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王莽

王莽(新朝皇帝)

血腥毒蛇 阴谋夺位

王莽简介

王莽:字巨君,汉族 ,魏郡元城人,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

生卒年:前45年~23年

性格特点:礼贤下士,清廉俭朴,沉稳深厚,富有野心。

历史功过:西汉哀帝自元寿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元后临朝称制,以王莽为大司马。王莽自元寿二年再次成为大司马至于身故,掌握政权达24年之久。

名家评点:王莽,一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刽子手。表面上大善大伪,将自己装扮成一个谦谦君子,仿佛毕生致力于仁义道德,实际上,为了达到其目的,不惜屠戮亲子、陷害至亲,血流成河。因而,有时候“高尚”得出奇的人,很可能比一般的肮脏小人还要肮脏可怕。

王莽传记

加官晋爵 登上龙庭

话说长安城里有个烧饼王,名叫王盛,为人老实懦弱。凭着自已的手艺和早起晚归,勉强糊口度日。这天,烧饼王运气不佳,将近中午了,还有几十个烧饼未卖掉。旁边有两个小摊,一个卖菜,一个卖狗肉。大家都没生意,欺王盛老实,逗他开心。卖菜李说:“王盛,你没找到天书吗?”王盛不懂,问:“什么天书地书啊?”卖菜李讥笑道:“天书就是老天爷写给摄皇帝要他做真皇帝的符,许多人都找到了,送上去就可以做官!你也不用卖烧饼了,到河里摸摸,说不定摸上一个,往后可以天天吃肉,用不着挨老婆的骂!”狗肉张也凑上来:“摄皇帝姓王,你也姓王,说不定是同一个祖宗!等摄皇帝做真皇帝,姓王的都去做官!老兄,往后我的狗肉全包你了!”

王盛给他们调侃,只是嘿嘿地笑。

不一会,烧饼王只好哀声叹声地拎着烧饼篮回家,心想又少不得挨老婆一顿臭骂。则一走到巷口,只见自己门前围了一大群人,有当官的、当兵的,吓了他一大跳。一旁早有人叫起来:“来了,来了!”王盛眼看自己跑不掉,便提心吊胆地走上前,正准备给当官的磕头,没想到那当官的先下跪了。吓得他将半篮烧饼打翻在地。当官的说什么,一句也没听清,糊里糊涂地连同全家被人带上车,就往皇城那边驶去。

不久,便被带到一座好大气派的官邸,王盛莫名其妙。当官的说:“老爷,这就是您的官邸,天书上有您的名字,让您辅佐新天子治理天下哩!”王盛惊得目瞪口呆,真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话还得从头讲起有个书生,一天跑到皇祖皇帝的神庙,说是有神人命他送一个铜盒子,铜盒子里有一幅“ 天帝行玺金匿图”以及一封信“赤帝行玺刘希传予皇帝金策书。”说是刘希的神灵传命给王莽,说他是真龙天子,要他元旦登基,改朝为“新”。图上还有辅佐大臣的名字,其中有两个叫王兴、王盛,谁也不知道指的是谁,只知道二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王氏兴盛的意思。于是,王莽赶快命人去找,王兴是。 一个看门的小吏,但“王盛”却糟糕,全京城只两个,一个是瞎老头,一个是烧饼王,因而,烧饼王便撞上了好运气,加官晋爵辅佐天子。

逝者如斯夫,转眼就是元且,顺应天命,禅让仪式如期举行,大殿上下,装饰一新,文武百官列侯两旁,新天子身着龙袍,高声宣读给小皇帝的策命。小皇帝只有四、五岁,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看看众人,吓得“哇哇”的哭了起来。新皇帝泪流满面,拉着小孩助手说:“古时周公代成王摄政,最终使成王归位,如今我为天命所迫,不能按自己的心意行事,着实可哀。”说着说着,哽咽起来。群臣深受感动,不少人也流起泪来。烧饼王一看该哭,硬挤了半天,也无眼泪,只得作罢。

这天便是新朝元年,王莽登上龙庭。

人选皇宫 声名渐隆

这一场戏,从根本上说起,非常偶然。公元前52年,太子刘爽的爱妃病故,临终时告诉太子,说她得病是由“宫中姬妾诅咒而致。”太子信以为真,从此便不理睬宫中任何一个女子。这下可急坏了宣帝,太子不近女色,就难以生子,不生子皇家岂不。

要断后?须赶快采取紧急措施。

这天,母后请太子进宫,礼毕落座。这时,从屏风后走出五个宫女,个个美若天仙,太监一一介绍,让太子挑选,但太子只想着死去的爱妃,对任一个都毫无反应。

太子刚要出门,太监便追上前来,间太子喜欢哪一个? 太子为了不使母后伤心,便随口搪塞一句:“其中有一人不错。”说完转身已走。

这下可急坏了太监,五名宫女站在一旁,皇后询问:“太子喜欢哪一个?” 太监急中生智,指着一名红衣官女说:“就是她。”皇后大喜,赶快将宫女送入太子宫中,供太子使用。这宫女名叫王政君,就是王莽的姑母。

这天在官房里,太子无意撞见一个女子,羞羞答答,娇嫩无比。太子一时情致勃发,当下牵入内室,迅速剥个精光,雪白的胸脯,更是难以自制,一时花蕊芳香,洒下一片恩泽,事毕,余味无穷。说来也巧,太子后宫姬妾成群,其中使用已久的,不下七、八年,但无一人怀孕。这王政君一经御幸,立竿见影,次年便生一 子,名“骜”。

不几年,宣帝和太子先后过世,刘骜即位。王政君便成了皇太后。西汉皇帝喜欢重用外戚,于是,刘骜便封他的舅舅王凤做了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接着,王氏外戚集团的势力急剧膨胀起来,先后有十人被封侯,姻亲爪牙遍布朝野,成为西汉历史上历时最久、势力最大的外戚集团。

王莽的父亲是皇太后的异母兄,早亡,因而他较其他人家就冷落多了。当时的王氏家族一个个富贵尊荣,飞扬跋扈,家家姬妾成群,奴仆上千。但王莽并没有追求这些,他摈弃声色,孜孜不倦攻读经书,并拜名儒为师。在家中,他恭谨地侍奉早寡的母亲和嫂嫂,教育亡兄留下的侄儿。在社会上,他广泛结交名士。同时更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朝廷大权的伯父和叔父。公元前22年,王凤生病,王莽在侧侍候,不离左右,“亲尝药,乱首垢面,不解衣带连月”。王莽的殷勤博得了王凤的好感,所以王凤在临死时还托元后和汉成帝授王莽重职。这一年,王莽做了黄门郎,不久升为射声校尉。其时年仅二十四岁。

王莽外交儒生、名士,内事诸父的行动,使他在官途上稳步前进、这时,叔父王商提出要将自己封邑的一半给 王莽,让封他为侯,朝中的王家党徒也纷纷上书,推荐王莽“才大可用”,在野的儒学名士也一齐鼓噪,吹捧王莽的德行为“世之楷模”。

于是王莽便被封为新都侯是为光禄大夫。此时,王莽刚过而立,但他的声望远远超过他的兄弟辈,甚至使他们的诸父们也相形见绌。

在声誉渐隆的情况下,王莽更时常做出一些名沽钓誉的“激发之行”。王莽的哥哥早死,遗下一子王光。王莽让王光拜一位儒学博士为师,登门求学,他也亲自跑到这位博士家里,送上酒肉,连王光的同学也一同招待。这自然使那些学生和家长产生由衷的敬畏和感激。王光的年纪小于王莽的长子王宇,王莽故使其二二人同日完婚。在宾客盈门觥筹交错的筵席上,有侍者告诉王莽:他母亲服药的时间到了,于是王莽数次离席到后堂探视,服侍其母用药。借宾客之口,王莽大孝的美名不胫而走。在此前后,王莽曾偷偷买过一个漂亮的侍俾,这在当时的达官贵人圈里,是件很平常的小事。但因王莽一贯以正人君 子自居,所以他的群弟知道后便窃窃私议起来。王莽了解这一情况后,当机立断,煞有介事地对他的兄弟们说:我听说后将军朱子元无子,这户人家的女儿都擅长生儿子,我是特地为朱将军买的。说罢,立即差人将这个侍俾送给朱子元。这一招果然奏 效,一举两得,诸兄弟不仅停止了对他的窃窃私语,而且又使王莽关心朋友胜过自己的美名传遍遐迩。王莽的匿情求名,做得如此干净利落,不露形迹。

王莽的声誉与日俱增,大司马将军的高位一天天向他走来。

陷害兄弟 首遭挫折

公元前8年,大司马大将军王根病危。他数次上书要求卸职。许久以来就对大司马大将军这个高位垂涎三尺的王莽,此时却显得愈发寝食不安。王莽环顾左右,王氏宗族中能够得此高位的只有自己。而那些饱食终日的群弟无法与自己竞争,只有淳于长挡在了自已的面前,要想达到自己的目的,先必须击败淳于长。

淳于长,何许人也?

这位淳于长是王莽的姑表兄弟,元启王政君姐姐的儿子。他机敏能干,口齿伶俐,而且同王莽一样工于心计,是与王莽同一条路子上攀龙附凤的人物,因而深得成帝宠爱,官位在王莽之上。当年王凤病重时,他与王莽一起 在旁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王凤临死时,将他与王莽一样推 荐给成帝要求重用。但是淳于长贪赃枉法,恃宠骄横,无所不为,因而王莽就派人四处寻访淳于长的劣迹,准备伺机将淳置于死地。

当时,汉成帝要立他的爱妃赵飞燕为皇后,元后因赵氏出身卑微没有答应。淳于长认为有机可乘,于是便在元后面前反复为赵飞燕说项。一年后,元后终于答应了立赵飞燕为皇后。汉成帝对淳于长在其中的斡旋之功甚为感激,立即加封晋爵,此时,淳于长与寡居的一位侯爵夫人许嬤私通,并娶为小妻,许嬷的妹妹原来是皇后,因为和赵飞燕争宠,用巫术诅咒,泄露后被废。她一心想重新得到成帝的宠爱,便通过其姐贿赂淳于长,求他在成帝面前说项。本来宫中皇后的废立,外巨不好随便插嘴,况且赵飞燕正得宠,许氏岂不是白日做梦,但淳于长贪财,先后接受许后千余万贿赂,哄骗许后,答应想法让他立为左皇后,而且色胆包天,多次致信许后,用下流话调戏她,许后为了重做皇后,对淳隐忍不发。淳于长更是洋洋自得,肆无忌惮,他沟通书记,上下齐手,接受四面八方的贿赂。淳于长的上述阴私,王莽一秘记,伺机而发。

不久,王根因病告退,大司马之位眼看就要落到淳于长的头上。这时,在王根左右殷勤侍疾的王莽,认为时机已到。于是便对王根说:淳于长见大将军病了这久,很是高兴。他自己认为必定要取代您,甚至将自己上台后的人事都已做了安排。接着,王莽又添油加醋地把淳于长的上述丑行大讲一番。王根听后非常生气,他斥责王莽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并要他立即将此事报告元后。王莽又大肆渲染一番,元后听罢大发雷霆,要他将此事上奏成帝。王莽这一招果然厉害,淳于长立即被免职。淳于长不甘心,就贿赂其舅红阳侯,央求他向成帝说情,不料这一活动又被成帝发觉。于是便以大逆不道之罪将淳于长杀于狱中,王莽则由此得到忠直的美誉。不久,王根在请求免职的奏章中,保荐王莽替代自己执政。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王莽三十八岁,登上了大司马大将军的宝座。

但是,王莽对此并不满足,他觊觎的难道仅仅如此吗?他的当务之急,是使自己已经远播朝野的声名再高再大。因而,他并不因官高位尊而盛气凌人,暴戾恣睢,而是更加谦恭无比,广泛网罗人才,千方百计收买人心,扩大政治影响,积累实力。于是便不时搞出一些”激发之行“,沽名钓誉。他母亲生病时,满朝文武都派其夫人前往探视。王莽让他的妻子短衣布裙恭敬迎候。以致这些贵夫人却将王莽之妻当作奴婢。待得知她就是大司马大将军的夫人时,在惊叹之余如何为王莽传播美名就可想而知了。

正当王莽以大司马大将军在逼近皇帝宝座的征途上踌躇满志地稳步前进时,却由于一年后成帝的去世,几乎前功尽弃。这是因为成帝无子,由定陶王刘欣继位,是为哀帝。王政君这时升了一级,称为太皇太后,依然很尊贵。但哀帝有自己的亲祖母和亲娘,也都跟进宫来,他们自有一个新的外戚体系,急着要掌权。王莽拼命挣扎,竭力贬低哀帝的祖母傅太后,排斥哀帝的母亲丁太后,说他们只是藩王,的姬妾,不能与太皇太后相提并论,哀帝既是入继大统,就应该尊奉成帝的母亲,不应以个人的骨血之亲破坏国家大义,想借此来阻止另一个外戚集团的膨胀。然而,哀帝已成年,根本不听他那一套,先让王莽在京师闲居,二年后又借故遣他到南阳的封地闭门过日子。接着又大肆打击王氏外戚集团,于是王莽只好忍气吞声,含恨而去,开始了为时六年的南阳蛰居时期。

东山再起 铲尽路障

王莽尽管遭到了挫折,但他岂肯甘心?他想:哀帝及其左右可以利用皇权使他罢官就图,也可以铲尽王氏外戚势力,但无法在短时期扫除王氏集团的影响,无法消除他多年来处心积虑造成的声名,更无法毁掉王氏集团在朝野的社会基础。于是他冷眼旁观朝中变化,养精蓄锐,伺机东山再起。

王莽刚回南阳不久,南阳太守为了结交他,特地选了儒学名士孔休做王莽的新都相。王莽摆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对孔休毕恭毕敬。有一次,在王莽生病的时候,孔休前去探视。王莽立刻拿出名贵的玉具剑赠给孔休。孔休不便接受,谦让了一番。王莽说,我看到您面上有癜痕,就想到美玉可以消去它。这剑的剑鼻是美玉做的,正好可给您消去瘢痕。说着解下剑鼻,硬要孔休收下,孔休仍然不要。王莽慨然说,难道您嫌它贵重吗?说完,毅然将玉剑鼻椎碎,亲自包好,送给了孔休。在此前后,王莽的次子王获杀死了一个奴婢,这在当时算不了什么事。但王莽却很”认真“,他把儿子找来,严厉指责一通,最后说:”我多年来克己奉公的名声,岂能为你这不孝子毁于一旦?你自作了结吧!“王获面如土灰,慌忙跪倒在地,泪流满面,苦苦哀求说:”您就是将儿送人官府,依法治罪,也不至于死啊!您难道是要杀子求名么?“

王莽默不作声,拔剑扔在地上,面无表情。王获见状,心冷已极,拾剑在手,恨恨地说:”儿成全大人!“遂自刎身亡。这种”大义灭亲、严于律已“的行为,令世人大为震惊,使王莽更加赢得了忠于朋友、爱惜奴婢的声名。在京师闲休、南阳蛰居六年中,王氏党羽为王莽上讼冤者达百余起。朝廷内外,从中央到地方,本不乏王氏党羽,他们不断为王莽喊冤叫屈,为他的重返庙堂大造舆论。不久,历史的机遇又一次降临到王莽面前。

公元前2年,王莽党徒、贤良周护、宋崇借日蚀政策,向哀帝上书为莽大唱赞歌。哀帝鉴于舆论的压力,只好以”侍候元后“的名义让王莽重返京师。次年六月,哀帝寿终正寝。哀帝无子,傅、丁两后又在此以前先后死去,而王政君却一直健康,于是收拾局面的重任又落到她身上了。元后即日驾临未央宫,收起了皇帝御玺,派人急召王莽进宫,拜为大司马,总领朝政。

王莽执掌朝政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以太后治令的名义罢免哀帝的宠臣董贤,董即与其妻自杀。同时指使其党羽奏议,罢免董贤引进推荐的全部官吏。又没收董贤家财,将其亲族统统流放。王莽办的第二件大事,是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徉为平帝,元后临朝称政,王莽以大司马的名义独揽大权。第三件事,是以赵氏害皇子、傅氏骄奢的罪名,迫令孝成赵飞燕皇后、孝哀傅皇后自杀,并把丁、傅两家外戚及其家族一律赶出京师。这样就铲除了他通向权力顶峰的障碍人物。

接着是选丞相。王莽选了孔光。此人系孔子后代,已做了三朝丞相,可称是德高望重。而尤其令王莽满意的,是此人最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凡事无主见且不固执,是一件得心应手的工具。此外,凡朝中大臣不为王莽所用者,皆捏造罪名”傅致其罪“,或杀或罢,悉加扫除。前将军何武,后将军公孙禄,就是因为在元后诏举大司马时没有推荐王莽,也被罢免了。还有一个麻烦人物,就是王莽的叔父王立,他是王政君诸兄弟中仅存的一个,王立与王莽并无怨仇,但他资格老,王莽感到王立可能构成对自已专权的障碍,于是指使丞相孔光上奏,重提王立以前犯过的错误,要求将他遣回封地。太后起初不允,王莽劝告她说:”汉家几代皇帝没有后嗣,呈露衰败之象,太后代幼主统政,理当以公正示天下,才可服民心。如今以私情违逆众大臣的建议。恐怕要引起动乱!何不暂且遣送叔父出京,日后随便找个机会回来,公私两顾,岂不更好?“元后最后也只好听从了他的建议。哀帝死后,王莽的几个中心点一抓,使他权力基础非常稳固,反对派几乎被翦除净尽了,环顾宇内,谁可与他试比高?

东山再起后的王莽,翅膀比以前更加坚硬。朝廷上下,无不为之震慑,他感到自己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到来了。相传古代的圣人周公代幼主成王执政时,以道德教化海内,天下大治,连远方的蛮族都倾慕不已,纷纷歌颂周公的光辉。有一个叫越赏氏的部落,还特地献来一只代表吉祥的白色野鸡。于是王莽指使人找到一只白野鸡,又叫了一帮少数民族的男女老少,打扮得花花绿绿,前来长安献瑞。这边也早有准备,一群大臣联名上书,歌颂王莽的功能,与圣人周公同样伟大,否则不会致成周白雉之瑞。既然有如此伟大的功德,就应该有崇高的称号。周公以”周“为美称,王莽则应称为”安汉公“,这样才能”上应古制,下准行事,以应天心“。正。

在元后与大臣们商办此事时,王莽则抢先上书元后,大大谦让了一番,表示无功不受赏。当元后在其党徒们的讽示下加封王莽时,王莽又来了个”称病不肯入“。元后再次君封,王莽也再加拒绝。如此推来推去,可真把元后搞没了主意,不知道王莽的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元后左右的谋臣们赶紧召开了扩大会议,认为王莽的表现很像出于至诚,就建议元后:为了不使王莽为难,只封王莽推荐加封的孔光四人。但封赏之后,王莽还是说”大病在身“,依然不肯出来任事。这更使元后进退两难,不知所措,只有王莽的心腹们知道他的谦让是沽名钓誉的”激发之行“。因而他们向元后上言,说谦让是王莽个人的事,封赏是朝廷的事。

只有对王莽论功行赏,才能表明朝廷赏罚分明,器重功臣,大臣和百姓才不致失望。元后经过此番折腾后,才渐渐有所悟,于是急忙下诏,隆重加封王莽为”安汉公“,并进位为”太傅“,邑户二万八千。至此,王莽认为自己的辞让戏已经唱到火候,于是”药到病除“,霍然而起,惶惑受策” ,接受了“安汉公”的封号。其实,他要的是安汉的形式,追求的是篡汉的内容。因为只要有了“安汉公”的名号,才可以得心应手地实现自己的所谓“理想”,因而,王莽内心急不可耐,表面却仿佛只是求名而已。但是他还留了一手;只接受封号,不接受封邑。并且还假惺惺地发誓,只有全国百姓都丰衣足食了,他才考虑接受封邑,其志真是伟大!

为了进一步取得“官心”、“民心”,他又建议:自高祖以来,功臣及诸侯王的后代,凡以各种原因失过爵位的,都加以恢复,官吏年老退休后,发给原俸禄的三分之一;鳏寡孤独,由政府给以救济,真是阳光普照,恩泽薄施,什么皇帝、元后,统统见鬼去吧,人民“爱戴”的是“王太傅”。

自王莽结发入世,二十年来,“夙兴夜寐” ,在朝野的声望“倾其诸父”。你看,他日夜孜孜,励精图治,建策“安汉”,辅佐九岁的刘街做皇帝,这是他的“忠”,侍疾母侧,用药先尝,周旋王凤王根病榻旁,蓬头垢面,衣不解带,这是他的“孝”;对兄子百般爱护,视同已出,招名儒为师,与兄子同时完婚,不分轩轾,这是他的“慈” ;大义灭亲,切责杀奴的儿子,令其偿命,这是他的“义”;拜名儒为师,“被服如儒生”,亲临师门,恭奉美酒,这是他的“尊师重道” ,买婢女送朱子元,椎玉鼻而赠孔休,这是他的“礼贤下士”;数辞封爵,几让户邑,敬财赈民,救济鰥寡,这是他的“谦让”和“爱民”。像他这样盖世无双的君子,真是“钻之弥深,仰之弥高”,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殚精竭虑,不择手段,猎取美名,攫取权力,朝野上下非他莫属。目前,又加封“安汉公”更是锦上添花,真是“金挥手离天三尺三”,位距皇帝宝座只三尺之遥了。

接着,他更进一步不厌其烦地用歌功颂德的办法讨元后欢心,同时,又以保护元后健康为名,悄悄承袭元后的权力。他首先指使爪牙上奏元后,说太后至尊至贵,不宜操劳过度,不必事事躬临,老太太也乐得清闲,下诏说,以后除了封爵一类的事,都由安汉公会同大臣解决。一道诏旨,王莽就掌握了朝廷的人事大权,于是乎,王莽更加肆无忌惮,结党营私,网罗爪牙,排斥异己。

接着,为了讨元后欢心,王莽便千方百计让元后猎取“爱民”和“节俭”的美名。

他先让元后下一个“衣缯衣,颇损善,以親天下”的诏令,然后又第一个带头响应,捐钱赠钱给贫民。之后,再率群臣向元后,上书:陛下您年事已高,但却穿这样粗劣的衣服,减损饮食,恐不是治国的妙法,您应该保重啊!这里,元后的诏书,王莽的上奏,实不过伪作而已,但王莽通过导演这幕丑剧,即使元后得到了“节俭爱民”的美名,又使自己的“忠孝美名”倾动朝野,真可谓一箭双雕。 这幕剧后,王莽意犹未尽,决定再来一幕独角喜剧助兴,他示意爪牙上奏太后,“每遇水旱,莽辄素食”,使元后大加赞赏。他究竟是否勤政爱民,只要看看他做皇帝后的荒淫无度,临死时还守着六十万斤黄金不放,就能找出答案。此外,王莽知道老太太爱热闹,便找出理由经常让她出宫游玩。老太太坐着舒适的马车,一路游山玩水,看见平民百姓,随手赏赐,让人给她磕头,以呼万岁,心中窃喜。她有一个弄儿,专供陪她说笑话做怪腔,供她取乐,她非常喜欢。一次这弄儿生病了,住在宫外。王莽竟不顾自己的高贵身份,亲自去探视,安排人服侍,好让他给太皇太后解闷。老太太见侄儿如此孝敬,对他当然深信不疑了!

这样,各方面都向预料的方面进展。但王莽鉴于哀帝登基后所受的挫折,深怕平帝外戚随之人朝会对他的专权造成障碍,于是他就上书元后,将平帝的祖母冯氏、母亲卫氏统统阻留在中山王国。王莽牢记教训,朝臣中有人说平帝年幼,不应使他和生母分离,都被王莽找借口赶了出去。就连他的长子王宇,因为不知乃父目。

光高远,也在担心,恐怕王莽硬不许卫氏人官,拆散皇帝母子,待小皇帝长大后,必然嫉恨王家,而带来灾祸。他觉得应设法劝阻父亲,不想到劝酿成了一场血腥屠杀。

一 天晚上,王莽府邸的门吏看到有人在门前鬼鬼崇祟,便捉拿起来,原来是王宇夫人的哥哥吕寬。门吏心中疑惑,赶忙四下察看,发现门上被洒了一大滩猪血,吓了一跳,于是赶紧报告,王莽大怒,连夜审问……原来,王宇想劝父亲迎平帝之母卫后人宫,但知父亲生性刚悛,不易说动,因而找来其师吴章、妻兄吕宽商议。吴章说:“你父迷信鬼神,不如叫人乘黑夜在门上洒上猪狗血,令他生疑,他必来问我事出何因,我便乘机解说,劝他迎卫后入官。”王宇大喜,决定让吕宽去办。谁知吕宽办事不密,被守门者发觉。

王莽知悉全部情况,暴跳如雷,下令将王宇及其妻。其师统统抓起来。更有甚者,第二天就有人送了王莽给王宇的一封信, 令他立即自杀。早几年,王莽杀子王获以求名,毕竟王获确实犯了罪,且当时王莽的处境不佳,有可能因王获杀奴一事遭人攻击,但现在是为什么?王宇不仅没有犯罪,而且是他的长子,令王宇百思不得其解,但父命不可违,只好喝下毒酒。接着又将王宇妻、其师吴章并皆诛杀,唯有吕宽暂系狱中。

而后,王莽上奏太后,说王宇受吕宽诱感交接平帝外家,妄发议论,蛊惑人心,已被处死。太后又一次被王葬这种“大义灭亲”的精神所动,马上下诏,夸赞王莽不徇私情,勉励他继续为国除害。既然王莽连儿子都杀了,当然他是无私的,既然他是无私的,就可以放手干,放手干就有理由杀其他人,多严密的逻辑!

这时吕宽的用处就显示出来了。经过审讯,他的供词越来越多,牵连的人也就不断扩大。结果是:有很多人相互勾结,企图拥戴帝舅卫宝、卫玄等人篡位,谋害王莽,危害国家。其中包括元帝的妹妹,梁王、王莽的叔父王立、王位、堂弟王仁及其他文武大臣,共数百人!总之,凡是对他篡政不利的人,统统被除掉,这招可谓精明!这场冤案史称“吕宽之狱”。全国上下为之震惊。

本来王莽踌躇满志,满以为经过自已多年的苦心孤诣,已经是权倾朝野,爪牙密布,取汉自立岂不是易如反掌。但殊不知竟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出来反对他,那其他人则如何呢?于是,在进行了大规模的诛杀之后,王莽面对着王宇留下来的尚。

在襁褓中的孙儿,作书八篇以训诫子孙,同时还规定,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只。

要能背诵这八书,就可优先提升。真是天大的笑话!

茶毒女婿 皇袍加身

王莽不断地通过种种伎俩扩大和巩固自己的权势,因而他的任何活动都离不开这个中心点。他成长于外戚专权的氛围,受过哀帝当国时期的挫折,他深知自己的权力同元后的关系。因此,对于平帝选后之事,他就不可掉以轻心。公元二年(元始二年) ,王莽决定让自己的女儿做十一岁的汉平帝的皇后,以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权力。

为此,他向元后上了一篇堂而皇之的奏章,说是以前国家的灾难,大都是因为皇帝没有继嗣,而配娶的皇后都没有天下母的品德和威信。因而应制定一定的标准,在名门之后中进行选择。元后首肯后,当负责官员将备选女子送交王莽审查时,他看到王氏宗族的许多女子都列于其上,深知与其女竞争,即上书元后,说王氏女“身亡德,子材下,不宜与众女并采”。元后没有猜透他的用心,便下诏一道:

“王氏女,朕之外家,其勿采”。王莽不好明言反对,就复使爪牙向元后上书。公卿大夫们都看到,这是讨好王莽的天机,便有一千多人众口一词:“明诏圣德巍巍如被,安汉公盛德堂堂若此。今当立后,独奈何废公女?天下安所归命?愿得公女为天下母”。不要认为这些人把国脉民命系于一个小女孩身上而感滑稽,难道不知这小女孩的父亲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吗?于是雪片般的奏章飞向元后,元后方才明白王莽的用心所在。

这样,王莽的女儿便被定为了皇后,他自己便成了国丈。这时,汉宗室中有一个叫刘终的信乡侯,感到不能放弃逢迎王莽的这一良机,便炮制了一个奏章,要求给王莽“邑封百里。”真是喜从天降,王莽的本意只一件,没想到又来了个副产品。但王莽还是决定辞掉封赏,让朝野再一次知道他是怎样一个“谦谦君子”!

不要奇怪当今世界为什么有那么多马屁专家,有人喜欢,就有人愿意成全,姜太公钓鱼,皆大欢喜。王莽既是一个热衷于追求虚假名誉的伪君子,当然便不乏阿谀奉承的爪牙。后来王莽许多事的顺利,便和这帮爪牙的鼓噪和吹捧一脉相承。

接着,王莽觉得“安汉公”已做得很久,真有点腻味。于是,又有一批爪牙为他鼓噪,拟了一个新官名叫“宰衡”。因商朝的名相伊尹做过“阿衡”,周朝的周公做过“太宰”,“宰衡”将二者合起来,意思是王莽的功德已经超过了历史上最伟大的圣贤。伴随着这个新官号,又是扩大封邑,以皇后聘金的名义赐一亿钱,为其生母加尊号“功显君”,封其三子为侯。很自然,王莽又是诚恳地再三推让,眼含热泪辞谢圣恩。但这一次,终于接受了。只是从一亿聘金中拿出一千万,交给管理元后生活的太监。以表“孝心”。

紧接着,又有九百多名官员联名上书,依据《周官》、《礼记》等经典,提议给王莽加九锡一九神特殊仪仗,以表彰他的丰功伟绩。后代权臣准备以“禅让”形式改朝换代,都要经过这九道手续,始于王莽。这还不算,又有人上书元后说,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听到安汉公不接受“千乘之土”,辞去“万金之币”,施舍钱财达千万,没有一个不受到感化的。蜀郡的路建等人听到安汉公如此地谦让,立即停止诉讼,怀着惭愧的心情返回家乡。这是可与文王却虞芮相比美的盛事,应该报告天下,广泛宣传。总之,古代圣人能做到的,王莽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代圣人做不到的,王莽却干得很漂亮。只有他才是空前绝后的伟人。

自平帝即位,王莽执政以来的几年中,由于王莽的苦心孤诣,无耻之徒纷纷扶摇直上,刚直之士无以容身,政治日益腐败,再加上天灾,社会危机越来越严重。王莽除了遇到大灾害难以蒙蔽时,便吃几顿素食表示节俭和与民同甘共苦,并无多少实际措施。相反,他却怂恿爪牙千一些欺世盗民的花样,来为己歌功颂德。元始四年,王莽派人分行全国,观察民风,结果带回来总数三万多字的伪造民谣,赞扬王莽的统治。

对于剥削阶级来说,在权力的独木桥上是不可能容许两人并行的。不管这个人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即使是父母、子女也毫不相让。几年后,平帝渐大,已十四岁。这少年皇帝的母亲,被王莽禁止入宫,他的舅舅们,则多被王莽杀死,小皇帝懂事后,难免对王莽加以报复,王莽早有准备,岂能让他平安长大,接过政权?这年,他的女婿孝平帝病重。回想起血淋的往事,王莽“冥思苦想” ,为了顺利冲向终点,他以无法顾及被自已拥为皇后的女儿,最后决定对平帝下毒手了。

为了做得不露形迹,籍朝野之口,王莽一面对病中的平帝故作殷勤,装出痛心疾首的样子,还模仿古人,指天发誓愿以身代。他祷告完毕,将祷文装在一个金盒子里,放在平帝皇宫的前殿,还特意谕示各主要大臣:这事切不可张扬!大臣哪里会误解他的意思?于是到处传扬,说王莽真是和周公一模一样,皇帝病重,他忧心如焚,特意向天帝祷告,恳请以身代死,这种忠心,真是少有!他又一面于十二月八日这一天,以进椒酒为名,置毒于酒中到底,毒药比祷文有用,大皇帝喝了他岳父送来的寿酒后,苦撑了几天便呜呼哀哉。王莽假惺惺地捶胸顿足,呼天唤地地对着女儿和群臣号啕大哭。二年前,王莽为了把自己的女儿立为皇后,搞了多少阴谋诡计!目的是为了巩固既得的权势。

二年后,他又阴毒地杀死无辜的孝平皇帝,让十六岁的女儿守寡。而现在当女儿和自己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他女儿便成了可悲的牺牲品。用封建道德装饰起来的人伦关系上的温情纱幕,在现实斗争中,就会被卑劣的贪欲和权势欲撕得粉碎!

接着,又要立新皇帝了。王莽选来挑去,选了宣帝的玄孙刘婴,年仅两岁!

此时,有人向王莽报告,说武功县的孟通在掏粪时,挖到一块白石头,上书“ 应天承命”,“告安汉公葬为皇帝”。这就是烧饼王等人所说的天书。王莽立即命其。

党徒向元后报告。年迈的元后从王莽执政以来,虽然也感到他诡计多端、专横跋扈、事事专权,但王莽毕竟是他的亲侄子,她怎么也想不到他会篡权。由于元后一直深居宫中,朝中事无巨细一任王莽处决。尽管王莽的篡汉密谋一直在她身边悄悄进行着,她却视而不见,完全被蒙在鼓里。及至看到这个所谓符命,她才如梦初醒。一则以怒,一则以惊:她最信任的骨肉,原来却是一个忘恩负义的背叛者。元后生气地对王莽的一群爪牙们说,这是欺骗天下,我万万不能答应!太保王舜劝元后:“事到如今,已经无可奈何,您也无力阻止了。再说王莽也并不想真做皇帝,只是要摄行皇帝之事,以加重其威权罢了。”老太太没招,只好勉强答应。于是下令明年(公元6年)改元为“居摄”,王莽称“摄皇帝”,刘婴为皇太子,暂不即位,号为“孺子”。

从此,符命连二接三地在各地出现,都是希望王莽做真皇帝,造符命成了一帮无赖升官发财的捷源。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书生,在长安读书,怎么也读不好,灵机一动,想出造金匮书的好主意。他的胆子大,将自己的名字直接列在天书上,列为新朝的辅政大臣之一,居然一步登天。因为光写一个无人知晓的“哀章”太显眼,便又捏造了“王兴、王盛”两个讨王莽喜欢的名字。这样一来,莫名其妙地把一个看城门的、一个卖饼的带上青云,真是吉人自有天相!

于是,王莽采用滴水穿石的办法,使用了纵横捭阖、汲谲云诡的权术,逐步由。

“假皇帝”向真皇帝过渡。王莽即位前,派王舜到太后那里要御玺。元后这时才大梦初醒,大骂王舜说:“你们父子宗族蒙受汉恩,累世富贵,已经无法报答,岂敢乘人之危,夺取汉家天下!你们这对兄弟,真是猪狗不如!况且既然是受天命改立新朝,就该自造新玺,又何必讨这不祥的亡国之物!我是汉家老寡妇,要带着这颗玉玺一同下棺材,决不会给你们!”王舜见姑妈如此发怒,便连声哀求,元后无奈,取出御玺,用力扔在地上。幸好她年老力衰,只摔坏了一只角。王舜将传国玺奉上王莽,王莽欣喜若狂。不久便上演了本文开头那幕丑剧。

问题种种 起义纷纷

王莽终于做了皇帝,而且进行了改制,但却也中途夭折,十五年后,便被绿林军攻人长安杀死。

王莽代汉立新之所以能顺利获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当时封建社会的腐败的特殊历史条件造成了地主阶级对改朝换代的向往,而当时王莽执掌汉权后一系列沽名钓誉的行为及裙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笼络了人心。尽管王莽事事专权,但却不像傅、丁外戚集团那么昏庸,加之铲除异已、收买同党,恩威并施,故而有非常雄厚的基础。

后代诗文中,对王莽一生的感慨甚多。不少人以他为例,说明人心难测。白居易《放言说》:“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中国的封建道德,具有否定正常人心的倾向,所以越是在道德上表现得超乎常人,令人仰望不及的人,就越是背离正常的人性,因其内心中越有可能隐伏着不可告人的东西。这就是伪君子。你看王莽,不仅虚伪阴险,而且狡猾奸诈,特别善于玩弄权术,正是他这种大善大伪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出了重要作用。你看他,为了篡汉,准备的时间多么长,每一步却经过“深思熟虑”,文饰得几乎不露形迹。

他采用渗透法,一步步向龙座靠进,而且走走停停瞻前顾后,每走一步,总要观察周围的反应,然后再走,真是进退有据,左右逢源。哀帝死后,他第二次秉政,大权在握,但他并没有马上行动,而是忍耐,等换了几个小皇帝后,实力大增,他的方针是,多一些条件、再多一些条件,宁肯晚一些,也要准备得充分一些。你看他,每夺得一次权力都能说得冠冕堂皇、光明正大,既合古训又符今情,既承天之意又顺民之心,真是老练之极!

他的政治魔术箱中,不断地飞出一个又一个“法宝”,使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大司马的位子到手了,他要“安汉公”的封号,“安汉公”的封号如愿以偿了,他要“宰衡”的印章,“宰衡”的印章放到府上了, 他又要“居摄皇帝”的权力和名号;“居摄”的名号“奏可”了,他又要“假皇帝”的御冠,这还不过瘾,最后干脆来了皇袍加身。’王莽娴熟地运用着阴一套、阳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技巧战术,运元后和幼帝与孤掌之上,欺上瞒下为所欲为,把那种尔虞我诈的品性发挥到极点,加之遇到了历史的机遇,终于扮演了“英雄”的角色。冤哉枉也!历史又一次欺骗了人们!

王莽依裙带关系,靠欺骗手段,篡夺了王位,他究竟能将皇帝宝座占据多久,却不取决于他的手段,而是取决于他解决社会问题的措施。他实施了所谓“王莽”改制,但问题种种,以至于天下大乱,起义纷纷,最后淹没在农民起义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千年笑柄!

历史最终还是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