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天宝之乱

天宝之乱(腰斩盛唐的安史之乱)

天宝之乱简介

天宝之乱:大唐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初九,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领15万大军匆匆开出营帐,一场撼动唐朝的大叛乱就此拉开帷幕!为镇压这场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叛乱,唐廷遍设节度使,结果却导致藩镇之乱成为恶性循环,中央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呈现的正是这场改变了大唐以及中国历史进程的大叛乱。

天宝之乱过程分析——

0007-01

范阳起兵

渔阳鼙鼓动地来,

惊破霓裳羽衣曲。

——白居易《长恨歌》节选

大唐天宝十四载 十一月甲子(即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夜,寒风刺骨,驻守范阳郡(治蓟县,今北京城区西南)的15万大军匆匆开出营房。这支大军的骨干是范阳节度使安禄山一手培养起来的“曳落河”(突厥语,指健儿、壮士),他们战斗力极强,主要由同罗、奚、契丹、室韦等通古斯系少数民族出身的士兵组成。第二天清晨,安禄山检阅了集结于城南的大军后,宣布即刻开往长安。他声称接到密旨,要立刻进京“清君侧”,讨伐在皇帝身边把持朝政的奸臣杨国忠,凡是胆敢反对、扰乱军心者,立即诛杀三族!宣布号令后,安禄山把留守范阳老巢的任务交给了心腹——范阳节度副使贾循,留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治所在柳城郡,今辽宁省朝阳市),别将高秀岩守大同军(今山西省朔州市)。随即,安禄山下令全军出发,这支号称20万人的大军趁夜南下,一场撼动了唐朝也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大叛乱就此拉开帷幕。

开元(713—741年)、天宝(742—756年)年间,立国百余年的唐朝已达到极盛,在唐玄宗李隆基前期的励精图治下,大唐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武功赫赫、万国来朝,史称“开天盛世”。但就在李隆基将大唐推到巅峰的时候,盛极而衰的危机已经渐渐显露出来。随着盛世的开创、边疆的扩张,玄宗逐渐志得意满,沉浸于享乐之中,不再励精图治,贤良之士渐遭排斥,阿谀奉承者受宠占据高位。著名奸相李林甫担任宰相19年(733—753年)之久,他嫉贤妒能,为独掌大权,曾公开训斥众谏官:“你们没看到正殿宫门外的仪仗马吗?要是敢乱叫一声,立马就被换掉。就算日后学乖了不敢乱叫,也不会再被征用了!”此后,朝中谏官无人再敢直言谏争。为杜绝边将入朝为相(唐朝有边将出将入相的传统),影响自己的地位,李林甫又向玄宗进言道:“胡人勇敢善战,又不易结党,必然忠于朝廷,宜用胡人为边将。”此番心计,皆因胡人多不通文化,无法担任宰相之职。

“武皇开边意未已”,李隆基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又热衷于开拓疆土,是以开元、天宝年间唐朝频繁征战外族。常年打仗的边境需要能独当一面的主将坐镇指挥,于是玄宗在边疆设十兵镇(九节度使加一经略使)。这些兵镇的节度使集军、民、财、政大权于一身,以便对外用兵。

到了天宝年间,国家重兵皆屯于边疆,导致帝国兵力外重内轻,分布极不平衡。而随着募兵制逐渐取代府兵制,戍守边疆的士兵都成了职业军人,战斗力极为强悍。为了让边将能更好地指挥士兵,节度使渐渐久任不换,常年积累的权威使他们成了军队绝对的主帅。而且,担任节度使的将领在皇帝的赏识之下,还能兼任数镇节度使,统率更多的兵将。加上玄宗又听从了李林甫的建议,多用勇武而少文化的胡人为边将,这就等于已在物质与制度上为边将叛乱做好了准备,所欠者只是一位野心家而已!这位野心家正是那个曾向老皇帝保证自己肥胖的大肚子里包裹的只有一颗“忠心”的胡人,也就是玄宗跟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

天宝末年在边疆设置的九节度使与一经略使

0009-01

0010-01 0010-02
唐代胡人俑 撒马尔罕北部的粟特人壁画

安禄山本是营州杂胡(混血的胡人),父亲是粟特人,母亲阿史德则是一个突厥巫婆。由于其母认为是战神(一说为光明之神)轧荦山听到她的祈祷才赐下这个儿子,于是就给他取名“禄山”(“轧荦山”的汉译)。后来阿史德改嫁突厥将军安延偃,安禄山也就跟着改姓安了。安禄山聪明多智,长得魁梧白胖,会六国番语,当过互市牙郎(在突厥人与唐人的互市贸易中充当翻译和中介)。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还只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麾下一个小将领的安禄山在与东北边境的奚和契丹作战时,因轻敌冒进导致军队溃败,按律应当被斩首。就在绑缚刑场要被处决的时候,安禄山大呼:“大夫难道不想消灭奚与契丹吗?为何要杀壮士!”张守珪怜惜他是一员勇将,不忍杀之,遂将他押赴京师,请求朝廷定夺。

玄宗李隆基见安禄山身躯魁梧,又会六国番语,怜惜其才干意欲免其一死。宰相张九龄上书反对道:“军法不可动摇,安禄山有必杀之罪。况且此人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玄宗不以为然,说道:“卿如果依照王衍看石勒 的眼光看待此人,就会冤枉忠良。”最终在玄宗的庇护下,安禄山得以赦免。自此之后,安禄山官运亨通,一路青云直上。安禄山身体肥胖,据说体重超过了300斤,他外表很是憨厚,颇会逢迎拍马,很快就取得了玄宗的宠信。玄宗见他肥胖,曾调侃他道:“你这肚子里都是什么东西啊,竟然如此之大?”安禄山趁机献媚道:“臣这肚子里没有其他东西,只有一颗对陛下的忠心。”玄宗听了大为高兴。

有一次,安禄山见了太子李亨,竟然拱手而不行礼。左右人劝他施礼,他却装傻充愣道:“臣是胡人,不知礼仪,不晓得太子是什么官职。”玄宗道:“太子乃是储君,朕百年之后当由他代朕为君。”安禄山立马装出大吃一惊的样子,惊讶地答道:“臣太愚蠢了,以前只知道有陛下一人,不知道还有太子。”玄宗见安禄山对自己如此忠心,于是对他更加宠爱,加封其为东平郡王,不但为他在京城修建了极尽奢华的豪宅,而且每有珍馐美味都要赏赐给他,连玄宗最宠爱的贵妃杨玉环最后都认安禄山做了“干儿子”——虽然安禄山比杨贵妃还大16岁

在玄宗的宠信提拔下,到了天宝十载(751年),安禄山已经兼领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在手握重兵的众节度使中,以防御东北的安禄山势力最大,统兵马18万,占到天下兵马的三分之一。

0012-01

唐玄宗李隆基

安禄山手握重兵,又见内地空虚,老皇帝醉心歌舞美色,不理政事,于是反心渐露。但他还稍有些“良心”,念玄宗待他不薄,想等年事已高的玄宗死后再起兵。然而宰相杨国忠加快了安禄山造反的进程。杨国忠原名杨钊,是玄宗宠妃杨玉环的远房表哥。他年轻时放荡无行、嗜酒好赌,很受亲族鄙视。杨玉环得宠后,杨钊作为三代之外的远亲,推恩授官根本轮不到他,但他通过各种关系抵达长安,与杨贵妃搭上了线,由此受到提携。不久,他又在陪玄宗和贵妃玩樗蒲 游戏时显露出了精于计算的才干,受到玄宗赏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十余职,成为朝廷重臣,并改名“国忠”。李林甫死后的天宝十一载(752年),他升至宰相,身兼四十余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杨国忠大权在握后,一边迎合玄宗的好恶,一边排挤忠良、起用奸佞,搞得朝纲败坏、民怨沸腾。他见安禄山受宠,怕玄宗调他入朝为相,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屡次攻讦安禄山,以安禄山目不识丁为名极力打消玄宗任命他为宰相的念头。

安禄山也看不起不学无术、以裙带关系得居高位的杨国忠。当年杨国忠还是个小官时,为巴结讨好安禄山,每次安禄山上下宫殿台阶时他都要亲自上前去搀扶。现在杨国忠官至宰相,转过头来对安禄山颐指气使,安禄山自然很不服气。于是二人龃龉渐生,逐渐不睦。杨国忠不断在玄宗面前鼓噪安禄山手握重兵,必要造反,希望借玄宗之手将他除掉。可玄宗认为这只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按照他的想法:“朝政托付给宰相,军事托付给边将,夫复何忧?”至于玄宗自己,纵情享乐即可。

然而,杨国忠为了证明自己的“预言”,采取了安禄山不反就逼他反的策略。他派人包围了安禄山在京师的宅邸,逮捕了安禄山的门客李超等人,并把他们关进御史台监狱,连夜突击审讯,想要审出安禄山谋反的证据来。可审来审去,也未审出个结果。杨国忠大怒,便命御史台把李超等人全部秘密处死。这简直如同一个幼稚小儿拿着棍子去戳卧着的老虎,不但不能给对方造成任何威胁,反而打草惊蛇,最终将老虎激怒。安禄山得知后大怒,他一面上书辩解,列举杨国忠二十条罪状,要求将其严办;一面加快了谋反的步伐。玄宗虽然对安禄山将反不予采信,但安禄山内心却惶惶不安,正所谓“三人成虎”,万一哪次玄宗信了呢?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提前起兵。

0013-01

《唐人宫乐图》

就在范阳的叛军马不停蹄、兼程南下的时候,远在长安东郊华清宫(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与爱妃杨玉环泡着温泉,沉浸在歌舞升平之中。外面天寒地冻,华清池温暖如春,这位开创了“开天盛世”的老皇帝已经71岁(虚岁,下同)了,做太平皇帝也已经43年,对于政事早已懈怠。虽然在安禄山起兵后不久,太原和东受降城(今内蒙古托克托县南)就送来了安禄山已反的情报,但玄宗却不肯相信。因为举报安禄山谋反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每次都“不实”,所以玄宗认为这次不过又是与安禄山不和的人在“诬告”而已。可随着情报越来越多,李隆基开始将信将疑起来,直到安禄山举兵叛乱的第七天,即十一月十五日,他得到了确切消息:安禄山确实反了!

安禄山起兵之前,他的谋士高邈曾为他献计:佯装向朝廷献马3000匹,每匹配马夫2人(共6000人),由22名番将统率前往长安,可出其不意地偷袭两京(洛阳与长安)。但此计被河南尹达奚珣(鲜卑人)识破,他上奏朝廷,使玄宗有所警觉,下诏不必献马。见此计不成,安禄山的另一个部将何千年又献上一计,他建议分兵四路南下:高秀岩率兵3万出振武军(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下朔方郡(治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引诱西北诸番,攻取五原(治今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洛交(治今陕西省富县)、中部(治今陕西省黄陵县)等郡;李归仁、张通儒率兵2万,出云中,攻取太原,入蒲关(位于今山西省永济西),以震动关中;安禄山亲率主力5万自河北道南下,渡过黄河直捣东都洛阳,最后与高、李两军会师于长安;蔡希德、贾循领兵2万向东掠地,攻取淄川、北海等郡,之后南下江淮。但安禄山认为分兵四路会导致兵力过于分散,遂没有采纳,而是在起兵后采取了“声西击东”之计。他先是派遣大将何千年、高邈率轻骑20名,声称要往长安向皇帝呈献神箭手。但路过北京太原府(治今山西省太原市)时,却趁杨国忠的亲信、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接之际,将其劫持而去(后被安禄山斩首),造成要攻占太原,沿唐高祖李渊当年起兵的路线,西进夺取关中长安的假象。而实际上,安禄山号称20万的主力大军(真实兵力为15万)已经一路南下,经河北道直扑东都洛阳。安禄山乘坐在防箭的铁车里,率领步骑精锐浩浩荡荡而来,所经之处烟尘千里,战鼓声、车马声、号令声,震天动地。河北诸地原归安禄山统辖,是他的势力范围,因此叛军所过郡县皆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迎降,或弃城而逃,或为叛军擒戮,无敢抗拒者。仅仅23天,叛军就由范阳打到了黄河岸边。

在确证安禄山已反的当天,玄宗就紧急召见文武大臣商讨对策。对于安禄山的反叛,宰相杨国忠不忧反喜,因为和安禄山关系不睦的他早就“预言”安禄山会反。所以在“预言”应验后,杨国忠颇有几分得意,还神气十足地对玄宗夸口说:“反者只有安禄山一人,发兵讨平易如反掌。顶多10天,一定能把安禄山的人头献给陛下。”文武百官听了面面相觑,毫无人色,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玄宗是信了。第二天,玄宗又召见了恰好来京朝见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商讨讨贼方略。曾纵横西域的封常清并不清楚安禄山大军的实力,他见玄宗一副忧愁之态,便夸口自荐道:“只因天下承平日久,百姓才会一闻反贼风声就惊恐不已。然而事情有逆有顺,形势有变有常,臣请打开府库,招募勇士,跃马扬鞭北渡黄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级献于阙下。”玄宗听后大喜,次日即任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派他赴东京洛阳招募兵勇应战。然而封常清没有想到的是,中原内地承平日久,即使重赏之下也招不来勇夫了。

仅仅3天后,就传来了叛军攻陷博陵郡(治今河北省定县),河北诸郡望风归降的消息。惊慌的玄宗急忙返回兴庆宫,此时的他对安禄山恨之入骨,于是下令杀了安禄山在京的儿子安庆宗,然后诏令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尹,程千里为上党郡长史,防御河东。凡是叛军可能冲击的诸郡,都设置防御使,并新置河南节度使,由卫尉卿张介然担任,领陈留等13郡,屏蔽江淮,作为第一道防线;封常清在洛阳就地募兵6万,拆断河阳桥(位于今河南省孟州市),防止叛军渡过黄河,构筑成第二道防线;二十二日,玄宗又以六皇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宦官边令诚为监军,在京师募集士兵10余万,镇守陕郡(治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准备东征,他们将作为第三道防线,阻挡叛军西进。

十二月初二,寒潮汹涌、朔风逼人。已抵达黄河北岸的叛军用粗绳索把一些破船和烂木头系在一起,横贯黄河。一夜之间,船与水都冻结成了冰,如同一座浮桥。叛军步骑蜂拥而过,自灵昌渡口渡过黄河,攻陷灵昌郡(治今河南省滑县),逼近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陈留镇)。河南节度使张介然刚到任没几天,叛军已渡河而来。燕军铁骑奔腾,烟尘弥漫数十里,日光为之夺色。中原地区承平日久,几代人都未经历过战争,诸郡打开军械库才发现器械都已朽坏,皆不可用,士兵没有兵器,只能手持木棒迎敌。十二月初五,还未准备就绪的陈留郡治开封被攻破。安禄山进入开封北门后,得知了留在长安的儿子安庆宗已被玄宗下令处死的消息,大哭道:“我起兵讨伐杨国忠有何罪?竟杀我儿!”这时陈留郡投降的近一万名士卒正排在道路两旁,安禄山竟下令将他们同被俘的张介然一起全部杀死,以泄其愤。

拿下陈留之后,安禄山引兵西进,兵锋直指荥阳郡(治今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太守崔无诐据城抵抗,但不敌叛军来势凶猛。燕军阵中战鼓声、号角声震天动地,守城军士惊慌失措,纷纷从城上坠下。十二月初八,荥阳郡治管城县失守,崔无诐被杀,叛军距东都洛阳只有270里了。

听闻荥阳陷落,镇守洛阳的封常清十分焦急,亲自督军于洛阳城东的武牢关(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拒敌。安禄山以铁骑作为前锋发起进攻,封常清临时招募的士兵都是未经训练的市井之徒、无业游民,他们赤手空拳又无武器,根本无法抵挡。一战下来,唐军大败。封常清收集余众,与之再战于葵园(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郊),又败,只得退入洛阳城东的上春门(洛阳城外郭城东三门中最北的一门,又名上东门)内,但叛军已尾追而至。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大军从四面八方围攻而来,呐喊着突入城内。这日雪花纷飞,大雪盈尺,叛军纵兵杀掠,鲜血将雪地染成一片殷红。封常清边战边退,但在都亭驿(位于外郭城内的清化坊或景行坊)再次大败;退守东城宣仁门,又败。连败之后,封常清只得率兵从提象门奔出,砍伐大树阻塞道路,最后推倒禁苑西边的墙才得以逃出,率残兵西奔陕郡。昔日繁华的东都洛阳就此沦陷,此时距安禄山范阳起兵只有短短34天。

洛阳陷落后,封常清才意识到叛军实力之强大,他率领残部退至陕郡,但这里的太守与吏民早已逃散,只剩下一座空城。镇守陕郡的副元帅高仙芝原想率军5万东征,但还未等出动,洛阳即告沦陷。封常清与高仙芝在陕郡会合后向其汇报道:“我军累日血战,已知反贼兵锋锐不可当。且潼关无兵把守,若狂寇突破潼关,则京师危矣。陕郡定不可守,不如放弃陕郡,避贼锋芒,急保潼关。”封常清是高仙芝的老搭档,高仙芝对其颇为赏识信任,听了封常清的汇报也意识到唐军战斗力低下,远不如叛军;而陕郡有兵无险,潼关则有险无兵。情况危急之下,高仙芝赞成了封常清的主张,当夜即率部西奔潼关。一路上唐军争先恐后,如惊弓之鸟,人马相踏,死伤惨重。唐军刚退进潼关,修整好防御工事,叛军前锋即尾随而至,见唐军已有防备,只好悻悻退去。

在安禄山叛军的突击下,唐军在河南的三道防线——陈留郡、洛阳与陕郡,在短短10天之内顷刻瓦解,临汝(治今河南省汝州市)、弘农(治今河南省灵宝市)、济阴(治今山东省定陶县)、濮阳(治今山东省鄄城县)等郡纷纷投降叛军,朝野大骇。东都洛阳陷落后,江淮租赋自汴水进入关中的漕运被阻,只得改道江汉以补给关中。于是十五日,玄宗以第十六子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以保荆襄之地。为鼓舞士气,玄宗又决意御驾亲征,并下诏由太子李亨监国。这让杨国忠大为恐惧,他立即与其两个妹妹韩国夫人与虢国夫人 商量道:“太子厌恶我杨家专横已久,若他得了天下,我和众姐妹命在旦夕矣!”

0017-01

《虢国夫人游春图》

原来李林甫当政时,因太子李亨不是他拥立的 ,所以总是千方百计地设计陷害李亨。一次太子出游,与太子妃韦氏之兄韦坚和他当忠王时的老朋友皇甫惟明(陇右、河西节度使)在景龙观偶遇。李林甫得知后,牵强附会地诬蔑他们聚会密谋,意图抢班夺权,拥立太子为帝。玄宗是靠政变起家的 ,对此自然十分敏感,他听信谣言,以“朋党”之罪将韦坚与皇甫惟明逮捕下狱,后贬官赐死,被牵连流放者多达数十人。李亨惶恐不安,为划清界限,只得上表要求与韦妃和离。在此冤案中,杨国忠也参与其事,所以太子对杨国忠专权很是痛恨,一直隐忍未发。韩、虢二夫人听了杨国忠的话立即入宫游说杨贵妃,于是贵妃衔土垂泪请命于玄宗,玄宗抵不过,只得取消了“亲征”的打算。

这时前线又送来了监军宦官边令诚的奏报:“封常清夸大敌情动摇军心,高仙芝则放弃陕地数百里,又克扣军粮和陛下的赏赐。”原来边令诚屡次对高仙芝的用兵横加干涉,高仙芝皆不予理睬(另一说是向高仙芝索取财物不得),于是怀恨在心,趁机诬陷封、高二人,丝毫不提封常清“杀敌塞路”的血战和高仙芝退保潼关之功。玄宗受到挑拨后大怒,以“失律丧师”为名,谕令边令诚前往潼关处斩高仙芝和封常清,根本不见封常清三次派来陈述战况的使者。

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抵达潼关驿南西街,先召见封常清,宣示圣旨。封常清叹道:“讨逆无效,死乃甘心!”随后呈上遗表,请求交予玄宗。遗表中称:“臣死之后,望陛下不可轻视此贼,勿忘臣言。”封常青被斩后,陈尸于草席之上。这时高仙芝从外面劳军回来,边令诚即带百余名陌刀手围上,称:“陛下对你,亦有恩命。”高仙芝下厅看到封常清的尸首,悲愤地说:“我遇敌而退,确实有罪,死也应该;但说我偷盗军粮及赐物,则全是诬陷我也。”说完又回头对部下说道:“我如有罪,你们可以说;我若无罪,你们就喊‘冤枉’!”士卒平素爱戴主将,齐声大呼冤枉,喊声震地。高仙芝又看了看封常清的尸体,悲戚地说:“封二(封常清排行第二),你从卑微至显赫,乃我提拔你做了副手,又代替我做节度使,今日又一同死于此地,岂非命呼!”之后从容被斩。

0018-01

开元通宝

原来,封常清自幼父母双亡,由被流放到安西的外祖父养大成人。封常清身材瘦小、眼斜脚跛,在安西目睹都知兵马使高仙芝每次出巡皆威风凛凛,身后随从鲜衣怒马,不由心向往之,于是到高仙芝府上毛遂自荐,想要做他的随从。高仙芝是高丽人,相貌俊美、勇武善战,自然看不上瘦小丑陋的封常清,便以随从已满为由拒绝。谁知封常清第二天又来,高仙芝不胜其烦地回绝道:“我随从已够,你何必再来!”封常清发怒道:“我仰慕将军您的高义,愿意侍奉您,所以毛遂自荐,您却以貌取人,不正眼看我,还请您再考虑一下吧。”然而高仙芝仍不予理睬,于是封常清一连数十天都来高府门前站岗,高仙芝终被其感动,这才将其收下。在高仙芝麾下当了几年的随从兼幕僚后,封常清崭露头角,显示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的作战捷报井井有条,连高仙芝都赞叹不已,并由此对他清刮目相看。天宝六载(747年),任安西副都护的高仙芝曾远涉千里,翻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冰川,攻破吐蕃重镇连云堡,灭掉投靠吐蕃的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吉尔吉特一带),声威震动西域七十二国,被阿拉伯史家称为“山地之王”。虽然在天宝十载(751年)的怛罗斯之战中,高仙芝败于大食(阿拉伯帝国),但大唐在中亚的霸主地位并没有被动摇。后来封常清代替高仙芝出任安西节度使,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跋涉数月,千里奔袭,灭大勃律(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高、封二人都是赫赫善战之将,玄宗听信谗言,临阵斩将,等于自断股肱。之后,他很快就会发现已无将可用了!

玄宗斩杀高仙芝、封常清后,任命因中风在长安养病的老将哥舒翰(突厥人)为统帅,镇守潼关。哥舒翰是河西、陇右节度使,兼领西北两大军镇,威名显赫,曾于天宝八载(749年)攻破石堡城,大破吐蕃。当时有民歌曰:“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称赞的就是这位老将。而且他还跟安禄山和其弟安思顺有宿怨,是安氏的死对头。天宝十一载(752年)冬,玄宗为撮合哥舒翰与安禄山两人和好,曾特意命高力士在城东设席宴请他们。酒过三巡后,安禄山为表示亲热,对哥舒翰说道:“我父是东胡人、母是突厥人,你父是突厥人、母是东胡人,咱们血统一般,为何不能成为好友?”哥舒翰回道:“古人云:‘野狐向窟嗥,不祥,以其忘本也。’(意指背叛自己的亲族就会遭受天谴)老哥如果愿意与我亲近,我又怎敢不诚心诚意。”“狐”与“胡”同音,安禄山以为是在讥讽自己,不由大怒,跳起身来骂道:“突厥狗,竟敢如此!”哥舒翰正要回骂,发现高力士正瞪着他,给他使眼色,这才闭口不言,假装喝醉,双方不欢而散。自此,二人关系非但没有被撮合好,反而积怨更深。

得知玄宗要启用自己来收拾残局,哥舒翰以老病为由极力推辞,然玄宗不许,哥舒翰只得硬着头皮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率军8万余人赶赴潼关。玄宗亲自在兴庆宫勤政楼为其送行,百官则到郊外饯行,旌旗绵延200里,蔚为壮观。

哥舒翰抵达潼关后,由于病重不能理事,只得将军政大事交由御史中丞、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田良丘不敢揽责,于是命大将王思礼指挥骑兵,高仙芝的部将李承光管步兵。王、李二人地位相当,意欲争个长短,于是互不服从。长官离心,部下焉能同仇敌忾?哥舒翰统率的大军加上高仙芝、封常清的残军,虽有10万余人,但多为新招募来的市井之徒,战斗力低下。加之哥舒翰执法严厉,不体恤士卒,竟将皇帝特意赏赐的10万袍军衣封存于府库之中,没有启用,结果导致部队还未接战便已懈怠涣散、毫无斗志了。

哥舒翰与高仙芝、封常清一样,认为:“反贼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潼关险要,利在坚守,勿轻出关,计之上也。”从天宝十四载十二月下旬到次年五月底,唐军依靠潼关天险,坚守不出,令叛军无法前进一步。安禄山为此颇为苦恼忧惧,进又进不得,退又退不得,进退失据,双方形成僵持之局。

在经过半个多月的筹划后,天宝十五载(756年)正月初一安禄山生日这天,安禄山在洛阳登上了皇帝宝座,自称“雄武皇帝”。他任命投降的河南尹达奚珣为侍中,张通儒为中书令,高尚、严庄为中书侍郎,定国号为“大燕”,并改元“圣武”,正式与李唐王朝分庭抗衡。因攻入洛阳那天大雪盈尺,于是安禄山就把大雪看作是受命于天的祥瑞,还有人献诗拍马曰:“马上取天下,雪中朝海神。”

0020-01

潼关历史地图

不过安禄山并没有从玄宗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很快就重蹈覆辙。他深居宫阙之中,沉溺于享乐,失去了进取之心,只派出小股兵力抄掠潼关。其属下的猛将精兵也都忙于烧杀掠夺,把抢到的金帛美女统统运回范阳,搞得民怨沸腾。唐朝由此获得了喘息的机会。正在安禄山坐稳皇帝宝座,准备亲自率军西上进攻潼关的时候,一个坏消息传来:他们的后路被切断了!

河北攻防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古风·其十九》节选

早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安禄山刚起兵时,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就率先起兵讨贼。郭子仪身高七尺二(约1.82米),是以武举入仕从军的,但一直未受重用,这时的他已经59岁了,如果没有这场变乱,他可能就要在兵马使的职位上默默无闻地终老了。所谓时势造英雄,安禄山的叛乱给了他纵横疆场、为国效劳的机会,在平叛的过程中他将大显身手,“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立下再造大唐之功。

安禄山南下洛阳时,大同军叛将高秀岩也对振武军发动了进攻,企图自北而南威胁关中,但很快被升为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派兵击败。郭子仪又派左兵马使李光弼(契丹人)、右兵马使高睿与左武锋使仆固怀恩(铁勒人)等将乘胜追击,攻克静边军(今山西省右玉县)和马邑郡(治今山西省朔县),斩杀敌军7000余人。朔方军旗开得胜,打开了一度被叛军控制的战略要地东陉关(位于今山西省代县东),与太原的王承业取得了联系,并将叛将高秀岩围困在云中郡,使其不能南下。

而在河北道,最先起来反抗的是颜真卿、颜杲卿兄弟。颜杲卿原是常山郡(治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颜真卿为平原郡(治今山东省德州市)太守,二人系唐初名儒颜师古的后人,其五代祖是北齐名臣颜之推,也就是享誉后世、流传甚广的《颜氏家训》的作者。安禄山叛唐后,连下河北20郡。当他引兵至博陵郡后,便不再夜间行军,而是大张旗鼓地席卷而来。常山郡兵力薄弱,根本无力抵抗,郡守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只好出城晋见安禄山,表示归降。安禄山大度地赏赐了二人紫袍(三品以上官服)和金鱼符(三品以上官员佩戴),命他们仍守常山,并派手下部将李钦凑率军千人,驻防井陉口(位于今河北省井陉县西北),防备河东的唐军东进,顺便监视颜杲卿等人。颜杲卿返城途中,指着新穿上的紫袍对袁履谦说:“穿这玩意儿作甚?”袁履谦知晓其意,于是二人表面上顺从叛军,暗地里则筹划抵抗,准备聚众起兵,讨伐叛军。

0022-01 0022-02
郭子仪画像          颜真卿画像         

颜杲卿族弟颜真卿,即是著名书法家“颜鲁公”,他当初被杨国忠排挤到河北,出任平原郡太守。颜真卿察觉到安禄山有反意,于是趁着连日阴雨不止的机会,以城墙老旧、担心垮塌为由整修城墙、挖掘壕沟、囤积粮草,准备抵抗安氏叛军。另外,颜真卿又秘密联络在常山郡的颜杲卿,约定互为掎角,“起兵断叛军之归路,以缓其西进之谋”。不过表面上,他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痕迹,每天仍与宾客驾船饮酒,麻痹安禄山。安禄山果真误认为颜真卿乃一文官,成不了大事,遂不把他放在眼里。安禄山反后,颜真卿立即招募勇士抗击叛军,由于准备充分,旬日之间就招募到了万余人。随后,颜真卿派人飞驰入京,向朝廷报告。颜真卿的使者到达长安时,河北郡县几乎已全部沦陷,玄宗曾哀叹道:“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得到颜真卿的消息后,玄宗不禁大喜,对左右称赞道:“朕不识颜真卿相貌如何,竟做得如此之好!”

天宝十四载十二月十七日,安禄山派将领段子光,携带被杀死的洛阳留守长官李憕、卢奕、蒋清三人的头颅到河北各郡示众,以达杀一儆百之效。段子光抵达平原郡后,被颜真卿生擒,为稳定军心,颜真卿诈称:“我认识李憕、卢奕、蒋清三人,这三枚首级根本不是他们的!”语毕,他将段子光腰斩示众。在颜真卿的组织下,河北诸郡纷纷响应:景城郡与河间郡杀死前来接管的叛军将领;饶阳郡(治今河北省深州市)郡守卢全诚固守城池,不纳叛将;济南郡太守李随派兵渡黄河北上,击斩安禄山任命的博平郡郡守马冀;河南单父县县尉贾贲率官民南下突袭睢阳郡(治今河南省商丘市),斩杀叛将张通晤(张通儒之弟),收复睢阳郡,使叛军不敢东进。次年正月,河南濮阳郡的尚衡也聚众起兵,攻克济阴郡,诛杀燕军将领邢超然。这些郡县各自拥有上千部众,有的甚至近万人,他们共推颜真卿为盟主,请他统一指挥,抵抗叛军。安禄山这时正进军至陕县,得知河北有变,立即派在博陵郡的大将张献诚(张守珪之子)征调上谷(治今河北省易县)、博陵、常山、赵(治今河北省赵县)、文安(治今河北省任丘市)五郡兵力共1万人,包围饶阳郡;并令史思明、蔡希德二人回师河北增援。

颜真卿率众反抗叛军的同时,颜杲卿也开始了行动。恰逢安禄山派金吾将军高邈前往范阳调兵增援,其人尚未南返。颜杲卿遂声称奉安禄山之命,邀请叛军在井陉口的守将李钦凑率部众到郡城接受犒赏。十二月二十一日晚,李钦凑率军抵达常山城(即常山郡治所真定县县城)内,颜杲卿命人携带酒菜前往慰问,还找来歌伎助兴。叛军喝得酩酊大醉,颜杲卿轻而易举地砍下了李钦凑的人头,将所有反叛士卒一律斩首。就此,颜杲卿控制住了井陉口,打通了常山郡与河东道之间的通道。

不久,高邈从范阳南返,将至藁城,颜杲卿派人假装前去迎接,趁其不备将其俘获。这时南方各郡又侦知从洛阳北来的使者何千年已到边界,颜杲卿又派人快马加鞭将其生擒。何千年被俘后为了保命,对颜杲卿献计道:“太守你效忠朝廷,既然善始,就应该善终。常山郡之兵都是乌合之众,难以抵挡大军;最好全力挖深壕沟,增高城墙,万万不可与敌军野战。等到朔方军到来,再联兵击敌,传令赵魏、斩断燕蓟,那时叛军就难逃了。现今应对外扬言李光弼率步骑兵万人,出井陉,将至饶阳,先响应者有赏,从叛者必诛,并派人游说围困饶阳郡的叛将张献诚,叛军必解围而逃。”颜杲卿大喜,遂用其计,发檄文传告黄河以北各郡县,果然张献诚惊慌失措,带兵连夜遁逃,饶阳之围遂解。

听闻唐朝大军马上就到,河北各郡纷纷响应,总计有17郡重新归附朝廷,并切断了叛军从洛阳至范阳的驿路。这使安禄山有了后顾之忧,无法亲自督军西进潼关。河北只有范阳、北平(治今河北省卢龙县)、密云(治今北京市密云区)、渔阳(治今天津市蓟县)、汲(治今河南省卫辉市)、邺(治今河南省安阳市)六郡尚为叛军占据,形势一时对唐军颇为有利。

河北道中部归唐后,颜杲卿又派马燧为密使前往范阳,游说留守长官贾循,劝其诛杀叛将,率范阳郡反正,颠覆安禄山的老巢和根基,立不世之功。就在贾循犹豫不决的时候,另一叛将牛润容得知消息,急报安禄山。安禄山急忙派亲信韩朝阳赶回范阳,将贾循召入密室绞死,令牛廷玠接管范阳军事,又命大将史思明率军1万人南下,另一大将蔡希德率兵1万由河内北上,攻打博陵、常山二郡。马燧见事不成,逃入西山(位于今北京市西郊)之中躲避,总算逃过一劫。

这时颜杲卿派遣使者经太原前往京师呈献俘虏的何千年、高邈及李钦凑的首级,内丘县丞张通幽泣不成声地请求颜杲卿道:“我兄长张通儒身陷敌手(张通儒正辅佐安禄山),请准许我一同赴京,向朝廷求情,拯救我张氏一族性命。”颜杲卿听了心酸不已,于是允诺他一同前去。哪知张通幽陪同使节到达太原后,又想投靠位高权重的太原尹王承业,遂向王承业献计,让他扣留使节,压下颜杲卿的奏章,改由自己上疏,并另派使节进京献俘请功。王承业采纳此计,遂得玄宗赏识。

颜杲卿起兵对抗叛军时日尚浅,防御工事皆未完备,而燕将史思明、蔡希德已于天宝十五载正月初六率军抵达城下。颜杲卿急忙向太原尹王承业求救,王承业为将颜杲卿之功彻底据为己有,故意拥兵不救,甚至希望城破后燕军杀颜氏灭口。叛军将领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军围攻常山,颜杲卿守城拒战,粮尽矢竭。正月初九,常山城陷,颜杲卿被俘,和袁履谦一起被押至洛阳。安禄山见了颜杲卿后,责骂道:“你原先不过是范阳县的一个户籍官,还是我提拔你当了判官,没几年就升到太守,我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你非要反我不可?”颜杲卿怒目圆睁,大骂安禄山道:“你原先也不过是营州一个牧羊的羯族家奴,天子开恩,提拔你做三镇节度使,恩宠无人能比,有什么地方对不住你?你非要造反不可!我世为唐臣,常守忠义,官爵是朝廷恩赐,虽是你属下,怎能跟着你造反!我为朝廷讨伐叛逆,恨不得砍下你的头来!怎么能叫‘反’?”安禄山被气得七窍生烟,下令将颜杲卿连同袁履谦一起绑到洛阳天津桥的桥柱之上,凌迟剐死。颜、袁二人一直到死,都骂不绝口。

0025-01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此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期间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壮烈事迹

史思明等人攻陷常山郡后,率军挟新胜之威横扫河北诸郡,所到之处,屠杀抢掠,瓦砾一片。邺、广平、巨鹿、赵、上谷、博陵、魏、新都等十郡再次落入叛军之手,只有卢全诚仍死守饶阳郡不降。燕军将饶阳郡团团围住,整整29天都不能攻下。期间,河间郡与景城郡派来8000援军增援饶阳,都被史思明击退。

0026-01

李光弼画像

玄宗得知河北道告急后,令郭子仪放弃围困云中郡,返回朔方,率军南下收复洛阳,并要郭子仪分兵一支东出井陉,平定河北。郭子仪于是推举部下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派他进攻河北叛军。李光弼是契丹人,早年在河西节度使王忠嗣 手下为兵马使时,王忠嗣爱惜他的才干,常对人说:“将来能代替我的,必是此人!”但李光弼与郭子仪不和,二人担任牙门都将之职时,即使在一个盘子里吃饭,都互相不说一句话。得知郭子仪推荐自己,李光弼以为郭要趁机谋害他,于是径直来见郭子仪,说道:“我死之后,希望您放过我的妻子儿女。”郭子仪紧握着他的手说道:“现今国家大乱,不是报私怨的时候。所谓国乱需栋梁,这才是我推荐你的原因啊!”李光弼大为感动,从此二人协力同心、驰骋疆场,一起为国效力,共谋破贼大计。

郭子仪移师朔方后分兵1万给李光弼,命其东进河北,驰援饶阳。二月,李光弼率军出井陉,由河东道进入河北。二十五日,李光弼攻克常山城,生擒安禄山任命的郡守安思义。李光弼见了安思义后并未将其问斩,而是问道:“你知不知道犯了死罪?”安思义垂首不答。李光弼说道:“你久经沙场,依你之见,我现在的大军,能否抵挡得住史思明?你如果是我,该如何用兵?如果你有妙计,我就不杀你。”安思义见李光弼诚意请教,于是答道:“将军你从千里之外跋涉而来,人困马乏,突遇强敌,恐难抵挡。最好全军进城,修筑工事,待到有必胜把握时才可出战。叛军虽锐不可当,但缺乏攻坚重器,一旦受挫,必定军心沮丧,到时便可率军反击。今史思明围困饶阳郡,距此不过200里。昨晚急报已经发出,预计史军前锋明早就会杀到,不可不小心应付。”李光弼听了十分高兴,亲自解开捆绑安思义的绳索,饶其不死,令全军进城防守。

果然,第二天天还未亮,城外鼓角声已起,继而喊声震地,史思明部率2万余名骑兵已抵达常山城下。李光弼欲派5000步兵出东门迎战,但燕军紧逼城门,根本无法出城布阵。于是李光弼派1000弓弩手,以连珠箭射向敌军。燕军不敌,纷纷后撤,李光弼不待敌军喘息,便令千名弓弩手分为四队,冲出城来轮流发箭。燕军骑兵面对漫天箭雨无力还击,只得撤到大道以北布阵。李光弼又出动5000步兵,手持长枪进抵大道以南,枪尖朝外,围成阵地,弓弩手置身枪阵之中,与燕军隔滹沱水对峙。燕军出动骑兵挑战,皆被唐军发箭击退,根本近不了唐军阵前,只得原地固守,等待步兵增援。这时李光弼又得到村民报告,称有5000燕军步兵正从饶阳郡赶来增援,日夜行军,已经抵达九门(位于藁城市西北)之南的逢壁,可能要在那里休息。李光弼迅速派步骑兵各2000人,偃旗息鼓,直扑逢壁。因赶了170里路而人困马乏的燕军正在生火造饭,万没料到唐军发动突袭,措手不及之下全军被歼。史思明得知援军覆没,大为惊慌,急忙率军退回九门防守。到二月份时,常山郡所属七县——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石邑(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西南)、行唐(今河北省行唐县)、井陉(今河北省井陉县)、平山(今河北省平山县)、获鹿(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区)、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县)皆被唐军收复。李光弼已在河北道站稳了脚跟,唯九门、藁城二县尚为叛军盘踞。

0027-01

步兵持矛突击图,杨翌绘

就在燕军于河北道遭到反击之时,其在河南道的攻势也屡屡受挫。在河南道,安禄山派遣张通儒之弟张通晤为睢阳太守,与陈留郡长史杨朝宗率兵向东掠地,攻陷睢阳,以谯郡(治今安徽省亳州市)为代表的诸郡纷纷投降燕军。单父县(今山东省单县)县尉贾贲率吏民反击,斩杀张通晤,收复睢阳郡。原谯郡真源县县令张巡也不愿从叛,带领吏民到玄元皇帝(老子)庙中 哭祭,表示尽忠朝廷。之后,张巡宣布起兵讨贼。他率精兵千人,西至雍丘县(今河南省杞县)与贾贲会合,并斩杀了投降燕军的雍丘县令令狐潮的妻子儿女。二月十六日,投降燕军的令狐潮引燕军东攻雍丘,贾贲阵亡,张巡奋力反击,最终击退敌军。此外还有东平太守吴王李袛、济南太守李随起兵抗拒叛军。燕军东进之势遂被遏阻。为阻止叛军南下,南阳节度使鲁炅率兵进驻叶县之北,屡挫敌军。颍川郡太守来瑱也连败来攻的燕军,杀伤敌军众多,人送外号“来嚼铁”。

0028-01

张巡像,载于《晩笑堂竹庄画传》

三月初二,令狐潮会同燕军将领李怀仙等人,发4万大军杀至雍丘城下。唐军只有2000守军,守城将士十分害怕,人心动摇。张巡为鼓舞士气,对众人说道:“贼兵精锐,必然轻视我等。今出其不意击之,敌军必定惊慌溃乱。敌军受此小挫,然后此城可守也。”他留1000人守城,将余下1000人分成数队,亲自开门突出,直冲敌阵。敌军人数虽众,但没料到唐军竟敢主动出战,惊慌之下纷纷退却躲避,被砍杀了大片,士气大挫。第二天,燕军环城设置百门石炮,投石轰击城墙,想将城墙、城楼摧毁。张巡见了,就在城上树立木栅栏将飞来的石块弹回去。敌兵转换方式,开始像蚂蚁一样攀城,张巡就用蒿草扎成束,浇上油脂,点燃投掷敌军,将攀登城墙的燕兵烧得焦头烂额,无法再上。到了晚上,张巡又利用夜色掩护,从城上将士卒缒下,偷袭敌营,积小胜为大胜,砍杀了不少敌军。双方对峙60余日,接仗300余战,张巡及其手下均带甲而食、裹疮复战,燕军无可奈何,只得撤走。张巡乘胜追击,俘虏2000人而还,声威大震。

看硬攻不下,令狐潮决定来软的。五月,令狐潮率军再次来到雍丘城下,令狐潮与张巡乃是老友,一个城下一个城上地相互慰问过后,令狐潮劝说张巡道:“唐朝大势已去,您坚守危在旦夕的孤城,又为了谁呢?”张巡答道:“您平生自诩行事忠义,今天做这种事,忠在何处?义又在哪里呢?”令狐潮听了羞愧难当,无言以对,只好撤兵不攻,仅是围城而已。

三月,为表彰和鼓励颜真卿,玄宗命其为河北采访使。这时清河郡派李萼前来平原郡乞求救兵,他对颜真卿说道:“清河郡是平原郡西邻,从江淮、河南一带运来的钱帛都储存在此处,供应北疆军需,号称‘天下北库’。论财富相当于三个平原郡,人力也是平原郡的两倍,如果您能借兵给我们,那么以平原、清河二郡为腹心,其余各郡为四肢,必能大有作为。”颜真卿虽觉李萼所说有理,但又恐力不从心,于是推辞道:“平原之兵都是新募来的,未经训练,恐自身难保,哪有力量帮助邻居呢?”李萼道:“我奉命而来,并非清河郡力量不足,必须借助贵郡之力;而是仰慕您的高义,借此试探您的态度,现今您未显示出您的决心,我怎敢贸然说出我的意图呢?”颜真卿认为李萼颇有才干,遂决定借兵给他,但其他官员都认为李萼只是个20多岁的年轻人,过于轻视敌军,分给他一部分兵力,最后也只是一事无成、白白浪费,所以纷纷反对。回到馆舍后的李萼见颜真卿犹豫不决,又写信给颜真卿提醒道:“清河郡背离叛军前来归附,奉送粮帛器械资助您,反遭猜忌怀疑,我回去后清河郡势必不能孤立,必然要投靠一方,如果清河郡明天成为平原西面的强敌,您难道不后悔吗?”颜真卿看了大吃一惊,赶忙亲自去馆舍拜访,答应借6000兵丁给他。送别之际,颜真卿道:“我已经答应了你的要求,现在可以说明你的意图了吧?”李萼胸有成竹地道:“听闻朝廷已派程千里率10万精兵由河东道出崞口(位于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南)前来讨贼,但叛军据险坚守,官军不能前进。今应引兵先攻魏郡,生擒魏郡太守袁知泰,再派兵打开崞口,迎接程千里进入河北道;之后讨平汲、邺二郡以北未反正之郡,再进取范阳。清河、平原两郡联兵,向南扼守黄河,防止叛军北窜,到时河南官军与河北义军南北夹击,叛军必然溃败。”颜真卿听了大喜,于是联合清河、博平二郡,发兵攻取魏郡,三郡联军在堂邑(今山东省聊城市堂邑镇)大败燕兵,杀敌万余人,俘虏千余人,得战马千匹,安禄山任命的魏郡太守袁知泰逃往汲郡。颜真卿军威大振,又和北海郡(治今山东省青州市)太守贺兰进明联合,共同抗敌,夺取了信都郡。

就在颜真卿等人在河北道东部展开攻势的时候,据守河北道西部常山城的李光弼已与龟缩在九门的敌将史思明对垒了40余天。史思明新败,仍有余悸,不敢出战;李光弼则是兵力不足,难以攻坚。史思明得知唐军缺少粮草后,派出小股骑兵袭击唐军粮道,导致常山城中粮草匮乏,战马只能吃草席坐垫。李光弼只得向郭子仪告急求援。

四月初九,郭子仪率军出井陉,抵达常山与李光弼会师,两军合兵后约有10万人。十一日,唐军与燕军在九门城南展开会战。朔方军是一支百战之师,远非早先招募的市井之徒可比,是役燕军大败,大将李立节被唐军中郎将浑瑊一箭射死。史思明只得带着残部北逃到博陵郡,集众固守,另一燕将蔡希德则向南逃往巨鹿。四月十七日,挟新胜之威的朔方军只用一天就攻克了赵郡,活捉了安禄山任命的太守郭献璆。朔方军涌入城后,一些士兵无视军纪,开始劫掠财物。李光弼见状大怒,亲自坐在城门口,见一个抓一个,把士兵抢劫的财物悉数没收,然后一一发还给百姓,于是民心大慰。郭子仪与李光弼稍作休整后又进军博陵郡,但围攻10天不能攻克,加之军中缺粮,只得撤兵回守常山,就地取食。

史思明见唐军南撤,以为反击的机会已到,于是率部尾随追击。但郭子仪一边不慌不忙地撤退,一边不断派出精锐骑兵回头阻击,史思明丝毫捞不到便宜。燕军就这样尾随唐军走了三天三夜。到达行唐附近时,史思明见士兵疲惫不堪,再也无力追击,只好命部队掉头返回博陵。走到沙河(滹沱河支流)时,史思明以为唐军已经南撤而放松了警惕,哪知郭子仪突然率部出现在他的身后。原想尾随偷袭唐军的燕军却被唐军偷袭,猝不及防的史思明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安禄山得知河北失利后,大为惊骇,急派蔡希德增兵驰援。五月,郭子仪与李光弼攻陷博陵西北的恒阳郡(治今河北省曲阳县),准备再攻博陵;史思明则集结散兵游勇数万,又得蔡希德和从范阳赶来的牛廷玠部4万援兵,准备卷土重来。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恒阳深挖壕沟、修高城墙,严阵以待。燕军攻击时,唐军即行退守,燕军撤退时,唐军即行追击;白天唐军耀武扬威地展示军威,却拒不出战,夜间则跟踪追击,发动偷袭,搞得燕军日夜不宁,一连几天都无法休息。这样骚扰了燕军十几天后,郭、李二人才商议道:“反贼已经筋疲力尽,现在可以出击了!”

0031-01

河北攻防图,天宝十五载(756年)三月至四月

五月二十九日,郭、李大军与史思明在常山郡东边的嘉山展开决战。由于唐军准备充分,燕军疲惫不堪,一战下来,唐军大胜,斩敌首4万级,俘虏千余人。史思明在大战中被打落下马,连头盔靴子都被打掉,只得散着发、光着脚,拄着一杆断枪狼狈而逃,到傍晚才奔回博陵郡。李光弼趁势围城,声威震动天下。经此一战,河北十余郡皆杀叛军守将而降唐,安禄山占据的洛阳与老巢范阳之间的道路再次被切断。叛军往来使者只能单人匹马偷偷溜过,但仍多为唐军擒获,叛军将士家在渔阳者无不心慌。

就在燕军前线受挫、退路被断之时,安禄山后方老巢也突然起火。安东都护府将领刘客奴、董秦(后被唐廷赐名李忠臣)与王玄志等人诛杀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宣布反正 ,并派遣使者从海路与在平原的颜真卿取得了联系,表示愿西攻叛军老巢范阳。于是朝廷命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并赐名刘正臣,董秦为平卢兵马使,王玄志为安东副大都护,以击安禄山之背。

收到各处传来的警信后,坐镇洛阳的安禄山也不由害怕起来,他责骂亲信与谋士严庄、高尚道:“当初你们劝我造反,说大事必成,万无一失。现今大军被阻于潼关,不能前进一步,北方回师道路又被切断,唐军四方兵马即将会师,何谓万无一失?你们这样害我,都给我滚!今后不要再来见我!”严、高二人吓得数日不敢来见。恰好大将田乾真从潼关前线返回,他道:“自古帝王经营大业,皆有胜败,岂能一举成功?唐军四方兵马虽多,但都是新招募的乌合之众,怎能与我军精锐匹敌?严庄、高尚乃是开国功臣,现今陛下责罚他们,其他将领得知必然心慌,到时上下离心,局势那才叫危急啊!”田乾真又以汉高祖刘邦败于荥阳,魏武帝曹操败于赤壁为例,劝说安禄山少安毋躁,又说道:“即使大事不成,犹可率数万之众仿效袁绍退守河北,也足以支持十余年。”安禄山听后恍然大悟,立即设宴招来严、高二人欢饮,君臣和好如初,一场风波总算平定下来。

此时的形势对唐军颇为有利:哥舒翰守住了潼关;安禄山被困在洛阳;河北义军切断了叛军归路,从侧翼攻入河北的朔方军已经同他们取得了联系,而且陇右、河西的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如此这般,安禄山进退不能,甚至有放弃洛阳、回师范阳的打算。然而玄宗又被杨国忠所误,开始屡出昏着,导致形势急转直下,最终全局糜烂,不可收拾。

马嵬惊变

燕市人皆去,

函关马不归。

若逢山下鬼,

环上系罗衣。

——李瑕周《题壁》

哥舒翰接手潼关防务后,只一意修筑工事,掘深沟、筑高垒,严防死守,从不出战。安禄山屡次派兵攻打,但在这座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关面前,每次都无功而返。就在燕军军心渐乱之时,唐廷内部却又生事端。原来户部尚书安思顺(安延偃之侄、安禄山的堂兄弟)早知安禄山有反意,于是在进京朝见时即奏报玄宗。待到安禄山起兵反叛,玄宗因安思顺事先予以揭发而不治其罪。但哥舒翰与安思顺有怨,他派人伪造安禄山给安思顺的书信,信中说安思顺勾结安禄山,将为内应,并假称此信是在潼关关门截获并呈报朝廷的,极力要求处死安思顺。玄宗正重用哥舒翰,于是不加查证,就把安思顺杀了,还将其家属全部谪戍岭南。杨国忠见哥舒翰轻而易举地弄死了安思顺,皇上对其言听计从,不由十分畏惧。

0034-01

杨国忠进奉银铤,大明宫遗址出土。其正面刻有一行字:“专知诸道铸钱使兵部侍郎兼御史中丞知度支事臣杨国忠进。”背后左一行为锻造时间:天宝十载四月廿九日

当时朝野上下一致认为,正是杨国忠的骄纵跋扈才招致叛乱,所以众人对他恨得咬牙切齿。驻守潼关的将领王思礼秘密向哥舒翰提议道:“安禄山造反是以诛杀杨国忠为借口,如果元帅您留兵3万镇守潼关,率领精锐回师京城,诛杀杨国忠以清君侧,安禄山就失去了进兵的借口,这正是汉朝平定七国之乱的计策啊。”哥舒翰不听,王思礼又建议率30名骑兵,将杨国忠绑到潼关斩首。哥舒翰摇头答道:“如果那样,就不是安禄山造反,而是我哥舒翰造反了。”

哥舒翰以大局为重,否决了王思礼的提议,但有人听到风声,密告杨国忠道:“现今朝廷重兵尽在哥舒翰手中,若他挥旗西指,您岂不是危险了!”杨国忠越想越怕,为防备哥舒翰,他向玄宗上疏称:“大军云集潼关,京师却无后备军,万一失利,京师岂不危险?”他奏请挑选3000监牧小儿(负责养军马的士卒)于宫中训练,并招募万人屯于灞上(今西安市东灞河畔),由心腹杜乾运统领。这批人名义上是作为后备军,防御安禄山的叛军,保卫京师安全;实际上是为了防备哥舒翰。哥舒翰身经百战,对此心知肚明,他也疑心杨国忠要对他不利,于是上疏玄宗,要求把灞上军队划归潼关统一指挥。玄宗不明就里,下旨同意。哥舒翰又以商讨军情为由召杜乾运至潼关,找了个借口将其斩首,轻易吞并了灞上的军队。这让杨国忠更加恐惧,于是他开始鼓动玄宗,让哥舒翰出关迎敌,将其推上死路。

求胜心切的玄宗急切地想要收复东都洛阳,一雪失地之耻,于是敕令四方援兵,会攻洛阳。但援兵还未到,他又听到密报说驻守陕郡的燕将崔乾佑兵力不足4000人,且全是老弱残兵,毫无戒备,遂遣使督促哥舒翰出潼关,进兵陕郡,收复洛阳。哥舒翰虽患风疾,但久经沙场,他回奏玄宗道:“安禄山久习用兵,老于谋算,怎么可能没有防备!这定是他用老弱残兵诱我出战,出关必中其计。况且叛贼远道而来,利在速战;我军据关扼险,利在坚守。何况反贼残酷、暴虐,失却民心,兵力日渐萎缩,将有内变。到时乘机出击,反贼可不战而擒也。但求成功,何必求快?今诸道征调的援兵尚未集结,请暂且等待。”这时远在河北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大破史思明于常山,听说玄宗督促哥舒翰出关迎敌,也赶忙奏表劝阻:“哥舒翰老病昏耄,守关有余,出战不足;且潼关之军均乌合之众,不足与敌军匹敌。今安禄山精锐尽在河南,我等正要直捣范阳,覆其老巢,拿叛将的家人做人质,到时反贼必生内变。潼关大军只要坚守不动,拖住反贼使其筋疲力尽即可,决不可轻率出击。若潼关出师,有战必败。那时京师不守,天下之乱就更难平定了。”然而这些建议玄宗统统听不进去。杨国忠疑心哥舒翰不愿出征,是为了谋害自己,于是极力渲染叛军懈怠无备,如果哥舒翰托故逗留不进,将失去大好机会,鼓动玄宗下令哥舒翰出关迎敌。玄宗求胜心切,不断派宦官到潼关敦促。哥舒翰见君命难违,抚胸痛哭,不得已于六月初四引兵出关。

六月初七,出关的唐军在灵宝县(今陕西省灵宝市)西原遭遇敌将崔乾佑的军队。敌军早有准备,据险以待。唐军南迫崤山,北临黄河,布阵于70里长的狭长隘道上,地势明显不利。次日,崔乾佑故意安排少量士兵向唐军示弱,他们队列散漫、人员稀松,似乎轻易就能打倒。唐军官兵见叛军羸弱,哈哈大笑,连哥舒翰也以为燕军兵力单薄,不足挂齿。哥舒翰令王思礼领5万精锐居前进兵,10万大军紧随其后,另布兵3万在黄河北岸土山上擂动战鼓助威,自己则与田良丘在黄河之中乘船督战。刚一交战,燕军就佯装偃旗逃遁,松懈无备的唐军以为胜利在望,于是冒进追击。不料伏兵突出,在高处抛下滚木石块,唐军被困在狭道之中,兵众挤成一团,难以施展,死伤甚重。哥舒翰眼看不妙,急忙命令以毡车驾马为前驱,冲击敌阵,想要杀出一条生路。这时已过中午,忽然刮起一阵东风,崔乾佑点燃数十辆草车,堵塞道路,阻挡毡车,烟焰顺风涌向唐军。唐军逆风而战,又被烟雾罩住,双目难睁,还以为敌人在烟中,于是乱发箭矢。直到日暮黄昏,烟消矢尽,方知没有一个敌兵,大家都在自相残杀。正惊惶间,燕军帐下同罗精锐骑兵自崤山绕到唐军背后,发起突然袭击。唐军首尾慌乱不能相顾,霎时瓦解,败逃之际掉入黄河淹死者不计其数。后军见前军失利,心胆俱裂、自相践踏,死者数万人,嚎叫声震天动地。留在黄河北岸的3万唐军望之亦溃,转眼之间,黄河南北两岸为之一空。

0036-01

灵宝之战,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

哥舒翰见败局已定,只得带着数百骑兵,经首阳山由河东县渡河西逃。败退的唐朝大军早已失去秩序,回到潼关后争先恐后地涌入,但黑夜中不辨高低,许多士卒陷入了关外防备敌人的深沟之中,须臾填满。这三道一丈深、二丈宽的深沟本来是用来防备燕军的,但现在却成了唐军的葬身之地……随后赶回的败兵不顾一切地逃向城中,踏尸而过,深沟被尸体填满,几成平地!此役唐军只有8000余人生还,河西、陇右这两支西北军的主力就此灰飞烟灭。

时人杜甫作诗哀悼道: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六月初九,叛将崔乾佑乘胜攻入潼关,轻而易举地打开了京师长安的门户。这时哥舒翰狼狈逃回潼关西驿(位于今陕西省华阴市东),想收集溃散士卒守关,但大势已去!其部下有个叫火拔归仁的番将带百余骑兵包围潼关西驿后,闯入驿站晋见哥舒翰道:“反贼已到,请元帅上马!”哥舒翰大惊,急忙上马,这时火拔归仁等向哥舒翰叩拜道:“元帅,您的20万大军一战而全军覆没,有何面目回去见天子?元帅没见到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么?请您东行投敌。”哥舒翰予以拒绝,正准备翻身下马,火拔归仁抢步上前用毛绳把他的双腿绑在了马肚子上。哥舒翰夺过一条长枪刺向自己的喉咙,想要自杀,怎奈中风之人,手上无力,自尽未成,枪也被火拔归仁劈手夺去。火拔归仁带人劫持了这位元帅,向东投降去了。

到了洛阳,安禄山见了哥舒翰后得意地问道:“你一向看不起我,今又如何?”哥舒翰此时胆气已丧,屈膝跪下答道:“我肉眼凡胎,不识圣人。现今天下未定,李光弼在常山,李袛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如果留我一命,让我写信招降他们,用不了几天天下就能平定。”安禄山大喜,任命哥舒翰为司空兼宰相,然后对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主人,不忠不义。”下令将其斩首。哥舒翰给唐军各个将领写劝降信,但都被回斥。安禄山看哥舒翰年老无用,于是将其囚禁于洛阳御花园中,一年后被安庆绪所杀。

潼关战败之后,河东(治今山西省永济市)、华阴(治今陕西省华县)、冯翊(治今陕西省大荔县)、上洛(治今陕西省商洛市)等郡草木皆兵,各郡防御使纷纷弃城而逃。自安禄山反叛后,唐朝恢复了从潼关到长安的烽火,每隔30里设一烽台,每日夜幕降临,潼关放火一炬,站站传递,在长安可得见,表示前线太平无事,称为“平安火”。但到了六月初九这天晚上,夜空一片漆黑,平安火不至,玄宗这才恐惧起来。此时潼关已经沦陷,再无人举火报平安了。

第二天,玄宗在兴庆宫召见宰相杨国忠等人紧急商议对策。身兼剑南节度使之职的杨国忠早在此前就密令心腹在四川,也就是他的势力范围内增修城池、建置馆舍、储备物资,以供急需,于是他提议逃往蜀地。宦官高力士也说:“剑南虽窄,土富人繁,表里江山,内险外固。以臣所料,蜀道可行。”玄宗遂决定放弃长安,逃往剑南道。

六月十一日,杨国忠召集百官于朝堂议事,询问对策。百官唯唯诺诺,无人敢答。最后,在否决了监察御史高适提出的“紧急动员、决一死战”的建议后,杨国忠垂泣良久,说道:“有人上书告安禄山要反已有10年,陛下不信。今日之祸,非我宰相之过也。”直接把一切责任都推到了皇帝身上。朝会结束后,官员居民个个惊慌失措,昔日繁华盖世的长安街市,已是一片萧条。但到了第二天,玄宗突然在勤政楼宣布要“御驾亲征”,这让众大臣十分意外,都觉得不敢置信——因为这已是玄宗第三次宣布要“亲征”了。玄宗宣布亲征后,命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善后置顿使(负责安排路上食宿),崔光远为京兆尹、长安留守,宦官边令诚掌管宫闱钥匙,仿佛马上就要开赴前线了。但到了下午,玄宗却从兴庆宫移驾到了北边的大明宫。黄昏时分,玄宗又密令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赏赐禁军,并挑选900匹御马以备不时之需。

六月十三日凌晨,长安城下着蒙蒙细雨。玄宗和杨贵妃姐妹、太子、亲王、杨国忠、魏方进、高力士等一干亲近带着钱帛良马,悄悄离开大明宫,西出禁苑西门的延秋门,向着长安城西的渭水便桥出发,随行的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统领的一支禁军。“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原来玄宗宣布的御驾亲征只不过是虚晃一枪,是为自己西逃蜀地施放的烟雾弹,至于宫外的百官国戚,都被统统丢弃不顾了。

六月十三日早上,根本不知道玄宗已经西逃的文武百官照例到兴庆宫上朝。当他们按时来到宫门时,仍然可以听到报时刻漏滴水的声音,禁卫兵与仪仗兵仍在两旁站岗,跟昔日一样肃穆森严。但等到宫门开启后,内宫里一群宫女与宦官慌张奔出,称皇上不见了!顿时宫中哗然,乱成一团。长安城内天翻地覆、一片混乱,王公士民四处逃窜,一些人则乘乱打劫,冲入宫中抢掠财物,连左藏库(国库)与大盈库(皇帝的内库)都被纵火焚烧,甚至有人骑着毛驴登上了金銮殿。得知玄宗出逃,京兆尹崔光远马上派其子前往洛阳投降安禄山,就这样做了叛军的京兆尹,宦官边令诚也把皇宫的所有钥匙献给了他的“新主人”——安禄山。

玄宗一行狼狈西逃,但沿途许多地方官吏逃得更快,他们早已遁得无影无踪,连玄宗先遣的负责安排饮食住宿的宦官王洛卿也逃走了,根本没人供应玄宗一行人的饭食。中午时分,烈日当头,玄宗在望贤宫前的大树底下乘凉休息,杨国忠以宰相之尊亲自跑去买来几个胡饼献给玄宗充饥,昔日太平天子的威风荡然无存,那些皇子皇孙也只能靠一些百姓献上的粗米糙饭填饱肚子。至于手下的禁军,玄宗只能下令让他们自己去附近的各个村落“求食”了。

这时献食的百姓中一个叫郭从谨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到玄宗面前,说道:“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没人入宫揭发他的阴谋,可陛下却往往把举报的人诛杀,这才导致祸乱爆发,以致陛下不得不流亡到此。从前那些圣主明君,之所以广求天下忠良,使自己耳聪目明,其缘由正是在此。我还记得宋璟 当宰相时,屡屡犯颜直谏,天下赖以太平。可是后来,朝中的大臣再也不敢说真话,只知道阿谀取容,讨陛下欢心,所以宫阙之外的事情,陛下一无所知。我虽为一介草民,也早就料到会有今天,只可惜九重宫阙,森严遥远,区区之心无法上达……要不是事情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又怎能亲睹陛下之面而一诉衷肠呢!”听完咸阳父老郭从谨的一番肺腑之言,玄宗愧悔难当,只好老实承认道:“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玄宗终于悔恨醒悟,但已经于事无补了。

临近午夜,玄宗一行饥一顿饱一顿地来到了金城馆驿(今陕西省兴平市),但这里的县令早已不知去向,县民也多半外逃。这时从潼关前线逃回的王思礼赶来报告,玄宗才得知哥舒翰已经降敌的消息,于是他授命王思礼为陇右河西节度使,命他赴镇收拾散卒,徐图东进。这个晚上,疲惫不堪的玄宗与众多嫔妃、公主、皇子、王孙在黑灯瞎火的驿站里度过了一夜。昔日养尊处优的皇室贵胄,此时也顾不得什么尊严与体面了,一个个不分官职大小,横七竖八地躺在破草席上,拿别人的胳膊和大腿当枕头,呼呼大睡起来。玄宗未曾想到的是,这将是他和心爱的贵妃杨玉环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夜晚了。

0040-01

《明皇幸蜀图》(局部),李昭道(唐)绘

六月十四日中午,玄宗一行来到了马嵬驿(今陕西省兴平市马嵬镇),此时随行的禁军将士既饥饿又疲惫,愤怒不已。他们多是长安人,本来抛妻弃子、跟随玄宗仓促出逃就十分不情愿了,加之饭也吃不饱,于是更加愤懑不满。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见军心不稳,如果无处发泄必然会发生兵变、祸及自身,于是他急忙召集诸将商量,说道:“如今天子逃难,社稷不守,我们沦落至此都是杨国忠惹出来的!我欲诛杀他以谢天下,大家以为何?”众将士深恨杨国忠,异口同声地表示:“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拿定主意后,陈玄礼找到东宫宦官李辅国,通过他向太子汇报了诛杀杨国忠的计划。对于陈玄礼的计划,李亨心里十分赞同,因为早在李林甫当政期间,杨国忠就曾多次充当李林甫的打手,屡兴大狱陷害身为太子的他。杨国忠当权后,他与太子的矛盾更趋尖锐。到了安禄山起兵后,玄宗曾提议让太子监国,甚至流露出了传位之意,可最后还是被杨国忠搅黄了。因此,太子李亨与杨国忠可谓势同水火,不共戴天。但太子也知道这件事非同小可,一不留神就可能引火烧身,是以他并未明确表态。

不反对就等于默许。陈玄礼心领神会,遂下定决心动手。恰好这时,十几个来觐见的吐蕃使者在驿站西门外挡住杨国忠的坐骑,诉苦没有饭吃。众将目睹此状,大呼:“杨国忠与胡虏谋反!”士兵们随即将杨国忠团团包围起来。杨国忠身下马鞍中箭,慌忙跳下来往驿站西门内奔。士兵们紧追入内,一拥而上,将杨国忠乱刃分尸,并割下他的头挑在长枪上,竖在驿门外。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及韩、秦二国夫人也被杀死,虢国夫人等骑马西逃至陈仓县(今陕西省宝鸡市东陈仓镇),亦被追上杀死。这时御史大夫魏方进正好出来,见此情景,惊问:“你们怎敢杀害宰相?”愤怒的士兵们早已失去了理智,将魏方进一并砍死。侍中韦见素听到混乱之声出来察看,也被打得头破血流,幸好有人认得他,忙呼叫:“勿伤韦相!”韦见素这才捡了一条命。

杨国忠被杀时,玄宗正在驿亭里休息,听到外面喧哗,便询问发生了何事。左右侍者道是杨国忠谋反,玄宗不信,问道:“国忠也反了吗?”处死杨国忠后,众将士依旧在外鼓噪,玄宗不得不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并默认杨国忠“该死”。但当他下令收队回营时却无人从命,士兵们仍然包围着驿站不肯散去。玄宗只得派高力士前去询问,将士们回道:“祸根尚在!”陈玄礼干脆直接告诉高力士:“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侍奉陛下左右,愿陛下割恩正法。”高力士回来转告将士们的要求,玄宗只觉当头一棒、天旋地转,完全出乎意料,便说:“朕当自行处置。”然后进入驿门,倚杖低首沉思。玄宗思绪翻腾、不忍割爱之际,韦见素之子、京兆司录韦谔进来催促道:“今众怒难犯,安危就在顷刻,愿陛下速速决断!”说完叩头流血。玄宗不愿处死贵妃,反驳道:“贵妃常年居住在深宫之中,怎么知道杨国忠谋反?”这时高力士在旁劝说道:“贵妃确实无罪,但众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受宠,他们心中怎能放宽?愿陛下慎重思之,将士安全则陛下才能安全矣。”这下玄宗挽救杨妃的希望完全破灭了,在江山与美人之间,玄宗最终选择了前者,他无可奈何地下令将杨贵妃赐死,交由高力士去执行。贵妃杨玉环得知凶信,至玄宗面前垂泣道:“愿大家(指皇帝)好住。妾辜负国恩,死无恨矣。祈容礼佛后再死。”玄宗掩面,悲不自胜地道:“愿妃子善地受生。”之后杨贵妃被缢死在驿站东边的佛堂里——她27岁来到玄宗身边,共陪伴玄宗11年,死时38岁。

0041-01

《杨贵妃上马图》(局部),钱选(元)绘,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这正是: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处死贵妃后,玄宗命将贵妃尸首抬到庭院与众将士观看,让陈玄礼等人验明正身。陈玄礼等人随即脱下头盔铠甲叩头谢罪,并齐呼“万岁”。大约傍晚,贵妃尸体被草草埋葬在驿亭西一里左右的路旁土坡下,一场兵变平息了。

在马嵬驿过了一夜后,次日大队人马准备出发时,又发生了分歧:众人认为剑南道是杨国忠的势力范围,他的部属皆在蜀郡,与杨国忠有“连谋”,不可前去;有主张去太原的,有提议到朔方、陇右的,甚至有说返回京师的。玄宗心中想要入蜀,但鉴于昨天的兵变,知众怒难犯,不敢表态,只好派高力士出来讲话称:“太原虽固,但离反贼太近;河东道本属安禄山统辖,人心难测;朔方远在边塞,临近番戎,难以驾驭,也不安全;西凉远离中原、沙漠萧条,难以供应大军;剑南虽窄,但土富人繁,又有重山之险,以老奴之见,蜀道可行。”最后还是韦谔站出来,建议先西行至扶风郡(治今陕西省凤翔县)——此地地处枢纽,南下北上皆可;然后再慢慢商量最终去处。一行人马这才缓缓启程。

可玄宗一行刚走出没多远,就不得不又停了下来,因为前面的路被一群老百姓堵住了。

玄宗无奈,只好乘马来到队伍前端抚慰众人。挡路的百姓对皇帝弃城西逃十分不满,他们见到玄宗立刻拥上前去,说道:“长安宫阙,是陛下的居所;历代陵寝,是陛下的祖坟。陛下抛弃居所和祖坟,又能往哪里去呢?”玄宗手握缰绳,在马上沉默许久,无言以对。已经丧失斗志的他让太子李亨留下来安抚百姓,自己则赶紧拍马先走。此时的玄宗不会想到,从这一刻开始,太子李亨就将与他分道扬镳,辉煌的玄宗时代即将黯然收场,唐朝历史将悄然掀开新的篇章。

众百姓见玄宗去意已决,只好拦住太子质问道:“如果皇上和太子都要去成都,那谁来做中原之主呢?”李亨无法,只好以人子理应尽孝,当请示皇上后再做决断为借口推脱。见太子还在犹豫,李亨第三子、建宁王李倓与宦官李辅国牵住李亨的马辔头劝道:“现今四海分崩,如果殿下随皇上入蜀,反贼烧断栈道,则中原之地就拱手让人了,那时人心涣散,天下之事将一发不可收拾。不如收集西北守边之兵,召河北的郭子仪、李光弼前来护驾,届时并力讨伐叛贼,收复两京,使社稷转危为安,迎接皇上回京,那才是太子您的孝道啊!”见“民意”难违、众望所归,李亨便顺水推舟地同意了。

走出一段路的玄宗始终不见殿后的太子李亨等人前来,久等之下不免心中疑虑,便派人前去打探。谁知使者回报说,太子被沿途父老“遮道请留”,他们请求殿下东讨逆贼,克复长安,太子应允,就不再随驾入蜀了。玄宗立即意识到太子是要另立门户,与自己分道扬镳,不禁长叹一声道:“这是天意啊!”他分出后军2000人和飞龙厩御马,调拨给太子,与太子分路而行。

谁知到了扶风,又生风波。许多士卒不堪蜀道之难,纷纷抱怨谩骂,一时间流言纷纷,陈玄礼根本无法压制。玄宗忧虑万分,眼见军心不稳,可能再次兵变。谁知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此时,从成都进贡到长安的十余万匹春彩(一种绸缎)到了。玄宗立即将这些春彩陈列在庭院里,召集将士,做了一场“煽情”的演讲:“朕年纪老迈,任人不明,以致逆胡作乱。卿等跟随朕仓促出行,都没来得及辞别、安顿父母妻子,一路上辛劳困苦,朕深感惭愧,实在于心不忍。蜀道艰难,路途尚远,这么多人马也无法供应,今听凭大家回家,朕单独与子、孙与中官(宦官)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别,大家可把这些春彩分了,当作回家的路费。回到长安后见到父老乡亲,替朕致意问好,大家好自为之。”说完潸然泪下。众将士看到老皇帝落魄可怜到了这个地步,也于心不忍,纷纷表示:“臣等生死皆从陛下,不敢有二心!”于是流言停止,军心稳定了下来。玄宗一行快马加鞭,继续南行,最后在七月二十八日有惊无险地到达了蜀郡,但此时皇帝身边只剩下1300人了。

玄宗入蜀之后,太子李亨一行不知去哪里好,建宁王李倓建议道:“殿下以前当过朔方节度使,此地文武官员每年都要呈递名单、汇报,姓名我还约略记得。现今河西、陇右两路大军溃败,投降反贼,留守军队的父兄子弟都在反贼军中,人心不稳;只有朔方较近,且人足马肥,前去投奔才是上策。”李亨曾于开元十五年(727年)遥领朔方节度使,知此地兵强马壮,朔方军又是唐军仅剩的一支完整的生力军,于是决定继续西行。李亨一行刚到渭水河畔,就与一支“追击”的“叛军”猝然相遇,双方大战一场,死伤惨重,但打完了才弄清楚,这些只是从潼关溃败下来西逃的唐军而已。虚惊一场后,李亨集结残留士卒,从渭水较浅处骑马渡河,自奉天北上。一行人唯恐被叛军追到,有时一昼夜奔驰300余里。经新平郡(治今陕西省彬县)、安定郡(治今甘肃省泾川县)时,李亨身边的士卒陆续逃亡,只剩下100余人,到了彭原郡(治今甘肃省静宁县)才又募集了数百士兵继续前进。行到平凉郡,李亨在国家养马场挑选了数万匹马,又募集了500余人,队伍这才稍具规模。七月十日,李亨等人到达灵武郡(治今宁夏灵武市)。之后,他开始收拾兵马,准备平叛讨贼。

后世史家认为,太子李亨与杨国忠有仇,玄宗宠爱偏信杨国忠,太子李亨早已心中不满,于是父子之间有了嫌隙,所以马嵬之变李亨即参与其中,父老挽留、与玄宗分道扬镳也是自导自演的结果。但不管怎样,与失去斗志的玄宗相比,太子李亨顺应人心,趁着老皇帝的威望跌到谷底之际,扛起了“兴复平叛”的大旗,为成为新的“百姓之主”创造了条件。

玄宗逃走第十天,叛将孙孝哲进占长安,安禄山没想到胜利来得这样快,一时竟不敢相信长安已经陷落。直到崔光远与边令诚前来投降,安禄山才得知玄宗已经弃城西逃,于是他任命张通儒为长安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他还将未来得及逃走的皇亲国戚押送到崇仁坊,全部诛杀,挖出心肝来祭奠儿子安庆宗,自己则留在洛阳。

当唐朝定都近140年的长安城易主之时,河北的李光弼正在围攻博陵郡。此时,他已得知潼关失守,只得率军解围,与郭子仪军一同退入井陉,准备救援关中。史思明得此机会,重新扫平河北。在东北,南下袭击范阳郡的平卢节度使刘正臣一度袭破北平郡、渔阳郡,但还未到范阳城(即范阳郡治所蓟县县城)下就被史思明击得大败,刘正臣抛下妻儿,单身匹马才得以逃回,士卒死伤7000余人。幸好燕军诸将领毫无远略,拿下长安之后志得意满,得意忘形地以为天下大势已定,很快就陷入了声色犬马之中。他们日夜纵酒,忙于抢掠珠宝美女,根本没有继续西进追击玄宗的打算,玄宗父子这才一南一北,平安地逃到了目的地。

七月十三日,抵达灵武第三天,46岁的太子李亨迫不及待地在群臣的劝进下称帝,改元“至德”,远在蜀地“退位”的玄宗被遥尊为太上皇,李亨就是后来的唐肃宗。不过李亨并未(也不能)明说自己想当皇帝,而是声称老皇帝“久厌大位”(在位太久,厌倦了做皇帝),非要传位给自己,他没办法只好勉强答应。

0045-01 0045-02
唐代《持刀仪卫图》 唐肃宗李亨

李亨在灵武即位之事,玄宗一无所知,他还在入蜀路上不断发号施令,但很快他就收到了“喜讯”:陛下“久厌大位”,非要传位给太子,现在太子终于答应了!这对还没当够皇帝的唐玄宗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但他终究是磨炼多年的老政治家,马上意识到自己只能接受这个既定事实,否则必将导致唐朝内部的大分裂,而风雨飘摇的唐王朝已经承受不住这个打击了。于是,他立即做出欢喜无限的样子道:“吾儿应天顺人,吾复何忧!”并马上派遣使者将传国玉玺送往灵武。不过玄宗也非常精明地为自己保留了一些权力,他发布了一道诏书,首先承认传位于太子,但同时又表示:天下奏报除了送给皇帝以外,必须同时奏闻太上皇;离皇帝路远,不好及时处理的事情,太上皇可以“随事处置”。这一切到什么时候结束呢?唐玄宗也给出了答案:克复上京长安以后。

即位合法性被承认之后,新皇帝李亨开始调兵遣将,他调集河西与安西等地兵马,前来勤王;又派遣使者前往回纥借兵助剿。平原颜真卿得知肃宗即位,用蜡丸藏书,遣使到灵武上表。肃宗收到上表后,授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仍领河北采访使。颜真卿得到敕书后,立即向诸郡颁发,遍传河南与江淮。诸道得知新皇帝肃宗即位,大为振奋,才渐有固守之志。

喋血孤城

将军有齿嚼欲碎,将军有眦血成泪。

生为将星死为厉,尽是山川不平气。

二人同心金不利,天与一城为国蔽。

强兵坐拥瞋相视,孝子忠臣竟谁是。

千载功名亦天意,君不见河南节度三日至。

——(明)李东阳《睢阳叹》

玄宗逃奔蜀地之时,燕军将领令狐潮已围攻雍丘孤城40余日。听到玄宗西逃的消息后,他再次写信劝降守城的张巡,守军中的6名将领也劝张巡道:“雍丘守军力量薄弱,皇上又不知死活,不如投降算了。”张巡假装同意,无奈地说道:“若要投降,明天也需举行个仪式。”第二天,大厅中供奉上了玄宗的画像,张巡率众将士朝见叩头,众人皆动情流泪。就在众人情绪激动之时,张巡突然把主张投降的6名将领召唤到前面,责备他们背叛大义,想要投降叛军。全军上下群情激奋,纷纷指责6人无耻。于是张巡以6人不忠不义、扰乱军心之罪,将他们当即推出斩首,于是军心大振。

雍丘被围日久,城中粮食渐缺。这时恰好有数百艘为燕军补给的运粮船停靠在河边,还未卸粮。张巡在城上发觉后,于夜间把军队集中到城南,装出要出战的样子。令狐潮见状,忙把军队调到城南来截击。张巡等到燕军全都调到城南后,便派遣勇士悄悄潜到河边,把燕军运粮船上的粮食夺走千余斛,然后一把火烧了剩下的粮食。

粮食被焚,令狐潮大为恼怒,下令全力攻城。雍丘城虽然得到了粮草补给,但箭矢很快就射完了。于是,张巡命人用稻草扎成1000个草人,替其穿上黑衣,再在晚上将其从城上缒下,做出要偷袭敌营的样子。黑夜里,燕军不敢贸然出战,惊慌之中纷纷发箭来射。等到天色大亮时,城墙上挂着的草人身上已插满了密密麻麻的箭。张巡将草人拉上城去,凭空赚到数十万支箭——好一招“草人借箭”!燕军过了许久才发现中计。此后,张巡故伎重演,一到夜间就缒草人下城,燕军都笑话张巡太傻,久而久之就不再戒备。谁料到张巡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几次弄假之后突来一真:这次张巡把草人换成了真人,500名身穿黑衣的敢死队员夜缒出城,趁着夜色杀入敌军大营。燕军大乱,慌乱中焚营弃寨逃走。令狐潮连遭败绩,羞愧难当,只得获得增援后再来围城。

由于被围日久,雍丘城中的木材已经用尽,于是张巡故意装出要弃城的样子,对令狐潮放话道:“我想率军弃城撤退,请你的军队后退60里,以便我逃跑。”令狐潮久攻不下,也乐于不战而胜,便应允了。张巡见令狐潮大军一退,便率领城中军队一起出动,把城外30里范围内的燕军营房全都拆掉,将木材带回城中,以作守城工具。令狐潮见又被戏耍,更加恼怒,立刻下令重新包围雍丘。令狐潮一边谋划截断雍丘粮道,一边出兵攻陷鲁、东平、济阴等郡,断绝张巡外援,想将唐军困死在雍丘。

0047-01

唐军形象,杨翌绘

东进的燕军受阻之时,西线的燕军也逐渐陷入不利。安禄山大军进入长安后,大肆屠戮李唐皇室,又听说许多百姓在玄宗西逃后趁乱抢劫府库,于是下令在城中彻底搜查三日。燕军一边四处查抄,连百姓的私产也一并没收,分文都不放过;一边大肆逮捕“有罪”之人,搞得民怨沸腾。民间开始盛传:“太子到北方调兵遣将,不久就要收复长安。”于是长安百姓日夜盼望,夜间不时有人高呼:“太子大军来了!”人们往往惊慌奔走,一时间街市为之一空。京畿一带的草莽豪杰,也纷纷诛杀燕军任命的官员,遥相呼应唐军。燕军远远望见北方烟尘弥漫,大为惊恐,于是派军大肆屠戮,但反抗此起彼伏,始终不得平定。

安禄山刚入长安时,势力曾扩展到洛交郡、中部郡、凤翔郡(肃宗即位后改扶风郡为凤翔郡)与陇东郡(治今陕西省陇县),后在附近义军的打击下日渐萎缩。六月二十八日,陈仓县令薛景仙克复凤翔郡。在关中,安禄山控制区西不过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南不出武关(今陕西省商南县西北),北不超云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北云阳镇),仅剩下一个长安城了。

这时郭子仪与李光弼率军5万从河北抵达灵武护驾,“兵众寡弱”的朝廷这才“军声稍振”。肃宗李亨大喜,加封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灵武郡长史;加封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留守,派他率景城、河间两郡民兵赶赴太原。同一时间,宦官边令诚也从长安逃奔而来,肃宗下令将其斩首。九月十七日,肃宗李亨离开灵武,南下至彭原郡,以他十分欣赏的宰相房琯率兵东进,准备收复京师长安。

房琯喜好空谈,自负才华横溢,但却不懂军事,只会纸上谈兵,于是将军务交给李辑和刘秩两个文官来处理。十月二十一日,唐军在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之东与燕军将领安守忠相遇。房琯迂腐不堪,竟照搬春秋时期的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做前锋,在步兵配合下发起冲锋。谁知燕军手持火炬,顺风抛来,霎时间尘烟蔽天,接着又擂鼓呐喊,驾车的牛受到惊吓,纷纷倒退、乱窜。燕军纵火烧车,被烧疼的牛立马变得疯狂起来,狂奔乱撞,唐军禁遏不住,反被牛车践踏,士卒争相逃命,互相冲撞,在大火中乱成一团,死伤4万余人,生还者只有几千。房琯败回彭原,肉袒请罪。肃宗得知出师不利,大为恼怒,要将房琯斩首,多亏李泌极力劝谏,才饶了他一命。

就在唐军反击关中失利时,江南又生变乱。原来玄宗入蜀之时,曾命诸子赴各地领节度使等职。玄宗第十六子永王李璘被任命为山南东道、岭南道、黔中道与江南西道四镇节度使,得旨出镇江陵郡(治今湖北省江陵县)。“诗仙”李白也随军东行 ,意气风发地作诗赞曰:“永王正月东出师,天子遥分龙虎旗。楼船一举风波静,江汉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一)

李白以为李璘东行是为一扫胡尘,跟随他即可为国效力,但他没想到李璘是个野心家。李璘生母郭顺仪早死,由其兄李亨抚养成人,他从小生长在深宫之中,不晓世事。到达江陵郡的李璘看到从江淮等地运来的物资租赋堆积如山,自己又手握四道兵权,于是心生异念,认为北方大乱,南方完好无损,遂图谋效仿东晋故事,占据金陵(今南京),割据江南。李璘招兵买马时,肃宗得到风声,立即以新皇身份下令李璘返回巴蜀,觐见玄宗。但李璘拒不受命,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引兵顺江而下,欲袭取吴郡(治今江苏省苏州市)与广陵郡(治今江苏省扬州市)。吴郡、广陵郡、丹阳郡发兵抗拒,被李璘打败,江南大震。肃宗急忙调兵遣将,设淮南节度使与淮西节度使,命高适、来瑱等人前往江东,联合江南东道节度使韦陟平叛。

江南调将刚毕,河北诸郡又报陷落。唐军主力西撤后,畏敌如虎的常山郡郡守王俌不敢出战,打算投降燕军。其属下将领纷纷反对,并利用踢马球的机会,乱马齐上,把王俌踏死。至德元载(756年)七月,史思明与蔡希德率1万人南下攻九门。围攻到第十天时,九门守军不支,假装投降,却在城上埋伏武士。史思明得意扬扬地走上城楼,周围伏兵突起,慌乱之中他从城上跳下,被城下防御的鹿角(削尖的木桩)刺伤左胸。史思明几乎丧命,急忙连夜撤退,投奔博陵郡去了。

八月十日,史思明卷土重来,攻破九门,为报仇泄愤屠杀了城中千余人。二十日,史思明攻陷藁城;九月初五,又攻破赵郡。常山郡诸将不愿降敌,他们得知信都郡太守乌承恩手下有3000朔方兵,战斗力颇强,于是派遣宗仙运为使节前往信都郡请求援兵。信都郡太守乌承恩以没有接到诏令、不敢擅自做主为由推辞。宗仙运劝说道:“常山郡控制燕蓟要道,向南可直通洛阳,更有井陉险要可以扼制反贼咽喉。眼下,虽因皇上大驾南下,李光弼收兵退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王俌打算献出城池向反贼投降,但人心不服,是以王俌身首异处。太守您的军队纪律严明、战力强劲,为国家社稷计,当移兵常山郡,与李光弼遥相呼应,那时您建立的功勋谁人能比?一旦常山郡沦陷,位于四战之地的信都郡岂能单独保全?”乌承恩不听,宗仙运又劝道:“将军您不接受我的建议,一定是担忧军队太少。现今天下大乱,百姓生活毫无着落,都愿报效国家,如果提高奖赏、招兵买马,用不了10天就可招兵10万,加上3000朔方精兵,足可完成勤王大业。假使弃要害之地,听任它落入叛军之手,这就等于把剑柄授予他人,自己手握剑刃,最后一定会失败啊!”然而乌承恩始终犹豫不决,不敢前去。结果10天后,常山郡被史思明攻陷,数千人被杀。

0050-01 0050-02
杨思朂墓出土的侍卫武士俑。该武士披挂整齐,怀抱着一套战具,显然是为自己的主人准备的。杨思朂是玄宗近侍,他虽是宦官,却能征善战 佩刀的唐军将士形象,长乐公主墓壁画

另一员燕军大将尹子奇围困河间郡40余日不能攻下,史思明便率军来援,击败平原郡颜真卿派来的援兵,一鼓作气攻下了河间郡,接着又连陷景城、乐安二郡,河间太守李奂被杀,景城太守李暐投水自尽。之后,史思明发兵直指平原郡,颜真卿知道无力抵抗敌方大军,于十月二十二日弃城渡河而走,后绕道江陵郡与襄阳郡(治今湖北省襄阳市),北上抵达凤翔,才得以面见肃宗,被任命为刑部尚书。

史思明在平原郡得手后立即发兵南下,清河、博平、新都等郡先后落入燕军之手。接着,史思明又将乌承恩围困在信都郡,贪生怕死的乌承恩立马投降,并亲自迎接史思明进城,将3000匹战马、1万名士兵和大量仓库物资交给敌军,乌承恩也因此被燕军赏识重用。之后,史思明挥军北上,进攻饶阳郡,先前燕军在饶阳郡围城10月,未能攻克,此次史思明集中全部兵力再行围攻。饶阳郡外援已失,已成孤岛,郡守李系束手无策,自焚而死,饶阳也告陷落。自此燕军重新扫平河北。就在燕将尹子奇渡过黄河,夺取了北海郡,打算继续南下江淮之时,一个爆炸性消息传来:“北方回纥汗国的援兵到了!”尹子奇大惊,留大将能元皓守北海,急忙引兵回救范阳。

0051-01

《张议潮将军统军出行图》,莫高窟壁画

至德元载十二月,安禄山在长安大破房琯后,派军南下攻取颍川郡。颍川郡从正月被围困,一直未等来援兵,眼下城中守军既少,又无存粮,郡守薛愿、长史庞坚不愿降敌,竭力抵抗。燕军攻势猛烈,环城百里之内的房屋村庄、山林草木都烧成了一片焦土。在增援叛军日夜不停的进攻下,15日后城池陷落,薛愿与庞坚被生擒押送到洛阳。安禄山将二人捆绑起来扔在洛水岸边的冰上,活活冻死。之后,鲁郡、东平郡、济阴郡相继被燕军攻陷。燕军声势大张,形势对唐军愈加不利。

反攻长安大败,又得各处警讯,肃宗甚是忧虑,于是问计于李泌。李泌是中唐历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从小就有“神童”之称。他7岁那年进宫觐见玄宗,当时玄宗正在与宰相张说下棋,见了“小神童”,玄宗便让张说考考李泌。张说道:“你既号称能文,那么就用‘方、圆、动、静’四字为题吧。”李泌答道:“您能给举个例子吗?”张说看到棋盘,随口说道:“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李泌听完,应声答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聘材,静若得意。”玄宗听了,对李泌大为赞赏。后来李泌任翰林待诏之职,在东宫辅佐太子李亨,李亨对他非常敬重,常称其为“先生”。玄宗曾想授予李泌正式官职,但却被他婉拒,是以李亨和李泌一直是“布衣之交”。在东宫供职几年后,李泌因看不惯杨国忠恃宠擅权,写了首《感遇诗》讥讽朝政,结果得罪了杨国忠,不久被逐出京师,贬到了蕲春郡(治今湖北省蕲春县)。于是李泌干脆离开朝堂,躲到河南嵩山,开始了他的隐居生涯。

李亨从马嵬北上灵武之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李泌,随即派人前往嵩山寻访,希望李泌能出山辅佐他平定叛乱。国难当头之际,李泌没有任何犹豫推辞,跟着使者日夜兼程赶到了灵武。肃宗李亨大喜过望,旋即将他引入内殿,与之促膝长谈,并要任命李泌为宰相(中书令)。然而李泌却坚决推辞,他答道:“陛下像朋友一样待我,说明我的身份比宰相还要尊贵,何必一定要我入仕为官,违背我的心志呢?”肃宗只好作罢。从此,李泌便以一介布衣的身份留在肃宗身边,两人外出时并马而行,回营后床对床休息,就跟当年在东宫时一样。肃宗“事无大小皆咨之,言无不从,军机大事、选拔官员都与之商议”。

见肃宗询问两京何时才能收复,天下何时才能太平,李泌胸有成竹地答道:“我观反贼将掠夺的美女财宝全都运回范阳,可见其毫无一统天下的大志。敌人从范阳打到长安,其势如同一条长蛇,朝廷如果命李光弼从太原东出井陉,郭子仪从冯翊进入河东,则史思明、安忠志 就不敢擅离范阳、常山,安守忠、田乾真亦不敢离开长安。我军用两路人马,牵制敌军四员大将,将其分割在两地,那时陛下只需命郭子仪与李光弼轮流出击,叛军救头则击尾,救尾则击头,使其在千里道路上疲于奔命。我军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不攻坚城。明年再令建宁王李倓为范阳节度使,沿着边塞向北推进,与李光弼大军南北夹击,直捣范阳,倾覆反贼巢穴。叛军无路可退,大军四方围攻,最多两年,反贼一定就擒。”肃宗听后大喜,命建宁王李倓执掌禁兵,郭子仪、李光弼分道行事,并厉兵秣马,准备再攻长安。

但唐朝大军未动,燕军就已先攻来。至德二载(757年)正月,扫平河北全境的史思明从博陵郡引兵攻太原,准备拿下太原后西攻朔方与唐军后方大本营灵武。燕将蔡希德从上党郡(治今山西省长治市)出太行陉(位于河南省博爱县北),高秀岩出大同军,牛廷玠出范阳郡,加上史思明部,四路大军共计10万人,围攻太原府。而防守太原的正是史思明的老对手,也是他的克星——契丹人李光弼。

原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在职时,河东军军纪败坏,王承业后被朝廷下旨处死,由李光弼接任其职。李光弼部下精兵都被调往了朔方,他到任后手下士卒已不满万人,且全是乌合之众。史思明认为夺取太原只在反手之间,之后燕军可长驱西进,夺取朔方及陇右地区,到时大局可定。太原守将得知敌军将至,不禁人心惶惶,建议加固城墙工事,严阵以待敌军。李光弼摆了摆手说道:“太原城墙长达40里,反贼顷刻即到,现在修补加高城墙已来不及。如要修葺,等敌军到达城下时,我军已先累得精疲力竭了。”李光弼亲自率领官兵居民,到城外挖深壕沟,又烧制了数十万个土砖,众人都不解其意。燕军抵达太原城外后,立即开始攻城,每攻破一处城墙,李光弼就马上用土砖堵塞缺口、补修城墙,令敌军劳而无功。

史思明包围太原一月有余,不能攻下,于是使出声东击西之计。他遴选精锐士卒组成游骑兵,下令道:“我攻北门时你们在南面监视;我攻东门时你们在西面监视,敌军若有松懈,就立即趁机攻城。”不想李光弼训练严格,军令如山,警戒巡逻毫不懈怠,令燕军无机可乘。

燕军围城日久,李光弼遂反客为主,令城中的铸钱工匠挖掘地道,直通城外敌军营下。燕军士卒正在城下仰头叫骂,突然脚下一空,陷入地下,被地道中的唐军抓着脚拖进地道。被拖入城中的敌兵马上被斩首,首级被挂在城墙上示众。燕军见唐军用地道战,就修筑土山,准备用云梯攻城。李光弼就在城墙周边挖掘地道,沉重的云梯只要靠近城墙,地面就会自行塌陷,云梯陷入土坑而无法使用。除了挖地道,李光弼还制作抛石机发射巨石,一发就能击毙敌军20余人。蜂拥攻城的燕军死伤十之二三,只得向后撤退到抛石机射程之外,但包围圈仍旧密不透风。李光弼见敌军仍不死心,又生一计,他派使者与燕军盟誓,假意要出城投降,并约定日期出城缴械。燕军得知大喜,于是不再戒备。到了约定的出降日期,李光弼列军城上,派低级军官率数千人出城列队缴械。燕军大为兴奋,兴高采烈地聚众观看。这时只听一声巨响,燕军营地塌陷,互相践踏、压死者近千人,叛军挣扎着逃生,乱成一团——原来李光弼早命地道兵将地道挖到了燕军军营下面。唐军见燕军大乱,立即战鼓齐擂,冲到城外,追杀燕军,斩杀、俘虏近万人。自此之后,燕军人心惶惶,再也不敢仰头辱骂唐军,而是走到哪里都低头看着脚下的地面,生怕唐军又从地底下钻出来。为此,他们甚至还送了李光弼一个外号——“地藏菩萨”。

0054-01

《吹奏图》,苏思朂墓壁画。苏思朂,玄宗朝官员,死于天宝四载

史思明久围太原不克,只得留蔡希德继续包围城池,自己率兵回师范阳,因为他突然得到消息:安禄山已死,燕国新帝安庆绪即位了。

原来安禄山自起兵以来,视力逐渐恶化(据史家推测,肥胖的安禄山可能患有糖尿病),又纵情声色,将长安的乐器、舞女和梨园子弟统统运到洛阳供自己享乐。到了至德二载正月时,安禄山已是双眼全瞎,目不能视,身上又害大疮,性情越发暴躁。左右侍从稍不如意,他就鞭抽棍打,甚至诛杀。侍从们人人自危,生怕哪天自己性命不保,其中以服侍安禄山的贴身宦官、契丹人李猪儿挨打次数最多。当上皇帝以后,安禄山也像玄宗一样住在洛阳深宫之中,文武官员难以见面,全靠中书侍郎严庄居中奏报。然而严庄虽手握大权,却也免不了受到安禄山的责打。这些人对安禄山怀恨在心,逐渐不再为他所用。

0055-01

晚唐贴金彩绘重甲骑兵俑,其右手所执兵器当为马槊

安禄山称帝之时,曾封其子安庆绪为王,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他又宠爱小老婆段氏所生的儿子安庆恩,渐有废嫡立庶之意。这让安庆绪十分害怕,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严庄察觉后告诫安庆绪道:“死中求生,机不可失!”安庆绪遂与严庄密谋夺位。严庄又找到挨打最多的内侍李猪儿诱说道:“你前前后后挨打的次数数都数不清了,如果不行此大事,就离死不远了。”李猪儿点头同意,几人遂密谋杀死安禄山。

至德二载正月初五入夜后,严庄与安庆绪手持兵刃守候在寝宫门外,李猪儿提刀悄悄溜入寝宫。侍从见是安禄山的贴身太监,也未盘诘。李猪儿到了床前,掀开帐子,照着睡熟的安禄山那圆滚滚的肚子就是一刀。安禄山痛极,急忙去摸枕下的宝刀,原来安禄山怕被人谋害,常年在枕下放着一把刀防身。但那口刀不翼而飞,竟早被李猪儿偷走了!安禄山握着帐竿猛摇,大喊:“一定是家贼害我!”一番挣扎后,安禄山肠子都从腹中流出好几斗,最终气绝身亡,终年55岁。

安庆绪见已得手,便与严庄在安禄山的床下挖了个数尺深的大坑,将安禄山的尸体用毛毯裹着埋在里面;对外则由严庄宣称安禄山病势沉重,已封安庆绪为太子。不久,安庆绪登基即位,宣布安禄山已逝世,发诏“哀悼”,并改年号为“载初”。但安庆绪头脑昏庸、性情怯弱,说话也没有条理,又无其父安禄山的能力与威望。严庄恐人心不服,就让安庆绪尽量不与外人接触。安庆绪乐得躲在宫中,每天尽情饮酒,狂欢取乐,尊称严庄为“老兄”,凡事不论大小都交由严庄裁决处置。

在太原的李光弼见史思明已撤,燕军围城日久,锐气丧尽,遂率敢死队出城攻敌,大败蔡希德军,杀伤7万余人,蔡希德率军撤走。安庆绪见河北交通有再次被切断的危险,于是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封妫阳王,负责防守范阳老巢;并以张忠志(安忠志)为常山太守兼团练使,镇守井陉口,巩固后方;又命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军进逼睢阳郡。

至德二载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集结妫川郡(治今河北省怀来县)、密云郡(治今北京市密云县)及同罗、奚族大军共13万人,向运河沿线的睢阳郡进发。睢阳郡太守许远向驻防宁陵的张巡求救。张巡此时已弃守雍丘,退守宁陵,收到求救信后遂自宁陵率军退入睢阳郡,与许远共同守城。不几日,13万燕军抵达城下,张巡手下有3000人,许远军队有3800人,二人合兵后共有6800人。唐军虽然兵少,但在张巡的督促鼓励下,昼夜苦战,击败敌军日夜不停的连攻,守城军士人人振奋。许远对张巡说道:“我一介书生,又不懂军事阵法,而你智勇双全、谋略过人,今后我替你守卫城池,你替我指挥作战。”从此之后,许远交出军权,只负责征调粮草、修理武器,为张巡提供后勤保障,军事计划则全由张巡主张。两人推心置腹、取长补短,一同协力守城。

三月,张巡大饷士卒,全军出战。燕军见张巡士兵人数稀少,忍不住大笑,以为志在必得。谁料张巡手持大旗,突然率军直冲敌阵。唐军悍不畏死,燕军被冲得阵脚大乱,立时崩溃,被斩杀3000余人,后退数十里,士气大挫。翌日,燕军再次增兵围攻,张巡却偃旗息鼓、闭门不战,到了夜间则在城中擂响战鼓,集合队伍,搞出将要出战的动静。燕军得知,彻夜戒备,以防唐军偷袭。但等到天亮张巡也未出击,燕军疲惫不堪,于是下令脱下铠甲休息。这时突然城门大开,张巡与10余位将领每人率骑兵50人,直冲燕军营阵。燕军霎时大乱,被杀伤5000余人,尹子奇也在亲兵的簇拥下逃出了大帐。

由于燕军人多势众,张巡虽屡败敌兵,却始终不能解睢阳之围。既然兵力不如对方,张巡就想到擒贼先擒王,射杀燕军首领尹子奇。但张巡不识尹子奇,于是他心生一计:用削尖了的草箭射出城去,燕军士兵看到大为惊喜,以为城中铁箭已经用完,于是捡起草箭飞奔前去报告尹子奇。张巡见士兵将箭呈给一员大将,立即命守将南霁云发箭,一箭射中那人左眼,此人正是尹子奇。接着,张巡率军冲出城外,直冲到尹子奇军旗之下。燕军大乱,尹子奇负痛败走,差点被唐军生擒。

七月初六,尹子奇集结数万人再来攻城报仇。经过数月休整,燕军不仅补充了兵员,士气复振,且粮草、辎重、军械等也得到了极大补充,可谓兵精粮足。相比之下,长期得不到补给的睢阳却已逐步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原先太守许远已在城中蓄粮6万石,但时任河南节度使的虢王李巨令睢阳郡分粮一半与临近的濮阳、济阴二郡,许远坚决反对。李巨不许,许远只好照办,但济阴郡得到粮食后不久(至德元载十二月)就投降了燕军;而睢阳郡的粮食此时已经吃光,城中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勺米,需掺杂着茶叶、纸张、树皮一起煮着吃。燕军虽然屡败,却是粮食充足。睢阳附近的郡都不肯派兵支援张巡,也不肯接济粮食,睢阳城(即睢阳郡治所宋城县县城)中士卒饿死、战死后只剩下1600人,且个个骨瘦如柴,又有许多身染疾病,无法出击作战。此消彼长之下,燕军包围圈越来越小,逐渐逼近城池。

为了攻城,燕军使用了巨大的云梯,它像拱桥一样悬空,上面可容纳精兵百人,而且可以一直推到城下,士兵可从上面直接跳到城中。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张巡针锋相对,事先在城墙上凿出三个大洞,等到云梯推近时,一个洞口伸出一根木棍,末端绑着铁钩,钩住云梯,使其不能后退;另一洞口伸出一根木棍,末端绑着铁笼,里面盛着烈火,伸到云梯中间燃烧。云梯进退不得,被烧得折成两段,上面的士兵尽被烧死。尹子奇见此计不成,又生一计,下令动用钩车,专钩城上用来瞭望的敌楼——只要被钩到,城楼立刻倒塌瓦解。张巡则用末端装着铁链、铁链上装着巨大铁环的大木头,套住铁钩,用吊车把燕军的钩车吊进城来,砍断铁钩后,再把钩车扔到城外还给叛军。燕军见钩车不能奏效,又制作出长1丈、高7尺的巨大木驴,上包湿牛皮,下面可藏6人,不惧火攻箭矢,木石也难以砸坏,用来掩护士卒攻城。张巡见箭矢射在木驴上毫无作用,就将铜铁熔化成汁液,从城上浇下,把木驴和木驴下的燕军全烧成一团焦炭。燕军接连失败,不由恼羞成怒,又在睢阳城西北堆积木柴,上面堆上沙土袋,筑成一个通向城池的梯形长堤,想要发起攀城攻击。张巡不动声色,暗地里每晚都派人把含有大量油脂的松木和干草塞到沙土袋下面的木柴里,前后十余天,燕军都没有察觉。见万事俱备,张巡遂率军出城攻击,乘势顺风纵火。燕军花费十几天堆积的木柴全被烧毁,根本无法施救。

为了攻下睢阳坚城,燕军无所不用其极,张巡则随机应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攻守互用,临危应变,其计谋云合鸟散,真可谓无穷如天地、不竭似江河。不但手下兵将为其智谋折服,最后连燕军将士都对他佩服起来。无可奈何的燕军最终放弃强行攻城,而是在城外挖掘三重壕沟,设立栅栏,围困城池以防张巡突围。由于城中士兵牺牲、饿死者日益增多,兵员不断减少,张巡也不再出击,而是与许远分兵守城。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改为防守为主。

在燕军的长期围困之下,睢阳郡守军最后只剩下600人了,张巡与许远只能同士卒一同煮吃茶叶、纸张充饥。当时唐军许叔冀在谯郡(治今安徽省亳州市)、尚衡在彭城郡(治今江苏省徐州市)、贺兰进明在临淮郡(治今江苏省盱眙县),都有大军,却不肯支援睢阳。睢阳郡局势一天危似一天,张巡命大将南霁云率30骑突围而出,前往临淮郡求救。南霁云出城后数万燕军立即前来围困,他拍马冲锋,左右开弓射击,燕军纷纷躲开,冲出重围的南霁云只损失了2名骑兵。抵达临淮郡见到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后,贺兰进明质疑道:“时至今日,睢阳郡是否陷落都不知道,援军就是前往又有什么裨益?”南霁云答道:“睢阳郡如果失守,我愿一死以谢大人。况睢阳一旦陷落,叛军便要来攻临淮郡。两郡唇亡齿寒,怎能见死不救?”贺兰进明嫉妒张巡、许远的功绩,又喜爱南霁云是员勇将,想要留下他为己所用,于是摆下酒席,并令乐队伴奏,请南霁云入席。南霁云见了,悲愤地痛哭道:“我来时,睢阳郡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东西吃了,我心忧如焚,如何吃得下去?将军您平安地坐在这里,手握重兵却眼睁睁地看着睢阳郡沦陷,却无半分救援之意,这岂是忠义之士该有的作为?”南霁云见贺兰进明不愿发救兵 ,于是拔刀砍下自己的一根手指,呈献给贺兰进明,说道:“我不能完成主将交给我的任务,请留下这根手指,作为我来过的凭证。”在座之人皆悚然动容,有的甚至黯然涕下。南霁云言毕下堂,上马告辞而去,回程中他路过一座佛寺,见有一塔,于是拉弓搭箭,射中塔上砖瓦,发誓道:“我若破贼,必灭贺兰氏!”贞元年间(785—805年),大文学家韩愈路过此塔,犹见塔上箭痕。

0058-01

敦煌壁画中身穿札甲的唐军

经过宁陵时,南霁云会同守将率领步骑兵3000人东下,于闰八月初三夜晚杀入睢阳郡重围。一行人好不容易才抵达城下,但死伤累累,进城时只剩下1000人。城中守军将士知道援军无望,无不放声大哭。燕军也知道睢阳郡外援断绝,于是加紧围困。城中将领有人建议弃城而走,向东撤退,张巡与许远商议道:“睢阳郡乃江淮屏障,如果失守,反贼势必长驱直入,江淮必然不保。且我军饥饿衰弱,行动迟缓,即使弃城而逃也未必能够脱险。周边各郡终会出兵相救,不如坚守待援。”但是城中已经无粮,茶叶和纸张吃完之后,守军就杀死战马,战马吃完就捕捉麻雀、老鼠充饥,麻雀、老鼠都吃完后,张巡又杀死他心爱的小妾,把肉分给士卒们吃,许远也杀掉他的家奴给众将士充饥。最后,守军甚至搜捕城中妇女,杀死吞食,妇女吃完之后又吃年老体弱的男子。每个人都知道一定会死,但却无一人背叛,最后城中只剩下了400人。

十月初九,燕军从四面登上睢阳城城头,唐军将士染病在身,已饿得无法起来作战。张巡面向西方下跪叩头,向皇帝遥遥奏报道:“臣力已竭,不能保全城池,活着不能报答陛下,死后当变成厉鬼,继续杀贼!”睢阳城遂告陷落,张、许二人都被俘虏。尹子奇问张巡道:“听说你每次出战都咬牙切齿,连牙齿都咬碎了,为什么?”张巡答道:“我立志吞灭逆贼,只恨力不从心!”尹子奇差人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查看,见他的牙齿果然只剩下了三四颗,不由心生敬意,打算留其一命。但燕军其他将士反对道:“此人为唐朝守节,不可能为我军效力,且他深得军心,如果留下此人,必有后患。”尹子奇于是将张巡、南霁云等36人全部斩首。张巡临死时脸色不变,终年49岁;许远则被押解至洛阳,后被安庆绪下令杀害。为纪念张、许二人,睢阳百姓多次建庙立祠,现在商丘古城内仍有纪念他们功绩的“双忠祠”。

睢阳郡虽然陷落,但张巡以不满万人的兵力,守雍丘10月、宁陵2月,最后又坚守睢阳孤城10月,以寡敌众,将十几万燕军阻挡在城下将近两年。睢阳的坚守不但保障了富庶的江淮地区免受叛军蹂躏,使粮草赋税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与汉水,至襄阳郡西上,绕道上津,抵达凤翔郡,再分道输往灵武郡与蜀郡,为唐军的平叛提供了财力与物力;也为唐军的反攻赢得了时间。睢阳陷落后仅仅10天,东都洛阳就被唐军收复了。

0060-01

位于归德的张巡墓

收复两京

胡虏潜京县,官军拥贼壕。

鼎鱼犹假息,穴蚁欲何逃。

帐殿罗玄冕,辕门照白袍。

秦山当警跸,汉苑入旌旄。

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

五原空壁垒,八水散风涛。

今日看天意,游魂贷尔曹。

乞降那更得,尚诈莫徒劳。

——杜甫《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节选

至德二载二月十日,就在张巡坚守睢阳之际,唐肃宗也已抵达离长安仅300里的凤翔郡,唐军向关中的第二次反击开始了。在此之前的正月二十八日,郭子仪派间谍潜入位于黄河东岸的河东郡,与在燕军中任职的原唐朝官员取得了联系。在河东的韩旻等官员虽被燕军俘虏,但仍然心念李唐,他们约定唐军进攻之时,将为内应。河东郡位于长安与洛阳之间,若夺取此郡,便可威胁叛军占据的两京,对其逐个击破。郭子仪分兵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从洛交郡进逼河东郡,另一支大军则向冯翊郡开进。

二月十一日夜,郭子仪率领唐军逼近河东郡,燕军河东郡司户韩旻等人见时机成熟,翻出城墙来迎接唐军。唐军长驱直入,燕军大败,被杀死近千人,守将崔乾佑跳城而逃,郭子仪率军追击,斩首4000级、俘虏5000人而回。崔乾佑一路逃到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安邑镇),安邑军民大开城门迎接,可燕军刚进去一半,城门突然关闭,把燕军截成两段,安邑军民发起突袭,将进入城中的燕军全部杀死。崔乾佑恰好随在后队,还未进城,见状急忙再次逃走,才侥幸逃过一劫。唐军遂收复河东郡。

0062-01

以唐军形象绘制的马上夺槊图,杨翌绘

而在东线,由平卢南下的唐军也克复了河北的平原郡与乐安郡。原来的平卢节度使刘正臣袭击范阳郡铩羽而归后被平卢留后(代理)徐归道毒死,安东都护王玄志毒死徐归道,自任留后(唐朝藩镇将领杀主自立也从此开始)。他联合大将侯希逸,斩杀了燕军将领徐归道。之后,王玄志派将领董秦率3000人乘简陋小船由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渡渤海南下,来到河北,会同大将田神功攻克平原、乐安二郡,董秦也被任命为平原郡郡守。形势一时对唐军颇为有利。

肃宗抵达凤翔后,陇右、河西、安西及西域诸国的援兵相继赶来,江淮地区上缴的赋税物资也陆续运抵洋川郡(治今陕西省洋县)与汉中郡(治今陕西省汉中市)。原来,此时起兵造反的永王李璘已败于丹阳与新丰之间。

至德二载二月,李璘大军已至江南丹阳郡,准备渡江。二十日,判官评事裴茂为迷惑李璘,在江北瓜步洲(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东南)广树旗帜,大阅士兵,作疑兵之计。李璘登上城墙远望,面有惧色。他手下的季广琛见造反已不可能成功,于是就对诸将道:“诸公随从永王难道想造反么?太上皇流离转徙,道路不通,假使永王总领江淮精锐之兵,直驱雍、洛,大功可成。然而现在不戮力报国,却让我等名列叛逆,让后代怎么评论我们!”众人于是割臂为盟,同意反正。当日,众将便带领手下步兵逃奔广陵郡去了。夜间,河北招讨判官、司虞郎中李铣又在江对岸列阵,让士兵每人点燃两把火炬,火光倒映水中,一变为二。李璘手下兵将看到,以为对岸人多势众,心中大为恐惧。李璘军中有人举火把回应,李璘见状怀疑朝廷兵马已经渡江,急忙带着儿女和部下连夜逃走。广陵太守李成式一面率兵追击,一面下令招降,永王叛党顿时四散瓦解。李璘溃走鄱阳,想要逃往岭南,最后被江西采访使皇甫侁擒杀。江南平定后,唐朝江淮赋税得以源源不断地补给西北关中,为平定叛乱提供了物质保障。长安城中的百姓听说皇帝御驾已到,也都纷纷脱离燕军,脱身投奔凤翔而来,队伍日夜不绝。

唐军集结完毕后,李泌向肃宗建议,依照之前的对策,沿西北要塞向东北出击,自妫川郡、密云郡,南下夺取燕军老巢范阳。肃宗问道:“今大军已经到齐,钱粮物资也都运至,正应趁着士气高涨,直捣两京。如今先生却要行军数千里,远至东北边塞去夺取范阳,这岂不是舍近求远?”李泌答道:“以我军现有兵力,直捣长安,收复两京,原是易事。但反贼势力收缩则会由弱转强,我军必将再陷困境。”肃宗不解其意,李泌解释道:“我军依仗的主力,都是西北边军及番兵,耐寒畏暑。现以其新来之锐气,攻击叛军疲惫之师,长安必克。然而天气已经转暖,若叛军残兵逃归北方巢穴固守,我主力又不能适应关东(指潼关以东)一带的炎热天气,必定渴望早日班师,归心一动,必定不可遏制。叛贼休养士卒,厉兵秣马,等到我军西归,定会再度南下,如此一来,战事将有反复。不如先遣军向北寒之地,扫荡反贼巢穴,反贼无家可归,龟缩在河南,定可彻底铲除。”但肃宗因即位后尚无大功,急切地想要收复两京,来结束“两个皇帝”的局面,稳固自己的帝位,因此对李泌说道:“朕急切盼望收复京师,迎接太上皇回来奉养,不可能实行你的计划了。”于是不听李泌之言,下令正面进攻长安。

二月十九日,燕军安守忠部主动出击,进攻驻扎在武功的唐军郭英乂部。郭英乂双颊被箭射穿,忍痛逃走,唐军败退至扶风县。燕军骑兵前进至太和关(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北),前锋距凤翔郡只有20余里。凤翔震动,内外戒严,肃宗急召郭子仪从河东郡回援。

二月二十二日,求胜心切的肃宗令郭子仪等部再次出兵。郭子仪派其子郭旰与兵马使李韶光等人,自河东郡渡黄河南下攻取潼关,杀敌500人,略有小胜。见潼关已失,安庆绪急令燕军大将安守忠反攻,这次郭旰战败,唐军被斩杀万余人,兵马使李韶光战死,左武锋使仆固怀恩抱着马头才得以渡过渭水逃回河东郡。

在接下来的交战中,双方互有胜负。四月十三日,燕将李归仁率军在三原(今陕西省三原县东北)北郊向郭子仪部发起狙击,郭子仪令仆固怀恩等将在白渠留运桥(位于今陕西省三原县)埋伏反攻,几乎全歼李军,李归仁跳到水里才得以逃走。唐军得胜后,郭子仪与王思礼在西渭桥(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南)会师,在长安西南与燕军安守忠、李归仁部对峙7天,双方皆不能进。到了五月初六,安守忠使出诱敌之计,假装后退,郭子仪全军追击。燕军用敢死队9000人依山背水结成一字长蛇阵,唐军冒进猛攻,进入蛇阵腹中,不料“长蛇”头尾霎时变为左右两翼,向唐军前后夹击而来。唐军不能相顾,大败而回,军械物资全都抛弃才撤退到武功固守。肃宗驻地凤翔震动,不得不再次戒严。经此一役,郭子仪深感燕军的战斗力仍然十分强大,便劝肃宗向北方的回纥汗国求援,请他们发精兵相助。

0064-01

唐军反攻长安,至德二载(757年)二月至五月

关中反击受挫的同时,唐军在其他地区的战场形势也变得不利起来。

至德元载四月,燕军大将武令珣等引兵攻叶县,叛军在唐军营西顺风烧烟,唐军士兵被熏得坐立不安。南阳节度使鲁炅不敌燕军,自叶县突围而走,退守南阳,再为武令珣、田承嗣等围攻。武令珣、田承嗣于五月起围困南阳,轮番进攻,到至德二载四月,鲁炅固守南阳郡已近一年。南阳城中粮食吃完,只得煮牛皮充饥,即使每斗米高达四五万钱,也有价无米,最后连一只老鼠都价值400钱。城中居民大批饿死,尸首堆积如山。

这时唐肃宗派来的宦官将军曹日昇前来南阳劳军慰问。行至襄阳时,他见南阳被围,于是想要单骑冲进南阳城中传达肃宗旨意;但襄阳太守魏仲犀怕出意外,劝曹日昇留在襄阳。这时恰好颜真卿从河北逃出,到达襄阳,他得知后义正词严地反对道:“曹将军既然勇敢果断,愿冒生命危险前去,魏太守你又为何要阻拦?即使被俘,也不过是损失一名使者。若果进得城去,必能稳定人心。”于是曹日昇率10骑精兵冲向南阳城,叛军见其勇猛异常,不敢阻挡。城中守军正值绝望之际,忽见朝廷使者到来,欣喜鼓舞,士气大振。

0065-01

《仪卫图》,唐壁画

但苦战日久,南阳已无法固守。五月十五日夜,鲁炅率残余守军数千人突围而出,边战边退,投奔襄阳郡而去。燕军田承嗣率军追击,与鲁炅缠斗两天,始终无法取胜,只得撤军而回,鲁炅终于抵达襄阳。之前燕军计划南下江汉,截断唐朝江淮财赋北上的航道,全靠鲁炅扼守南阳、襄阳,赢得屏障江汉之功,湖北才得以保全,江淮租赋由江汉运往关中的通道才得到畅通无阻。此番南阳沦陷,江汉转运江淮租赋的交通大受威胁。与此同时,尹子奇围攻张巡愈急,睢阳垂危;颍川郡也被围困,敌军已威胁江淮。

在河东道,唐将程千里被燕将蔡希德围于上党郡,燕军屡次进攻,都被程千里击败。九月初二,燕军大将蔡希德再次包围上党郡。守将程千里率骑兵百人出城突击,想要生擒蔡希德。这时燕军救兵赶到,程千里急忙撤退,然而壕沟上的吊桥突然坍塌,程千里坠入壕沟,反而被蔡希德生擒。程千里被擒后告诉随他出战的骑兵:“我不幸被擒乃是天意。回去转告各位将军,好生守城,宁可失掉主帅,不可失掉城池!”蔡希德虽生擒程千里,并将其押赴洛阳,却始终攻不下上党郡,只得继续围城。唐军若再攻不下长安,形势必将岌岌可危。

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慰劳诸将,对郭子仪说道:“是否成功,在此一举!”郭子仪也答道:“此行不成,臣必死之。”准备破釜沉舟,率军做最后一搏。

二十六日,唐军崔光远部在渭桥击败守桥的燕军千余人,乘胜前进到长安皇家林苑的大门。驻防武功的燕军得知后慌忙逃回长安。在此之前的六月初七,燕军田乾真部包围安邑,攻打不下,这时在陕郡的燕军守将杨务钦密谋归唐,河东郡太守马承光派军接应。杨务钦诛杀了城中不愿反正的燕军官兵后,翻出城墙投降唐军。田乾真慌忙解除安邑之围,撤军退走。七月,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攻克高密(治今山东省诸城市)、琅邪(治今山东省临沂市)二郡,形势开始好转。另一个好消息也很快传来——回纥援军到了!

回纥是漠北铁勒部的一支,是现代维吾尔族的直系祖先。唐朝初年,回纥一直臣属于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天宝三载(743年),在唐朝的帮助下,回纥灭掉了后突厥汗国,回鹘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王庭(牙帐)于鄂尔浑河流域,开创了回纥汗国。其控制区域,东起今额尔古纳河,西至今伊犁河流域,南控大漠,统一漠北,势力日益强盛。收到唐朝提出的派兵协助平乱的请求后,回纥葛勒可汗(747—759年在位)于九月遣子亲王叶护(叶护是对回纥官职最高的大臣的称谓)率4000精兵抵达凤翔郡,前来助战。肃宗大摆宴席慰劳,身兼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广平王李俶还特意与叶护结为兄弟。回纥大军到达扶风,郭子仪同样设酒宴要招待他们三天,回纥亲王道:“现今朝廷有难,我们远来助战,怎能只顾吃喝?”于是宴会结束后,回纥军立即开拔。唐朝各路大军共15万人,号称20万人,亦于九月二十五日出发,开往前线,开始了对长安的第三次进攻。

九月二十七日,唐朝大军抵达长安西郊,在香积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之北、沣水(渭水支流)之东安营扎寨。唐军以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为前军,兵马副元帅郭子仪为中军,关内道节度使王思礼为后军;燕军10万大军则在北面布阵,由大将李归仁出营挑战,被唐军击败。但当燕军全体出击时,唐军又抵挡不住,纷纷向后撤退,燕军乘机追击,争先恐后地直扑唐军后军,抢夺唐军辎重。唐军大为惊骇,阵脚大乱,前锋主将李嗣业大声喊道:“今若不以身挡贼,全军覆没矣!”说罢,他脱掉铠甲,赤裸上身,手拿长刀拼死砍杀,凡被他砍到的都血肉横飞、人马俱碎!击斩数十人后,唐军才稳住阵脚。李嗣业率领前军士卒,手拿长刀排成一列,组成人墙向前挺进。凤翔都知兵马使王难得被箭射中眉骨,以致眼皮下垂遮住视线,他不顾疼痛,拔下箭矢,扯去碍事的眼皮,血流满面地继续与敌军作战。唐军将领奋不顾身、冲杀阵前的精神使全军士气大振,于是大军奋勇向前。就在双方激战之际,燕军已在营阵之东埋伏下精锐,打算偷袭唐军背后。谁料唐军先发制人,仆固怀恩率回纥军偷袭埋伏的燕军,势如风卷残云,伏军直接被全歼,燕军士气大挫。战至正午,李嗣业率军迂回到燕军背后,唐军前后夹击,一直与燕军战到黄昏。燕军陷在壕沟中跌死、压死者不计其数,一共被斩6万余人,残兵向长安逃去。

仆固怀恩见状,禀告主帅李俶道:“反贼大败,今夜必定弃城而走,请元帅下令骑兵追击。所谓兵贵神速,应趁敌军丧胆之际紧追猛打,不使其有喘息之机,更要生擒敌将安守忠、李归仁,以防敌军东山再起。”李俶认为唐军激战一天,疲惫不堪,因此不许追击。仆固怀恩坚持己见,回营后又折返帐前请求追击,一夜之间往来四五次,但李俶坚决不允。直到黎明唐军才接到情报:安守忠、李归仁与长安留守张通儒、田乾真等果然已放弃长安东逃了。

0068-01

唐长安城示意图

九月二十八日,唐军开进西京长安,这时距叛军入据长安已经过去一年零四个月了。

最初,肃宗急于收复京师,树立自己的权威,于是承诺克复长安之日,土地和男子归唐朝所有,金银财宝和美女都送给回纥人。但长安在玄宗西逃后已被叛军抢掠了一番,京师百姓正翘首以盼,希望官军回来,若此时纵容回纥再次抢掠,必然使朝廷失去民心。于是当回纥亲王叶护要求履行肃宗的承诺时,广平王李俶连忙赶到叶护马前,低头拱手行礼道:“现在刚收复西京,如果立即抢掠财宝、掳掠妇女,东京洛阳的百姓必然恐惧,就会替反贼固守城池,恐怕那时就不易攻取了。请改到收复洛阳后再予兑现吧。”叶护见皇子亲自下拜,大吃一惊,赶紧从马背上跳下来回礼,说道:“我愿意为殿下改到东京再履行承诺。”叶护遂会同仆固怀恩率军从长安南郊绕道而过,长安城避免了一次洗劫之灾,百姓、军士都称赞扬李俶“真华夷之主也”。

捷报传到凤翔,肃宗高兴地称赞道:“朕不如广平王也。”李俶整军进入长安时,城中男女老幼都在道路两旁欢呼:“没想到今日还能复见唐军!”许多人悲喜交集、涕泪齐流。李俶停留三天后率大军出城,命虢王李巨留守长安,自己准备东征洛阳。

郭子仪追击溃败东逃的燕军直到潼关,乘胜接连攻克华阴、弘农二郡。十月初八,唐军又败燕军于武关,收复上洛郡。燕军张通儒集结残兵,退守陕郡,安庆绪又从洛阳发兵来援,整合大军15万人,由御史大夫严庄统率。十月十五日,广平王李俶率唐军抵达曲沃(今河南省三门峡市曲沃镇),回纥亲王则遣军在崤山埋伏。郭子仪大军与燕军在新店(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南)遭遇,燕军依山筑阵,气势颇盛,唐军不能取胜,纷纷后退。燕军见状,立刻顺着山势俯冲而下,欲乘胜追赶。这时燕军身后突然卷起漫天尘土,从中射出十余箭,燕军大为惊慌。原来回纥兵从崤山突袭燕军背后,燕军士卒相顾惊骇道:“回纥人来了!”刹那间,燕军全军崩溃,争相逃命。回纥兵快马如风,与唐军前后夹击,燕军不敌,尸首遍布原野。严庄与张通儒等人放弃陕郡,向东狼狈逃窜。从陕郡至洛阳途中,到处都是燕军丢弃的铠甲、兵器……

十月十六日晚,洛阳的安庆绪得到逃归的严庄等人的奏报,率文武百官从皇家林苑大门出城,向黄河以北逃窜。临走前,他下令将俘虏的唐将哥舒翰、程千里、许远等人全部诛杀。两天后,广平王李俶进入东京洛阳——自封常清丢失洛阳始,至此共一年零十个月。

收复长安时,李俶为稳定民心,曾请求回纥亲王到了洛阳再兑现随意抢掠的诺言。现在洛阳已经收复,回纥人纵兵到处抢掠财物仍不满意,李俶赶忙让洛阳士绅征收绸缎一万匹贿赂回纥人,稍减百姓之苦,这才作罢。

十月二十一日,郭子仪又率军攻取河阳郡(治今河南省孟州市)与河内郡(治今河南省沁阳市),燕将严庄投降。这时,陈留郡郡民诛杀安庆绪任命的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献出城池归降唐朝,此时距尹子奇攻陷睢阳郡仅仅过了13天。燕军大将田承嗣把淮南西道节度使来瑱围困在颍川郡 ,却屡攻不下,这时也派人向唐军接洽投降事宜。但郭子仪反应迟缓,田承嗣心生反悔,会同另一将领武令珣,一起逃回河北投奔安庆绪而去。

安庆绪逃到黄河以北的邺郡后听闻李光弼在井陉,不敢北去,于是将邺郡改名成安府,定为都城,改年号为“天成”,继续与唐朝对抗。此时跟随他的骑兵不过300人,步兵仅1000人。燕将阿史那承庆等四散逃亡,分别投奔常山郡、赵郡、范阳郡而去。由于唐军反应迟缓,未能及时追击,过了10天左右,蔡希德从上党郡、田承嗣从颍川郡,武令珣从南阳郡,各率部队前来会合。同时,安庆绪又向河北各郡招兵买马,不久又纠集起6万之众,燕军这才声势复振。

十月二十三日,肃宗李亨进入西京,回到长安。百姓出城欢迎,接连二十里,人潮不断,高呼万岁,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十一月,河东、河南诸郡也陆续光复,只有燕军将领能元皓据守北海郡,高秀岩据守云中郡,不肯投降。

在收复长安的当天,肃宗就遣使往成都向玄宗报捷,并准备迎接他回京。虽然玄宗在李亨灵武即位后也承认了其即位的合法性,但回京后的玄宗是否甘心做个毫无实权的太上皇呢?放心不下的肃宗急召随军进入长安的李泌前来商议:“我已上表太上皇,请他还京,继续做皇帝,我仍回东宫当太子。”表面上看,这是做儿子的一番好意,实际上却是肃宗在试探自己的亲爹,看其是否真的愿意放弃权力和地位。李泌听了道:“陛下的上表可以追回来吗?”肃宗答道:“使者已经走远了。”李泌立即道:“那太上皇不会回来了。”肃宗惊问其故,李泌道:“理势自然。”言下之意是,玄宗畏敌而逃,丢失京师,已失去了进取之心;肃宗于危难之际,反攻破敌,重安社稷,收复京师,立有大功,帝位自然是有功者居之。况且玄宗也已承认肃宗即位为帝,岂能自食其言?于是肃宗接受建议,由李泌执笔起草,不以肃宗的名义,而是以“文武群臣贺表”的形式再次上奏玄宗,请其返回西京长安。

正如李泌所料,玄宗接到肃宗的奏表后,知儿子疑心自己,若答应回京,岂不是表明自己有意与儿子争夺帝位?彷徨不安的他思前想后,让使者带话回长安道:“还是把剑南道划拨给我吧。”玄宗表示要在此地养老,不愿再回长安了,但又顾虑自己不回长安留在蜀地,岂不是会被儿子怀疑想要“另立中央”?于是玄宗坐立不安,连饭都吃不下。这时,第二波使者带着李泌的奏表来了。奏表中声称:马嵬分离之后,肃宗是在群臣的劝进之下,“不得已”于灵武即位;现今收复京师、成就大功,皇上思念太上皇,请玄宗返京,以尽孝道。李泌在表中只言父子之情,不谈君臣之分。玄宗看了之后,这才放下心来,命众人定日启程回京。

0071-01

《望贤迎驾图轴》,描绘了唐肃宗在陕西咸阳望贤宫前,迎接由蜀归来的太上皇李隆基的场景

十月二十三日,在剑南避难一年之久的太上皇李隆基启程从蜀郡返京。十一月二十二日,他带着护驾随从600余人,抵达了凤翔郡。刚到凤翔,肃宗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派精锐骑兵3000人西上迎驾,替换玄宗随从,将玄宗身旁的士兵统统换成自己人。

十二月初三,玄宗抵达咸阳,肃宗带领车马仪仗亲自前去望贤宫迎接。到了望贤宫南楼,肃宗李亨脱下皇帝的黄袍,改穿大臣的紫袍,下马慢跑到楼前跪下叩头。玄宗下楼抚摸着李亨,一时间感慨万千,忍不住哭泣流泪。李亨捧着玄宗的双脚,也是呜咽哭泣,不能自已。玄宗命人取来黄袍亲自与李亨穿上,李亨匍匐在地一再叩头推辞。玄宗道:“民心天意都归属于你,使我能够安享余年,就是你的孝心了。”李亨“不得已”表示接受,半推半就地穿上了黄袍。当地父老百姓在路旁观看,大声欢呼叩头。

第二天,从行宫出发的时候,李亨又特意扶玄宗上马,并要亲自为其牵马。玄宗不许,李亨这才上马在前面引路,玄宗高兴地对左右侍从说道:“我当天子这么多年,算不上尊贵;今日当天子之父,才是真正的尊贵!”当然,玄宗也清楚自己今后要在儿子手下讨生活了,这言不由衷的话显然是说给李亨听的。

相州大战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杜甫《新安吏》节选

安庆绪放弃洛阳渡河北逃的时候,燕将李归仁率领的万余曳落河也溃败北归,逃往范阳郡。这群败兵溃将每到一处无不被烧杀掳掠,百姓财产被洗劫一空,可谓赤地千里。留守范阳的燕将史思明得到消息后,下令严阵以待,并派兵将北来的溃兵全部缴械,只有同罗部军队拒不从命。史思明发兵出击,大败同罗军,他们掳掠来的财宝与妇女皆被史思明夺走。史思明收编了这些原来服从安庆绪的北来溃兵,实力进一步大增。安庆绪则连战连败,实力大挫,他看到手下的大将史思明势力渐强,于是心怀畏惧,又因史思明不发一兵一卒相助,于是派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率5000精锐骑兵前往范阳征调军队,并暗中谋划除去史思明。

史思明原名阿史那崒干,与安禄山同乡、同庚,两人生日只隔一天,都是出生于营州的杂胡,而且都精通多国番语,都做过互市郎。但与安禄山的肥胖壮硕相反,阿史那崒干是个瘦子,他少须发,鸢肩驼背、廞目侧鼻(眼睛圆睁、鼻子歪斜)。阿史那崒干为人狡黠,早年因欠官债逃亡到奚人城中,被奚人抓获准备处死。阿史那崒干假冒唐朝和亲使者,装模作样地道:“如果你们杀了我,将会给你们的国家招来大祸。”后来见了奚王,他也长揖不拜,当遭到责问时他傲慢地答道:“天子使臣不拜小国君主,礼也。”奚王虽然愤怒,但因担心得罪唐朝皇帝,不得不对他以礼相待。阿史那崒干的身份始终未能被识破,临行前,奚王还欲派100人随其入朝。阿史那崒干为了立功赎罪,想要挟持奚人将领,于是他对奚王道:“大王派遣的人虽多,然而我观其才干都不足以面见天子。听闻大王有良将琐高(奚族官名),何不使之入朝?”奚王哪知他的用意,于是命琐高与部下300人随他入朝。一行人快到平卢时,阿史那崒干暗中遣人向平卢军使裴休子通报消息,称奚王派琐高率精锐前来,声言入朝,实际上是想要偷袭平卢城(即柳城郡治所柳城县县城),望城中早做准备,一举消灭他们。裴休子信以为真,假意列队欢迎琐高等奚人,但将他们迎接至馆舍后,就一举将其坑杀,并把琐高擒获,送往幽州请功。幽州节度使张守珪以为阿史那崒干立下大功,是个人才,于是提拔他做了将军。后来阿史那崒干得到玄宗赏识,被赐名史思明。之后他就一直跟随安禄山,颇受重用。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史思明一直在位于大后方的河北作战,安庆绪即位后又命他镇守范阳,封其为妫川郡王,赐姓安,名荣国。占据着燕军老巢的史思明,手握重兵,坐拥财富无数——安禄山早先攻克两京所得金银珠宝皆被运回范阳郡存放,于是越发骄横,渐渐野心膨胀,不再愿意臣服安庆绪。

节度判官耿仁智见安庆绪受困河朔,于是趁机对史思明说道:“将军位高权重,无人敢与你直言,我愿斗胆说上一句。”史思明问道:“你想说什么?”耿仁智说道:“您效忠安氏,为其卖命,不过是受其威胁。现今唐室中兴,天子仁爱圣明,将军如果率众归降,必受朝廷重用,这才是转祸为福的奇计啊。”另一将领乌承玼也建议道:“现在唐室复兴,安庆绪不过是树叶上的一颗露珠罢了,不久就将自灭。将军您为何要跟他一起灭亡呢?如果归顺朝廷,洗刷叛逆之名易如反掌。”史思明深以为然,遂动员数万大军出城迎接安庆绪派来的使者,并派人先行禀告阿史那承庆与安守忠二将道:“二位远道而来,全军将士大为欢欣。然而边防军一向胆小怯懦,畏惧如此大军而不敢前来迎接,希望将军能暂时卸下武器令众将士安心。”阿史那承庆无法,只得率军赤手空拳地进入了范阳城。

进城之后,史思明招待阿史那承庆等人将到城中饮酒作乐,私下却派兵收缴了对方5000士卒的兵器,各郡民兵则发给粮食遣送回家,愿意留下的给予重赏,然后编入各个军营。剪去二人羽翼之后,翌日阿史那承庆即被史思明逮捕囚禁,安守忠则被斩首。随后,史思明与安庆绪公开决裂,并迅速把安庆绪任命的常山太守张忠志召到范阳,由自己手下的大将薛萼接替其职;另派其子史朝义率兵5000代理冀州刺史;又安排大将令狐彰出任博州刺史。将河北诸郡太守都换成自家将领后,史思明派遣使者上书朝廷,表示愿意献出所辖13郡——范阳(幽州)、妫川(妫州)、密云(檀州)、渔阳(蓟州)、文安(莫州)、河间(瀛洲)、上谷(易州)、博陵(定州)、饶阳(深州)、常山(恒州)、赵郡(赵州)、信都(冀州)、景城(沧州) ,以及8万军士,宣布归顺唐朝中央政府。他麾下的河东节度使高秀岩也在云中郡率队归降。肃宗李亨得知后大喜,封史思明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派宦官总管李思敬与史思明的故交、乌承玼之兄乌承恩前往慰问安抚,并下诏命史思明率军讨伐安庆绪。

是年,即公元758年,肃宗改元“乾元”,并改载为年,复郡为州。

在唐军的大胜和宣召下,河北德州(平原郡)、贝州(清河郡)等地陆续归降,据守青州(北海郡)的能元皓在此前也已投降唐朝,安庆绪在河北只剩下六州——邢州(巨鹿郡)、洺州(广平郡)、博州(博平郡)、魏州(魏郡)、卫州(汲郡)、相州(邺郡),仍在做困兽之斗。

乾元元年三月,安庆绪派大将蔡希德、安太清攻陷归降唐朝的德州与贝州,擒获二州太守王暕与宇文宽,将二人绑在闹市用刀活剐而死,以儆效尤。此时的安庆绪已经歇斯底里,凡是密谋归降唐朝者,番将诛杀整个部落,汉人则诛灭全族,许多将士与州府官员及其家眷都被牵连致死,燕军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不放心的安庆绪还要求文武百官在相州城(即相州治所安阳县县城,又称邺城)南郊筑坛,歃血结盟,发誓绝不反叛,借以安定众将士之心,继续与唐军对抗。

史思明虽降,但李光弼等人却认为史思明凶暴狡诈、反心未灭,于是暗中命乌承恩去除掉史思明。乌承恩原为信都太守,至德元载七月,郭子仪、李光弼撤兵常山,十月,史思明围攻信都,乌承恩举城投降,并引燕军进城,取得了史思明的信任。乌承恩的父亲乌知义曾是史思明的老上级,对史思明有提携之恩,而乌承恩也是力劝史思明反正的心腹之一,因此他颇得史思明的赏识和信任。肃宗听了李光弼的建议后表示同意,于是任命乌承恩为范阳节度副使,并赐归降史思明的阿史那承庆免死铁券,命他协助乌承恩行事。

0075-01

唐军与其使用的四种长枪枪头

乌承恩到了幽州(范阳郡)后,暗地里用财物招募卫士,为掩人耳目,又常化装成妇女前往军营秘密游说各燕军将领。史思明听到风声后渐渐生疑,但并未立即追查,而是把他安排在驿馆之中居住。当时乌承恩的小儿子正在幽州,史思明特意让他去驿馆看望乌承恩。到了午夜时分,乌承恩偷偷告诉儿子说:“我奉命铲除史思明这个反贼,事成后朝廷将命我为范阳节度使。”刚说完,床下突然钻出两个士兵来,他们大声呼叫,门外胡兵立时一拥而入,将乌承恩父子双双拿下。原来这是史思明埋伏下的兵丁,专为刺探消息。史思明拿下乌承恩后立即搜查他的行李,查出铁券与李光弼的公文,上面写道:“阿史那承庆立功之后,才可把铁券给他。”此外,又搜出数百页名册,上面写满了曾与史思明一同叛变的众将领的姓名。 史思明大怒,责骂乌承恩道:“我有何地方对不起你,你竟敢如此?”乌承恩赶忙跪下认罪,求饶道:“我罪该万死,这都是李光弼的计策。”史思明集合部下及大小官员,面向西方大哭道:“我率十几万大军归降朝廷,什么地方对不起陛下,陛下为何定要杀我?”他下令将乌承恩父子乱棍打死,把李思敬囚禁起来,并向朝廷上疏,要求诛杀李光弼,还威胁道:“如陛下不允,臣将率军前往太原,亲自执行。”肃宗得知后,派人前去安慰道:“这不是朝廷与李光弼之意,乃是乌承恩自作主张,将军诛杀他再好不过。”虽然朝廷想要安抚史思明,但史思明反意已决,再次举兵叛唐。

0077-01

《吹箫乐伎图》,李爽墓壁画

此时逃到相州的安庆绪虽然党羽已经离散,但仍拥有七郡六十余城,武器铠甲、辎重粮秣还都十分充足。这里北邻太行山,南扼黄河,地处交通要道,占据此地的燕军进可窥视河南,再攻洛阳;退可凭河而守,保有河朔。然而安庆绪从不过问军国大事,只专心修建亭台楼阁,整日饮酒沉醉,只知享乐。其手下大臣高尚、张通儒等互相争权,军纪日益败坏。大将蔡希德颇有才干智略,所率军队皆为精锐,但他性格刚强、说话直率,因看不惯高、张二人所为,屡次向安庆绪进言,从而得罪了张通儒。张通儒于是诬陷蔡希德暗通唐朝,说他将作为唐军的内应,袭杀安庆绪。安庆绪大怒,将蔡希德处斩。蔡希德部属数千人全部逃散,各将领亦怨恨愤懑,不肯尽心从事。安庆绪又命刚愎凶暴、喜爱杀戮的崔乾佑为天下兵马使,统御内外大军,以致军心不服、人心愈散。

乾元元年九月二十一日,肃宗征调朔方节度使郭子仪,淮西节度使鲁炅,兴平节度使李奂,滑濮节度使许叔冀,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郑蔡节度使季广琛,河南节度使崔光远,河东节度使李光弼,泽潞节度使王思礼等九位节度使,以及平卢兵马使董秦,集结步骑兵20万人,共同讨伐安庆绪。然而,这支大军却没有一个掌握全局的统帅。原来自安禄山反叛以来,肃宗对武将甚为防范,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他对任何手握重兵的武将都不再完全信任了;所以肃宗以郭子仪、李光弼二人战功卓著、地位不相上下为由,故意不设统帅,只命毫无军事经验的宦官鱼朝恩为监军。

即使双方内部矛盾重重,大战依然拉开了序幕。十月,郭子仪率军自杏园(位于今河南省卫辉市)渡过黄河,向东攻破获嘉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俘虏500人,燕军守将安太清部败走卫州。鲁炅自阳武(今河南省原阳县)渡黄河,季广琛、崔光远自酸枣(今河南省原阳县延州城)渡黄河,与郭子仪、李嗣业大军在卫州城(即卫州治所汲县县城)下会师。

在相州城的安庆绪得知后,急派7万大军援救卫州。其中,崔乾佑率上军,田承嗣率下军,安庆绪自率中军,兵分三路要与唐军决战。两军刚一接战,郭子仪大军即败退,燕军发足猛追,然而快到唐军营垒时,突然箭如雨下。原来唐军事先在营垒墙垣里埋伏了3000名神箭手,郭子仪败退也是诱敌之计。猝不及防之下,安庆绪大败而逃,其弟安庆和被唐军擒获处斩。唐军收复卫州。安庆绪退到愁思冈(位于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再战不利,被尾随而至的唐军斩杀3万余人、俘虏千余人,士气大挫,不敢再与唐军接战。郭子仪大军一直追至相州城城下,这时许叔冀、董秦、王思礼、李光弼等部援军也陆续抵达,九路大军合围相州城。河南节度使崔光远则分兵攻克了魏州(治今河北省大名县)。

安庆绪损兵折将,又被围在相州城城中,束手无策。他集结残兵在愁思冈发起反击,再次被唐军击败。窘困急迫的他不得已派薛嵩前往幽州,向兵强马壮的史思明求救,并许下诺言:愿意把皇帝宝座相让。

十一月十七日,史思明兵分三路,一同救援魏州:一路出邢州(治今河北省邢台市)、洺州(治今河北省永年县);一路出冀州、贝州(治今河北省清河县);一路出洹水县(今河北省魏县西南)。趁唐军刚克魏州、立足未稳之际,史思明击败了出战的唐将李处崟。他率军追至城下,故意使出反间计,扬言道:“李处崟约我到这,怎么不出来迎接?”崔光远遂疑心李处崟通敌,于是下令将其腰斩。李处崟乃唐军一员勇将,他被误杀后官兵人心惶惶,军心开始涣散。崔光远料不能久守,又见唐军各处无人来援,于是弃城只身逃出,奔回汴州(陈留郡)去了。唐军不设元帅,缺乏统一指挥的恶果已初步显现。

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初一,史思明在魏州城北兴筑高台,自称大圣燕王,虽尚未称帝,但已表明他准备取安庆绪而代之了。攻克魏州后,史思明狡猾地逡巡观望,不再进兵,只派部将李归仁率1万步骑兵进驻距相州城30里的滏阳(今河北省磁县),对安庆绪遥作声援,准备坐山观虎斗。

李光弼见史思明攻下魏州后逗留不进,于是向监军鱼朝恩建议道:“史思明按兵不动,是在等我军懈怠、疏于防备,到时他再率精兵突袭。我军应分兵两路:我自率军与朔方军(郭子仪部)围逼魏县,向其挑战,史思明对嘉山之败心有余悸,定然不敢出兵;留下的七路大军足以围困相州城。如此僵持下去,日子一久,相州城必被攻克。若安庆绪一死,史思明便无驱使部众之名,军心必然动摇。”但鱼朝恩认为唐军兵多,攻克相州城不在话下,根本不听李光弼之言,各节度使亦互相推诿,态度模棱两可。俗话说“蛇无头不走”,由于无人统一指挥调遣,唐军各自为战,只是继续围困相州城。

0079-01

史思明墓出土的玉册

事实上,相州城根本没有鱼朝恩想的那么好攻。唐军从乾元元年冬围困至乾元二年春,长达半年,各部唐军是互相观望,屡攻不下。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不忿,亲自引兵攻城,不料中流箭受伤,不得已躺在营中休养。夜间,他听到外面金鼓齐鸣,以为与叛军交战,遂从病榻上一跃而起,大喊杀敌,以致箭创崩裂而死。肃宗听闻伤痛不已,追赠李嗣业为武威郡王,谥号“忠勇”。

郭子仪等部见久战无功,遂加紧围城,筑造营垒两层,挖壕沟三道,将相州城围得密不透风;并堵截漳水,使其倒灌入城,城中井水皆从井口溢出,城内房屋全都被淹,燕军只得搭起木架住在上面。天长日久,城中粮食吃完,百姓只得捕捉老鼠充饥,一只老鼠甚至能卖到4000钱。平日用泥土掺杂谷皮筑的墙纷纷被拆掉,人们用水洗泥,淘取谷皮吃。安庆绪束手无策,只得竭力死守,一心等待史思明前来救援。唐朝大军虽然势众,但九位节度使各自为战、互不协调,进退调动都无人做主。城中燕军有的打算投降,却被大水困住,无法逃出。而唐军,攻又攻不进去,围城时间一久,就开始上下离心,一片涣散。

见唐军进退不得,史思明亲率大军从魏州来援,直指相州城。他不与唐军直接接战,而是命各将领在距相州城50里处扎营,每营配战鼓300个,不断擂动,虚张声势震慑唐军。史思明又命令每营选出500精锐骑兵,每日前往城下劫掠骚扰,一旦唐军出击他们就四散而逃,各回本营。唐军的人马牛车每天都有损失,最后连砍柴割草都变得十分困难。唐军白天戒备,燕军就夜晚出击;唐军夜晚戒备,燕军就白天出动,不断骚扰唐军,搞得唐军日夜不安、疲于奔命。史思明又派遣散兵穿上唐军服饰,窃取唐军号令,焚烧民夫给唐军运输的粮饷,行踪飘忽、来去如风。唐军无法辨别真伪,逐渐粮食匮乏,军心动摇。史思明见唐军渐乱、实力逐渐削弱,于是率大军直至城下,与唐军约期决战。

0080-01

相州大战,乾元元年(758年)九月至乾元二年(759年)三月

三月初六,号称60万的唐军步骑兵在流经相州城之北的安阳河(今洹水)北岸布阵,史思明亲率5万精锐迎战,双方激战多时,死伤略等。激战之中,淮西节度使鲁炅被流箭射中,率军退走。郭子仪正在其后,受到败兵冲击还来不及结阵接替,突然一阵大风刮来,飞沙走石,不见天光。双方惊恐不已,尽皆崩溃:唐军向南逃命,燕军则向北狂奔。抛弃的铠甲、武器、辎重随意堆在路上,无人拾取。郭子仪率兵拆毁河阳桥,退保洛阳,原来的1万匹战马只剩下了3000匹,10万件铠甲武器几乎全部丧失。

洛阳百姓听说60万唐军顷刻间星离云散,大为惊恐。人们争相逃亡,奔入山谷之中躲避,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洛阳留守长官崔圆和河南尹苏震则一口气逃到了襄州(襄阳郡)和邓州(治今河南省邓州市)。各镇节度使经此大败,分别退回各自辖地,溃败士卒如同土匪,沿途烧杀抢掠,连地方官都不能制止,只有李光弼与王思礼两部军纪严明,缓缓而退,实力丝毫未损。

郭子仪率军逃到河阳,打算守城,但军心不稳,根本无力支持,于是再逃到缺门(今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这时,各将领陆续会合,集结士卒数万人。有人主张放弃东京洛阳,退至蒲州(河东郡)、陕州(陕郡)固守,都虞候张用济反对道:“蒲州、陕州正有饥荒,去了无以就食,不如坚守河阳!”郭子仪采纳此建议,命张用济派兵5000回守河阳,并修筑南北两城以待敌兵。燕将周挚率军至河阳城下,发觉守备森严,不敢强攻,于是撤兵退走。史思明在沙河(今河北省邢台南)整顿残军后,收兵返回相州城郊。

四月,淮西节度使鲁炅服毒自尽。原来九节度使溃败时,鲁炅的部队烧杀抢掠最为严重,听闻郭子仪部退往黄河北岸集结、李光弼部安全退回太原后,鲁炅即羞愧又畏惧,黯然自尽。至于弃城而逃的崔圆与苏震,则被肃宗下诏削去官爵。

安庆绪见相州之围已解,于是趁机收集唐军军营中遗弃的粮食,得粮六七万石。解决了粮荒之后,安庆绪再也不提让位之事,而是与孙孝哲、崔乾佑谋划如何关闭城门、抗拒史思明。史思明心知肚明,既不主动跟安庆绪联络,也不南下追击唐军,只驻扎在相州城之南,每天在营里大宴将士。宰相张通儒与中书侍郎高尚等人见双方矛盾一触即发,向安庆绪进言道:“史王远来相助,吾等应前往迎谢,不该避而不见。”安庆绪也知道请史思明来解围纯粹是引虎驱狼,但自身实力实在不如史思明,只得对高、张二人说道:“随大家的意,如果想去就去吧。”史思明见到张通儒等人后呜咽流泪,做出一副忠心救主却遭人猜忌的委屈状,然后馈赠给二人厚重财物,送他们回相州城去了。

过了三天,见安庆绪仍无动静,史思明遂暗地里约见安庆绪的心腹安太清,令其引诱安庆绪前来。安太清回城后大造舆论,引众人纷纷议论,安庆绪窘困急迫,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得放弃皇帝名号,转而向史思明称臣,并派安太清带奏章给史思明,请求史军解甲入城后再献上皇帝玉玺。史思明自然知道卸甲入城必遭毒手,于是装腔作势地慢慢言道:“何至于此!”他把奏章交给将士们传看,众人皆高呼万岁。史思明亲笔回信安慰安庆绪,称不愿安庆绪向自己称臣,而是提议与其约为兄弟,双方互为屏障,与唐朝鼎足而三,至于尊己为帝,绝不敢接受。

安庆绪接到信后大为高兴,竟信以为真,请求与史思明歃血为盟。史思明同意,邀安庆绪前来盟誓。安庆绪在300名骑兵的保护下来到史思明的大营。史思明令士卒身穿铠甲,手执兵刃严阵以待,自己则高据胡床而坐。见了史思明,安庆绪下跪叩头道:“臣无力继承帝业,以致丧失两京,陷于重围。今大王远来相救,使我死里逃生,纵然粉身碎骨也难报大恩。”不料史思明突然翻脸,斥责道:“丧失两京不用再提。你以子弑父天地不容,我替太上皇(安禄山)讨伐你这个叛逆,怎会接受你的谗言媚语!”史思明命左右武士将安庆绪以及与他同来的高尚、孙孝哲、崔乾佑等人推出辕门一同斩首,安庆绪的四个兄弟亦全部被诛。至于张通儒等人,史思明仍命他们为官,然后将大军开入相州城,接收安氏的兵马仓库,用府库中的财物犒劳将士,占据了安庆绪的地盘。安禄山父子作乱,共三年而亡。

史思明吞并安庆绪余部后,又派安太清攻取怀州(河内郡)。他以周挚为宰相,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留其镇守相州,自己则率军北返幽州。四月,史思明改年号为“天顺”,定幽州为燕京,自称大燕皇帝,并改州为郡,与唐肃宗分庭抗衡 。史思明的称帝,预示着唐军的平叛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史李斗智

苏郡袭封,挺兹神武。

麾旗进兵,长駈擒虏。

云靡原野,彗清中土。

天佑有唐,锡其良辅。

——(南宋)陈元倩《事林广记后集》

相州大战以唐军的失利而告终。肃宗经此挫折终于意识到了设置一个掌控全局的元帅的重要性,于是在乾元二年三月三十日,他任命郭子仪为东畿(洛阳附近地区)、山东(今河南、山东一带)、河东(今山西一带)诸道元帅,权知东京留守,在前线抵御燕军。为了保障长安与洛阳之间的安全,肃宗又任命河西节度使来瑱为陕、虢(弘农郡)、华(华阴郡)三州节度使,维护两京之间的通道。这时,观军容使鱼朝恩为了推卸相州战败的责任,在肃宗面前将过错都推到了郭子仪身上。肃宗也担心郭子仪功高震主,于是在七月将郭子仪召回京师,剥夺了他的指挥权,将其闲置起来,另以李光弼为朔方节度使、兵马元帅,接替郭子仪的职务,代守东京。

郭子仪要离职进京时,他的属下皆不愿老上司离去,成群士兵悲痛万分地拦住道路,向传达皇命的宦官请求将郭子仪留下。但郭子仪不愿抗命,顾全大局的他为取得肃宗的信任,对手下士卒假意道:“我只是为使者饯行,并不是离你们而去。”待士卒散去后,他才跃马返京而去。李光弼得知朔方军军心不稳,上疏请求派一亲王接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自己暂任副手,以缓解军中将士的不满。肃宗准奏,令次子赵王李系为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李光弼得令后,率领500名河东亲兵,趁着夜色直奔洛阳,驰入朔方军中,宣布接收兵权。

0083-01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免胄图》局部。郭子仪不仅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还在之后回纥入侵长安中立下大功

郭子仪统率的朔方军对自己的老上司被调离相当不满,因此对来接替职务的李光弼十分敌视。郭子仪治军宽厚、以德服人,部下对他十分爱戴,但李光弼却是以治军严厉出名,朔方军对此颇感畏惧。于是在李光弼抵达东都后,朔方军中驻守河阳的左厢兵马使张用济等人商议道:“朔方军又不是叛军,李光弼居然搞突袭,趁夜驰入军中接收兵权,不想竟猜忌我等到这个地步!”他们计划率精兵进入洛阳,驱逐李光弼,请回郭子仪。郭子仪赏识的大将仆固怀恩得知后反对道:“只因相州之败,郭令公率军先逃,朝廷追责才夺取了郭令公的兵权。现在如果驱逐李公,强请郭令公,这就是造反之举!我们怎么能造反呢?”另一员大将康元宝也说道:“如果我们以武力请郭令公回来,朝廷必然以为是郭令公暗中指使,这可是抄家灭族之罪,那时郭令公百口莫辩也。这不是爱戴郭令公,而是害了郭令公啊!”张用济见众人反对,这才打消了念头。

李光弼得知张用济曾有逐李请郭之议,于是借巡视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之机,以不按时奉诏为由将其诛杀,军中大震。此后,李光弼软硬兼施,取得了郭子仪麾下的支持。朔方军在李光弼的带领下,军容顿改,士卒精神百倍,营垒、旗帜焕然一新。八月二十九日,李光弼被肃宗任命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目标是收复河北。

乾元二年九月,经过6个月的养精蓄锐,史思明命子史朝清镇守燕京,诸郡太守各率兵3000随自己分兵四路南下:大将令狐彰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渡黄河攻取滑州(灵昌郡),史思明率大军从濮阳县(今河南省濮阳市)、皇长子史朝义从白皋(今河南省滑县北)、宰相周挚自胡良(今河南省浚县东)分别南渡黄河,约期在汴州会师。

李光弼正沿黄河视察各军,得到情报后立即返回汴州,对汴滑节度使许叔冀道:“你要坚守汴州15日,到时我一定率军前来救援。”许叔冀一口答应,李光弼遂急返洛阳。但许叔冀是个见风使舵、狡诈善变的小人。史思明抵达汴州后随即攻城,许叔冀迎战不利,见不能取胜,很快就向燕军投降了。濮州刺史董秦与田神功等将也被迫投降了燕军。

史思明攻下汴州后乘胜西攻郑州(荥阳郡),洛阳留守韦陟请求李光弼率军留在陕州,主力退守潼关,据险而守。李光弼道:“敌我双方实力相当,贵进忌退。要是无缘无故地放弃这500里土地,必然会助长反贼的气焰。不如主力集结于河阳,与北方泽潞遥相呼应,成猿臂之势,使敌人不敢继续西进。”河阳、泽州(治今山西省晋城市)、潞州(上党郡)三地紧连,而河阳与东京洛阳之间只隔黄河,若燕军从洛阳继续西进,在河阳的唐军便可趁机渡河取洛阳,抄其后路。而且,唐军重兵驻守河阳,史思明就不敢轻易西进陕州、潼关。即使唐军作战失利,也可向北退入泽州或潞州的太行山区,进而向东威胁史思明的后方,这就是所谓的“猿臂之势”——如同猿臂,可伸可缩、可长可短。

判官韦损质疑道:“东京洛阳乃是帝王都城,为何轻易放弃?”李光弼说道:“如果守卫洛阳,虎牢关需派重兵防守,汜水、龙门等险要之处也都需驻扎重兵,但今兵力不足,你是兵马判官,依照现在的形势,你说能不能守?”韦损遂无话可说。部署完毕之后,李光弼让韦陟率洛阳所有官员眷属先行西撤,进入潼关;又令河南尹李若幽率洛阳百姓出城逃难避开叛军,并将城内物资统统运往河阳,洛阳遂成为一座空城。李光弼督促将士把战备物资运到河阳,还亲率500名骑兵在最后压阵掩护。此时燕军已至洛阳东门外石桥,属下向李光弼请示道:“我军应出北门撤退,还是仍走东门石桥?”李光弼厉声道:“仍走石桥!”等到暮色低垂,唐军开始撤退时,李光弼命全军举起火把,列队森严,不慌不忙地缓缓而退。燕军虽尾随不舍,但见唐军步调整齐、丝毫不乱,恐其中有诈,不敢接近。于是,李光弼统率的2万人当晚安全抵达河阳。

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兵不血刃地进入洛阳,却发现已是一座空城,什么也没劫掠到,遂疑心这是唐军耍的“空城计”。他深恐李光弼袭击其后路,于是不敢进驻皇宫,只是撤退到洛阳城东的白马寺之南驻扎,并在河阳以南兴筑月城(半圆形城防工事),以防李光弼南下突袭。

郑州、滑州等地先后被燕军占领,但史思明十月初进攻河阳却被唐军挫败,还损失了一员大将刘龙仙。于是史思明命牵出膘肥体壮的骏马千余匹,每天带到黄河南岸在河边上洗澡,向唐军炫耀他的战马之多、实力之强,用以威慑河对岸的唐军。李光弼见了,心生一计,他下令搜集军中母马500匹,把它们生的小马都拴在城中,等到燕军再放马到河边时,就把母马全放到河北岸,向燕军使起了“美马计”:母马思恋小马,不断长嘶鸣叫,公马听见了不由得心猿意马,全部泅水投奔唐军而来,根本拦不住。唐军将这些被母马吸引来的战马全部掳回城中,燕军的千名骑兵一下子沦为了步兵。史思明见聪明反被聪明误,顿时怒火冲天,下令出动战舰数百艘,紧跟在燃烧的火船后面,打算顺流而下,烧毁黄河中的唐军浮桥,切断唐军河阳南、北两城的联系。

0086-01

《韩干牧马图》。韩干是唐玄宗时期的画马名家

李光弼早已料到史思明会出动水军,所以事先储蓄了数百根十丈长的长杆,它们被固定在巨木之上,前端绑有铁叉。当燕军火船靠近浮桥时,铁叉就将火船钩住,使其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一会儿工夫火船就烧成了灰烬。李光弼又令唐军在浮桥上用砲发射巨石,将燕军船只全部击沉到水底。

史思明见水路失利,又出兵河清(今河南省孟津县北),想要断绝李光弼的粮道。李光弼亲自率军至野水渡(河南省孟津县北的一处黄河渡口)防御,然而入夜后,他却悄悄北返河阳,留部将雍希颢统领1000人驻防。临走前,李光弼告诫道:“叛军高庭晖、李日越、喻文景等大将,骁勇善战,是能力敌万人的猛将,史思明一定会派他们中的某人前来突袭,想要擒获我。我现在暂离此处,你们在此待命。若反贼来了,切勿与之交战,如果有反将来降,就带他们回河阳即可。”众将领听不懂李光弼在说什么,也不明白为何如此安排,都暗地里发笑,以为主帅在胡言乱语。

结果不出李光弼所料,史思明得知李光弼亲自率军前来,就对部将李日越道:“李光弼擅长守城,却不善于野战,今日离城亲自到此,必为我生擒。你率精锐骑兵趁夜渡河,将其活捉来献,若不成功,就别回来见我!”李日越遂率500名骑兵于凌晨抵达野水渡,只见雍希颢的士卒都隐藏在栅栏壕沟之中休息。唐军望见燕军到来,隔着壕沟吹起口哨。李日越大为疑惑,高声问道:“司空(指李光弼,李光弼位至司空)在否?”雍希颢答道:“昨日已回河阳矣!”李日越听了不语,自思无法回去复命,就对部下道:“今日捉不到李光弼,只生擒雍希颢也难以复命,回去定然是死罪,不如归顺朝廷。”言罢下马投降。雍希颢按照李光弼的吩咐将李日越带回了河阳,李光弼不但对李日越十分厚待,还将他视为心腹,加以重用。燕军另一员大将高庭晖听闻此事,也率军来降,李光弼未经拼杀就轻而易举地收降了敌军两员大将,众人都迷惑不解。李光弼对部下解释道:“这只是人之常情。史思明一直无机会与我军野战,得知我领军在外,认为此番一定能活捉我。史思明治军严酷,得知李日越抓不到我,定会大失所望,必定加罪于李日越,李日越自然不敢回去复命。高庭晖的才干在李日越之上,他听闻我厚待后者,自然会抱有更大的期望,故而也来投奔。”众人听完,不由对李光弼大为钦佩。

史思明接连损兵折将,于是下令从陆上强攻河阳。当时河阳有南、北、中三城,李光弼见燕军来攻,便对郑陈节度使李抱玉 道:“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两天吗?”李抱玉反问道:“如果超过两天怎么办?”李光弼答道:“若过期救兵不到,是守是退,听凭将军处置。”李抱玉应诺。燕军来袭后,李抱玉见敌兵攻城甚紧,南城即将不保,于是向燕军表示城中粮食已尽,明天准备出城投降。燕军听了大喜,遂不再费劲攻城,谁知这只是李抱玉的缓兵之计——他趁燕军停止进攻之机,急忙完善城防,加强守备。第二天,李抱玉又与燕军展开战斗。燕军气急败坏,只得再次攻城,李抱玉见敌军心浮气躁,突然出城攻击,杀伤敌军颇多,将史思明的攻势挫败。这时投降史思明的唐将董秦也在攻打河阳的燕军之中,他趁着夜色率500人砍开燕军营寨的木栅栏,突围来降,重新归顺唐军,燕军士气大挫。史思明见南城难下,于是掉头去攻打建在黄河中的中城。

中城,又叫中潬城,是在黄河之中的沙洲上建立起的城池,专为保护河上浮桥所建。此城不大却相当坚固,城内立有栅栏,栅外挖有深二丈、宽二丈的堑沟,易守难攻,由李光弼亲自驻守。十月十二日,史思明部将周挚引兵来攻中城,李光弼令部将荔非元礼(羌族人)在城外构筑羊马城(类似于羊圈、马圈的临时防御工事,高仅及肩)防御敌兵。周挚依仗人多势众,准备强行攻城,他用大车运载攻城器械,又督促士兵填平城外的沟堑,砍倒唐军设置的栅栏,逐渐向城下逼近。燕军步步紧逼,荔非元礼却岿然不动。李光弼质问他为何不阻击敌军,荔非元礼道:“将军之意是战而不是守,现今敌人耗费气力为我军填平壕沟,方便我军出击,为何要阻拦呢?”李光弼这才明白荔非元礼的用意,对他大为赞赏。

0088-01

史思明墓出土的鎏金铜坐龙

荔非元礼见燕军填平沟堑,遂遣敢死队发起进攻,谁料前进了数百步后,他发现敌军防守严密,不易攻破,又引兵退回羊马城。李光弼见荔非元礼不战而退,以为他畏敌不前,遂命人将他召回,要以军法将其斩首。荔非元礼以战事正紧,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拒不从命。他等待少时,见敌方守军松懈,立即鼓噪而出,奋勇冲向敌阵。措手不及之下,燕军被唐军打得大败。

0089-01

携双匕首的唐军形象,杨翌绘

史思明进攻南城与中城失利,于是将进攻矛头转向北城,派周挚前去攻击。李光弼得悉后,忙率军增援北城。登上城墙观察敌情时,李光弼发现敌军虽多却军容不整,于是对部下道:“不用畏惧,我料定不到中午,就可破敌。”他下令诸军按令而动:若军旗摇动缓慢,则诸军见机行事;若军旗急摇,触地三下,则全军猛攻,万众齐进,不许后退一步,若有违令,立斩不赦!下达命令后,李光弼又取出匕首插入自己的靴子,说道:“我为国家三公(李光弼为司空,司空为三公之一),不可死于敌手,万一战败,诸君死于阵前,我亦自尽于此,不让诸君独死!”麾下士兵见主帅有同生共死之志,大为感动,无不勇气倍增,奋勇出战。

双方激战多时,仆固怀恩与儿子仆固玚稍稍退却,李光弼即命人前去斩首。仆固怀恩父子见传令官提刀奔自己而来,只得返身再次杀入敌阵,硬着头皮拼死向前。就在战斗进行到最为激烈的时候,河阳城头的令旗开始急速摇动,触地三次。各军得到命令,一起拼死出击,呼声震动天地,直冲敌军阵营。燕军闻风丧胆,立时大溃,投入黄河而死者1000余人,被俘虏者500余人,主将周挚只带着数名骑兵仓皇而逃。史思明尚不知周挚战败,仍在围攻南城,李光弼遂将大批俘虏送到河边,向史思明炫耀唐军在北城的胜利,以动摇燕军军心。燕军屡战不胜,又见北城已败,士气立时低迷,史思明只得撤军而走,败逃怀州。

史思明见攻不下河阳,便于十二月遣大将李归仁率5000精锐骑兵西进,攻打陕州。但在礓子岭(位于今河南省陕县东南),李归仁部被唐军神策兵马使卫伯玉以数百骑击败,燕军损失战马600余匹,溃败逃走,卫伯玉也因此战被肃宗提拔为镇西、四镇行营节度使。李归仁战败后又与唐军李忠臣部大战于永宁(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与莎栅(今河南省洛宁县东)之间。李忠臣就是在河阳之战中脱离史思明归唐的董秦,为表彰其反正,肃宗特意赐其李姓,名忠臣。在此次大战中,他大破李归仁,阻止了叛军西进。

随着燕军屡战不克,唐军开始转守为攻。乾元三年(760年)二月十一日,李光弼留兵守河阳,自率人马进攻燕将安太清据守的怀州。史思明出兵来援,两军在沁水岸边大战一场,结果叛军被斩杀3000人。安太清战败后只得入城据守。李光弼一边留兵围困安太清,一边暗自率主力潜回河阳,防备史思明偷袭。果然,史思明转兵来袭,渡河未半却被唐军袭击,不得不上岸而回。史思明发觉李光弼时而在怀州,时而在河阳,不知其虚实,只得于闰四月十九日退回洛阳。刚攻克洛阳时,史思明怕李光弼设计诱他进城,只敢在城外屯兵居住。河阳、怀州之战后,他见李光弼暂时无力反攻洛阳,这才堂而皇之地进城,但再也不敢轻易出战。怀州外援已断,李光弼围攻百余日,挖掘地道穿入城中,攻下怀州,生擒守将安太清。河阳之战后,史思明西进的据点就此被唐军拔除。

史思明见援救怀州不成,又西进不得,于是分兵向东扩张势力:部将田承嗣率军5000前往淮西(今河南东部、安徽北部一带),王同芝率军3000前往陈州(治今河南省淮阳县),许敬江率军2000前往兖州(治今山东省兖州市)、郓州(治今山东省东平县),薛萼率军5000前往曹州(济阴郡)攻城略地。这时恰逢淮西节度副使、宋州太守刘展与其上司不和,在淮西举兵反叛(上元元年十一月,上元元年即乾元三年),江淮地区乱作一团。原来刘展刚愎自用,淮西节度使王仲昇对他十分厌恶,于是借口民间有谣言“手执金刀起东方” 想要将他除去。他派监军使、内左常侍邢延恩入朝,请求肃宗设法除掉刘展。

但因刘展手握重兵,朝廷不敢轻举妄动,邢延恩于是建议朝廷调刘展为江淮都统,在他前去赴任途中将其除掉。对于这一调度,刘展很是起疑,他声称要拿到印玺和旌节才肯去上任。邢延恩无法,只好赶到扬州(广陵郡),从江淮都统李峘处取来印玺和旌节。刘展见印信到手,这才率7000宋州亲兵,赴广陵上任去了。眼看假戏即将真做,邢延恩慌了手脚,他知道计谋已被刘展识破,赶紧奔至扬州,与李峘以及淮南东道节度使邓景山一起“发兵拒之”,同时传檄州县,声称刘展谋反。刘展不肯束手待毙,也发布檄书称李峘谋反。双方都声称对方造反,各州县长官不知内情,一时间无所适从,不知道支持哪一方才好。到了这个地步,军事上的较量已经不可避免了。

刘展治军严谨,他领兵南下,连陷扬、升(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润(治今江苏省镇江市)、苏(治今江苏省苏州市)、湖(治今浙江省湖州市)、濠(治今安徽省凤阳县)、楚(治今江苏省淮安市)、舒(治今安徽省潜山县)、庐(治今安徽省合肥市)、和(治今安徽省和县)、滁(治今安徽省滁州市)等州,横行江淮之间,江南大乱。李峘等人不是刘展的对手,只得弃城而逃,急忙请求驻扎在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的田神功部南下救援。

田神功在汴州投降燕军后,史思明命部将南德信率领他和诸将南下江淮,田神功趁机杀死南德信,反正归唐。邓景山与邢延恩请求田神功南下救援淮南,并私下答应田神功大军所到之处,金帛子女任其索取。田神功得到许诺后不由喜出望外,立即挥军南下。

0091-01

《仪卫图》,长乐公主墓壁画

刘展得知田神功前来,大为惊惧,他知道田神功手下的平卢兵战力强劲,远非江淮兵可比,于是遴选出2000精兵,渡淮河北上迎战。但刘军很快就被田军击败,刘展只带了一名骑兵逃回江南。田神功大军直抵扬州、楚州,一路上大肆掠夺,连来唐贸易的大食、波斯等胡商都被杀死数千。上元二年(761年)正月二十六日,田神功分兵三路渡江南下,对刘展所在的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区)形成包围之势,刘展力不能敌,战败被杀。田神功纵兵奸淫掳掠10天,安史之乱未能波及的江淮地区也因此遭受蹂躏。江淮一带的赋税是唐朝政府的主要经济来源,历时三个月的叛乱使唐朝财政大受影响,还牵制了唐军的大量军队,削弱了讨平史思明的兵力。这期间,史思明一度攻占陈州与徐州,欲趁机南下,但很快刘展即被田神功部讨平,燕军遂不能得志。

上元二年正月十七日,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从乾元二年十月到上元二年正月,整整一年零三个月,史思明被李光弼阻挡在河南,不能西进一步。史思明屡次攻城不克,就想诱使李光弼至洛阳野战,但李光弼不为所动,只是坚守不出。

对李光弼坚守不战甚为忧虑的还有肃宗李亨。洛阳再次失陷后,深以为耻的肃宗焦躁不安,屡次催促李光弼尽快收复洛阳。史思明所属多为胡兵,善骑射,利在速战速决,不善于旷日持久地固守城池,因此史思明也迫切希望与唐军决战。为迫使李光弼出城,史思明暗中派细作潜入长安,散布谣言道:“据守洛阳的叛军都是燕地人,他们出征日久,渴望回乡,现今上下离德,军心不稳。”谣言传来传去,传到唐军之中变成了“燕军师老兵疲、上下离心,如果此时出击,定可一举将叛军荡平”。驻守陕州的监军宦官鱼朝恩信以为真,不断建议肃宗催促李光弼出兵。李光弼得命后上疏道:“反贼锐气仍在,应伺机而动,不可轻出。”鱼朝恩见李光弼反对自己的意见,立即上书展开反击,诬称李光弼养寇自重,于是肃宗对李光弼起了疑心。

就在这时,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也上疏称洛阳可以攻克。仆固怀恩此人勇而善战、性情暴烈固执,自恃功高而常常违法犯纪。他原为郭子仪的部下,郭子仪为人宽厚,总是尽量包容他,每次大战,也依靠他完成任务,双方彼此相安无事;但李光弼为人严厉,治军依法甚严,对下属丝毫不留情面。是以仆固怀恩对李光弼心存畏惧,极为厌恶,于是出面附会鱼朝恩,煽动肃宗下令李光弼出兵。

于是4年前玄宗催促哥舒翰出战的那一幕又上演了:肃宗派出的钦差接踵而至,不断催促李光弼出兵与燕军决战。李光弼不得已,只得命李抱玉镇守河阳,自己会同仆固怀恩与鱼朝恩、卫伯玉等部向洛阳进发。

二月二十三日,唐朝大军抵达邙山(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北)。李光弼建议依险筑阵,仆固怀恩却要在邙山下的平原布阵,李光弼告诫道:“依据险要可攻可守,如驻兵平原,若有不利则全军覆没矣!”然而仆固怀恩一意孤行,二人争执不下。史思明瞅准机会,趁唐军立足未稳,突然发起猛攻。燕军骑兵在一马平川的平原上呼啸过来,唐军霎时崩溃,士卒四散逃命,被杀数千人,物资辎重全部丢失。李光弼与仆固怀恩渡黄河北逃,投奔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而去;鱼朝恩与卫伯玉向西逃回陕州;驻守河阳的李抱玉难以抵挡叛军,也弃城逃走,河阳、怀州遂为燕军所占。李光弼在河阳坚守一年的战果就此化为乌有。

0093-01

河阳、邙山之战,乾元二年(759年)九月至上元二年(761年)三月

肃宗得知唐军兵败邙山后大惊,急忙增兵陕州,防备燕军西进。但就在史思明大败唐军,欲进兵关中之际,燕军内部又生变乱。这次变乱堪称4年前安庆绪杀父的翻版。史思明为人凶暴残忍,又猜忌好杀,属下稍有不称心,就被屠杀全族,于是部将人人恐惧不能自保。其长子、怀王史朝义,经常随军出战,为人恭谦谨慎,颇爱惜士卒,很得将士敬慕,但却不为史思明所喜。史思明跟安禄山一样,宠爱小儿子史朝清。史思明一心想诛杀长子史朝义,立史朝清为太子,于是南下时,留史朝清镇守大本营幽州。

在洛阳击败唐军之后,史思明打算乘胜西入潼关,于是他命史朝义率军为前锋,从北路沿黄河南岸进攻陕州,自己则在南路率主力出崤山,经柳泉驿(位于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北)、鹿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洛宁县北)向陕州进发。

三月初九,史朝义军至礓子岭,被唐军卫伯玉部所败。史朝义见不能前进,只得退屯永宁,史思明的南路大军遂不敢冒进。史思明以为史朝义畏缩不前、胆小如鼠,咬牙切齿地骂道:“竖子不足成大事!”意欲以军法将史朝义及其手下诸将处斩。

三月十三日,史思明命史朝义筑三角城(其中一面墙依山而建的三角形城堡)以储存军粮,限令一天内完工。史朝义刚筑完墙,还未来得及涂泥,史思明就前来视察,见未完工,立即破口大骂。史朝义赶忙解释说:“士兵过于疲劳,所以休息了片刻。”史思明骂道:“你爱惜士兵,就敢违抗我的军令?”他命左右侍从骑马立在城旁监视士兵涂泥,须臾完工。史思明验收完毕仍怒气未息,狠狠地说道:“等攻下陕州,再杀了你这个贼东西!”史朝义忧愁恐惧、提心吊胆,不知如何是好。父子双方的矛盾已是一触即发了。

当天夜里,史思明驻扎在鹿桥驿,命心腹曹将军担任警卫。史朝义的军营位于陕城之东,与鹿桥驿近在咫尺,其部将骆悦、蔡文景看到史朝义坐卧不安,也怕他们父子起冲突波及自己,于是鼓动史朝义发动政变。若政变成功,不但可以免祸,还可以飞黄腾达。他们私下警告史朝义道:“前日兵败,我们和大王不知道死在何日。自古旧帝王常被罢黜,新帝王也常被拥立,请大王召见曹将军共同商议大事。”史朝义低头不语、犹豫不决,但也未出言反对,骆悦等人催促道:“大王如果不允,我等就去投降唐军了。”史朝义见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于是哭泣道:“你们好好去做,千万不要惊动我父。”骆悦与蔡文景等人遂私下召见曹将军,将密谋和盘托出,邀其参与。曹将军知道史思明平素不得人心,各将领心怀怨恨,遂不敢犯众怒,于是也表示同意。

当天晚上,骆悦率亲兵300人,身穿铠甲,全副武装地直扑鹿桥驿。史思明帐外禁军见了,虽然感到奇怪,却心存畏惧,又见曹将军未下令阻拦,也不敢发声。骆悦率军进入史思明卧室,却不见人影。骆悦大惊失色,逼问侍奉史思明的宦官,才知史思明恰好去了厕所。这时,外面马厩中忽有铃声响起,原来史思明察觉有变,翻身跳墙进入马厩,牵马而出准备逃走。骆悦等人立即登墙瞭望,张弓搭箭,一箭射中史思明手臂。史思明摔下马来,被捆得结结实实。史思明质问道:“是何人领头作乱?”骆悦道:“奉怀王之命。”史思明忙辩解道:“我白天说错了话,活该有此下场。但现在杀我未免太早,为何不等我攻克长安?如今大事不成了!”史思明临死前的呼救求饶根本无济于事,骆悦等人深知自己不杀史思明,史思明必然要杀自己,于是他们把史思明押解到柳泉驿囚禁起来,再向史朝义禀报。史思明的部将许叔冀和周挚都驻军在福昌(今河南省宜阳县福昌镇),许叔冀暗中参与了政变,早有准备,周挚则一无所知,听闻史思明被囚,不禁大惊失色,以致昏倒在地,骆悦等人遂劝说史朝义杀了周挚。待史朝义与各路军队到达柳泉驿后,他们担心军心生变,遂干脆把史思明绞死,以毡毯裹住尸体,用骆驼驮回洛阳。

弑父之后,史朝义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显圣”,但他的皇位并不稳固。因史思明厚此薄彼,偏爱小儿子,诸子之间矛盾重重。史朝义虽然对部下宽厚,得到了一部分将士的拥护,但辅佐史思明小儿子史朝清留守幽州的还有阿史那玉(突厥人)、向贡、张通儒、高如震等一大批有实力的将领,且史朝清手下也有3000亲兵,都是些亡命之徒。史朝清恃史思明之宠,骄奢淫逸,以史思明的继承人自居,如果他得知其父被杀,必定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史朝义秘密联络、拉拢了阿史那玉和向贡,决定用计除去这个弟弟。

史朝义先是派密使赶赴幽州,声称前线大捷,接着以史思明的名义召史朝清前往洛阳,言将立其为太子,同时请史朝清之母辛皇后随行。向贡早已被拉拢,竭力劝说史朝清南下入侍。史朝清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下令设宴庆贺,在城中欢饮十余天,并命令收拾行李准备南行。史思明在幽州的御马厩中留有骏马百匹,史朝清每日都命人牵马至桑干河边饮水,而收到史朝义密令的张通儒暗中遣人在饮水处埋伏,将马全部劫走。断绝了史朝清逃跑的希望后,张通儒等将率兵趁史朝清准备车马行装之际,突然闯入宫中。史朝清见势不妙,急忙派亲信二三十人前去抗拒,自己奔向马厩取马,但健马全然不见,只有一匹病马在马厩里。史朝清骑上病马却不能行走,只好下马步战。张通儒竖起白旗对史朝清的党羽道:“降者免死,仍复官职!”史朝清手下虽多是亡命之徒,但平素也怨恨史朝清残酷无情,于是投降者大半。史朝清仍率数十人负隅顽抗,所发箭矢百发百中,张通儒军受伤百余人,只得退出皇城。双方鏖战至夜晚,史朝清寡不敌众,只得躲入城上逍遥楼。张通儒率军进入寝殿,大肆搜掠金银绸缎。为逼出史朝清,辛皇后和史朝清之妻都被扒光了衣服,但仍不见其踪影。

0096-01

《双人抬箱图》,苏思朂墓壁画

直到午夜,史朝清才被番将曹闵之搜出,史朝清说道:“我兄弟六七个,杀我一个有什么用?”另一大将高如震答道:“只因阁下残暴无恩,将领人人愤怒。”史朝清听了求饶道:“求你饶过我这一次,下次再也不敢了。”捆绑他的人听了这话都忍不住失笑。史朝清又对曹闵之说:“我这腰带是用20两黄金打造的,送给将军。”曹闵之笑道:“殿下死后,我自己会拿。”于是下令左右将士用弓弦将其绞死,砍下头来装进木匣中送到洛阳,并下令搜捕史朝清手下党羽,全部诛杀。

史朝清手下的汉族将领高如震、高鞫仁和辛万年等人十分不满,又起兵突入皇城斩杀张通儒,并趁机将平素与自己不睦的将领全部诛杀。杀掉张通儒后,高如震等人自虑威望不够,于是拥立中书令阿史那承庆为留守长官,并派辛万年将张通儒的人头送往洛阳,向史朝义汇报,谎称:“张通儒不忠不义,暗中和长安方面勾结,想要献出幽州投降。我等无奈,只好杀掉他,现在把人头送往洛阳,请陛下过目……”

史朝义得报后觉得此事大为蹊跷,赶忙派侍中向闰客为范阳留守,前去维持秩序。但还没等他到任,幽州城(范阳城)里又杀成了一团,并迅速演化为大规模胡汉仇杀:当上留守的阿史那承庆不甘心做傀儡,又担心手握兵权的高鞫仁和高如震会暗杀自己,于是借着讨论事务为由发动突袭,杀了高如震。怒不可遏的高鞫仁率领汉族官兵与带领胡兵的阿史那承庆于城中混战,双方从中午一直厮杀到黄昏,城里血流成河,尸首堆积如山。阿史那承庆一方人数虽众,但不及高鞫仁士卒勇猛,只得集结残兵逃出幽州。一路上,他们像土匪一样大肆抢掠,最后南下洛阳寻史朝义告状。

而在幽州城中的高鞫仁已经杀红了眼,他向史朝义奏报阿史那承庆“叛变”,并下令:杀胡人者皆有重赏!于是胡汉两派互相厮杀,留在幽州城里的非汉族百姓全部被诛,一些鼻子长得有点高或者眼窝有点深的汉人也成了冤死鬼。这时,那位名正言顺的范阳留守向闰客来到了幽州,高鞫仁却严阵以待、不肯出城迎接,向闰客也大为恐惧,只得不带士兵、赤手空拳地入城。虽然顺利进了城,可向闰客手中没有一兵一卒,只能每天在城里呆坐,看高鞫仁耀武扬威,从不敢过问政事。史朝义无法,只好任命高鞫仁为都知兵马使。

五月,史朝义派心腹李怀仙前来接任范阳节度使,高鞫仁大为不满。为避免高鞫仁疑惧,李怀仙率老马数千匹从幽州城南门进城。都知兵马使是节度使的下属,负责军事方面的各项事务,李怀仙虽然名为节度使,却表现得仿佛是高鞫仁的下属一般。见到高鞫仁,李怀仙不仅卑躬屈膝,与之盟誓,结为兄弟,还特意以蓟县为节度院(治所),打消高鞫仁的疑心。李怀仙虽为节度使,但高鞫仁手下的5000精兵他却指挥不动,每次议事,李怀仙都要亲自走下台阶前去迎接高鞫仁,傲慢的高鞫仁慢慢放松了警惕。十多天后,毫无防备的高鞫仁在节度府中被李怀仙埋伏好的壮士活活扼死,整整混乱了两个多月的幽州城这才逐渐恢复了平静。

这两个月间,幽州城中内乱不断,厮杀四五次,死者数千人,城中百姓不知发生了什么,都惊慌失措,争先逃窜。直到五月,局势才安定下来。经过这次火并,一大批燕军将领自相残杀而死,燕军实力元气大伤。

而在洛阳的史朝义日子也不好过,虽然成功夺取帝位的他成了最终胜利者,但其麾下不少将领都是安禄山、史思明的旧部,且是史朝义的长辈,他们对史朝义这个年轻的“皇帝”并不服气,史朝义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然而唐军并未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展开反攻,因为唐朝方面也有自己的麻烦要处理——唐廷中枢和燕军内部一样,发生了内乱。

借兵平乱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

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

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喂肉葡萄宫。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

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

——杜甫《洗兵马》节选

就在燕军内部生乱之际,唐朝深宫之中亦生变故。跟史氏父子一样,唐廷内部也因权力争夺与互相猜忌,最终上演出了一场杀子囚父的悲剧。

原来,唐朝中央因宦官李辅国与肃宗张皇后擅权,朝政日益混乱。李辅国原为高力士手下养马的飞龙小儿,长得奇丑无比,后被调到太子李亨身边当差。马嵬之变时,李辅国曾力劝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肃宗能取代玄宗、登上帝位,也有他的一份拥立之功,因此视其为心腹而命他执掌大权、专管禁兵,并且一切诏书敕命,必须经他手后才能施行。李辅国一时权势熏天,朝野上下争相献媚拍马,同僚宦官都称他为“五郎”,连宰相在他面前也执子弟之礼,毕恭毕敬地称之为“五父”。

张皇后原为太子李亨之妾,初为良娣,她颇有心计,深得李亨宠爱。玄宗西逃之时,张良娣随行,李亨一路辗转至灵武,张良娣常侍奉左右。由于随从太少,张良娣夜晚睡觉必在李亨外侧,李亨见了说道:“夜晚或有盗贼,你不宜在外侧。”张良娣答道:“现在不太平,若有不测,妾身愿以身挡贼,陛下可趁机从帐后脱身。”李亨大为感动。到了灵武,张良娣产下一儿,取名李佋。产后第三天,她就起身为战士们缝补衣物,肃宗要她注意休养,张良娣以现在不是休养之时应答,于是肃宗对她更加宠爱。玄宗遣使传位于肃宗时,曾赐张良娣七宝鞍一副,张良娣很是喜欢,但李泌向肃宗进言道:“当下四海分崩,当以节俭示人。良娣不宜乘此物,请除去鞍上珠宝,赏于有功之人。”肃宗深以为然。张良娣在后阁听到,颇为不快,高声发话道:“我与先生是乡亲(张良娣与李泌皆为京兆人),何故如此?”肃宗劝道:“先生也是为国家着想啊。”后来肃宗欲立张良娣为皇后,李泌又以未迎回太上皇,且不合礼制为由劝阻。张良娣于是深恨李泌。

0099-01

《侍从图》,唐初阿史那忠将军墓壁画

收复长安后,张氏欲立自己的儿子李佋为太子,于是勾结李辅国,图谋陷害两位皇子——广平王李俶与建宁王李倓。李倓看不惯肃宗宠幸妇寺,犯颜直谏道:“陛下不信忠言,而任宫闱左右,如何能复两京、灭贼寇,中兴国家?”肃宗大为恼怒。张、李二人趁机向肃宗进谗言,说建宁王李倓觊觎太子之位,且有异心,欲谋害其兄广平王。正在气头上的肃宗听到此言犹如火上浇油,不由大怒,下令赐死李倓。李倓心气高傲,也不争辩,饮药而死。广平王李俶得知后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忧虑万分,惶惶不可终日,于是秘密与李泌商议,要下手除去张良娣与李辅国。李泌言来日方长,劝他以大局为重,尽孝守节,勿蹈覆辙,李俶这才作罢。

收复两京之后,肃宗果然封张氏为皇后,并重用宦官李辅国。李泌见政局有变,妇寺弄权,肃宗又听信谗言,便以大功告成为由请求隐退。肃宗十分不解,问道:“我们君臣长期共患难,眼见大功告成,即将同享富贵,先生为何要离朕远去呢?”李泌答道:“臣有五不可留:臣遇陛下太早,陛下任臣太重、宠臣太深,臣功太高、迹太奇。”肃宗听出弦外之音,立即表示道:“你不要学范蠡,朕也不会做勾践。不要顾虑我们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安乐。”李泌答道:“正因为陛下不会杀我,臣才敢斗胆请辞,如果陛下已经动了杀机,臣怎么还敢说话呢?何况‘杀’我的不是陛下,而是臣说的‘五不可留’。先前陛下待臣如此恩重,臣有些话尚不敢规劝,何况天下平定之后?”肃宗问道:“是不是因为朕没有采用先生的用兵之策?”李泌道:“臣不敢开口的,是建宁王之事。”肃宗道:“建宁王李倓是朕的儿子,为人英明果断,危难之际曾立有大功。但他受奸人挑唆,图谋暗害他的哥哥广平王李俶,想要谋取太子之位,朕为社稷着想才不得不忍痛处置他。”李泌道:“李倓若有此举,广平王对他一定十分怨恨,但广平王每次跟臣谈到其弟之时,都难过得痛哭流涕。臣即将离陛下而去,这才敢冒死进言。”肃宗道:“先生不知,有人告发李倓曾在晚上摸到广平王的寝宫门口,打算行刺!”李泌道:“这必定是奸人陷害建宁王的一面之词。陛下之前曾打算命建宁王任兵马大元帅,是臣建议才改任广平王,建宁王若有夺嫡之心,必然对臣十分痛恨,但他却认为臣对陛下忠心耿耿,因此与臣十分友善。建宁王见识非凡,怎会做出行刺之事?”

肃宗听了也感到后悔,流着泪道:“先生所言极是,但事情已经过去了,朕不想再追究,先生也不要再提了。”李泌道:“臣今日之言,并非想让陛下追究他人之责,而是希望陛下将来处事慎重。昔日武后有四子,长子、太子李弘聪慧不凡,武后正思篡位称帝,对其十分厌恶,最后将李弘毒死,把次子、雍王李贤立为太子。李贤心中忧愁恐惧,遂作《黄台瓜辞》一首,希望能以母子之情感动武后,诗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然而武后根本听不进去,她将李贤贬到黔中,李贤最终死在了那里。而今陛下已经‘一摘’,千万不要‘再摘’!”肃宗听了大为悔悟,潸然泪下,自此再不提更换太子人选之事。调解了肃宗父子的矛盾之后,李泌去意坚决,肃宗苦留不住,只得令地方给李泌兴建房舍,并给予三品官的待遇。至德二载十月,李泌辞别肃宗,去南岳衡山隐居,自此再无人直谏肃宗。而广平王李俶则于乾元元年三月被改封为成王,五月十九日被立为皇太子。

再说太上皇李隆基,自蜀地回京后,他一直居住在兴庆宫,与在大明宫居住的肃宗倒也相安无事。闲暇无事的玄宗常常驾幸南临大街的兴庆宫长庆楼登高观望,百姓经过楼下看见太上皇,都下拜口呼万岁,玄宗往往命人赐酒食款待。如有朝廷官员从长庆楼下经过,向太上皇行礼致意,也会被召上楼来赐宴款待。

0101-01

《马球图》,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

李辅国出身卑微,曾当过高力士的仆人,所以玄宗身旁的亲信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李辅国也因此对玄宗和高力士恨之入骨。听闻玄宗不时在长庆楼招待官员,上元元年六月,李辅国借机向肃宗进谗言道:“听闻太上皇日日与外人交往,陈玄礼、高力士等人也有异谋,定将不利于陛下。陛下为社稷之计不得不防。”肃宗道:“太上皇仁爱慈悲,不会有此事。”李辅国又煽动道:“太上皇没有这个意思,他身旁的宵小就不一定了。陛下为天下之主,当为社稷着想,况且太上皇居住的兴庆宫临近民居,垣墙浅露,宫内之事外面看得清清楚楚,不宜太上皇安养居住,不如迁居戒备森严的大内宫殿,既可远避尘嚣,亦可杜绝小人谗言。”肃宗正犹豫未决,张后怂恿道:“迁居太上皇,可免后患,愿陛下采纳良言。”肃宗也怕玄宗趁机复辟,于是默许。

得到肃宗默许的李辅国,假借肃宗之命把兴庆宫内300匹厩马取走290匹,只给玄宗留下10匹。七月十九日,李辅国令500铁骑候在睿武门外,矫称皇上有令,迎太上皇游览西内太极宫。玄宗由高力士相伴乘马出宫,至睿武门时,忽见铁骑簇拥,大批士兵持刀而立,不由大惊,询问何事。有将士应声道:“皇上以兴庆宫狭隘潮湿,特迎太上皇迁居西内。”游览突然变成了迁居,玄宗大吃一惊,几乎从马上摔下来。李辅国走到驾前,伸手来牵御马,玄宗惊骇,这时高力士赶前一步,斥责李辅国无礼,道:“50年太平天子 在此,李辅国意欲何为?”李辅国被高力士的气势所震慑,不由大窘,只得退到一旁。高力士立即代玄宗宣告道:“太上皇劳问诸位将士,无事且退,不必护驾。”众将士见李辅国气馁,都纳刃下拜,三呼万岁而退。高力士又喊道:“李辅国可为太上皇牵马!”李辅国只好硬着头皮上前与高力士相对执辔,将玄宗引入西内甘露殿中,但只给他留下数十个老弱充当侍卫。等李辅国退走后,玄宗才握着高力士的手潸然泪下道:“今日若非将军,朕已经成了刀下死鬼。”随后又叹道:“我儿为李辅国所惑,不得终全孝道矣。”午膳进食,多是残羹冷炙,李隆基遂命人撤去肉食,嘱咐道:“自今日开始,不必进肉,我当茹素终身。”

已是刑部尚书的颜真卿得知后,看不下去了,他率众上表,要与百官向太上皇问安。李辅国大为不满,立即诬蔑其结党,贬颜真卿为蓬州(治今四川省仪陇县南)长史,将其逐出朝廷,之后又勒令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退休,并将贴身侍奉玄宗的高力士流放至巫州(治今湖南省黔阳西)。临走之前,高力士请求最后再见他伺候了50多年的玄宗一面,道:“臣当死已久,天子哀怜至今,愿一见陛下颜色,虽死不恨。”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要求,也被肃宗无情地拒绝了。

玄宗迁居西内后形同软禁,最初肃宗还不时前去请安,但不久肃宗生病,就再也不去探望了。“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在幽禁之中,孤独凄凉的玄宗不由心灰意冷,念及以往繁华,大唐盛世,自己得之、自己失之,不由得惆怅满怀、凄然欲尽,自吟诗道:“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他对外称自己将行辟谷之术,不食烟火。到了宝应元年(762年)四月,玄宗已在太极宫居住了一年零十个月。四月初四这天,玄宗李隆基吹玉笛数声,音调悲切,沐浴更衣之后安卧榻上。这晚宫女听得太上皇李隆基偶有笑语声,但不敢入视。黎明觐见时,玄宗已经在神龙殿驾崩。李隆基共在位44年,居蜀2年有余,回京后居大内又5年,享年78岁。

0103-01 0103-02
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唐朝宦官俑 《托盘侍女图》,房陵公主墓壁画

肃宗李亨此时染病在身,卧床不起,数月不能去朝见太上皇。得知玄宗驾崩,李亨又悲又悔,病情加剧,只得在内殿举哀,改年号为“宝应”,下诏大赦天下,并由太子李豫(李俶)监国。高力士自巫州遇赦北返,至朗州(治今湖南省常德市)得知玄宗已崩,他面对北方痛哭不止,呕血数升而死,终年79岁。

就在肃宗病重之际,宫中又生内乱。趁肃宗卧床不起,李辅国与张皇后争权,二人互谋相诛。张皇后私下结交太子李豫,欲谋诛杀李辅国,李豫拒绝道:“皇上病重,若此时诛杀旧臣,陛下受到惊扰,必定病势沉重。”张皇后见李豫不肯为己所用,于是又密召肃宗次子、越王李系,准备废掉太子李豫,由李系继位。他们挑选了200名强壮的宦官,集结于长生殿,配给铠甲兵器,准备下手。但张后行事不密,被李辅国得知。四月十六日晚,掌握禁军的李辅国纠集党羽先发制人,他一边派宦官程元振控制住太子李豫,将其保护起来;一边召禁兵入宫,将越王李系一干人等全部收押。

张后闻变,忙奔往肃宗寝宫避祸,谁料李辅国带着数十人闯入肃宗卧室,号称奉太子李豫之令,将张皇后迁居他处,逼迫张后出室。张后哀乞肃宗救命,李辅国竟勒令将张后扯出,拖出宫门,押到后宫软禁。肃宗重病在身,受此惊吓,又惊又骇、又悲又恼,喘息多时无人顾问,待李辅国前往探视时,肃宗已经一命呜呼。此时是宝应元年四月十八日,距玄宗驾崩只有13天。肃宗李亨和他父亲玄宗一样,皇帝之位以政变始,又以政变终。肃宗共在位7年,终年52岁。

肃宗驾崩后,李辅国将张后勒毙,杀越王李系,拥立太子李豫为帝。李豫即唐代宗,他成了唐朝历史上第一个被宦官拥立的皇帝。李辅国自命为定策功臣,越加专横,对代宗言道:“大家但居禁中,外事自有老奴处分。”被架空的代宗听了心中忿忿,但因李辅国手握兵权,不便指斥,只好委曲求全,面上尊崇,称李辅国为“尚父”。此后无论大小政务,代宗一律先征求“尚父”的意见。群臣出入朝廷,也必先觐见“尚父”,而后再觐见天子。

李辅国飞扬跋扈,这令其手下宦官程元振十分不满。为争夺权力,程元振渐渐有取代李辅国之意。代宗正想借风驶船,于是君臣两人一拍即合。六月十一日,代宗解除李辅国行军司马、兵部尚书之职,将他迁居外第,不准他在禁宫内居住。李辅国自此有了戒心,他假意上表逊位,试探代宗。代宗于是顺水推舟,明升暗降,晋其爵位为博陆王,却罢去李辅国的中书令之职。李辅国弄巧成拙,入谢时忿忿言道:“老奴死罪,侍奉郎君(指代宗)不了,愿从地下侍奉先帝!”代宗虽听不下去,但表面上仍与之虚与委蛇,对其好言慰谕,暗地里则与程元振商议,要除掉李辅国。此时的程元振已被代宗任命为宦官总管,取代李辅国成为朝中的首席宦官了。

十月十七日,一名刺客趁着夜色潜入李辅国府第,将其刺死,并截去其右臂,将首级割下抛入茅厕中。得知李辅国不幸“遇盗”身亡,代宗一面下诏通缉凶手,一面刻木为首将其礼葬。虽然追查始终没有结果,但代宗还是追赠李辅国为太傅(三公之一),谥号为“丑”。外间传言,刺杀李辅国的正是代宗派去的“御用杀手”。除去李辅国后,代宗又任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自此程元振开始擅权。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局面也由李辅国、程元振开启。

唐廷中枢的这一系列政变和内争严重影响了平叛进程。史朝义得知唐宫生变,遂派使者至回纥,向回纥登里可汗药罗葛移地健(回纥汗国第三任可汗,759—780年在位)传信道:“唐朝皇帝已死,中原无主,可汗应火速前来接管唐朝政府和仓库。”登里可汗信以为真,发兵10万南下。这时恰逢新即位的代宗李豫派宦官刘清潭为使者前往回纥汗国乞师,助唐平叛。刘清潭在王庭见到了登里可汗,他连忙呈递国书道:“先帝(肃宗)虽逝,但当今圣上(代宗)已经登基,就是与贵国叶护亲王结为兄弟、共同收复两京的广平王。”登里可汗于是改变计划,随刘清潭入塞。他见沿途州县一片凋敝,人烟稀少,遂对唐朝大为轻视,并开始处处刁难刘清潭。

登里可汗本打算穿过蒲关渡河西行,进入关中,先到沙苑(今陕西省大荔县南),再经潼关东进。派去迎接回纥的唐朝宫廷总管药子昂到了忻州后,劝阻道:“连年战乱之下,关中残破,州县萧条,十分贫苦,实在无力供应大军。现今反贼集中在洛阳,请大军东出太行山,从土门南下,穿过邢州、洺州、卫州、怀州,再向南挺进,如此可获取反贼物资辎重,供应军需。”登里可汗有意趁火打劫,借机劫掠关中财富,因此对这一没有得到好处就上战场的提议十分不满。刘清潭又建议大军穿过太行陉南下夺取河阴(今河南省郑州市桃花峪),以扼反贼咽喉,断绝史朝义退路。但登里可汗仍旧拒绝,最后药子昂只得再退一步,建议从陕州之东的大阳津(位于今河南三门峡市北的黄河渡口)渡过黄河,由太原仓(今山西省平陆县西)供应粮食,与从潼关东进的唐军一起进军,共同攻取洛阳。登里可汗这才勉强答应下来。

上元二年二月反攻洛阳失败后,李光弼就被迫上表请求处分,肃宗遂免其天下兵马副元帅之职,不让他待在洛阳前线,而是安排他出镇泗州(临淮郡),负责东南一带的军务。

上元二年十一月,河南西线战场上的卫伯玉夺取永宁,又攻破渑池(今河南渑池县)、福昌等县,准备敲击洛阳的大门。宝应元年正月,李光弼攻克许州(治今河南省许昌市),俘虏燕军颍川太守李春,从东南方向威胁洛阳,不久又收复了徐州。史朝义亲自领兵围攻宋州(睢阳郡),一连数月,城中粮尽,局势危急。宋州太守李岑束手无策,其手下官员刘昌建议将仓库中几千斤酒曲磨成细粉,分给大家充饥,总算坚持到了李光弼率军来救。李光弼与兖郓节度使田神功一同出击,击败燕军,解除了宋州之围。史朝义转头再围李抱玉于泽州,李抱玉坚守不出,待到燕军疲敝,突然开城出击,史朝义大败,退回洛阳,再不敢出兵。

代宗李豫刚即位就发布诏书:“天下大事,戎马为先!”显然把平定叛乱放在了第一位。宝应元年十月,已解决了李辅国专权的代宗命长子、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军东征。代宗原准备令稳定了河东动乱 的郭子仪为副元帅,但程元振、鱼朝恩等人嫉妒郭子仪功高任重,又怕老臣难以驾驭,都表示反对,并在代宗面前诋毁郭子仪。于是代宗只得将其闲置起来,令登里可汗的老丈人仆固怀恩 作为李适的副手。

雍王李适到了陕州后,北渡黄河去拜见登里可汗。登里可汗高据胡床,要求李适山呼舞蹈,以臣子对君主的礼仪下拜。随行御史中丞药子昂抗言道:“雍王乃是皇子,依礼不应对可汗拜舞。”登里可汗大为不满,其帐下将军车鼻知道可汗是想借题发挥,便径直走到药子昂面前,声色俱厉地说道:“唐朝天子既与我们可汗相约为兄弟,可汗就是雍王叔父,他岂能不拜舞?”药子昂寸步不让,回道:“雍王是天子长子,今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安有中国储君向外国可汗拜舞之礼!且两宫(玄宗、肃宗)在殡,尚未安葬,不应舞蹈。”车鼻恼羞成怒,为以儆效尤,竟命人将李适随从药子昂等四人各打一百皮鞭,以年少不懂事为由送李适回营。被鞭打的随从中有两人伤重,当晚便死在了营中。

回纥可汗敢于侮辱唐朝皇子、鞭打唐朝官员,这可是自唐太宗成为天可汗以来从未有过之事,但由于唐朝军力不济,不能独自平定叛乱,必须借助回纥之力,双方关系已经颠倒了过来。回纥可汗看到了唐朝的虚弱,于是趾高气扬地想要与唐朝皇帝平起平坐。李适受此大辱,极为愤懑,但因有求于人,又不得不委曲求全。李适从此深恨回纥,后来即位为帝(即唐德宗),便再不愿与回纥结盟和好。

宝应元年十月二十三日,唐朝大军分三路进军洛阳:唐、回联军从陕州出发,以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前锋,经渑池东征;北路军由泽潞节度使李抱玉自潞州出发,经河阳南下;东路军由时任河南副元帅的李光弼统领,从徐州出发,经陈留西进。三路大军从三面包围洛阳。

0107-01

唐平安史之乱

史朝义听闻,急忙召集将领商议对策。阿史那承庆道:“如唐军只有汉兵前来,我军当全军出动迎头痛击。可现今有回纥人参战,我军定然抵挡不住,不如退避河阳,避其锋芒。”但史朝义不听,决定死守洛阳。十月二十七日,唐、回联军进抵洛阳北郊。二十八日,唐军夺回怀州,对洛阳形成包围之势。三十日,仆固怀恩在洛阳西郊的西原列营,派遣精锐骑兵与回纥兵一起绕道崤山,与在北郊的唐军内外夹攻,大破燕军。史朝义亲率10万精锐增援,在昭觉寺之北筑阵。唐军趁敌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猛攻,燕军虽死伤惨重但仍阵势不乱,坚守不退。镇西节度使马璘见形势危急,厉声道:“屡攻敌阵不克,若撤退我军定然溃败,形势危矣!不出死力,如何破贼!”言罢,他单枪匹马杀入敌阵,夺取燕军两面盾牌,然后奋不顾身地直冲燕军核心。唐军在马璘的带领下趁势从缺口杀入,燕军望风披靡,最终大溃。而在黄河北岸,燕军向东败退,人马互相践踏之下,纷纷跌入尚书谷(今河南省武陟县境内)中。唐军节节胜利,燕军被斩杀6万人、俘虏2万人。

史朝义见大势已去,不能支持,遂率轻骑兵数百人,弃洛阳而走。仆固怀恩就此收复洛阳、河阳二城,俘虏燕军中书令许叔冀;又派其子仆固玚与兵马使高辅成率军乘胜追击,于郑州再败燕军。史朝义逃至汴州,但他任命的陈留节度使张献诚紧闭城门,拒绝接纳,史朝义无可奈何,只得奔往濮州(濮阳郡)。唐军赶来后,张献诚大开城门,率众投降。

两度失陷于叛军之手的东都洛阳再次被收复,但等待洛阳百姓的却是又一场浩劫。回纥军自河阳进入东京洛阳后,大肆抢掠奸杀,圣善寺与白马寺等名刹古寺也被焚毁,大火三月不止,百姓死亡数万人。前来平叛的唐军官兵认为洛阳、汴州、郑州、汝州一带乃是“贼境”,所过之处无不奸淫掳掠。可怜东京百姓,前后遭受三次洗劫,不但被叛军劫掠,被友军掳掠,还被官军抢掠,几乎是家尽人空,劫后之人只能穿着纸衣过冬。昔日繁华之都,几乎沦为一片废墟。

自洛阳战败后,燕军可谓兵败如山倒。史朝义从濮州北渡黄河而逃,仆固怀恩紧追不舍,又连克滑州、卫州。燕军大将田承嗣率军4万前来增援,被仆固怀恩之子仆固玚击败,唐军直抵昌乐(今河南省南乐县)东境。燕军各将领见唐军连战连捷、一路奏凯,史朝义疲于奔命、节节败逃,一副大势已去之态,于是纷纷做起了墙头草。邺郡节度使薛嵩献出相州、卫州、洺州、邢州,向唐军陈郑、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投降;唐军河东节度使辛云京穿过太行井陉东进,进攻恒州,燕军恒阳节度使张忠志献出赵州、恒州、深州、定州、易州五州,向辛云京投降。代宗听从仆固怀恩的建议,任命降将薛嵩为魏相节度使,领相、卫、洺、邢四州;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赐名李宝臣,仍领赵、恒、深、定、易五州之地。

史朝义继续北逃,在贝州与大将薛忠义会合。仆固玚率军追至临清(今河北省临西县),史朝义自衡水率士卒3万反扑,又被唐军击败。这时回纥军劫掠完洛阳,也赶来助战,唐军声势更大,在下博(今河北省深州市下博镇)东南再次大败燕军。燕兵尸首堆积如山,顺着漳河漂流而下。溃败的史朝义再向北逃到莫州(文安郡)。仆固怀恩令各路唐军在下博会师,继续追击,将史朝义围在莫州。在青州的平卢节度使侯希逸也领军前来助战,原来王玄志病死后,侯希逸被部下推为平卢节度使。平卢军在东北受燕将李怀仙所攻,外援断绝,又遭到奚族和契丹逼迫,不得不率军民2万渡海南下,来到山东半岛另谋发展。 唐朝加封侯希逸为平卢、淄青二镇节度使,自此淄青节度皆带平卢之名。宝应二年(763年)正月二十八日,侯希逸自青州北南渡黄河,与田神功、能元皓会师于兖州。莫州被唐军四面围攻,被攻破也只是时间问题。

史朝义被围困在莫州,屡战屡败。其手下大将田承嗣见史朝义败局已定,于是假意献策,请他亲自前往幽州征调大军,回来救援莫州,并自请为史朝义留守莫州。史朝义听从了田承嗣的建议,临行前对他说:“我满门一百余口,都托付给你了。”田承嗣顿首流涕,满口答应。史朝义于是率领5000精锐骑兵,出北门突破唐军包围,奔幽州而去。史朝义刚出城门,田承嗣就变了脸,他献出城池,命人将史朝义的母亲、妻子、儿子等家眷一股脑儿送往仆固玚营中,投降了唐军。唐军仆固玚、侯希逸等率军急追,一直追到归义(今河北省容城县东北)才追上史朝义。史朝义回军迎战,又败,只得继续踉跄北逃。

安史之乱中唐军与燕军阵中的非汉族将领

0110-01

这时,燕军范阳节度使李怀仙见史朝义末日将近,也欲另寻出路。他通过唐朝钦差宦官骆奉仙向唐军接洽投降事宜,得知史朝义北逃,特派兵马使李抱忠率3000人,驻防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阻挡史朝义。饥肠辘辘的史朝义奔回幽州老巢,但此时的幽州城已经容不下他了。史朝义抵达城下却不能进城,身后追兵掀起的漫天黄尘已经依稀可见,唐军追兵即将赶到。史朝义急于找个安身之处,遂派人告知李抱忠,声称大军留守莫州,北来只为征调大军南下解围。李抱忠答道:“上天不佑燕国,唐室已然复兴!现今我已归顺朝廷,怎能反复无常?大丈夫不屑于用诡计诈术,请你早些离开,以保全自身。”说完后还不忘“好心”地提醒史朝义道:“我看田承嗣也已归顺朝廷,否则唐军怎能越过莫州至此?”史朝义这才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已是众叛亲离了。

希望落空的史朝义大为恐惧,只能哀求道:“我们早上还未吃饭,难道不能招待一顿饭吗?”李抱忠遂派人把饭菜送到城东,史朝义部属中的范阳人都向他叩头告辞而去。眼见随行之人纷纷离去,史朝义忍不住泪流满面,只得就食后匆匆离开,率领剩下的数百骑兵向东投奔广阳(今北京市良乡镇),但广阳城也闭门不纳。史朝义走投无路,又打算投奔奚族或契丹,但前进到温泉栅(位于今河北省迁安市)时,李怀仙派出的追兵已经赶到。绝望的史朝义走投无路,只好在树林中吊死。李怀仙割下他的人头呈给唐军,送往京师请功。史氏父子作乱,总计四年而亡。仆固怀恩率各军班师回朝,长达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自此终于基本平定了。

这场绵延七年多的大叛乱因番将(安禄山)而起,最后又被番将(仆固怀恩)平定,此时唐朝皇帝已换了祖孙三代(玄宗、肃宗、代宗),叛军首领也已换了两姓父子(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经此变乱,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全盛时期的近900万户人口,到了叛乱平定时只剩下130余万户;为平定叛乱,唐朝又在内地遍设节度使,中央权力被进一步削弱,到安史之乱结束时共设有36镇节度使。为分化瓦解叛军,唐朝还命来降的叛军将领仍领原来的军镇。史朝义死后,唐代宗因战乱旷日持久,已经厌恶用兵,加之无力根除安史余党,只得让他们仍领河北旧地,双方勉强达成了妥协:叛军献上首领的头颅,唐朝则牺牲了河朔的土地。这些安史叛将摇身一变,成了唐朝的节度使。其中李怀仙为卢龙节度使,薛嵩为昭义节度使,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李宝臣(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正所谓“两京易取,河北难收”,卢龙、魏博、成德被称为“河朔三镇” ,俨然独立王国。三镇节度使不交赋税、不服唐朝诏命、自选接班人,很是跋扈。唐朝讨之无力,只得羁縻系之。代宗之后,藩镇之乱形成恶性循环,中央讨不胜讨,直至唐朝灭亡。就在东部的叛乱逐渐平息的时候,西疆的巨大威胁也悄然兴起——青藏高原上的吐蕃趁此机会蚕食唐朝河西、陇右之地,威胁关中长安,成为唐朝中后期的边疆大患。

宝应二年三月,唐代宗李豫为祖父玄宗、父亲肃宗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在大明宫中停放近一年的两宗灵柩终于得以入土为安,肃宗被葬入建陵,玄宗被葬入泰陵。“从龙文武几人在,丹心事主惟高公”,生前身边文臣如云、武将如雨的唐玄宗,死后却只有忠心耿耿的高力士陪葬……

同年七月初一,文武百官向代宗呈献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十一日,代宗李豫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广德”,并对平叛有功的所有将领论功行赏、加官晋爵。

0112-01

河朔四镇

叛乱结束了,但皇帝对武将的猜忌并没有结束:劳苦功高的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授以闲职,虽被剥夺兵权但仍忠心耿耿,后又屡次挽救大唐社稷——收复吐蕃攻陷的长安、单骑说退回纥大军,还被唐德宗尊为“尚父”,享寿85岁;李光弼被晋封为临淮郡王,但却遭到宦官鱼朝恩等人的谗言陷害,一代名将最后郁郁而终,年仅57岁;另一功臣仆固怀恩以自己功高却受到猜忌,愤而叛唐投奔回纥而去,由功臣变为叛臣,后又引回纥大军来攻唐朝,不久病死于军中……但那都是后话了。

宝应二年春天,平定叛乱的消息传到了剑南,在这里躲避战乱的“诗圣”杜甫欣喜若狂,挥毫写下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抒发自己的喜悦之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踏上了回乡的旅程,奔向令他魂牵梦绕的故乡,但那个物华天宝、如梦如幻的大唐盛世已一去不返,他看到的只有战乱后的凄凉与荒芜:“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后世的人们只有通过“诗圣”杜甫的史诗,才能领略到那个无比辉煌但却已经远去的大唐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

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余年间未灾变,

叔孙礼乐萧何律。

……

安史之乱大事年表

天宝十四载(755年)

二月二十二日:安禄山奏请以番将代汉将。

二月:哥舒翰入朝,中风留居京师。

三月:杨国忠搜查安禄山在长安的府第,逮捕其门客李超等人,激怒安禄山。

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发动叛乱。

十一月十日:何千年、高邈劫走太原副留守杨光翙。

十一月十五日:玄宗得知安禄山反叛。

十一月十六日:玄宗召集安西节度使封常清询问对策。

十一月十七日:玄宗以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十一月十九日:安禄山抵达博陵郡,斩杀杨光翙;颜杲卿伪降安禄山。

十一月二十一日:安禄山大军攻陷博陵郡;玄宗回到长安,杀安禄山之子安庆宗;以郭子仪替安思顺为朔方节度使,王承业为太原伊。

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以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高仙芝为副元帅统兵东征。

十二月初一:高仙芝率军东征,宦官边令诚为监军;玄宗亲自在兴庆宫勤政楼为大军饯行。

十二月初二:安禄山大军自灵昌渡过黄河。

十二月初五:安禄山攻陷陈留郡。

十二月初七:玄宗欲集兵亲征,未果。

十二月初八:安禄山攻陷荥阳郡。

十二月十二日: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封常清、高仙芝退保潼关。

十二月十五日:玄宗以永王李璘为山南节度使。

十二月十六日:玄宗重议亲征之事,欲由太子李亨监国,但被杨国忠兄妹所阻。

十二月十七日:颜真卿起兵讨安禄山。

十二月十八日:边令诚诬杀高仙芝、封常清;玄宗以哥舒翰守潼关。

十二月二十一日:常山郡太守颜杲卿设计杀叛将李钦凑,夺取井陉关。

十二月二十三日:哥舒翰领兵赴潼关,玄宗在兴庆宫勤政楼为之饯行。

十二月:吴王李祗起兵抗叛军;郭子仪相继败高秀岩于振武军,斩周万顷于静边军,破薛忠义于背度山。

天宝十五载(756年)

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大燕皇帝。

正月初二:玄宗命李随为河南节度使、许远为睢阳郡太守;濮阳郡的尚衡收复济阴郡。

正月初八:颜杲卿兵败,常山郡沦陷。

正月初九:玄宗以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

正月十日:玄宗以鲁炅为南阳节度使,加哥舒翰为左仆射、同平章事(宰相)。

正月十一日:安禄山派其子安庆绪攻潼关,被哥舒翰击退。

正月:颜真卿败白嗣恭于堂邑。

二月十五日:李光弼收复常山郡。

二月十六日:李光弼败史思明于常山,解饶阳之围;张巡败叛军于雍丘。

二月:西原蛮黄乾曜起事,拥众20万。

三月初三:哥舒翰诬杀安思顺。

三月二十九日:玄宗以李光弼为范阳节度使。

三月:吕知诲诱杀安东副都护马灵詧,刘客奴、董秦和王玄志杀死吕知诲;颜真卿与贺兰进明会师,进克信都郡。

四月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败史思明于九门。

四月十七日:郭子仪、李光弼收复赵郡。

四月二十三日:朝廷以来瑱为颍川郡太守。

四月:朝廷以刘客奴为平卢节度使,赐名刘正臣。

五月初四:燕将武令珣败鲁炅于滍水。

五月十五日:李巨率援军解南阳之围。

五月二十九日:郭子仪、李光弼败史思明于嘉山,围其于博陵,河北郡县纷纷响应。

五月:王思礼劝哥舒翰诛杨国忠;张巡败令狐潮于雍丘;刘正臣联合奚王阿笃孤南下范阳。

六月初一:哥舒翰设计斩杀杜乾运。

六月初四:哥舒翰率兵出潼关与燕军决战。

六月初七:哥舒翰大军至灵宝县西原,与燕军崔乾佑部相遇。

六月初八:哥舒翰兵败灵宝,潼关失守。

六月初九:燕将崔乾佑进入潼关;平安火不至,玄宗开始恐惧。

六月十日:玄宗召集杨国忠等大臣商议,决定逃往蜀地。

六月十一日:杨国忠召集百官议事,称“今日之事,非宰相之过也”。

六月十二日:玄宗在勤政楼宣布“亲征”,下午移驾至大明宫。

六月十三日:玄宗率杨贵妃一行人西逃,中午抵达咸阳望贤宫。

六月十四日:马嵬驿兵变,诸杨伏诛,玄宗赐死杨贵妃。

六月十五日:太子李亨与玄宗分道扬镳。

六月十七日:玄宗在扶风郡赐士卒春彩,稳定军心。

六月十八日:玄宗以崔圆为剑南节度副使;太子李亨到达彭原郡。

六月十九日:太子李亨到达平凉。

六月:李光弼闻潼关不守,解博陵之围而南撤,与郭子仪皆引兵入井陉;史思明大破刘正臣。

七月十日:太子李亨到达灵武郡。

至德元载(756年),唐肃宗即位改元

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改元“至德”,张良娣、李辅国开始掌权。

七月十六日:玄宗在普安发布《命三王制》,令诸子统兵平叛。

七月二十八日:玄宗抵达成都。

七月:燕将孙孝哲屠长安;李泌、郭子仪、李光弼在灵武拜见肃宗;河西李嗣业率兵5000人、安西李栖筠发精兵7000人入关;颜真卿遣使至灵武。

八月初一:肃宗加郭子仪、李光弼同平章事,李光弼以5000景城、河间兵赴晋阳。

八月十日:史思明攻陷九门。

八月十二日:灵武使者到达成都,向玄宗报告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之事。

八月二十日:史思明攻陷藁城。

八月:玄宗以第五琦为江淮租庸使。

九月初五:史思明攻陷赵郡。

九月十五:史思明攻陷常山郡。

九月:肃宗以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泌为元帅府行军长史;史思明全歼平原主力于河间。

十月初三:肃宗南下至彭原郡,准备平叛。

十月初四:令狐潮再攻雍丘,被张巡击败。

十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房琯反攻长安失败。

十月二十二日:颜真卿从平原郡撤退。

十月:第五琦作《榷盐法》;史思明攻陷信都、饶阳等郡,河北再次沦陷。

十一月初八:回纥兵入援,与郭子仪军在带汗谷(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北)会合。

十一月十一日:唐、回联军败燕军于榆林。

十二月二十五日:永王李璘反,率军顺江东下。

十二月:于阗王率兵入援;徐归道毒杀刘正臣。

至德二载(757年)

正月初五:安庆绪杀父安禄山。

正月二十五日:尹子奇率13万大军进攻睢阳。

正月二十八日:郭子仪遣密探进入河东郡,与城中官员约为内应。

正月:河西兵马使盖庭伦阴谋割据未遂;燕军四路围攻太原;王玄志和侯希逸毒杀徐归道,并派董秦和田神功南下山东;张良娣、李辅国害死建宁王李倓。

二月十日:肃宗抵达凤翔郡。

二月十一日:郭子仪占领河东郡,燕将崔乾佑逃走。

二月十九日:燕将安守忠率军攻武功,唐将郭英乂战败。

二月二十日:永王李璘败走。

二月二十二日:郭子仪遣兵自河东攻潼关,大败。

二月:李光弼败蔡希德于太原城下;安庆绪以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封妫川王;忠武军抵达襄阳,曹日昇率10骑突入南阳。

三月二十三日:燕将安守忠攻河东郡,被郭子仪击败。

三月:张巡再败尹子奇于睢阳。

四月十三日:燕将李归仁在三原被郭子仪军击败。

四月:颜真卿至凤翔。

五月初六:郭子仪攻长安,被燕将安守忠败于清渠。

五月十日:肃宗罢房琯,以张镐为相。

五月十五日:鲁炅率众弃守南阳,退至襄阳。

五月十七日:肃宗贬郭子仪为左仆射。

六月初七:燕将田乾真包围安邑。

七月初六:尹子奇再攻睢阳郡。

七月十一日:燕将安武臣屠陕郡。

七月:张巡、许远死守睢阳,诸将拥兵不救;贺兰进明攻克高密、琅邪二郡。

闰八月初三:去临淮郡求援的南霁云回到睢阳。

闰八月二十三日:肃宗在凤翔大宴众将,宣布进军长安。

闰八月二十六日:李光弼败燕军于好畤。

九月初二:蔡希德围上党郡,生擒唐节度使程千里。

九月十二日:广平王李俶率军从凤翔向长安进发。

九月二十七日:唐、回联军与燕军大战于香积寺,最终收复长安。

九月二十八日:广平王李俶阻回纥兵掠长安。

十月初九:睢阳陷落,张巡被杀,许远被俘。

十月十五日:唐军与燕军大战于新店,收复陕郡。

十月十六日:唐军收复洛阳,安庆绪败走邺郡收集残兵。

十月二十一日:郭子仪遣将收复河阳、河内、颍川三郡。

十月二十三日:肃宗自凤翔进入长安。

十月:张镐大败燕军于睢阳;李泌归隐衡山;燕军败李光弼于滏阳。

十一月十五日:肃宗以回纥叶护亲王为司空,封忠义王,定每年赠回纥绢两万匹。

十一月二十二日:玄宗抵达凤翔郡,肃宗遣3000骑兵前去接驾。

十一月:张镐率鲁炅、来瑱、吴王李祗、李嗣业、李奂五位节度使攻河南、河东郡县,皆下之,唯能元皓据北海、高秀岩据大同军,未下。

十二月初三:玄宗父子于咸阳望贤宫相见,翌日玄宗回到长安。

十二月十五日:肃宗大赦天下,只安禄山同党、李林甫、杨国忠等人子孙不赦;下令改郡为州(实际执行是在乾元元年)。

十二月二十三日:朝廷初步处置降敌官员,肃宗大赏平叛功臣。

十二月:史思明率13郡伪降唐;朝廷置左右神武军、英武军。

乾元元年(758年)

二月初一:肃宗以李辅国为殿中监兼太仆射。

二月初五:肃宗大赦天下,改元“乾元”,改载为年。

二月:王玄志被朝廷任命为平卢节度使;燕军北海节度使能元皓降唐。

三月初六:肃宗立张淑妃为皇后。

三月:遣中使慰晓西原蛮诸首领,赐诏书赦罪,约降西原蛮。

四月:安庆绪攻河内,不胜,乃还。

五月十七日:肃宗以张镐为荆州防御使,崔光远为河南节度使。

五月十九日:肃宗立成王李俶为皇太子。

六月:肃宗遣使祷天下名山大川,行韩颖所造《至德历》;郭子仪率李嗣业、鲁炅、崔光远、季广琛克卫州;李光弼安排乌承恩暗中策反燕军并诛杀史思明,事泄,史思明上表请诛李光弼。

七月:肃宗册封回纥葛勒可汗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以幼女宁国公主许之。

八月:李光弼与王思礼朝见肃宗,肃宗命四品以上的朝廷官员都出城迎接,荣耀无比。在长安,李光弼升为侍中,改封郑国公。

九月二十一日:李光弼奉命自太原出征,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使,统监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

九月:数万大食、波斯兵掠广州,驱逐刺史韦利见,随即浮海而去。

十月初七:鲁炅、季广琛、崔光远率军渡黄河,与李嗣业、郭子仪等部在卫州会师。

十一月十七日:史思明分兵三路,南下救援魏州。

十一月:许叔冀、董秦、王思礼及薛兼训引军增援郭子仪,战愁思冈,围安庆绪于相州;崔光远克复魏州。

十二月二十九日:史思明又陷魏州。

十二月:王玄志去世,李怀玉毒杀其子,拥立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

乾元二年(759年)

正月初一:史思明于魏州自称大圣燕王。

正月二十八日:李嗣业率兵攻相州城,不幸阵亡,荔非元礼接任其职。

正月:李光弼建议分兵攻魏州,鱼朝恩不许;杨谭调集重兵攻打黄乾曜,彻底击溃僚人主力。

三月初六:唐军九节度使兵败相州。

三月:史思明杀安庆绪;肃宗以李岘、李揆等为相。

四月:史思明在幽州称帝;葛勒可汗卒,登里可汗立;鲁炅服毒自杀。

七月十七日:郭子仪还京师,肃宗以赵王李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光弼为副元帅。

七月二十三日:肃宗以王思礼为太原伊、河东节度使。

七月:李光弼趁夜入洛阳掌朔方军。

八月十二日:襄州将领康楚元反叛,自称南楚霸王。

八月:宁国公主归唐。

九月二十七日:史思明南下攻陷洛阳。

十月初四:肃宗下诏亲征,被群臣劝阻。

十月十二日:燕将周挚攻打河阳中城,被击败。

十月二十四日:唐廷以李日越为右金吾大将军。

十月:李光弼败史思明于河阳。

十一月:韦伦俘获康楚元;第五琦被贬。

乾元三年(760年)

正月十九日:肃宗加李光弼为太尉。

正月:奚王派遣大首领、上阶将军等12人来朝。

二月十一日:李光弼败史思明于沁水边。

三月:李光弼败安太清于怀州城下。

闰四月初七:肃宗加王思礼为司空。

闰四月十九日:史思明进入洛阳。

四月:肃宗为太子李俶改名李豫;襄州将张维瑾、曹玠先乱后降;李光弼再败史思明于河阳西渚。

上元元年(760年),改元

五月:以京兆尹刘晏为户部侍郎,充度支、铸钱、盐铁等使。

六月:桂州经略使邢济上奏破西原蛮,斩其酋帅黄乾曜。

七月十九日:李辅国迁玄宗往太极宫居住。

七月二十八日:高力士等人被流放。

八月:肃宗以卫伯玉为神策军节度使;李光弼发兵再攻怀州。

九月初八:肃宗以郭子仪镇守邠州,党项部闻讯撤兵。

十一月:宋州刺史刘展起兵造反;李光弼攻克怀州;史思明派兵南下江淮。

十一月初八:刘展攻陷润州。

十一月十日:刘展占领升州。

上元二年(761年)

正月十七日:史思明改年号为“应天”。

正月二十六日:田神功部在白沙南渡长江;刘展败死。

二月二十三日:李光弼败于邙山,退保闻喜。

二月:奴剌与党项入寇宝鸡。

三月初九:史朝义在礓子岭被唐军卫伯玉击败。

三月:史朝义部将杀史思明;李光弼上表固求自贬,肃宗赐他开府仪同三司,以侍中身份领河中节度使;朱融奉嗣岐王李珍作乱,伏诛。

四月:梓州刺史段子璋反,自称梁王。

五月:两川唐军杀段子璋;李光弼入长安,肃宗复以李光弼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都统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驻防滑台的燕军大将令狐彰反正,归降唐朝。

八月初一:肃宗以李辅国为兵部尚书。

八月:李光弼赴河南行营。

十一月:刘晏被贬,元载代其理财。

十二月:侯希逸击败叛军李怀仙。

上元三年(762年)

正月:元载征江淮8年租调;侯希逸为两蕃所逼,率领平卢军民南渡渤海。

正月二十六日:李光弼收复许州,史朝义带领史参前来救援,两军战于许州城下,燕军战败。

正月二十八日:平卢节度使侯希逸由青州南下,与徐州太守田神功、兖郓节度使能元皓会师于兖州。

二月:河东、朔方、镇西、北庭行营军乱,杀节度使;燕将谢钦让败淮西王仲升于申州;史朝义遣兵围李抱玉于泽州,郭子仪发定国军救之,乃去。

三月:以郭子仪为汾阳郡王、知诸节度行营,镇压乱军;奴刺寇梁州;罢萧华,以元载为同平章事。

四月初五:玄宗崩于神龙殿,年78岁。

宝应元年(762年),改元,唐代宗即位

四月十六日:李辅国带兵进宫发动政变。

四月十八日:肃宗卒,年五十二岁;李辅国杀张皇后。

四月二十日:太子李豫即位,继续沿用宝应年号;李抱玉破史朝义兵于泽州城下。

四月二十六日:代宗称李辅国为“尚父”。

五月:高力士死于朗州;代宗以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光弼联合田神功败史朝义于宋州。

六月:来瑱与裴茙交恶,败其于申口;代宗以严武为西川节度使,刘晏复起理财。

六月十一日:代宗解除李辅国兵权。

七月:杀山南东道节度使裴茙。

八月:郭子仪入朝,留京师;台州人袁晁起事,攻陷浙东诸州,改元“宝胜”,民疲于赋敛者多归之。

九月十九日:代宗加程元振为骠骑大将军兼内侍监。

九月:回纥出兵助唐讨史朝义。

十月十七日:盗贼刺杀李辅国。

十月十六日:代宗以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加仆固怀恩为同平章事兼绛州刺史,领诸军节度行营作为李适的副手。

十月二十三日:仆固怀恩与回纥左杀为先锋,鱼朝恩、郭英乂为殿后,出渑池;李抱玉出河阳;河东等道副元帅李光弼出陈留,一起东进。雍王留守陕州。

十月二十八日:唐军收复怀州。

十月三十日:唐、回联军大败史朝义,收复洛阳。

十月:燕将薛嵩降于李抱玉,张忠志降于辛云京;袁晁陷温州、明州、信州,聚众20余万。

十一月初六:代宗下诏,河南、河北的伪燕官员,凡投降者,既往不咎。

十一月二十二日:唐朝任命降将张忠志为成德节度使,改名李宝臣。

十一月二十四日:肃宗加仆固怀恩为河北副元帅、左仆射兼中书令。

十一月:仆固怀恩进击河北;仆固玚进军漳水,被田承嗣用计击败;仆固怀恩重整旗鼓,进围史朝义于莫州。

十二月:史朝义屡战皆败,田承嗣说史朝义亲往幽州发兵,还救莫州,史朝义既去,田承嗣以城降唐;仆固玚、侯希逸、薛兼训等率众3万追史朝义,战于归义,史朝义败走;李光弼率军回徐州,遣兵破袁晁于衢州。

是年,李白卒。

宝应二年(763年)

正月:来瑱被赐死;燕将田承嗣、李怀仙降唐。

正月三十日:史朝义自缢而死,被李怀仙传首京师。

三月:以梁崇义为山南东道节度留后;葬玄宗于泰陵,葬肃宗于建陵;袁晁与李光弼大战于台州,连日十余战,终因众寡悬殊而失败。

四月:李光弼部将张伯仪擒袁晁于唐兴石垒寨,浙东皆平。

六月:同华节度使李怀让自杀;田承嗣为魏博节度使,置牙兵。

七月初一:文武百官向代宗献尊号——宝应元圣文武孝皇帝。

七月十一日:代宗下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