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坎尼战役

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ey)

坎尼战役简介

坎尼战役:坎尼会战,发生于公元前216年,乃是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主要战役。此前迦太基军队主帅汉尼拔入侵意大利,并且屡败罗马军队。而为了截断罗马之粮食补给,进一步打击其士气,汉尼拔于是进兵至意大利南方之罗马粮仓坎尼城。8月2日,迦太基军与罗马军相遇,大战爆发。汉尼拔运筹帷幄,成功地以少胜多,击溃了由罗马执政官保卢斯与瓦罗二人所统领的大军。此战虽然并没有令迦太基彻底击溃罗马,但汉尼拔战术运用之高妙,使之时至今天,仍被誉为军事史上最伟大的战役之一。在特拉比亚会战(前218年)与特拉西梅诺湖会战(前217年)的惨败中恢复过来后,罗马人打算在坎尼与汉尼拔决战,并且派出了约八万七千名罗马同盟军出战。罗马军将右翼置于奥非都斯河附近,骑兵放于两翼,而重步兵则集中在中军。为了对付罗马的布阵,汉尼拔使用了双重包抄的战略,将最不可靠的两万五千名高卢新兵置于中军,并混以八千名久经沙场的西班牙重装兵。而其中军并不是一条直线,乃是由中央突起的弓形阵,以诱敌击之。而精锐骑兵则置于两翼,以作包抄之用。在战事开始时,迦太基的中军不敌罗马中军的优势兵力而向后撤。但罗马人在不久后便堕入了一个巨大的凹字中心里,而迦太基的中央步兵与两翼的骑兵则由中间进逼,结果包围了罗马军。罗马军无处可撤,结果被迦太基军分割,逐个击破。最终,大约六万至七万名罗马士兵战死或被俘,两名统帅之一,执政官鲍鲁斯,与八十名元老院成员一同阵亡。

坎尼战役过程分析——

坎尼战役档案

交战双方:迦太基将军汉尼拔VS罗马共和国

交战时间:公元前216年8月2日

历史背景:为了争夺地中海的控制权,罗马和迦太基进行了一场耗时长久的战争,史称“布匿战争”(Punic Wars)。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前241 )爆发时,罗马刚刚建立,羽翼尚不丰满,尚未完全控制意大利半岛。迦太基与罗马两方因争夺盛产小麦的西西里岛和墨西拿城( Messina)引爆了这场战争。罗马接连几次在海上战胜了迦太基,夺取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为了复仇,迦太基挑起了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前201)事实上,这两个国家积怨已久。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 Hamilcar Barca) 早就让他发誓“永远不对罗马人表示友善”。

交战结果:公元前216年,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克服重重阻力,终于在意大利南部城市坎尼击溃罗马军。在军事院校的战略专家眼里,坎尼战役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典战役,亦是后世难以逾越的巔峰之战。

主要过程

冒险之策

同亚历山大大帝一样,汉尼拔也从父亲手里继承了一支精锐部队,且他同亚历山大一样善于统领骑兵。公元前219年,汉尼拔开始穿过西班牙,进入罗马境内。之所以选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就是为了避免同所向披靡的罗马海军交战。

公元前218年,他率利比亚步兵、努米底亚川骑兵、巴利阿里投石兵、西班牙各族以及37头大象翻越阿尔卑斯山。亚历山大早年也使用过战象,这一点并非汉尼拔的首创。这次翻山越岭、艰苦卓绝的行动虽然可以出奇制胜,让敌人措手不及,却也使自己的部队损失过半。士兵要么冻死、饿死,要么半路折返,险些让汉尼拔的进攻计划流产。

一进入意大利,他就对波河川支流一特雷比亚河(Trebbia) 沿岸的罗马大营发起一连串的侵扰。罗马军出战迎敌,被汉尼拔的骑兵打散。但是,罗马并非彻底战败,最后仍有1万名罗马人逃到皮亚琴察21避难。

公元前217年6月21日,一个大雾弥漫的早晨,汉尼拔在托斯卡纳南部山丘和特拉斯米恩湖(Lake Trasimene)之间,伏击了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Flaminius) 指挥的2。5万罗马大军,挫败了罗马军的主力,他们只有6000余人侥幸逃脱。不幸的是,他们不久之后就再次陷入汉尼拔的包围之中。

在劫难逃

尽管汉尼拔的部队捷报频传,然而他们的处境却非常危险。汉尼拔的士兵来自各个部落,他对这些人并不十分信任。罗马作家李维(Livy)也将他们描述为“各民族的大杂烩”。此外,汉尼拔缺乏必要的补给。他曾想过先退回高卢,不过最终他还是决定南下阿普利亚月,那里收获的季节来得较早。罗马派执政官盖乌斯。特雷恩蒂乌斯。瓦罗(Gaius Terentius Varro)和路奇乌斯。埃米利乌斯 。保路斯 (LuciusAemilius Paullus)为统帅,他们决心彻底消灭汉尼拔,消除隐患。后世对这两位执政官的评价并不高,尤其指责瓦罗太过鲁莽。虽然罗马兵力几乎两倍于汉尼拔,但由于保路斯判断失误,罗马军陷人了汉尼拔的圈套。正如李维所说,“命运自有定数”。

迦太基约有包括凯尔特人、西班牙人、北非人和努米底亚人在内的步兵4.6万人,以及约1万人的骑兵部队,而罗马军有整整8个军团,共计8.6万人。

当时,狂风夹杂着大量沙尘刮过坎尼平原,汉尼拔就让军队背对盛行风。罗马历史学家卡西乌斯。迪奥(Cassius Dio)证实,他选择的位置非常有利。罗马人则面风而战,连呼吸都很困难。

汉尼拔迫切想要战斗,于是他计划诱敌深人:他要以自己的优势兵力一骑兵“小规模迅速出击”,以“引诱敌人进攻”。在这紧要关头, 保路斯和瓦罗却还在为采取何种战术争论不休。

四面夹击

汉尼拔佯装撤退,同时派骑兵在罗马驮营前的饮水处进行骚扰。保路斯行事谨慎,轮到他指挥时,他非常明智地制止士兵出击。但第二天一公元前216年8月2日,轮到瓦罗指挥,他竟没有和保路斯商议,就草草下令进攻。两个罗马阵营兵合一处,骑兵在右,步兵军团在左,涅乌斯。塞维利。盖米努斯(Gnaeus Serillus Geminus)指挥的标枪兵和轻步兵辅助军团居中。他们采用常规的三列步兵阵势,两侧辅以骑兵,准备以优势兵力进攻敌人。汉尼拔命令高卢和西班牙骑兵居左,努米底亚骑兵居右,步兵团居中。努米底亚军队配备了精良的罗马武器一特拉西 米恩战斗中夺取的战利品。

一上午的激战未分胜负。汉尼拔便布下圈套,引罗马人上钩:他将战线排成半月形,中间凸出,面对敌人,同时增授左右两侧。他派左侧的骑兵出击,将未经过训练的罗马平民骑兵赶出战场,围困在安菲狄额河(River Anfidius)河边。另外,据李维记载,大约500名努米底亚士兵佯装投降,他们把剑藏在宽松的长袍下、把盾牌挂在背后,来到罗马军前,罗马人把他们转移到后方。

然而,令罗马人始料未及的是,努米底亚人一到后方,便立即拿出盾牌,从背后突破了罗马防线。随后,汉尼拔骑马绕到罗马步兵的后方,支援正与罗马骑兵交战的努米底亚军。正当罗步兵从战线中部向前推进时,努米底亚人及时从右侧发起了冲击。哈斯德鲁巴(Hasdrubal)指挥的西班牙和凯尔特骑兵也迅速冲向敌后,合围了罗马军。共消灭敌人48200人,其中包括1名执政官、2名检察官和29名护民官以及多名前任执政官、裁判官和市政官等,俘虏了2万多人。汉尼拔从罗马死者手上缴获并送往西西里的金戒指达数斗之多,罗马贵族的死伤之重,可见一斑。

瓦罗逃脱了,保路斯却没有,战斗一开始他就被弹弓射出的石块击中,但他依然血战到底。据说护民官兰图鲁斯(Lentulus) 看见失血过多的保路斯坐在一块岩石上,就对他说:“在上苍眼里,唯有你在今天的战斗中无可责备。”保路斯朝他挥挥手,让他速回罗马,巩固罗马城池。

费边战术

从施里芬到艾森豪威尔,历史上众多军事家都把坎尼战役看作歼灭战的经典战例。遗憾的是,汉尼拔自认为兵力不足,不肯乘胜进军、踏平罗马,错失取得全胜的良机。然而事实上,罗马当时几乎只剩空城一座。坎尼战役后,罗马重新启用了昆图斯。费边。马克西姆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的战术。费边将军一向小心翼翼,因而被人讽刺为“拖延者”(delayer)。 他避免同汉尼拔正面接触,任敌人攻城略地,待汉尼拔的主力转移,再行夺回失地。“ 费边战术”逐渐拖垮了汉尼拔这支受疾病和士兵逃亡困扰的军队。由于远离本土,汉尼拔也无法得到任何增援。公元前212一前211 年,罗马先后夺回卡普阿川和叙拉古则,形势开始逆转。

公元前202年,扎马战役甲爆发,帕布留斯,科涅利乌斯。西庇阿鬥率罗马军大败汉尼拔。汉尼拔要求和解,第二次布匿战争终于结束。汉尼拔被流放,最终于公元前183年自杀。

公元前149-前146年的第三次布匿战争中,罗马大军夺下迦太基城,并将其夷为平地。罗马终于摆脱了迦太基的威胁。罗马一位元老演讲时说:“一定要彻底摧毁迦太基!”在这句名言的煽动下,罗马人在迦太基的土地上撒上盐,使万物不得生长,并把迦太基人卖为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