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争夺地中海

争夺地中海(地中海三国时代)

争夺地中海简介

争夺地中海:543年,君士坦丁堡沦陷在奥斯曼人手里的第九十年,天主教世界的保卫者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大军,与伊斯兰世界扩张的代表奥斯曼帝国大军会战于匈牙利境内。倘若神圣罗马帝国战败,中欧势必门户大开,高举新月旗的伊斯兰战士将如洪水般涌入,令天主教世界变色。根据记载,两军相互炮击时,一发炮弹落入神圣罗马帝国阵地,在地面上砸了一个深坑。有人无意中一瞥,发现炮弹上赫然刻着鸢尾花的标志——那可是法国王室的象征!天主教阵营的法国人竟然向伊斯兰阵营的奥斯曼人提供炮弹,轰击同为天主教阵营的哈布斯堡人?法兰西为了对抗同样信仰天主教的哈布斯堡人,不惜与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联盟。可以说,这颗炮弹凝结了奥斯曼人、法兰西人和哈布斯堡人之间上百年的恩怨情仇。这段争夺地中海世界的历史堪称地中海三国时代。

争夺地中海过程分析——

洪水边缘的欧洲—苏莱曼大帝的脚步

1453年,随着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人攻陷,拜占庭——这一承载过无数荣誉的千年帝国最终灭亡。但奥斯曼人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扩张。从北非沿岸到匈牙利的边疆要塞,高举新月旗帜的真主战士如洪水般不停侵蚀着欧洲世界。他们不但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联系,还不断挤压天主教世界的生存空间。

◎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

当时,有句俗语:“奥斯曼人一旦开始进攻,就不会停止。”他们在陆地与大海上不断发动攻击。赫拉克勒斯之柱 至波斯的广大区域,无论是巴尔干半岛的山丘、平原和山坡,安纳托利亚的高原和海岸,还是埃及的沙漠、匈牙利的草原、地中海的海面,都是奥斯曼战士驰骋的舞台。

1461年,面对奥斯曼大军,特拉布宗帝国末代皇帝大卫·科穆宁被迫投降,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点余烬也被扑灭;1475年,热那亚人的明珠——人称“小君士坦丁堡”的卡法城被攻陷;1483年,奥斯曼军队攻占大部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不久又夺取瓦拉几亚和摩尔达维亚;1521年,奥斯曼人攻陷贝尔格莱德,从而“打开了那扇野蛮人可以进入欧洲大陆蹂躏匈牙利的大门”。

对当时四分五裂的欧洲来说,奥斯曼帝国无疑是个庞然大物,犹如始终笼罩在头顶的阴影。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武装力量。他是两个海洋、两个大陆和许多圣城的统治者,他骑在马上,率领“加齐武士” 长驱直入,成为地平线的主人。不过,为了取得这种威势,奥斯曼人拼搏与奋战了10多个世纪。

奥斯曼人是突厥(Türk)部族的一支,他们头顶苍天、脚踩大地,生活在马鞍上,以放牧和劫掠为生,坚忍不拔,彪悍凶狠。突厥部族最初起源于里海一带,据说是匈奴别种,姓阿史那氏。传说该族曾被敌人打败,全族尽灭,只剩一个十岁的小儿被斩断手脚,丢在草泽中。后来,有一只母狼经过,衔来兽肉喂养,等到这个小儿长大,便与母狼结合。不久,敌人得知小儿未死,派人前来追杀。母狼走投无路之时,有神灵将其摄至里海之东的山洞。之后,母狼产下十子,阿史那便是其中最为贤能者。待到他重建部族,就于牙门前树立狼头大纛,以示不忘本。

◎突厥汗国形势图

5世纪中叶,阿史那所部被柔然人征服,被迫迁到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由于善锻铁器,柔然人将他们称作“锻奴”。因金山形似兜鍪(战士头盔)在他们的语言中读作“突厥”,他们便将“突厥”作为自己部落的名称。522年,阿史那土门自称可汗,建立突厥汗国,并迅速击败柔然人,成为当时亚洲草原地带的最强者。最强盛时,其汗国疆域东至辽海、西至里海、南到阿姆河、北过贝加尔湖。但年岁不久,突厥便分裂为东西两部,并先后被崛起的大唐王朝灭亡——公元630年,李靖率军大破东突厥,俘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659年,唐军又进入西域,灭亡西突厥。突厥灭亡后,所辖部落四散迁徙,一部分被唐王朝迁至中原,后融入汉族,另一部分则继续向西游牧。

10世纪时,突厥人部落联盟九姓乌古斯中的一支——赛尔柱人游牧于锡尔河以北的草原一带,在布哈拉地区信奉了逊尼派伊斯兰教。接着,他们一路西迁,进入伊斯兰世界的中央地带——衰亡没落中的阿拔斯哈里发帝国境内,并在呼罗珊、波斯、伊拉克、亚美尼亚、小亚等地相继建立了政权。1055年,赛尔柱人的大军进入巴格达,结束了布韦希王朝的统治,其首领突格里勒被哈里发卡伊姆授予苏丹称号。1071年,赛尔柱大军在首领艾勒卜·艾尔斯兰(绰号“英雄的雄狮”)率领下击溃拜占庭大军,俘虏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夺取了安纳托利亚与亚美尼亚地区,史称“曼齐刻特战役”。凭借此役,塞尔柱人在该地建立起了罗姆苏丹国。拜占庭帝国的丧钟也由此开始敲响——近200万突厥人涌入安纳托利亚,并最终将该地突厥化,使得拜占庭帝国永久失去了这一重要的兵员地及赋税来源地。

◎塞尔柱突厥及花剌子模国(11—13世纪)

13世纪,赛尔柱国家遭到蒙古人的毁灭性打击,许多突厥部落再次被迫向安纳托利亚迁徙。

奥斯曼人这支突厥部落,便在这样的背景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最初在中亚呼罗珊地区游牧。13世纪初叶,因蒙古人的压力,奥斯曼人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安纳托利亚,成为罗姆苏丹国的附庸。他们被安置于马尔马拉海峡北部和拜占庭帝国相邻的萨卡里亚河畔,其首领得到了埃米尔 的称号。

奥斯曼人最初十分弱小,不超过400名骑兵。13世纪末,罗姆苏丹国的崩溃给了他们崛起的机遇。1281年,奥斯曼继位成为埃米尔,他是奥斯曼国家的开创者,可以说是奥斯曼人的“太祖”。奥斯曼继位时,伊斯兰教苏菲派长老谢赫·艾德巴里(奥斯曼娶了其女儿马勒哈)赠予他一把“胜利之剑”,并授予他“圣战者”的桂冠。自此以后,隆重授予“胜利之剑”便成为每一位奥斯曼苏丹继位典礼不可或缺的一环。据记载,奥斯曼为人慷慨,每一次出征掠夺来的战利品及土地都毫不犹豫分封给立功的战士,因此很快便集聚了来自各地的大量武士。同时,奥斯曼还借助“圣战”的旗帜将原本涣散的突厥部落整合成一支纪律严明、骁勇善战的武力,并将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信仰武士“加齐”之国。

◎13—15世纪的拜占廷和奥斯曼的扩张

他的“圣战”事业得到了伊斯兰信仰者的狂热支持,不管是商人还是牧民,神学家还是法学家,都纷纷前来投奔。奥斯曼的队伍越来越壮大,突厥游牧部落也因奥斯曼的名字而被称为奥斯曼人。1300年,奥斯曼自称苏丹,奥斯曼国家正式建立起来。

“突厥人手持利剑,对利剑的恐惧深深植入了人们的内心。”之后的岁月里,奥斯曼人一路高歌猛进,先是蚕食了安纳托利亚,之后又攻占了巴尔干半岛各地。1389年,奥斯曼人在科索沃战役中大败巴尔干的基督徒联军,为奥斯曼帝国向欧洲扩张铺平了道路。1396年,奥斯曼苏丹“雷霆”巴耶济德一世在尼科波利斯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国王西吉斯孟所率的,由法兰西人、德意志人、波兰人、意大利人、捷克人组成的基督徒联军,结束了欧洲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天主教十字军东征。

总体上,奥斯曼人之所以强大在于其军事组织。最初,奥斯曼人作为游牧部落,实行兵民一体、以部落为主体的组织形式。早期兵种是一种被叫作“阿金日”(袭击者)的轻骑兵。这类骑兵是志愿兵,没有军饷,他们自带武器和马匹参战,战后分享战利品。集结令一旦发出,这些战士便会以惊人的速度集结起来,在各地的领导者麾下迅速形成作战编制。在他们的认知里,葬身于敌人的长矛和弓箭下远胜于死在家中的床上。

后来,奥斯曼帝国为骑兵封授一定数量的土地,从而形成类似西欧骑士的阶层。他们享受土地上的收益,平时征募和训练自己的家臣,战争爆发时则提供骑兵随同出征,这种骑兵被称作“蒂玛里西帕希”。如果当上蒂玛尔领主,一旦集结令下达,病了让人抬着病床也要上战场。苏莱曼大帝时代,这样的领主约为三万七千人,能提供约八万名骑兵。他们与欧洲封建主的不同之处是,他们的土地依旧属于苏丹,蒂玛尔领主的权力仅是征收来自土地的收入。每一次战役结束,苏丹按惯例接收所有的土地及五分之一的金银财宝,剩余的五分之四则作为赏赐分配给手下的战士。

在帝国的中央,苏丹又建立了被称作“卡皮库鲁瓦里勒里”(近卫骑兵)的王室骑兵,他们也是随时做好响应苏丹马尾军旗命令的准备。不同于“蒂玛里西帕希”,近卫骑兵只对苏丹负责,薪水也由中央发放。苏莱曼大帝时代,近卫骑兵为六千人,分为六个分队。出征时,一至四分队负责冲击敌阵,其余两个分队则列于苏丹身侧。

◎奥斯曼帝国骑兵甲

奥斯曼帝国的步兵最初也是招募的,指挥官是苏丹的直系亲属或近臣。但是,游牧出身的奥斯曼人始终不习惯严酷的纪律和严格的训练,他们认为天之骄子应当骑马驰骋疆场,而不是作为步兵跟在骑兵后面吃灰,因此这一编制很快便无法维持。

为了保障步兵军团的战斗力,奥尔汉苏丹的谋臣阿莱丁建议:将那些被征服的基督徒儿童组建成步兵军团,并迫使其改宗伊斯兰教。阿莱丁认为,将国家的基督徒臣民同军队联系在一起,可以避免基督徒叛乱。穆拉德一世时代,奥斯曼人便征用基督徒奴隶组建常备步兵,这支军队被称作“新军”(janizaries)或者“近卫军”,也就是“耶尼切里”。它是奥斯曼人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也是苏丹赖以纵横欧亚的最大倚靠。“耶尼切里”最初多使用刀剑、钉头槌等冷兵器,后来则大量使用火枪等热兵器。

这些奴隶士兵渴望战争,他们的晋升希望来自战争中展现的勇敢。以战功为傲,以雄心、利益与荣誉自我激励,他们的目标是要赶超先辈的功绩。当时,有人如此描述这支军队:“让我把他们称为‘新军’,让他们有容光焕发的面孔,有永葆胜利的手臂!有锋利无比的刀剑!长矛总是挂着敌人的头颅!不论他们到哪里去作战,一定会趾高气扬班师回朝!”

为了确保奴隶士兵的来源,奥斯曼苏丹制定了被称作“代夫舍梅”的血税制度。在苏丹统治下的基督徒臣民,定期要被征收未婚青少年,一般是每四十户征收一人,只有最优秀的青少年才能出现在名单上。这些青少年经过训练后,被分配到军营中服役,并将皈依伊斯兰教。他们终身服役,始终过着集体生活,且不能结婚。这些新皈依者极其狂热,对待昔日同胞从不手下留情,为苏丹最锋锐的宝剑,“抗拒他们的军队等于以卵击石”。苏丹对这支力量也信任有加,其中最优秀的青少年将被选拔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为苏丹的侍从,有机会出任各种军事、行政长官,最杰出者甚至可以成为“大维齐尔”。维齐尔是伊斯兰国家历史上对宫廷大臣或宰相的称谓,其中,大维齐尔为首席大臣,是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帮助者”、“支持者”、“辅佐者”。

◎“耶尼切里”近卫军

据统计,奥斯曼帝国鼎盛的1453—1623年间,48名大维齐尔中只有5人属土耳其血统、1人属高加索血统,皈依伊斯兰教的欧裔基督徒多达31人,包括6名希腊人、11名阿尔巴尼亚人、11名斯拉夫人、1名意大利人,另有2名则是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基督徒。

随着奥斯曼人的高歌猛进,新军规模也愈发庞大。至苏莱曼大帝统治时期,这支新军已有12000人,并以“真主手中的利剑”自诩。

当时,许多基督徒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帝国政府的征召。时人记载:“这个工作或者说是生涯,为那些偏远地区和饱受贫困折磨的乡村青年提供了广阔的未来。皇家奴隶是帝国最富有和最有权势的人;他们指挥苏丹的军队,统治行省并制定国家政策。”因此,经常有基督徒家庭在奥斯曼人征收少年时将自己的孩子偷偷塞进队列。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斯拉夫作家依沃·安德里奇在他的小说《德里纳河上的桥》中就描写了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帕夏 ,他是出身于波斯尼亚的“血税”少年,长大后被选为驸马,并扶摇直上当上了奥斯曼帝国的宰相。

对巴尔干的农民来说,奥斯曼人甚至可以说是解放者。农民原先每周要为贵族们免费服务两天,缴纳众多的赋税。但在奥斯曼人统治时期,强制征用、劳役被取消,每年只需为奥斯曼骑兵服务三天,且只需支付作为天主教徒应上缴的什一税。

此外,自开国之主奥斯曼一世以来,连续十任苏丹都是精明强悍之人,包括“雷霆”巴耶济德一世、“胜利者”穆罕默德一世、“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冷酷者”塞利姆一世等。因奥斯曼人拥有如此众多强有力的领袖,即使一度被“跛子”帖木儿击溃,也能迅速恢复过来,并不断强大。

这些苏丹中,苏莱曼大帝无疑是最光辉的。他被称为“真主在大地上的影子”,也是“万王之王”。1520年,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去世,其子苏莱曼一世继位,奥斯曼帝国自此进入最为强盛辉煌的“苏莱曼盛世”。苏莱曼在位46年,曾13次带兵出征,成为最伟大的伊斯兰征服者。在文治方面,他也成效卓著,在位期间编著了《群河总汇》《埃及法典》《苏莱曼法典》等一系列法典,系统化和制度化了帝国的行政。因此,他也被称作“立法者”苏莱曼。

苏莱曼大帝继位前,匈牙利平原已经成为欧洲世界抵抗伊斯兰入侵的主战场。苏莱曼继位后,奥斯曼人对欧洲的基督徒领土展开了全面进攻,意图进入中欧腹地,首要目标便是匈牙利。

◎苏莱曼大帝

当时的匈牙利仍是一团乱——名义上它是个王国,实际上一切事物都由大贵族们控制着,王权极其衰微。1500年,贵族控制的议会通过宪法,规定议会有权决定赋税及其用途,各省官员由贵族选举产生,国王只有在被入侵时才能调动军队,而国防所需的军队人数也由议会决定。权贵互相争斗不已,国王则束手无策。当时,教皇的使者观察匈牙利的局势后,曾这样评价这些大贵族:“即使只花三个福林(一种匈牙利钱币)就可以拯救这个国家,也不会有三个人肯作出这样的牺牲。”

贝尔格莱德于1521年陷落后,匈牙利本土已门户洞开,奥斯曼人的威胁近在眼前,但贵族们仍置若罔闻。当时在位的匈牙利国王拉约什二世向贵族把持的国会求援,却得到这样的回答:“即使你送来一车这样的信件,用金字大书特书,我们也不会听命的。”不久,这些颟顸的贵族就为他们的短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拉约什二世向国外乞援,收效同样不大。神圣罗马帝国对此表示关切,却因与法国的冲突而难以抽出兵力,只派了三千人前往克罗地亚防守。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虽然有心帮助匈牙利,却同样需要兵力保护自己的国家,因此也只派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援军。教皇派出的使节在摩拉维亚招募了一支人数不多的雇佣兵。这些就是匈牙利人所得到的全部援助。

1526年,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发出最后通牒,再次要求匈牙利纳贡,拉约什二世断然拒绝,并将使节割掉鼻子和耳朵后赶了出去。随后,奥斯曼帝国的六万大军立刻越过国境线,越过巴尔干的崇山峻岭,向匈牙利首都布达城进发了。拉约什二世见奥斯曼大军压境,匆忙组织了两万四千人前去迎战,其中包括八千名来自波兰、德意志等地的雇佣兵。

8月29日,双方会战于多瑙河西岸的摩哈赤。摩哈赤距多瑙河不远,是一块宽阔的平坦地,左侧与多瑙河之间有一块长满芦苇和蒲草的沼泽地。奥斯曼苏丹的军营驻扎在匈牙利军对面的一个丘陵上。

当时的匈牙利军根本没有合格的指挥官,领兵的匈牙利贵族骄横地拒绝了波兰雇佣兵提出的“在辎重马车后面挖掘壕沟”的建议,也没有等待波希米亚和特兰西瓦尼亚的援军到达后再并肩作战。在大雨中,匈牙利人匆忙发起了进攻。匈牙利骑兵向装备了160门火炮和大量火枪的奥斯曼军发起决死突击。匈牙利军士甚至一度将箭矢射到了苏莱曼苏丹的盔甲上,但他们很快被奥斯曼人的侧翼部队包围。在奥斯曼人的大炮轰击下,再勇猛的战士也只能沦为残肢断臂。匈牙利军很快崩盘,战局演变为一场屠杀。此战,一万六千名匈牙利人战死,包括一千名贵族,许多匈牙利人逃跑时又陷入沼泽地丧失了生命。国王拉约什二世就在溃逃中慌不择路,连人带马掉进一个积满水的凹地里溺死。

有人这么形容这位可怜的拉约什国王:他的一生都是匆匆忙忙的——出生早(早产儿,医生将其放在刚屠宰的牲畜腹腔内才活下来),继位早(年仅10岁便继位),死得也早(溺死时只有20岁)。

此战,奥斯曼军仅损失了一千五百人。战后,奥斯曼人的史官得意扬扬记载道:“一个不虔诚的种族被消灭了!赞美真主!”在苏丹的日记中,则轻描淡写地记下了如此一笔:“大雨倾盆而下,砍了两千名俘虏的头。”

战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首都布达城,到处都是一片混乱。以王后玛丽(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孙女)为首的达官显贵们立刻选择了逃之夭夭,宰相大人在逃跑前还不忘将佩斯大主教的宅邸洗劫一空。十天后,奥斯曼大军进入布达和佩斯。

对匈牙利人来说,摩哈赤战役是一场完败。不久,独立的匈牙利王国便消失了,其领土被奥斯曼苏丹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瓜分。以至于四百多年后的匈牙利人遇到困境,仍然会以此役来激励自己面对困难,因为“在摩哈赤所失去的远比现在多”。

◎拉约什二世之死

◎摩哈赤战役

当时的历史学家记载:“自此开始,德意志受到土耳其入侵的威胁,德国数百个教区多年钟声不断,号召人民祈祷,制止土耳其的入侵。”

同时,在海上,奥斯曼人也取得了极大的胜利。虽然奥斯曼帝国最初只是一个游牧部落,但它很快便学会了如何利用和征服海洋。自14世纪以来,奥斯曼海军逐步崛起,并在1453年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发挥了极大作用,成功对拜占庭人进行了海上封锁。

苏丹巴耶济德二世继位后,奥斯曼人开始大力发展海军,并招募了大量地中海的海盗船长为其服务,极大提高了奥斯曼海军的战斗力。在1499—1503年的战争中,奥斯曼海军在希腊海岸打败了曾经称雄地中海多年的威尼斯舰队,摧毁了威尼斯人的据点,进而夺取了被威尼斯人视为“海上珍珠串”的爱琴海诸多小岛,最终掌握了东地中海的霸权。

在塞利姆一世和苏莱曼统治期间,奥斯曼人的海军长期维持着300~400艘战舰,6万~7万名水手和桨手的规模,成为当时最为强大的海上力量,有力压制着天主教船队的航行。

1522年,苏莱曼聚集大军进攻罗德岛。该岛地处地中海航海要道,距离安纳托利亚海岸仅6海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医院骑士团(又名罗德岛骑士团或圣约翰骑士团)自1309年以来便一直占据着罗德岛,因此这一岛屿是天主教世界对抗伊斯兰的重要据点。医院骑士团建了一支强大的海军,拥有100艘战舰。作为整个地中海东部地区唯一的天主教力量,这支海军多次阻挡了奥斯曼人的扩张步伐,并曾攻打奥斯曼人位于叙利亚和安纳托利亚的海军基地,对埃及通往伊斯坦布尔的航路形成了巨大威胁。

1522年6月,苏莱曼集中了300艘战舰和10万名士兵围攻罗德岛。岛上不到7000人,但凭借坚固的要塞,骑士团整整抵抗了145天,最终因得不到外力援助,于当年圣诞节前停止抵抗。苏丹答应宽待投降者后,骑士团残部有条件投降,并撤离了该岛。欧洲人声称,奥斯曼军队的损失高达5万人,相当夸张。虽然损失巨大,但奥斯曼人攻占罗德岛后,无疑拔除了伸向帝国心脏的天主教尖刀。

◎罗德岛之围

当时,有人形容奥斯曼人像“一条积满雨水而暴涨的大河,只要河岸上一有裂缝,河水就会迅速涌进,造成无限破坏”。海陆并进之下,奥斯曼打开了通往欧洲的大门。唯一能阻止苏莱曼坚定脚步的人,或许只有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了。不过,这位皇帝此时却被他的毕生之敌——法兰西国王弗朗西斯一世牵制着而无力东向。此时的他,尚不知道苏莱曼与弗朗西斯签订了“渎神”协议。窥伺东西两个方向的哈布斯堡双头鹰遇上了新月与鸢尾花的联合,地中海世界三国演义的帷幕,就此拉开。

洪水边缘的欧洲—苏莱曼大帝的脚步

当我崇尚伪神时,

我的士兵、人民是强壮的,

城池是富裕的,

但我抛弃伪神侍奉上帝后,城堡被毁,神殿倾圮,人民成为奴隶,骑士堕落……

——都尔大主教希尔德伯特

此时,欧洲正处于破茧重生的前夜。经历了黑死病、灾荒和战争,欧洲虽然四分五裂,但社会经济却在慢慢恢复。最后一次大规模的黑死病结束于1440年,摆脱了黑色死神的镰刀后,欧洲经济开始复苏,谷物价格趋于稳定,大规模的饥荒渐渐绝迹,人口开始缓慢增长起来。

在意大利和德意志,大量原本抛荒的土地重新得到耕种,种上了各种经济作物,焕发出了生机。这些土地再次因葡萄园、橄榄园、果园、亚麻园而逐渐繁荣。畜牧业也得到发展,原本散养的牲畜饲养方式开始被更为高效的马厩、猪圈和专业化牧人所取代。在西班牙中部地区,由于缺少雨水适宜发展牧业,因此,养羊业发展迅速,羊毛成为其主要出口商品。15世纪末,西班牙的牧主工会控制了大约470万头长毛羊。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来自美洲的财富开始源源不断输入欧洲;文艺复兴的影响开始扩展,各个地区出现了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而教皇则失去了昔日的地位,随着专制君权国家的兴起,教会的权威日益衰微。

法国无疑是欧洲的第一大国,拥有1500万人口,当时,英格兰不过300万人,西班牙也只有600万人。15世纪末,法国完成统一后,便着力对外扩张。那些贵族受教育就是为了战争,和平让他们感觉无所适从,尽管他们手里握有大量土地。经营土地的产出如何比得上战争所得?因此,富庶的意大利便成为法国骑士对外掠夺的最佳目标。15世纪初期,米兰的岁入便有1200万弗罗林(佛罗伦萨与热那亚铸造的一种金币),威尼斯也有1100万,几乎是当时法国政府收入的2倍。

那时,法兰西文明尚没有后世的精致华丽。刚刚走出中世纪泥潭的贵族们依旧举止粗鲁,而意大利则是欧洲文明的中心,人类的群星璀璨尽在那里。意大利有最伟大的艺术家,有举世无双的精妙绘画与建筑,有无数光芒四射的名字。同样,意大利也是奢侈之渊,有打扮最时髦的美女以及最为奢华的生活享受。当时,那不勒斯一位主教曾这样自豪地说:“勿需要那些外国人统计,凡是意大利没有的东西,休想在别的地方找到。”

在当时的意大利,连面包师的老婆都能穿上绣有金边的服装。“那不勒斯王国的费德里戈王子进入罗马时,穿着金丝织锦衣服,昂贵的珠宝在胸前闪烁着光芒,军帽和便帽上也装饰着同样的珠宝,戴着一条价值6000杜卡特(威尼斯人铸造的一种金币)的珍珠宝石项链,身上的腰带和佩剑估计也很值钱。其坐骑的缰绳全部用价值3000杜卡特的珍珠宝石装饰着,所有的马饰都镀了很厚的一层金。”而威尼斯共和国执政官的着装更是华丽至极,仅军帽上的珠宝就价值19.4万杜卡特。

◎弗罗林金币

意大利的餐桌也是最丰富的。在当时的欧洲,糖还是一种奢侈消费品。但在意大利,没有一个宴会不以各种方式大量使用糖。图案、群像、鸟兽以及大多数颜色漂亮的水果都用糖来仿制。大黄、干果、肉桂和糖,它们使世界一直充满快乐。没有食物不加糖,糖被广泛加入糕点和葡萄酒中,人们喝糖水而不是纯水,肉、鱼和蛋都加上糖,总之,“盐都不如糖使用得频繁”,教皇克莱芒五世继位时的那顿庆祝宴会足足花了1.5万金币。

与其繁华富庶不相称的是,此时的意大利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意大利人喜欢舒适,早已抛掉了昔日罗马帝国的荣耀。穆斯林、诺曼人、安茹人、阿拉贡人纷至沓来,将意大利的荣耀踩于脚底。意大利南部为西西里和那不勒斯两个王国,此时已落入西班牙人手里。北部则是一系列城市邦国,除了教皇国外,最为重要的几个邦国是米兰、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其中,威尼斯、热那亚掌握东方的贸易,在东南欧拥有一系列据点,曾盛极一时,不过此时受制于土耳其人,势力大减。

富庶而又纷乱的意大利半岛,自然会招来不怀好意的觊觎者。法兰西的贵族对意大利的财富垂涎不已,法国国王对意大利的领土也有着迫切的要求——如果占领意大利,便可以控制地中海,有利于法国通商,同时也能保护法国的侧翼。

于是,法王路易十一自称继承了安茹家族的勒内对那不勒斯的权力,宣称要夺回他的领地,并得到了教皇及威尼斯的支持。那不勒斯领土相对广阔,商业发达,且拥有较强的海军,控扼着地中海中部。一旦夺取该国,不但可拓展法国的商路,还可聚敛战争所需。可惜的是,法王路易十一一直忙于国内事务,无暇顾及南方。他的儿子查理八世继承法兰西王位后,机会终于来临:那不勒斯的贵族为了反抗阿拉贡王室斐迪南一世的残暴统治,请查理八世行使其权力。1494年1月,斐迪南一世刚去世,查理八世就宣布将收回那不勒斯。很快,他率领四万大军(包括一万八千名骑兵及两万两千名步兵)越过阿尔卑斯山侵入意大利。

◎法王路易十一

法军一路进军顺利,很快占据皮埃蒙特、佛罗伦萨,并于1495年2月占领那不勒斯。22日,四名那不勒斯贵族扛着金色华盖,伴随查理八世扬扬自得进入那不勒斯城。此刻的查理八世头顶四重王冠:法兰西、那不勒斯、耶路撒冷和君士坦丁堡,后两个王冠是教皇上个月刚刚授予他的。

查理八世与其父完全不一样:贪求女色,甚至超过其瘦弱体格所能承受的程度。进攻意大利途中,他更是一路眠花宿柳,留下不少私生子。

法军在意大利能取得一系列胜利,火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时,法军装备着欧洲最为先进的火炮。随着铸铁工艺的改进,火炮炸膛的风险大大降低,粒状火药的出现使火炮的威力有了显著提高。15世纪三四十年代,攻城火炮颠覆了围攻战中进攻与防御之间的平衡。在此之前,法军就曾依靠火炮击败了英国长弓兵,并收复了诺曼底和阿奎丹。总之,伴随着大炮射发出的一声声轰天巨响,法军轻而易举攻陷了意大利大量堡垒。当时的意大利历史学家弗朗西斯科·圭恰迪尼评价法国人的火炮为“恶魔的而不是人类的武器”。凭着这样压倒性的火力优势,法军在亚平宁半岛上的行军好似游行一般轻松。马基雅维利曾这样感叹:“没有城墙可以存留下来,无论它有多厚,大炮都能在数天之内将其摧毁。”

战争证明,旧式堡垒无法防御新型的攻城火炮,意大利人由此痛定思痛,开始设计新堡垒。经过无数设计师的反复试验,意大利人最终在16世纪早期建造出了一种能抵御炮击的新式堡垒,被称作意大利式防御工事,并凭借其良好的防御能力迅速流传开来,从而抵消了进攻方火炮上的优势。

意大利式防御工事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棱堡体系,防守方在堡垒四周按照固定间隔建造一系列向外延伸的大角度棱堡,并在棱堡上安置火炮。棱堡一方面可以使正面城墙上的防守者得到侧翼火力的支援,对进攻者形成夹击;另一方面,相邻的棱堡之间互相呼应,其火力场可以覆盖到正面城墙根附近地区,不会出现火力盲区。

◎位于奇维塔韦基亚港口的米开朗基罗要塞

为了加强防御,这种新式防御工事还进行了如下改进:一是把传统的砖石堡垒改用土来建造,依靠松软的泥土吸收炮弹的轰击;二是降低城墙高度和厚度,减少城墙被火炮射中的概率,同时也可在城墙上安置火炮;三是在城墙外挖掘既深又宽的壕沟,并把壕沟以外的地方改造成斜坡,阻止敌人的火炮向堡垒靠近,增加其挖掘地道、在城墙下安放炸药的难度。

不过,在当时的意大利战场上,棱堡还远未成型,因此法军轻而易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志得意满的法国人在意大利的花花世界很快迷失方向,沉醉在美女与佳肴组成的温柔乡中。到处可见法国人追逐妓女的景象,大批法国骑士感染了性病。得病的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性病在很长时间内都被冠以“法国病”的雅称。

同时,随着法军的长驱直入,感到恐慌的其他国家决定抱团取暖,威尼斯、米兰和罗马教皇组成了威尼斯同盟。那不勒斯贵族此时也发现法国人并不比阿拉贡人好多少,甚至更加贪婪——贵族要付出更多的金钱,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

西班牙国王斐迪南二世积极组织了反法同盟,因为意大利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他已是西西里王国的国王,但还觊觎着那不勒斯王国的王冠,因此他极力拉拢神圣罗马帝国共同对付法军的入侵。法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也导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很恐慌。虽然在进攻意大利之前,马克西米利安对此持默许态度,条件是法国将支持神圣罗马帝国,把威尼斯人赶出巴尔干。然而,法军一旦完全征服意大利,势必会极大削弱乃至消除他本人身为罗马人皇帝的影响。于是1495年3月,在斐迪南的反复劝说下,马克西米利安决定背弃法国,加入威尼斯同盟。迫于威尼斯同盟的军事压力,同时也由于疾病导致的减员严重、战斗力下降,查理八世被迫在联军切断其退路前撤军。

法军的撤退颇为狼狈,由于断粮缺饷,再加上性病肆虐,总兵力已减员至1.2万人,其中4000人为瑞士雇佣兵,法国人引以为豪的大炮也因过于沉重被丢弃。

7月6日,当法军行进至帕尔马附近的福尔诺沃时,被2万名同盟军追上。这支军队包括1.4万名威尼斯步兵及米兰公国和曼托瓦侯国派出的6000名轻骑兵。联盟军的计划大致是这样的:威尼斯步兵从正面强行渡河,逼迫法军与之决战,然后由骑兵从两翼迂回至法军背后,围歼法军。

但一场暴雨打乱了联盟军的计划。联军步兵与骑兵因滂沱大雨失去了联系,威尼斯步兵始终无法突破法军中瑞士雇佣兵的战线,反而差点被瑞士人的反击弄得崩溃,好不容易才稳住阵型;迂回两侧的骑兵一发现查理八世故意洒落在路边的金银财宝,便纷纷下马捡拾,乱作一团,导致联盟军迂回包抄的战略彻底失败。法王则趁此机会率法军主力撤退。瑞士佣兵发现法王率部逃离后,也收缩阵型撤离战场,被瑞士人重创而无力再战的威尼斯人只能目送他们离开。

法军主力撤退后,其余法军失去斗志,纷纷溃散,那不勒斯于1496年2月被西班牙军队占领。1498年4月,查理八世观看网球比赛时,被一扇松脱的门砸在头上,不久后便死于颅脑损伤。由于没有子女,其王位传给了侄子奥尔良公爵路易,是为路易十二。

法军卷土重来,不过是几年后的事情。1499年8月,法国新王路易十二继位不久,便以维斯孔蒂家族继承人的名义入侵并占领米兰。米兰公爵“摩尔人”洛德维科·斯福扎被法国人关在铁笼子里羁押在罗齐城堡度过了悲惨的余生。他“身陷囹圄,其雄心壮志连整个意大利都容纳不下”。想当年,这位公爵曾夸下海口,称亚历山大教皇是他的宫廷住持、马克西米利安皇帝是他的雇佣兵队长、威尼斯是他的管家、法兰西国王是他的仆从,来去必须听他的命令。

◎法王路易十二

这两次入侵不过是漫长的意大利战争的序幕。正如米兰公国史官贝尔纳迪诺·科里奥说的,法国对意大利的入侵“点燃了一场无法熄灭的大火,这场大火不仅摧毁了斯福扎家族,而且摧毁了整个意大利”。

夺取米兰后,路易十二再次将目标指向那不勒斯。1500年11月,法王与西班牙国王斐迪南秘密签订了《格拉纳达条约》,双方约定瓜分那不勒斯。那不勒斯国王费代里戈在内外交困下被迫投降,法军占领了该国北部,南部则被西班牙人占领。

但这样的和平局势也并未维持多久,战胜的两国为一些争议地区的归属权问题很快反目,战火再次烧遍那不勒斯。西班牙人的统帅是一代名将贡萨洛·德·科尔多瓦,他推行的军事改革使得西班牙陆军称雄欧洲,他因此被称作“伟大的贡萨洛”。不过早年,贡萨洛却是法军的手下败将。在第一次意大利战争中,他受命援助那不勒斯,结果被查理八世打得大败,只好狼狈退军。贡萨洛回国后反思失败原因,综合了瑞士人和意大利人的战术后,对西班牙步兵进行了大胆改革,创建了军事史上著名的西班牙方阵的雏形。他将步兵排成线列阵,主力为横向阵型,四个角落再分别配置一个方阵;中央方阵横向100列,纵向12~15列,外缘2列为大型火绳枪兵,中间为长矛兵;位于四个角落的小方阵为横向5列、纵向6列,士兵都使用大型火绳枪;最外面是剑盾兵和长戟兵组成的散兵警戒线。一个方阵约由3000名士兵组成,多个方阵可以共同布阵作战,具备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1503年,贡萨洛受命率军进入那不勒斯,命运似乎注定他将在此地一雪前耻,筑就西班牙陆军的辉煌。当时,在那不勒斯的法军足有4万人,而贡萨洛所部则不过1万人。由于兵力不足,贡萨洛一开始选择执行“费边战略”。他退守沿海各个要塞据点,放任法军占领广大地域。不过,西班牙人可以通过海路源源不断得到补给,而法军的补给线则因贡萨洛的游击战经常被切断,以至于缺衣少粮,补给困难,士气极为低落。渐渐地,贡萨洛获得了以寡击众、创造奇迹的机会。

◎贡萨洛·德·科尔多瓦

4月,贡萨洛认为法军锐气已被消磨得差不多了,便决定出击。法军为一举击破西班牙军队,也倾巢而出。最后,两军于小城察里诺拉附近展开决战。

西班牙人将主力步兵及炮兵布置在城北面的道路,并连夜设置了壕沟和矮墙,工事延伸到西南面一片开阔地。在开阔地,贡萨洛布置了少量长矛兵,并将大部分轻骑兵埋伏在更南边。法军总兵力为3.2万人,其中包括1.3万名瑞士雇佣兵、1.5万名意大利雇佣兵,为西班牙军的3倍多,因此法军统帅计划以兵力优势一举冲破西班牙人防线。

28日清晨,法军使用意大利弓弩手发起了试探性进攻,但西班牙火绳枪手有胸墙作掩护,火枪的射程还是弓弩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弓弩手要对西班牙人造成伤害,势必完全暴露在火枪射程中。因此,意大利人在西班牙人的火枪射击下始终无法前进。无奈之下,法军只得发起全线进攻,法国重骑兵在内穆尔公爵路易的率领下开始突击——路易率一部分骑兵正面进攻西班牙人,另一部分骑兵则从南面迂回到西班牙人后方,瑞士雇佣兵也配合法军重骑兵的突击发起了恐怖的长矛冲锋。

◎贡萨洛与内穆尔公爵路易

结果,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法国重骑兵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法国重骑兵好不容易冲到壕沟时,却发现马匹无法越过胸墙,自身反而暴露在火枪的近距离射击下。于是,内穆尔公爵及其骑兵遭到西班牙人火炮及火绳枪的猛烈射击,伤亡惨重。战斗中,内穆尔公爵路易身中三弹,当场阵亡。

另一支迂回包抄的法国重骑兵则在南边与西班牙轻骑兵狭路相逢。西班牙轻骑兵借助其机动性绕至法国重骑兵身后,凭借随身携带的火枪轮番向法军射击。法国重骑兵则因在平地上难以调头,只能被西班牙追赶得绕着阵地跑,结果又撞上了西班牙人设置的障碍,阵型大乱。西班牙轻骑兵乘机上前砍杀,最终将法国重骑兵彻底击溃。

瑞士雇佣兵付出了指挥官阵亡及伤亡20%士兵的代价后,终于冲至西班牙人阵前。勇猛的瑞士戟兵跳过壕沟爬上胸墙,西班牙长矛兵则隔着壕沟进行刺杀。至中午时分,勇敢强悍的瑞士人终于突破了西班牙人的第一道防线,他们兴奋地喊道:“将放火的西班牙人串起来。”贡萨洛则调集所有预备队布置了第二条防线。瑞士人不顾法军统帅要求撤退的命令,顶着火绳枪的火力排起方阵再次冲击。然而,地形崎岖且布满障碍,方阵被迫分成了一个个小队。贡萨洛抓住时机,发起反冲锋。在这种地形下,被打散的瑞士长矛兵无法自如挥舞手中沉重的长矛,而西班牙人的剑盾兵却挥洒自如,尽情砍杀。此时,西班牙轻骑兵驱散了法国重骑兵后也从背后杀了上来,瑞士人只好选择撤退。此战,法军阵亡2000人、被俘5000人,而西班牙人仅损失了1200人。

◎西班牙方阵

察里诺拉战役后,法军退守格里亚诺河,双方隔岸对峙。1503年12月29日夜,贡萨洛通过侦察发现法军有所松懈,于是趁着夜色发动奇袭。他率部越过浮桥发起进攻,再次大败法军,并于1504年1月迫使法军放弃那不勒斯全境。

虽然失去了那不勒斯,但法军仍然在意大利北部驻有大军。同一时期,威尼斯人占领了教皇国的多个城市。为了收复失地,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向法国求援。法军很快击败了威尼斯人,但其在意大利的存在又使得尤里乌斯二世如坐针毡,教皇认为法王想把自己变成“法国国王的小教堂中的神甫”。因此,当法国大使宣称能够击败威尼斯是上帝的意愿时,尤里乌斯二世回应道:“这是魔鬼的意愿。”

在如此局势下,1511年10月,由尤里乌斯二世秘密策划,西班牙、英国、威尼斯和瑞士组成了第二次反法神圣同盟。为了击败反法同盟,路易十二的外甥、受封为新一代内穆尔公爵的加斯东·德·富瓦受命整顿意大利境内的法军。此时,他23岁,可以说是年少得志。虽然年轻,加斯东却无疑是一位军事天才。短短一年间,他便威震亚平宁半岛,赢得了“意大利之雷”的美称。他率领法军迅速击溃了教皇军及西班牙军在波伦亚布下的防线,之后迫使威尼斯军放弃了布雷西亚,接着又围攻拉文纳。

在拉文纳战场,加斯东的设想是围点打援,吸引同盟军主力前来,最后与之决战。同盟军主力果然前来救援。1512年4月11日,1.6万名同盟军与2.3万名法军狭路相逢。加斯东将攻城重炮就近投入战场,与同盟军炮兵展开对射,500多门大炮射击发出的声音惊天动地,到处都是横飞的血肉。这场战役的生还者后来回忆起仍心有余悸:“这个世界前所未见、最暴力可怖的炮声撕裂了两军的阵列。”

◎拉文纳之战

法军炮兵布置在右翼后方,以协助法军骑兵撕开同盟军防线。法军炮兵无疑是当时欧洲最强的炮兵,在有“大炮公爵”之称的阿方索指挥下,他们迅速夷平了右翼前方的防御工事,又迅速向前推进1英里,从侧面对同盟军左翼后方的骑兵展开了齐射。同盟军骑兵被迫冲出阵地,在法军火炮的压制下损失惨重,随后又被法国骑兵尽情横扫。而西班牙人则将炮火尽情宣泄在法军的中央步兵阵列,导致法军步兵在同盟军火力的阻滞下迟迟无法前进。直到法国骑兵驱散同盟军骑兵后回过身来,法军才形成夹击之势。加斯东统领骑兵从侧面及后方攻入同盟军步兵阵地,同盟军大败,主帅佩德罗·纳瓦罗被法军俘虏。在这次战役中,反法同盟军损失9000人,法军则损失4500人。

拉文纳会战,法军虽然取胜,但损失同样惨重,而且最为重要的是,失去了可以扭转战局的天才统帅——加斯东。这位年轻气盛的将领在会战快要结束时,过于自信地率领一小支骑兵部队向一支尚完整的西班牙步兵部队发起冲锋,结果中弹落马,死于西班牙步兵的长矛下。假以时日,加斯东应该能成为一代名将,在意大利战场上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可惜鲁莽行为使他成了战争史上的一颗流星。加斯东战死后,法军在其他战线纷纷失利,法国最后不得不被迫放弃米兰。

◎加斯东之死

1512年11月,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也加入了反法同盟。次年7月,英王亨利八世率领1.1万名英军(包括骑兵、步兵、长弓手和炮兵)在加莱登陆。8月11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皇帝率军前来会合。法军得知这一情况后,雅克·德·拉帕里斯率军北上迎战。

8月16日,法军进入布朗日以南地区。法军指挥官决定速战速决。将步兵留在布朗日后,7000名法军骑兵分为两路在凌晨时分出击:一路由雅克·德·拉帕里斯和隆格韦尔公爵路易率领,直扑英军主力;另外一路由阿朗松公爵查理率领,沿利斯河前进牵制英军增援部队。法国人希望在黎明前赶至战场,但两路法军的行动被英军轻骑兵侦察发现。亨利八世得知情况后,当机立断令英军迎战。中午时分,拉帕里斯就与英军的先头部队在博美镇相遇。此时,拉帕里斯才得知英军已经识破了他们的计划。

◎英王亨利八世

战斗开始不久后,英军重骑兵出现在法军正前方,长弓手向法军侧翼发起攻击。查理五世的骑兵得知情况后也前来增援。面对优势敌军,拉帕里斯只得命令法军撤退,可法军的撤退很快变成了溃败。拉帕里斯试图收拢部队,却无济于事。法军扔掉长矛和军旗,有些甚至连马身上的铠甲都丢弃了,以确保能够尽快逃离战场。在这场被称作“马刺之战”的战斗中,法军损失了近3000人,一大批贵族被俘虏。

9月10日,亨利八世进入里尔城,并开始围攻图尔奈。在这种情况下,路易十二被迫选择和解,战争暂时告一段落。1515年,作为英法和解的一部分,年过五旬的路易十二迎娶了亨利八世年仅16岁的妹妹玛丽·都铎,但三个月后,路易十二便去世了。

法军虽然战败,但法国仍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为了共同对付崛起中的法兰西,神圣罗马帝国与西班牙渐渐靠近。最终,哈布斯堡王朝通过联姻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一帝国在查理五世在位期间达到极盛。查理五世通过继承和征服,建立了横跨欧、美、非的大帝国,他本人也成为欧洲自查理大帝后最强大的帝王。

皇冠到底值多少钱——查理五世的皇帝之路

凯撒不是福音书博士,而是福音书的保护人。

——伊拉斯谟 献给查理五世的《圣马太释义》题词

查理五世于1500年出生于佛兰德斯的根特城,他虽然血统高贵,有大块领地等待他继承,但当时没人会想到他21岁时将统治一个占据欧洲人所知的大半个世界的帝国。

这一帝国是其祖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缔造的。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出自哈布斯堡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起源于现今瑞士北部的阿尔高州。1020年,该家族修建了哈布斯堡城堡(鹰之堡),同时将此作为家族的名号,称哈布斯堡伯爵,并逐渐向外扩张。1273年,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当选为罗马人民的国王(未加冕为皇帝),称鲁道夫一世。不久,鲁道夫从波希米亚国王手中夺取了奥地利公国。之后,该家族的统治重心便转移到了维也纳。

鲁道夫死后,哈布斯堡家族暂时失去了帝国皇冠,但保留了奥地利公爵的头衔。1437年,阿尔布雷希特再次当选罗马人民的国王(未加冕为皇帝)。此后,除了1472—1475年的短暂时间外,该家族便一直把持着神圣罗马帝国皇位,直到后来帝国覆亡。

到了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时代,当时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拥有崇高的地位,但也有不足——帝国结构极其松散,大大小小的诸侯各自为政,皇帝的权力仅限于自己的直属领地,而且不断遭到各地诸侯的挑战。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继位后,面对的便是这样紧迫的形势。他曾这样描述自己的帝国:“罗马帝国是一个没有什么收入的巨大包袱。”

马克西米利安虽然有“最后的骑士”称号,但他深知利益并不一定要通过战场来获取。在这样一个选帝侯、主教权力极大,邦国画地为牢的时代,他决心依靠自己的智慧另辟蹊径。他以婚姻为丝线,不断壮大家族势力,终将弱小的哈布斯堡家族变成了欧洲最为强大的势力。

◎马克西米利安皇帝

与勃艮第的联姻是第一步。勃艮第公爵名义上是法王的封臣,却长期保持着事实上的独立,并一直挑战着法王的权威。公国最强盛时,其统领的土地从瑞士一直延伸到北海,包括受封于法王的勃艮第、佛兰德斯、阿图瓦,以及神圣罗马帝国境内的弗朗什孔泰、卢森堡及尼德兰省份。勃艮第公国地理位置重要,是进入德意志的要冲。勃艮第公国境内的土壤肥沃,工商业发达,拥有600万人口,与当时的西班牙相当,可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大国。

1435年,在与法王查理七世缔结的《阿拉斯和约》中,勃艮第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继位后,更是竭力摆脱法国藩属的地位,准备重建当年罗泰尔家族的法兰克王国。为实现此目标,他积极支持法国境内的大贵族叛乱,削弱法国,并一度在战争中俘获了法王路易十一,迫使其签署了《佩罗纳和约》。不过,1477年1月,大胆查理在围攻南锡的战役中被瑞士人杀死,只留下一个独生女玛丽。大胆查理的死,意味着勃艮第建立德法之后第三大国的努力最终失败,勃艮第本土也被法王占领。

◎勃艮第盾徽

大胆查理死后,玛丽作为勃艮第唯一的继承人,继续统治着尼德兰及弗朗什孔泰。拥有丰厚嫁妆的她作为“天主教世界最大的继承人”,成为各国王室联姻的最佳目标。很快,法王路易十一便为王太子向玛丽求婚,企图以联姻来吞并富庶的尼德兰。

路易十一虽然在有生之年没能入侵意大利,但他是法兰西历史上的一位雄主。如前面所说,路易十一与自己那个喜欢享乐和女色的儿子——查理八世完全不同,他生活简朴,平时穿一件灰布长袍,头戴破帽,简直像个穷苦的乡下农民。但他圆滑狡诈、冷酷无情,“从不考虑和平那种想法”。如果无法在战场取胜,那他便使用间谍、行贿等手段达到目的。对于反对自己的人,路易十一会将他们关在狭小的铁笼,直到怒气平息。他仿佛一只巨大的蜘蛛,时刻编织着阴谋的网络,窥伺着猎物,等待时机收网。在他的统治下,法兰西结束了封建割据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基础,他从而被称为“国土聚合者”。

路易十一刚继位便清洗了亲英的权贵,大大强化了专制王权,并在全国建立了十一个军管区。1466年,他粉碎了王弟贝里公爵以及波旁公爵、布列塔尼公爵等大贵族的联盟,占领了贝里公爵所辖的诺曼底。1468年,他击败布列塔尼公爵,迫使其签署和约,为布列塔尼并入法兰西奠定了基础。1475年,他又与英国国王爱德华四世签署和约,以7.5万埃居及每年5万年金的条件换取了英军撤回本土,扫除了法兰西统一之路的一大障碍。1484年,通过一系列巧取豪夺,他吞并了安茹家族在法国境内的全部领地。降服贵族后,他将城市议会及各行政区统一置于国王指挥下,实现了中央集权。

对路易十一来说,联姻也是常用的政治手段。1473年,他将年仅12岁的长女安娜嫁给了波旁公爵;1476年,他又迫使奥尔良公爵娶了次女让娜。但是,他向勃艮第继承人玛丽求婚的同时,哈布斯堡家族的马克西米利安也加入角逐,打碎了他的如意美梦。马克西米利安相貌堂堂,多才多艺,既是学者、诗人,又是骁勇的骑士,同时还以改进火炮及设计盔甲而闻名于世,是每位少女梦想的丈夫。法国王太子查理则其貌不扬,头大背驼,眼大无神,口齿笨拙,让人望而生厌。而且,尼德兰的贵族不愿意中央集权的法王成为他们的新领主,因此倾向于哈布斯堡家族,只要马克西米利安批准玛丽赋予他们的自由,联省议会便同意他们结合。1477年8月,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最终战胜了法王路易十一,与玛丽结为伉俪。次年,玛丽诞下一子,是为“美男子”菲利普。

◎勃艮第的玛丽

路易十一不甘失败,挥师进入勃艮第公国向神圣罗马帝国开战,战争持续了五年。1482年3月27日,玛丽在骑马时不慎摔死,年仅4岁的菲利普根据古老的继承法则成为尼德兰领地的继承人。不久,神圣罗马帝国与法国进行谈判。最后,双方于12月签订和约,法国太子查理娶马克西米利安与玛丽的女儿玛格丽特为妻,孔泰、马孔内、奥塞尔和阿图瓦地区为玛格丽特的嫁妆,勃艮第公爵领交由法王,菲利普则保有整个尼德兰,包括佛兰德尔的法语区。就这样,原本勃艮第公国最富庶的地区被哈布斯堡家族控制了。

1483年8月30日,法王路易十一去世,法国新王查理八世尚未成年,马克西米利安立即带领大军进入尼德兰。1485年,布鲁日及根特被迫放弃自己的特权,承认其为摄政王。不过,1488年,布鲁日人在法国人的支持下,突然袭击并扣留了马克西米利安,迫使他再次宣布恢复《大特权书》。

此后,为了打击法王,马克西米利安与法国境内最后一个独立的大封建主布列塔尼公爵勾结起来。布列塔尼位于法国西北隅,被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比斯开湾环绕着。罗马帝国末期,来自英吉利海岸对面的凯尔特人的一支——布列吞人占领此地,布列塔尼由此得名,其后成为法王的附庸,首领得到公爵的头衔。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王权衰微,公爵趁机扩大权力。1381年,布列塔尼与法国签订条约,条约规定,如果布列塔尼在英法战争中保持中立,则公爵享有不向法王宣誓效忠的权利。这一条约确认了公爵对布列塔尼的实际统治权。其后,公爵加冕也完全按国王加冕的仪式进行,并独立发行货币。

到了15世纪末期,布列塔尼公爵弗朗西斯二世膝下无子,公国面临继承权危机。法王则虎视眈眈,企图利用这一危机一举吞并布列塔尼,公爵也四处寻找盟友,期间与马克西米利安进行了接触。1487年,法王查理八世率兵攻入布列塔尼。不久,弗朗西斯二世公爵病死,17岁的独女安妮继承了公爵领地。为确保公爵领地的独立,在中间人的牵线下,安妮女公爵与马克西米利安在未见面的情况下于1490年缔结了婚约。

◎布列塔尼的安妮

但此时法王的大军已兵临城下,马克西米利安却因匈牙利事务无暇抽身。孤立无援的安妮只得答应法王的条件,嫁与查理八世为妻,而查理八世也废弃了与马克西米利安之女玛格丽特的婚约。

不过,马克西米利安还有另外一桩联姻可以利用,儿子菲利普成人后在其安排下迎娶了西班牙公主“疯女”胡安娜 。1500年,菲利普与胡安娜的儿子查理出生。西班牙与神圣罗马帝国的联姻意义深远,因为这场婚姻将催生一个庞大的哈布斯堡帝国。

越过比利牛斯山的重峦叠嶂,便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另一重要国家——西班牙。西班牙以高原为主,间以山脉,北部以山区为主,中央是新卡斯蒂利亚和旧卡斯蒂利亚高原,地中海沿海又以山地为主,平原地区主要是安达卢西亚和阿拉贡平原。

公元8世纪初,穆斯林侵入西班牙,并迅速席卷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天主教徒退守至比利牛斯山脉及坎塔布连山脉的据点,并建立了一系列天主教小王国。

此后,随着科尔多瓦哈里发国的衰落,天主教徒在针对伊斯兰教徒的再征服运动中渐渐取得优势,逐步将伊斯兰教徒驱逐出去。在这一过程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最终形成了两大王国——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1469年,阿拉贡王子斐迪南与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缔结了婚约。其后,经过一系列的谈判,两人约定共同统治两个国家,伊莎贝拉既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也是阿拉贡的女王,所有新铸的硬币上都有国王和女王的头像。两国实现了名义上的联合,但仍然保留各自的行政机构、海关与议会,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甚至仍然互征关税。时人如此形容:“维系这些国家的那位君主,是每个国家的国君,但不是所有国家的国王。”因此,伊莎贝拉去世后,继位的是其女儿,而不是丈夫。

◎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

1487年,联合起来的西班牙人对半岛上最后一个伊斯兰教小王国——格拉纳达发起了进攻。西班牙人尽情蹂躏异教徒的谷仓、农舍、葡萄园、橄榄园,削弱该国的实力。经过长期的残酷战争,1492年,格拉纳达最后的统治者波阿布迪尔被迫交出了这座被称作“安达卢西亚的荣耀”的城市的钥匙。当他率领亲属离开这座城市时,他对着阳光下的宫殿痛哭不已,以至于他当时立足的山巅被称作“摩尔人最后的叹息”。他的母亲则谴责道:“你哭得像个女人,因为你未能像男子汉那样抵抗敌人。”

◎格拉纳达的最后一位君主向伊莎贝拉和斐迪南投降

同一年,受伊莎贝拉女王资助的航海家哥伦布首航来到美洲,掀开了欧洲人征服美洲的序幕。

如果置身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后人应该能理解波阿布迪尔的痛哭。这座宫殿可以说是中世纪阿拉伯文化登峰造极的象征,它仿佛是《天方夜谭》中的神奇建筑,大理石柱与石雕花纹拱门互相辉映,让人眼花缭乱的远近配景法及丰富多彩的雕饰创造出一种梦幻气氛。后妃寝宫的北侧是著名的狮泉庭院,盛夏时,从山中引入的清洌泉水流经各个卧室后汇集此地,中央水池边环绕着12头口吐泉水的白色大理石狮子雕像,美轮美奂,一幅天国景象。失去这样的宫殿,怎能让人不叹息?

四百年后,西班牙吉他大师弗朗西斯科·塔雷嘉由此座宫殿触发灵感,写下了一首被称作“名曲中的名曲”的古典吉他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最初,西班牙人同意格拉纳达的穆斯林居民可以继续保留信仰、法律、习俗、语言、服装,但没多久,投降时签订的条约便被撕毁。根据宗教裁判所的要求,伊斯兰经书被焚烧,凡是年满14岁而不接受洗礼的穆斯林将被驱逐,甚至改宗天主教的摩尔人也在驱逐之列。许多穆斯林被迫离开生活了好几百年的家园成为海盗,在之后的岁月里,他们将在大海的惊涛骇浪中向天主教徒复仇。

1515年,斐迪南又吞并纳瓦拉王国南部。此时,这对夫妻的领土包含了除葡萄牙外的整个伊比利亚半岛:那不勒斯、西西里及撒丁。

◎阿尔罕布拉宫香桃木院

◎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的中庭

虽然斐迪南与伊莎贝拉育有10个子女,但是除了“疯女”胡安娜外,其余9人不是早夭便是成年不久后便死了,胡安娜成为唯一的继承人。1504年,伊莎贝拉女王去世,将卡斯蒂利亚王冠留给了胡安娜,菲利普为共治者,斐迪南是摄政。

◎“美男子”菲利普 ◎“疯女”胡安娜

斐迪南不愿意西班牙的王座最后落入哈布斯堡家族手里,于是迎娶了法王路易十二的侄女,希望能够产下子嗣延续自己的王朝。不过他这一努力最终还是因孩子的夭折而破产。

1506年,“美男子”菲利普在西班牙病逝,年仅6岁的查理,也就是日后的查理五世从父亲菲利普那里继承了勃艮第公爵和奥地利大公的爵位,同时享有卡斯蒂利亚王位的继承权。1516年,斐迪南病死在安达卢西亚,阿拉贡的王冠也落入查理手中。

虽然他的母亲仍保留着卡斯蒂利亚的王冠,但因疯疯癫癫无法履行职责,急需一个新的摄政来帮助其统治,查理作为唯一的继承人当仁不让。但他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成长于尼德兰的他对西班牙一无所知,而西班牙国内的大贵族们拥有强大的实力。他们为了给查理下马威,在西班牙境内掀起了一系列叛乱。同时,法国国王对西班牙也虎视眈眈。1516年12月,查理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签订和约。双方约定,查理将娶弗朗西斯一世的女儿露易丝为妻子,并保证将阿拉贡军队撤出纳瓦拉北部地区,换取法王在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上的中立。

当查理仍滞留在佛兰德斯时,西班牙的贵族试图恢复特权,但遭到了摄政王兼枢机主教希梅内斯的弹压。贵族们问希梅内斯凭什么压制他们的权力,这位81岁的老人指了指院子里的大炮。最后,各地贵族选择了妥协。1517年底,在希梅内斯的反复催促下,查理来到西班牙,并逐渐控制住了局面。1518年,查理继承西班牙王位,被称为卡洛斯一世。

不过,在继承西班牙王位的同时,查理也继承了王冠下各个领地的义务。作为诸多王国共同拥戴的国王,他必须保卫所有领地的光荣传统以及大小贵族的利益。作为阿拉贡的继承人,他必须保卫南意大利的利益,因此不得不陷入与法国和土耳其的漫长战争。

继承西班牙王位不过是查理事业的开端,1519年,老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去世,留下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宝座。这一年,西班牙将领科尔特斯在维拉克鲁斯建立了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第一个城市,并开始了征服阿兹特克帝国的事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便征服了这一地区。

根据传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需由选举产生,拥有选举权的七人被称作七大选帝侯,他们分别是波希米亚国王、萨克森选帝侯、巴拉丁伯爵、勃兰登堡选帝侯,以及美因茨、科隆和特里尔的大主教。他们被称作帝国的柱石和“七盏烛台”,共同发出光辉照耀这个神圣的帝国。

其中,美因茨大主教为皇帝选举的召集人和组织者,获得多数选票的候选者将获得罗马人的皇帝这一称号。这一选举方式是由查理四世时代颁布的“金玺诏书”决定的,如果追溯起来,则是条顿民族的传统。每个部落中一个家族,作为诸神的后裔,都有要求统治的不可废除的权利,战士们有权从这样的家族成员中选择最勇敢或最得人心的人为国王。

◎希梅内斯主教

罗马教皇则宣称这七个人中的美因茨、科隆和特里尔三位大主教代表德意志的教会,其余四人代表四个民族的公爵,即法兰克人、士瓦本人、萨克森人和巴伐利亚人的公爵。虽然前面两个公国已经灭亡,但其职位已传给巴拉丁和勃兰登堡。同时,由于维特尔斯巴赫家族最终占据了萨克森和巴伐利亚两个公国,为了限制其家族,最终波希米亚国王进入七人名单。七位选帝侯各自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属下的一个重要官衔。三个主教分别是德意志、高卢、勃艮第和意大利的大议长,同时也是掌玺大臣,波西米亚国王的身份是皇帝侍臣,巴拉丁伯爵为冢宰,萨克森公爵占据陆军元帅的职位,勃兰登堡侯爵则是御前大臣。

理论上,皇帝应具有四顶王冠:德意志、勃艮第、意大利以及世界的王冠——即在罗马加冕的帝冕。不过,很少有皇帝能取得所有王冠。

虽然德意志人长期占据着皇位,但这个职位理论上向全体基督徒都开放,因为这个帝国的名称叫罗马,而罗马“应该是世界的帝国”。因此,为了争夺罗马皇帝遗留下的皇冠,西班牙王卡洛斯一世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英王亨利八世等人开始了竞争。最后,这竞争演变为西班牙王与法兰西王这两位当时欧洲最强大君主之间的竞争。

法王弗朗西斯一世是昂古莱姆伯爵查理之子,出身于瓦卢瓦王朝的支系。法王路易十二没有子嗣,再加上法兰克人传统的《萨利克法典》规定女性不得继承王位,路易十二选中了弗朗西斯为其女儿克洛德的丈夫,并加封其为瓦卢瓦公爵,使得弗朗西斯成为法国王位继承人。1515年,弗朗西斯继位,称弗朗西斯一世。

在当时人的记载中,弗朗西斯一世集传说中的亚瑟王 与朗斯洛 的优点为一身。他高大英俊且精通武艺,慷慨仁慈,他的背后也是欧洲最为繁荣富庶的国家。但他的缺点也极其明显:爱慕虚荣、贪图享受,且鲁莽冲动,容易感情用事。他是一位完美的骑士,却不是完美的国王。这位大鼻子国王精力过人,一生中的风流韵事不胜枚举,最后死于梅毒。

弗朗西斯一世也是法国第一位文艺复兴式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文艺复兴在法兰西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他创建了法兰西学院,建造了著名的枫丹白露宫。同时他还是同时代许多艺术家的支持者与保护人,达·芬奇便是在他怀中去世的。

为了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法王投入可谓不菲。当时人说,法兰西王国装满黄金的马车在德意志各选帝侯的领地内四处穿行。据说,弗朗西斯一世动用的资金高达300万里弗尔,是自己岁入的一半,并试图从热那亚和里昂的银行家那里取得贷款以增加财力。在他的金弹攻势下,美因茨、特里尔、勃兰登堡、巴拉丁等选帝侯最初纷纷表示将拥护他。

◎法王弗朗西斯一世

查理在外表上则与弗朗西斯一世恰恰相反,他没有英俊潇洒的外貌与骑士风范。他脸色苍白,身材短小,长有一个尖而突出的下巴——这个下巴后来被人称作哈布斯堡下巴,是这一家族的象征。他为人沉默寡言,但狡诈多智,善于权谋。

在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病死前,哈布斯堡家族就开始为未来的竞选准备了,首先是筹集足够的金钱收买选帝侯。此时,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想到了当时著名的银行家家族——奥格斯堡的富格尔家族。富格尔家族自15世纪以来,通过近一百年的经营,已经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豪富之家。他们通过创新理财方式、向王侯提供贷款获取专营权等手段,控制了日耳曼、西班牙、奥地利等地的采矿业及各种贸易,以至于当时“富格尔”这个名字成了高利贷的代名词。据估计,当时富格尔家族的财产接近200万古尔登金币 。当年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大婚时,由于王室财政紧张,他的父亲腓特烈三世便是从乌尔里希·富格尔手中借了一笔钱,用来支付婚礼各种花销的。

1517年8月,富格尔家族银行的安特卫普分行经理沃尔夫·哈勒尔前往西班牙,与查理进行密谈后达成了“一旦查理参选,富格尔家族就为其提供45万古尔登金币贷款”的协议。同时,在与西班牙的大贵族们讨价还价后,卡斯蒂利亚议会也同意三年内筹集60万杜卡特金币 用来支持卡洛斯一世。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这样告诉他的孙子,只有更多的钱才能解决问题,因为钱是“润手膏”。他对此深有体会,他在位期间,一直负债累累,他一次又一次向银行家借贷,一次又一次将自己的皇宫及礼拜堂抵押。有时为了参加庆典,他甚至需要借用行头,以至于被称作“穷鬼马克斯”。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宁愿当有所作为的奥地利公爵,也不愿当一名无用的德意志王。”威尼斯的外交官这样评价马克西米利安:“皇帝需要钱,为了一个古尔登金币他可以无所不为。”马基雅维利的评价更为尖刻:“就算整个意大利的白杨树树叶都变成黄金,他也会入不敷出。”雅各布·富格尔则洋洋得意地说:“我把皇帝攥在了我的口袋里。”

◎查理五世

◎古尔登金币 ◎杜卡特金币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亲自写了一封信给查理:“选帝侯们期待的不是汇票,而是现金!不要给他们选举后才能兑现的汇票,而应立即付给现金。”同时,他亲自出面通过各种利益交换将勃兰登堡、美因茨和巴拉丁的选帝侯争取过来。

此时,教皇利奥十世也介入了皇帝选举。这位教皇出自著名的美第奇家族,原名乔凡尼·迪·洛伦佐·德·美第奇。利奥十世的父亲洛伦佐是佛罗伦萨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统治者,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慷慨的艺术赞助人,人称“豪华者”洛伦佐,是他第一个发现了米开朗基罗的艺术才华。马基雅维利所撰的史学名著《佛罗伦萨史》中讲述的历史也止于1494年——洛伦佐去世的那一年。马基雅维利给洛伦佐的评价是:“(他)享有上帝和命运之神赐给他的许多恩惠,他的所有事业都发展得很好,他的敌人则常遭不幸……他在政务会议上善辩,发言敏锐,他英明果断,执行力强。他贪图女色,喜欢同滑稽且好讥讽的人在一起……凡是知道他严肃的一面和欢乐的一面的人,都会发现他身上存在着互不相容的两种性格……在佛罗伦萨,甚至在全意大利,从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聪明,也没有一个人的去世能引起这样普遍的哀痛……”

◎雅各布·富格尔

利奥十世登基时,颇受民众爱戴。一位银行家在其登基时,在车顶刻了这样一句话:“一度是爱神(指亚历山大六世)统治,其后是战神(尤里乌斯二世),现在则由智慧之神管辖。”

当时,利奥十世身处两大强敌之间,只有依靠智慧来确保教皇国的独立。最初,他害怕已经拥有整个南意大利的查理五世威胁教皇国的安全,因此倾向于支持法国国王。他授予弗朗西斯一世“最笃信天主教的国王”头衔,同时允诺只要选帝侯中的三位教会代表投票支持法王,他将给予科隆大主教、特里尔大主教以红衣主教头衔,并给美因茨大主教以教廷使节的荣誉。

不过,利奥十世也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谁胜利,教廷的独立和意大利的和平都会面临极大威胁,他选择支持弗朗西斯,只不过是因为弗朗西斯看上去没有查理那么强大。教皇虽然无力统一意大利,却有足够的力量阻止别人去统一它。当利奥十世发现法王的竞选给德意志大小诸侯带来极大威胁后,为了阻止查理当选,他又企图怂恿萨克森选帝侯“智者”腓特烈参选皇帝,并答应为其拉票,不过,腓特烈明智地拒绝了。

◎教皇利奥十世

金钱决定了结局。法王弗朗西斯筹集了72万杜卡特的巨款。但查理做得更好,他最终从银行家手中筹集到了85.1万杜卡特,其中,富格尔家族提供了54.3万杜卡特,另一银行世家韦尔泽提供了14.3万杜卡特,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银行家一共提供了16.5万杜卡特,这笔巨款被用来收买选票。在1519年6月28日的选举大会上,七大选帝侯一致选举查理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作为交换,巴拉丁选帝侯得到了18.9万古尔登,美因茨选帝侯拿到11.3万古尔登,虽然萨克森选帝侯“智者”腓特烈声称其保持独立,但仍接受了7万古尔登的贿赂。

1520年,查理在查理曼帝国古都亚琛的大教堂祭坛前,将身体展开成十字形,以表示服从天主教的教义。涂过圣油后,他接过宝剑、权杖和帝国金苹果。自此,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查理之所以能登上皇帝宝座,富格尔家族厥功至伟。雅各布·富格尔四年后曾给查理写了一封信:“众所周知,没有我的赞助,陛下是得不到罗马帝国皇冠的。”当然,富格尔因为这次投资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查理在位期间,富格尔家族获得了三个骑士团领地的岁入以及瓜达尔卡纳尔的银矿和阿尔马登的水银矿的控制权。

年仅19岁的查理就此成为一个横跨欧、非、美三大洲的庞大帝国的主人,他拥有冗长的头衔: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罗马国王、意大利国王、西班牙 国王、两西西里国王、那不勒斯国王、萨丁尼亚与科西嘉国王、耶路撒冷国王、东印度群岛国王、西印度群岛国王等三十几个头衔。

◎大胆查理之死 ◎大胆查理

这个帝国广阔无垠,人们说太阳永远不会在其领地上落下。但这帝国却有隐患:结构松散,各个属地都是独立的政治实体。查理只能以个人名义,运用强有力又不乏灵活的手腕统治不同领地。在亚琛加冕时,选帝侯们便这样警告他:“请记住,给你这个皇位,不是因为你生来就拥有这种权力,也不是因为你有继承权,而是因为这是德意志各诸侯和选帝侯的意愿。”相反,他的对手弗朗西斯一世及之前的历代法王却早已通过剪除诸侯领地,实现了专制集权。

法兰西包围网—宿命之敌的最初对决

罗马,世界的首脑,它统管着全世界。

——《金玺诏书》的印章铭文

沉甸甸的皇冠意味着更多的义务,正如查理五世的首相加蒂纳拉对他说的:“上帝把你送上了建立一个世界君主国的道路。”对天主教会来说,皇帝是耶稣基督的代理人,由圣彼得的继承者加冕授予了最高世俗权力,其他各国的君主都应服从皇帝,皇帝可以授予其他世俗君主“国王”的称号。虽然皇帝拥有最高世俗权力一直受到质疑与挑战,但长期以来,除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欧洲各国君主一直无人使用“陛下”这一尊号。

在加蒂纳拉的影响下,查理认为自己作为天主教的保卫者,拥有统治全世界的权力,这一权力是由上帝赋予的。帝国权力的中心在意大利,意大利各国和全体天主教王侯的支持能确保皇帝成为全世界的道德和政治领袖。皇帝将为基督徒间的和平,为保卫天主教不受穆斯林和异端分子的侵犯而战斗。查理五世曾这样表示自己的决心:“朕决心用朕之王国和领土,朕之朋友、朕之身躯、朕之鲜血、朕之生命及朕之心灵来捍卫它(天主教信仰)。”

不过,查理五世作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其力量根源并非来自德意志,而是来自于西班牙本土的强大步兵、佛兰德尔地区的纺织业以及源源不断从美洲运来的黄金白银。他将利用这些强大力量实现世界君主的梦想。

查理的世界帝国计划由三部分组成:第一,复兴神圣罗马帝国,将分散的德国诸邦统一在皇帝之下;第二,通过纯洁天主教会,维护天主教的绝对正统地位,进而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欧洲帝国;第三,维护哈布斯堡帝国的完整,不允许丢失任何一块领土或属地,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扩大哈布斯堡帝国的版图。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之后的四十年里,查理五世将与法国、奥斯曼以及德意志的新教诸侯一直战斗。

让我们将视线转回法国,弗朗西斯一世争夺帝国皇冠失败后,就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查理五世凌驾于其王冠上。不过,他拥有当时欧洲最专制的君权。在法国所有诏书文件的末尾,都有这样一句话“因为这就是朕的意志”;他不再依靠大贵族施政,而是建立了“国务秘书”制度。弗朗西斯一世统治时期,这一群体达到120人,他们为国王处理各类国务文书,是国王加强君权的有力臂膀。国王还可以直接任命众多的高级教士,并动用教会的财产,教士应无条件赠与国王其每年岁入的十分之一,而民事诉讼的管辖权也从教会法庭被转移到国王法庭。

法兰西王权的强大肇始于查理七世。在查理七世统治时期,王室建立了20个敕令骑士连队,每个连队包括100名敕令骑士、600名辅助人员 。同时,法王命令国内每50个家庭出1人参加射箭训练,从而建立起约2万人的常备步兵部队,之后又组建了一支拥有120门大炮的炮兵部队。法王维持这些常备军的开支从征收的人头税中支取。此外,法王还经常雇佣热那亚弩手及瑞士长矛兵参与战争。

正是依靠这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查理七世时期,法国肃清了诺曼底的英军,结束了百年战争。为了歌颂其功绩,人们为查理七世铸造了一枚纪念章,上面的铭文为:“光荣与和平归于你,国王查理,永恒的歌颂也归于你。狂暴的敌人已被击败;蒙基督之箴言和法律之襄赞,你的功绩再造了这个曾经受深重危机的王国。”

随着王权不断加强,在法兰西的领土上,纳税已经成为一种义务,而不是好心的捐赠。在法语中,“税”(impots)这个词本身便带有强迫的意思。查理七世时期,王室绕过三级会议,直接向百姓征收人头税,随后税种不断增加,征税力度也不断加强。查理七世死时,法王能够从平民中征得的税款不过120万里弗尔 ,到弗朗西斯继位时,已增至530万里弗尔。

神圣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主要依靠临时征募。皇帝通过授予爵位、特权和赠予礼物等手段来换取诸侯的战备支持,各个大主教、大小领地的世俗爵爷根据份额提供不同数量的兵员和军费,其中,波希米亚国王以提供400名骑兵和600名步兵位列首位,最少的伯爵和男爵仅提供1名骑兵、1名步兵和8个古尔登的军费。

◎法王查理七世

不过,当时的情况对弗朗西斯一世的野心来说极为不利:法兰西的领土被查理五世所统治的帝国团团包围着。法兰西西边的阿拉贡与卡斯蒂利亚王国,南边的那不勒斯王国,北边的原勃艮第公国已经全部奉查理五世为君主,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大小诸侯又是查理五世的封臣,从而对法兰西形成了一张全方位的包围网。查理五世当选为神圣罗马皇帝后,围绕着谁是欧洲的主人,很快便与弗朗西斯一世展开了一番争斗。而且,双方本身就因领土继承问题有着极深的矛盾:查理五世要求统治勃艮第,因为此领土乃是其祖母留给他的采邑,而弗朗西斯则认为西班牙所属的纳瓦拉应该属于封臣亨利·德·阿尔伯特。

因此,弗朗西斯一世准备运用一切手段去反对查理五世。他曾经对大臣这样说道:“你们知道他(查理五世)的帝国边境离这儿有多远吗?只有40英里!”他始终致力于打击哈布斯堡,并由此确立了此后两百年间法国对外政策的传统。

争夺帝国皇冠失败后,为了削弱查理五世的统治基础,弗朗西斯一世支持西班牙的城市起义,给查理五世制造了不少麻烦。查理虽然是西班牙的国王,但他并不了解西班牙国情,甚至不懂西班牙语,他的宫廷内充斥着来自佛兰德斯的官员。他施政的精力也主要放在欧洲争霸战争上,西班牙对他来说更像是提款机。他的政策极大损害了西班牙人的利益,导致普遍不满,因为对西班牙人来说,西班牙王冠远胜于帝国皇冠。

◎意大利形势图

还在查理五世竞选皇帝期间,他便遭到了广泛的反对,西班牙贵族反对他到德国继承帝位。1520年,查理为了加冕,又决定增加税收,西班牙人极为不满,各地很快便爆发了城市暴动。绝大多数城镇居民都反对他,贵族们则作壁上观,查理留在卡斯蒂利亚的摄政王乌德勒支的哈德良被驱逐出巴利亚多利德,起义者还拥立被软禁的“疯女”胡安娜为主。直到1522年,这场起义才被镇压下去。不过,西班牙的暴乱仅是两位帝王交锋的次要战场。为了突破查理五世的包围网,弗朗西斯一世再次将视线转向了历代法王均梦想征服的意大利,那是哈布斯堡家庭最薄弱的一环。弗朗西斯一世的目标是通过争夺对意大利的控制权,打击查理五世,确保法国边界安全,构筑有利于法国的欧洲大陆均势。而此时,查理五世也将目光投向了意大利,因为这里是法国柔软的腹部。

◎瑞士方阵

当时,意大利的形势是这样的:南部的那不勒斯在查理五世掌中;中部的教皇国实力已经大减,只能依靠上帝的招牌继续纵横捭阖在各大强国之间;其他诸如米兰、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小国虽然经济富裕,但政局混乱,实力不强,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法兰西国王争夺的重点。其中,米兰尤为重要,该城邦位于意大利北部的波河流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地理位置极佳。在查理五世看来,米兰可以成为帝国的战略中心,将西班牙、南意大利及北方领土连接起来。

◎弗朗西斯一世在马里尼安战场 ◎马里尼安之战

1515年,登上王位不久的弗朗西斯一世便追随法王查理八世和路易十二的脚步,挥师攻入意大利,目标是米兰。双方阵营都有雇佣兵,法军的步兵主力是德意志长矛兵,米兰则雇佣了大量瑞士人。瑞士雇佣兵一开始估计弗朗西斯一世将从塞尼山口或是热内夫山口(当时的阿尔卑斯山有20多个山口)进入意大利,于是驻守苏萨,等待法军越过山口后将他们堵截在平原地区。没想到的是,法军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常通行的山口。这年8月,法军通过阿尔让蒂埃尔山口越过阿尔卑斯山脉,包抄了瑞士人的后路,逼迫瑞士人向米兰方向后退。9月13日,在离米兰城9英里处的马里尼安,法军与米兰公爵斯福扎雇佣的2.5万名瑞士人狭路相逢。

瑞士雇佣兵是当时欧洲最为精锐的步兵,以军纪严明、训练有素著称。一个瑞士步兵方阵一般由6000多人组成,横排85人,列70排。方阵的核心是长矛组成的钢铁屏障,长矛长达6米,其枪尖便有近1米长,以防止敌人砍断;侧翼是戟兵,可打落敌人的长矛并将骑兵勾下马来;方阵的中心及后方是弩手及火绳枪手。

战斗开始后,瑞士人手持长矛排成方阵率先向法军发起进攻。虽然战场中农田的纵横沟渠迟滞了瑞士人的脚步,但他们还是很快击败了法军阵营中的德意志长矛兵——作为瑞士人的效仿者,德意志长矛兵的训练及指挥总是逊色一筹。见形势危急,年轻的法国国王亲自率领近卫军投入战斗。他一往无前,手持长矛向瑞士方阵冲去,近卫军紧跟其后。厮杀了整整一个小时后,法军稳定了战线。

决定胜负的关键还是炮兵。当时,法军炮兵在查理·德·波旁元帅的指挥下,充分发挥了野战加农炮的威力。法军炮兵先用大炮猛轰瑞士人一侧,其后又迅速转移至另一侧猛烈轰击,给瑞士人带来了极严重的伤亡。次日,法军盟友威尼斯人突然出现在瑞士人的后方。在前后夹击下,瑞士人大败,损失了近1万人。自此之后,瑞士人被迫同意今后只能参加法军一方来作战。

不久后,法军攻入米兰,俘虏了斯福扎公爵,并连下皮亚琴察、帕尔马等地。弗朗西斯一世在博洛尼亚与教皇利奥十世会晤,教皇专门为其准备了歌剧、宴会和拉斐尔的一幅圣母像,两人相谈甚欢,并签订了条约。

◎查理·德·波旁

教皇同意法国国王有提名法国教区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权力,从而为法王在其境内可以凌驾于教权上扫清了道路。作为回报,法王保证美第奇家族继续统治佛罗伦萨。在利奥十世的安排下,美第奇家族中的乌尔比诺公爵洛伦佐迎娶了弗朗西斯一世的堂妹、出身于波旁家族的玛德琳公主。洛伦佐与玛德琳于1519年生育一女,取名凯瑟琳,后来成为法国国王亨利二世的王后。凯瑟琳王后在法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她为法国带来了意大利的风尚,比如占星术、毒药的使用、击剑比赛以及美食。

马里尼安战役大胜后,弗朗西斯一世赢得了“骑士王”的称号。按惯例,在战场上勇猛善战的人都要被国王封为骑士,但在马里尼安的战场上,弗朗西斯一世作为拥有最高地位的领主,却跪在手下贝亚尔骑士面前,请求借助其骑士之手封他为骑士。最初,贝亚尔惊诧不已,但在弗朗西斯的一再坚持下,贝亚尔解下剑来,说道:“吾之宝剑,已成万代不朽之宝,已获得至高无上的荣誉。今日,一位英俊威武的国王因此剑而成骑士。自此之后,除非奉命征讨土耳其、摩尔以及萨拉森,吾再也不敢拔出此剑。”

查理五世为了使哈布斯堡王朝取代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展开了一系列外交攻势。1520年,查理五世来到坎特伯雷,与英王亨利八世商讨共同讨伐法国的事宜。亨利八世意图借与查理五世结盟重新获得其先王在法国北部的领土。

教皇利奥十世本来摇摆不定,但驻守在意大利的法军骄纵跋扈,侵犯了他的利益,使他再也无法忍受。1521年5月,他与查理五世签订秘密条约,约定11月共同出兵。

各地密探传来的消息使弗朗西斯一世坐立不安,他决定先发制人,在查理五世的联军组建完成之前先击败查理。1521年,查理五世治下的卡斯蒂利亚爆发了大规模饥荒,到处都是饿殍。弗朗西斯一世认为是个好机会。这一年秋天,法军发起攻击。

法军先后在纳瓦拉、尼德兰、意大利三地发动攻势,意大利仍然是双方交战的重点。这场战争也成为瓦卢瓦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欧洲的战争,持续了弗朗西斯与查理的几乎所有统治时间,因此也被称作“弗朗西斯一世与查理五世的战争”。结果,法军全线失利,纳瓦拉和尼德兰的攻势均被挫败,意大利、米兰、帕尔马、皮亚琴察等地的法军也被联军驱逐。

正当查理五世与弗朗西斯一世在意大利打得不可开交时,他统治下的德意志新教诸侯却乘机兴风作浪。贵族既不满皇帝扩张权势,又对教皇插手德意志事务、利用贩夫走卒虔诚的宗教信仰聚敛钱财感到愤怒。当时的德意志被称作“教皇的奶牛”,教皇通过贩卖赎罪券大肆搜刮金钱,其收入远甚于皇帝在德意志征收的赋税。

在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拥有一个帝国议会,但也仅仅是拥有而已。德意志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大小贵族的领地、教会领地以及自由城市:30个大诸侯领地、50个教会领地、2000多个骑士领地和80个自治城市。这些诸侯既不和平相处,也不共同对抗外敌。皇帝的一贯政策只能是尽可能扩大王室的直属领地。

1517年万圣节,马丁·路德公开了《九十五条论纲》,自此掀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教皇为此大发雷霆,用尽一切手段企图使马丁·路德改弦更张,但马丁·路德不为所动,而是继续发布一篇又一篇改革教会的檄文。

马丁·路德的活动得到了德意志许多贵族的支持,皇帝有罗马教皇的教权背书,贵族们也需要有自己的教权来对抗皇权。其实,他们对教义并无太多兴趣,他们所关切的是摆脱主教的控制及夺取支配权,一旦接受新教,他们便可成为自己领地绝对的领袖,同时攫取教会积攒的大量财富。七大选帝侯中的萨克森选帝侯、巴拉丁伯爵和特里尔大主教公开庇护马丁·路德。路德的思想在德意志迅速传开,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在给其兄长的信件中这么写道:“路德的思想,深植于整个帝国,一千人中没有一位能免于受他的影响。”甚至查理五世的姐姐伊莎贝拉也成了路德的信徒。

◎马丁·路德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

为了应付帝国东西两面的威胁和内部日益滋长的新教势力,查理五世让弟弟斐迪南为奥地利大公,负责德意志方面的事务。他将自己德意志领地(奥地利、卡林尼亚、卡尼奥拉、施蒂里亚和蒂罗尔等5个公国)的一切权力都让与斐迪南,以期这个由政治拼盘组织起来的帝国维持表面上的暂时统一。

1521年,帝国议会在沃尔姆斯开幕,出席会议的有皇帝及其大臣,外加7位选帝侯、28位公爵、30位高级教士。路德也被要求出席此次会议,皇帝希望他放弃其宗教改革的事业,从而弥合分裂的教会。但路德并不同意,他已经做好了与天主教会决裂的准备。他坚定地表示了他的信仰,宣称自己既不相信教皇,也不相信宗教会议,他的良心只受上帝支配。

路德得到了皇帝的许多近臣以及德意志强有力的几个诸侯的支持,据说当时有400位贵族发誓要保护路德。在路德斩钉截铁般表示决不妥协后,帝国议会的会场顿时陷入混乱,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辩论。最终,查理五世发布敕令,宣布对路德采取行动,禁止其学说。同时,皇帝召见教皇的特使,准备取消对路德的人身保护令。但是,路德在萨克森选帝侯弗里德里希的保护下离开沃尔姆斯,去了安全之地。

◎西班牙火枪手

1521年冬,教皇利奥十世去世,查理五世将其家庭教师哈德良扶上教皇宝座,是为哈德良六世,这使法国人所处的境地更加不利。次年春,不甘失败的弗朗西斯一世再次攻入米兰。查理五世的西班牙军匆忙前去支援,双方在比柯卡相遇。西班牙指挥官科隆纳命令军队筑起堑壕据守阵地,迎战法军。

法军最初的计划是切断西班牙人的补给线,迫使西班牙人离开阵地,随后再用骑兵攻击。但法军阵营中的瑞士雇佣兵擅自发起了攻击,8000人排成两个方阵向西班牙人冲去。

◎比柯卡战役形势图

此时,西班牙人已建起胸墙,胸墙背后是四排火枪兵,之后是德意志长矛兵,同时还布置好了炮兵阵地,炮兵火力能够覆盖整个防御正面。

瑞士雇佣兵在攻击过程中遭到西班牙大炮和火枪的无情攻击。当时,西班牙人装备的重型火绳枪“穆什卡特”能够洞穿射程范围内的一切铠甲。瑞士雇佣兵好不容易冲到胸墙前,又遭到德意志长矛兵的无情攻击。结果,瑞士人大败,损失了5000人。自此之后,瑞士雇佣兵一蹶不振。

比柯卡的惨重失败使得法王被迫放弃了伦巴第和热那亚,法国人的势力从意大利被赶了出去。

这才是弗朗西斯一世噩梦的开始。1523年,教皇哈德良六世去世,继任教皇仍然是查理五世的盟友——出身于美第奇家族的朱里奥·德·美第奇,是为克莱芒七世,他是美第奇家族所出的第二位教皇。与此同时,功勋卓著的法军元帅查理·德·波旁因受政治迫害而被迫逃亡,法军损失了最好的将领。更悲剧的是,这位名将加入了敌人阵营。

波旁公爵的叛变现在看来简直是场闹剧。他的妻子苏珊娜曾经从其母亲那里继承了一大笔财产,苏珊娜母亲的遗嘱内写道:“如果苏珊娜死时没有子嗣,这笔财产要捐献给王室。”而苏珊娜在1521年去世时,却留下遗嘱,声明该笔财产归其丈夫所有。于是,王室便要求执行苏珊娜之母的那份遗嘱。为了夺取遗产,弗朗西斯一世那孀居已久的母亲——萨伏伊的露易丝(时年51岁)甚至愿意下嫁给波旁公爵(时年31岁),但波旁公爵断然拒绝了。于是,国王向法院施加压力,判决剥夺波旁公爵所有财产。查理五世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向波旁公爵伸出了橄榄枝。权衡再三后,波旁公爵只身投靠查理五世,并出任其军队元帅。查理五世许诺将帮助他在法国南部建立一个波旁王国,为了表示诚意,还将自己寡居的妹妹、前葡萄牙王后埃莉诺许配给他。

1524年7月,波旁公爵率军与西班牙名将佩斯卡拉侯爵一起攻入普罗旺斯,包围马赛。弗朗西斯为筹措反击的军费甚至变卖了王室的银器。好不容易击退波旁公爵后,弗朗西斯一世乘胜追击,于当年亲率4万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再次攻入意大利。

10月,法军攻至帕维亚城下。这座城市在米兰与热那亚之间,曾为伦巴第王国的国王居住地,14世纪以来,在维斯孔蒂家族的经营下,拥有了一系列华丽的建筑物,富丽堂皇,气象万千,彼得拉克称它为“现代艺术最辉煌的产品”。但是当时,精美的建筑被法军倾泻的炮弹所摧毁,城内一片狼藉。

面对法军的炮击,守军奋力抵抗,多次击败法军进攻。法军曾试图掘开提斯诺河,放水淹城,但并未成功。由于进攻受挫,法军不得不采取围城战略。双方都修建了大量堑壕。随着冬天的到来,形势对法军日渐不利,法军中不少雇佣兵开了小差。法军减员严重,士气低落,仅剩不到2万人:9000名意大利人、5000名瑞士人、4500名德意志人以及1300名法国骑兵。

查理五世方面,来自波旁公爵、西班牙、那不勒斯以及德意志的援军源源不断赶来。1525年2月24日夜间,神圣罗马帝国的军营突然杀声震天。法军一头雾水,以为敌军将要出城决战。其实这只是佩斯卡拉侯爵的疑兵之计,他命令3个军团的德意志雇佣兵在军营发出声响以吸引法军注意力,自己则指挥汇集于帕维亚的各路援军总计2万人在暴风雪的掩护下发动总攻。他们绕过法军堑壕的远端,将部队布置为纵队阵型,与法军形成了一个直角。之后,西班牙军开始布置防线。

清晨时分,弗朗西斯一世终于得知西班牙军动向。由于担心西班牙军会攻击自己尚未形成战斗队形的零散部队,他立刻命令骑兵发动攻击,以掩护其他部队集结,并完成战斗队形。同时,弗朗西斯一世命令预备队加强侧翼,德国雇佣兵向右翼集合,瑞士雇佣兵则向左翼移动。但此时,他姐夫阿朗松公爵查理指挥的法军右翼已被敌军分割开来,法军一开始就陷入了不利境地。

◎佩斯卡拉侯爵

◎弗朗西斯一世率领骑兵冲锋

◎帕维亚战役

西班牙人将火枪兵布置在阵地的两侧,中间则是骑兵及长矛兵。虽然法兰西骑兵战斗力依旧极强,在弗朗西斯一世的指挥下,很快冲破了西班牙骑兵的阻拦,但他们却在西班牙重步兵密集如林的长矛前止住了脚步。面对西班牙火枪兵不停歇的齐射,法军阵营中的瑞士雇佣兵也停了下来。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瑞士雇佣兵最后溃逃。法军在前后夹击之下纷纷溃散,弗朗西斯及其近卫骑兵被困在一处猎场。在树林内,骑兵们的好武艺完全无用武之地,只能成为西班牙火枪兵的猎物。西班牙火枪兵利用树林作掩护,连绵不断射子弹,法国骑士纷纷中弹倒地,损失惨重。

虽然弗朗西斯勇武过人,所乘战马中弹倒地后仍持剑作战杀死不少敌兵,但也无法改变兵败如山倒的局面。被团团包围后,弗朗西斯只得缴械投降。被俘后,他在母亲的信中写道:“除了荣誉之外,一切都已付诸东流。”

不虔诚的同盟—鸢尾花与新月的结合

帕维亚战役以查理五世大获全胜结束。战败的法兰西则面临一场空前危机——军队遭到重创,国库已经枯竭,到处人心惶惶。连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也趁火打劫,扬言要恢复昔日在法国的势力。

得知战胜法军、俘虏法王的消息后,查理五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进入寝宫,跪下向上帝祷告。他的霸权之路似乎非常顺利。他派驻在英国宫廷的大使这样说道:“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说,世界现已掌握在陛下的手中。”但是,日后的事态发展并没有如查理五世料想的那样。法国并没有接受查理开出的条件,弗朗西斯一世的母亲露易丝断然拒绝,并声称宁愿战斗到最后一人。

此时,弗朗西斯一世被转移到马德里附近的一座古堡。为了获取自由,弗朗西斯放下身段,在致查理五世的一封信中写道:“请相信,你释放我这个无用的俘虏,能使一个国王永远成为你的奴仆。”

不过,这只是一场表演,在这座荒凉的古堡中,面对冷冰冰的石墙,被囚的王者谋划着卷土重来。查理未能想到,弗朗西斯一世会做出这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当时,正在中欧和地中海进行扩张的奥斯曼帝国给弗朗西斯带来了希望——只要土耳其人能够加入这场争斗,查理五世将陷入两线作战。

经过深思熟虑后,弗朗西斯一世决定与天主教的敌人、奥斯曼土耳其苏丹苏莱曼结盟。迈出这一步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这意味着法兰西极有可能在整个天主教世界受到孤立。

1525年底,一位神秘的使者肩负着法王的重托踏上了征程。不幸的是,他行进至波斯尼亚便被杀了。但其作为全权使节所携带的信物国王戒指及信件还是辗转被送到了伊斯坦布尔。很快,弗朗西斯一世派出了第二位使节,为了防止消息泄露,这位使节将请求苏莱曼夹击查理五世的秘密信函藏于鞋底。最终,这位使者顺利到达伊斯坦布尔,并见到了苏莱曼大帝。当时的苏莱曼也急需在欧洲内部寻找同盟者。

◎托普卡普宫

奥斯曼苏丹统治下的伊斯坦布尔,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在普罗科匹厄斯时代,这里是被“水的花环”围绕的城市,在苏莱曼大帝时代,这是则是一个富饶的多元文化帝国的首都。当时有4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居住于此。这座城市的地平线上矗立着许多雕刻有精美花饰的白色尖塔,到处都是带有宽阔屋檐的层叠建筑和带有百叶窗的长廊。白墙下面,苍松在风中摇曳,海风为这座城市带来清新的味道。时人曾赞叹不已:“(这座城市)乃是天造地设的世界之都”,“它的灿烂辉煌令观察者目瞪口呆……全世界的人对它赞不绝口,人间没有任何东西能与其媲美”。

在奥斯曼人的统治下,拜占庭原本衰落颓废的都市公共建筑被整修一新,重新焕发了生机。干涸的水池和沟渠重新充满了清洌的水流,沉寂的工匠大街也再次发出了锤子敲打的欢快声音。商铺中应有尽有,充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货物,包括来自中国的陶瓷、香料,俄罗斯的皮毛与琥珀,鞑靼人的弓箭和鱼子酱,以及来自非洲的黄金和黑奴。

苏丹所居住的托普卡普宫是穆罕默德一世时代修建的,建立在原君士坦丁堡的卫城上,能够俯瞰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因为“震撼世界的苏丹必须将宫殿建在沙漠一样宽广的地方,如此他才能睥睨四方”。

苏丹的宫廷本身便是一座城中城,一共分为三重。第一重负责处理宫廷和城市事务。第二重是帝国的各个部门和档案馆,以大维齐尔为首的各部首脑每周在此碰头讨论国家大事,而苏丹则隐身于一扇被称作“苏丹之眼”的小格子窗后面,注视着大臣们的表现。这扇窗后面就是最隐秘的第三重宫殿,号称“至福之所”。里面充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女,鬓发如漆,香腮如雪,千般袅娜,万般旖旎。但这里却是一片寂静,苏莱曼苏丹为了展示自己的威严,同时也为了保密,下令仆人不得彼此交谈,一切沟通只能通过手语。

◎苏丹的后宫

苏莱曼是这个当时强大帝国的中心,他的力量不断向四方辐射,如行星环绕恒星一般。苏丹无处不在,他经常伪装成一名骑兵隐藏在人群中。但最为重要的是,苏丹拥有无数忠诚能干的奴仆。他的统治依赖四根支柱:强有力的军队、高效的财务征收体系、公正的法官以及被称为“苏丹之足”的维齐尔制度。

当时,这套制度无疑极为高效公正,即使最卑微的百姓也能理直气壮地进入大维齐尔的宅邸要求其主持公道。而法官则四处巡视,偷工减料的面包师一旦被发现,将会被处以极刑。

对奥斯曼帝国境内的数千万子民来说,苏莱曼不单单是“全体信徒们的主宰与真主先知的继承人”,更是“高尚的君主和宽宏正义的化身”。他以法律的形式提高了非穆斯林臣民的地位,轻徭薄赋,从而吸引了大批天主教民众投奔奥斯曼帝国甚至皈依伊斯兰。

在奥斯曼帝国境内,世袭贵族对政治的影响远远达不到欧洲的那种情况。苏丹依靠他的奴仆统治帝国,这些人从小就被迫离开家,接受严苛的教育与训练,一旦被发现才华出众,便会一步登天手握大权。他们的地位、荣誉和财富都取决于苏丹。正是通过这些人,苏丹将权力遍及各地。

苏莱曼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任苏丹,他拥有的冗长头衔表明他所统治的领土和他在伊斯兰教里的无上地位。他不但是奥斯曼人的苏丹,还是伊斯兰教的哈里发,同时也是凯撒和万王之王。他能轻而易举派出十万大军,但他的欧洲对手们往往会为凑出一支像样规模的军队而绞尽脑汁,耗尽国库。

有一首诗这样描写苏莱曼大帝:

这片天赐国度中最高明的棋手 相较于他的伟绩,天下的疆土都显得狭窄 匈牙利的异教徒在他的刀锋下俯首 法国佬仰视着他宝剑的纹理 ……

苏莱曼的后宫中佳丽如云,他至少有300名嫔妃。他看中哪位妃子,就在她肩上放一方手帕。晚上,这位妃子便到苏丹身前谢恩,次日将得到一件金丝衣服作为奖赏。在众多的佳丽中,马希德夫云(意思为福云)是苏莱曼的第一个妃子,她另一个名字叫居尔巴哈尔,意思为“春天的玫瑰”。她为苏莱曼生下的长子穆斯塔法,是最受苏莱曼宠爱且能力最强的一个儿子。

但苏莱曼最宠爱的女人无疑是许蕾姆,欧洲人称呼其为罗克珊拉娜。她出身于西乌克兰一个东正教牧师家庭,后被克里米亚的鞑靼人掳掠转卖到伊斯坦布尔,她的容颜举止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偶然的机会,苏丹的宠臣——易卜拉欣帕夏遇到了许蕾姆,并立刻将她献给了苏丹。苏丹为之倾倒,赐名为许蕾姆,意思是“喜兴之人”,可见苏丹对其一见倾心。

苏莱曼苏丹为她创作了许多情诗,其中一首写道:

我寂寞壁龛的宝座、我的爱、我的月光 我最真诚的朋友、我的知己、我存在的理由、我的苏丹、我唯一的爱 美人中的美人…… 我的春天、我面露欢快的爱、我的白昼、我的甜心、带笑的树叶…… 我的绿树、我的芳香、 我的玫瑰、这世上唯一不会让我悲伤的人 …… 秀发亮丽的我的妻、蛾眉弯弯的我的爱、眼中充满淘气的我的爱

◎苏莱曼苏丹与宠妃许蕾姆

许蕾姆很快就依靠她的聪慧专宠后宫,并让苏丹为其打破了一妃一子的惯例。她为苏丹生下了5个儿子、1个女儿。这个狡黠聪慧的女人,深深影响着奥斯曼帝国的政局。苏莱曼大帝离开伊斯坦布尔期间,许蕾姆作为苏丹最信任的人,掌控了帝国首都的情报网络,她也凭借这个情报网,逐渐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势力。

弗朗西斯一世的使者向苏丹说明法兰西面临的困境,希望能够得到苏莱曼的帮助,否则查理五世将会成为世界的统治者后,他得到了苏丹的积极回应,因为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哈布斯堡帝国。

苏丹这样答复:“帝王战败与被俘丝毫不足为奇,因此要鼓起勇气,不要灰心。”同时承诺:“我不断征服诸省和强攻难攻的堡垒。我的马昼夜不解鞍,我的刀昼夜挂在身上。”此后,苏莱曼宣布,出于对弗朗西斯一世的怜悯,他决定同“流露出邪恶意图”的查理开战。1525年11月,被囚禁的弗朗西斯一世签署了一份信件,宣告将王位传给年仅8岁的长子弗朗西斯,由露易丝担任摄政;如果露易丝遭遇不幸,则由弗朗西斯一世的姐姐玛格丽特担任摄政。

一旦太子继位,原来奇货可居的法王便将失去价值。与此同时,在德意志地区,农民战争的战火也将烧遍各个邦国、城市。查理五世被迫加快了谈判力度,于1526年1月与弗朗西斯一世签订了《马德里条约》。

条约规定,法国交出吞并的勃艮第领土,放弃佛兰德斯和阿图瓦的宗主权,割让阿拉斯、里尔、图尔等地。为确保条约得到执行,法王将交出自己的长子弗朗西斯、次子亨利作人质,并同意与查理五世孀居的妹妹——葡萄牙王后埃莉诺拉(她与波旁公爵的婚约没能成功)结婚。

弗朗西斯虽有种种缺点,但却是能屈能伸的雄主。在签订条约前,他曾写下一份诏书交给侍卫保管。诏书称,国王签署的一切条约、协议等文书,但凡与其本人荣誉及法兰西利益相违背的,均属无效。

5月17日,查理五世终于依约释放了弗朗西斯一世。弗朗西斯一踏上法兰西土地便跃上御马,高呼:“我又是王了!”不久后,他就宣布在马德里签署的和约无效,同时继续整军备战。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他与查理五世将继续展开一系列争斗。

没过多久,苏丹为了回应弗朗西斯一世的请求,便发动了针对匈牙利的征讨战争,并在摩哈赤战役中大败匈牙利军。之后,弗朗西斯一世又三次派遣特使前往奥斯曼,与苏莱曼商谈两国结盟事宜。经过漫长的谈判,法国于1535年向苏丹的宫廷派驻了第一位常驻大使,次年双方正式签订了《奥斯曼帝国与法国友好和商业条约》。至此,法土同盟正式形成。这是天主教国家与伊斯兰国家首次正式结盟,这也招来了无数虔诚基督徒的咒骂,将其骂作“鸢尾花与新月的渎神结合”,法土同盟也被世人称为“不虔诚的同盟”。

这个条约不仅具有军事意义,还具有商业意义。法国拥有发达的工商业,一旦打开东方的贸易市场,法国将获得极为丰厚的利润,从而为本国的争霸活动提供资金。

因此,条约这样规定:两国居民可以自由贸易和旅行,法国人在奥斯曼境内拥有治外法权及一系列贸易特权。同时,双方还敲定了军事上进行协作及今后共同作战的细节。

法土同盟形成后,查理五世不得不在地中海、意大利、匈牙利三线作战。这牵制了帝国的大量精力,因为“只要土耳其人骄横地站在匈牙利,相距维也纳150英里,哈布斯堡的军队就不能减少”。查理五世只能用毕生精力应对法国在帝国西部的战争和奥斯曼人在西地中海的威胁。他还不得不花巨资在意大利、西班牙沿海地区修建大量堡垒。

法国依靠土耳其人对哈布斯堡帝国的牵制,最终与哈布斯堡帝国实现大国均势,使查理五世在欧洲统一天主教的梦想破灭。三国新的关系,也使地中海成为三方角逐的疆场。

地中海作为被欧亚非三大洲包围的内海,以西西里岛和突尼斯之间的海峡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那不勒斯都已是查理五世统治下的领土。东地中海,除了少数据点外,都被奥斯曼人牢牢控制着。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奥斯曼的舰队四处巡视,保护着挤满地中海东部海路、从各地前往麦加的朝圣者,以及来自埃及的谷物运输船。

◎摩尔人海盗

1522年,医院骑士团守卫的罗德岛被奥斯曼人攻占,土耳其人的势力开始向意大利一带扩张。而且,苏莱曼苏丹得到了著名“海盗之王”巴巴罗萨·海雷丁的效忠。

当时的马格里布地区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从杰尔巴岛到摩洛哥,各个港口城市都形成了势力强大的海盗集团。15世纪时,随着伊比利亚半岛的再征服运动的深入,原本的伊斯兰教小王国格拉纳达被灭,大量摩尔人为躲避西班牙人的报复,纷纷离开。在这场逃离运动中,许多来自希腊地区的水手驾驶着船只行驶在伊比利亚与北非之间,一边做劫掠生意,一边帮助摩尔人逃跑。其后,又有许多摩尔人加入其中,使海盗力量越发强大。这些带着仇恨的海盗四处劫掠他们能拦截到的一切天主教船只,同时袭击地中海北部沿岸地区。

海雷丁的老巢在阿尔及尔。阿尔及尔这座北非城市隐藏在岩石包围的半圆形海湾中,能够监视直布罗陀到东地中海、西班牙南部至意大利南部的最短航道,并加以截断。因此,这里在古罗马时代便是海盗们的一大巢穴,当时的海盗以此为基地出发,劫掠地中海中没有防备的商船,以至于庞培花了大力气才将他们剿灭。

为了遏制海盗,自1505年春开始,西班牙的军队便开始深入马格里布。1508年,西班牙人夺取瓦赫兰,1510年,又占领了的黎波里。不过,那时的西班牙人仅满足于在各个港口建立要塞,驻扎守军。

1511年5月,西班牙将领佩德罗·纳瓦罗夺取了阿尔及尔海港入口处的一个小岛,并在岛上建立了用作瞭望和炮击的佩尼翁要塞。至此,西班牙人的大炮距离阿尔及尔城仅有300米远,阿尔及利亚人无力对抗,只好臣服。

◎阿尔及尔旧城和佩尼翁岛示意图

1516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去世。阿尔及尔的居民认为摆脱西班牙人的机会来了,但他们缺乏足够的武力,于是求助于著名的土耳其海盗奥鲁奇。

奥鲁奇一共有兄弟四人,他们出身于希腊米提利尼岛上的一个陶工家庭。奥鲁奇是长兄,老二则是前文提过的鼎鼎大名的巴巴罗萨·海雷丁,其余两个弟弟是伊勒亚斯与伊斯哈克。他们四人都是优秀的水手和海上劫掠者。

在当时的地中海世界,希腊一直是海盗的故乡。因为希腊连绵的高山、布满沼泽的峡谷、凶险无比的湍流和干涸的河床等天然障碍是构成陆路交通极其困难的条件。但希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大量避风良港,因此海运成为希腊城邦主要的交通形式。

同时,希腊的土地贫瘠,无法供养大量人口,饥饿迫使人们乘船出海,搏击于惊涛骇浪之间。对希腊人来说,海盗仅是大海给予的一种生活方式。自“荷马史诗”时代始,海盗便作为一种高贵的职业被人们口口相传。《奥德赛》中的奥德修斯本质上就是一位伟大的海盗船长。在希腊人认知中,如果一个英雄不去劫掠,那他就不算真正的英雄。

奥鲁奇兄弟就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不过,四兄弟刚开始当海盗,伊勒亚斯便在一次战斗中被杀,奥鲁奇则不幸被俘。但奥鲁奇很快越狱逃跑。之后,他纠集了一群海盗辗转来到突尼斯,以向当地的埃米尔奉献20%的战利品为条件,换取了杰尔巴岛的统治权。杰尔巴岛是个地势很低的岛屿,河道水位随潮汐涨落,岛上有成片的油橄榄树,盛产橄榄油。

在随后的岁月里,奥鲁奇将此岛经营为坚固的巢穴。地中海世界的海盗纷纷前来投奔,奥鲁奇凭借自身的勇敢与冷酷无情成了当之无愧的海盗之王。他的目光锐利,从不吝惜与人分享财物。虽然他在一次战斗中失去了一只手臂,但他残存的那只手却掌握着数十艘战舰、数千名海盗。海盗们称他为父亲(baba),而基督徒们则满怀恐惧地叫他巴巴罗萨(红胡子)。

后来,奥鲁奇接受了阿尔及利亚人的邀请,率领其海盗舰队(包括16艘战舰及6000名海盗)来到阿尔及尔港口海域。但他们的进攻遭受了挫折,西班牙驻守在城堡内的驻军用炮火击退了他们。奥鲁奇不得不放弃了攻占要塞的计划。此时,阿尔及尔的居民不堪海盗们的骚扰,企图将奥鲁奇干掉。结果,奥鲁奇先下手为强,密谋者被处死,奥鲁奇宣布自任苏丹。

◎奥鲁奇

1516年9月,奥鲁奇击败迭戈·德·贝拉指挥的西班牙远征军。其后,他又转向内陆,一路攻掠,夺取特莱姆森,占据王宫,废黜了当地统治者。特莱姆森作为马格里布中部地区的贸易中心,位于从奥兰通往撒哈拉绿洲以及向南到苏丹的南北大商路上,又与从非斯到伊弗里基亚的东西商路互相交叉,是欧洲—马格里布—西苏丹贸易的集中点。在大清真寺周边,来自欧洲的纺织品堆积如山,来自非洲内地的黄金和奴隶也辗转运输至此地。最繁荣时,这里一度拥有4万人口。不过此时,统治此地的扎扬王朝已经分裂衰落,沦为了西班牙人的保护国。

奥鲁奇的胜利十分短暂,西班牙人在当地土著部落的支持下,切断了他与阿尔及尔之间的交通线,并于1518年1月抓住并杀死了他的兄弟伊斯哈克。不久,奥鲁奇被围困在孤城中。他只能选择突围。在突围至里奥萨拉多附近时,海盗们被西班牙追兵赶上。当时,奥鲁奇已渡过萨拉多河,但他看到自己的后卫部队仍在对岸殊死作战时,他又返回重新投入了战斗,直至战死,时年44岁。此时,四兄弟仅存海雷丁一人了。

此刻,海雷丁正在阿尔及尔。奥鲁奇战死后,他继承了海盗首领的地位以及巴巴罗萨的称号。但当时的海盗集团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到处都是虎视眈眈的觊觎者,仇恨的眼光。为了保护自己,海雷丁深知一座稳固靠山的重要性,他当机立断向奥斯曼苏丹塞利姆一世宣誓效忠纳贡。

◎海雷丁

奥斯曼苏丹一向善于利用治下爱琴海和黑海沿岸的居民所掌握的丰富海洋知识。他下令招募木工、商人和水手,并通过海盗活动积累他们的海战经验和组织能力。当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时,奥斯曼海军已能动员200艘战舰。

塞利姆知道,如果他能掌握海雷丁海盗集团,就会极大增强海上实力,因此他决定全力支持海雷丁。有人曾对他说过:“陛下,您住在一个受惠于大海的城市中,如果海面不安全,就没有船只前来。如果没有船只前来,伊斯坦布尔就会毁灭。”欣喜之余,塞利姆很快便向海雷丁提供了大炮等作战物资,并授予他贝勒贝伊 的称号。

◎塞利姆一世

得到奥斯曼苏丹的支持后,海雷丁的海盗集团很快恢复了元气。伊斯坦布尔的造船厂为他提供了61艘新战舰,并帮助他在1521年再次攻占阿尔及尔。1529年5月,实力得到大大增强的海雷丁再次向佩尼翁要塞发起进攻。经过三星期的炮击,海雷丁最终拔除了西班牙人在阿尔及尔城外的据点,又下令将佩尼翁要塞夷为平地。之后,海雷丁命令以被俘的天主教徒为劳力,在阿尔及尔港外建造了两条防波堤,大大提高了阿尔及尔的避风港地位。

在海雷丁的经营下,阿尔及尔成为基督徒心目中最为可怕的海盗之国。苏莱曼将地中海西部事务全部托付于海雷丁。海雷丁管理严格,海盗们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每个人都能坚守自己的岗位,一切行动都是为了能合理利用帆桨大船和二桅船。即使逆风航行,海盗们仍很敏捷。天主教徒拥有的那些装满货物的笨重大船,是海盗们狩猎的对象。海盗往往以接舷冲锋法攻击船只,掳走船员和货物。同时,他们也经常在查理五世的领土上登陆,蹂躏并洗劫村镇,将居民作为俘虏带走。

为了对抗有着“来自地狱之魔鬼”称号的巴巴罗萨·海雷丁,查理五世急需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虽然在那个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的航海术非常先进,取得了新世界美洲的统治权及无数的黄金白银,但在地中海的海上作战时,西班牙人依然无法与奥斯曼海军相抗衡。

于是,查理五世不得不借助热那亚人的力量。热那亚城市共和国曾是地中海当仁不让的霸主,拥有极其强大的海军,一度垄断了地中海的贸易,成为当时最为富庶的城市。不过,与威尼斯人的长期争斗、被崛起后的土耳其人打击,使得热那亚损失惨重。

当时,热那亚人刚从法国人的占领下摆脱出来,并与西班牙人结盟。西班牙人得到热那亚水手帮助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位优秀的海军将领安德里亚·多利亚。安德里亚·多利亚出身的多利亚家族乃是热那亚著名的政治家族,其祖上一直是热那亚城邦政治的重要参与者,家族有多人担任执政官。

时间倒回到1527年,当时,安德里亚·多利亚刚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夺得热那亚统治权。他率领热那亚舰队,会同法国人和土耳其人向那不勒斯及西西里岛的西班牙舰队采取行动,切断了两地之间的联系,迫使查理五世全力关注地中海。但是很快,他与法国人之间便因萨伏内城的归属问题而爆发冲突。查理五世乘机离间,安德里亚·多利亚如同其他雇佣兵领袖,待价而沽。从结果来看,皇帝开出的价格无疑更高。其实,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热那亚的银行家看中了西班牙人在美洲获得的大量金银。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银行家将作为西班牙王室最主要的金融代理人汇兑货币。热那亚商人也成为西班牙控制下地中海地区最大的贸易商,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南部的每一个港口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安德里亚·多利亚

1528年8月,安德里亚·多利亚宣布其海军效忠于查理五世。他很快便被查理五世授予帝国海军元帅一职。之后,他将率领他的海军在地中海与海雷丁一决胜负。

怒海争锋—争夺地中海的三国战争

太阳既照耀你,也照耀他人,它特别想看看亚当的遗嘱,以便知道亚当是怎么分割这个世界的。

——弗朗西斯一世致查理五世的宣言

1532年,安德里亚·多利亚率领他新筹建的庞大舰队进入东地中海,先后攻占勒班陀和科龙。

苏莱曼因此紧急召回海雷丁,任命他为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并授予帕夏称号。1534年,海雷丁不负众望,率舰队击退了多利亚的进攻。随后,海雷丁根据苏莱曼的命令,开始谋划控制地中海的行动。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策略是在西地中海南岸获取一个网状结构的港口系统,以此控制从直布罗陀到的黎波里的整个北非海岸。经过深思熟虑,海雷丁将目标瞄准了哈夫斯王朝统治下的突尼斯。

◎土耳其舰队

哈夫斯王朝由阿布·扎卡里亚建立,其统治者曾一度取得哈里发的地位。最强盛时期,王朝的控制区域从安达卢西亚一直延伸到的黎波里塔尼亚。因为突尼斯港在地中海的地位,其商业贸易十分发达,并与欧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突尼斯港口地区耸立着供天主教商人居住的商队旅馆,他们按国籍分别居住其中。1270年,这里的富庶引起了法国人的贪欲,法王圣路易为此发动了一次十字军远征,但法王不久便因鼠疫死在了军营。最终,双方签订条约,突尼斯人以21万盎司黄金的赔款换取了十字军退兵,由此可见突尼斯当时的富裕。

1534年8月,海雷丁挥师攻占了突尼斯。突尼斯苏丹穆雷·哈桑仓皇逃到查理五世的宫廷请求庇护。突尼斯是古迦太基的所在地,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海雷丁以此为基地,将随时对西西里形成威胁,遏制哈布斯堡对地中海的控制。因此,查理五世很快便决定帮助穆雷·哈桑夺回突尼斯。1535年7月,查理召集了一支由西班牙人、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共同组成的庞大舰队,这支舰队拥有300艘舰船及3万名士兵。查理御驾亲征,登上了一艘飘扬着80面金色帆布旗帜的豪华大帆船。起锚时,查理自称“上帝的旗手”,发誓要彻底击败异教徒。

不过,查理五世在为远征准备时,潜伏在意大利的法国间谍便刺探到了他的兵力编成及作战企图,并立即报告给了弗朗西斯一世。法王收到情报后,又通过一名派驻在佛罗伦萨、以神父身份作掩护的间谍,将这重要情况送到了苏莱曼的宫廷。

当时,战舰主要是以划桨为动力的单层甲板平底桨帆船,每艘战舰约有150名桨手和200多名水手及士兵。这种战舰甲板长约120英尺、宽约15英尺,甲板两侧均设置25~30张条凳,每张条凳坐3名桨手。这些桨手都是奴隶,由罪犯或者战俘组成,他们终日与条凳为伍,漂泊海上,饱尝鞭笞之苦。每个桨手各划一支桨,每支桨长29~32英尺,重120磅,桨的三分之一位于甲板内,对伸出甲板的部分起平衡作用。在没有风浪的情况下,其机动性要比一般帆船好。

◎桨帆战舰 ◎横帆战舰

在当时的海战中,火炮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炮台通常设置在战舰的船头或者船尾,炮台火力相当可观,设有1门60磅炮、2门16磅炮以及5门小炮。不过,当时的战术仍是撞击和强行登船,战舰上安装着撞击用的金属冲角。海战开始后,指挥官首先要做的便是调动位置,然后正面突击与迂回。朝着敌船冲去时,火炮齐发。乘着混乱,桨手们拼命划桨,将冲角撞入敌舰的上部。最后,士兵们一拥而上,通过起着桥梁作用的冲角强行登上敌船,在甲板上进行肉搏战。

此时,一种新式战舰也在慢慢成型,并在16世纪末期开始取代单层甲板平底桨帆船。15世纪后期,大西洋沿岸国家的造船师们开始设计建造一种新式帆船,他们将一块块厚木板围绕简单的船体框架用木钉组装起来,增加了船体规模。同时,在船上设置三四个桅杆,用来张挂不同的方形帆和三角帆,极大增强了船只的适航能力,甚至能在逆风状况下行驶。随着大帆船的出现,船上的火炮设置也有了极大改进,设计师们在军舰舷侧开挖了炮孔,将大炮设置在船体。炮身整体铸成的前膛铜炮也替代了原先的后膛铁炮,前膛铜炮的炮管不容易炸裂,还可以发射60磅重的炮弹,直接打穿敌舰的木板。1588年,英国人首先使用重炮射击战术,彻底击溃了西班牙人的无敌舰队。

因此,当多利亚的舰队出征时,海雷丁已做好了迎战准备。不过海战打响时,突尼斯城内的天主教奴隶砸碎镣铐,发动了起义。海雷丁失去后方基地,不得不率领他的舰队大部突围,转移至阿尔及尔港。

穆雷·哈桑再次登上了突尼斯苏丹的宝座。他兑现承诺,向查理称臣纳贡,割让了沿海一些领土供查理建立要塞。突尼斯战役给查理带来了极大的荣耀:查理大奏凯歌而归,在巴勒莫、墨西拿和那不勒斯沿途暂停时,居民热烈欢迎这位“非洲和亚洲的欧洲捍卫者”。入城时,一些燕尾旗上写着:“从旭日东升直到夕阳西下”。

◎海雷丁的战舰复原模型

突尼斯战役是一次巨大的胜利,但它并没有解除奥斯曼舰队对西班牙北非属地的威胁。查理缺乏足够的财力拿下阿尔及利亚。法国国王路易十二曾向意大利佣兵队长贾科默·特里弗尔基奥咨询:“如何征服意大利?”佣兵队长回答:“国王发动战争需要三件东西,第一,金钱;第二,金钱;第三,还是金钱。”如果离开金钱,再天才的谋略也无法实现。

战争不仅仅是军事能力的较量,更是财政能力的较量。一个5000人的西班牙步兵军团进行一次战役的费用至少是40万杜卡特。查理虽然拥有帝国,但他的帝国不能集中资源。虽然哈布斯堡家族一直统治着神圣罗马帝国,但由于历史原因,皇帝们除了拥有皇帝头衔,并没有约束大小诸侯的实际权力。帝国设有一个由皇帝不定期召开的帝国议会,但议会达成的决议对各自为政、各霸一方的诸侯并没有实质约束力。德意志有约250个政治实体,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政府、法庭、议会、军队、市场甚至货币,大大小小的领地将德意志割成了碎片。

西吉斯孟皇帝就曾对着帝国议会长叹:“罗马帝国赤贫如洗,因此凡是继承德意志王位者,除了自己的祖业外,一无所有。”幸好,查理的基业在西班牙,来自西班牙的金钱使他能够勉强支撑起这场战事。正如查理五世的大臣格兰维拉在施佩耶尔的帝国会议上所说的那样:“皇帝没有从帝国取得一丝一毫的利益,以维持他的尊严。”

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巴巴罗萨·海雷丁不断骚扰巴利阿里群岛、巴伦西亚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先后俘获了5.7万名俘虏,并多次截获了哈布斯堡王朝从美洲大陆运来的财宝。

1536年,在与苏莱曼苏丹签署了秘密联盟条约后,弗朗西斯一世再次对意大利发起进攻。海雷丁也回到伊斯坦布尔觐见苏莱曼,并受命组建一支庞大的舰队。从伊斯坦布尔传来的消息显示,土耳其海军的下个目标是配合法王在意大利的行动,远征意大利。

但海雷丁与土耳其陆军统帅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个地中海魔王决定背叛奥斯曼苏丹,率领他的海盗舰队回阿尔及尔。海雷丁一旦离去,必将对奥斯曼的海军战斗力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得知其消息后,查理五世皇帝与多利亚便加紧时间策反海雷丁。很快,双方使者便在帕尔卡港碰头,并举行了秘密会谈。双方约定,海雷丁将忠于苏丹的舰船想办法烧毁,然后率其舰队投靠查理五世,由此他将能重新收回对突尼斯的统治权。

正当查理五世和多利亚翘首以盼海盗王来降时,坏消息却不期而至:原来这一切是海雷丁布下的圈套。当多利亚及其舰队在港口无所事事消磨时光时,海雷丁却率领他的舰队再次出击,在希腊、意大利沿海地区烧杀抢掠。1537年8—11月,海雷丁的舰队在法国人的帮助下围攻了科孚岛。科孚岛是威尼斯人的心脏地带,一旦占有此地,可以封锁舰船在亚得里亚海的进出,因此威尼斯人花了大力气在岛上修建坚固的工事。这些工事阻止了海雷丁攻占该岛,海雷丁只好在多利亚的舰队赶来前撤退。

回过神来的哈布斯堡帝国再次纠集威尼斯和教皇国的力量,组成了一支拥有200多艘战舰、5万名士兵的庞大舰队,试图一劳永逸解决海雷丁的威胁。1538年9月,双方舰队在普雷维扎海域相遇。海雷丁的兵力为122艘战舰,联盟舰队则为157艘。

海雷丁的副手建议,在普雷维扎海岸附近的要塞内布置地面部队。事实证明,这一决策对奥斯曼舰队的胜利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人布置在要塞内的大炮给联盟舰队带来了巨大威胁,使其不得不远离海岸线。9月25日、26日,联盟军登陆,企图攻占奥斯曼人的阵地,结果均被击败。

9月27日晚,海风渐渐停息,由于联盟舰队一开始处于逆风位置,多利亚决定借此机会抢先发起攻击,迫使奥斯曼舰队与其决战。但9月28日清晨,多利亚惊讶地发现,兵力处于劣势的奥斯曼舰队抢先发起了攻击。威尼斯人的旗舰首先被奥斯曼舰队团团围住。

多利亚将其舰队进行了如下布置:左翼是西西里岛总督冈查加·费兰特的西班牙舰队;右翼则是马耳他骑士团的舰队;多利亚的侄子安德里亚·乔瓦尼·多利亚统率4艘最快的战舰在最前方;主力舰队则由他亲自率领排成一长列;紧随其后的是教皇国和威尼斯的舰队。

◎普雷维扎海战双方布阵

奥斯曼舰队则排成一个Y型阵型:海雷丁及其子哈桑·雷斯居中,两翼则由其他将领统率。土耳其人凭借风势迅速靠近威尼斯、马耳他及教皇国的军舰。多利亚试图通过战术机动吸引土耳其人进入其包围圈,但并未成功。由于缺乏风力,联盟舰队的三桅帆船成为固定靶子。第一天的战斗结束时,联盟舰队被击沉10艘、烧毁3艘战舰,另有36艘战舰及3000人被俘。

次日,风向转变为顺风,但不愿冒险的多利亚不顾盟友的请求,率领西班牙及热那亚舰队率先脱离了战斗。最后,联军被海雷丁打得大败,损失了上百艘战舰,势力大减。

而海雷丁最大的损失却是暴风雨带来的——这年的11月11日,38艘海盗船被地中海巨浪打得粉碎,幸存的船员好不容易上岸后又被阿尔巴尼亚的山民尽数杀死,财物也被洗劫一空。

借此战胜利,海雷丁夺取了包括克里特岛在内的爱琴海诸岛。威尼斯人则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仅丧失了大片海外领地,支付了高达30万金币的巨额战争赔偿金,还需每年向土耳其缴纳贡赋,其海上霸业就此终结。

1541年秋,查理五世遭受了海上惨败后开始病急乱投医,他决定征伐阿尔及尔。他。此时,一份奥斯曼人海军大将准备背叛苏丹的情报送上了他的案头。原来,驻守阿尔及尔的奥斯曼海军副统帅加桑·阿加太监准备背叛他的主人,献出阿尔及尔港,他要求皇帝迅速派舰队支援。

◎普雷维扎海战

皇帝阅后不禁大喜。因为阿尔及尔港是奥斯曼人在西地中海最重要的据点,此时已成为叛教者的天堂,成千上万名天主教的叛教者生活于此,并以走私为生计。他们通过不法途径走私盐、铁、硝石、火药等违禁品,使海雷丁的势力愈发强大。一旦拔除这一心腹之患,海雷丁将失去其后方基地,不能再对查理五世在意大利、西班牙等地的领土构成威胁。

查理五世为了这次征战,决定再打造一支强大舰队。他除了付给多利亚和另一位海军将领勃纳德诺·德·门多萨的18万杜卡特建造战舰外,又在那不勒斯、西西里、卡斯蒂利亚等地筹措了近48万杜卡特的巨款用来造舰,各个港口挤满了工匠。当年10月,查理集结起舰队,浩浩荡荡向阿尔及尔港驶去,这支帝国舰队由516艘战舰、12330名水兵和24000名步兵组成。

查理的朝臣认为战争不应该选在秋季,但查理对远征充满了信心。他的大军迅速包围了阿尔及尔,但始终不见加桑·阿加太监的踪影。随后查理才发现自己又受骗了。盛怒之下,他命令大军攻城,但无法攻克土耳其人严密把守的城防。当时,连绵的大雨使得火药受潮,哈布斯堡大军的大炮成了哑炮。无奈之下,查理五世只得选择撤退,土耳其人则选择了反击。“帝国兵卒被倾盆大雨浇得头晕目眩,两脚陷入泥浆,拼命想摆脱像胡蜂般包围过来的阿拉伯人。”后来,查理在马耳他骑士的殊死奋战下才得以突围。不幸的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哈布斯堡的舰队在归途中遭遇了暴风雨,14艘帆桨船触礁、100多条军舰被毁坏。许多船只被吹到土耳其人控制的区域,船上的西班牙士兵和水手纷纷被杀或被俘。

后来,查理被困于一个小港口。历经艰辛后,他终于与多利亚的残余舰队会合。但此时他已失去出征时的意气风发。缺衣少食的士兵不得不以猫、狗、野菜为食。多亏从西西里赶来的几艘舰船接走了他们,查理等人才免遭成为土耳其人俘虏的耻辱。此战,查理损失了近8000人,丢弃了大量武器装备,扫清海患的计划化为泡影。

为了展示胜利,海雷丁下令用战死天主教徒的尸骨垒成一座塔,这座“颅骨之塔”直到三百年后才被法国殖民当局拆除。

在海上遭遇挫折的同时,查理五世的欧陆霸业也遭遇到挑战。当初弗朗西斯一世在帕维亚惨败,查理五世的欧陆霸权仿佛无人能够撼动,一个世界帝国似乎已经掌握在其手中。但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在德意志,弗朗西斯一世利用新教诸侯与天主教保卫者皇帝之间的矛盾,不断煽动新的叛乱;在东方,奥斯曼帝国苏莱曼苏丹的脚步也日渐逼近德意志。即使在德意志本土,皇帝也遭受了新的挑战。不堪贵族和教士压榨的德国农民将一只用皮带交叉绑起的竖起来的鞋作为自己的反抗标志,进行结社联合。他们要求取消农奴制,减轻徭役和赋税,有权选举和罢免牧师。贵族们的答复则是血腥的刑罚。为了挣脱镣铐,农民们蜂起反抗,德国农民战争的烽火就此燃起。流血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最后,数以十万计的德国人丧身于这场战事,德意志的土地被鲜血浸透。

在意大利,法王再次兴风作浪。意大利的诸侯们害怕皇帝乘机扩张,为了维护亚平宁半岛的均势,再次与法国靠近。1526年5月22日,法国国王与教皇、米兰、威尼斯、热那亚及佛罗伦萨结成科尼亚克神圣同盟,此时距离弗朗西斯一世被释放不到一周。同盟决定支持法王出兵,驱逐北意大利的皇帝势力。他们甚至邀请帕维亚战役的胜利者、皇帝在意大利的驻军司令佩斯卡拉侯爵担任盟军司令,开出的筹码是一旦驱逐皇帝的势力,将给予侯爵那不勒斯的统治权。不过,佩斯卡拉侯爵并未入彀,而是将此密谋报告给了查理五世皇帝。然而没多久,这位将军便因旧伤去世,查理五世失去了一位得力臂膀。

◎查理五世戎装像

一个月后的6月25日,帝国议会在斯佩耶尔开幕,天主教代表再次提出实施“沃尔姆斯敕令”,路德派代表则要求实施改革。正当双方争吵不休时,苏莱曼的大军在易卜拉欣帕夏的率领下,侵入了匈牙利。

当此关头,皇帝只能选择妥协,萨克森、黑森等地的诸侯乘机强化了对教会的控制,使教会从属于邦国君主。教皇则指责皇帝是“伪装起来的路德分子”、“异端分子的领袖”。弗朗西斯与查理的战争已变成科尼亚克神圣同盟与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为了拆散科尼亚克神圣同盟,查理五世又一次发兵意大利。此次,查理雇用了蒂罗尔的佣兵统帅弗伦茨贝格,条件是他可以在意大利纵兵大掠筹措军饷。弗伦茨贝格以仇视教廷著称,在德意志,流传着他的一句名言:“如果我到了罗马,我就把教皇绞死!”

为了向罗马进军,弗伦茨贝格当掉了他的城堡及所有财产,募集了1万名佣兵,这些佣兵均属路德派。他率领他的队伍于1526年11月越过阿尔卑斯山,1527年2月,他同波旁公爵统辖的西班牙部队在皮亚琴察会师,并连战连捷,一路向罗马进军。

教皇无力抵抗,只得宣布愿意接受和谈,并拿出6万杜卡特贿赂佣兵不侵入教皇国。佣兵们却认为这笔钱实在是太少了,他们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意大利,就是为了能够劫掠罗马城。哗变的佣兵们包围了波旁公爵的帐篷,弗伦茨贝格企图弹压,但无济于事,反而被气得中了风。波旁公爵无法控制军队,只得同意继续向罗马前进。

◎弗伦茨贝格

1527年的复活节前夕,一位狂热的隐士在罗马的街道上大叫道:“罗马,忏悔吧!他们对待你将如上帝对待索多玛城和蛾摩拉城。”末日即将来临,不久罗马城便将遭受一次可怕的洗劫。波旁公爵给教皇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30万杜卡特来安抚他的士兵,但教皇无法筹集到这么多钱,他最多只能筹到15万杜卡特。

5月6日,佣兵们在大雾的掩护下攻入了罗马城。在瑞士佣兵组成的卫队的殊死掩护下,教皇最终撤到天使堡,189名卫队士兵有147人战死。此战筑就了瑞士雇佣兵的忠诚之名,因此在之后数百年间,教廷一直雇佣瑞士人作为自己的卫队。直到现在,仍有100名瑞士人为教皇的安全服务。

波旁公爵在这场进攻中不幸战死后,这支军队再也无人约束。冲入城中的乱军把这座城市变成了地狱——无论是教堂还是医院,学校还是图书馆,抑或是孤儿院,他们都不放过。富人们被拷打要求交出隐匿的财物,红衣主教被牵着在街道上游行示众,修女和贵妇则被衣衫褴褛的粗野士卒轮奸。教皇的冠冕被穿在一个士兵身上,这个士兵在众目睽睽下一本正经地模仿教皇说着祝祷词。

洗劫罗马的消息传来时,查理五世正在瓦拉多里德观看一场比赛。他大吃一惊,立即中断了为长子菲利普举行的洗礼庆贺活动,并安排在宫中举行追悼会。他下令在教堂里为教皇获释而祈祷,但在他致总督的信中却写道:“被俘的教皇要等到条件允许时方能获得自由。”

随后不久,罗马城的尸体便开始腐烂,到处都是难以忍受的恶臭。瘟疫开始在城中蔓延,许多人染病死去。洗劫罗马的佣兵也不例外,疾病使佣兵们很快只剩下一半人。

教皇被困在天使堡的塔楼内,看着罗马城被淹没在血河中,还有士兵带着王冠和首饰,装扮成莫洛赫神 向他示威。6月6日,教皇被迫签订了一份和约,同意支付40万杜卡特,并割让皮亚琴察、帕尔马、摩德纳等城市。

罗马城在这次洗劫中损失了至少400万杜卡特,这次浩劫被天主教世界当作天灾,也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就此结束。伊斯拉谟如此评价这场浩劫:“这不是一个城市的毁灭,而是一个世界的毁灭。”

英国和法国开始考虑援救教皇,他们想通过订立和约救出教皇——教皇支付查理200万杜卡特,查理释放教皇和法国王子,并退出教皇国。查理拒绝了这一要求。随后,法王弗朗西斯一世与英王亨利八世签订《亚眠条约》,约定共同对查理作战。1527年8月,法军进入伦巴第,封锁了米兰,并把帕维亚烧杀一空,报了当年的一箭之仇。次年,法军再次攻入那不勒斯王国,在热那亚人的海军支持下切断了那不勒斯与西西里的联系。但因安德里亚·多利亚叛变,法军失去了海上支持,再加上疟疾在法国人的军营肆虐横行,法军无法继续围困,只得撤退。

失去最后希望的克莱芒七世只得选择投降。此时,查理也因没有好好处置教皇,将面临天主教世界的联合反对。此外,国内的宗教冲突也日趋激烈。1529年6月29日,查理五世与教皇克莱芒七世签订《巴塞罗那条约》。查理恢复了罗马教皇的领地,帮助美第奇家族重返佛罗伦萨,以换取教会对皇帝的支持。教皇则同意为皇帝加冕,并正式封赐其那不勒斯国王的头衔,允许皇帝的军队在教皇领地内自由进出。

同时,奥斯曼人在东线发起了进攻。1529年夏,为了援助在匈牙利的傀儡统治者约翰·扎波良,苏莱曼再次派大军征讨匈牙利,并一路进入奥地利境内。当年,拉约什二世战死后,奥地利大公斐迪南曾与匈牙利大贵族约翰·扎波良争夺匈牙利的统治权。哈布斯堡家族与亚盖隆家族有着双重联姻,查理的弟弟斐迪南娶了亚盖隆家族的安娜,拉约什二世则与查理五世的妹妹玛丽结为夫妻,因为这一层关系,斐迪南称自己才是匈牙利王位的合法继承者。

◎约翰·扎波良

1529年秋,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率领10万人的大军将维也纳城团团围住,企图一举占领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苏莱曼对奥地利大公斐迪南的使者说:“告诉他,朕希望在摩哈赤的战场上,或者是在佩斯城见到他,要是他不来拜见朕,朕便赏赐他维也纳城墙下的一场大战。”苏莱曼口中“来自维也纳的矮子”斐迪南,却以2万人坚守维也纳。冬季到来时,双方都筋疲力尽,寒冷的冬雨给奥斯曼人漫长的补给线带来了大困难,并最终迫使奥斯曼人撤军。但是,奥斯曼人对维也纳的围攻震惊了整个天主教世界,以至于教皇都准备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联手组建新十字军。

随后不久,筋疲力尽的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便再次和解。皇帝的国库此时也已空空荡荡,为了支付高额军费,查理五世甚至宣称想要把托莱多这座城市卖掉。最终,查理的姑母尼德兰摄政玛格丽特与弗朗西斯一世的母亲萨伏依的露易丝进行了会面,两人于1529年8月签订了被称作“夫人和约”的《坎布雷和约》。法国支付120万杜卡特赎回两位作为人质的王子,同时放弃对意大利、佛兰德斯、阿图瓦、阿拉斯和图尔奈等地的权力要求。

◎1529年维也纳之围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休战。双方舔舐着伤口,时刻筹划再次决一胜负。正如伏尔泰所说:“查理五世和弗朗西斯一世之间的纠纷和他们在欧洲造成的动荡具有这样的特点:时而坦率直言,时而口是心非;一会大发雷霆,一会言归于好;彼此猛烈诋毁,转眼又不弃前嫌。”

1530年2月,教皇在博洛尼亚为皇帝举行了加冕礼,这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最后一次在意大利的土地上加冕。

暂时解决了意大利和法国方面的威胁后,查理再次将视线转向德意志。1530年,帝国议会在奥格斯堡召开,此时土耳其人刚从维也纳撤退,皇帝再次企图弥合新旧教诸侯之间的分歧。但事与愿违,双方在会场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结果不欢而散。萨克森选帝侯、勃兰登堡选帝侯、黑森伯爵等贵族及一批帝国城市在会上公开发表了《奥格斯堡告白》,宣布决裂。1530年末,新教诸侯代表在施马卡尔登召开会议,商讨应对天主教诸侯之策,并于次年2月结成施马卡尔登联盟,联盟包括3个选帝侯、4个公爵和15个城市。这一联盟规定,由萨克森选帝侯和黑森伯爵轮流担任盟主。

接下来的十年时间里,施马卡尔登联盟不断壮大,奥格斯堡、法兰克福、汉堡等重要城市纷纷加入,控制的领土很快便与取得宗教改革胜利的北欧各国相连。这一联盟很快引起了法国的兴趣,对一切能够削弱查理的举措,弗朗西斯都不吝于尝试。法王对本国的宗教改革派不惜血腥镇压,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双方很快结成了反对哈布斯堡皇帝的同盟关系。

◎查理五世及其敌人(从左至右分别为:苏莱曼一世、克莱芒七世、弗朗西斯一世、查理五世、克里维斯公爵、萨克森选帝侯、黑森伯爵)

1532年夏,苏莱曼第三次征讨匈牙利,奥斯曼人的三十万大军再次直逼奥地利。奥斯曼人甚至在行军途中,用120门大炮在前开道。当此生死存亡之际,连与皇帝一向不和的新教领袖马丁·路德也站出来大声疾呼:“一定要迎击并击退土耳其人!”为了团结新教徒,皇帝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议会上宣布,无限期延长与新教徒之间的宗教和解,以换取新教诸侯支持对奥斯曼人作战。最后,在查理五世皇帝的请求下,帝国议会同意发兵4万人,皇帝与奥地利大公斐迪南又自费筹集了3万人。就这样,皇帝终于集合了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支军队。

在距离维也纳100公里的贡斯要塞,克罗地亚贵族尤利西奇·米克洛什率领700多名勇士英勇抵抗。无休止的大雨使得道路一片泥泞,运输大炮的车队深陷泥浆中无法前进。奥斯曼大军在城下裹足不前25天,苏丹的马尾标志迟迟无法插上这座小城。奥斯曼人先后11次攻入城中,然后被守军赶出城外。这一意外打乱了苏莱曼的军事部署,秋季的淫雨霏霏再次使奥斯曼军的补给出现困难,苏莱曼见决战的有利时机已经不再,便草草退兵。

1533年夏,奥地利大公斐迪南为了保住自己的领土,派遣使者来到君士坦丁堡,与苏莱曼签订了和约。斐迪南向苏莱曼称臣,与大维齐尔互称兄弟,并每年支付3万杜卡特金币。

在奥斯曼苏丹的支持下,约翰·扎波良在匈牙利权力之争中占得上风,但在奥斯曼与奥地利之间,他必须保持微妙的平衡,防止被吞并。他一方面向苏丹称臣纳贡,一方面又与斐迪南达成协议:无子嗣的他同意在死后将其所统治的匈牙利领地赠与斐迪南,但斐迪南必须帮助他抵抗土耳其人的进攻。但不久约翰·扎波良便娶了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女儿伊莎贝拉为妻,很快有了一子。有了继承人的扎波良,转而希望借助波兰人和土耳其人的力量抵制斐迪南。

约翰·扎波良去世后,斐迪南宣布扎波良的第二次婚姻是非法的,并率军攻入佩斯。同时,他向苏莱曼保证,如果他斐迪南统治匈牙利,他会完全接受苏丹的宗主地位。不过,苏莱曼并不愿意看到哈布斯堡的崛起,率军再次击败斐迪南,并将匈牙利并入奥斯曼领土,建立了布达行省。约翰·扎波良的儿子被封为特兰西瓦尼亚大公。留给斐迪南的只有西部和北部的一些高地。

1535年,查理五世出征突尼斯时,法王弗朗西斯心中再次燃起了征服意大利的野心火焰。米兰公爵斯福扎已在当年去世,没有子嗣继承爵位。因此,法王要求将米兰公爵领地赐予其次子亨利,这一要求毫无疑问被查理断然拒绝。次年,弗朗西斯的法军便再次侵入意大利,很快夺取萨伏依和皮埃蒙特,并攻占了都灵。土耳其人也在法王的请求下采取了相应的行动:派遣舰队西进。而皇帝则在热那亚舰队的支持下攻入普罗旺斯,包围了马赛,同时在北线扫荡了法国的香槟地区。

1538年,在教皇保罗三世的调解下,弗朗西斯一世与查理五世在尼斯举行了会晤。会面时,气氛颇为融洽。弗朗西斯送给查理一枚钻戒,上面刻有这样一行字:爱的凭证和表征。查理则从颈上解下一条金羊毛项圈交给弗朗西斯。双方再次停战,签署了为期十年的尼斯停战协定,该协定肯定了《坎布雷和约》,并约定双方各自保留占领的土地,萨伏依和皮埃蒙特的三分之二领土由弗朗西斯保留。

但这次停战只维持了三年。1542年7月,弗朗西斯一世以两名法国密使在帕维亚附近被暗杀为理由,再次向查理五世宣战。这两位密使身上携带着法国与奥斯曼的盟约。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再次配合发起进攻。查理则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结成了同盟。

当时,斐迪南为了夺回匈牙利,组建了一支新十字军,骑士们来自除了法兰西与威尼斯之外的欧洲地区。法国第一时间将此消息通报给苏丹,使苏莱曼有足够时间去增援布达,击败十字军的进攻。

1543年,法国和土耳其从两线向哈布斯堡帝国发起了进攻。苏莱曼率领奥斯曼大军第五次出征匈牙利,他这次还得到了法国炮兵部队的支援。奥斯曼人很快便攻占了哈布斯堡王朝残留在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地区的大部分堡垒,并迫使斐迪南再次向苏莱曼纳贡。

◎停驻在土伦港的奥斯曼舰队

◎海雷丁围攻尼斯

弗朗西斯的法军也再度攻入意大利。法王同时还勾结巴巴罗萨·海雷丁从海陆共同对皇帝开战。海雷丁率领奥斯曼舰队挺进地中海西部地区,劫掠了意大利海滨,并停靠在法国向其开放的土伦港。在土伦港的土耳其人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一度被称作“君士坦丁堡第二”。1545年,悬挂法国鸢尾花旗帜的战船和悬挂土耳其新月旗帜的战船在尼斯城下摆开阵势,发动对尼斯城的进攻,但由于安德里亚·多利亚的救援,法军的进攻未能得逞。

不久后,海雷丁回到伊斯坦布尔。他从海军退役了,次年平静地死于家中。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事业,继续为奥斯曼海军效力,在北非与西班牙海军厮杀。

在北线,查理的大军从尼德兰发起进攻,挺进至巴黎以北不远的苏瓦松,渡海而来的英军则攻占了布洛涅。陷入两面作战的法军再次被迫求和,此时的西班牙也已筋疲力尽,漫长的战争留给西班牙的是普遍的贫穷与破败,不断增加的赋税使西班牙农民们奄奄一息。虽然西班牙是当时最重要的羊毛出产国,但许多穷人甚至没有衣服,只能赤身裸体。为了维持皇帝在意大利的存在,帝国每年在意大利的开支有100多万杜卡特。西班牙驻热那亚的一位大使在信件中这样写道:“七个秘鲁都不足以满足皇帝在伦巴第的需要。”查理五世统治期间,所借的外债高达2900万杜卡特,债务消耗了卡斯蒂利亚岁入的68%。

此时,德意志的宗教问题也愈演愈烈,皇帝无心恋战,双方签订了《克雷皮条约》,两国再次实现了和平。

帝王们谢幕,新时代开启

基本结束与弗朗西斯的冲突后,皇帝再次将重心投入解决德意志的宗教冲突。1546年6月,查理五世与教皇保罗三世签订条约,教廷支付给皇帝20万杜卡特,并提供12500名士兵。同时,教会在战争期间将把西班牙教会收入的一半和来自西班牙各修道院领地的财产总共50万杜卡特给皇帝。

年底,查理五世正式向施马卡尔登联盟宣战。虽然施马卡尔登联盟集结了5万名士兵、7000名骑兵和110门火炮,在兵力上具有压倒性优势,但诸侯之间矛盾重重,各行其是,难以协调。重要的是,新教诸侯萨克森公爵莫里斯反戈,使皇帝的大军势如破竹。在名将阿尔巴公爵的指挥下,帝国军于1547年4月24日在米尔堡战役中大败同盟军。同盟军7000人战死、1000人被俘,萨克森选侯弗雷德里希与黑森伯爵菲利普先后被俘。

有趣的是,戎马倥偬的查理五世遇到了19岁的平民少女芭芭拉布隆伯格。他面对美丽的少女,很快坠入爱河。1547年2月,芭芭拉产下一子,取名唐·胡安。

◎米尔堡战役

1548年5月,查理五世挟胜利之威颁布了《奥格斯堡宗教妥协》,迫使新教诸侯接受。但是,该法令颁布时,新叛乱已经开始酝酿,来自法国的新挑战也接踵而至。皇帝的毕生之敌弗朗西斯一世于1547年7月31日去世。临终前一个月,弗朗西斯一世派人给德国的新教诸侯送去20万金币,支持他们反抗皇帝。临死前,他招来太子亨利,叮嘱他万不可受女人摆布。新继位的法王亨利二世由于当年在西班牙的人质生涯始终对查理五世怀恨在心,此时他28岁,年富力强,野心勃勃,急需证明自己强于父亲。

◎阿尔巴公爵

机会很快来临,1551年,新教诸侯再次联合起来向皇帝发难,这次,他们的领袖是萨克森公爵莫里斯。对莫里斯来说,信仰并不是问题,如何扩大权力才是。因此,他在支持皇帝与反对皇帝间不断摇摆。为了获取外部支持,莫里斯向法国国王亨利二世寻求支持,双方达成协议,以梅斯、图勒和凡尔登三个主教辖区作为换取法王出兵德意志的筹码。

1552年3月13日,法王出兵3.5万人,经洛林进入德意志,迅速占领了莫里斯承诺的三个主教区。莫里斯则亲自带兵突袭并占领了奥格斯堡。猝不及防的查理五世狼狈逃往因斯布鲁克(今奥地利境内),莫里斯一路追击,迅速跨过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区。5月9日,莫里斯追至因斯布鲁克,迫使查理连夜冒雨出逃,翻越阿尔卑斯山逃到意大利。

◎法王亨利二世

查理五世逃跑后,莫里斯停止了追赶的脚步,他认为“没有这样大的一个鸟笼来关这样一只鸟”。他虽然有野心,但他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应对皇帝一旦被俘后的局势。

得到富格尔家族此时掌门人安东·富格尔40万弗罗林贷款的支持后,皇帝带领天主教诸侯联军杀回德意志,但最后仍不能攻下法国占领的梅斯城。查理五世见军心疲惫,苦笑道:“运气活像女人,爱少年不爱老年。”1553年,他撤军,放弃夺回三个主教区的计划。虽然莫里斯不久便在勃兰登堡战死,但在德意志的失败已使暮年的查理五世心灰意冷。长期征战严重影响了他的健康,此时的他正饱受疾病折磨,因痛风病等疾病而全身疼痛,虚弱不堪。

1555年2月,斐迪南与新教诸侯在奥格斯堡展开和谈,双方签署了《奥格斯堡和约》。和约结束了天主教和新教各邦诸侯之间的战争,制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承认各邦诸侯及其臣民有权选择信仰天主教还是路德新教。和约还规定,1552年前新教诸侯占有的天主教会土地和没收的天主教会财产不再归还;但凡领有教职教产的诸侯和高级教士,如皈依新教,应立即放弃其职位、土地和俸禄。和约巩固了德意志信仰新教的诸侯势力,并为他们的割据行为提供了合法依据。

1556年,查理五世退位,其捏合起来的哈布斯堡帝国也一分为二,弟弟斐迪南将继承其德意志的领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班牙、意大利、美洲及尼德兰与弗朗什孔泰的领土则交由其子菲利普统治,是为菲利普二世。他不得不接受自己“重建统一天主教世界”梦想的破灭。退位后的查理五世隐居在一座修道院中,于1558年9月21日病死。

菲利普继承查理五世庞大的西班牙帝国时,也继承了巨大的责任。在大西洋,他将与新兴起的英格兰人对抗;在尼德兰,新教徒不断掀起新的背叛;在地中海,他还要继续与奥斯曼帝国作战,保护地中海沿岸的领土。为了世界帝国的梦想,浩大的军费开支吸干了西班牙的血液,美洲运来的金银再多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菲利普二世于1559年、1575年、1598年三次宣布国家破产,繁华一时的富格尔家族也因为西班牙王室欠债不还,于1607年宣告破产。

苏莱曼大帝的生命此时也走向了终点。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继承实行一种开放式的竞争制度,每位王子都有可能继承大位,苏丹将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地区治理地方或征战,只有最有能力的王子才能脱颖而出。新苏丹一旦即位,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其兄弟侄儿全部杀死,甚至是姐妹。“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曾这样规定:“我的任何一个儿子,由真主选为苏丹,他为了更好的世界秩序而杀死他的兄弟们都是恰当的,大多数乌里玛已经宣告了这个许可。”

苏莱曼的儿子中有四个活到了成年,他们是穆斯塔法王子、塞利姆王子、巴耶济德王子、吉汉吉尔王子。其中,最出色的无疑是穆斯塔法王子。他是苏丹另一位宠妃居尔巴哈尔生的,另外三人则均为许蕾姆所生。当时,奥地利驻伊斯坦布尔的大使认为穆斯塔法有卓越的天赋,并这样评价他:“他的教养出奇的好,深谋远虑,二十四五岁正是当君王的好年龄,希望上帝不要让和他一样充满力量的野蛮人靠近我们。”更为重要的是,穆斯塔法还得到了大维齐尔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支持。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穆斯塔法将登上苏丹的宝座。苏莱曼驼背的儿子吉汉吉尔曾经斗胆问苏丹,说他身体有残疾,能否逃脱兄弟相残的命运时,得到的回答是:“我的儿子,穆斯塔法将会成为苏丹,并会把你们全部杀死。”

为了保住儿子的生命,许蕾姆必须扳倒心腹大患穆斯塔法王子。虽然她没有掌握朝臣和军队,但她懂得苏丹的心。同所有的专制独裁者一样,苏莱曼对穆斯塔法及帕尔加勒·易卜拉欣帕夏的组合产生了疑忌,权力是如此诱惑人,使得即使如苏莱曼般英明的君主也被蒙住了双眼。

阴谋的第一步是除掉穆斯塔法在朝廷中最大的支持者易卜拉欣帕夏。易卜拉欣帕夏受命出征波斯萨菲王朝期间,受许蕾姆的指使,大量指控易卜拉欣帕夏专权傲慢的报告送到了苏丹的案头,使苏莱曼对这位能干的“百官之首”越发不满。许蕾姆甚至勾结法国驻奥斯曼宫廷的大使参与此次阴谋。在不断的攻讦中,苏莱曼相信易卜拉欣帕夏背叛了自己,于1536年将其处死。之后,在许蕾姆的策划下,支持穆斯塔法王子的大维齐尔哈迪姆·苏莱曼帕夏和重臣胡斯雷夫帕夏也因贪污受贿的罪名先后被罢免。许蕾姆的女婿如斯丹帕夏被任命为新的大维齐尔。

在宫廷内部,许蕾姆又故意激怒居尔巴哈尔,使其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对她动了手。这一过程又在许蕾姆的安排下被苏莱曼碰巧看见了。苏莱曼看到爱妃被欺凌后大发雷霆,将居尔巴哈尔及穆斯塔法逐出了宫廷。

但穆斯塔法一日不死,就随时有可能回到宫廷,在军队的支持下成为苏丹。针对穆斯塔法王子的新阴谋在暗室中继续策划。1552年,奥斯曼帝国再次出兵波斯,如斯丹帕夏被任命为远征军统帅。在行军过程中,如斯丹帕夏将伪造的穆斯塔法王子请求波斯“沙阿” 太美斯普一世助其废黜父皇的信转呈给苏莱曼苏丹,同时又散布谣言,称近卫军将拥立年轻的穆斯塔法王子为苏丹,王子已接受近卫军的邀请。

次年夏天,远征军回国途中,苏莱曼苏丹将自己的大帐驻扎于埃雷利河谷,并命令穆斯塔法前来觐见,让他自己洗清指控。穆斯塔法赶来进入大帐时,便遭到了苏丹身边宦官的攻击。最后,穆斯塔法倒在地上,被宦官们用绞索绞死。苏莱曼在旁边亲自指挥了这一猎杀行动。

1558年,许蕾姆去世。次年,许蕾姆的儿子塞利姆在苏莱曼的支持下战胜了另外一位王子(许蕾姆的儿子巴耶济德),成为苏丹唯一的继承人。1566年,苏莱曼去世,塞利姆继位,是为塞利姆二世。这位苏丹登基后嗜酒如命,以至于得到了“酒鬼”塞利姆的外号。奥斯曼帝国的盛世在“酒鬼”苏丹的统治下就此结束,伴随而来的是三百多年的漫长衰落期。1571年,为了喜爱的葡萄美酒,塞利姆甚至派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占领塞浦路斯。

弗朗西斯一世、查理五世、苏莱曼一世的时代结束了,但是新的英雄此时正站在舰桥上,瞭望着大海深处,他便是查理五世的私生子——唐·胡安。不久,他将在勒班陀海战中赢得无上荣光,开创一个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