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清朝僧忠亲王)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简介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僧格林沁(?~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清道光帝时,承袭了科尔沁扎萨克多罗郡王爵,命在御前行走。清咸丰帝时曾任参赞大臣,同治帝恩封他为亲王。蒙古科尔沁旗人。他的父亲是毕启,四等台吉,因为僧格林沁的功劳,追封为贝勒。僧格林沁作战骁勇,深得咸丰帝信赖,但他以镇压人民起义发家,后被义军击毙,也算是罪有应得。

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传记——

一、镇压起义 不遗余力

咸丰三年(1853)五月,洪秀全太平天国起义军分头攻打河南,咸丰皇帝认为京城是根本重地,防范稽察,均关重要,因此命僧格林沁同左都御史花沙纳等,专门办理京城各旗营防事务。僧格林沁制定了稽察章程十二条。八月,太平军从直隶永年县的临洺关攻入正定府。咸丰皇帝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并设宴于乾清宫,亲自颁发关防给他们,还赐给他们讷库尼素光刀。九月,僧格林沁奔赴紫荆关防守。十月,太平军从沧州攻入静海等地,打算攻打天津。僧格林沁向永清县的王庆坨进军,防止太平军北上。咸丰皇帝称赞僧格林沁筹备防范,一切布置都很合机宜。

咸丰四年(1854)正月,僧格林沁移兵王家口,正逢上太平军从静海赶来,见到这里有防备,于是转向西南。清兵跟随追击了几十里,直追到子牙镇南,杀死和俘虏了若干太平军,咸丰皇帝赏赐给僧格林沁“湍多巴图鲁”的名号。不久,太平军占领了河间县的束城村,僧格林沁派兵分五路进攻,太平军失败后向南转移,清兵追赶到献县的单家桥、交河、富庆驿等地。太平军攻入阜城县城,城周围的各个村庄都驻有太平军,以便互相接应。僧格林沁分兵驻扎在城东北,而自己亲率马队绕到阜城以南,攻下了高家庄、宋家庄,又根据地势,定期轮番攻城。他派副都统达洪阿从堆村一带攻城西南,侍郎瑞麟等从连村一带攻城东北,将军善禄等进军杜家场以南。他自己亲率中军往来策应。于是,平堆村、连村、杜家场的太平军败走,清兵大炮把太平军的丞相吉汶沅击中,丞相阵亡,余下的太平军坚守不出。僧格林沁将太平军诱出城,在塔头、红叶屯把他们打败,转向东南进攻,占领了连镇。

连镇是河间府东光县的大镇,河水从中间穿过,河水东西两岸村庄错落,太平军都占领了。清兵连攻累月,太平军坚守,攻不进去。当时正值阴雨连绵,河水猛涨,清军无能为力,形势紧张。僧格林沁上奏说:自从六月以来,阴雨浃旬,河水日涨。敌兵聚住在高阜,我军地处低洼。敌兵坚守不出,欲趁水势,另生诡谋,极力筹渡。拟挖壕筑堤,以水为兵,设法浸灌。

不久,清兵堤坝筑好,太平军便多次冲击清兵,但都被清兵拦回。九月,东西连镇的太平军各有几千人向南转移,清兵早有准备,加以扼制,太平军大败。到十一月,太平军形势困窘。清兵攻下了附近的各个村庄,终于攻下西连镇。但东连镇的太平军仍坚守。十二月,僧格林沁派投降清军的乡勇分别驻扎西连镇以及附近的陈庄,然后合力攻打东连镇。当时,太平军的首领林凤祥准备化装突围,清兵得知后就大举进攻。僧格林沁派都统西凌阿、瑞麟等督带马步兵队攻其北边,侍郎宗室庆祺等攻其南边,杭州将军瑞昌等在河西拦截,将村周围的木栅烧毁。于是东连镇也被清军攻下。太平军首领林凤祥及检点将军等被擒,士兵多被杀害。捷报上奏,僧格林沁加恩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其子乾清门三等侍卫伯彦讷谟祜著在御前大臣上行走。此时,京畿附近的太平军全被肃清了。命得胜之师由僧格林沁带往高唐州督办军务。

在这之前,连镇的太平军分出一部向南进攻,占领了山东高唐州城。钦差大臣胜保督军多次攻城,都攻不下来。这时咸丰帝下令逮捕胜保进京受审,并下令军营领兵大员都归僧格林沁节制。

咸丰五年(1855)正月,僧格林沁率清兵抵达高唐,高唐州守卫坚固,难以硬攻,僧格林沁便想出奇兵制胜。于是,僧格林沁让城南防军故意装出疏漏的状态,引诱太平军。太平军果然怀疑这里防卫疏漏,于是乘夜间偷偷出城,全部向南转移,清兵遂占领了高唐。太平军转移到茌平,占领了茌平县的冯官屯,清兵立即追来,先夺取了冯官屯西面的两个村庄。太平军集聚在东南隅,依靠粮食充足,坚守阵地,同时暗中挖掘地道,想夺取清兵的炮台,但因清兵守备森严,没有能够成功。双方相持了很久。僧格林沁就偷偷地挖开运河大堤,用运河水倒灌太平军的大营。土墟之中,泥水没过髁骨,行动十分困难,清兵趁机逼近土埝,抓住了太平军首领李开芳,其余太平军也被清兵全部残杀或抓获,冯官屯失守。捷报上奏,咸丰皇帝下旨称赞僧格林沁“督师剿贼,均合机宜。忠勇之成,深堪嘉尚。前赏给亲王,著加恩世袭罔替。”并加赏僧格林沁坐肩舆,其兄三品顶戴台吉郎布林沁封为辅国公,其弟台吉崇格林沁赏给二品顶戴,并赏戴花翎。

僧格林沁随即挑选精锐官兵,分起南下,自己则驰驿进京谒见。僧格林沁五月抵达京城举行凯旋礼,缴回参赞大臣关防与讷库尼素光刀。八月,僧格林沁任崇文门监督。九月,他上奏请求酌添外满洲火器营官兵操演阵势,被批准了。十二月,僧格林沁调任镶蓝旗满洲都统。

二、英战失利 罪不容辞

咸丰六年(1856)十二月,咸丰皇帝命僧格林沁担任管理沟渠河道之职,并八旗值年大臣。不久,又调补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咸丰七年(1857),任镶红旗汉军都统。

咸丰八年(1858)四月,英国兵船驶进天津海口,僧格林沁被授为钦差大臣,督办军务。六月,直隶总督谭廷襄在海口防守中疏于防守,炮台失陷,英国兵船驶入内河。七月,僧格林沁前往办理大沽双港炮台,并不断增加炮位,严行设防。几个月后,工程结束。

咸丰十年(1860),从二月到五月,两江总督何桂清等上奏说:英国兵船据传要北驶。咸丰皇帝下令预先作好布置,严密设防。六月,一百多艘英国兵船驶到天津海口,突然在北塘登岸,占领了当地的村庄。当时恒福专办抚局,而英国人反复要挟,并派遣一万多名马、步兵,分头扑向新河粮城。清兵退守塘沽、大沽两岸,形势十分危急。僧格林沁先后上奏,咸丰降旨,要求僧格林沁稳定军心,妥为调度,并仍让恒福办理抚局。不久,咸丰皇帝又下旨说:天下根本,不在海口而在京师。若稍有挫失,必当退守津郡,设法迎头截剿,万不可寄身命于炮台。若执意不念大局,只为一身之计,殊属有负朕心。

当时,塘沽又被英人攻占,大沽炮台更加危急。这时,咸丰皇帝又降旨退守天津。不久,僧格林沁又上奏说:回守津郡,必至兵心动摇。现在情形,惟有严守大沽,设法布置,竭力固守。

咸丰皇帝接到疏言,下旨说:所奏情形,甚有见地。仍当仰体朕心,勿以大沽为重。

七月,英国人又占领了大小梁子,不久,清兵与英军在右岸石缝地方交战,清兵大败,炮台被英军占领。僧格林沁打算退守通州,在州城以南选择要地驻扎,上奏请示,咸丰皇帝下旨说:迅速来京,面授机宜。又下旨说:僧格林沁办理海防,未能周妥,拔去三眼花翎,革去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

八月,僧格林沁带兵留在通州防守,先派人带着奏折入京上奏。咸丰皇帝又下旨说:该大臣威望素著,能得兵心,著仍领钦差大臣关防,会同瑞麟办理防剿,并赏戴三眼花翎。不久,因为英国侵略军逐日前进,僧格林沁督兵严阵以待,抓到英国巴夏里等人,送到北京。英国侵略军又整顿队伍反扑。清兵退守八里桥,与英军交战,又大败。咸丰皇帝下旨,革去僧格林沁的爵职,仅留钦差大臣之职。九月,清廷又与英国人签订了屈辱的和约。

三、镇压捻军 肃清亳北

这时,直隶东部与河间一带,反清起义军汹涌澎湃,咸丰皇帝下旨让僧格林沁偕同侍郎瑞麟前往镇压。十月,山东团练大臣杜翻上奏,捻军活动猖獗,济宁、衮州、泗水都被捻军包围。咸丰皇帝下旨让僧格林沁等把京城周围的起义军肃清之后,立即奔赴山东节制剿办。不久,僧格林沁取道东昌,逐渐南下。咸丰皇帝又降旨,让僧格林沁抵达东昌后,必须会合兵勇,进捣捻军老巢,以期一鼓荡平。接着又下旨让僧格林沁在济宁、衮州一带,选择险要地方驻扎,先将北路布置妥当,然后与捻军交战。清兵在钜野的羊山与捻军交战,清兵大败。僧格林沁因为瑞麟节节退守,怯懦无能,所以上奏弹劾瑞麟,瑞麟被革去职务。

十二月,邹县捻军宋继朋反清,僧格林沁督率军队前往镇压,首战告捷。两天后,在河滩及后峪再次打败了起义军。

咸丰十一年(1861)正月,捻军从东平等地渡过黄河,副都统伊兴额带兵追赶捻军,在杨柳集遇到了捻军的埋伏,被击毙。四月,僧格林沁带兵解了滕县之围,攻占了沙沟营和临城驿,先后杀死捻军六千多人。当时,捻军转移到郓城,联合长枪会,想攻占济宁府所属的金乡县。邹县的起义军也依靠险要地势坚守,清兵屡攻不下。僧格林沁次第进攻,不断取胜。六月,曹州起义军分兵占据各个险要的隘口,阻拦清兵。僧格林沁派翼长舒通额等分兵攻打,在曹县的安陵集、濮州的田潭打败了起义军,并抓住了起义军的首领。

八月,捻军渡过运河,从泰安转移到济南。僧格林沁亲自统领大队人马追击。捻军又向东转移,占领孙家镇。清兵攻打孙家镇,捻军由靳家桥转移到青州。九月,僧格林沁率清兵在临朐县南偷袭捻军,又沿诸城到临沂追赶捻军,正逢上黑旗捻军首领带兵跨河抗击清兵。清兵分队进攻,捻军则联合几股加以抗击,并且战且退。清兵追到兰陵镇,把捻军打败。十月,授僧格林沁为正红旗汉军都统,管理奉宸苑事务。

同治皇帝上台之后,赏还给僧格林沁博多勒噶台亲王的封爵。不久,又让他掌管火器营事务。当时,一大股捻军从山东高密、寿光、章邱进入滕县,僧格林沁调遣马、步兵驰扎兰陵驿。捻军向西转移到济宁。营总富和等曾带兵在杨庄冈山打败过捻军。而在这之前,捻军驻扎在寿张以西,僧格林沁派侍郎宗室、国瑞等跟踪追击,先攻占了簸箕营,后又夺取了竹口围。而曹州的捻军依仗濮州红川口土围坚固,打算固守。僧格林沁率领各路清兵联合攻打,越过壕沟攻进土围,捻军不少士兵被杀被抓。清兵又陆续攻下了刘家桥及荷泽郭家、唐房的根据地。清兵正要迁移军营,定陶县佃户屯营地的捻军趁机偷袭清兵大营。清兵都统西凌阿带兵迎战,捻军向南转移。清兵来到大张寺,捻军又向清兵扑来,但又被打退了,捻军死伤一千多人。不久,清兵攻克了范县。

十二月,捻军占领钜野县境地,西凌阿前往攻击,捻军失利。定陶马家集的捻军于是转移。这时捻军另一部郭秉钧等从河西回击东岸,接近了曹县。僧格林沁从荷泽陈家集督军跟在捻军的后边,在崔家坝到黄河南岸一带,接连几次打败过捻军。曹县一带的捻军被镇压下去。

同治元年(1862)正月,江苏丰县的捻军两万多人,从金乡出发攻打鱼台,声势颇为浩大。僧格林沁派翼长劳克金等前往攻打,打死了几千捻军士兵,余下的捻军转移到丰县、沛县之间活动。二月,亳东捻军集合各部捻军的精悍士兵,联合长枪会,努力向西攻打。僧格林沁带领马队,追到河南杞县。捻军分兵向清兵挑战,僧格林沁设下埋伏,引诱捻军,而清兵乘捻军转移时,马步兵一齐窜出,毁掉了捻军的七座兵营,又攻下了赵寨等营寨。捻军乘夜转移。这一仗,清兵三路人马联合攻打捻军,捻军伤亡很重,有一万人被清兵斩杀。捷报上奏,同治皇帝予以嘉奖。

余下的捻军向西南转移,僧格林沁督率各路清兵从陈留直追到尉氏。捻军在县东扎营,清兵前来进攻,又有部分捻军兵士被杀。捻军退入民寨,清兵分队进攻,捻军开始列阵数里,不久假装败退,打算从旁路包抄清兵。清兵营总卓明阿等整顿兵马等待,当捻军靠近时,拼命冲入捻军队伍中,捻军措手不及,立刻撤兵,关闭寨门坚守。清兵屡攻不下,就设计撤去东西的重围,捻军突围,刚到樊家楼地界,清兵回头反攻,枪炮齐发,亳东余下的捻军就这样被清兵镇压下去。

五月,僧格林沁补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当时,山东长枪会在董智信率领下进入直隶东明县境,在沙果寺民寨扎营。清廷派苏克金等前去攻打。后来,董智信请求投降,并缴出了若干军器。占领坦头集等地的捻军,经过清将领富和的反复攻打,也失败了。

六月,清兵攻打金楼的起义军。而在这之前,捻军首领郜姚氏曾占领了金楼,并且其首领金鸣亭足智多谋,清兵屡攻不下。这时,僧格林沁督率各军,一边攻打,一边招抚,不少捻军已投降,但余下的捻军坚守金楼。僧格林沁又激励清兵将士,尽力攻打。投降的捻军熟悉情况,首先攻进圩中,清兵紧接着攻进。但捻军至死不投降,与清兵展开了巷战,终因寡不敌众,郜姚氏和他的两个儿子以及首领常立身等阵亡,余下的捻军士兵也被清兵全部杀死。金楼失陷之后,清兵又乘胜攻下了邢家圩、吴家庙、营廓集等处。这一带的捻军又被镇压下去。

这个月里,长枪会的首领焦桂昌等又回到曹县,打算集合各路人马攻击清兵。僧格林沁传檄恒龄攻打,终于杀死了焦桂昌,又先后攻下了兰山的卓山寨、洪山寨以及太邱、双桥集各圩。不久,僧格林沁上疏说:各路统兵大臣及督抚大吏奏报含混,一味搪塞。为将帅者恩于麾下,为督抚者见好于属员。每以将佐一战之功,遂行优保。请皇上密派贤员数人,自臣军营及各路军营,认真密查。又,军务莫急于饷缺,而饷缺盖由于各省征收之不足。其中有水旱偏灾,贼窜边境者。不肖州县,借此措词。其实灾轻之区,良善之民,谁未纳赋?不过州县意图肥己,私征匿报。道府职司监察,耳目切近,岂无所闻?其中或有喜其逢迎,遂代为缄默。地方大吏,偶有风闻,又念道府情面,姑且容之。直待断难姑息,始行参革撤任。岂知事已不可收拾,又岂知被劾之官,私囊已饱,似此吏治,若各省督抚司道再不设法挽回,严守章程,实行惩劝,军饷何由得充?官方何时能肃?

七月,同治命僧格林沁统辖山东河南全省军务,并调度直隶、山西省防兵,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各省督抚提镇以下各官,以及正白旗汉军副都统遮克敦布、右侍郎毛昶熙、署漕运总督吴堂都归其节制,而蒙、亳、徐、宿等处防兵也由其一并调遣。僧格林沁的权力达于顶点。八月,一大股捻军进入山东鱼台县的罗家屯。僧格林沁亲自督率各军从河南夏邑飞驰而至,从金山以东分别驻扎,并大举进攻。国瑞从中路直冲捻军阵营,捻军腹背受敌,难以遮挡,千余士兵被杀死,不得不转移。清兵又追过山梁,杀死了四千多人。九月,清兵攻下了张大庄、卢庙、孙老庄、邢大庄各圩,捻军首领李廷彦、孙彩兰等被杀。新庄等各庄都投降。亳东捻军首领宋喜元等也归顺了清廷。这样,亳州以北的捻军全部被肃清。

四、镇捻有功 赐封嘉奖

同治二年(1863)正月,捻军首领孙丑等率兵攻打河南鹿邑。僧格林沁派副都统舒通额等前往攻打。捻军损失了一万多名士兵。二月,清兵接连攻下安徽颍州的雉河集、尹家沟捻军大营,捻军首领韩四万等被擒。不久,清兵又侦知捻军重要首领藏在李庄,于是派舒通额等会集乡团加以包围。捻军中的叛徒将捻军首领献出。而另外几位捻军重要首领杨瑞瑛、王怀义等先后投降。狡猾的僧格林沁派翼长全顺偷偷地驻扎在王怀义原来的营寨,借此侦探军情。正巧捻军首领苏添才等不知内情,误投入寨,被全顺按名抓获。而捻军首领李勤邦等则诱骗捻军重要领袖张洛行及其儿子张僖,抓住后献给了清人。这一带的捻军也被镇压下去了。战报上奏,同治皇帝因为僧格林沁除掉了捻军的重要首领,加恩赐封其仍为亲王,世袭罔替。

这时,山东不少地方经过战乱,已经荒废,僧格林沁上奏移民,同治皇帝同意了。十月,另一股捻军几万人,在首领苗沛霖的率领下攻打安徽蒙城。僧格林沁亲自督率骑兵、步兵奔赴亳州。清兵首先攻克了蒋集,擒杀了捻军的重要首领陈万福,不久又攻下了杨家寨,并与陈国瑞的军队会合在一起,联合攻打捻军驻地的南面,断绝了捻军的运粮道路。之后,清兵又攻破了蔡家圩等二十四座营寨。然后,僧格林沁又亲自督率清兵分路前进,攻下了河南捻军的三座营寨、河北捻军的五座营寨。苗沛霖乘夜带兵越过战壕转移,但被清军总兵王万清的军队截击,苗沛霖战死。苗景开及余下的捻军也被杀。蒙城解围。

当时,西洋集的捻军仍然坚守阵地。僧格林沁调军队联合攻打,从西、南两面攻进捻军阵地,捻军首领葛春元等被杀害,三千多名捻军士兵被杀。葛家圩魏群儿等营寨被迫投降。淮甸一带的捻军被肃清。于是,僧格林沁派总兵恒龄等分兵前往颖州、亳州和寿州一带,清查圩寨,捕抓余下的捻军,收复城关,捻军凡至死不降者尽被清兵杀害。战报上奏,同治皇帝降旨嘉奖。

同治三年(1864)四月,僧格林沁上奏说:用兵之道,首贵严明侦探,知彼知已,调度战守,方能合宜。近见各路军营奏章,每以贼众兵单为词,获捷之报,络绎不绝,而贼势愈众,蔓延愈广。总由领队之员,不能确探贼情,贼至不肯迎头痛击,贼去又不肯跟踪追剿,但敷衍出境,即报胜仗。以少报多,讳败为胜,豫为冒功邀赏地步。握兵符者,既不能身临前敌,复不详加查考,率行据禀入告。相沿成习,亟须认真整顿。

同治皇帝见了奏言,命僧格林沁督师皖、豫、楚三省之交,如发现上述情形,一经见闻,即指名参奏。

六月,清兵攻占了江宁。这时捻军转移到湖北麻城,在县城南的闵家集筑建了二十多座营垒。僧格林沁派成保带兵攻打,捻军营垒最终全被清兵攻下。郭宝昌一路清兵攻下了蔡家畈等处的捻军大本营,捻军转移到河南罗山以南的杨家店。僧格林沁亲自督率骑兵,乘胜追击,直抵萧家河,斩杀了很多捻军士兵。

余下的捻军转移到上巴河,蕲州的捻军又联合向东转移的捻军,驻扎在风火山,营寨互相连接呼应,不下几十里,捻军与清兵经过激战,翻过山奔往蕲水,越过了芭茅街。捻军士兵被清兵杀死很多,尸体遍布道路。清兵来到土漠河,发现沿河丛林中,捻军壁垒森立。僧格林沁分军驻扎在要害之地。捻军首领陈大喜等,各自率领伏兵直扑清兵。另有一部捻军抄在清兵之前,陈国瑞率兵直攻捻军中坚,捻军这才退走。

两天后,清兵抵达黑石渡。僧格林沁传檄投降了清人的捻军首领黄中庸乘夜偷袭捻军兵营,并且亲自督率骑兵冲击捻军阵地。捻军重要首领温其玉、黄文浩等率众放下武器请求投降,并且献出了捻军主要领袖端王蓝成青。僧格林沁招降了几十万捻军,杀害了蓝成青。

五、民军击毙 罪有应得

同治四年(1865)正月,河南宝丰县的捻军占领了甘露台、张八桥等地,僧格林沁驻军宝丰,分兵四路围攻捻军,并派郭宝昌等逼近捻军营寨安扎营寨。捻军奋勇出击,但都被清兵打退。僧格林沁又派成保督率骑兵横截捻军,使捻军首尾不能呼应,捻军正在混乱时,正巧另一股捻军奋勇杀来,打算进攻清军总兵何建鳌,扼制驻扎在塔尔湾的清兵。清兵假装后退,捻军不知是计,猛追,两旁清军伏兵突出接迎。捻军的步兵全部被清兵斩杀。捻军骑兵奔向梁洼,放弃了营垒,清骑兵追到清凉寺,杀死了捻军一千多人,另一起由首领赖文光等率领的捻军因为清兵各路军马堵截,便向南转移,打算攻占鲁山。僧格林沁督率恒龄等各军,越过山岭追赶,来到鲁山城下,捻军突然派骑兵攻城,然后又拼死回头冲杀。其余捻军暗中袭击清兵后路。清兵合围,捻军冲出重围奔向叶县。僧格林沁派遣兵勇从山道前往设下埋伏,并接连攻下捻军的两座营垒。

二月,捻军从临颍又回到河南信阳。清兵郭宝昌等军,拼命拦截,捻军转移到确山,僧格林沁又亲自督率各军,星夜疾驰,并派了接应的军队,防备捻军从后路出击。捻军果然来攻,陈国瑞督率士兵奋力交战,捻军步兵先败散,而清军骑兵又从山口突然冲出,捻军的骑兵也被冲散。

四月,太平军联合捻军进入山东,从汶上县的袁家口攻打到郓城西北的水套一带,又联合当地的起义军约马步兵几万人。僧格林沁督率军队猛进,每天达一二百里。农民军与清兵交战,清兵连胜了两仗。农民军转移,清兵追击,直到曹州府西北高庄集地面。当时,清兵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惫饥饿,又与农民军鏖战了一整天,已经力不能支,于是在农民军的猛烈攻击下溃不成军。僧格林沁带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后来来到荒庄。夜里,农民军挖掘长壕,把清兵包围了起来。全顺等请求冲出包围,僧格林沁答应了。但清兵虽越过了战壕,却被农民军层层围住。陈国瑞的四千骑兵全军覆没,余下的清兵与农民军混杂在一起,在黑夜里互相奔走,难以辨识。清兵败退到吴家店,随从僧格林沁逃跑的骑兵多数被歼。僧格林沁亲自与追来的农民军士兵交战,虽然杀死了个别士兵,但力不能支,战马跌倒,把僧格林沁掀于马下。不可一世的僧格林沁,终于被农民军击毙。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也被农民军击毙。

同治皇帝在圣旨中列举了僧格林沁一生的战功,并加恩予以抚恤。

僧格林沁被农民起义军击毙,从此结束了满洲、蒙古将领逞凶一世的时代,此后清军将领中湘籍者代替了满洲、蒙古将领的地位。而僧格林沁外战外行,内战内行,与外国侵略军交战,以失败告终,这自然与咸丰皇帝之掣肘不无关系,但也咎不容辞。其一生所谓功绩,全在镇压农民起义,杀害的农民军难以计数,最终被农民军击毙,也是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