攻占了伊吾卢城,设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于伊吾卢城。同时,窦固派遣假司马班超率“三十六吏士”出使西域,从外交上争取西域诸国,破坏北匈奴与西域诸国的联合,以配合军事进攻。次年十一月,窦固与耿秉及骑都尉刘张合兵一万四千骑,出敦煌昆仑塞,再次兵伐天山,击破盘踞白山的北匈奴军于蒲类海上,进而兵临车师。

车师分前、后两部,前王就是后王的儿子,两个朝廷相距五百余里。因车师后王距离汉军较远,且一路山高谷深,天寒地冻,不利行军,故窦固欲先击前王。耿秉则认为后王乃二者之根本,击破后王则前王不攻自降。并主动率军北上,驱兵猛攻,斩杀数千余人,虏获牛马十多万头,“后王安得震怖,从数百骑出迎秉”。接着车师前王亦主动降汉。至此,天山之战遂以汉军大胜而告终。

历史影响

天山之战后,东汉政府恢复了西汉时期设置的西域都护和戊、已校尉,以陈睦为都护;司马耿恭为戊校尉,领兵数百屯驻于车师后王部金蒲城(亦称金满城,今新疆奇台县西北);遏者关宠为己校尉,领兵数百屯驻于车师前王部柳中城(今新疆吐鲁番县东南)。于是,汉与西城的交通在中断六十多年后又重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