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范缜

范缜(南北朝哲学家)

无神论者 《神灭论》辩

范缜简介

范缜生平:范缜(约450~515),字子真,祖籍顺阳(今河南淅川境内)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无神论者。他是晋安北将军范汪的第6世孙,祖父范璩之,曾任南朝宋中书侍郎。范缜初为宁蛮县主簿,升迁为尚书殿中郎。南齐永明年间,为了进一步缓和南北局势,齐武帝派范缜作为使者出使北魏,范缜的学识和能力受到北魏朝野的称赞。

历史评价:范缜生性耿直,为人正派,为坚持真理,不怕威胁,不受利诱,不惜放弃高官厚禄,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向唯心主义宗教神学展开斗争,以偶然论观点痛斥因果报应论,反对宣扬佛教,写下了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不朽作品——《神灭论》。他主张:“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在形神关系的论证上,他思想的深度和逻辑的严谨不仅超越了在他之前的所有的唯物主义者,而且放眼整个封建社会,也是独一无二的。他那种为坚持和捍卫真理而斗争的勇气,更是难能可贵。李延寿在《南史·范缜传》的论中,曾对此做出了中肯恰当的评价:“范缜正派耿直的气节贯穿一生,即使是他的好友王亮也比不过他。”

范缜大事记

约450年 出生。

466年 来到名儒大师沛国刘瓛的门下求学。

487年 作为使者出访北魏,以渊博的知识和思想的机智敏捷,博得了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赞叹。

489年 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

502年 任晋安太守,为官清廉,不久升迁为尚书左丞。

507年 被召为中书郎,著成《神灭论》。

515年 病逝。

人物关系

目录

范缜传记

三礼

指《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所涉及的各种礼制的总和,也就是礼的全部内容。其中,《周礼》偏重政治制度;《仪礼》偏重行为。“三礼”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三部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蓝本和百科全书。

范缜小时候家境贫穷,但他却很爱学习,十几岁时,听说名儒大师沛国刘瓛正招收学生讲学,就离家投师门下。他学业优异,卓越不群,刘瓛十分钟爱他,亲自为范缜行加冠礼。刘瓛在当时学术地位很高,很多有权有势的子弟跟着他学习,但他们锦衣玉食,狂妄自大。范缜从学数年,经常穿布衣草鞋,上下学都是步行,但却并未因此自卑自愧。相反,他生性倔强耿直,不肯向权贵低头,敢于发表“危言高论”,同窗士友都畏他三分,他也因此受到众人的疏远和冷落。他成人后博通经术,对于“三礼”有特殊的造诣。在诸多的士人中,他只与外弟萧琛情投意合,结为好友。萧琛以能言善辩闻名,也每每为范缜的言简意明、通达要旨的议论所折服。但是在刘宋时期,范缜抑郁不得志,他的聪明才智和满腹经纶无处施展。怀才不遇的痛苦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使他未老先衰,在29岁时就已有了白发,遂写下了《伤暮诗》《白发咏》,以抒发内心的愤愤不平,寄托自己无处可施的远大志向。 萧齐朝取代刘宋后,范缜的命运有了转机,当上了尚书殿中郎。齐武帝永明年间(483~493),萧齐朝与北魏和亲通好,范缜曾作为使者出访北魏,他渊博的知识和思想的机智敏捷,博得了北魏朝野的尊重和赞叹。

萧琛(478~529),南朝齐、梁时代学者。一作萧璨。他雅爱音乐、诗书及醇酒,能文且富辩才。受梁武帝重用,晚年任金紫光禄大夫。因范缜主张神灭论,否定因果轮回,故引起论争。而萧琛亦作难神灭论并批判之,阐扬其所持之佛陀观。

▲范缜画像

范缜生活的南朝佛教兴盛。社会民众、朝廷士大夫都相信灵魂不死,轮回报应的宗教学说。唐朝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一诗中曾生动地勾画出当时佞佛的景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无数颗灵魂受到佛教的毒害,佛塔、寺庙的修建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统治阶级中的一些上层人物不仅把佛教当作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自己也沉溺于对佛教的笃信中,以充实空虚的灵魂。南齐时的竟陵王萧子良,狂热地迷信佛教,他在府邸聚会名僧,讲论佛典,佞佛盛况自东晋以来所未有。他甚至不惜有失身份,亲自为僧侣端茶上菜。萧子良还有交游宾客,聚会文学名士的雅好。他在京都鸡笼山西邸官舍礼贤纳士,萧衍(即后来的梁武帝)、沈约,以及范缜等士人,都游于其门。但在这些名士中几乎多是佛门信徒。他们认为人的灵魂不灭,灵魂不因人的死亡而消失,而是转移于其他活人的肉体中。同时他们又笃信因果报应,认为前世、今世所行的善或恶,在来世必然要分别得到富贵或贫贱的报应。唯有范缜不信这套理论,他大唱反调,称世上无佛。结果,在489年,以竟陵王萧子良为首的佛门信徒与范缜展开了一场大论战。最终,他们都没有辩驳过范缜。

沈约(441~513),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沈约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散佚。

▲范缜《神灭论》

502年,范缜做了晋安太守,他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不久升迁为尚书左丞。后来因尚书令王亮的事受牵连被谪徙广州(在齐梁之际,王亮拥立萧衍有功,任尚书令,后因在503年对梁武帝大不敬,被削爵废为庶人。当时范缜念及旧日友情,十分同情王亮,仍经常去王亮家看望他,两人过往密切)。梁武帝萧衍佞佛,下诏宣布佛教为“正道”,但《神灭论》此时却在范缜亲友中广为流传。

507年,范缜回京师任中书郎,此时反对《神灭论》最厉害的是沈约。当时,梁武帝发《敕答臣下神灭论》的敕旨,重新挑起论战。范缜对自己的理论做了更精辟的修订,也就是现在的《神灭论》。大僧正法云将萧衍敕旨大量传抄给王公朝贵,并写了《与王公朝贵书》,响应者有临川王萧宏等64人。萧琛、曹思文、沈约三人著文反驳《神灭论》。曹思文以儒家的郊祀配天制度证明神之不灭,从而给范缜加上“欺天罔帝”“伤化败俗”的罪名。范缜并不畏惧,据理反驳。最后,曹思文哪里是范缜的对手,几轮下来就不得不甘拜下风。在这场论战中,范缜终于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并被载入史册。梁武帝对他无可奈何,只好既不贬黜,也不升擢范缜,让他位居国子博士。

515年,范缜病逝。他一生著有文集10多卷,但其中绝大多数早已散佚。

▲范缜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