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唐寅

唐寅(明代绘画大师)

坎坷才子

唐寅简介

唐寅生平: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江苏苏州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视剧及电影,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

历史评价

唐寅画得最多、成就最大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布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崇山峻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悠闲的生活。他的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丰富多样。

唐寅不仅是著名的画家,而且也是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其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包含较强的思想性。

唐寅的书法也很有名,渊源于赵孟頫和李北海,用笔秀润缜密,刚粟结合,意态端庄潇洒,但又在规整中具清润之姿。

唐寅大事记

1470年 生于今安徽凤阳县。

1498年 应天府乡试,得第一名解元。

1514年 任江西南昌宁王朱宸濠幕宾。

1523年 寂寞离世,葬在江苏苏州桃花坞北。

人物关系

唐寅传记

少年成名

唐寅祖籍晋昌,即今山西晋城一带,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唐寅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她在大约24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又娶有一室,但其因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寅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29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却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上厄运。

坎坷人生

唐寅会试时,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唯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再加上由于徐、唐两人在京师的行动惹人注目,顷刻便蜚语满城,盛传“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户科给事华昶便匆匆弹劾主考程敏政泄露考题,事连徐经、唐寅。明孝宗敕令程敏政毋阅题,其所录之卷,由大学士李东阳会同其他试官进行复审,结果证明徐、唐两人皆不在录取之中。泄露考题之说,虽属乌有,但舆论仍喧哗不已。明廷为平息舆论,便让锦衣卫加以审讯,杳无鬻题实据,最终以徐经进京晋见程敏政时曾送过见面礼,唐寅也因曾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乞文,使两人均遭削除仕籍,发充县衙小吏使用。程敏政因此罢官还家,华昶因奏事不实,也遭降职处分。一场科场大狱,以各打五十大板结案。事后三人均不服,程敏政归家后愤郁发疽而亡。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的记载有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 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唐寅书画作品《观梅图》

1500年,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赤壁图》即依此所画。之后,他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再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九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许多素材。

▲唐寅绘画作品《赤壁图》

▲江苏苏州唐寅园六如堂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画文画而养活自己。

唐寅36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座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轻狂生活。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那时的他依然过得超世脱俗。

1514年, 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自制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唐寅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又不会持家,生活越发艰难,甚至常靠好友祝允明、文徵明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这也为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祝允明《唐寅墓志铭》

寂寞身后事

1523年,唐寅的身体愈来愈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两句: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不久便离开人世。

▲江苏苏州市郊横塘唐寅墓

唐寅死后被葬在桃花坞北,1547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篇墓志铭中得到的。唐寅仕途坎坷,晚境凄凉,身后诗文几近散佚。明万历年间(1573~1620),常熟书商何君立仰慕唐寅的诗文和为人,不惜重金征求片纸只字,为他搜集整理诗赋辞章,将唐寅生前散佚的近百首(篇)诗文核阅后付梓,这唐寅有了第一个较完善的诗文集传世,一时洛阳纸贵。后来,常熟书商毛晋也十分敬重唐寅的才情为人,他在编录《明诗纪事》及《海虞古今文苑》时,特地详细收录了唐寅生前诗文和轶事,丰富和完善了唐寅诗文内容,为后代积累了生动的文化资料。

唐伯虎点秋香

▲唐寅画作《小桥流水扇画》

关于唐寅,有不少民间传说,最出名的当属唐伯虎点秋香。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且和唐寅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寅大20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允明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点秋香”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现在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粲然一笑。这一下让陈公子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两位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两位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两位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与秋香结成姻缘。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在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 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现在的“一笑”“三笑”也是由此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