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吴璘

吴璘(南宋名将)

吴璘简介

吴璘: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南宋著名的爱国将领。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绍兴元年(1131年)至绍兴四年(1134年)间,与吴玠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死后,以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加拜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绍兴十年(1140年)再度抵御南侵金军,以功建节,拜镇西节度使。累官至太尉、奉国节度使、御前诸军都统制等。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分兵四路,大举侵宋。吴璘被授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国西路元帅徒单克宁长期对峙,彼此互有胜负,至“隆兴和议”签订后,退守四川。乾道三年(1167年),病逝,年六十六。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7] 自撰有兵书《兵要》,今已佚。

吴璘传记——

吴璘(1101~1167),南宋初期抗金名将。字唐卿。德顺军(今甘肃静宁)陇干人,吴蚧之弟。吴璘投戎后随其兄出入行阵,历经百战,多有战功。吴玠死后,他代兄之职,经略陕西,守卫西蜀,屡败金军。吴璘守蜀20年中,屡次抗击金兵入侵,成为南宋初期一位重要的方面之将。

一、备兵边陲屡胜金军

吴璘少好骑射,后随兄吴玠投军效力。张浚宣抚川陕时,赏识其兄弟二人之才,遂予以擢用,吴璘掌宣抚司帐前亲兵。高宗绍兴元年,吴璘随兄在和尚原坚守拒敌,因功被授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升康州团练使。此后,吴玠移师河池,吴璘守和尚原。绍兴四年(1134),金兵入侵仙人关,吴璘接兄书信后,即率兵弃原入援。除英勇作战外,他还为其兄出谋划策。战后因战功显赫,升为定国军承宣使、熙河兰廓路经略安抚使。绍兴九年(1139),吴玠去世,朝廷授吴璘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绍兴九年,金人归还宋河南、陕西等地,与宋廷议和。朝臣楼炤至陕西,传诏令命吴璘等三将分陕而守,并欲将川口诸军尽撤回陕西。吴璘说:“金人反复难信,怕有他变。今我军尽移陕右,蜀口空虚,敌若自南山扼制我陕右军,然后再直捣蜀口,我军将不战自败。今当依山设屯,控其要害,待其力疲,渐图进据。”楼炤从之,命吴璘和杨政两军屯内地保蜀,郭浩一军屯延安以守陕。

不久,胡世安制置宣抚四川事,至河池(今甘肃徽县)。当时朝廷议和,欲废仙人关。吴璘立主修关隘、屯粮草,并使川陕之兵互为呼应,胡世安也以为是。在胡世安支持下,吴璘仅以牙校之队赴秦州(今甘肃天水),留大军屯守阶、成山寨,令诸将勿得随便撤去守备。第二年,金人果然不守盟约,发兵南侵,金将撤离曷率兵渡河入长安、趋凤翔,将宋陕右诸军隔在敌后,远近震恐。吴璘以书送往金营约战。金将鹘眼郎君带三千铁骑兵冲击吴的军阵。吴璘与部将两败金军,撤离曷率兵逃归。

绍兴十一年(1141),金将胡盏与习不祝合金军五万屯刘家圈。吴璘请缨出击。金将胡盏、习不祝据险自固,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认为宋兵不敢进攻。吴璘见敌难破,于是派部将姚仲、王彦二人带轻兵夜半衔枚登岭,举火为号,袭扰金兵。金人夜半惊醒,一时慌乱。宋兵趁势杀敌,金兵纷纷逃入险隘。金将习不祝善谋,胡盏善战。宋军夜袭金军后,习不祝意欲坚守,胡盏依恃军锐山险不听其议。吴璘派兵挑战,故意撩拨金兵,胡盏果然带兵出战。吴璘以垒阵法轮番迭战金兵,金军疲惫,宋军个个殊死而战,金兵大败,降者万人。胡盏败逃腊家城,吴璘又派军围而攻之。正当敌城即将被攻破时,朝廷以驿书诏吴璘还师。胡世安、吴璘见诏令,唯长叹而已。

二、抱病战敌晚年诣阙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背叛宋金和议之盟,发兵攻宋。这年秋天,完颜亮率大兵渡过淮河,从东路进攻南宋,派金帅合喜率西路金兵扼守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伺机入蜀。朝廷授吴璘为四川宣抚使抵拒金帅合喜。吴璘屯兵青野原,调各郡兵马分道而进,授以迎敌方略。但没多久,吴璘病,以病还兴州(今陕西略阳)。后又抱病复上仙人关,指挥战事。

第二年,吴璘来到自己家乡德顺(今甘肃静宁),城下督战,守德顺城的金兵听说是“吴相公来”,争相登城观望,各自叹息,不忍发箭射杀吴璘。宋军以数百骑兵挑战,金人精锐兵骑突然从城中跃出,冲向宋军。宋军先占有有利地势,金兵未能得逞。吴璘亲临战阵,宋兵个个以一当十,奋力冲杀。金兵终于抵挡不住,大败而归,逃入德顺城。第二天黎明,宋军再战,金兵坚守不出。这时天气骤变,风雪漫天,金人恐怕宋军断其归路,于是拔营而去。吴璘入德顺城,城中父老簇拥而来,迎拜不绝。吴璘有病在身,返回河池休养。

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受禅登位,命吴璘兼陕西、河东路宣抚招讨使。吴璘认为金人必会再争德顺,于是又驰赴其城,以备敌犯。不久,金兵果然大至。吴璘在东山筑城堡拒敌。金兵攻堡,极力争之,死伤近半,终不能克。这时朝廷中有人提出:吴璘宿兵边塞,离川口甚远,怕金兵袭击川口而乘机入蜀。于是诏令吴璘退师。吴璘得诏退师,金兵趁势掩杀而至,宋军将士亡者甚众。

当时沈介为四川安抚制置使,与吴璘意见不合;兵部侍郎胡铨上书朝廷,也语多涉吴。吴璘十分生气,上书抗议并请人朝。孝宗亲写御札同意。乾道元年(1165),吴璘入临安诣阙。孝宗派遣使官问劳,并于便殿召见他,示慰劳意并且叙谈。过了几天,孝宗下诏,仍令吴璘领宣抚使职。

吴璘诣阙罢返回汉中,修复褒城古堰,灌溉田地数千顷,民甚方便。孝宗乾道三年(1167),吴璘病情加重,呼叫幕客草拟遗表上报朝廷。表中言:“愿陛下勿弃四川,勿轻出兵。”遗表尽论国事,不涉家事一语,人皆称其忠。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