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贞元九年进士及第,释褐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进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信任器重。杜佑入朝为相,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实践“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宦海沉浮,屡遭贬谪。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会昌二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

刘禹锡传记——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著名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登博学宏词科,翌年举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永贞元年(805年),因参与王叔文进行的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道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茇州、和州刺史。太和元年(827),回洛阳任职,次年回朝任主客郎中,后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开成元年(836年),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

探骊得珠传佳话

公元824年,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由于写诗嘲讽当朝权贵,被贬为和州刺史。途中与诗人元稹、韦楚相逢,三人相约绕道去苏州,拜访在那里任刺史的诗友白居易。三位诗友突然来访,使白居易十分高兴,他备上酒菜,盛情款待远道而来的客人。诗人们会聚在一起,开怀畅饮、说古论今,好不惬意。

刘禹锡自从被贬出京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过,他建议说:“为了助一助酒兴,我们不妨以南朝兴废为题,各赋咏史诗一首,如何?”

大家一致赞同,于是元稹提议,由刘禹锡先赋诗一首。

刘禹锡赶紧推让说:“还是由主人先赋为好。”大家你推我让,难以确定。白居易提议道:“谁为兄长,谁先来赋诗怎样?”

四人齐声称好,于是各自报出自己的生辰年月,结果是刘禹锡为长。

刘禹锡一看再也无法推辞,便独自斟满一杯酒,然后一饮而尽,酒尽诗成:

王濬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获秋。

刘禹锡刚刚吟完最后一句,韦楚便拍手叫绝。年岁次之的白居易赶紧接过来说:“我四人以南朝兴废为题,各赋咏史诗一首,就像探骊龙,看谁先获取骊龙颔下的宝珠一样。禹锡已先获其珠,剩下的不值钱的鳞爪还有什么好获取的呢?”于是元稹、韦楚、白居易甘拜下风,各自认罚酒一杯。

刘禹锡即席而作:《西塞山怀古》一诗,而引出的“四人探骊得珠”的轶事,一直成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历史笔记

《西塞山怀古》是刘禹锡著名的诗作,千古流传。其怀古论今、构思奇妙,令人回味遐思,不失为探骊得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