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刘彻

刘彻(汉武帝)

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

刘彻简介

刘彻:汉武帝,景帝子,属猴。性情暴烈而有霸气,志向远大、雄才大略。景帝死后即位。在位54年。病死,终年71岁。

生卒年:公元前157年~公元前87年

性格特点:雄才大略,外攘夷狄,内脩法度

历史功过:他把汉朝推向了一个极盛时期,他的主要功业是开拓疆土,称雄东方。可是他也有两大罪孽。一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给历代统治者找到了专制思想武器,使中华民族禁锢了两千年,长期难以摆脱其影响。二是穷兵黩武,耗尽国力,使大汉国力大损。

名家评点:儒术定国,改革政体。开拓疆域,穷兵黩武。追求永年,晚年落寞。其命运很像始皇。

刘彻传记

机缘天定 登上帝位

景帝前元元年(前156)七月,春华秋实,正是金秋收获时节。武帝就在这时来到人世。

他的父皇景帝刘启已经32岁了,但登基才一个月。他给新生儿取名日“彘” 彘,今名猪。景帝怎给儿子取此等贱名?魏晋时人托名班固撰的《汉武帝内传》说, 一日,景帝在崇芳阁少憩,梦见--头红毛猪,醒来找卜者姚翁解梦,姚翁说此阁中将 产生--位伟人,为汉家盛世之主。于是,景帝改崇芳阁为猗兰殿,吩咐武帝生母王 姑搬进去住,遂生武帝,取名“彘"。此说荒诞不经,景帝给儿子取此名盖如后世给 婴儿取阿狗、阿猫之类那样,用意在于命贱易活。

4岁那年,刘彘被封为胶东王。

此后不久,刘彘的启蒙教育便开始了,景帝派人教他学写字。当然,一天学不 了几个字,更多的时间是尽情玩耍。

他还不知道,一桩改变他一生命运的姻缘落在了他的头上。

促成这桩婚事的,是馆陶长公主。

馆陶长公主姓刘名嫖,景帝的大姐,下嫁给堂邑侯陈午,生有一女,叫陈娇。馆 陶长公主想把女儿许配给皇太子刘荣,以便将来女儿能出人头地。不曾想,刘荣的 生母栗姬竟一口回绝了,原因很简单,馆陶长公主时常引荐一些美女给景帝,景帝 有了新欢,自然就冷落了别的嫔妃。别人倒还耐得住寂寞,栗姬生性好妒,心中恨 透了馆陶长公主,如今见她来求婚,就摆出一副皇太子生母的架子,回绝了,以泄怨 恨。栗姬心中好不痛快,岂不知此举惹下了大祸,她后来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馆陶长公主碰了钉子,自是愤懑不已。虽说她的丈夫陈午只是个堂邑侯,且这 侯爵还是祖父陈婴出生入死挣下的,陈午只是坐享其成而已。可她是当朝天子的 姐姐,老母窦太后的掌上明珠。栗姬如此不给脸面,怎不惹她恼怒?她暂且按捺下 怒火,从长计议,慢慢算计栗姬不迟。

给刘荣做妃子是不成了,馆陶长公主打算从亲王中物色一个,最后相中了刘 彘。她向王姑求婚,王娃是个有心计的女人,这等大好姻缘做梦都不曾有,赶紧答 应下来。 刘彘与陈娇都还年幼,自母亲定下他们的婚事后,两家来来往往,二人两小无 猜,倒很合得来。托名班固撰的《汉武故事》说,有一次,馆陶长公主把小刘彘抱在 膝上,逗他:“想要个媳妇吗?”刘彘嬉笑道:“想。”左右有侍女若干,馆陶长公主一 一指着问刘彘,刘彘都说不喜欢。最后,馆陶长公主指着爱女问她:“阿娇好不好?” 刘彘这才笑着说:“好!如果给我当媳妇,我就造座金屋给她住。”这便是“金屋藏 娇"故事的由来。当然,这事不一-定可信。不过,年仅五六岁的刘彘自然不会喜欢, 大他十几岁的那些侍女,喜爱与自己一同嬉闹玩耍、年龄又相仿的陈娇,也是情理 中事。

就在这时,后宫嫔妃之间展开了一场明争暗斗。

导火线是薄皇后被废。

薄皇后是靠了景帝祖母薄太后而正位中宫的,景帝不喜欢祖母的这个娘家女。 薄皇后无子无女,这原因可能在她本人,更有可能是景帝绝少与她同床共枕。她的 皇后位子一开始就不稳,只是靠了薄太后才勉强维系着。薄太后- -死,景帝很快就 废了她。

谁将成为景帝的第二任皇后?

栗姬最有希望。她正得景帝之宠,更重要的是她的儿子刘荣已被立为皇太子, 母以子贵,乃古之通例。栗姬自以为皇后那项凤冠非她莫属,万分得意。

她高兴得太早了。馆陶长公主决计要报昔日拒婚之仇,见了景帝就百般诋毁:栗姬。景帝决非那种轻信谗言之君,馆陶长公主与栗姬的恩怨,他也知晓,故对馆 陶长公主的话只是姑妄听之而已。凭馆陶长公主一人之力,很难扳倒栗姬。问题 是算计栗姬的并非馆陶长公主--人,那些自以为有问鼎实力的,还有妒嫉栗姬的嫔 妃,也都不忘寻机诽谤栗姬几句。众口铄金,不怕景帝不信。事情很快就有了转 机。一次,景帝生病,栗姬在旁侍奉,景帝有些悲伤,对栗姬说,他万一有个三长两 短,要栗姬善待诸皇子。栗姬心胸狭窄,且正恼恨到处败坏她的众嫔妃,出言不逊。 至于她说了些什么,《史记》、《汉书》没有记载,《汉武故事》说她骂景帝“老狗",恐 系揣测之辞。景帝大为不快,联想起馆陶长公主和诸嫔妃之言,觉得栗姬确实不配 做那母仪天下的皇后。

刘彘的母亲王娃- -直在悄悄地注视着这场皇后之争,窥伺景帝不满于栗姬后, 大为亢奋,要再给栗姬以致命一击。她忖量自己出面会引起景帝的怀疑,就暗中指 使人挑唆典客去奏请册封栗姬为皇后。典客乃九卿之一,负责迎往送来、封爵授官 等礼仪,皇宫内的恩恩怨怨,他岂能知?只觉得皇后之位不宜久空,遂上疏奏请立 栗姬为皇后。景帝正对栗姬大失所望,典客此疏偏偏截他痛处,不禁大怒,以“非所 宜言”的罪名杀了典客。接着,又颁诏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

贬刘荣,实际上是要断栗姬的皇后梦。栗姬不仅功亏一-篑,且连累了儿子,恚 恨而死。

刘荣一废,皇太子位空缺,又一场角逐开始了。

景帝共有14个儿子,除去刚被废黜的刘荣,还有13个竞争者。他们当中,刘 彘最有实力。刘彘机敏过人,连景帝都为之惊奇。除自身的条件外,他还有未来的 岳母馆陶长公主的鼎力相助。自从把爱女许配给刘彘那天起,馆陶长公主就打算 搞掉刘荣,代之以刘彘。现在,刘荣被废,她不遗余力地为刘彘活动。刘彘的生母 王姑也竭力为他谋划,儿子的富贵也就是她的富贵。

最后,景帝终于拿定主意,立刘彘为嗣。

前元七年(前150)夏四月,景帝诏立王姑为皇后。12 天后,又颁下一诏,立刘 彘为皇太子,并给他改名“彻”。彻,圣彻过人之意。

这年,刘彻年方7岁。

太子乃储君,身系江山安危,故历代无不重视对太子的教育,景帝亦然,他任命 忠厚老实的卫绾为太子太傅,教育刘彻。卫绾升任御史大夫后,景帝又任命儒士王 臧为太子少傅。除了读书学习外,景帝有时还让刘彻参与一些军国大政,以便在实 践中锻炼他的能力。

刘彻16岁那年,景帝病逝,享年48岁。

国不可一日无君。刘彻在景帝病逝当天即皇帝位。他死后的谥号为“武”,史 称汉武帝。

独尊儒术 统一思想

君临天下的武帝,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转变统治思想。

用什么思想来取代“无为而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儒家思想最有竞争力。

诸子百家,有一套治国理论的仅法、儒两家而已;墨、道、阴阳、杂、兵、纵横、名、 农诸家,仅在某些方面提出了某些主张。鉴于亡秦之教训,法家那- - 套已被否定。 可供选择的,实际上仅有儒家。

儒家还有一个优势:朝中多儒。

翻检《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即位之初,在丞相任上的是窦婴,太尉为田紛, 御史大夫是赵绾。窦、田都热衷儒学,赵绾乃名倾天下的儒学大师、鲁人申培的弟 子。三公是清--色的儒者。九卿中,郎中令王臧也是申培的弟子;中尉张欧虽学过 法家那- -套,然其人忠厚,行事更像个儒者;太仆灌夫,一个侠客般人物;太常许昌、 大行令光,思想倾向失载。九卿可考者五人,一个儒家,一个行类儒者。三公九卿 中,儒家者流占了优势。

两个优势加在一起,给儒学崛起提供了一个绝好时机。

机不可失,在王臧、赵绾的策划下,一.场尊儒活动在建元元年(前140)拉开了 帷幕。窦婴、田蚧予以积极支持。年过80的申培也被礼请到长安做顾问。

然而,此举得罪-一个人,她就是武帝祖母、太皇太后窦氏。这位拥有监国权的 老太后亲身经历过黄老思想指导下的“无为而治”,始终坚信这是最好的治国思想。 她双目早已失明,但两耳不聋,脑子也还清晰。王臧赵绾、窦婴、田蚧的活动,很快 就有人密奏给她。王、赵、窦、田也知道他们犯了太皇太后之大忌,密谋之后,决定. 来个先下手为强,由赵绾出面,奏请武帝凡事不必向太皇太后请示,要自行决断。 王、赵、窦、田四人精明过人,这次却委实小瞧了老太后。很快,从太皇太后的长乐 宫传出一旨,要武帝处置王、赵、窦、田四个“祸国乱制”的罪人。武帝岂敢抗命?遂 将王臧赵绾投进死牢,窦婴、田纷免职,把申培打发回老家。这是建元二年(前 139)的事。

尊儒的首次尝试就这么失败了。

建元第五年(前135)的五月,太皇太后寿终正寝,武帝亲掌国政。

怎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位22岁的年轻皇帝不时陷入深思之中。最后,他 决定按照先帝的做法,向那些有名望有德才的文人学士一当时叫“贤 良方 正”一请教。 元光元年(前134)五月,100多名文人学士应征到长安,接受武帝 的策问。他们当中有一位来自广川(今河北景县)的儒生,名叫董仲舒,是研究《公 羊传》的。他给武帝上了著名的《天人三策》,请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武帝终于被说动了,诏准。

元光元年,儒学史上-一个最重要的年份。儒学从此登上了中国思想的统治舞 台,历2000多年,直至清朝的大龙旗落下。

不过,武帝也不是完全用儒学来治国,他实行的是“阳儒阴法”,即表面上是儒 学那一套,满口仁义道德,骨子里却是法家那一套,严刑峻法。法治在“独尊儒术” 后明显地强化,- -批新的律令制订颁布,法网更密,执法者的几案上摆满了法律文 书,连他们都不能遍睹。这批新的律令主要是针对官吏的,因为武帝明白:“明主治 吏不治民。”一国之君难治- -国之民,贤明的君主应把精力放在官吏的管理上,通过 他们来间接地统治百姓。武帝- - 朝的立法活动,几乎都是针对官吏的。武帝- -朝, 杀了5个丞相,5个御史大夫,1个太常,3个少府,1个郎中令,2个卫尉,1个大鸿 胪,1个大农令,凡19人。这仅仅是三公九卿中的大员,其他官吏被杀的就更多 了。严刑峻法,使得酷吏辈出。《汉书●酷吏传》收录以杀戮立威的酷吏14人,武 帝- -朝便占了9人;还有2个最有名的酷吏,单独立传,一是张汤,一 是杜周。若再 加上他俩,则16个酷吏中,有11人出在武帝朝,占酷吏总数的69%。

武帝厘定的“阳儒阴法”,被他的曾孙宣帝刘询称为“汉家故事”。实际上不独 汉代,后世封建皇朝也大多因循这一做法。

强化皇权 尽显雄才

强化皇权的第- ~项措施,是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目标有二个,一-是诸侯王,二是 豪强大族。

对于诸侯王,除了诛杀图谋不轨的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江都王刘建等人 外,主要是颁布了一项新的法令:推恩令。

推恩令是主父偃提出来的,他是临淄(今属山东)人,少学纵横家言,晚乃学 《易》、《春秋》,书读了不少,却没求得什么功名,最后孤注-掷,诣阙上书。武帝看 了他的大作,挨不到明日,当晚便召见,拜为郎中,不到-年,连升四级,成为中大 夫。第二年,即元朔二年(前127)正月,主父偃提出了推恩令:诸侯王国,除了诸侯 王的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儿子可以裂地而分封为侯。名义上是“推恩"于诸侯王 的其他儿子,实质上是分化削弱诸侯王国。因为,- .旦封侯,地盘就要从王国中分 离出来,划归附近的郡管辖。从《汉书●王子侯表》看,从元朔二年正月以后,16个 王国中,王子封侯的就达154人;最多的是城阳国(都莒县,今属山东),有33人。 这样,兼有数郡连城数十的王国被一块块分割出去, 仅剩下区区数县,难成什么气 候了。

此外,又重申了《左官律》、《阿党法》和《附益法》。《左官律》规定,王国官吏 低于同级的中央皇朝官吏,且他们不得再到中央做官。《阿党法》禁止王国官吏阿附诸侯王。《附益法》严禁为诸侯王谋取私利。这三条律令汉初已有,此番仅是重 申,要求严格执行。

对付豪强大族的办法有两个,-是迁徙,二是诛杀。

迁徙是个传统办法,汉初,刘敬就向刘邦提出把六国贵族后裔和豪强大族迁入. 关中。如此,一来可以增加中央直辖的关中地区的人口;二来把他们从他们势力盘 根错节的故乡迁到京畿地区,易于控制。刘邦依计而行。武帝迁徙的对象与曾祖 时有所不同,以资产为标准,凡是家产300万以上者,一律迁到他的茂陵附近;另 外,凡是二千石以上的大官,也一律把家迁到茂陵附近。全国总共迁去了16000 户。在茂陵附近,设了个茂陵邑,编制相当于县。

迁徙还算是一种较温和的手段,另- -手诛杀就残酷多了。武帝朝的酷吏,大都 靠诛杀豪强大族而出名。有个叫王温舒的酷吏做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涉西 南)太守时,抓了豪强大族1000多家,或灭族,或诛其首恶,血流10余里。

强化皇权的第二项措施,是组建中朝。

这项措施,实际上就是以臣制臣。武帝把才学出众、思维敏锐、能言善辩且比 较年轻的严助朱买臣、主父偃、兒宽等人,任命为中大夫,又给一批他赏识的人加 官给事中、侍中,让这两种人在身边侍奉,帮他出谋划策赞襄辅弼。于是,中大夫. 和加官给事中、侍中的官员就组成了一个新的权力中枢,因他们都在宫中供职,被 称为“中朝”。中朝成为决策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变为执行机构。中朝官品 秩不高,易于驱使;他们大都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如不怕虎的初生牛犊,直凌丞相、 九卿等- - 班老臣出其上。

强化皇权的第三项措施,是加强监察。

在这个方面,最重要的是设置13州刺史。

那是在元封五年(前106),武帝下令废止从前的监御史,改置13州刺史。这 13州刺史分别是豫州刺史、冀州刺史、兖州刺史、徐州刺史、青州刺史、荆州刺史、 扬州刺史、凉州刺史、益州刺史、并州刺史、幽州刺史、朔方刺史和交趾刺史。每州 刺史监察数郡,监察对象主要是二千石大员,即二千石的郡太守、诸侯国相,相当于 二千石的郡国都尉;其次是他们的子弟;再次是豪强大族。从监察的范围来看,对 二千石的监察重在他们是否恪守诏令,公正地行使职权;对他们子弟的监察重在是 否靠他们的权势谋取私利;对豪强大族的监察则重在他们是否兼并民田,欺凌小 民。每年八月,刺史乘车巡行所察郡国,岁末回京,将情况上奏。刺史品秩仅六百 石,但监察的却是二千石大员,秩卑而权重。若刺史品秩过高,权力又大,则刺史本 人就难以控制了。武帝以后,刺史地位提高,权力膨胀,成了一股分裂割据势力。 实践证明武帝比他的子孙高明。

强化皇权的第四项措施,是建设官僚队伍。

首先是广”开仕途。

汉初的察举,到武帝时制度化,且新增了几个科目。首先是孝子、廉吏,这二个科目又往往合称“孝廉"。从武帝起,孝廉成为察举最重要的科目,又叫“察廉举 孝”。察廉是考察官吏,提拔、重用那些清正廉洁的;举孝是推举民间的孝子贤孙出 来做官。元光元年(前134),武帝诏令每个郡和每个诸侯王国要推举孝、廉各一 人。第七年上,又颁布- ~道诏令:不认真推举孝子贤孙的,以“不敬”论处;不认真举 荐廉吏的,罢官。按照汉律,“不敬”是死罪。从此以后,孝廉成为清流之目,汉代官 吏大多由此进身。

孝廉之外,还有秀才一科。秀才,即优秀的人才,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改称 “茂才”。故在东汉人班固的《汉书》中,都作“茂才”。

孝廉、秀才是武帝新设的科目,汉初的贤良方正一科仍沿用。这样,察举的范 围就扩大了。

在察举之外,还有很多选官方式,如: 征辟。皇帝、三公九卿、郡国守相直接征聘优秀人才为吏。 博士弟子。经过考试,博士官的弟子可以做官。 上书拜官。无论谁人,都可以上书言得失,武帝亲加审阅,从中发现人才。. 任子。这是汉初就有的制度,吏二千石以上,任职满3年,子弟一人可以做郎 官。武帝保留了这项措施。

武帝的方针,是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把各种各样的优秀人才都选拔出来。 凡有一技之长的,在武帝朝,都有条件、有机会出来做官。

但是,这些人的才干也有优劣高下之分,还存在-个如何使用的问题。在这第 二步棋上,武帝的高招是:量能使用。如果真有才干,武帝往往破格重用,有个叫汲 黯的大臣说武帝用人就好比堆木柴,后来者居上。他是濮阳(今属河南)人,刚直粗 俗,官位久久不得升迁,眼见比自己低得多的小吏一个个被提拔起来,就发了这句 牢骚。不过,他这句牢骚也的确道出了武帝用人的方针。前面提到的那位临淄人 主父偃,以上书而拜郎中,- -年之中又连升四级。

广开仕途,量能使用,使得武帝- -朝人才济济,班固在《汉书》中说,汉朝人才最 多的时期,就是武帝一朝。

北伐匈奴 开通西域

古时居住在汉族周边的少数部族,被称为“四夷”。武帝一朝用兵的重点,就是 “四夷",重大军事行动有以下几项:北伐匈奴,南平两越,东定朝鲜,开西南夷,通西 域。其中,北伐匈奴又是重中之重,是武帝一朝历时最久、用兵最多的军事行动。

战事是从元光二年(前133)拉开序幕的。

这年,马邑(今山西朔县)人聂壹献计,利诱匈奴人南下,伏兵围歼。武帝批准 了这个方案,出动30万大军,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然后让聂壹以献马邑城为诱饵,把匈奴人引进包围圈。这时,统治匈奴的是军臣单于,他在领兵南进的路上, 识破了汉军的妙计,慌忙退兵。

从此开始,汉、匈的“和亲”破裂。 4年后,即元光六年(前129) ,武帝发动了第-一次北伐。

汉军4万精锐骑兵,分4路北上: 车骑将军卫青从上谷(郡治祖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出击; 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出击; 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南)出击; 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出击。 4路大军在东西千余里的战线上,同时发起攻击。

卫青麾兵北上,深人匈奴腹地, -直打到龙城(今内蒙古锡盟西乌珠穆沁附 近)。龙城是匈奴的“圣地”,每年五月,匈奴人大会于此,祭祀天地、祖先与鬼神。 卫青斩首生俘7000余人,凯旋而归。公孙敖却被匈奴打得大败,1万骑兵损失了 7000多。

李广更惨,被匈奴活捉,在被押送去见军臣单于的路上,夺得一匹马逃回。公 孙贺--路没寻着匈奴,徒劳而返。 4路大军唯卫青- -路立功,卫青从此脱颖而出。

卫青是个私生子,他的母亲卫媪是阳信公主府中的婢女,已有4个儿女,又与 在阳信公主府当差的郑季私通,生了卫青。郑季任职期满,撇下卫媪、卫青,回了平 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老家,卫媪- -人含辛茹苦,抚养卫青。待他稍大一点,就打发 他去找亲生父亲。几个同父异母的兄弟不把他当人看,受尽了苦难,又逃回了母亲 身边。长大成人后,卫青成了阳信公主的一名骑奴一骑 马扈从的奴隶。过了几 年,他的三姐卫子夫人宫,受到武帝宠幸,卫青也摆脱了奴仆身份,成了武帝身边的 官吏。这次北伐,武帝慧眼识英才,又把他提升为车骑将军。 从此,卫青成为北伐匈奴的主帅。

元光六年这一仗,匈奴人占了,上风,军臣单于得意起来,要再给武帝君臣一点 儿颜色看看,接连出兵南下。

武帝也决计以进攻来解决问题。

元朔元年(前128 )秋,武帝命卫青率3万骑兵从雁门出击,又命将军李息率- - 支人马从代郡北进,与卫青互为犄角。卫青斩杀数千匈奴兵,李息则无功而还。

第二年,武帝调整了战略,决定先夺取“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伊盟一带)。 此为匈奴人的发祥地,水草丰美,距长安也近,直线距离仅700公里。秦将蒙恬曾 攻取此地,秦末战乱,驻守上郡(郡治扶施,今陕西榆林南)的30万秦军奉调去镇压. 项羽、刘邦等,匈奴人乘机把它夺回。武帝决定攻取“河南地",解除匈奴对长安的 威胁。这一重任又交给了卫青,他率李息等将从榆溪塞(今陕西榆林东北)北上,抵 达云中,突然挥师西进,攻占了高阙(今内蒙古临河西北石兰计山口),切断了驻牧“河南地"的匈奴楼烦王、白羊王与以北匈奴的联系。接着,卫青移师南下,大败楼 烦、白羊二王,俘虏数千人。楼烦王、白羊王丢下100多万头牛羊,带着残兵败将北 逃。

匈奴政权分三部,单于居中,统领全族;东为左贤王,管领东部;西为右贤王,管 领西部。“河南地”在右贤王的辖区。右贤王在新即位的伊稚斜单于的督责下,麾 兵南下,想夺回这块风水宝地。 武帝决定组织一- 次大的战役,打垮右贤王。

元朔五年(前124)春,卫青率4员大将从朔方出击。右贤王麻痹大意,以为汉 兵不会深人漠北,喝得酩酊大醉。卫青麾兵急行军六七百里,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 摸到了右贤王的大营附近,卫青一声令下,汉兵杀人。右贤王惊醒后,在数百名精 骑的扈从下,突围北逃。卫青俘获匈奴小王10余人,男女15000多人,牛马羊数百 万头。

卫青以赫赫战功晋升为大将军。 在汉军的沉重打击下,伊稚斜单于北撤。北撤的确是良策,因为汉军决意消灭 匈奴主力,匈奴南下,正好撞在汉军的枪矛上。撤到漠北,汉军若寻找匈奴主力,必 定长途跋涉,兵马劳乏,而匈奴则可以逸待劳。伊稚斜北撤,也给了武帝--个时机,

决定乘北部边塞无患之际,腾出手来,发动河西之役。

河西,即河西走廊,地势险要,匈奴屡次从此入寇。占据河西的是匈奴浑邪王、 休屠王二部。为了确保西北边陲的安全,河西一带 ,势在必争。 武帝把夺取河西的重任交给了霍去病。 霍去病也是个私生子,他父亲霍仲孺也是平阳人,也是去阳信公主府当差,与. 卫媪的女儿卫少儿私通,生下了他。论辈分,他是卫青的外甥。元朔六年,卫青北 伐,霍去病以票姚校尉随从,立下殊功,显示了他的军事才干,武帝擢升他为骠骑将 军,命他去收复河西。

元狩二年(前121)春三月,河西之役开始。

汉军仅出动1万骑兵,他们在霍去病指挥下从陇西(郡治狄道,今甘肃临洮)出 发,一直打到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东南)以西,行程千余里,俘杀15000多人。夏, 霍去病再次带兵出击,一直打到祁连山,俘杀30200多人,仅匈奴小王就有70多 个。浑邪、休屠二王遭到致命打击,又被伊稚斜单于怒斥,就打算降汉。霍去病统 兵去迎,不料,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了他,带4万人降。 从此,河西走廊无匈奴踪迹。

接下来,武帝要解决漠北匈奴主力了。元狩四年(前119) ,漠北之役开始。

是年夏,武帝集结了10万骑兵,又招募了4万人马,由卫青、霍去病分领;征调 数十万步兵,转运粮草。卫青一路穿越大漠北上,与伊稚斜的主力遭遇,经过一场 恶战,匈奴兵败,伊稚斜带了数百精骑,突围北逃,卫青统兵追击,一直追到真颜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南面的一-支)脚下的赵信城,也未能追上。霍去病一路 深人漠北2000多里,遇上匈奴左贤王的大军,霍去病麾兵攻击,左贤王大败。

这次漠北会战,消灭匈奴兵90000人。伊稚斜主力损失殆尽,无力再南下攻 掠。为征伐匈奴,汉朝也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难以再对匈奴大规模用 兵。此后,武帝一方面加强边防建设;一-方面派出使者,想不战而屈匈奴之兵。但 匈奴不肯归顺,且扣留了汉使苏武等人,苏武在荒无人烟的北海度过了19 个春秋, 坚贞不屈,直到昭帝始元六年(前81) ,汉匈和亲,才全节而归。

得知苏武被扣的消息,武帝知道兵不血刃是不行的了,又恢复了军事行动。这 时,霍去病、卫青都已先后病死,李广利成为北伐主帅。他是李夫人的哥哥,没什么 将才,再加上汉朝内部危机严重,始终没能取得什么战果。

武帝虽然没能彻底解决匈奴问题,但基本上解除了匈奴人的威胁。

北伐匈奴,还有一个“副产品”,即张骞通西域。 为了断匈奴右臂,武帝招募智勇双全之人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在应募的人中,武帝相中了张骞。

张骞是成固(今陕西成固张家村)人,当时是个郎官,智勇过人。与他一同应募 的,还有堂邑氏的一名奴隶,叫甘父,匈奴族人,人称“堂邑父”。经过一.番准备,建, 元三年(前138) ,张骞率-一个有100多名随员的使团从长安出发,踏_上了西行之 路。出了陇西,再往西便是匈奴人的势力范围了。结果,他们被匈奴人俘虏。张骞 在匈奴人那里呆了12年,匈奴人还硬塞给他一个匈奴族妻子,两人还生了一个儿 子。但张骞始终没忘自己的使命第十二年上的- -天,乘匈奴人不备,他和堂邑父 等逃了出来,日夜兼程,风餐露宿,躲着匈奴哨卡,向西行进,经大宛、康居,到达大, 月氏国。大月氏人原住在河西走廊,在匈奴人的侵逼下才西迁。这一-带水草丰美, 也很少有人敢侵凌他们,安居乐业,不想再与匈奴人打仗,谢绝了联手对付匈奴的 建议。张骞在大月氏逗留了一年,最后只得东归。回来的路上,他们又被匈奴人俘 获。一年后,军臣单于病死,匈奴内乱,才乘机与堂邑父和妻子逃了出来,回到了阔 别13年的长安。随行的100多人只剩下他和堂邑父了。

张骞把一路上所见所闻,特别是西域各国的情况,整理成--篇800字左右的报 告,呈给武帝。这篇保留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的报告,是中国历史上对西域的第 一次真实记述。张骞是打通西域的第-一人。

元狩四年(前119),张骞又奉命带领一个300多人的使团,出使西域乌孙国。 此次与第--次出使情况不同了,河西走廊已在两年前被霍去病将兵攻取,他们用不 着躲避匈奴人,也不用为粮水而发愁,很快就到了乌孙。乌孙虽然不想与汉联手对 付匈奴,却很想与汉结好。张骞又派副使出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于阗 等国,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张骞回国后一年病死,此后不久,他派往西域各国的副 使也陆续回国。

这次出使之后,汉与西域各国正式建立了联系,双方使臣、商人来往日渐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张骞开通的西域之路,成为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垄断财利 解决危机

开土斥境,南征北伐,东进西讨,虽然戡定了边患,开拓了疆域,然所费不赀。 一笔笔钱粮从国库中支出,到元朔二年(前127),国库已捉襟见肘。三年后,大司 农奏报,国库已空。文景时期积累起来的财富告罄。

不设法缓解财政危机,不仅征伐战争难以继续进行下去,且会危及大汉江山。 局势迫使武帝采取行动。

增加粮食生产,无疑是解决财政危机的根本方法之一。而增加灌溉面积,无疑 又是增加粮食生产的根本方法之一。于是,一批水利工程纷纷上马。为修建这些 水利工程,投入了十几个亿的钱物。但是,收益要在完工之后才能逐渐显示出来。 武帝觉得收效太慢,开始卖官鬻爵。

卖官鬻爵收效快,马上可以见钱。但是,这无异于饮鸩止渴。买了官爵的人步 人仕途,就得给他们发俸禄,卖官爵的钱财又分批还给了他们。卖官鬻爵只视钱 财,不问贤愚,致使官僚队伍鱼龙混杂。而买爵到了一定级别,就可以不服役,又影 响了徭役的征发。有鉴于此,武帝逐渐放弃了这个敛钱的法子,另找出路。

有个叫卜式的,是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家里很富有。汉军北伐匈奴时,他上 书武帝,愿献- -半家产以助军用。武帝对卜式的义举很不理解,让人问他,是不是 想当官,卜式说不是;又问他是不是有冤案,卜式说没有;最后,卜式说他此举只是 想为北伐匈奴尽微薄之力。丞相公孙弘说卜式居心叵测,武帝以为然,不再理睬卜 式。然而,卜式又一再捐钱捐物,官府给他的奖赏,又全不要。武帝这才认识到卜 式捐钱捐物是出于真心,他心想,像这般忠心爱国的,不会只卜式一人吧?决定大 树卜式这个典型,劝民捐献。然而,武帝大失所望,芸芸富豪不仅无一人效法卜式, 且乘机大发国难财。武帝的希望落空,决定采取强制手段从富商大贾的口袋里往 外掏钱。于是,有了算缗告缗。

算缗,就是向商人和手工业主征收高额财产税,商人每2000钱征税--算(120 钱),手工业主每4000钱征税- -算。 隐匿应税物品不报的,或呈报不实的,罚戍边 -年,没收全部财产。检举揭发偷税漏税的,奖励被检举者财产的一-半,是为告缗。 尽管惩罚很严,然而,意料中的隐匿不报、少报漏报还是很多。于是,武帝发动了一 个告缗运动,派了一个叫杨可的人专门负责此事。很快,告缗运动就在全国轰轰烈 烈地开展起来,中等以上的商人、手工业者大都成了被告。当然,这里面不能排除 诬告。但是,负责审理“缗钱案"的御史中丞杜周,是个著名的酷吏,案子到了他那 里,绝少有翻案的。

告缗运动持续了8年才宣告结束。 通过这场告缗运动,政府收缴了大量的“赃物”,计有以亿计的财物,以千.万计 的奴婢,还有大批土地、房屋。

但是,这只能解一时之急,决非长久之计。对此,武帝君臣心中也明白。所以, 在算缗告缗的同时,又决计把富商大贾赖以赚钱的行业收归国有。于是,又有了垄 断财利的一系列措施。

第一项措施是盐铁官营。 元狩三年(前120) ,御史大夫张汤提出把社会需求量大、利润亦大的盐铁收归 官府经营,武帝马上批准,命人拿出具体实施方案。经过几年酝酿,元狩六年(前 117) ,大农丞东郭咸阳和孔仅拿出了盐铁官营的具体方案。他俩本来就是大盐铁 商人,对盐铁官营本来就不满,当他俩到各地推行盐铁官营政策时,乘机安插了一 批盐铁商人子弟,负责当地盐铁事务。武帝当机立断,罢了他俩的官,提升大农丞 桑弘羊为治粟内史代理大农令,整顿盐铁官营。在桑弘羊的努力下,盐铁官营切实 开展起来,全国设置了35处盐官、48处铁官,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由官府经营。

第二项措施是均输平准。 这项措施是桑弘羊在元鼎二年(前115)提出来的。把各郡县应上缴中央的物 品,一律按当地市价,折合成当地出产的、价格低廉的土特产品,交给均输官,再由 均输官运往缺少这些物品的地区出售,是为“均输”。“平准”即平衡物价,在京师 长安设立平准官,管理国有物资。当市场上物价上涨时,就抛售物资;物价下跌时, 就大量吃进,以此平衡、稳定物价。

第三项措施是统-铸币。 元鼎四年(前113),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币,郡国以前铸造的钱币统统销毁, 把铜上缴上林三官一钟官 、辨铜、技巧,由上林三官统- -铸造。

第四项措施是酒类专卖。 酒类专卖是天汉三年(前98)实施的,由官府供给私营作坊谷物、酒曲等原料, 规定酿造格式、品类、质量,产品上缴,由官府统- -销售。

上述各种措施,对于集中一-切财力物力,保证征伐战争进行下去,起了巨大作 用。但是,这些措施大都是搜刮富商大贾,与民争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财政危机。

晚年转变 令人称赞

武帝曾对卫青说:“汉家诸事草创,匈奴等又不断侵陵,我如果不改革制度,后 世就无所依据;不出师北伐,天下就难以安定。因此,不得不劳民伤财。但是,如果 后世仍像我这样,就会重蹈亡秦的覆辙。”武帝是位英明的君主,他清楚征伐战争不 可能长期打下去,最终要把军国大政的重点从征伐战争转移到恢复发展国民经济上来。这是武帝的既定方针。不过,他把政策的转变设计在他的下一-代,他要在有 生之年解决匈奴等问题。

然而,社会危机的总爆发迫使他不得不提前实行大政方针的转变。 社会危机总爆发的标志,是农民起义。

征伐战争,再加上武帝的穷奢极欲,耗尽了国库的钱财,也搜刮尽了富商大贾 的钱物,农民也纷纷破产。难以继续生活下去的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到天汉二年 (前99)前后,形成4支较大规模的起义军: (1)梅免、百政起义军,活动于南阳一带。 (2)段中、杜少起义军,活动于楚国故地。 (3)徐勃起义军,活动于泰沂山区。 (4)坚卢、范生起义军,活动于燕赵一带。

每支起义军都有数千人,自立名号。此外,还有数不胜数的小股起义军。从燕 赵到江淮,到处都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而手执刀枪、攻城夺池的农民。

武帝采取种种手段,试图剿灭起义者。

然而,就像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离离原上草,镇压了一批,又冒出一 批。

武帝意识到,不改弦更张,大汉江山将不保。

就在这时,搜粟都尉桑弘羊会同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商丘成,联名上了一道 请求加强对西域经营的奏疏。又有人上疏,提议从囚徒中招募-批人,深入漠北, 去刺杀匈奴单于。武帝以此为契机,痛下了罪己诏一《轮台诏》。 在这份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皇帝罪己诏中,武帝检讨了自己的失误,宣布:当务之急,是禁苛暴,止 擅赋,力本农。也就是说,要把军国大政的重心转移到恢复发展经济上来。

这是征和四年(前89)的事。这年,武帝已是68岁的老人。他的果敢、胆魄,大令后人称赞。

《轮台诏》仅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如何实现政策的转变,从哪里人手作为突破 口?武帝决定先从农业抓起。民以食为天,生产生活资料的农业是生存与一切生 产般最先决的条件。武帝明白,要安定社会必须先安民,安民必须先让他们有饭 吃有衣穿。于是,在颁布《轮台诏》的同时,武帝诏封丞相田千秋为“富民侯",下诏 把力农定为第一要务。

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武帝把改进农业生产技术作为突破口,任命农学家赵过为 搜粟都尉,让他负责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

赵过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代田法”

代田法是在一亩地上开挖三条沟,深、宽各一尺。把种子播进沟里,待幼苗生 长起来,进行中耕,除了锄草,还需将垄上的土逐次锄下,培壅苗根。到了天热的时 候,垄上的土削平,作物的根长得很深。第二年则将做垄的地方变为沟,做沟的地 方变为垄,一年-换,故名“代田法”。

代田法主要通过以下三点使庄稼增产: (1)种子播在沟里,可使幼苗避免干风之吹,减少叶面水分蒸发。同时,也可使 庄稼充分利用沟底的水分一对 于干旱的北国来说,水分尤为重要。 (2)随着作物生长,逐次培壅,根部愈来愈深,既可防止庄稼倒伏,又能使其吸 收更多的水分。 (3)沟、垄--年--换,使土地轮番使用,地力得到恢复。

赵过还发明了从耕地、下种到耘锄--整套新式农具,其中最重要的是耦犁。耦 犁用二牛三人,二牛共挽一犁,牛前一人双手各牵一牛,右牛后一人执鞭赶牛,一人. 扶犁。

不过,黎民百姓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牛的,没牛的人户就难以使用耦犁了。有个. 叫光(姓氏失传)的人,做过平都(今陕西子长西南)县令,他教赵过用人拉犁的方 法,赵过奏请武帝,任命他为搜粟都尉的属吏,推广此法。

赵过先在宫廷附近的闲地上试验代田法和新式农具。结果,亩产量比别的农 田高一斛以上。武帝大为高兴,命令大农令选择身手好的工匠制作赵过发明的新 式农具,郡国守相派县令、长等人,领取新式农具,学习代田法。

不久,代田法和新式农具便在沿边各郡、河东、弘农和关中地区推广“开来,极大 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不过,这时武帝已疾病缠身,自度不久于人世。刚刚开始的政策转变能否在他 身后继续下去,成为武帝关心的焦点。如果后继者不能沿着他厘定的方针走下去, 那么,大汉江山的安危就难说了。武帝要在有生之年,安排好身后事,确保他的新 经济方针在他死后也能贯彻执行下去。

选定继承人,成为头等大事。 武帝的长子刘据,7岁那年上被立为皇太子。刘据为人,仁恕温谨,敦厚好静, 与武帝的性格有别。武帝雄才大略,好大喜功,有点儿看不上刘据。有个叫江充的 大臣,是武帝身边的红人,与刘据有矛盾,想乘机扳倒刘据。刘据走投无路,只好举 兵造反,抢夺帝位。兵败,刘据自杀。他的母后卫子夫参与了反叛,也自杀身亡。 这是征和二年(前91)七月的事。

刘据死后,皇太子之位一- 直虚悬。武帝把尚健在的4个儿子逐- -衡量,最后决 定立小儿子刘弗陵为皇太子。

刘弗陵年幼,必须有人辅佐。于是,武帝又开始物色顾命大臣。

第一人选是霍光。霍光,霍去病同父异母弟弟。父亲霍仲孺去阳信公主府当差,与卫少儿私通, 生了霍去病。任职期满,霍仲孺回家,娶妻,生了霍光。霍去病北伐匈奴,路过平 阳,把霍光带到了长安。当时,霍光年仅10岁,武帝让他做了一名郎官,侍从于左 右。过了几年,霍光升任诸曹侍中。霍去病死后,霍光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光禄大 夫,成为武帝最亲近的大臣。霍光为人端庄谨慎,循规蹈矩,在武帝身边侍奉20多年,不曾出过差错。

武帝认定,霍光是顾命大臣的最佳人选。霍光之外,武帝又选定了金日殚、上官桀、桑弘羊和田千秋4人。

后元二年(前87)二月,武帝去了五柞宫。五柞宫在长安东南,宫中有5棵大 柞树,故名。到了五柞宫不久,武帝就病倒了,他把霍光、金日殚、上官桀、桑弘羊和 田千秋召集到病榻边,宣布遗诏:立刘弗陵为皇太子,以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金日 殚为车骑将军,上官桀为左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田千秋为丞相,共辅少主。其 中,霍光为首辅。

第二天,武帝驾崩,享年70岁。皇太子刘弗陵即日就帝位,是为昭帝。18天后,武帝的灵柩人葬茂陵。

昭帝即位那年才8岁,无法担当起治国理民的重任,霍光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 书事,总理朝政。他忠实地履行武帝的既定方针,经济恢复发展起来,在昭帝和昭 帝的接班人宜帝两朝,大汉帝国又出现了一派兴旺景象,史称“昭宣中兴”。

代英主后人评说

武帝以赫赫功业奠定了他在西汉历史上的地位。

汉人认为,高祖刘邦提三尺剑,出生人死打下天下,惠帝、吕后、文帝、景帝祖述. 高祖,无为而治,到武帝才又轰轰烈烈,把西汉皇朝推向辉煌,功至著。这个评价是 中肯的。汉初60余年,清静无为,致力于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是给武帝 打基础搭舞台的。武帝登基,把属于他的那54年演得有声有色。武帝死后,余音 未绝,又有一幕“昭宣中兴”。一部西汉史,武帝占去大半。

武帝不仅是一位功至著的汉家天子,更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百代 之人物。

如是说是基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若干制度、措施,始创于武帝,如尊儒术,建中. 朝,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等等;还有,中国的疆域版图,于此时基本奠定;中、西经 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从此开通。人们常以“秦皇汉武”连称,确实是事出有因,他们 同是中国封建时代开风气的人物。

武帝能够在汉代和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席,首先是时代的造就。此外,还有 一个重要因素:武帝的才识。

雄才大略,是班固写完(汉书●武帝纪》后,给武帝下的一个评语。班氏所言不. 虚。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武帝可能有失误不当之处,但他有通览全局之明。他 的才识展现在他对天下大势高屋建瓴般的把握上,雄才大略之内涵,即在于此。武 帝一朝,事情千头万绪,变化多端,但武帝对时局始终有清醒的认识,有整体的把握,因此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即位之初,他对外征伐,对内改制, 完成时代赋予他的使命。当此之时,他已制订了下一步对策:- .旦“外攘夷狄”大功 告成,即把军国大政的重点从对外征伐转移到恢复发展经济上来。当危机日重、百 姓蜂起之时,他又意识到不能等到他的下一代再转变了,当机立断,痛下罪己诏。 秦皇、汉武并称,二人在若干方面颇有相似之处,但在对时局的把握、及时地调整统 治方针上,始皇实不及武帝雄才大略。始皇是个实干家,事无大小,都要亲自裁决, 一天要看一石奏章,看不完不休息。武帝则像个战略家,他的精力更多地用在战略 方针的研究、制定上,具体事务多责臣下。

因此,武帝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游玩、享乐,声色犬马。后宫佳丽成群,多至数 千,武帝以好色而屡遭后人讥斥。他还喜欢驰逐射猎,观赏斗兽、歌舞,与臣子玩射 壶、蹴鞠等游戏,或泛舟湖上。他还是一个出手不凡的文学家,赋作得很有水平。 武帝是- -位至尊至贵至高至上的皇帝,但他又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欲的人。当 他登上未央宫前殿时,他是天下共主;下得殿来,他又成了食人间烟火的一员。皇 帝的权威与人的本性,在他身,上都有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