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七入地中海

七入地中海(俄罗斯海军海陆鏖战)

七入地中海简介

七入地中海:自2011年3月开始的叙利亚危机,让俄罗斯海军借此得以再次回归地中海,续写俄罗斯南下地中海的千年战略。七入地中海,旨在回顾俄罗斯海军围绕着地中海出海口进行的多次战略尝试与海陆鏖战。

七入地中海过程分析——

image

自从2011年3月叙利亚危机以来,这个地处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又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除了叙利亚危机造成的难民问题以及中东局势动荡之外,另一个真正引起关注的则是俄罗斯海军借此再次回归地中海。这里旨在回顾俄国海军在地中海的经历。

追本溯源

在讲述俄国海军与地中海的渊源之前,需要先交代一下他们的老祖宗——斯拉夫人的历史。斯拉夫人的故乡在喀尔巴阡山以北、维斯瓦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地区,即东欧大平原的西南部。后来他们不断向周围扩展,西达易北河,东至顿河、伏尔加河上游,北抵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约在公元1世纪时,斯拉夫人逐渐形成东西两大支,即东斯拉夫人和西斯拉夫人。在欧洲民族大迁徙期间,东、西斯拉夫人大批南移,进入多瑙河流域和巴尔干半岛,并同化了当地居民。约至6、7世纪,又形成南方斯拉夫人。这样,整个斯拉夫民族便分为三大支:东斯拉夫人包括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包括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人包括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黑山人和保加利亚人。后来马扎尔人向西进入匈牙利平原,他们好似一个楔子一样把南方斯拉夫人和北部的东、西斯拉夫人分隔开来,因而斯拉夫人有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在6—7世纪,俄罗斯人的祖先已经驾船在地中海和拜占庭海军一起参加在意大利、西西里、克里特和叙利亚海岸的军事行动。

8、9世纪之交,东斯拉夫人渐渐形成两大部落联盟中心,即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和南方的基辅。公元862年,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占领诺夫哥罗德,自称王公,建立留里克王朝。诺夫哥罗德公国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的经济与文化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俄国历史上,史书记载,罗斯人第一次进入地中海是860年6月,罗斯首领留里克派人率领200艘单桅帆船载兵8000人经第聂伯河到达博斯普鲁斯海峡,进攻君士坦丁堡,不过以失败告终。留里克死后,其亲属奥列格(Олег ,879—912年在位)率兵于882年沿水路南下征服基辅,并将统治中心由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

911年,乌克兰大公奥列格率2000艘战船远征拜占庭,迫使拜占庭订立和约,缴纳96万格里夫纳贡银,并使罗斯商人获得免缴贸易税的权利。其后,他的继任 者伊格尔大公(Игорь )在941年出动1000余艘船只(搭载陆军4万人),远征君士坦丁堡。不过浩浩荡荡的远征遭到对方神秘武器“希腊火”的打击,损失大部分战船后无功而返。944年,他再次出动8万人进行远征。这回拜占庭主动订立了和约。

1043年,罗斯再次大规模远征拜占庭。基辅大公雅罗斯拉夫(Ярослав )派其儿子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 )率领战船400艘(载兵2万人)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又一次遭到对方“希腊火”的打击,损失过半,人员被俘6000,不过包围了追击的拜占庭军24艘战船并俘获5艘。1054年开始,罗斯分裂为若干小国,各据一方,彼此混战达几十年。12世纪30年代,基辅罗斯彻底解体,分裂为许多独立公国,其中大的公国就有13个,并逐渐形成东北罗斯(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尔公国等)、西北罗斯(圣彼得堡和斯摩棱斯克之间伊尔门湖沼泽地带的诺夫哥罗德公国等)和西南罗斯(加利奇-沃伦公国等)三个地域中心。

在蒙古统治时期,莫斯科公国(Великое княжество Московское )偏安一隅,又得交通和商业之利,逐渐强盛起来,成为东北罗斯的中心和反抗蒙古统治的中流砥柱。经过不断努力,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在1480年结束了蒙古人对俄长达240 年的统治。其后,他的子孙先后吞并了特维尔公国、普斯科夫共和国、里亚赞(梁赞)公国。1514年,伊凡三世和拜占庭公主索菲娅·巴列奥略之子——瓦西里三世从立陶宛手中夺取斯摩棱斯克。至此,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基本形成,其疆域北达白海,南抵奥卡河,西及第聂伯河上游,东至乌拉尔山脉。

image

▲ 860年,罗斯远征君士坦丁堡未果

image

▲ 奥列格的远征部队在君士坦丁堡城下

image

▲ 941年,伊戈尔远征君士坦丁堡折戟

image

▲ 1300—1462年,莫斯科公国的疆域变化

不过在1558—1583年的立窝尼亚战争中,俄国战败,丧失了涅瓦河口、芬兰湾南岸及纳尔瓦、亚姆、伊凡哥罗德等重要城市,也失去了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其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没有海军舰队。同时,在俄国南部,生活在扎波罗热与顿河的哥萨克们,从1575—1637年先后对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黑海沿岸与亚速海沿岸进行袭扰,期间曾攻克过卡法(今费奥多西亚)、锡诺普、特拉布松、亚速。

总体来说,17世纪末的俄国基本属于内陆国,当时唯一的真正的港口就是阿尔汉格尔斯克(城市于1584年建造)。当时的沙皇及他的继任者一直在为出海口四处作战,而俄国获得真正的出海口在彼得一世时期才实现。

在彼得一世的所有改革中,海洋和争夺出海口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认为,以顿河、涅瓦河和黑龙江作为出海口对于俄国而言是最重要的。因为控制了顿河河口就可以进入黑海,进而进入地中海和印度洋;控制了涅瓦河口就可以进入波罗的海,进而进入大西洋;控制了黑龙江口就可以进入鄂霍次克海,进而进入太平洋。而得到南方出海口(土耳其海峡和黑海海峡)是其未来可以进入地中海的首要条件。

1689年,他上台的第一年与清王朝签订的《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国不能拥有黑龙江的出海口,这件事对他打击很大,他认为是一个灾难。因为此时另外的两个出海口——顿河和涅瓦河河口分别牢牢掌握在奥斯曼和瑞典手中。在向东发展失败后,彼得很清楚要获得出海口并能和西方往来,只能通过成功的军事行动来最终实现。他首先将目光转向了南方。

1695年,鉴于前两次进攻亚速失利(分别在1687年和1689年),彼得一世着手创立舰队。第二年,俄国陆海军经过50天作战,攻克了亚速要塞。之后,1696年10月20日(俄历10月30日,下同)俄国海军正式成立。1700年,俄国开始在塔甘罗格为亚速海舰队修建基地,历史上俄国第一次在黑海拥有了自己的海军舰队。然而好景不长,由于1710年俄国在普鲁特河战役的失败,南方出海口的计划失败。

所幸,在彼得一世统治时期里,俄国还是终于解决了出海口的问题,不过那是在北方。1702年10月11日(10月22日),俄国开始进入波罗的海。俄国在进入芬兰湾东岸后,于1703年5月16日(5月27日)在兔子岛为彼得保罗要塞奠基,它成为彼得堡的前身,这天也成了圣彼得堡的奠基日。为了更好地保卫彼得堡,1703年冬季,俄军在科特林岛附近的浅滩构筑炮台并在岛上建起炮垒,这座新要塞被称为喀琅施塔得,它最终于1723年被建设成为海军基地。随后,俄军在1704年6月占领纳尔瓦,从西南保证了彼得堡的安全。 同年年底,俄舰队又驱逐了在拉多加湖和佩普斯湖的瑞典人,控制了涅瓦河两岸通往波罗的海的狭窄走廊。1712年5月19日彼得一世迁都彼得堡,从此彼得堡逐渐成为俄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image

▲ 彼得一世

首次进入

1725年彼得一世去世后,中间37年的时间里俄国竟然出现了6位君主,而这位俄海军之父辛苦建立起来的海军遭到了严重削弱。尽管1741—1743年的俄瑞战争使得俄国海军活动有所活跃,不过统治集团忽视海军建设和发展的严重缺陷也突出暴露。战争之后,俄国海军继续衰弱,俄国也逐渐丧失了一个海上强国的地位。直到被认为是俄罗斯帝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统治者之一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出现。她在位期间,俄国海军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大半个欧洲感到惊愕,是俄国海上力量的黄金时代”。彼得争夺南方出海口的遗愿也得以实现。

当时18世纪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还是相当强大,处于其统治下的不仅有安纳托利亚半岛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北非,还有信奉基督教的一些国家,比如希腊、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马其顿等。

1768—1774年的俄土战争给了俄国这个机会。俄军的主要目的是在土耳其后方对其实施打击,破坏土耳其在地中海和爱琴海的海上交通线,从多瑙河和黑海战区吸引对方一部分实力,从而给俄国军队提供支援。当然,当时巴尔干各民族的反抗运动客观上帮助了俄国,而俄国对外总是宣称彼此都是信奉东正教的兄弟。

在此之前,俄国海军在地中海游弋的只有1艘名为“幸福希望”号的三桅巡航舰,它在1764年完成了前往意大利里窝那的商业航行。在整个战争期间,俄军先后派出5支分舰队在希腊群岛展开行动。当然由于物质基础薄弱和缺乏远洋航行经验以及舰队在停泊、补给方面的困难,这些分舰队在从波罗的海和白海到达地中海的航行中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一路上有大批水兵染病和死亡 ,而且军舰也不得不经常在外国港口进行维修。

1769年7月,第一支分舰队在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Г. А. Спиридов ) 的率领下,历经5个月,才到达集合地点马贡港(梅诺卡岛)。整个分舰队包括7艘战列舰、1艘三桅巡航舰、1艘炮舰和6艘辅助船。第二支分舰队由海军少将埃尔芬斯通(Д. Эльфинстон )指挥,于1769年10月起航,在1770年5月到达希腊的莫雷(伯罗 奔尼撒),整个分舰队有4艘战列舰、2艘三桅巡航舰和2艘辅助船组成。

image

▲ 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骑马像

image

▲ 奥尔洛夫

随后的几支分舰队更是姗姗来迟。第三支分舰队由海军少将阿尔夫(И. Н. Арф )指挥,由3艘战列舰和13艘租用的英国运输船组成。该分舰队于1770年7月出发,同年12月抵达奥萨(瑙萨)。第四支分舰队在海军少将奇恰戈夫(В. Я. Чичагов )的率领下,于1772年5月出发,同年10月抵达莫雷地区,共有3艘战列舰。第五支分舰队由海军少将格雷格(С. К. Грейг )指挥,舰队包括4艘战列舰、2艘三桅巡航舰和6艘租来的英国运输船,于1773年10月出发,1774年2月到达里窝那地区。

上述所有分舰队的行动统一由奥尔洛夫伯爵(А. Г. Орлов ) 指挥。对于这次远征,女皇给地中海俄军总司令奥尔洛夫的信中这样评价道:“全欧都为您的功勋而惊讶,并满怀希望地注视着您。”

1770年2—5月,第一和第二分舰队分别遣送了几支部队在摩里亚半岛(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攻占了纳瓦里诺、伊蒂隆等地,迫使土军不得不将一部分陆军从主要战区(多瑙河战区)调来希腊和达达尼尔海峡,将海军也调来对付在地中海的俄国分舰队。6月24日(7月5日)双方在爱琴海希俄斯海峡切什梅湾交战。俄国分舰队共有9艘战列舰、3艘巡航舰、1艘快速小型帆船、17艘辅助船和运输船,土方的数量则占优势,共有16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和50艘小船。俄国海军抛弃 了风行一时的线式战术原则,采取几乎垂直于敌军战斗线的单纵队,驶帆接敌,近距离(50—70米)攻击敌军前卫和中军一部。在2小时的激战中,土方旗舰被击沉,俄军也损失了1艘战列舰。土方失去指挥后,仓皇退入海湾内,被俄军封锁。此后,斯皮里多夫命令格雷格海军少将的7艘军舰在6月25日(7月6日)冲向切什梅湾入口,抛锚停泊,向敌舰发射燃烧弹,之后4艘纵火船又相继进行火攻。夜战中,伊林(Ильин )中尉的纵火船撞上了土军战列舰,使其起火燃烧,火势蔓延到其他敌舰。拂晓时,土军分舰队全军覆没,15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和40余艘小船被烧毁,1艘战列舰和5艘大型桨帆战船被俘获。斯皮里多夫在海战报告中写道:“……光荣属于全俄罗斯海军!敌人的舰队被打垮了、粉碎了、砸烂了、烧毁了,化为灰烬,抛上天空,沉入大海了,而我们则雄踞在整个群岛上。”此战之后,土军被迫放弃了在希腊群岛对俄军发动进攻的企图,转为集中力量保卫达达尼尔海峡和濒海要塞。俄国舰队完全控制了希腊群岛。为了纪念这次海战,俄国政府专门颁发了奖章,并在皇村(今普希金市)竖起切什梅海战纪念柱。

image

▲ 1770年切什梅海战油画

image

▲ 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

image

▲ 切什梅海战纪念柱

在以后的几个月和数年内,俄国海军继续在地中海的作战行动,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破坏土方的海上运输,攻击岸上的堡垒等等。根据统计,仅仅1771年的一次战役,俄军就夺取了大约180艘商船;而1772年10月的帕特雷之战,俄军消灭对方巡航舰和商船各8艘。1771—1773年,俄国海军共截获对方商船360余艘。实事求是地说,俄国海军在当时已经切断了土耳其和其北非附属领土的联系,使得对方在巴尔干的部队补给出现严重问题。

俄国海军的行动持续到战争结束,以奥萨要塞作为机动的海军基地对达达尼尔海峡进行封锁,将土耳其大量兵力牵制在希腊群岛附近,同时又采取行动对付对方在贝鲁特和安纳托利亚沿岸地区的驻军。

此后,双方签订了《小凯纳尔贾和约》。根据和约规定,俄国获得了从布格河到第聂伯河之间的土地,最终占有了亚速海和从亚速海到黑海的出口,得到了在黑海自由通航和进入地中海的权利。1774年10月起,俄海军分舰队开始分批返回本土。

根据统计,俄海军总共从波罗的海抽调了20艘战列舰、5艘三桅巡航舰、1艘炮舰和26艘辅助船,加上缴获的战果,实际回到本土的有13艘战列舰、15艘三桅巡航舰、2艘炮舰。俄海军为此次出征付出的代价是3艘战列舰、4艘辅助船,另有4艘战列舰、1艘炮舰和1艘辅助船由于技术故障报废。

俄海军在远征行动中,采取了如下战术:进行高度积极、果敢与目的性明确的 行动;力求从行进间攻击敌人,对敌舰实施最强有力的突击;在最近距离上有效使用火炮;由速度快、装备精良的巡航舰组成战术预备队。

总体来说,俄海军此次行动比较成功,对获得此次战争的胜利和使得后来克里米亚划归俄国都有助益。同时,确保了俄海军开始走向黑海。10年之后,1783年俄海军黑海舰队正式成立。经过10年的努力,俄国最终取得了黑海的制海权并将土耳其舰队挤出黑海。按照俄罗斯历史书上的说法,“经过将近100年的时间,俄罗斯正规海军终于同陆军并驾齐驱,打破了封锁,进入了波罗的海和黑海,从而确保了俄罗斯同西欧各国经济上的联系”。

再次出现

在上次出征地中海10多年后,历史再次给了俄海军一个机会。随着法国大革命的成功以及一代伟大统帅拿破仑的出现,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迅速波及欧洲大陆。1798年,法国已经拥有了比利时、荷兰、瑞士、莱茵河左岸的德国领土、意大利、埃及、马耳他和爱奥尼亚群岛,大大加强了它在中欧和南欧以及在地中海和近东的地位,但也因此触犯了英国、奥地利、俄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政治与经济利益。于是这些国家联合起来,相互之间签订了一系列协定与条约,并组成了第二次反法联盟的核心。

英国向地中海派出了纳尔逊指挥的分舰队,一代海军名将初出茅庐就在阿布基尔(亚历山大以东)重创了法国海军。

俄国当然不甘落后。他们向奥地利派出了苏沃洛夫 的部队,海上则是乌沙科夫指挥的黑海舰队。这是俄海军黑海舰队第一次驶向地中海,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俄国和土耳其组成联合舰队,并由俄国人指挥。

1798年初,沙皇保罗一世签署了关于俄国海军远征地中海的目标命令,俄海军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在亚得里亚海占据要塞位置的爱奥尼亚群岛(Ionian Islands,现代希腊语作Ionioi Nisoi,一译“伊奥尼亚群岛”) ,而后再配合苏沃洛夫的部队夺取意大利和马耳他,封锁被法军占领的亚历山大。

1798年8月13日(8月24日),俄海军分舰队驶出了塞瓦斯托波尔,共有6艘战列舰、7艘三桅巡航舰和3艘通信船;舰上火炮792门,人员7406人(其中登陆部队1700人)。8月24日(9月4日),俄舰队抵达君士坦丁堡。随后通过 达达尼尔海峡,并与土耳其舰队(4艘战列舰、6艘三桅巡航舰、4艘轻巡航舰和14艘炮舰)会合。

9月14日(9月25日),乌沙科夫派出索罗金中队(4艘战列舰、10艘炮舰)前往埃及沿海,配合纳尔逊的英国分舰队作战。9月28日(10月9日),俄舰队派出登陆兵在基西拉(切里戈)岛登陆并占领小型要塞圣尼科洛。9月30日(10月11日),乌沙科夫分舰队驶近基西拉岛,在次日攻占卡普萨利翁要塞。随后的10月14日(10月25日)和10月17日(10月28日),俄登陆部队在舰炮火力支援下,几乎未遇到法国守军抵抗就先后占领扎金索斯(赞捷)岛和凯法利尼亚岛。10月18日(10月19日)海军上校Д. Н.谢尼亚文率领一个舰艇中队(战列舰和巡航舰各2艘)攻击莱夫卡斯(圣马弗拉)岛,不过登陆兵未能攻占该岛。之后,分舰队赶来支援,法国守军遂于11月3日(11月14日)投降。

10月24日(11月4日),俄军开始围攻拥有3700名守军、636门火炮的科孚要塞。当时,维多(Видо )岛上有5座炮台掩护通往科孚岛的几条海路,陆上有要塞工事和多面堡掩护,另外还有一支法国舰队(2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1艘快速小型帆船等)。乌沙科夫分舰队于11月初抵达科孚岛,派登陆兵上岛并构筑几座炮台。他们对要塞的围攻一直持续到1799年2月中旬。

2月18日(3月1日),俄土联合分舰队(7艘战列舰、10艘巡航舰)摧毁了维多岛上的敌军炮台,并派登陆兵占领该岛。同日,俄军发起强攻,占领了科孚岛外围工事。2月19日(3月2日),要塞守军投降。俄军共俘获2931人、16艘舰船(其中战列舰和巡航舰各1艘)和629门火炮。至此,爱奥尼亚群岛全部被夺取,战事遂告结束,群岛建立了七岛联合共和国。此战之后,乌沙科夫晋升海军上将。

image

▲ 爱奥尼亚群岛所在位置

1799年4月,苏沃洛夫开始进攻意大利时,乌沙科夫以科孚岛为基地向意大利南部沿海派出索罗 金指挥的舰艇中队(3艘巡航舰、2艘轻巡航舰和4艘炮舰)。该中队于4月23日(5月4日)攻占布林迪西,5月2日(5月13日)攻占巴里,5月9日(5月20日)又攻占曼弗雷多尼亚。同一天,别利海军大尉指挥的水兵队(570人、火炮6门)开始向意大利腹地进攻。6月3日(6月14日),该水兵队和那不勒斯地区的地面部队共同发起强攻,占领了那不勒斯。普斯托什金海军少将指挥的第2舰艇中队(3艘战列舰、4艘巡航舰和1艘轻巡航舰)在5月1日(5月12日)驶离科孚岛,封锁安科纳要塞。6月,沃伊诺维奇中队接替该中队并继续执行封锁,直到11月要塞投降。7—8月间,乌沙科夫指挥的俄土联合分舰队(10艘战列舰、7艘巡航舰)通过墨西拿海峡,北上那不勒斯,配合纳尔逊的分舰队作战;期间,应苏沃洛夫请求,还派出普斯托什金中队前去封锁热那亚。

1799年12月31日(1800年1月11日),乌沙科夫接到保罗一世召分舰队回国的命令。10月26日,分舰队主力返回塞瓦斯托波尔。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在2年多的时间内,分舰队远离自身基地作战且在航行中遇到不少困难,但没有损失1艘舰船!

image

▲ 强攻科孚要塞

海军上将乌沙科夫

全名费多尔·费多罗维奇·乌沙科夫Фёдор Фёдорович Ушаков ),1744年1月12日(1月24日)出生在今摩尔多瓦捷姆尼科沃,1817年10月2日(10月14日)去世,俄国海军第一个世界意义上的名将,医院骑士团意大利分团长。俄罗斯东正教会在2000年将乌沙科夫封为俄国海军的保护神,2005年俄国东正教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宣布其为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的保护神。

1766年毕业于海军武备学校,先后在波罗的海舰队与亚速海区舰队任职。1783年调至黑海舰队,在赫尔松督造军舰并参与塞瓦斯托波尔的建设。1787—1791年俄土战争期间,在1788年指挥俄国舰队前卫队在菲多尼西亚海战中重创土耳其舰队。1790年开始指挥黑海舰队,先后取得刻赤海战、坚德拉岛海战和卡利亚克里亚角海战的胜利。1798年参加了英、俄、土、奥等国联合反对法兰西共和国的战争,胜利攻取了法军在地中海的重要据点科孚岛,1799年晋升海军上将。乌沙科夫指挥海战注重把航行队形与战斗队形有机统一起来,他被称为“海上的苏沃洛夫”。1800年随俄海军远征舰队从地中海回到塞瓦斯托波尔,1802年被任命为波罗的海帆船舰队司令,1807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令其退休。

1944年3月3日,前苏联以其名字设立一级、二级乌沙科夫勋章以及乌沙科夫奖章,是为海军最高级别勋章与奖章。

功亏一篑

尽管俄国陆海军在1798—1799年对法国的作战中取得的战果不小,但是第二次反法联盟最终依然失败。

1805年5月,拿破仑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同年,英国与俄国结为第三次反法联盟。于是法国方面计划占领对俄海军具有战略意义的爱奥尼亚群岛。考虑到群岛的重要性,俄国在1805年1月向科孚派出由海军少将格雷格指挥的分舰队(2艘战列舰、2艘三桅巡航舰和6800人)去支援当地驻军和海军舰队。同年9月, 为了同一目的,又从波罗的海派出海军中将谢尼亚文指挥的分舰队(5艘战列舰、1艘三桅巡航舰和2艘辅助船)。他受命指挥地中海的俄国陆、海军兵力(11艘战列舰、7艘巡航舰、4艘轻巡航舰、12艘炮舰、7艘辅助船;约1.5万人陆军部队, 2月以后又增加了1.2万人),任务是防守爱奥尼亚群岛,破坏法国在亚得里亚海上的交通线,阻止法军沿海岸向卡塔罗湾地区进攻。2月16日—3月5日,分舰队协助当地斯拉夫人夺取了卡塔罗湾地区。3月起,以科托尔(卡塔罗)和科孚岛为基地的俄国军舰封锁了法军占领的亚得里亚海东西两岸,并派出登陆部队夺取了秋尔丘拉岛、维斯岛等几个支撑点。

海军上将Д. Н.谢尼亚文

全名德米特里·尼古拉耶维奇·谢尼亚文Дмит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нявин ),俄国海军统帅,海军上将。1763年8月6日(8月17日)出生在今卡卢加州博罗夫斯克区科姆列沃村,1831年4月5日(4月17日)因病去世,是海军上将А. Н.谢尼亚文的表侄子。

1780年毕业于海军武备学校,1782年在亚速海区舰队服役。一年后,调到黑海舰队工作。1787—1791年第2次俄土战争期间,在卡利亚克里亚角海战中崭露头角。1798—1800年跟随乌沙科夫远征地中海,出任“圣彼得”号战列舰舰长,在强攻科孚岛时任旗舰舰长。之后在黑海舰队任职,1803年9月晋升海军少将,1805年8月16日晋升海军中将。

1806年,出任俄国远征舰队司令,率领舰队远征地中海,进入亚得里亚海和希腊群岛,同拿破仑的法国军队和土耳其军队作战。1807年2月,他率领舰队从科孚岛驶向爱琴海,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地中海各港口与奥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联系。同年5月,取得达达尼尔海战胜利;6月,再次取得阿索斯海战胜利,彻底控制爱琴海。

在随后的1807—1812英俄战争中,分舰队被封锁在里斯本。通过其外交努力,军舰得以保全,但回到俄国后他被解除职务。1825年被重新启用,出任波罗的海舰队司令。1826年8月22日晋升为海军上将。1827年,率领舰队重返地中海,与英、法分舰队协同作战,在著名的纳瓦里诺海战中彻底消灭了土耳其舰队。

俄国海军史上的谢尼亚文家族

在俄国海军史上,谢尼亚文家族以在海军服役为传统,除了最出名的Д. Н .谢尼亚文之外,还有3位谢尼亚文,分别是Н. А. 谢尼亚文、А. Н. 谢尼亚文和Г. А. 谢尼亚文。

image

▲ Д. Н.谢尼亚文纪念邮票

image

▲ А. Н.谢尼亚文

Н. А.谢尼亚文(1680年—1738年5月),1698年加入俄国海军服役,1719年5月24日时任海军中校的他在厄赛尔岛指挥分舰队击败瑞典分舰队,取得俄国海军第一次不使用接舷搏斗的海战胜利。1721年10月晋升海军少将,1727年5月晋升海军中将,1732年成为海军事务委员会成员,1737年任第聂伯河区舰队司令。

А. Н.谢尼亚文[1716年—1797年8月10日(8月21日)],Н. А.谢尼亚文的儿子,1734年9月加入俄国海军服役,1750—1761年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1762年因病以海军上校军衔退役。1766年重新开始工作,1768年5月任喀琅施塔得分舰队司令,之后参与筹建亚速海区舰队并指挥区舰队参加1768—1774年俄土战争。1768年晋升海军少将,1769年晋升海军中将,1775年7月晋升海军上将,之后负责赫尔松造船厂工作并在1794年成为海军院成员。

Г. А.谢尼亚文(1767年1月29日—1831年4月17日),海军上将А. Н.谢尼亚文的儿子,1780年加入俄国海军服役,1783年被派往英国学习,1787年回国。1788年参加戈格兰岛海战,任护航舰舰长。1788年8月晋升海军中校并担任战列舰舰长,1795年1月任晋升海军上校,1797年任赫尔松港口司令,1798年10月5日退役。他的大儿子И. Г.谢尼亚文在1844—1851年担任枢密院大臣、国内事务部副部长,二儿子Г. А.谢尼亚文在1856—1862年担任枢密院大臣、外交部部长。

然而俄奥联军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的惨败导致第三次反法同盟失败。1806年9月,英国、俄国、普鲁士和瑞典组成的第四次反法同盟,也由于普鲁士的战败以及俄军在弗里德兰战役的失败而瓦解。

不久,拿破仑怂恿土耳其对俄宣战,从而吸引一部分俄国军队撤出欧洲战场。为了防止土耳其进攻本国南部边界,俄军于1806年11—12月占领了摩尔达维亚和瓦拉几亚。12月18日,土耳其对俄宣战,双方历史上的第七次俄土战争爆发了。

由于俄土战争的又一次爆发,Д. Н. 谢尼亚文受命袭击土耳其舰队、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并破坏土耳其的海上交通线。1806年12月21日,伊格纳季耶夫海军少 将指挥的分舰队(5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1艘轻巡航舰和2艘辅助船)到达科孚岛,使得谢尼亚文分舰队得以对土耳其舰队发动积极进攻。

俄土战争

17—19世纪,俄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之间为争夺高加索、巴尔干、克里米亚、黑海等进行了一系列战争,其中重要的有10次:第一次俄土战争(1676—1681)、第二次俄土战争(1686—1700)、第三次俄土战争(1710—1713)、第四次俄土战争(1735—1739)、第五次俄土战争(1768—1774)、第六次俄土战争(1787—1792)、第七次俄土战争(1806—1812)、第八次俄土战争(1828—1829)、第九次俄土战争(1853—1856)、第十次俄土战争(1877—1878)。

此外,双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交战通常被认为是第11次俄土战争。俄土之间的战争断断续续前后共长达241年,平均不到19年就有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欧洲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系列。奥地利、英国、法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也先后参与其中。战争的结果是俄国扩大了疆土,先后占领克里米亚、获得黑海控制权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逐渐衰落。

按照俄国统帅部的计划,俄军准备对君士坦丁堡实施两面同时突击。谢尼亚文的分舰队(8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和1艘辅助船)从爱琴海方面进行突击;海军少将普斯托什金的分舰队(5艘战列舰、5艘巡航舰)从黑海方面进行突击。英国分舰队应与谢尼亚文分舰队共同行动。不过英国分舰队担心俄国在地中海的实力得到加强,先单独进行了行动,但遭到土耳其的顽强抵抗,舰队只能返回马耳他岛。这样,谢尼亚文没有足够兵力进行攻击,而普斯托什金也没有做好支援的准备。为此,谢尼亚文决定改变计划,改为封锁达达尼尔海峡,切断地中海各港口对君士坦丁堡的粮食供应。

1807年3月10日(3月22日)俄军登陆兵攻占距离达达尼尔海峡只有15海里的特内多斯岛(Тенедос ),对海峡实施封锁的舰艇便在该岛驻泊。由于粮食供应开始断绝,土耳其舰队受命夺回该岛并打破对海峡的封锁。5月7日(5月19日),土耳其舰队(8艘战列舰、6艘巡航舰和55艘小型舰艇)驶出达达尼尔海峡,企图夺回特内多斯岛。土军登陆部队在该岛登陆未遂,撤到马罗夫岛。5月10日(5月22日),俄国分舰队(10艘战列舰和1艘巡航舰)驶近该岛以攻击敌军,不过土 方舰队避而不战,匆忙撤往达达尼尔海峡。俄军在追击过程中击伤对方3艘战列舰。

image

▲ 特内多斯岛

6月10日(6月22日),土耳其舰队(10艘战列舰、5艘巡航舰、3艘轻巡航舰和2艘辅助船,共有火炮1196门)再次驶出海峡。谢尼亚文的分舰队(10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1艘辅助船,共有火炮754门),准备佯动诱使对方驶出海峡后,断其退回海峡的后路。6月15日(6月27日),土耳其分舰队驶近特内多斯岛并炮击要塞。次日,土军调来7000人的登陆部队开始围攻要塞。6月17日(6月29日),俄国分舰队驶向该岛,土方分舰队发现俄国分舰队后立刻撤向海上。6月19日(7月1日),在靠近阿索斯半岛的利姆诺斯岛附近海域,俄国分舰队发现了对方。考虑到对方火炮数量和航速占优势,谢尼亚文命令舰队占据上风位置并集中6艘战列舰集中攻击对方舰队里3个分队各自的旗舰。采取这个打法是考虑到土耳其海军人员的心理特点——只要旗舰不在,就不再顽强战斗。早晨,3个战术群按照他的布置向土耳其旗舰接近,到了能发射霰弹的距离便展开了激烈战斗,另外2个战术群在他的指挥下包围了对方前卫先头舰只。12时左右,土舰队后卫企图支援旗舰但未成功。下午,土耳其舰队开始溃逃。整个海战,土耳其损失3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和1艘轻巡航舰,俄国舰队无一损失。

image

▲ 阿索斯海战

土耳其舰队的覆灭和俄国陆军在多瑙河方向和高加索方向取得的胜利,以及俄法《蒂尔西特条约》的签订,使得土耳其在1807年8月12日(8月24日)签订停战协定。阿索斯海战以新的作战方法丰富了俄国海军战术。这些方法包括:把军舰组成几个协同行动的战术群攻击敌之单纵队,这就降低了接敌过程中敌人的射击效果,并可在最短时间内占领实施炮火突击的有利阵位;集中优势兵力突击敌分舰队中央的旗舰,同时包围敌分舰队的前卫;以两舰从一舷攻击敌之一舰;钳制敌人的后卫兵力。

当谢尼亚文的分舰队基本兵力在爱琴海与土耳其舰队作战时,在亚得里亚海上还有一支舰队(3艘战列舰、3艘巡航舰和4艘其他舰船),由巴拉特恩斯基海军少将指挥。

此时,由于《蒂尔西特和约》的签署,谢尼亚文停止作战并按照约定将爱奥尼亚群岛归还给法方,同时俄国加入了对英国的大陆封锁。英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随即在1807年11月对俄国宣战,并派出海军封锁俄各个基地与驻外舰队。11月时,谢尼亚文的分舰队正在里斯本维修。在遭遇英舰队围困的情况下,谢尼亚文通过外交手段保全了舰只与人员,所有人员于1809年抵达里加,而军舰则是在1812年返回出发地波罗的海。除了主力的分舰队外,俄国海军在地中海其余的37艘舰船,在海军上校萨尔塔诺夫的指挥下,准备回到黑海的塞瓦斯托波尔,不过土耳其拒绝让它们通过海峡。为此,它们只能返回科孚岛,部分在当地出售,后来一部分(20余艘)舰船于1809年9月在的里雅斯特被移交给法国。至此,俄海军在地中海的第三次行动画上了句号。

再现辉煌

如前所述,《蒂尔西特和约》签订后,俄国加入了法国提出的“大陆封锁”。不过很快,该政策就导致俄国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为此,1810年12月,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颁布了《关于1811年与中立国贸易的规定》,破坏了法国的大陆封锁制度,俄法两国之间的同盟也变得名存实亡。

为了确保大陆封锁体系,1812年,拿破仑发动了法俄战争。随着战争的开始,俄国海军开始探讨进入地中海作战的可能性。1812年10月初,一支英国分舰队(10艘战列舰和5艘巡航舰)来到喀琅施塔得,协助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共同防卫首都。 11月29日,一支俄国小型舰队(5艘战列舰和1艘巡航舰)来到英国。到了1812年底,在英国的俄国舰队实力达到15艘战列舰和6艘巡航舰。在此期间,海军少将奇恰戈夫往返于敖德萨、君士坦丁堡、马耳他等地,探讨与英国海军共同进入地中海作战事宜。不过英国政府更希望俄国陆军可以派出3万人到西西里参战。最终,直到拿破仑战争结束,俄国海军也没能再进入地中海。

至于战略要地爱奥尼亚群岛,此前1807年曾根据《蒂尔西特和约》归属法国。但1809年时,除了北部的科孚岛之外,其余各岛都已经被英国占领。1814年5月3日,英国完成对全部岛屿的占领,并在1815年11月20日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得到各国承认。后在1864年5月21日,群岛被归还希腊。

从15世纪开始,希腊就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吞并。随着奥斯曼土耳其势力的日渐衰弱,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也逐渐蓬勃发展。拿破仑战争结束后的1821年3月,希腊爆发了民族解放革命,旨在摆脱土耳其对其的奴役。由于希腊独立战争曲折的发展历程,世界舆论加大,对欧洲大国利益的影响加深,进而引起俄、英、法等国的关注,尤其是俄国政府。1825年,俄国政府为巩固其在巴尔干半岛的势力,认为必须支援希腊人的独立战争,而俄国一旦占领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无论在贸易还是政治方面,无疑都是对英国的一个沉重打击。英国政府是绝对不会同意的,也不愿意让俄国单独进行干预。于是,英国先与俄国达成某些妥协,以此牵制俄国的行动。

1826年4月4日,两国在彼得堡签订关于联合调处希土停战和希向土进贡获取自治的议定书。议定书规定,英俄两国都不在希腊谋取特权。1827年7月6日,英、法两国与俄国在伦敦签订三国协约,重申1826年彼得堡议定书的条款,并补充规定,希土双方要立即停火,否则三国将共同采取强制措施制止希土战争。土耳其当局驳斥伦敦协约的一切条件,拒绝停止军事行动。

1827年6月10日(6月22日),波罗的海舰队一部(9艘战列舰、7艘三桅巡航舰和4艘辅助船)在舰队司令谢尼亚文海军上将的统率下,离开喀琅施塔得前往朴茨茅斯。8月8日(8月20日),在朴茨茅斯,抵达的俄国军舰组成了一支由海军少将海登(Л.П.Гейден ,荷兰名Lodewijk van Heiden) 指挥的分舰队(4艘战列舰与4艘三桅巡航舰),分舰队随即开往希腊沿海执行巡航任务。

按照协议,分舰队在同年10月在扎金夫岛与海军中将爱德华·科德林顿(Edward Codrington)指挥的英国分舰队(3艘战列舰、4艘三桅巡航舰)和海军少将里尼 (Rigny)指挥的法国分舰队(2艘战列舰和2艘三桅巡航舰)会合,联合舰队由军衔最高的科德林顿海军中将负责指挥。

整个联合舰队共有27艘舰船,包括10艘战列舰和10艘三桅巡航舰,装备火炮1276门,编成后随即开往土耳其—埃及联合舰队所在的纳瓦里诺湾(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沿岸)。此时,土—埃联合舰队共有舰船66艘,其中有3艘战列舰和33艘三桅巡航舰,装备火炮2200门。

10月8日(10月20日),联合舰队向对方发出立即停止在希腊的军事行动的最后通牒,但遭到拒绝。之后,联合舰队决定进驻纳瓦林湾与对方舰队对峙,以便迫使其让步。

对于联军指挥官科德林顿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刻。英国政府给他的任务是保持力量平衡,而不是摧毁土耳其舰队,因为如果土耳其人过分衰弱,俄国的力量将很容易进入地中海。因此,科德林顿决定先进行和平斡旋的尝试,他派出1艘英国三桅炮舰靠岸给易卜拉欣送信,谴责他违反休战协议,纵兵蹂躏伯罗奔尼撒半岛。由于埃及战舰上有许多法国教官,科德林顿又请求法国海军少将里尼伯爵给这些人写信,警告他们不要为埃及人服务。这一招非常奏效,大多数法国教官离开了土—埃舰队。不过,科德林顿的最后通牒却未起作用,因为对方主将当时并不在场,他的海军将领则坚决主战,而且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

image

▲ 海军上将海登

指挥土—埃舰队的穆哈雷姆贝伊派出一只小船也给三国舰队送来最后通牒,要求联军立刻离开纳瓦里诺湾。科德林顿的答复是,如果敌船敢于开火,他们将被歼灭。在联军舰艇全部占领阵位后,科德林顿做出最后一次努力,他派一名军使乘舢板向土耳其的一艘火攻船送信。但军使被土军开枪射杀,一艘埃及的轻巡航舰也向里尼伯爵的旗舰“海妖”号开火。科德林顿此时 仍然命令不准还击,这位谨慎的海军中将再次派出一位军使前去送信。当这名军使又被土军射杀后,好心的科德林顿再也无法容忍了,他命令联军立即展开攻击。

image

▲ 纳瓦里诺海战

严格来说,纳瓦里诺海战并不是一场棋逢对手的较量,土—埃舰队虽然数量上占优势,又有岸炮支援,但在武器装备和人员素质上存在明显劣势,因此战斗的结局早已注定。

联军的部署是法国军舰攻击最前面的埃及船;英国军舰则攻击其次的土耳其战船;而俄国则炮击后面的土耳其战船;联军最后的3艘英国炮舰和1艘法国战船则负责轰击其余敌船,以及在敌方阵列两端的纵火船。总之按部署而言,俄国海军应最后进入战斗,担负攻击数量最多的一群敌船。

在近4个小时的海战中,土—埃舰队损失舰艇60多艘,只有1艘三桅炮舰和14艘小船得以逃脱,而人员损失有各种说法,估计应在7000人左右;联军方面死亡182人,受伤789人。其中俄国人损失较轻,死59人,伤139人。联军没有舰艇被击沉,但有些舰艇受损严重,例如俄国的“亚速号”战列舰。战斗结束后,科德林顿对俄国士兵的出色表现大加赞赏。沙皇尼古拉一世因海军为国争光,晋升海 登为海军中将,晋升拉扎列夫为海军少将。

这次海战的胜利,使得土耳其海军全军覆没,有力推动了希腊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当然俄国在巴尔干的影响也有所增强。1827年12月,奥斯曼土耳其对俄宣战,俄国也在1828年4月对其宣战。1828年9月18日,海登接到圣彼得堡的新 命令:封锁达达尼尔海峡。最初,该分舰队只有3艘战列舰和3艘巡航舰,之后8月海军少将利科尔德(П. И. Рикорд )率领4艘战列舰和3艘巡航舰前往地中海,它们与海登的分舰队于9月27日在马耳他海域会合。1829年8月25日,俄军攻下爱琴海的伊诺斯要塞,之后准备突破达达尼尔海峡。俄军陆军在多瑙河和高加索两战区接连获胜,主力逼近君士坦丁堡;海军则封锁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并在黑海土耳其沿岸一带游弋。这些情况迫使土耳其政府于1829年9月2日(9月14日)与俄国签订了《阿德里安堡和约》。俄国获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岛屿和黑海东岸(阿纳帕、波季等),土耳其承认格鲁吉亚、伊梅列季亚、明格列利亚并入俄国。1829年9月24日,分舰队得到来自圣彼得堡召回舰队的命令,此后在10月22日返回基地,不过依然留下了7艘舰船在希腊,由海军少将利科尔德指挥。1831年,希腊发生叛乱,这些舰船协助了政府平叛。

“亚速”号战列舰

“亚速”号战列舰排水量3000吨,长54.3米,宽14.6米,吃水6米,舰员600人。装备4门40磅炮、24门36磅炮、30门24磅炮、22门24磅炮。该舰于1825年11月1日建造,1826年6月7日下水,同年交付使用。1831年在喀琅施塔得拆除。

纳瓦里诺海战中,“亚速”号战列舰击沉对方5艘船只,包括土方的旗舰,但自己也遭受重创:船身有153处窟窿,桅杆几乎断裂,已不能张帆。战斗结束后,为了表彰“亚速”号的战绩,1828年3月23日该舰成为俄国海军中第一艘获得光荣的乔治舰尾旗和长旒的舰艇。沙皇还特别命令,黑海舰队必须永远保持一艘叫作“亚速纪念”号的舰艇。

该舰舰长当时为海军上校拉扎列夫,同在舰上的还有日后的海军将领、当时的中尉纳希莫夫、少尉科尔尼洛夫和见习军官伊斯托明。

拉扎列夫海军上将

[M. П. Лазарев ,1788年11月3日(11月14日)—1851年4月11日(4月23日)]

1800年12岁进入海军武备学校,1803年年仅15岁时幸运地被选入30个留英名额中,遂被派赴英国皇家海军见习。1808年回国后至1813年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之后参与了三次环球航行(分别是1813年、1819年和1822年)。1827年的纳瓦里诺海战中,已是海军上校的他指挥战列舰“亚速” 号表现出色。1832年2月,他成为舰队参谋长,一年之后成为海军中将并任舰队司令直到1851年。在职期间,黑海舰队得到很好的发展,成为俄海军中最有战斗力的舰队。1843年,晋升为海军上将。

image

▲ 海军上将拉扎列夫

纳希莫夫海军上将

[ П. C. Нахимов ,1802年6月23日(7月5日)—1855年6月28日(7月10日)]

image

▲ 海军上将纳希莫夫

1818年毕业于海军武备学校,1822—1825年在“巡洋”号巡航舰上任值更官,参加了环球航行。1827年参加了纳瓦里诺海战,后来又参与了俄土战争。1834年调到黑海舰队,任战列舰舰长,此后历任支队长(1845年)、总队长(1852年)和分舰队司令(1854年)。在锡诺普海战中歼灭了土耳其舰队。1855年6月28日(7月10日), 他在巡视前方工事时在马拉霍夫岗受伤而亡,后被追认为海军上将。前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4年3月3日发布命令,决定颁发一级、二级纳希莫夫勋章和纳希莫夫奖章并建立纳希莫夫海军学校。1959年在塞瓦斯托波尔建立了一座纳希莫夫纪念碑。

科尔尼洛夫海军中将

[В. A. Корнилов ,1806年2月1日(2月13日)—1854年10月5日(10月17日)]

1823年毕业于海军武备学校,1827年起在“亚速”号战列舰任职,参加了1827年的纳瓦里诺海战和1828—1829年俄土战争。1830—1834年任职于波罗的海舰队。1834年起在黑海舰队任职,1849年任黑海舰队参谋长,1851年起实际上担任该舰队的指挥官。1852年晋升为海军中将。1854年9月塞瓦斯托波尔遭到直接威胁时,他被任命为该城北部地区防 御主任及城市卫戍部队参谋长,领导该城整个防御工作,之后在马拉霍夫岗中弹身亡。

image

▲ 年轻时的科尔尼洛夫

image

▲ 海军少将伊斯托明纪念邮票

伊斯托明海军少将

[ B. И. Истoмин ,1809年—1855年3月7日(3月19日)]

1823—1827年在海军武备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了纳瓦里诺海战和后来在达达尼尔海峡的战斗。1830年获得三级圣乔治勋章,1832年被提升为护卫舰“玛丽亚”号舰长,1836年从波罗的海舰队调到黑海舰队并晋升为中校。1845—1850年参加高加索省沿岸的军事行动,1849年升为上校,1850年奉命指挥战列舰“巴黎”号,1853年参加锡诺普海战表现优异,晋升少将。塞瓦斯托波尔之战期间,他负责防守马拉霍夫岗,后被炮火击中阵亡。

战后这三位海军将领与他们的老师拉扎列夫都葬在圣弗拉基米尔大教堂,该教堂后更名为“四海军将领大教堂”。

不懈的追求

历史往往很有趣,就在俄土战争结束2年后,土耳其又主动向昔日的对手请求援助。1831年10月,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开始进攻叙利亚。到1832年7月,土军一再战败,埃军攻克科尼亚城,距离奥斯曼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只有6天路程。土耳其苏丹一筹莫展,只得向西方列强求救。不过法国支持埃及,英国与奥地利都袖手旁观,唯一伸出援手的只有俄国。1833年2月20日,俄国舰队(4艘战列舰和3艘巡航舰)开进博斯普鲁斯海峡,停泊在君士坦丁堡城下。3月,埃及军队占领屈塔西亚,距离君士坦丁堡只有3天路程了。

3月20日,土耳其再次请求俄国增兵。几天后,1.5万名俄军在穆拉维约夫的指挥下登陆。海军则出动了6艘战列舰、1艘巡航舰和19艘运输船,停泊在君士坦丁堡城下和苏丹的夏宫周围。此后,在法国的调停下,土埃双方停战。在这次战争中,俄国趁势在1833年与土耳其而签订《温卡尔-伊斯凯莱西条约》(又译《安吉阿尔-伊斯克利西条约》)获得了进出地中海的优势。

不过,很快这个优势化为乌有。1841年7月13日签订的《伦敦海峡公约》规定,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两海峡在和平时期禁止任何外国军舰通行,土耳其有权准许友好国家所辖的轻型军舰通过,而这也为日后的克里木战争埋下了伏笔。

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使得俄国黑海舰队再次覆没,而且俄国丧失了在 黑海布置军舰的权利。根据条约,俄国只可以在黑海拥有6艘轻护航舰,总吨位不超过800吨,在地中海则是4艘200吨的纵帆船。不过,俄国海军对地中海一直没有放弃。1857年7月8日,俄国3艘轻护航舰从喀琅施塔得出发,经过地中海在9月7日抵达塞瓦斯托波尔;此后9月初又派出3艘轻巡航舰,它们在1858年3月30日抵达敖德萨;19世纪60年代,俄国多艘巡航舰在地中海东部游弋并拜访了一些沿途的城市;1870年,俄国宣布废除巴黎条约,重新开始了在黑海的海军建设。

在1877—1878年的俄土战争中,俄国在地中海的分舰队有1艘铁甲舰、1艘巡航舰、2艘轻巡航舰等,就是这点规模的“舰队”,也曾让土耳其军方担心不已。尽管战争中俄国陆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于英国舰队的出现,俄国的胜利之师被迫撤退。俄国想自由进出地中海的战争主要目的自然无法实现,但获得了比萨拉比亚、巴统等地。

显示了一下海军实力的英国得以占领塞浦路斯岛,控制了东地中海最重要的战略要点。

战争结束后的1882年3—7月,俄国第一艘万吨铁甲舰“彼得大帝”号(Пётр Великий ) 在地中海进行了远洋航行,沿途经过法国、英国、希腊等国,拜访了比赛大、科孚岛、那不勒斯、拉斯佩齐亚、热那亚和土伦等地。

到了普法战争之后,俄国与法国加强了交流。1891年,法国海军上将热韦尓

image 率领一支分舰队访问了喀琅施塔得。2年后的1893年10月1日,海军少将阿维兰(Ф. К. Авелан )率领的俄国分舰队(1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和1艘炮舰)也回访了土伦。1893年,两国缔结了同盟。应法国邀请,俄国得以在地中海保持一支小型分舰队(Средиземноморской эскадрой )。该分舰队于1894年11月7日成立,以尼斯附近的维拉弗朗卡絮梅为基地,首任司令为海军少将马卡洛夫(С. О. Макаров )。分舰队拥有1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1艘炮舰等,1903年底被撤销。在1897年5—7月的希土冲突中,俄国舰队也积极出动,不过战列舰“西索伊-维利基”号在3月3日的演习中主炮发生事故,造成16人死亡、15人重伤(其中6人后来死亡)。

在地中海的分舰队被撤销后,俄国军舰依然没有丧失对地中海的兴趣,会定期派出军舰进行航行。日俄战争结束后,1909年秋到1910年3月,巡洋舰“狄安娜”号、“阿芙乐尔”号和“壮士”号组成的编队在地中海航行;之后1912年,“阿芙乐尔”号再次在地中海进行了4个月的航行。

一战爆发时,俄国海军在地中海没有任何军舰。巡洋舰“奥列格”号在1914 年3月离开,战争中经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到北冰洋海区作战。1916年12月22日(1917年1月4日),战列舰“佩列斯韦特”号在驱逐舰的护卫下,准备从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但在17时30分触雷(德军潜艇U-73在1916年12月所布),17时45分军舰沉没,死亡252人。

image

▲ “佩列斯韦特”号战列舰1901年驶出船坞

image

▲ “彼得大帝”号铁甲舰

“阿斯科尔德”号巡洋舰

1898年10月建造,1900年3月2日下水,1902年开始在波罗的海舰队服役。该舰排水量6000吨,主尺度132.5×16.87×6.3米,功率2.36万马力,航速24.5节,续航力6500海里(航速为10节时);装备12门152毫米主炮、12门75毫米副炮,以及2门63.5毫米、8门47毫米、2门37毫米机关炮,4挺机枪、6具381毫米鱼雷发射管;舰员580人。

1903年该舰被调往远东,在日俄战争初期,它作为在旅顺的俄国分舰队一员积极行动。1904年7月28日(8月10日)在黄海海战中受创,之后去往上海,直到战争结束,随后隶属西伯利亚区舰队。一战爆发后,参与了围追斯佩巡航舰分舰队的作战;同年11月进入地中海作战,参与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1916年5月—1917年6月在土伦修理,之后抵达摩尔曼斯克,成为北冰洋区舰队一员。内战中,1918年在科拉湾被英军俘获,改名“光荣-4”(Glory Ⅳ)。1922年苏联将其买下,不过由于状态太差在汉堡被拆解。

俄国海军真正做到地中海参战的是巡洋舰“阿斯科尔德”号(Аскольд )。这艘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军舰于1914年11月通过苏伊士运河来到地中海。12月1日在海法俘获1艘德国1917吨的商船。1915年3月13日,它参加了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在4月12日到4月27日,它共有8天炮击土耳其阵地,发射了1271发152毫米和2275发75毫米炮弹,舰上共有4人死亡、9人受伤。5月13日,该舰驶入土伦进行修理。

一战期间,俄国除了在欧洲战场投入大量兵力与德国和奥匈帝国作战外,同时也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亚洲地区和波斯发起了强大攻势,先后攻占了巴统地区和 波斯北部,推进到波斯中部。利用这一形势,1915年3月4日,俄国正式向英法提出,一旦俄国对德、奥战争胜利后,俄国将分得君士坦丁堡、黑海海峡及其周围岛屿。英法两国政府在俄国保证英法于战后瓜分土耳其和波斯其他地区的条件下,先后对俄国的要求予以满足。上述三国的来往文件构成了1916年英、法、俄三国瓜分土耳其和波斯的秘密协定。协定在1916年4—5月签署,不过英法坚持君士坦丁堡应为各列强共同拥有的自由港,两个海峡应允许各国商船自由通航。就在这一梦想似乎要在一战中得以实现的时候,1917年10月25日(11月7日),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取得了政权,俄国在地中海的故事又将开始新的篇章!

image

▲ “阿斯科尔德”号巡航舰在黑海和地中海的行动,1915年5月2日刊登于《涅瓦》杂志

image

▲ “阿斯科尔德”号巡航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