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龑

刘龑(南汉高祖)

刘龑简介

刘龑:刘䶮(889年―942年),又名刘龑、刘纻,初名刘岩、刘陟,封州刺史刘谦第三子,清海、靖海节度使、南海王刘隐之弟,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建立者。原籍上蔡(今属河南),一说彭城(今江苏徐州)。其祖因经商南海,迁居泉州(今属福建)。刘䶮初掌军事之时平定岭南东西两道诸割据势力,控制岭南,西与马楚争夺容桂之地,攻占了容邕两管(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乾化元年(911年),其兄刘隐去世,刘䶮为权知清海军留后,后梁授刘䶮为清海军节度使,封南平王。贞明三年(917年),刘䶮称帝,建都番禺,改称兴王府,国号大越,次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据有今广东、广西及云南一部分。刘䶮在位时期,依靠士人治政,尽任士人为诸州刺史;还通过科举,每年录用进士、明经十余人为官,避免武职官据地称雄之患。但刘䶮及其继任者均为荒淫残暴之君,广聚珠宝珍玩,大兴土木。为了课敛重赋并镇压人民的反抗,滥用酷刑,民众不堪其苦。光天二年(942年)刘䶮去世,庙号高祖,谥号天皇大帝。

刘龑传记——

刘龑初名岩,一名陟。其祖刘安仁,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后迁居泉州。其父刘谦为广州牙将,有三子,刘龑为庶子。母段氏,为正室韦氏所杀,他则被韦氏收为养子。唐龙纪元年(889)生,后晋天福七年(942)死。终年54岁。

刘龑

刘龑是靠其兄刘隐起家的。天祐二年(905),刘隐被唐任命为清海军(岭南东道)节度副使,二年后,又被梁封为大彭郡王,渐渐据有了整个岭南。刘隐委任弟刘陟为岭南东道清海军节度副使,刘陟在刘隐据有岭南的活动中曾起过重要作用。乾化元年(911)三月,刘隐病卒,刘陟继为节度使。刘隐时代,一直向中原的梁朝称臣,刘陟继立后,势力渐强,又看到梁朝本身也动荡不已,遂与梁断绝往来。贞明二年(916)八月,自行在番禺(今广东广州)即帝位,国号大越,年号乾亨。次年,改国号为汉。

刘陟曾对臣下说:“寡人今生难成尧、舜、禹、汤,但不失做风流天子”。继位以后,刘陟改名刘岩,到白龙元年(925),又改名刘龑。刘龑骄奢淫佚,极尽享乐之能事,常常携爱妃幸臣四处游巡,所到之处,地方官都要大肆铺张,竞相进奉。大有七年(934)所修昭阳殿,黄金饰顶,白银铺地,殿中开设水渠,渠底遍布珍珠,又将水精琥珀琢成日月形状,镶嵌到东、西两玉柱之顶。晚年所修南薰殿,更是穷极艳丽。

不过,这位风流天子在对国内的治理上,却乞灵于酷刑。他设置了灌鼻、割舌、支解、刳剔、炮炙、烹蒸等刑。还有特制的水狱,将毒蛇放于水中,再把犯人投入。刘龑唯一可取的是,他与邻国的关系还算融洽。对吴越、蜀等国常常遣使通好,又将女儿嫁到闽国,宗室女嫁到长和(南诏)国。自己则娶楚王马殷之女为妻。这样,南汉与周边诸国较少战争。刘龑又建立学校,恢复贡举制度,每年放进士、明经十余人,并设选部主持科举考试,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是十分难得的。

五代南汉青瓷四系罐

刘龑的“龑”字是他自己造了一个新字,读作严,取《周易》“飞龙在天”之意。但改换姓名并不能让他“飞龙在天”。第二年三月,刘龑病死于番禹(今广东广州)时年54岁,谥为“天皇大帝”,庙号“高祖”,陵墓为康陵,在番禹城东的漫山。墓道以铁水浇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