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自发大规模抵抗侵略)

三元里抗英简介

三元里抗英:三元里抗英斗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市郊外三元里发生的冲突事件。三元里是广州城北徠冄附近頭的一个小村樤庄,1841年5月,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财物、强暴妇女,当地人民奋起反抗,打死数名英军。随后,三元里附近103个乡的群众包围了四方炮台,并诱敌至三元里牛栏岗。当时恰逢倾盆大雨,英军枪炮皆哑,手持刀、矛、锄头的民众乘势猛攻,人数越聚越多。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后,才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军。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围四方炮台,英军惊恐万分,逼迫广州知府强行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敌的爱国精神。

三元里抗英过程分析——

战争档案

时间: 1841 年

参战方:广东三元里人民;侵华英军

战场: 广州城郊三元里

主要将帅:三元里人民;义律

战争回放

三元里抗英,是鸦片战争中广州人民自发的武装抗英斗争,是一次消灭英国侵略军气焰的气壮山河的战斗。

道光二十一年(1841) 四月初五,英军攻陷了广州城北的炮台,把司令部设在地势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叫四方台,距城只有1里远,在那里,大炮可以直轰城内。

清军统帅奕山等求和,在五月二十七日与英国订立了《广州和约》,答应了交付英军赎城费、外省军队撤离广州等条件,企图换取英军交还炮台、退出虎门。但和约的墨迹未干,英军就不断窜扰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萧冈等村庄,抢掠烧杀,奸淫妇女。

英军的这一举动使三元里人民义愤填膺。

五月二十五日早晨八点左右,英国兵舰从泥城一直开到罾步。英国侵略军由此登陆,在路上一队接着一队地行进,从西村后边的首胜塘到北门外的流花桥,对准北门外的方圆两座炮台接连发射火炮。驻守在炮台上的清军官兵,只是放了几炮,就各自丢下武器装备,望风而逃,结果炮台全部被英国侵略军占据。

英军占了两座炮台以后,任意横行,毫无顾忌,对附近各乡日夜进行骚扰。他们打破门窗,侮辱妇女,挖掘坟墓,抢夺耕牛,搜索衣物,罪行滔天,罄竹难书。

九日、十日两天,英国侵略军又到三元里和萧冈各乡骚扰破坏,各乡的人民都非常气愤,于是蔽起锣来集合群众,当场就把英国侵略军打死了六七个。其余的侵略军狼狈逃脱得以活命,又带着一批士兵从炮台上下来,这一批有好几百人。三元里人民又敲起锣来,集合各乡几千群众和英国侵略军决战。

到了下午二点左右,天上又打猛雷,又下暴雨,老百姓于是假装战败退却,把敌人引进黄婆洞磨刀坑,又杀死英国侵略军100多人。其中有一个是英国兵的头目被村民杀死。其余逃脱的英国侵略军,有的被坑水淹死,有的因迷路饿死,没有一个漏网。

攻打英国侵略军的各乡老百姓还在接连不断地到来,英国侵略军从此胆战心惊,躲在炮台里不敢出来。

十一日,老百姓仍然敲锣传递消息,捐钱的捐钱,出力的出力,自备武器,自带干粮,闻风而来,不需动员就集合聚拢来的群众,远的来自百里以外,一共汇集了100多个乡镇的群众,把方圆两炮台四面团团围住。群众们怒吼着,冲杀着,奋不顾身地冲向炮台。英国侵略军纷纷抱头鼠窜,躲在两座炮台里不敢露头。

十二日,英国侵略军头子义律,从炮台里望见遍地都是“ 平英团”的战旗飘舞,刀枪剑载,纵横交错,人民群众成群结队地布满山脚,仿佛有十几万人。他吓得胆战心寒,急忙请广州知府余保纯和南海、番禺两县的县令代他们向三元里人民请求解围,说他们甘愿马上撤兵上船,再也不敢来此地生事骚扰。余保纯打躬作揖,央求老百姓撤围。可是老百姓恨透了他,骂他“通夷卖国”。余保纯没有办法,就威胁当地地豪。

老百姓终于被压制下去了。从此,英国侵略军长时间不敢来广州作恶。

历史影响

英帝的侵略暴行与腐败的清王朝的媚外卖国,漱起中国人民的无比义愤和反抗。三元里抗英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英勇无敌、机智勇敢的大无畏精神,向侵略者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力量。但最终的结果反映出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只知讨好侵略者、镇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