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和珅

和珅(清朝第一贪官)

和珅简介

和珅:原名善保,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二甲喇人。曾兼任多职,封一等忠襄公,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兼管吏部、户部、刑部、理藩院、户部三库,还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等要职,为皇上宠信之极,官阶之高,管事之广,兼职之多,权势之大,清朝罕有。他还是皇上的亲家翁,其子丰绅殷德被指定为皇上最宠爱的十公主之额驸。后被嘉庆皇帝赐死。

生卒年:1746~ 1799年

性格特点:擅长于揣摩帝意,迎合君旨,玩弄权术,贪婪爱财。

历史功过:乾隆死了,巨贼和珅也罪有应得了,但政治腐败、积重难返的大清并没有因此而根本改观;尽管嘉庆帝后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元气大伤的大清还是在动荡之中无可挽回地走向下坡路。和珅的危害真是太大了。

名家评点:和珅为相二十余年,家中私蓄,几乎不可胜算。乾隆时,清政府岁入,止七千万,和珅家产,适当清廷二十年岁入之一半而强,然卒之全归籍没,贪官污吏之结局如此。后之身为公仆者,亦何不奉为殷鉴耶?

和珅传记

少年从学 青云直上

清乾隆十五年(1750) ,在北京的一个普通的四合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孩子的父亲姓钮钻禄氏,名常保,满州正红旗人。他的祖先噶哈察鸾在清初就投降了努尔哈赤,以后,历代祖先都立过战功。常保的曾祖尼雅哈纳曾在一次围攻战中率先登上城楼,被赐予“巴图鲁”(满语:“勇士")的称号,并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后来,他的先辈又以佐领的身份,参加过平定准噶尔的战争,到常保时追叙这战功,加授了一等云骑尉的爵位。这样的家庭在旗人中司空见惯。常保虽在外做官,家境却并不宽裕,同那些权贵富豪相去甚远。

孩子出生了,常保对孩子寄予厚望。想到先祖们均未因战功博取高官厚禄,他觉得以“武”难以获取功名自已是武职官员,才疏学浅,处在倾轧的官场只是安分自保而已。孩子应该比自己有出息,将来不光能自保,还要善于自保。这就要让孩子勤学苦读,成为知书达理聪明机智的人。想到这里,常保决定给孩子起名“善保"。

孩子的字叫什么呢?应该有书香气。左思右想最后定了“致斋”二字。好了,“文”

能上就上“文”,“文”不起来,将来世袭武职也不会是呆笨角儿。常保对自己起的名字很满意。

善保渐渐长大了,模样俊俏,聪颖机敏,人见人爱。在童年时代,他和弟弟在家接受一位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有了一定基础后,小兄弟俩又被送到咸安宫官学就读。这所学校最早是雍正帝提议创办的,原来主要是培养内务府的优秀子弟。

到乾隆年间,除继续招收内务子弟外,更多的是招收八旗官员俊秀子弟人学。官学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都是进士、举人出身,学生的待遇也不错。要进这样的官学就读,常保生怕儿子的名字因没有文采而成为别人的笑柄,于是他请塾师给两个儿子重新起个好一点的官名。塾师说:“两位公子天姿聪慧,实堪造就。我看就叫和珅、和琳吧!这‘珅'和‘琳’都是‘玉’意,这‘和'即有和气,热情'之意,又暗用和氏璧'之 典,意思是说二位公子将会是国家难得的可造之才。’

常保听后连连称赞:“先生学识渊博,老夫佩服。”

塾师出于对主人的礼貌,自然不无恭维之意,但他也对这两个学生表明了他的看法。“珅"意指一种玉。“琳"意指美玉。他对和珅是没什么把握的,但对和琳,他却是胸有成竹。和珅比和琳机敏,但比和琳浮躁好强,过于机敏,虽可长于应变也容易欺瞒。和珅的浮躁好强心使他难安分守常,他的机敏又给他的取巧提供了条件,有了取巧之心,便难堵投机之路了。

常保希望儿子能改变门风,和珅也慨然任之,但他看不起父亲的循规蹈矩。他在天姿上是胜过父亲的,他能过目成诵,书中的许多经验告诉他实干不如巧干,所谓“一窍不得,少活几百。”他要走一条通往官场的捷径。在官学里有许多贵族子弟,把官场中的虚伪、倾轧及种种传闻,当作新闻来贩卖。和珅对官场的了解日益深刻,什么圣贤书,不过是官场里应酬的工具,有谁对它亦步亦趋,全是装门面罢了。不过谁的门]面装得越好,谁就越有机会升官。看来这升官,还非得要用圣贤书这块敲门砖不可。聪明的和珅一旦觉悟,便用心读书,用圣贤之道,君子之礼规范自己的言行,咸安宫官学学习期间,他不仅背熟了《四书》。<五经》,而且满汉文水平突飞猛进,另外他还掌握了蒙文和藏文。同时,他还拜吴省兰、吴省钦等名人为师,学会了作诗填词。这些准备,对他以后的发迹做好了准备。他的学业和“谦和" ,很赢得了一些人的赞许。当时的著名学者袁枚曾称赞和珅兄弟二人知书达礼,聪明机智。

和珅虽出身官僚家庭,但父亲长年在外做官,开销较大,加之母亲去世,继母对兄弟俩不好,生活很拮据。因此在学习期间,兄弟二人曾与家人刘全四处借钱,来支付在官学的花费。权势富豪人家的作威作福,“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难堪,借钱时别人的眉高眼底,都使他耿耿于怀。好强的和珅暗暗发誓:“有朝一日时来运转我和珅要让你们观老爷我的颜察我的色!恁聪明,凭才华,老爷不比你们差,我就不信混不到你们上面去!”

少年时代,和珅在官学苦读十年。乾隆三十四年( 1769),和珅年方二十,风度翩翩,仪表堂堂,被身居高位的英廉看中了。和坤英俊的模样、“谦和”的态度以及聪敏机警的性格深得他的喜欢,他将自已的宝贝孙女冯氏嫁给了他。英廉是内务府镶黄旗人,雍正十年(1732)中举,当时任刑部尚书兼户部侍郎和正黄旗满州都统。这样的靠山使和珅如虎添翼。这一年,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

第二年(1770) ,和珅应举未中。不久,英廉一手策划,使他成为协同管理皇帝銮舆、仪仗的侍卫。这差使虽然地位不高,但能接近皇帝, 一旦得到垂青,便可飞黄腾达。这个差使正符合他投机取巧的个性,他心满意足,他自信凭自己的才学和机敏一定会博得皇帝的好感。英廉也很满意,他坚信自己出类拔萃的孙女女婿在皇上跟前是会走好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銮仪卫侍卫成了和珅青云直上的起点。

善揣上意 得宠乾隆

和珅的得宠有一个戏剧性的开场。

有一次,和珅等随从乾隆皇帝出宫,起行之际,仓猝间找不到御用的黄龙伞盖。

乾隆很生气,借用《论语》上的一句话发问:“是谁之过欤?”在场者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一个清亮的声音朗声答道。大家一看原来是和坤。

乾隆帝很吃惊。因为《四书》。上对上句话的注解是:“岂非典守者之过邪?”这里,和珅变通的自然贴切。他回头看了看这位年轻人,只见他唇红齿白,相貌俊美举止合体,看上去机敏灵活,心中不觉喜欢起来。

“你是什么出身?”乾隆和颜问道。

“文员。”和珅回答。

“你下过场吗?”

“庚寅曾赴举。”

“何题?”

“孟公绰一节。”

“能背你的文章吗?”

和珅飞快地背了下来。

乾隆帝说:“你的文章也可以中得了,这个差使未免委屈你了。”

乾隆帝便令他紧随左右,有问必答,句句称旨,引得龙心大开。随后就让他总管仪仗队,不久,又升为御前侍卫兼副都统,管理宫中的琐碎事务,如仪仗排列,护从派遣,车马准备及膳食等事宜。和珅每日形影不离地跟随在乾隆帝左右。

和珅凭着自己的机灵聪敏,留神观察,细心揣摩,对乾隆帝的脾气、心理、好恶等,了如指掌。据说有一次顺天府乡试,题目照例由皇帝“钦命”。和珅通过宫内太监,得知乾隆帝在命题时翻着《论语》,当第一。本快翻完时,忽然似有所悟,立即提笔命题。和珅据此揣摩了一悉后说:“这次肯定要 考《乞醯》这一章。”考题发下果然如此。原来这一年是乙西年,“乞醯”两字中正好包含“乙酉”两字。由于和珅费尽心机的去把握迎合乾隆帝的心理,乾隆帝对他大加赞赏,嘉他勤勉忠心。

和珅还有一个善于诙谐的本领。一次,王公、大臣们在乾清宫演礼,其中有些涂脂抹粉的少年,和珅笑着说:“今天正如孙武子教演女儿兵矣。”又有一次,安南向清朝进贡金座獅象,和珅发现座底是空的就故作惊讶地说:“惜其中空虚,不然可得黄金无算也。”他讲的这些市井谑语,常常引得龙颜大悦。为已人老年的乾隆帝排遣了不少寂寞。

和珅的机敏能干、忠心诙谐深得乾隆帝的欢心,他想把这位青年人培养成一位自己倚重的得大臣。

乾隆早年,培养了不少人才,他曾得意地说:“从前当大学士鄂尔泰在之时,朕培养陶成一讷亲;讷亲在之时,朕培养陶成一经略大学士傅恒,皆几经教导,几经历练,而后及此,人材难得,固非一朝一夕所能造就。”乾隆虽在表白事必躬亲,但自己日理万机,国家大事毕竟要依靠军机大臣,尤其是满旗的军机大臣。鄂尔泰、讷亲、傅恒都是乾隆倚重的人物,他们文武兼备,出将人相,对乾隆盛世的形成功不可没。

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傅恒病逝,乾隆开始重用军机大臣于敏中。于敏中是状元出身,也很能干,但他是汉人,把大权全部放给他有损满人的自尊。乾隆帝一直在物色一一个满族人来帮助自己处理日常政务。和珅在此时头角崭露,令他欣喜不已。他决心有计划地培养和珅。

乾隆四十年( 1776)和珅被提为御前侍卫,第二年正月又升为户部侍郎。这一年二月乾隆以平定两金川、告成阙里为由开始他的第四次东巡,新任侍郎和珅为开路先锋,监视一切奉供,所到之处的好坏全由和珅说了算,迎接官员都求和珅在皇上面前美言。私下馈送甚多。由于和珅深知上意,安排得周到细心,场面隆重热烈,乾隆摆足了盛世之主的威风,龙心大悦,以为和珅办事干练,三月,即升其为军机大臣。待四月份返京,又让和珅兼任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副都统;十一月,授国史馆副总裁,藏一品朝冠;十二月,兼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至此,这位普通的京城青年进入了乾隆的权力中心,成为乾隆的左膀右臂。和珅只有二十五岁多就当上军机大臣,一般官员钻营 。辈子也不过如此,这在论资排辈的封建官场简直不可思议。

乾隆四十二年( 177),和珅又任吏部左侍郎兼署右侍郎,并兼步兵统领。

四十三年( 1778)兼任崇文门税务监督,总理行营事务,补镶蓝旗满州都统;不久又授正白旗都统,领侍卫内大臣。

这样以来,这些位高权倾的职务都让他一个包了。即便如此,乾隆觉得对这位赤胆忠心肝脑涂地的知己臣子还不足以示恩宠,于是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又亲赐和珅长子名丰绅殷德,并赐嫁爱女固伦和孝公主。从此君臣关系更加亲密。和孝公主未嫁时,见到和珅就称他为“丈人”。有一天,和珅陪同乾隆及孝和公主在同乐园的买卖街游玩时,乾隆看见一买衣服处有大红夹衣一领,便对公主说:“向你丈人要去。”和珅花了二十八两银子买来送给了公主。君臣的亲密关系可见一斑。

乾隆四十五年(1780)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发,和珅受命查办。他同李侍尧较量的胜利,使乾隆对他的办事能力深信不疑。

李侍尧是汉军镶黄旗人。他是远近闻名的清朝开国元勋二等伯李永芳的四世子孙。李永芳的妻子是世祖努尔哈赤的孙女。李侍尧的父亲李元亮当过户部尚书,李侍尧才恩敏捷短小精悍,能言善辩,智慧过人。凡是他读过的书或者批阅过的文件案宗,都终身不忘。他善于识人,寥寥数语,就能立即辨别出对方的才能。

他经常高谈阔论治所的肥瘠利害,成僚属私下的一些勾当,好像亲眼看到的一样。

因此,心中有鬼的人都害怕他那双眼睛。他的才干深得乾隆帝的赏识,曾被破格授满州副都统。二十年( 1755),李侍尧署广州将军,以后历经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职。三十八年(1773) ,他已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四十二年调任云贵总督。在二十来年的仕途生涯中,李侍尧政绩比较显著。乾隆对他有这样的评价:李侍尧由将军用至总督,历任各省二十余年,“其才具尚优,办事明干,在督抚中最为出色。”不少大臣赞扬他:“历任封疆,实心体国,认真办事,为督抚中罕见。”这样一位被朝野鹊誉的军国要臣竟是一位贪官,怎能不令乾隆帝痛愤交加。

李侍尧自恃位高权重,资历深厚,对很多大臣都傲慢无礼,对皇上近来宠信的后生小子和珅竟“儿畲”视之,极大地伤害了和珅的自尊。这次李侍尧案发,和珅大喜过望。他把李侍尧的情况添油加醋地渲染了一番,加之乾隆帝想借这个棘手的“能臣”检验一下他的才干,于是他就委派他去查办此案。

由于李侍尧特别精明,为了办案顺利,乾隆帝在南巡途中先发了这样一道引人注目的。上谕

“现派侍郎和珅、喀宁阿驰驿前往贵州省查办事件,沿途驿站尤应稽查严密,以防透漏消息之弊。李湖人尚结实,该省为贵州必由之路。着传谕李湖于该省往来经由首站,派委干员,严密稽查。如有私骑驿马由此往南者,即系透漏消息之人。

该抚即行截拿,审讯来历,一面据实具奏。将此由六百里加紧传谕知之。

贵州全省官员满腹狐疑,不知谁犯下了滔天大罪。和坤到达贵州后,又一道上谕到来,传谕和珅立即同贵州巡抚舒常一道赴云南,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贵州文武官员这才如释重负。

李侍尧看不起和珅等,觉得他要同自己交锋还太嫩,因而思想麻痹。没想到这次竟载在他的手里。

和珅也有过目成诵的本事,也非常机敏,他只一招“釜底抽薪”,李侍尧就翻了船。和砷一行到云南后,首先审讯李侍尧的家人张永爱、连国雄等人,将李侍尧贪污情况基本弄清。待审问李侍尧时,由于证据确凿,李侍尧无法抵赖,不得不一一交代贪赃罪行。这位自视甚高的要员终于栽在了和珅手里。

根据和珅的审讯结果,李侍尧贪赃索贿银粗略统计就有三万多两,数目庞大,手段恶劣。和珅等人还报告乾隆,由于李侍尧勒索下属,贪赃狼藉,致使“云南通省吏治废坏,闻各州县多有亏空之处”,影响极坏。

乾隆帝虽痛恨李侍尧的贪赃枉法,但念及他世祖对大清的功业,特别是他一生的“勤干有为”“才能出众",因此有意从宽处置李侍尧。他以为李侍尧虽可恨,但人才难得,其人固然要惩戒,其才还是要用的。这和他早年对贪官惩治的严厉判若两人。进入暮年的乾隆大概因为精力不济,只想靠一些有“才干”的臣子维护统治,对所贪污的几万两白银已不那么看重了。

按照清朝法律规定,贪污一千两银即处死。但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在对李侍尧定罪后,即提出判李侍尧斩监候。而大学士九卿复议改为斩决,前者为死缓,后者为立即死刑。《大清律例》中又有“八议"的规定,即议亲、议故、议功、议贤、议能、议勤、议贵、议宾。符合其中一项,即可减刑。乾隆从中找到了为侍尧减刑的根据,采纳了和珅的意见。一年以后李侍尧又被赦罪起用。

在查办和处理李侍尧的案件中,和珅表现出了他的精明干练,并且在案件的处理上,使乾隆对自己培养的这位以后要大加倚重的“人才”非常满意,更有一层只能心领神会的原因,满州“能臣"制服汉人“能臣",压汉人一头,满足了作为满人的乾隆帝的自尊心,这也是讨他欢心的原因之一。在和珅办案完毕回京的路上,乾隆即任命他为户部尚书兼议政大臣。回京后,和珅又向乾隆面陈了云南盐务、钱法、边防等方面的问题,并直抒已见,深得乾隆的赞赏,于是又任命他为御前大臣兼都统职务。不久又任和珅为《四库全书》馆正总裁,兼理蕃院尚书。两年之后,和珅又兼署兵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加太子太保,充任经筵讲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任国史馆正总裁。乾隆四十九年(1784)授一等男。乾隆五十一年(1786),三十六岁的和珅被乾隆任为文华殿大学士,官居一品。而另一深受乾隆信任、战功卓著的军机大臣阿桂在六十岁时才当上大学士。乾隆五十三年( 1788 )授和珅三等忠襄伯。

乾隆五十五年(1790),和孝公主同和珅长子丰绅殷德结婚,乾隆御赐大量财物。据当时在北京的朝鲜使臣记载:“宠爱之隆,妆奁之侈,十倍于前驸马福隆安时。自过婚翌日,辇送器玩于主第者,粗略估计它的价值,大概超过了几百万两黄金。二十七日,皇女于归,特赐帑银三十万。大官之手奉如意珠贝,拜辞于皇女桥前者,无虑屡千百。虽以首阁老阿桂之年老位尊,亦复不免云”。君臣关系之亲密,恩遇之隆显而易见。

在乾隆晚年、嘉庆初年和珅任首席军机大臣兼领吏、户、刑三部;嘉庆三年封为一 等公爵,成为军政财大权集于一身,总揽一切的权臣。和珅担任的职务还有文渊阁提举阁事、清字经馆总裁等职。

和珅得到乾隆的宠信,不仅因为他幽默诙谐,机敏过人和长相俊美,也由于他是乾隆最喜爱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的公公,同时他也确有才学、善揣上意,善于逢迎,并对皇上的起居生活关照有佳。乾隆帝是位聪明过人的英主,那些蠢笨的逢迎者是不会得到他的好感的。只有像和珅这样聪明机敏的逢迎者才会逢迎出水平,博得这位英主的欢心。乾隆帝喜欢吟诗作赋,和珅就经常奉和,和珅的集子(喜乐堂诗集》中就有不少应制奉和之作。清代诗歌评论家钱咏评他的诗格律妥切,频有佳句。和珅对书画也颇有研究。另外,他不仅精通满、汉文,而且通晓蒙、藏文并能用蒙、藏文为皇帝拟诏书。当时的满汉大臣,像他这样通晓四种文字的风毛麟角。如果和珅没有一定的才能,是很难胜任那么多的职务的。“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小人并非无才,只不过,有才的小人在欺骗和蒙蔽方面更加技高一等罢了。

和珅青云直上的秘诀全在于他能恰到好处的讨好乾隆,唯皇上所欲是为。乾隆皇帝是位英主,但他不愿只做“有道明君”,他还要做“快活天子”。他私生活的风流是尽人皆知的。和珅在他南巡途中,作为近臣曾成就他的风流事。乾隆喜欢游乐,讲究享受,和珅都竭尽全力。他用长期主管户部和内务府掌管钱财之便,扩建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供乾隆享乐。扩建后的圆明园方圆三十里,拥有一百五十多所精美的楼殿,40个风景区,是乾隆十分满意的娱乐休闲之所。和珅成就了他做“快活天子”的愿望。和珅在生活上对乾隆更是无微不至。乾隆年岁较高,偶感风寒便咳嗽。朝鲜使臣曾看到,当上朝遇到乾隆咳嗽,身任宰臣的和珅便在金殿上亲手为皇帝捧唾盂。正因为这样,皇帝对和珅的宠信,甚至超过了对自己的四位皇子,以至于后来乾隆退位当太上皇,新登基的嘉庆也不得不让和珅三分。

对于和珅获宠的原因,野史里有另一种解释。说是乾隆为太子时,对其父雍正皇帝的一位妃子特别着迷。由于他戏要该妃,被母后误解,该妃立被赐死。他想不出救活她的办法,就用手指在她脖子上印上红色的指痕,并且说:“是我害了你,死后有灵,待二十年后,你能和我再相聚吗?”等到乾隆三十八年见到和珅时,他觉得似曾相识,一下子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但却久久难忘。回宫后,追忆少年到壮年时期的往事,才明白和珅与自己着迷的那位妃子有些貌似。于是密诏和珅进来,让他跪进御座,低头看他的脖子,果然有一个分明的红指痕,因而心里认定和珅是那位妃子转世,便倍加宠爱,对和珅后来的贪恣睁一眼闭一眼。乾隆将要退位时,对和珅说:“我和你有宿缘,所以能像这样相处,后人将不会这样容忍你的。”

这种解释虽有迷信成份。但因貌似而移情是可能的,和珅的倍受恩遇不能排除他是乾隆的男宠这个原因。这仅仅是和珅始终受宠的原因之一 。如果设想和珅仅仅因为相貌同乾隆着迷的那位妃子相似,而无其他“可取之处”,我们是很难想象他到五十多岁乾隆帝还对他宠信不衰。

植党排异 乾纲独揽

奸人为人处世以自已为重,其所做所为都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目的,因此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奸诈狡猾,手辣心狠,对妨碍自已利益的人,必除之而后快,至于他人利益和国计民生则漠不关心,甚至置之脑后。与此相反,贤人为人处世则上不负天,下不负地,中不负人,凡事替他人着想,因而心地坦荡,胸怀开阔,正道直行,刚正不阿,他若是做臣子的肯定会忠心为国,每天心怀国家人民,所做所为只想利国利民,对那些害国害民的奸佞小人恨之入骨,亦必除之而后快。像和珅这样只求媚上邀宠、饱一已私欲、误国害民在所不顾之人,必然会遭到忠臣的反对,同时也会受到同他一样企图邀宠的佞臣的威胁。为了使皇上对他宠信不衰,必须千方百计保持自己“一枝独秀”的局面。而要达此目的,则一方 面排除异已,使皇上听不到反对自己的声音,另一方面则培植亲信,树立私党,为己摇旗呐喊,大肆吹捧,这样便会使皇上对自己的宠信不断巩固、不断提高。奸诈狡猾的和珅自他得势之日起就在这方面锲而不舍。

据乾隆晚年住在北京的朝鲜使臣说:“阁老和珅,用事将二+十年……内而公卿外而藩阃,皆出其门。纳赂谄附者,多得请要。中立不倚者,如非抵罪,亦必潦倒。”

和珅的弟弟和琳同和珅一样是生员出身,沾和珅的光,才先后任过杭州织造、湖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工部左侍郎。工部尚书等职。乾隆六十年( 1795)贵州、湖南两省爆发苗民起义,和琳前往镇压,嘉庆元年( 1796)病死于军中。死时任光禄大夫、兵部尚书兼都察院都御史、四川总督数职。

景安是和珅的族孙,凭借和珅的权势升任河南巡抚,在各省清军配合镇压白莲教起义时,率兵四千驻扎在南阳,表面上算是发兵,其实吃喝享乐,遇义军过时龟缩在城中,不敢迎战。手下的士兵,奸淫掳掠,扰害百姓,景安也不过问。景安之所以敢这么为所欲为,无非因为朝中有和珅这个靠山。

满州旗人苏凌阿是乾隆六年的举人,平庸无能,在官场上很不得意,晚年他成了和琳的亲家。和珅便对他特别提拔,先后任兵部、工部户部侍郎,后又升为户部尚书、两江总督。在两江总督任上,苏凌阿公开索取贿赂,接见属员时珅明目张胆地说:“皇上厚恩,命我这老头子来捞点棺材本。”嘉庆二年(1797),已年愈八十、老态龙钟、连走路都要人扶的苏凌阿,竟然被和珅推举为东阁大学士。直到和珅东窗事发他才退休回家。

曾为和珅的老师的吴省兰,因依附和珅,被任命为学政,并担任乡试的主考官。

嘉庆初年,他被和珅安排到皇帝身边录诗稿,充当和珅的密探,无资历又无学识的明保是和珅的舅舅,借和珅之力当上汉阳知府,气焰熏天,当地官员对他退避三舍。

乾隆接见他时,对其庸碌无能满腹狐疑,当向和珅问起他的出身等情况时,和珅胡编了一套蒙混过去。

一些想保官升官的佞人见和珅受到乾隆宠信,便主动投靠他,与之狼狈为奸。

就连家世十分显赫的福长安也难脱俗。他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的重臣、孝贤纯皇后之弟,任大学士及军机大臣长达二十三年。他的三位哥哥福灵安、福隆安。福康安在乾隆时都是身居要职、手握重权的大臣。他的妻子是皇族之女。由于他也长相俊秀,深得乾隆喜欢,由侍卫渐升至军机大臣。他是与和珅在军机处共事时间最长的大臣之一,但却没有发现他反对和珅的任何记录。他看到和珅得势,就趋炎附势任其摆布,和珅曾举荐他代理自己户部尚书的职务,两人狼狈为奸干了许多勾当。

和珅事发,嘉庆帝知道他对和珅贪赃枉法的事情知道得最多,便启发他,希望他能将和珅平日的所做所为,和盘托出,但他却始终掩饰,佯作不知,甘充和珅的死党。

由于福长安和和珅的这种特殊关系,连口齿不清的福长安的小舅子湛露,也被和珅安排了个知府。在一次考核官吏政绩时,和珅竞将其列为“保送一等"。

当时,趋附和珅的官员数不胜数。当和珅去公署时,京官们争先恐后地在路旁迎送,人们称之为“补子胡同”。有人写了首诗嘲讽这种奇景。

绣衣成巷接公衙,

曲曲弯弯路不差。

莫笑此间街道窄,

有门能达相公家。

外省的官员入京,都以能谒见和珅为荣,但不是所有的官员都能如愿以偿。据说山东历城县令到北京,想见和珅一面作为回去炫耀的资本,花了二千两银子给和珅的看门人。和珅回官邸时,历城县令恭敬地跪在门前,呈上自己的手版,和珅从轿中喝斥道:“县令是什么畜生,也来叩见!”一时间成为京城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和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在培植亲信、树立私党的同时,坚决打击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正直大臣。

和珅为了达其专权的目的,在衙署私自设立办公场所,时任御史之职的钱沣上本弹劾道

国家所以立衙署,盖欲诸大臣共集一堂,互相商榷,佞者既明目共视,难以抉私;贤者亦集思广益,以济其事。今和珅妄立私寓,不与诸大臣同堂办事,而命诸司员传语其间。即有私弊,诸臣不能共知;虽欲参议,无由而得,恐启揽权之渐,请皇上命珅拆毁其寓,遇事共同办理,无得私自处判。

乾隆正宠信和珅,觉得这也无关紧要,只命钱沣进人军机处监督,没让拆毁私设的寓所,和珅依然在里面办公。过了一年,这位在军机处监督和珅的钱御史竟突然暴病而亡,永远闭上了嘴巴。

乾隆三十九年( 1774)王伦在山东临清发动起义被镇压,民间盛传王伦未死,已潜伏他乡。有一个叫董二的人上告说王伦藏匿在山西某县。和珅嘱山西巡抚罗长麟办理此事,说:“不管真假,务必定为逆党,我和你就能一同到皇帝那领赏了。”长麟回到山西一调查,原是董二与某家有仇,想以此陷害,于是便判董二为诬告罪。

长麟因此得罪了和珅,和珅不久便借故将长麟“谪戍西域”,予以报复。查访王伦的事并没有结束。和珅的仆役想讨好和珅,自告奋勇往山东查访王伦的踪迹,和珅便派其秘密前往。该仆役到山东博山县,仗势欺人,被博山县令武亿擒获。仆役亮出和珅属役的身份,武亿看签票上只有二位公役的名字,但结伙而行的却二十五人,于是责备该仆役,仆役蛮横无礼,根本没把小小县令放在眼中,武亿因此大怒,命县役对该仆役一。顿狠打。 仆役回京将此事添油加醋,向和珅告状,和珅大怒:“县令疯了!竟敢打我的仆役?”便让山东巡抚找个借口将武亿罢官。

临察御使谢振定有一次带兵士巡视京城时,命士兵将坐在豪华马车中招摇过市、横冲直撞的和珅的妾弟从车中拖出,并痛加鞭打,并当场将马车烧毁,围观的市民拍手称快。和珅闻讯,几天之后便指使亲信捏造罪名参劾谢振定,罢免了他的职务。

在打击的所有异已中,对付曹锡宝的那一次 要算是最具“威慑力”的一次。

乾隆五十一年( 1786)六月,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上疏乾隆:“和珅家人刘秃子,本系车夫,兼管家务,服用奢侈,器具精美。如果不是侵吞克扣了主人的财产,或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怎么能这样呢!”他请求查办刘秃子。

曹锡宝在上奏之前,曾和他的同乡侍郎吴省钦商议此事,不料吴省钦竞快马加鞭赶到避:暑山庄,向正在陪同乾隆的和珅告了密。和珅忙令刘秃子拆毁那些与他的身份不相称的房屋,隐藏那些超分逾制的衣服、车马。

当乾隆询问和珅时,和珅从容答道:“刘秃子,名全儿,并无秃子之名,本系世仆,有旗档可查。因家人众多,宅内没那么多住所,所以命他在宅西附近兴化寺街居住。一直派在崇文门税务上照管一切。素昔尚为安分朴实,平时管束家人甚严向来未闻其敢在外间招摇滋事。也许因为我外出的时间越来越多,无人管教,渐有生事之处,也说不定,请旨饬派严查重处。”

和珅这番巧妙地回答,使乾隆从感情上更加欣赏为皇上不辞劳苦却疏漏家事的宠臣,反使得职位不高职责有限的陕西道监察御史有吹毛求疵,不识大体之嫌。

总之,乾隆对和珅的话深信不疑,而对曹锡宝则有些讨厌,甚至对曹锡宝的动机着实怀疑了一番。他认为,和珅的家人刘全既然长期在崇文门替和珅管理税务,有点积蓄也无可厚非;如果有招摇撞骗擅自加税额的事自应治罪,但曹锡宝应有真凭实据,不能凭空给人定罪。他进一步 推测道:“或许是曹锡宝及亲友有应交税的事,刘全多索税银,或者刘全不肯将其免税放行,曹锡宝因此借机报复。”

在处理这个问题中,乾隆完全站在了这位“忠心体国,与已分忧"的宠臣的立场上。他断定曹锡宝弹劾和珅却又不敢明言,因此以家人为由,“隐约其词,旁敲侧击”。他还推测曹锡宝的弹劾肯定是受与和珅有私怨的人的指使。因此,他叫王大臣详细盘查曹锡宝,曹锡宝竟由原告变成被告。

当曹锡宝被盘问时,他说他与刘全素不相识,只是听人说刘全的住房服用非常华美,在路过其家时留心查看,房屋果然高大;他认为一个家奴若能住这样的豪宅,怕是有借主人的名义招摇撞骗的事。因此具奏。

针对曹锡宝的解释,乾隆说,刘全代和珅管理税务,有点积蓄,造数十间房屋也是人之常情。并说,现在内外旗员大臣中,其管事家人的住房与刘全的住所不相上下的, 谅也不少。他还说,扬州盐商都是平民,因其富有,他们的居屋园圈无不华丽崇焕,难道也要以其华侈富厚而治罪吗?他最后说:“朕任用大臣等办事,而大臣等亦不能无驱使之仆。”总而言之,只要能忠心办事,侈华一点不足为怪;他要保护和珅这位宠臣,也就要保护他的家人,不能死抓小节而让大臣伤心。

由于已从和珅那里知道刘全“确无侈华之举”,为表示他能一视同仁,乾隆还是让绵恩带领步军统领衙门司官一员,与曹锡宝同往刘全家核查房屋的情况,若刘全家有“高楼广厦”即治其罪,若只是比平常百姓的稍强,也难以律定罪。他还让曹锡宝等人看完刘全家房屋之后,再去看阿桂等大臣的家人的房屋,如果阿桂等各家管事家人的住房有超过刘全的。就要问问曹锡宝为何对他们不予参劾。

其检查结果可想而知,曹锡宝这次去后看到的仅是与普通百姓一样的房屋,更不见什么华服车马,只得“自认冒昧”。乾隆据此认为曹锡宝因今年为乡试年,想借此奏获得他的赏识,以便能外放做考试官,说他的想法真卑鄙。吏部的意见要将曹锡宝降两级调用。曹锡宝既已“认罪”,乾隆也不深究,并宽宏大量地说,曹锡宝身为监察官员,上书奏事本是他份内之事,这次没能查清虚实。姑且免其实降,改为革职留任。

曹锡宝不但被同乡出卖,一片忠君忧国之心又让乾隆误解为邀赏谋私,受此打击,心中郁愤难平,没几年就去世了。

乾隆皇帝在统治末年常将揭发和珅的材料交由和珅自已处理。陕西的一位读书人上书揭发和珅贪赃枉法,和珅得到材料后,竟让党羽将他的全家杀害。

曹锡宝和其他人弹幼的失败,给人们发出这样一种信息:在乾隆看来,他最可信赖的大臣和珅掌管多方面的权力,难免得罪了不少人;任何想参劾和珅的人,都很可能是挟私报复。加之和珅非常狡猾,许多正直之士鉴于曹锡宝的教训也只冷眼旁观,不敢上言了。一些不愿阿附和珅的重臣也不得不为“韬晦之计”。

乾隆对和珅的袒护,打击了正直之士,助长了小人们的趋炎附势之风,为和珅通向人臣权力的顶峰制造了条件,使他专权独断之心日益膨胀,越来越气焰器张,肆意妄为。

有一次,和珅建议将官厩里的马分给兵丁饲养,让八旗大僚讨论,大家都表示同意。而一位参领海秀却指出这种做法的种种弊端,表示反对。和珅沉着脸骂道:“你是什么龌龊官,竞敢反对乃公意见?”其独断专行可见一斑。

大学士梁国治在军机处与和珅同僚时,和珅以其懦弱可欺,经常嘲弄他,甚至用佩刀割掉梁国治的头发来取笑,梁国治敢怒不敢言,只得脸露笑容让他割。乾隆年间担任内阁大学士职务较长,也较稳定的有阿桂、嵇璜、和珅、王杰。阿桂虽以元勋上公为枢府领袖,并兼军机大臣,但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受命在外,真正在京的时间寥寥无几。因此,他虽鄙视和珅的为人,但也无可奈何,只是对他持严峻的态度,不同他同室办公,上朝也对他敬而远之,和珅过来同他说话,他漫不经心地应着,脚步连动也不动。嵇璜是以河督人相,在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任文渊阁大学士。他对于治河业务很有一套,对朝廷大政则很不擅长,加上他并非军机大臣,没什么实权,为人老实,既不愿趋附和珅又不愿与之抗争,所以只好委曲相安。王杰于乾隆五十二年正月人阁,任东阁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有一定权力,为人也正派。当时和珅气焰嚣张,遇事专数,同僚隐忍不言,王杰对和珅所做的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敢于据理力争。由于乾隆非常了解王杰的为人,和珅虽很讨厌他但却拔不掉这个“肉中刺”。王杰讨论完政事,常默然独坐。有一天,和珅抓住他的手说:“你的手保养的真好呀!”王杰正色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珅被说得面红耳赤。可见王杰还是敢于同和珅针锋相对的。但其资历比和珅浅,虽有抗争也无济于事,有时反受和珅压制。

乾隆毕竟算是一位英 主,他虽宠信和珅,但并不认为和珅是个全才。譬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暴发撒哈拉族回民起义时,和珅作为钦差大臣先于指挥全局的阿桂赶到甘肃前线,急于立功。由于他不懂打仗,让清军急进,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所有将领拒听其指挥。阿桂到后向和珅询问失败的原因,和珅说将帅傲慢不听指挥。第二天,阿桂召集将领,让和珅坐在旁边观看,所有调拨,诸将领皆遵其命。

布置完毕,阿桂问和珅:“怎么没见谁傲慢呢?"把和珅弄得非常尴尬,随即打发他回京。这件事乾隆很清楚,和珅不是全才显而易见。同时他也清楚,维护统治是需要各种优秀人才的。因此,对于一些确有才能的大臣,乾隆也是保护的,并不是一味无条件地偏袒和珅,有时甚至斥责和珅对这些大臣的诋毁。但是随着像阿桂这样的老大臣的相继谢世,加上和珅对其他大臣的压制,整个朝堂之上,只显得和珅“资深望重,一枝独秀"。晚年的乾隆虽禅位嘉庆,但继续“乾纲独揽",而他已衰老健忘,精力不济,在他看来和珅在满州大臣中是独一无二的,于是更加重用他,让他任首席军机大臣兼领吏、户、刑三部,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几乎成了乾隆的全权代理。和珅终于登上了人臣权力的峰巅,在整个争夺权力、排除异己的过程中,他的成功似乎别无选择了。不过中国的哲人说过一句话:“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这位不可一世的权臣最终也没能幸免。

枉法暴敛 私欲膨胀

和珅的青云直上直至大权独揽,一个最重要的密诀就是他善于媚上邀宠。他不靠操劳国计民生,不靠战功和政绩,只凭一套讨好皇帝的逢迎本领,就轻而易举地功成名就。而那些忧国忧民的直臣却没有一个能像他这样幸运,有的一辈子都对他望尘莫及。自身的经验告诉他,要做官须会逢迎,国计民生并非当务之急。这种人做官只是相通过迎合皇帝的欲望来满足自已的私欲。他们立身不正,岂望行事能端?正因为如此,所以随着权力的膨胀,他的贪欲也日益膨胀。如果说身居高官可以满足他的虚荣心,使个人意志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那么大量的财富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他的物质享受。高官和财富对这种私欲浓烈的人来说,缺一不可,因此随着官位的步步高升,和珅摄取财富的手也越来越有力,当他位居人臣权力的峰巅时,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贪官也就诞生了。

和珅私欲的急剧膨胀是和乾隆密不可分的。乾隆早年励精图治,严惩贪官,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大清出现了乾隆盛世的新局面,国库积蓄甚丰。晚年的乾隆满足于已有的功业,企图通过一些大肆铺排的巡游,和前无古人的“壮举"来炫耀自己的功业,陶醉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他不再像早年那样克已勤政,兢兢业业,而是宽缓纵贪,接受大臣的礼物,一味享乐,只求能维持这种“盛世”局面。如果早年的乾隆重在做一个“有道明君”,那么,晚年的乾隆则重在做一个“ 快活天子”。乾隆对个人生活享受的追求为和珅聚敛钱财提供了许多可乘之机;而他姑息纵贪,则无疑使和珅的贪欲受到鼓舞,并迅速膨胀。在和珅当权的二十年间,他用种种手段聚敛起数额惊人的财富。

以权谋私是和珅敛财的主要手段。和珅曾担任过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内务府大臣等职,又兼任过崇文门税务监督,并长期管理户部三库(银库。缎匹库、颜料库)。这些全都是肥缺。

内务府负责宫廷使用、食物、武装守备等方面的事务,内廷和皇帝的一切开销都由它负责。各地朝贡的礼品首先得经过和珅这一关。据野史之中的有关记载,乾隆末年,各省的贡品,和珅私吞了十之八九,只有十之一二进宫,以至于和珅家中拥有的珍宝多出内宫好几倍。他家所藏的一颗大珠比乾隆御用的冠顶还大。

有一次,和孝公主的异母兄弟七阿哥不慎打碎了一个碧玉盘,这个盘子直径一尺多,是乾隆帝的珍爱之物。七阿哥怕父皇怪罪,吓得不知所措。七阿哥的弟弟成亲王让他去找和珅想办法。和珅听完哥俩诉说,勉为其难地说道:“此物世间稀有,我又有何办法?”七阿哥一听这话,竟害怕得痛哭流涕。后来和珅答应想想办法。

第二天,和珅一见面就拿出一个盘子,比打碎的那个更大,色泽更精美。

凡是和珅所喜欢的宝物,他会想方设法得到它。有一次,两广总督孙士毅出使安南(今越南)回来,在宫门外候旨时撞见了和珅。

“你手中拿的是什么?”和珅问。

“是个鼻烟壶。”孙士毅回答。

和珅走过去拿来一看。原来这个鼻烟壶是用一个大如雀卵的明珠雕琢而成的。和珅看了爱不释手,便说:“你能否割爱

孙士毅面露难色:“可惜昨天已奏知皇上了,过会儿就要敬呈,怎么办呢?”

和珅有点扫兴,说:“开个玩笑,何必当真!”

没过几天,和珅又碰见孙士毅,得意地说:“昨天我也得了一个珠壶,看看怎样?”

孙土毅一看,正是自已进献的那个,就说:“陛下将我献的那个珠壶给大人了。”

和珅笑了笑。

过后,孙士毅经多方打听才知皇上根本没把珠壶赏给和珅,是和珅串通同党从宫内盗出来的。

崇文门税务是清政府一个重要的税源,同时,也是和珅的一个重要财源;至于户部,主管全国财务,更为和珅侵吞大开方便之门。和珅利用掌握财权的便利为乾隆的巡游、祝寿等各种活动大肆铺排,并扩建园林供乾隆享乐,以满足这位皇帝做“快活天子”的愿望。在划拨经费的同时他大肆侵吞。只要事事让皇帝满意,还可得到大量赏赐,至于花费的大小,已达“盛世之治”的乾隆不以为然,更不去过问他宠信的这位臣子。据记载,乾隆五十三年( 1788 )乾隆帝一次就亲自从张家口赋税收入中拨出三千万两白银由和珅自由支配。这些银两大都流入了和珅的私库。

和珅不仅利用职权,大肆贪污,而且索贿、纳贿。在清代中央政治机构中,内阁大学士声望最高,军机大臣权力最大,御前大臣和内务府总管大臣与皇帝最接近。

这四项关键职务和珅都担任了,而且还兼任了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把持了用人权和财政权。他曾行文各省,要各省把给皇帝的奏折先向军机处提交副本,这无形中剥夺了各地大员向皇帝直接奏事的权力,将他们直接控制在自己手里,使得他们不得不对他俯首贴耳,唯命是从。有敢违逆和珅意志的都会受到排挤或被除掉。这样以来,从朝廷到地方,内而公卿大臣,外而督抚藩臬,为了保住自已的官职,纷纷投到和珅门下,争相进贡,讨好和珅。即便例行公事,如不贿赂,他也会故意刁难至于升官,则更需以钱铺路。在和珅那里大小官职都有定价,出多大价做多大官。

盐政总督、河道总督当时是两个最大的肥缺,标价也最高,想得此职者必须以“巨万纳其府厍”。

由于乾隆帝喜欢游山玩水、每次巡游都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再加上连年用兵、大兴土木,国库渐渐空虚,国家每年正常的财政收人已是人不敷出,对此,掌握财政大权的和珅想出了一个“计划外”开支的办法:议罪银。议罪银主要是为皇帝聚财的措施,又称罚银或自行议罪银,主要针对各省督抚。盐政、织造。税关监督等大员而设。他们一旦犯罪,就必须交出罚银,以免于查处。罚银的数额视罪状的轻重而定。这些罚银归皇帝私人支配。和珅作为议罪银的主要负责人,除使部分议罪银落入自己腰包外,还可以借此索贿受贿。许多官员担心自己被议罪而罚以巨款,便早早向和珅行贿,以防不测。这样,一。旦获罪,和珅从中周旋,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乾隆五十五年,皇帝八十大寿,和珅负责筹办庆典,皇宫内外焕然一新。从京城到圆明园,楼台歌榭一律用金珠翡翠装点,假山上还设有木偶和尚,转动机关,便自行舞蹈。和珅又行文各省,令其进献宝物贺寿。乾隆陶醉于自己的文治武功,并不予阻止,他以为富商巨贾,奢侈程度比王公大臣毫不逊色,治成“盛世”富有一国的他享受一下也无可厚非。不料,庆寿刚完,内阁学士尹壮图上得一本奏疏,内称现督抚犯法,处罚交银数万两,督抚借口缴纳罚银勒索州县官员,造成州县亏空,大大有损于廉政,请永停罚银之例;各省督抚声名狼藉,吏治败坏,商民皆蹙额兴叹,各省风气大抵皆然;请简派满州大臣,密往各省盘查亏空。一向比较自信的乾隆见有人如此诋毁他的“盛世之治”,反对为他的享受筹集资金的措施,一时勃然大怒他简直对这样的忠言忍无可忍,下旨道

朕自御极以来,迄今已五十五年,寿跻八秩,综览万机,自谓勤政爱民,可告无愧于天下,而天下万民亦断无泯良怨朕者。兹据归政之期,仅有数载,犹恐年耄倦勤,稍有弛懈。惟日孜孜,冀仰答昊苍鸿贶。每于召见内外大小臣工时,以朕办理庶务情形,时加谘访,佥称朕精神强国,办事日益勤励。若如尹壮图所奏,则大小臣二等皆虚词贡谀,面为欺罔。而朕五十年以来竟系被人蒙蔽,于外间一切情形全无明察,终于不知矣。著尹壮图将所奏直隶等省亏空者何处?商民兴叹究系何人月选官议论某缺亏空若干又系闻自何人传说?逐一指实复奏。若果查询得实,朕从不肯颟预混过,自有办法。尹壮图不可徒以空言无实,自蹈欺罔之咎也。

总之,乾隆不相信他的“盛世之治"竟会招致民怨;不相信大小百官都谎言奉承,唯独他尹壮图是实言相告;他也决不相信自己五十年来是是非不明,受人蒙蔽。

因此,言语之间对尹壮图充满不信任,对尹壮图上疏的动机深表怀疑。由此可见,和珅把持朝政之黑暗和乾隆所受蒙蔽之深。晚年的乾隆不知道和珅已耗虚了国财,只给他维持着一一个“盛世”的空架子。这一点和珅当然不能让尹壮图向乾隆捅破,也不能容忍他否定自已当政的“功绩”,因此,理所当然地要阻挠密查,保护那些同他狼狈为奸的贪官,以达到继续蒙蔽皇上的目的。

乾隆要尹壮图拿出真凭实据来,尹壮图说各省都有亏空,愿随钦差大臣一同盘查。和珅对乾隆说,皇上不能只相信尹壮图一面之词,而怀疑自己精心挑选的大臣。于是奏请派他的爪牙侍郎庆成为钦差大臣。乾隆准奏,就让庆成与尹壮图先往山西盘查亏空。为了发泄他对尹壮图的私愤,乾隆说,尹壮图是自请前往,不能算是公务,应自已负责旅费开销。庆成本来就是个贪官,到山西后,按和珅的投意,并不急于盘查,先暗中送信,玩乐宴饮以拖延时日,等地方官把府库亏空填补充足,才去开库检查。这样以来,所查之处皆无亏空,尹壮图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奏疏“实为过当",恳请“回京待罪”。但乾隆还不肯就此罢休,定要他同庆成再往直隶、山东、江南各省盘查。其结果自然是“所查皆无亏空”。乾隆又寄谕尹壮图,问他在途中是否看见“商民皆蹙额兴叹"。已知违背上意,处境极为难堪的尹壮图不愿再做无谓的挣扎以激怒乾隆,于是奏折中写道:“所过淮、扬、常、镇以及苏州省会,正当新年庆贺之时,大街小巷擦肩摩踵,人们纷纷提鱼买酒,老少怡然自乐。”

在这次反贪斗争中刑部以“挟诈欺公妄生异议"的罪名判处尹壮图斩决。不过还是乾隆宽宏大量,只要尹壮图在“事实”面前服软,承认他的大清帝国还是盛世乾隆就满足了,放心了,严厉地处置尹壮图并不是目的。况且尹壮图所言并非全无道理,只是不如他所说的一片漆黑,他所奏只是过当,可是并非没有根据。这样想着,乾隆便将尹壮图从轻发落,将死刑改为革职留任。

尹壮图反贪的失败同曹锡宝弹劾和珅家人的失败如出一辙,此次斗争使反贪人士心灰意冷,一直到乾隆去世,再也没人敢像尹壮图那样出来公然反对了。另一方面,以和珅为首的贪官却大获全胜。这次斗争和珅不仅通过他的爪牙在保护各地贪官的同时中饱私囊,而且。更重要的是反贪人士的噤言使他以后的索贿、受贿更加有恃无恐。从此以后,和珅的索贿、受贿变得明目张胆,各地贪风H炽,政治更加腐败。

由于把持朝政大权的是贪官和珅,只要舍得花钱,不但官能做稳,而且不愁升迁,甚至犯罪后也可以得到这尊大神的周旋保护。因此,各级官吏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和贪污,争先向和珅进贡。这样以来,和珅受贿的价码也水涨船高。两淮盐政征瑞一人,先后就贿赂和坤四十万两银子。有的官员则不惜高价购买奇珍异宝,投其所好。和珅每天早晨都服用一粒珍珠,以延年益寿,增强记忆。江苏吴县有个珍珠商得知这一情况后,突发奇想,他把每个珠子用赤金包裹成丸状,增加了珠子的价值,大粒2万金,次者万金,最便宜的也有八千金。尽管价格昂贵,但为了讨好和珅,官员们仍争相购买,生怕买不到。

向和珅行贿的官员不计其数,以至于出现行贿无门的情况。有一个山西巡抚派他的属下带二十万两银子专程到京城给和珅送礼,和府无人接待,这个人问明情况后,以五千两银子作“小费”求见,结果只出来了一个年轻仆人,张口就问“黄的指黄金)还是白的(指银子)?”态度十分傲慢无礼。当听说是白的时,他便让手下人收入外库,然后给了送礼人一纸便条,说:“拿这个回去为证吧。”随即返身人内。

送礼人一打听,这个年轻奴仆原来只是个门子。送了二十万两银子竟连和珅的面也没见上,见个门子就花了五千两,他不由得长叹道:“侯[ ]深似海,和府财如山。”

为了能有大量财富向和珅行贿并供自己挥霍,各级官吏除向百姓搜刮外,还有恃无恐地大量动用国库,各省的亏空日益严重,吏治更加腐败。有的因后任不肯接受前任的亏空,上司要从中周旋;有的虽接受前任亏空,离任时照旧亏欠;有的本来没有亏空,离任时将库中银两席卷一空,名日“做亏空”。 这样一来,搞得处处亏空且数字骇人听闻。由于这些官吏们将负担最后都转嫁到人民头上,使国计民生受到严重影响,从而激起民变,各地起义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大清帝国从此元气大伤,渐渐地衰落下去。

与国库亏空财政告急的情况炯然不同的是,和珅家的仓库虽然一个又一个地盖,仍然不够用;有时不得不“夹墙藏金”“地窖藏银"。

和珅通过贪污受贿聚敛起大量的奇珍异宝,虽说他已有了个人大肆挥霍的物质生活基础,但难以自圆其说。因为仅凭俸禄和皇帝的赏赐是难以支撑那种挥霍无度的物质生活的。狡猾的和珅,用他库藏的赃银或其他手段大肆置办产业,不仅以此作为他巨额收人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还可由此再增加一。些收入。

根据清代官方档案记载,和珅拥有的土地共计十二万六千六百亩,主要集中在直隶、热河及京津地区。这些田产有的是乘人之危低价买进的,有的干脆就是向有求于他的人直接索取的。另外,和珅还用相当一部分钱财 去放债,并开有当铺、银号、钱庄,以赚取更多钱财。他的当铺有七十五座,银号、钱庄有四十二座,共计本银三千零四十万两。和珅还涉足工商业,他开有粮店、酒店、瓷器店、灰瓦店、旅店等。总之,凡是有利可图的行业,他都不放过。在经营中,他倚仗自己的权力排斥同行,垄断市场,从中牟取暴利。尽管这些产业的收人也相当可观,但比起他的贪污和受贿所得,那是小巫见大巫,不足为奇的。

总之,在当政的二十年里,和珅通过种种手段聚敛起无法统计的财富,他不仅爬上了人臣权力的顶峰,而且成为当时天下的首富。

身居高位 奢侈生活

小人终生营谋也不过为满足自已的私欲。身居高位的和珅,不以社稷安危为重,更不念黎民百姓之疾苦,每天以蒙骗阿谀为首要任务,维护着乾隆对自己的宠信,把持着朝政,他对下颐指气使,张扬个人意志,过足了“官”瘾,同时,又“靠官吃官",大量受贿,榨尽民脂民膏,聚起惊人财富,过着奢靡的腐朽生活。史书说他的生活食用“豪侈富丽,拟于皇室" ,这决不是夸大其辞。

和珅曾为内务府大臣,各处进贡的山珍海味,稀有特产,无不经过他手,他从中大量侵吞,皇上桌上有的,他桌上自然也有。后来,他大权独揽,皇帝又宠信无比,各级官员对他的奉迎胜过对皇帝本人,因而和珅桌上所列珍味,皇帝老子的御膳未必能比得过。美味隹肴,勿需细述,单道一事,亦可想见和珅平日食用之一斑。和珅为增强记忆,益寿延年,每天要服用上好的新鲜珍珠一粒。而这些珍珠是各地达官贵人以每粒八千至二万两银子的不等价格买来进贡给他的。我们曾在前面提到过这件事。和珅每日所食,且不说珍味价值多少,即此一项,不知就需要耗费多少百姓一年的血汗钱。

饮食如此奢侈,衣着也华丽非凡。和珅当政时,人们只见和府男女轻裘锦绣,难知其详。后来和珅被诛,在清查他家产的帐单上,单貂皮就有一千五百多张,狐皮一千多张,其他各种上等皮毛数不胜数,另外,他还有绸缎库两间,各种衣服五千三百多件。和珅的衣服质地考究,他有一件衣服的钮扣全部是精致绝伦的西洋小钟表做成。又据说和珅患有腿病,每逢夏秋换季就会发作。不知谁献了一方,建议和珅每天上朝前让家人杀一条狗,用剥下的热狗皮包在膝盖上,然后乘轿或肩舆人宫以减轻痛苦。有多少狗因和珅而丧命,无人统计。

随着和珅职位的升高,财富的巨增,和府规模日益宏大,修造也日益豪华。和珅的宅第在当时京城权贵中是首屈一指的。它北临前海(今什刹海) ,南近北海,周围河渠纵横,风景秀丽。和府分左、中、右三路建筑。中路建筑的两侧是各有四五进院落的两路住房,两路建筑的最后一进院落连在一起,其中的五间正房号为“锡晋斋”,该房主要是用名贵的楠木建筑而成。三路建筑最后是后花园。园内有假山亭阁、戏楼,还有仿长城的建筑物。整个宅第还有一处别具一格,就是它安有路灯数十对,陈设太平铜缸五十余个。这两样东西连同楠木建筑是只有皇宫才能享用的。

可供和珅玩乐的花园有三处,但豪华富丽的程度能与皇宫媲美的是淑春园。

淑春园是乾隆帝赐给和珅的。这个园位于今北京西北效海淀一带。大约从乾隆初年开始修建。乾隆晚年,精力不济,对大权独揽的和珅尤其器重,为了酬劳他的这位宠臣和亲家,特将此园赐给和珅。和珅得此园后,将其改名为“十笏园”。这个园名,既可以表明皇上依任之重,宠遇之隆,也可以道出他政务之劳,辛苦之甚。同时,我们从中也不难看出他的炫耀,及他对此园“受之无愧"的巧妙说明。和珅拥有此园之后,不惜重金重新修整全园,内部的建筑完全仿照圆明园中的蓬岛、瑶台。

新园遍种名花异草,房屋式样均仿照大内宁寿宫的建筑,富丽堂皇,华贵雍容。园内一共有房屋一千零三间,游廊楼亭三百五十七处;另有马圈一处,共有房四十五间。修园所花经费无法算清,光是园内的一尊太湖石,据说就花了数千金才运来。

耗费之巨可想而知。除此之外,和珅在热河避暑山庄附近及其他地方还有不少住宅。一些王公大臣非常艳羡和珅的府第。庆僖亲王永磷,是乾隆的第十七个儿子他对争取储位漠不关心,对和珅的府第却念念不忘,他曾说:“天下至重,怎么敢存非分之想,只希望圣上他日能将和珅邸第赐我居住就心满意足了。”后来嘉庆亲政没收了和珅住宅,随即赐给庆僖亲王一处,满足了他的愿望。

乾隆五十五年(1790),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同乾隆最喜爱的皇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喜结良缘之后,和珅将丰绅殷德夫妇安排在淑春园的西半部分居住,和珅自己和他的妻妄们则住在东半邵分。

和珅的妻子冯氏,在和珅受诛的前一年离开了人间。当时葬礼十分隆重,出殡时,王公大臣争相送殡,一时间车马为之拥阻,真是盛况空前。和珅除正妻之外,姬妾成群。里面有商人、下属送给他的美女,也有内廷中遣出的宫女,还有别人遗留下的侍妾。姬妄到底有多少,当时的人难以说清。这里只说一件事,大家可以去推想。据说有一次庆典,光给姬妾们买花和珅就用了数万钱。所有姬妾中,最受和砷宠爱的有两个,一个是被府中称为二夫人的长二姑,另一个是苏州女子吴卿怜。吴卿怜美丽端庄,外秀慧中,十五岁时被浙江巡抚王直望纳妾。后来,王亶望因贪污罪受诛,吴卿怜为侍郎蒋锡签所得,后又被蒋作为讨好的礼物送给了和珅。和珅十分迷恋吴卿怜,同她常在一起饮宴、吟诗。为讨她欢心,还特地给她建了一座小楼,取名“迷楼”。后来和珅被赐死,吴卿怜也自缢身亡,且留下一首悲凉的诗晚妆惊落玉搔头,

家在西湖十二楼。

魂定暗伤楼外景,

湖边无水不东流。

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的和珅竟也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几度适人的吴卿怜对未来彻底绝望了。自己会渐渐地人老珠黄,若再适人,此人再败,还能依靠何人再说,所依之人未必如和珅那样宠爱她。人活百年,总须一死。与其委屈求全所适非人,凄惨度日,还不如一死,早为解脱。何况和珅不论怎么说对她有“知遇"之恩,她自己心中也不忍割舍。思想至此,心灰意冷的吴卿怜,在抄家的人进门时,悬帛自尽,一缕芳魂寻和珅去了。

为了服侍一家大小,和珅大量使用的家奴和婢女,并且还利用职权大量使用公役人员,步军统领巡捕营在和府供役的就有一千多人。 这些奴才也仗势欺人,欺压良民,敛财挥霍。那些不知耻的达官贵人也巴结他们,进献财物,甚至与之联姻。

和珅的大总管刘全拥有房宅一百多间,规模不亚于王公大臣的官邸,他的家产有二十余万。和府还有一个管家呼什图,时称“内刘",家资也有十余万,他为他的三个弟弟分别捐纳了知州、守备、州同等官衔。

和珅虽位及人臣、富甲天下,但他毕竟是人臣,这一切都是靠察言观色、阿谀逢迎得来的,并且还要靠这一。手去维持,他的身心受到巨大的压抑,他的种种欲望也无疑受到种种限制。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特别是和珅这种贪得无厌的人更是如此。

他常常采用曲折的方式满足自已,打破种种限制的束缚。为了过“皇帝瘾”,每至夜深,和珅就在灯下穿戴起皇帝的龙袍,把朝珠悬挂在脖子上,对着一面大镜子或走或停或说或笑,发号施令,颐指气使,品味身处人世权力顶峰的虚假的“快乐”。待过足了瘾,他才若有所失地取下朝珠脱去龙袍。这一切和珅是偷偷摸摸去做的。

在人世,和珅所享受的荣华富贵达到了一个人臣所能达到的极限。在他看来,他的后代即使不去做官,偌大的家业,也够他们消受的了。对于子孙的未来,他基本是放心的。可恼的是人总有一死,他和珅也不例外,已进人老年的他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他太留恋人世的荣华富贵了,他舍不下这一一切。在去地府之前,他要安排好自己的后世,他想把这人世的豪华奢侈带进地府去。假如他知道将转生何处,他也一定会妥为安排,以求生生世世永享此荣华富贵。可惜他只知道人死之后要进地府,其他则不得而知。和珅在蓟州选了一大块土地,预建地府宅第,即所谓生坟。该坟蔚为壮观,外围墙长二百丈,内围墙长一百三十丈;里面有石门楼一座,石门两扇,前面开凿了隧道;盖有正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五间,正房称亭殿,厢房称配殿,大门称宫门。在坟的周围,还建有大批阳宅,计房屋二百一十九间,是十几户守坟家奴的位所。当地人称这座坟为“和陵”。坟的规模和建制超越了规定。亲王墓地的周长不过百丈,而和坤比亲王的还长了一倍多,简直是想同皇帝老子一比高下了。不幸的是和珅辛苦所营竟成徒劳,死后终未居身其中。

受诛嘉庆 荣耀无比

古人有言:玩火者必自焚,玩水者必自溺。权相和珅估宠贪恣,滥施淫威,祸国殃民,埋下了大清帝国社会危机的祸根。晚年重在做“快活天子”的乾隆没有想到他留给子孙的已不是什么“盛世”,而是满目创痍,伤痕累累且已开始动荡的大清帝国,一个由此开始走向衰落的大清帝国。月圆则亏,封建社会虽说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矛盾,但人事方面的影响也至关重要,至少它对国家的治乱兴衰会起到一种延缓或加速作用。大清帝国落得这般田地,乾隆与和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历史对他们的惩罚却迥然不同。以“十全老人”自命的乾隆,做着“功德圆满"的好梦安然崩逝。葬礼也很隆重。至于作恶多端积怨太深的和珅,在扰乱了大清的同时,也毁掉了自己,落得一个亡身破家的结局。

乾隆在位时,和珅地位尊贵又极度受宠,有泰山之安,平日只顾哄这位老态龙钟的皇帝开心,从不担心像样他这样的宠臣和重臣会受到什么威胁。但在公元年,和珅的内心却被大大的震动。

这一年,乾隆八十五岁,在位已六十年。他决定正式公布密立的储君,并于明年禅位于新君。和珅从乾隆那里已猜测出这位储君为十五阿哥嘉亲王颥琰。乾隆的这一做法还是使和珅吃惊不小。春风得意。气焰嚣张、为所欲为的和珅一下子从对自已权势的陶醉中清醒过来:乾隆帝已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这个靠山如即将崩溃的冰山,很快就会付之东流。他无权阻止一位老皇帝建立储君,他将要面对一位自己并不十分了解,心中毫无把握的新君。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明年老皇帝就要禅位,他还没做好接受新君的思想准备,新君如何待他,更是不得而知。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切切实实地感到自身受到了一种严重的威胁。

乾隆决定的禅位时间,对于还未巴结好新君的和珅来说简直太仓促了。他巴不得老皇帝多在位些时间,虽说面对新君是迟早的事,但老皇帝在位一。天,他能心安一天,至少可以赢得从容巴结新君的时间,为继续受宠于新君,保住自已既得的一切打好基础。想到这里,和珅向乾隆启奏道:“内禅的大礼,史书上虽然常有记载,也没有多少荣耀的地方。只有尧传舜、舜传禹算是旷古盛典。帝尧传位时,已在位了七十三年;帝舜六十一岁开始登上帝位,在位三十九年才传位于禹。当时,尧舜的年纪,都已到一百岁左右,皇上老当益壮,一定会比尧舜还要长寿,再在位一二十年,传给太子也不算迟。况且四海之内仰皇上若父母,皇上多在位一日,百姓也多感恩戴德一日,奴才等受尽皇上的恩惠,尤愿皇上永远庇护。连马还知道留恋他的主人,难道我等还不如马吗?”

从前,和珅伺乾隆喜怒,所言无不被采纳,不料这次却难以劝转,只听乾隆说道:“爱卿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朕二十五岁即位,曾对天发誓,如果能在位六十年就传位给太子,不敢超过皇祖在位六十一年之数。蒙上天保佑,甲子已周,初愿已实现,怎敢再生奢望?皇十五子题琰,克肖朕躬,所以联将公开宣布他为皇太子,明年禅位。如果怕他刚登基时经验不足,出什么差错,这时朕躬尚在,自然会随时训政,不劳爱卿忧虑。”

和珅听后无言以对,但又不甘心,于是又暗中运动和硕礼亲王永恩等人联名上奏,请乾隆帝暂缓退位。乾隆帝仍不改初衷。和珅见事情不可挽回了,不得不另作打算。不过,乾隆虽说明年禅位,但也明确表示“随时训政”,并未彻底放权,禅位只是个形式问题。这一点让和珅心里又有些底了。话又说回来,乾隆已是风烛之年他必须抓紧老皇帝在世的时间,搞好同新君的关系,以便能继续受到宠信,一如乾隆在时。否则的话,怕将来乾隆驾崩,新君亲政,会给他和珅带来灭顶之灾。他现在觉得自己须立即行动起来,积极去消除自已所感到的威胁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安。

基于自己得宠的经验,和珅为邀新君欢心,依然决定采用那套已炉火纯青的讨好逢迎的手段去达此目的。在乾隆帝于当年(1795)九年初三日宣布册立颛琰为皇太子的前一天,和珅为了表明自己对新君的“拥戴”,手捧一柄表示吉 祥、喜庆的如意,来到颥琰府上进献,暗示喜事就要来临,他先表祝贺。和珅想通过泄露机密取悦颐琰,为将来在他手下站稳脚根作好铺垫。

嘉亲王颛琰聪敏好学,性格内敛,且以仁孝见称,他得以成为皇太子是和他这些自身条件息息相关的。和珅今天前来预先透露消息,对于大清的状况以及自身的处境十分清醒的颛琰的心情却是难于言表的。他知道父皇交给他的将是一个急待整顿的烂摊子,但在父皇的有生之年他却不能有所行动,否则,自身之位难保,整顿大清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他只能顺从父皇之意,等待这位老人归天之后再行整顿;再者大清这种日渐衰落局面的形成,奸佞和珅有无法推卸的责任,他真想早除此贼,但又不能,确切地说,父皇在世之日他不能有所动作,因为他知道父皇对和珅的信任无人能比,他得罪了和珅,同样会威胁到自身的位子,对于和珅,他目前也只能不露声色,且谨慎以待。见和珅以泄密来邀“拥戴”之功,颛琰既不表特别的感激,也不表特别的冷淡,不温不火,喜怒不形于色,让狡猾的和珅摸不着底细。以常理相推,知自己将为皇太子岂能不高兴?知某人拥戴岂能不感激?善于察言观色的和珅却从颛琰脸上看不出个究竟来,只得以为他就是这么个性格罢了。

乾隆六十年九月三日宣布册立颛琰为皇太子,第二年(1976)正月初一举行归政大典,乾隆将象征皇权的“皇帝之宝”亲授给皇太子,自己称太上皇,本年即称嘉庆元年。归政之后,乾隆继续执掌国家要务,用人行政,非他莫属。他才不愿做一个形同虚设的太上皇,使自己像历史上曾有的一些太上皇那样受制于人。嘉庆名义上是皇帝,但在乾隆心中,他始终也没有高出皇太子的地位。不过,岁月不饶人,乾隆的精力是越来越不尽人意了。始终不肯彻底放权给嘉庆的乾隆,只能依靠宠臣和珅替他处理政务,和珅得意非常,也狂妄非常。虽然如此,他丝毫不敢怠慢嘉庆,相反,对这个让人摸不透的嘉庆,他是警惕的。他不能让新皇帝培植私党,另起炉灶,和自己做对;他要让新皇帝任用他就像老皇帝一样,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这位新皇帝。

归政后,乾隆想把正在两广总督任上的朱理召为大学土。这对和珅震动极大因为朱理不是别人,而是嘉庆帝的老师。朱理和嘉庆帝感情非常好,嘉庆帝十分敬重他。这人若被召为大学士,他和珅的位子还能坐稳吗?善于保护自己、深谋远虑的和珅,在自已不知道谁将被密立为皇太子时,早就注意伺察过每位皇子的过失,作为将来控制他们的资本,正所谓“闲时备下,忙时用。”他这一具有“远见"的工作这时派上用场,不但排挤了朱琲,也使嘉庆帝险遭阴沟翻船。

原来乾隆五十五年,既是乾隆八旬大寿,又是朱理花甲之年。颟琰情不自禁竟毫不忌讳地在贺诗中把父皇与老师联在一起。诗中写道圣主八旬岁,鸿儒花甲年。

三天德夙著,五福寿为先。

律转浃辰纪,辛占二百前。

芝颜驻丹景,艮背贯渊泉。

鹤下瀛州树,花摇海岳烟。

千春桃结实,十丈藕成船。

论道心追洛,传家族茂燕。

吏铨资重任,台鼎待名贤。

文笔超韩柳,诗才贯道禅。

早锤爪爬盛,不使葛滕牵。

设醴诚难罄,尊师独敬尊。

期颐长颂祷,如阜更如川。

这首诗,和珅早就盯上了,不过,到现在它才派上了用场。和珅偷偷把这首贺诗给乾隆看。说嘉庆早就想“市恩于师傅”。乾隆大怒,准备治嘉庆的罪,多亏董诰劝谏才做罢;但对朱理,不久就借故降为安徽巡抚,并谕令“不得内召”。

嘉庆帝经此一挫,对和珅更加小心,装出很器重和珅的样子。遇有需要上奏太上皇的事,就托和珅代言。一些近臣认为这样做不好,嘉庆说:“朕正依靠相公处理天下事务,你们这些人怎么可以轻视呢?”和珅还不放心,又推荐他的老师吴省兰给嘉庆抄录诗稿,以便监视嘉庆,嘉庆对和珅的用意心知肚明,吟咏中却一点也不露出对和珅的不满。这样,和珅才安了心。

此时的和珅任首席军机大臣,并兼管吏、刑、户三部事务,是精力日益不济的乾隆处理政务全力依靠的得力大臣。太上皇的过分宠信和倚任以及新皇帝的隐忍退让,使把持军政财大权总揽一切的和珅 自言:老皇帝一点也离不开他这个国家重臣,特别是现在,这个感觉是真实的;他又有一个感觉,即不如他的父亲、缺乏经验的稚嫩的新皇帝,也会倚重他这个老皇帝曾倚重二十年的能臣,这是一个错觉。对这个错觉,他有一套“合理”的解释:嘉庆以仁义孝顺晋称于世,他父亲倚重的,他难道能不倚重?自己有“拥戴之功”,嘉庆哪能不心存感激?嘉庆无理政经验,岂能不需要他这个曾兼数职、熟悉国家事务的国家重臣为自己效力?这样看来,他和珅真是为新老皇帝所共重的“国宝”了。

和珅春风得意之余,难免得意忘形。老皇帝在圆明园召见和珅,和珅竞然骑着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全然不顾君臣之礼,一派无父无君的气势。

八十几岁的老皇帝身体不佳,批折里有些字笔画不清楚,和珅胆敢说:“不如撕掉,”

并且另行拟旨。训政期间,乾隆的很多谕旨是由和珅传达出来的。和珅的专权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人人侧目,却无可奈何。

嘉庆三年( 1798)和珅被封为一等公爵,荣耀无比。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是他人生历程的“回光返照”。不动声色的嘉庆郁积的怒火正在待机喷发,准备烧毁他这个祸害大清的恶魔。

嘉庆四年( 1799)正月初三日上午,已经八十九岁的乾隆帝驾崩,嘉庆帝终于挣脱了束缚。他虽有丧亲之痛,但更多的是解脱之后的轻松和除奸之急切。他三年多的隐忍难道不正是为等这一天吗?对父皇留下的内创累累、积重难返的残破局面,他必须迅速挽救;而要整饬内政、挽救危机,必须从铲除大奸和珅入手,这一点他早已成竹在胸了。

嘉庆帝现在对和珅简直是忍无可忍了。再说和珅手握重权,若有迟疑,可能会有不测之事。为先发制人,嘉庆帝不惜在大丧之日动起手来。乾隆帝驾崩的第二夫,嘉庆就剥夺了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两职,责令他同其死党福长安昼夜守值殡殿,“不得任自出入”。这实际上是将两人软禁起来,让其无法作乱。当天,又发了一道上谕,明揭种种积习流弊,为顾全父皇的体面,尽力将各种责任下移,说“伊等之意,自以皇考高年,惟将吉祥之语入告”。将矛头直指和珅。

政治嗅觉比较灵敏的官员们从嘉庆帝的言行中看出了诛除和珅已迫在眉睫。

乾隆帝的去世使和珅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正式亲政的嘉庆帝的所做所为使和珅始料不及,他非但不重用他这位“老臣”,而且对他发起了咄咄逼人的攻势,使他方寸大乱,不得不任其摆布。和珅的“威势"已经倒了。早就想铲除和珅的正直的大臣和曾依附和珅的政治上的投机分子都明白时机已到,纷纷揭露和珅。

正月初八日,嘉庆帝命给事中王念孙,御史广兴等列款纠劾,宣布夺大学士和珅、户部尚书福长安职,下狱治罪。特命皇兄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理前去传旨,由武备院卿、护军统领阿兰保监押执行。同时,嘉庆帝又当即令钦差查抄两人家产。

所查和珅家产的清单如下

赤金首饰共三千六百五十七件,东珠八百九十四粒,珍珠一百七十九挂,散珠五斛,红宝石顶子七十三个,祖母绿翎管十一个,翡翠翎管八百三十五个,奇楠香朝珠六百九十八挂,赤金大碗五十对,玉碗十对,金壶四对,金瓶两对,金匙四百八十个,金盆一对、金孟一对,水晶缸五对,珊瑚树二十四株,玉马一只,银杯四千八百个,珊瑚筷四千八百副,镶金象箸四千八百副,银壶八百个,翡翠西瓜一个,猞猁狲皮八十张,貂皮二百六十张,青狐皮三十八张,黑狐皮一百二十张,玄狐皮一百八十张,海虎皮三十张,海豹皮十六张、西藏獭皮五十张,绸缎四千七百三十卷,纱绫五千一百卷,绣蟒缎八十三卷,猩红洋呢三十疋,哔叽三十疋,各色布四十九捆,葛布三十捆,各色皮衣一千三百件,绵夹单纱绢衣三千二百件,御用纬帽二顶,织龙黄马褂二件,普色缎四开禊袍二件,白玉玩器六十四件,西洋钟表七十八件,玻璃衣镜十架,小镜三十八架。铜锡等物七千三百余件,纹银一百零七万五千两,赤金八万三千七百两,钱六千吊,房屋一千五百三十间,花园一所,房地契文五箱,借票二箱,杂物不计。

清单共计一百零九号。除金银铜钱外,其中的二十六号,当时估价,已值白银两亿两千三百八十九万两。另外八十三号,还没有估价。如果按近人梁启超的说法,和珅的全部家产差不多能有八亿两。当时清政府全年的收入才七千万两白银,当权二十年的和珅的家产竟比清政府十年收人的总和还要多,难怪在正月十七宣布这些查抄清单后,全国震动,以至当时在民间流传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谣。历史上曾有的巨富王崇、石恺根本不能和和珅同日而语,就是皇帝老子恐怕也没有过这种大家私。和珅作为中国有史以来的头号蠹国肥私的大贪污犯是当之无愧的。

正月十一嘉庆帝又发了一道上谕

和珅受大行太上皇帝特恩,由侍卫拔擢至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多年,叨沐殊施,无有其比。朕亲承付托之重,猝遭大故,苫块之中,每思三年无改之义,皇考简用重臣,斯不肯轻为变易。今和珅情罪重大,并经科道诸臣列款参奏,实有难以刻货者。是以朕于恭颁遗诏日,即将和珅革职拿问,胪列罪状,特谕众知,除交在京王公大臣会审定拟外,着通谕各督抚,将指出和珅各款,应如何议罪?并此外有何款迹?各据实复奏。

各省督抚多是指斥和珅一番后,请求将其处死。正月十五日嘉庆将和珅的二十大罪状公布于世

朕于乾隆六十九年九月初三,蒙皇考册封为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上年正月,皇考在圓明园召见和珅,伊竞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见,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蔽,以致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皇考圣躬不豫时,和珅毫无忧威,每进见后,出向外廷人员叙说,谈笑如常,丧心病狂。其大罪六。

昨冬皇考力疾披章,批谕字划间有未真之处,和珅胆敢口称不如撕去,竟另行拟旨。其大罪七。

前奉皇考谕旨,令伊管理吏部。、刑部事务,嗣因军需销算,伊系熟手,是以又谕令兼理户部题奏报销事件。伊竟将户部事务一人把持,变更成例,不许部臣参议一字。其大罪八。

上年十二月内,奎舒奏报循化、贵德二厅,贼番取众千余,抢夺达赖喇嘛商人牛只,杀伤两命,在青海肆劫一案。和珅竞将原奏驳回,隐匿不办,全不以边务为事。

其大罪九。

皇考升遐后,联谕令蒙古王公未出痘者,不必来京。和珅不遵谕旨,令已未出痘者,俱不来京,全不顾国家抚绥外藩之意,其心实不可问。其大罪十。

大学士苏凌阿两耳重听,衰迈难堪,因系伊弟和琳姻亲,竟隐匿不奏。侍郎吴省兰、李璜、太仆寺卿李光云,皆曾在伊家教读,并保列卿阶,兼任学政。其大罪十一。

军机处记名人员,和珅任意撤去,种种专擅,不可枚举。其大罪十二。

昨将和珅家产查抄,所盖蚺木房屋,潜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断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其大罪十三。

蓟州坟茔,居然设立享殿,开置隧道。附近居民有和陵之称。其大罪十四。

家内所藏珍宝,内珍珠手串,竟有二百余串,较之大内多至数倍,并有大珠,较御用冠顶尤大。其大罪十五。

又宝石顶并非伊应戴之物,所藏真宝石顶有数十余个,而整块宝石不计其数,且有内府所无者。其大罪十六。

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其大罪十七。

且有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内并有埋藏银两百余万。其大罪十八。

附近通州、蓟州地方,均有当铺钱店,查计资本,又不下数十余万,以首辅大臣与小民争利。其大罪十九。

伊家人刘全,不过下贱家奴,而查抄资产,竞至二十余万,并有大珠及珍珠手串,若非纵令需索,何得如此丰饶?!其大罪二十。

其余贪纵狂妄之处,尚难悉数。

经刑部严刑审讯,和珅对上述指控大多供认不讳。大学士、九卿等文武人员及翰詹科道官员经过会议之后,请求皇上将巨贼和珅照大逆律凌迟处死,将福长安照朋党律斩首,并请立即正法。这时,便轮到嘉庆帝作最后的裁决了。

和珅亡身破家已成定局,皇妹和孝固伦公主无论怎样求情,也无法使皇兄饶恕他的公公犯下的罪孽。无可奈何之下,只求能保全和珅的家眷,以及和珅的肢体。

为了顾全父皇及皇妹的体面,嘉庆帝作了一些非实质性的变通。正月十八他下达上谕

和珅种种悖妄专擅,罪大恶极,于法实无丝毫可贷。因思圣祖仁皇帝之诛鳌拜,世宗宪皇帝之诛年羹尧,皇考之诛讷亲,此三人分位与和珅相等,而和珅之罪尤为过之。从前办理鳌拜、年羹尧皆蒙恩赐令自尽,讷亲则因贻误军机,于军前正法。

今就和珅罪状而论,其压搁军报,有心欺隐。各路军营,听其意指,虚报首级,坐冒军粮,以至军务日久未竣,贻误军国,情罪尤为重大,即不照大逆律凌迟,亦应照讷亲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于一二年后办理,断难宽其一线。惟现当皇考大事之时,即将和珅处决,在伊固为情真罪当,而联心究有所不忍。且伊罪虽浮于讷亲,究未身在军营,与讷亲稍异。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以和珅之丧心昧良,不齿人类,原难援八议量从未减,姑念其曾任首辅大臣,于万无可贷之中,免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赐令自尽。此朕为国体起见,非为和珅也,至福长安受皇考厚恩,即居和珅之次,且与和珅朝夕聚处,于和珅罪状,知之最悉……乃始终并无一语,是其有心扶同徇隐,百喙难辞……照大学士等所请按例办理,实罪所应得。但科道中并未将福长安指款参劾,而所抄资产,究不及和珅十分之一二。和珅现已从宽赐令自尽,福长安亦著从宽改为应斩监候,秋后处决。并著监提福长安前往和珅监所,跪视和珅自尽后,再押回本狱监禁

在这道上谕下达之前,因在刑部大狱中的和珅预感到大势已去,时日无多了。

他触景生情,把自已对嘉庆的怨恨以及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写进了他的《狱中对月》诗:

夜色明如许,嗟余困不伸

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

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

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

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

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在这种诗中没有和珅对自己罪行的反省,而更多地则是他对嘉庆的怨恨,这种怨恨在他临死前所写的绝命诗中,变成了一种隐晦的诅咒:“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

正月十八日黄昏,执法官到监狱公布了嘉庆帝的圣旨,和珅领旨后,留下了文章开头提到的四句绝命诗。然后对儿子和福长安说:“我们一起为先帝效命很久,本来应当一道同归。今皇上已有钟爱之臣,我们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就先走了。”说完,挂好白练,将脖子套人,福长安等跪在一边眼睁睁地看着和珅气绝身亡。

此时的和珅不但丢掉了他的阳宅,连在蓟州营建的阴宅也被全部拆除。他的儿子丰绅殷德只得在原墓地附近寻了一块地方将他草草掩埋。曾经气焰熏天的和珅曾经富甲天下的和珅,终于同他的富贵荣华一起烟消云散了。

和珅死后,于嘉庆元年( 1796)病死于“剿”苗军中的和琳,也被削夺所赐公爵撤出太庙,拆毁所立专祠。丰绅殷德因皇妹和孝固伦公主的原因,仍留袭伯爵,但只能在家安住,不许出外滋事。丰绅殷德后来慕道,向方士们学习养生之道,结果得了喘痰,号咳了几十天后死掉了,死时还不到不惑之年。大学士苏凌阿系和琳姻亲,和珅引他人相,年愈八十,老态龙钟,强令退休回家。侍郎吴省兰、李璜、太仆寺卿李兴云等,统是和珅所引用,黜革有差。真是树倒猴狲散,恃人不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