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李白

李白(诗仙)

热肠冷眼 傲骨诗仙

李白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汉族,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西南) ,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 ,李白即诞生于此。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一说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生卒年:701年~762年

性格特点:好任侠,喜纵横,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他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推进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义精神。李白自由解放的思想情操和具有平民倾向的个性,还使他能更深入地开掘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人情美。

历史功过: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屈原而后,他是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中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独特风貌的,是屈原以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我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名家评点:杜甫对其诗歌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旻的。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传记

开元才俊 苦读诗书

李白,字太白,生于唐代武则天长安元年,也即公元701年。他恰好与这个世纪同龄。

这个世纪的黎明到来之初,武则天已经是日薄西山。不管后世对她如何评价,这位女皇为大唐将近百年的太平天下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封建社会的史学家也无法抹煞的。她的两个儿子相继即位,都碌碌无为。她的孙子李隆基却很有出息,堪称雄才大略。他凭他的铁腕登上了大唐天子的宝座,拉开了“开元之治”的帷幕。

前期的唐玄宗,不愧是一个英明的皇帝。他励精图治,任贤用能,又恰好有一批忠良,如姚祟、宋璟、张说、张九龄等人,竭忠尽志地辅佐,于是弊端渐除,德政频颁,更兼连年风调雨顺,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国势也随之蒸蒸日上。

“开元之治”如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它的金色的光辉照耀着华夏神州的三山五岳,普照大唐王朝的各道诸州,甚至连偏僻的剑南道绵州昌明县青莲乡也在一片明曦之中。

昌明县是一个四山环绕的小平原,其西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国山也。以岷山为源头的涪江,自北而南,从东边抱着青莲乡;它的支流盘江,则从西边抱着青莲乡。青莲乡就在这山清秀的平原的中心。这里就是李白的故乡。

这时的李白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他五岁人私塾开始识字读书,十岁上便已读完了《诗经》和《书经》。他父亲虽然是从西域经商回来的商人,但是家学渊源,能指导他学习辞赋。李白自己又在诸子百家中发现了奇妙的天地,而且特别对《庄了》和《楚辞》感兴趣。这样一来,他那本来爱好幻想的天性便越发异乎常人。

他看见一切都在金碧辉煌中,他看见一条金光大道从脚下通向远方,他甚至看见开元天子在金銮殿上向他招手。他觉得朝廷颁下的每一道求贤诏、求才诏、求士诏都是对他的召唤,他能平心静气吗?他听说当朝宰相张九龄本是一介寒士,而且僻处南海之隅,居然位极人臣,他能不以此自励吗?他想起老子所说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便觉得人生在世,必须有所“立”,才不枉活一世。

这样一来,他那天生自负的心性也越发超过常人。

于是,青莲乡、昌明县、绵州……对于他都太小了。

开元八年,二十岁的李白上了成都府,并拜访了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苏题。苏颞不仅是三品大员,同时又是当时文章巨擘。他接见了李白并看了他的诗文以后,颇为赞许,但也只说是:“文采可观,而风骨未成。还要继续努力,你可以和司马相如比肩。”至于向朝廷举荐,苏题却看他太年轻,后来又听说是出身于商家,此事便无下文。李白再去拜访,便侯门深似海了。

李白干脆又东下渝州,因为他听说另一位文坛前辈李邕,正在渝州刺史任上,而且为人疏财仗义,广“交天下士人。李白不远千里,正是来投奔他的。结果却连李邕的面也未见到,只见到一位小吏。据小吏说刺史正在赶写他的煌煌大文《孔子庙堂碑》,已谢客多日矣。

李白赌气上了峨眉山,打算攀。上峨眉山的绝顶去寻找那传说中的仙人,跟他修道炼丹去。实际上这不过是一时愤激所致,最终他还是回到了青莲乡,而且遵从苏颊的教导,在距青莲乡三十里的匡山大明寺中专心一志地苦读了三年。他想:不怕人不识荆山玉,只恐胸无万卷书;然后出三峡,泛长江,登五岳,渡黄河,周览名山大川,遍访社会贤达。他相信少则三年五年,多在十年八年,必能遇上能够提拔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把他举荐给开元天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建立一番济苍生安社稷的大事业之后,就学那汉代的留侯张良功成隐退,终老林泉,或者学那三国时的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白一边在深山苦读诗书,一边编织他的辉煌的梦。

当时,在那千载难逢的盛世,整整一代士人,都受到朝廷”广“开才路”的鼓舞,谁又不想大有作为呢?谁又没有一个或大或小的金色的梦呢?

万里之行 离乡远游

开元十二年的春天,二十四岁的李白开始了他的万里之行。

临行之前,他对故乡充满依依不舍之情,对未来更充满了光明的憧憬,于是写下了《别匡山》一诗: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摇风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李白经成都而南下嘉州(今乐山),又经嘉州而东下渝州(今重庆)。一路行来,不仅山水佳胜使他处处留连忘返,而且蜀江的号子、巴地的山歌也使他时时驻脚。到了三峡之内,他又在古称白帝城的夔州奉节住了下来。几乎游遍了巫山十二峰,然后才在次年早春二月,出了三峡。

李白在鄂州江夏(今武汉)期间,正值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朝南岳衡山途经此地。这司马承祯不但道行高深,而且博学能文,从武后以来即已屡次奉诏入京,封以官爵,屡辞不受。李白对此人早有崇敬之心,便特地前去拜访。司马承祯连日来客络绎不绝,宾客满座,但所求无非黄白之术,所谈无非俗套虚文,他只好勉强应付。正感疲倦之际,李白却给他带来一阵清风。他自然抬起半倚的身子。睁开半闭的眼睛,细看这位青年公子风神特异,与众不同。身如清松,目若闪电。接谈之间,更觉此人天资聪颖,识见过人。便看定李白说:“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但又说:“观君眉宇之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毕竟志在国济。

以你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再到天台山来找我吧。”年轻人看着道士的白须,现出不解的脸色。司马承祯将麈尾一拂,笑道:“岭。上白云,松间明月,无往而不相逢。”年轻人恍然大悟,说道:“功成,名遂,身退一这正是晚生的素志。”便高高兴兴拜谢而去。

李白回到下处,一连数日,回味着司马承祯对他的指点和赞扬,不禁飘然有凌云之概,于是胡思乱想。他一会儿想起《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他一会儿又想起《庄子r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觉得司马承祯好像是希有鸟,自己则好像是鲲鹏。只有希有鸟能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能认识希有鸟。因此李白便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又干脆改为《大鹏赋》。

他迷茫中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着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它一开始振动羽翅,便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接着它便在广袤的宇宙中翱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人九渊之下,那更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只见它“足系虹霓,目耀日月”;只见它“喷气则六合生云,洒羽则千里飞雪。”它一会儿飞向北荒,一会儿又折向南极。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泥丸,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杯盏。古代神话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它也只好甘拜下风。夏朝时候有穷氏之君后羿,曾经射落过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引弓。他们都只有放下钓竿和弓箭,望之兴叹。甚至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一看,也目瞪口呆。至于海神、水伯、巨鏊、长鲸之类,更是纷纷逃避,连看也不敢看了。

李白写完《大鹏赋》,感到淋滴尽致的痛快。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澎湃,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出,现在总算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

李白继续东下,终于到达了他憧憬已久的六朝古都一金陵。

金陵的六朝繁华虽已消歇,它在唐代的版图上只不过是江南道的润州江宁县,但毕竟曾经作过三百年的帝王之州。莽莽钟山如蟠龙卧城东,巍巍石头城如猛虎踞城西,云蒸霞蔚的玄武湖掩映在城北,莺歌燕舞的秦淮河萦绕在城南。回首西望,茫茫九派从遥远的天边向它滔滔而来。翘首东望,汇聚了众水的长江又向着大海滚滚而去。依旧是龙盘虎踞,依旧是气象万千,所以唐代的诗人们总是习惯称它为金陵。

李白来到金陵,照例带上他的作品去拜访当地官吏和社会名流,满以为其中必有伯乐。谁知一连奔走多日,却是“十谒朱门九不开”。原来是封禅大典在即,皇帝要在这年的十一月率领文武百官、千军万马、以及四方外宾,登泰山,举行祭祀,告业绩天地。这是百载难得一遇的头等重要大事,全国上下早已在进行准备,而现在正是至关重要关头。李白的干谒活动自然没人理睬哕!

李白站在石头城遗址上望着大江思绪万千,他看见万里长江和它的九条支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汨汨滔滔,永不休止。他多想扬帆启航,去乘风破浪,大显身手。学那神话中的任公子,以日月为钩,以虹霓为线。钓起一条大鱼来,让全国人民吃他千万年!忽然,他却看见万里长江和它的九条支流上,风平浪静了,再也无风可乘,无浪可破,无鱼可钓了。他这位任公子只好把钓竿收起来。

于是,李白在金陵纵情登览,态意行乐,享受大唐王朝治定功成的幸福。

李白玩够了金陵又玩扬州。扬州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虽不如金陵,但它是淮南道大都督府所在之地,工商业之盛也远远超过金陵,更是无尽的繁荣富庶。

李白在扬州也曾从事干谒,无奈未封泰山之前大家都忙于准备,既封泰山以后大家又忙于庆祝,李白仍是“十谒朱门九不开”,仍然只好乐享太平。

他每日里生活开支巨大,更兼他动辄千二八百地接济落魄公子和风尘佳人。

不到一年,腰间的“万贯”便花得一千二净,而且祸不单行,一场大病更使他潦倒于在小客店中。幸好得到友人孟少府的接济,才免于倒毙街头。

病愈之后,李白仍然走投无路,不得已听从孟少府的劝告,西往安州,给人家当了上门女婿。

初至长安 蜀道历险

安州和扬州均属淮南道,不过扬州在它的东头,安州则在它的西头。安州州治安陆,虽不及金陵博大、扬州的繁庶,却也是一个中都督府所在之地。

安陆有一许姓人家,是世代簪缨的名家大族。曾祖许绍是唐高祖的同学,祖父许圉师是唐高宗时的宰相,父亲在唐中宗时也曾当过员外郎。许相爷早已过世,许员外也已辞官归里。员外膝下单生一女,才貌双全,性格贤淑,只因为门第既高,不免择婿过苛,耽误了姑娘豆蔻年华。眼看女儿已经过了二十五岁,许员外这才四处托人,宁愿降格以求,只图招郎上门。孟少府就因受许家之托,看中了李白,觉得此人虽然有些浪荡习气,但为人正直,心地善良,而且才华过人,前途不可限量。许家因为孟少府所说可信,也就接受了李白人赘。

但在古代,这赘婿可是不好当的。亲族内的嫉妒,社会上的白眼,是不可避免的。何况李白又不习惯谨小慎微,更难以低三下四,还时不时流露风流不羁的派头,于是渐渐地便有人说三道四,飞短流长。幸好岳丈大人和许氏夫人都厚待他,时时为他遮风挡雨。但李白毕竟不能靠着老婆,图个温饱了事,他只不过是时当“初九”:“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到了时当“九二”:“飞龙在田,利见大人”,他即将:去都督府上走走哩!

李白在安州的干谒活动没有成效。不但请求荐举毫无希望,而且落了一身莫须有的罪名,害得他一再上:书鸣冤,终不顶事,李白便起了上京师长安之心。他想:“天子既然多次下诏求士,又特令草泽之间若有文武高才可以诣阙自举。以我管、乐之志,扬、马之才,还能无路可走么?小小都督府对我不闻不问,何必介怀,长安的城门大开着哩!卿相的府邸大开着哩!哪个王公大人侮慢了我,我就学孟尝君的门客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他就得给我送来美味珍锗,派来高车驷马。李白越想越来劲,便在《上安州裴长史书》最后,口出狂言:”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

开元十八年初夏时节,李白从安陆出发,取道襄阳、高洛、蓝田,到了长安一大唐帝国的首都。

李白凭借许家世代簪缨的旧关系,最终进了右相府,但不巧张说却在病中,让他的二儿子张洎接待了李白。张泊是一位仪表非凡的贵公子,面如冠玉,唇红齿白,言谈文雅,举止风流。李白一看,就觉得他实在该当驸马;但他凭什么二十几岁就当上了三品卫尉卿呢?显而易见是凭他是宰相的儿子,天子的女婿了。两相对照,李白简直成了乡下佬。

在张泊心目中,李白也的确是个乡下佬,但他不敢违背父命,也有恐损害了他家举贤荐能的名声,因此对李白倒也客客气气。寒暄已毕,他便一本正经地说道:”当今圣上,广开才路;家父爱才,天下共知。兄长之事,小弟自当尽力。兄长不远千里而来,想必鞍马劳顿,权且休息数日,待小弟请示家父以后,再行登门回拜。“说罢便示意家人送客。李白满心欢喜地去了。过了三天,张泊果然屈尊回访,而且对李白越发礼敬有加。据他说,皇上有位御妹,人称玉真公主,虔心奉道。皇上特地在城里给她建了一座玉真观,又在终南山楼观台给她建了一处玉真别馆。那别馆可谓山清水秀的福地洞天。玉真公主时不时要到那里去住个十天半月。”李兄,“张珀竟拍着李白肩膀亲热地说:”你到那里去候着我姑吧。“李白正想说:”推贤进士,本是卿相之事,与公主何干?“张珀却早已看透了这乡下佬的傻里傻气,说道:”兄长有所不知,卿相荐士手续繁多,说不定要让他等个一年半载。他只要见上我姑,凭你的锦心绣口,她即日奏知圣上,你便是平地青云。“李白一听,原来有这样终南捷径,便又心花怒放地去了。

终南山麓的玉真别馆确实清幽无比,不但人迹罕见,连个鬼也没有。院中榛莽杂生,窗户上尘土封积,连门上都牵满了蜘蛛网。厨下不但没有烟火,案板上、锅台上都长了苔藓。这玉真别馆竟是荒园一座!李白每日三餐只好到附近的田家寄食,田家有什么吃喝呢?小米稀饭砣砣馍,一碟小葱一碟蒜,外加一碟油泼辣子,已经是好招待了。

李白在这里苦苦等待,十天半月过去了,小暑大暑也过去了,张泊处毫无消息,玉真公主更不知仙踪何处。直到了立秋,李白正想进长安城去问个究竟,天却下起雨来。这雨一下就是半月,时大时小,山上山下泥泞不堪,甚至路都冲断了。李白谒见玉真公主的希望也断了。这玉真别馆竟成愁城一座:白日里已是难耐,翻翻旧书,喝喝寡酒,盯着门窗上的蜘蛛织网出神,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发呆;夜里更是辗转反侧,难以人睡。偏偏那阶下的蟋蟀起到夜深,越是叫得欢,叫得人心烦,好像故意和愁人作对。李白越是心烦,越是睡不着,越是睡不着,越是思如潮水。他想起他的故乡,他亲爱的匡山,他的《别匡山》一诗:”莫谓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他想起他二十四岁那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他想起这些年遍干诸侯,却无果而终。他想起他来长安之前《游安州玉女汤》中的诗句:”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这帝京长安确是像一片大海。金碧辉煌的大海,山清水秀的大海,但这个大海却似乎没有他这涓滴的容身之处。他从少年时代起就无限崇敬的”圣主“,他的雄心壮志赖以实现的”明君“,虽已近在咫尺,却仍然远似天涯。于是李白写下了《长相思》,借这首古乐府中的男女相思之情,表达他此时报国无门之苦:

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才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

于是李白愤然离开,往游长安西的邠州(今彬县)和长安北的坊州(今黄陵),暂时寄食州县之门。

开元十九年春,李白冒着春雪回到了长安,仍然徘徊巍阙之下不得其门而入。

从此,长安城的斗鸡场和赛马场里便多了一个赌徒。

因为出入斗鸡走马之场,李白结识了长安里坊中的斗鸡徒。他们给他讲”神鸡童“贾昌发迹的故事:”只要被宦官发现你有斗鸡的天才,只要皇上一高兴,你马上就能进宫见驾。读什么经史,写什么诗文,屁事不顶!“他们向他透露斗鸡的秘诀:”只要把狐狸油熬成膏子抹一点在鸡冠上,再把一条带锯齿的铁片缚在鸡足上,对方的鸡一闻着狐狸的气味就不战而逃,即使敢于迎战,也必在搏斗中被锯片杀伤,保你每斗必胜!“

由于出入斗鸡走马之场,李白又结交了长安的游侠儿。他们向李白炫耀他们的吴钩,不仅寒气逼人,锋利无比,而且药水炼过,见血封喉。他们脱下衣服,露出一身的花纹,向李白大讲他们的”英雄“事迹,如何打三擒五,如何花天酒地,如何欺负良民。由于出入斗鸡走马之场,李白又结识了驻守皇城北门一玄武门的羽林军。

这驻守玄武门的羽林军乃是天子的劲旅,皇家的亲兵。上自大将军,下至小头目,都是宗室贵戚子弟。他们向李白炫耀他们的龙马、金鞍、玉剑、珠袍,炫耀他们执戟”大内“的威风,炫耀他们从军临洮的战绩,炫耀皇上对他们的宠幸。他们对李白说:”你看凌烟阁上的画像中,有一个是书生么?“李白觉得斗鸡徒所说的虽然是捷径,但以斗鸡事万乘未免太下贱,实在与平生志愿不符。游侠生涯虽然使他有些神往,但依附豪门,仗势欺人,也有悖古人匡扶正义之义。如能在羽林军供职,倒不失为正道,至少在目前是可走之路。于是他便和羽林军中人倾心交往,还写了一首《白马篇》送给他们,把他们褒扬了一番:”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李白却不知道羽林军中这帮“五陵豪”事实上是一伙地痞流氓。他们仗恃着有些皇亲国戚和宦官作后台,便敲诈勒索商人,逼良为娼,甚至杀人越货,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作了安,躲进一些离宫别馆、深宅大院,御史台也无法查办。案子凶了,干脆跑到边塞上去混个一年半载,立上些军功回来,竟然升了上去,成了五品郎将,甚至三品将军,连皇帝也要召见了。

李白把他们当哥们儿,他们却把李白当傻瓜。斗鸡,李白输了个精光;赛马,李白被骗去了宝马;玩剑,李白被盗去了家传的龙泉。最后,在玄武门附近,李白终于和他们发生了冲突,被他们包围起来,差一点被他们劫持到城外去(那就性命难保了),多亏友人陆调到御史台去告急,御史台派来了一队宪兵,才把李白解救出来,而把那伙歹徒驱散了事。

经过这一次北门之厄,李白打定主意要离开长安了。想起这一年来的遭遇,既感到十分气愤,又感到大惑不解:“说什么‘广开才路’,路在何方?光明大道只在张追等人的足下,只在‘五陵豪’的脚下,我却是寸步难行!”于是李白写下了他的《行路难》:“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写了《行路难》一诗,意犹未已,又因送友人王炎入蜀,在饯别席上谈到古时蜀道的艰险,李白有感而发,猛然想起这次长安之行多么像古蜀道历险记啊!于是在当天夜里一气呵成了他名传千古的名篇《蜀道难》:

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饞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离开长安以后,没有脸面回家,乃从黄河浮舟东下,漫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在宋州梁园度过了整个夏天。说是访古,实际上是遣怀梁宋一带,古迹也确实不少,尤其是汉代梁孝王留下的梁园遗址使李白流连忘返多日。一千多年前,汉文帝的小儿子,汉景帝的亲兄弟,被封在这里。以有功获宠,遂大兴土木,广建园林,方圆达数十里。园中又特地修起了一座平台,作为他举行文艺盛会之地,当时的文坛巨擘如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人,都是他的座上客。

每当酒至半酣之际,歌舞暂停之时,司马相如等人便即席舞文弄墨,各陈佳作。当时留下的诗赋,流传千古后,以至李白想象当时情景,还不胜向往,又不胜感慨。他踯蹰在平台遗址上,想到司马相如在未遇汉武帝时,还有梁孝王常识他,而自己呢,却连梁孝王这样的人也找不到。最后又只好自我安慰:”我现在不过三十出头,且学东晋名士谢安归卧东山,待时而起,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也不晚啊!“因此,李白便写下了他的《梁园吟》一诗。

离开梁园,李白又西上嵩山,遍游崇山三十六峰。口称寻仙,实则意欲避世。

游罢嵩山,李白便来到故人元丹丘的颖阳山居。其位于嵩山少室南麓,颍水北岸。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掩映,颇有佳致。李白看了丹丘的幽栖之所,心里非常向往,真想同他一道隐居,不想回归喧嚣的尘世。

但实际上只住了一个多月,李白便往洛阳去了。由嵩山往洛阳,必须龙门。虽然时节已是冬天,游管都几乎走光了,连最著名的奉先寺也寥无一人,只有寺僧。

但李白却被无数的摩石刻迷住了,住了下来。数不清的石窟,看不完的佛像,从魏晋南北朝直到唐代。一处胜过一处,奉先寺后的卢舍那佛更是高大无比,精美绝伦。李白几乎每天到他跟前瞻仰徘徊,顶礼膜拜,口中不禁念念有词:”啊!不明普照的卢舍那,妙相庄严的卢舍那,摄人心魂的卢舍那,你大慈大悲,如同日月,洞察三千大千世界,可看见我的孤独和寂寞?可了解我的愤懑的悲哀?归根结蒂,你可知道我为大唐肝脑涂地的赤胆忠心啊!你隐微的笑容,意味深长的笑容,是笑我凡心太重呢?还是在给我以安慰和启迪?……卢舍那大佛温和地俯视着他,始终无语,似乎有意让李白自己去参悟。

李白却是一个执迷不悟的“钝根”。

午夜,他忽然惊醒,再也无法人睡。他索性起来点燃灯,在空旷的客堂里踱步。

偌大一个客堂还使他感到气闷,他索性又推开窗子。窗外是冰天雪地,伊水变成了冰河,在暗夜中熠熠闪光。两岸的峭壁披上了白色的铠甲,背衬着黑暗的天穹,清晰可辨。寒气袭来,冻得他瑟瑟发抖,更感到衣履的单薄和境遇的凄凉。夏天,在梁园用狂饮浇灭了的火焰,又在心头复燃。秋天,在嵩山让松风吹走了的凡心,又回返体内:“想那殷代傅说,本是一个泥工,殷高宗发现了他的才能,他一下就当了宰相。想那李斯原本不过一个猎人,秦始皇发现了他的才能,他也一下就当了宰相。自己这些年遍干诸侯,历抵卿相,却一直不被重用,当此天寒岁暮还飘流在外,在这荒凉的佛寺中对着冰雪独自惆怅。啊,别人都有冬尽春来的日子,我却一直在苦寒之中。”因此他便把那悲不遇的古乐府《梁甫吟》高声吟诵起来。忽又转念一想:“想那朝歌屠叟姜尚,到八十岁才遇周文王;想那高阳酒徒郦食其,也是游荡多年才遇汉高祖。自己不过三十出头,来日方长,又何必自苦乃尔!何况当今究竟还是大唐盛世,皇帝毕竟是一代英主,怎么会让人才长期不得闻达只不过是我的时机未到罢了!时机一至,直上青云,自然有路。我还是不要太急躁吧!”

于是,李白在开元二十年冬天的龙门奉先寺壁上,写下了自己的《梁甫吟》一诗。

洛阳,大唐皇朝的东都。它的城郭宫殿,它的坊里阡陌,它的柳色花光,它的富庶繁华,都和长安相似。只不过长安城是由朱雀大街分为东西两半,洛阳城是由一条洛水分为南北两半。洛水上架着十几道桥梁,桥头桥尾,商廛林立,岸南岸北,绿树成荫。洛水上最大的一座桥名为天津桥,桥头有一酒楼叫做洛阳酒家。老板绰号董糟丘,虽是商人,却也不俗,喜欢与文人墨客交往,文人墨客也常到此聚饮。李白在这里又结识了一批朋友,其中最与元演趣味相合。元演是元丹丘的本家兄弟,对李白十分倾慕,为李白多次慷慨解囊,不惜一掷千金。因此李白虽然囊中羞涩,却在洛阳纵情游乐,度过一段“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的狂放生活。

李白直到开元二十年才返回安陆家中,竟在外飘流了三年。

李白倦游归来,一事无成,万念俱灰。为了避免家族中的纠纷,他们夫妇从安陆城中迁居城外二十里的白兆山桃花岩,想要从此终老林下。但是,当春天来了,草木欣欣向荣,白云飘落在山间,鸟儿栖息在树上,他不禁又产生了“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的感慨,因此他又跃跃欲试。他不相信朝廷多次的求贤诏会成为一。纸空文,他不甘心守着几十亩薄田,伴着妻子,抱着孩子,就这样了此一生。何况“开元之治”的阳光在他心头依然灿烂。

当他听说朝廷新设置了十道采访使,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兼任山南东道采访使的,就是他久仰的韩朝宗。“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位有口皆碑的韩荆州如今近在咫尺,他怎能不动心呢?“也许使我颖脱而出的就是此人。”于是李白马上游历襄阳。“高冠佩雄剑,长揖韩荆州。”他十年以后写的一首诗里还在称许他这次的干谒活动,但就是他这副心狂放不羁的派头,使韩荆州觉得自己采访使的池塘太小,怕盛不下这条大鱼;推荐给朝廷吧,可又怕因“谬举”而丢掉了他的乌纱帽,特别是在看了那封文采飞扬的《与韩荆州书》以后。

李白这次干谒活动又无功而返。他把一腔牢骚都倾泄在他的《襄阳歌》里。

次年,友人元演来邀他同游太原。元演的父亲时任太原府尹,又兼着北方边防的要职。爱子的到来使他高兴异常,因此李白也受到热情款待。除在太原盘桓多日,又北游雁门关,登长城,望大漠,亲自领略了塞上风光,过了一段呼鹰逐兔、驰马射雁的生活。离开太原时元演的父亲给李白送了一匹五花马、一领千金裘,更使李白喜不自胜。

太原之行虽然使李白很高兴,但偶然发现头上早生的几茎白发,也使他暗自惊心:“真个是光阴似箭啊,我已经三十六岁,始见二毛了。”

李白在返家途中,经过洛阳时和刚游峨眉归来的元丹丘不期而遇,两人不忍离别,李白便应丹丘之邀到颍阳山居小住。恰好南阳隐士岑勋也正于此时来到。三位好友便置酒高会,开怀畅谈。他们干脆把酒肴搬到庭院之中,月光之下。三人之中自然是李白酒兴最高,谈锋最健,谈到太原之行,他大侃了一。番塞外风光,大赞了一通主人的盛情:谈到个人前途,他感到青春将逝而报国无门,又不免暗自神伤;转瞬间,他又觉得来日方长,终有得志之时。不待主人相劝,他已饮尽数盏。

一轮明月,已到头顶,给四山洒下了一片清辉。话已谈得不少了,酒也喝得够多了,李白还在喊:“拿酒来!”丹丘怕他烂醉如泥后就没“戏”唱了,便故意说:“我可没钱打酒了。”李白却哈哈一笑:“没钱怕什么?太原府尹送我的那匹骏马和那件狐裘,还不值几坛酒么?”显然已经带了几分醉意,丹丘便给岑勋递个眼色,并伸出食指和拇指比了个“八”字。这是他们事先约定的暗号,示意岑勋:李白的酒意已经有八成了,要他作诗的绝佳时机到了。岑勋便转向李白:“请问贤弟,何谓斗酒?”李白举起酒杯来:“古代舀酒的杓子,大概一杓可斟此数杯。”岑勋又道:“请问贤弟,你今天喝了几斗了?”李白毫无芥蒂地答道:“也就是二三斗罢了。”岑勋又道:“早听说贤弟斗酒诗百篇,请问诗在何方?”李白这才知道,遭岑勋“将”了“军”,而丹丘又在一旁“幸灾乐祸”地帮腔:“是呀,诗在哪里?”李白便拍案而起,指着胸口说:

“在这里!”接着又叫道:“丹丘子,罚你代笔,听我高咏。”幸好纸墨笔砚都现成,书童捧了,上来。丹丘刚握笔在手,李白头一抬,口一张,便喷薄出两句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元、岑二人一听,连声叫好。叫好之声未停,李白一把抹去了头巾,披散了头发,头发朝后一甩,又甩出两句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元、岑二人以为:酒人愁肠,恐怕要化作悲秋调了。谁知李白抓起酒壶,斟满一杯,一饮而尽,接着便一气呵成,如同宿构一般:“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月光照着他,分明又是满面笑容。岑勋被转换奇特的章法震惊,只听李白突然叫道:“岑夫子,丹丘生,”同时给两人杯中斟上酒:“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丹丘说:“敢不先耳恭听?只是我这枝笔跟不上你那张嘴。”岑勋道:“贤弟有何高见?”李白吟道:“鼓钟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岑勋没有想到李白忽又颓废如此,最后两句尤为罕见,不觉问道:“语出何典?”李白笑道:“语出何典。若字字句句都要有来历,那六经都是杜撰。”丹丘正希望他们二人闲聊几句,自己好歇一歇手,不料李白诗如泉涌,说他没典,他就用起典故来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态欢谑。”岑勋知道他用的是曹植《名都篇》,便道:“你我布衣怎能比陈思王?”丹丘也道:“我这山居怎能比平乐宫?”李白却说:“那曹植本有经国济世之才,怎奈被弃置不用,只有靠喝酒打发日子,我辈亦如此也!”丹丘又有意逗他:“诗才逸兴比得,阿堵物可比不得。”李白便不假思索:“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岑勋正自惊叹:分明是借酒销愁,却又如此旷达豪……只。见李白一边大喊:“拿酒来!”一边奋臂低昂,顿足起舞,但只摇摆了几步,便跌倒在丹丘院中的药栏边。

这便是李白的又一名篇《将进酒》。将,音锵,请也。“将进酒”就是请喝酒。

虽是一首饮酒诗,却非同小可,它是李白半生的甜、酸、苦、辣所酿造。

开元二十八年(740),大概是因为许氏病逝,李白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安陆,移家东鲁(今山东兖州),依然过着水中浮萍的生涯。

从开元十三年辞家远游以来,李白一直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一直做着君臣遇合的美梦,一直在大唐帝国的土地上东奔西走,直到开元二十九年(亦即开元末年),他依旧是“南徙莫从,北游失路”;“孤剑谁托,悲歌自怜”。但毕竟已经诗传天下,名噪京师了。

翰林学士 二往长安

真个是否极泰来,喜从天降!天宝元年八月,李白突然接到朝廷诏书,皇上召他进京了!他把那大红诏书看了又看,摸了又摸,怀疑是在梦中。于是马上收拾起程。

此事说是突然,其实并非意外。头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九年秋天,李白的好友元丹丘即以“道门龙凤”奉诏人京,随从玉真公主去王屋山天坛朝拜太上老君。丹丘临行之时,李白特地拜托了他,他和李白情同手足,怎能不尽竭力提携他老兄一把?于是在随行途中,丹丘先将李白推荐给玉真,玉真回朝以后便推荐给皇帝。皇帝对李白的诗名也早有所闻,此时也正需要一个著名文人,供朝廷应用,为大唐帝国的太平天下装饰一番。所以,奔波了半生,潦倒了半生,已经四十二岁的李白,马上平步青云。

李白进京以后,又得到秘书监、老诗人,年已八十的贺知章的保荐,竟蒙“主上隆恩”,廷见金銮,亲自赐宴宫中,亲自赐他御酒三杯,然后给他封个翰林学士。

这一来,把李白感动得三天三夜都没睡着,一心考虑着如何报效国家,以回报皇上的殊遇。

很快就到了十月,一天,内侍来传旨,命李白侍从圣驾前往骊山温泉宫。

骊山在长安东四十里,是皇帝的离宫之一。从开元后期以来,几乎每年都要扩建修饰,不久前刚在山腰修了一座长生殿,又在山下修建了一座宜春汤,专供新近得宠的杨贵妃淋浴之用。到后第二天,圣旨传下,给侍从官员们赐浴;第三天,又传下旨来赐宴;第四天,又传下旨来赐游山,这骊山使李白好像到了传说的蓬莱。李白感到无比欣幸的同时,以为过几天再传下旨来,必定就是召他去向他问询国家大事了。谁知十天半月过去,杳无消息。只听得半山上的宫殿里,阵阵音乐随着清风飘下来,悠扬宛转,夜以继日。到了夜里,听得更是真切,甚至连歌词也隐约听到了几句:

……

伴洛妃,凌波神渚;动巫娥,行云高唐。音和态宛转悠扬,更泠泠节奏应宫商。

步虚步虚瑶台上,飞觞引兴狂;弄玉弄玉秦台上,吹箫也自忙。凡情仙意两参详。

银蟾亮,玉漏长,千秋一曲舞霓裳。

这霓裳羽衣曲真是如琼浆玉液,谁听了也会痴迷。

李白原本大可以沉醉在这仙境和仙乐里,他却偏惦记着皇帝说不定哪一天总会召见他问询国政,因此把他早已准备好的《宣唐鸿酞》,揄扬大唐功德奉劝皇上慎始慎终的奏章,最后又做了一番修改。

大概是霓裳羽衣舞排练到了火候,内侍有一天传下旨来。李白以为皇上终于要和他商讨国是了,连忙弹冠整衣,俯伏阶下,结果却是叫他写一首驾幸温泉宫的诗。他马上写了一首: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严重千户肃,清乐九天闻。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内侍立即呈了上去,不一会,又隆下旨来,说是万岁看了很高兴,称赞诗写得快速美妙,特赐宫锦袍一件。李白看着这件金线盘花的宫锦袍,更觉得皇上待他恩重如山。几句小诗怎能承受如此恩宠呢?他就更想为大唐建功立业。

李白就在屡蒙恩宠,报效心切中,过完了他一生中最得意的一个冬天。

天宝二年的早春;冬寒还未退尽,地上的小草刚刚透出些许绿意,池边的杨柳刚吐出米粒大小的嫩芽。内庭歌舞,夜以继日。李白又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十首》。

未及半月,点点鹅黄变成了一抹新绿,刚出巢的雏莺在枝头歌唱。玄宗出游宜春宛。李白又奉诏作《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转眼到了暮春,兴庆宫中牡丹开了。玄宗陪着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由洛阳新进贡来的名贵品种“姚黄”、“魏紫”。本已有李龟年率领的梨园子弟侍候,但玄宗说:

“对妃子,赏名花,何用旧词为!”于是李白又奉诏作《清平调》三首。

从开元后期以来,玄宗基本上不到大明宫去上朝,平日多在兴庆宫居住。由于差遣频繁,李白又奉命从大明宫的翰林院迁到兴庆宫,侍奉皇帝身边,以便随时应诏。上面派了两名宫女专门侍俸他,伙食也开得更好了。每天除了鸡鸭鱼肉,又特赐西凉进贡来的葡萄酒一坛。衣着更是不愁,冬天还没完,春衣已经早早地送来了;春天还没完,夏衫又已送来。娘娘怕他孤寂,又赐他一只陇西进贡的鹦鹉。鹦鹉站在珊瑚架上,用一条黄金做的小链系着,挂在檐前。宫女们每天用江南进贡来的香稻和终南山的清泉哺养它,还教它念李白的诗哩!

李白这时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荣耀极了。不但翰林院中其他的人难以望其项背,就连正而八经的朝廷官员看了也眼红,王公贵人常来请他听歌、观舞、赴宴会,还怕他不给面子哩!十年前那个戏弄过他,欺负过他的张泊,这时也深恐巴结不上他了。

李自成了长安城中第一个红人,偏在这红得发紫的时候,李白感到厌倦起来。

他常常独自一人偷偷溜出翰林院,在长安城内外闲逛,几次醉倒在街头酒店里,害得小太监们掀开地皮找他,找他回去应诏作诗。即使找得回去也是醉哒马虎。呕吐狼藉。高力士便命小太监们用冷水浇头,硬把他弄醒,勉强架上龙舟,仍然东倒西歪,酒气熏人。皇帝一见如此模样,贵妃早已紧捂口鼻,只好挥手作罢。

从此以后,李白就很少奉诏吟诗作赋了。他干脆遍游终南,尽登紫阁、太白诸峰,去和一些道士、隐士,寻幽访胜,谈经论道。

大唐天子虽然心胸宽广,但宫廷中那些早已心怀忌妒的人哪里容得他这样放肆呢?于是谗言起来了慢慢吹到贵妃耳朵里,又由贵妃吹到了皇帝耳朵里。皇帝一听李白种种言行之后,也觉得此人“非廊庙之器”,不是当官的料;更怕他“言温室树”,把宫中所见所闻传了出去。

张洎高力士、杨贵妃等人恨不得把李白碎尸万段,方消心头之恨。大唐天子究竟见识高超,他觉得李白一介布衣,虽然轻如鸿毛,怎奈他名满天下,又未干犯刑律,故尔不能随便处置。“”处置不当,不但遭天下人议论,还将遭后世人议论,岂不坏了朕多年广开才路的名声?还是让他好来好去吧。“天宝三载春,李白经过多日犹豫以后,终于上书请求”还山“,玄宗即日”恩准“,还赏赐了一些金银,后世果然传为佳话,称之为”赐金还山“。李白显得十分荣耀,玄宗也显得皇恩浩荡。

但是只有后世的有心人,细细品味他离开朝廷前后写的一系列的诗歌,才知道他内心是多么痛苦!多么的悲愤!

尤其是他痛定思痛,写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实际上是一篇披上了”游仙“外衣的”人朝始末记“。李白三个年头待诏翰林的喜怒哀乐都凝聚于此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忱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奉诏入朝好比是平步青云,被斥去朝则好比是攀龙堕天,这一大起大落,跌得他头破血流,跌成了多年不能痊愈的伤口。他借道教的符篆和丹药来治疗自己,但任何灵丹妙药都无济于事;他借烈酒来麻醉自己,但即使日夕沉醉也不顶事。

只有借远游以消忧:他以为走得越远越好,这样就可以抛开往事,忘掉长安,那使人魂牵梦萦的长安,那使人伤心不已的长安。

他从东鲁起身,南下扬州,南下金陵,东入会稽,东入剡中。一路上经过的都是青年时代的旧游之地,难免触景伤情接连写下了感慨的诗篇:”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最后他到达了滨海的台州,登上了临海的天台。这座古人比之于蓬莱的名山,是他幻想中的忘忧之乡。一到山足下的国清寺,那数里不见天日的万松径,就已使他精神为之一振。到了人们传说中的只须一濯即可消除一切尘烦的灵溪,他真的感到好像灵魂被洗净。到了石桥,那横跨两崖之间,下临飞瀑万丈的空中悬梁,其长数丈,其宽仅能容足,而又长满了青苔,谁要能跨过去,就能成仙。要不是有人劝阻,他真想去尝试一番。当他登上天台绝顶一华顶。啊,天好近,地好远!这不是仙界是甚么呢?东望大海,只见波涛翻腾,如同巨整出没,又见祥云笼罩,恍惚蓬莱仙岛就在前方。当他早起观日出,只见朝霞映在积雪的悬崖峭壁上,幻出五光十色的奇景,置身其间好像自已也变成了仙人。但就在这高出尘表,远离人寰的高山之巅,他却想起秦皇、汉武派人人海求仙的故事:”劳民伤财,耗时数十年之久,蓬莱仙山到底在哪里呢?骊山下的始皇陵和咸阳原上的武帝陵都被人盗了。假若他们的灵魂不死,为什么连自己的陵墓都无力保护呢?“他由秦皇、汉武自然又想到玄宗:”一方面穷兵黩武,滥事征伐,一方面又妄想长生不死,成仙成佛一这是多么荒谬啊!“于是李白在天台山绝顶,写下了借古讽今的《登高丘而望远海》一诗。

李白努力忘掉长安,努力忘掉人世,然而走到天涯海角,他也未能忘掉。

天宝七载春,李白从越中返至金陵,他耳闻目睹的是一连串耸人的事件:。

故人崔成甫被贬到洞庭湖以南的湘阴去了。成甫仅仅一个九品县尉,他的上司陕郡太守以通漕运有功升为三品刑部尚书,成甫因办事得力也随之升为八品监察御史,未及两年,他的上司出了事,成甫也因城门失火而殃及自身。

故人王昌龄也被贬到夜郎以西的龙标去了。王昌龄是著名诗人,他的绝句不在李白之下,但也不过是个八品县丞,他又为什么遭贬呢?说是”不护纲行“,即使是”纲行“有亏,也不应该贬到那边远之地去呀!

还有一个故人李邕,七十高龄的北海郡太守,竟被活活杖杀在刑庭之上。三十年前,李白曾去拜访他,虽然未能见上,但后来他们因情投意合却成了好朋友。李白对这位名满天下的贤太守和文坛前辈十分钦佩,还写过一首诗赞扬他在北海郡的德政。李邕又有什么问题呢?他是被人诬告,诬告他议论过朝政得失和皇帝吉凶。即使议论过点什么也不该活活打死呀!

还有骇人的事件:大唐帝国的塞上长城,北方四镇的节度使,玄宗曾把他当儿子看待的烈士之后,当时首屈一指的忠臣良将一王忠嗣竟然也被撤职了,贬黜了,不久就含冤而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因为他主张持重安边,不愿意随便征战,违背了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遂以”阻挠军功“得罪。

这一系列冤案的肇始者都是宰相李林甫。这个口蜜腹剑的奸贼,以逢迎和谄媚获得了玄宗的宠信,加以不断地结党营私,排除异已,终于得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特别是杨贵妃的从兄杨国忠因裙带关系得宠以后,李林甫又和他朋比为奸,使之成为自己的内援,手下又网罗了一批酷吏,供他驱使。于是他们为所欲为,在玄宗面前任弹劾忠良与无辜。凡他们嫉恨的人,皆罗织成罪,诬陷下狱,滥刑逼供,置之死地。数年之间,仅长安城中被整得家破人亡的,就达数百家。

接连不断的冤狱,牵四挂五的株连,使满朝文武噤若寒蝉,州县官吏更是重足而立。石堡一役死亡数万的疆耗传来,举国震动,但是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

李白呢?人们常见他带着歌伎舞姬到处游历山水,人们常见他和三朋四友在酒楼上觥筹交错,人们常见他和一~伙游侠在钟山下呼鹰逐兔。人们还听说,有一次他约了几个酒客,雇了一只小舟,在秦淮河上玩月,然后又溯流而上,一直到五十里外的天门山,第二天才从天门山返回金陵。一路上又是饮酒,又是猜拳,又是吹拉弹唱,整整闹腾了两天两夜。

再后来呢,人们就听说李白皈依了佛门,随一位天竺高僧上庐山东林寺参禅打坐去了。

而就在这时,有一批诗歌在暗中流传。一首是(白鸠拂舞辞》……人们一眼就能看出来,诗中的”霜衣雪衿诚可珍“的”白鸠“是指开元前期的贤相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诗中的”外洁其色心匪仁“的”白鹭“是指”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诗中”贪而好杀“的”鹰鹤雕鹗“是指屡兴大狱,诛逐忠良的奸臣和酷吏;诗中的”凤凰“自然是指皇帝。”是啊,百鸟之王的风凰真不该以这些吃人心肝的猛禽为走狗。用它们为臣,也就算不得大圣了!“人们读后不禁纷纷议论。

再一首是《战城南》。

人们一看就想起天宝元年,朝廷用兵桑干,讨伐奚和契丹;又想起天宝六年,朝廷用兵西域,征伐吐蕃;更想起最近的青海石堡之役。据说,石堡城下的石头都给人血染红了,树上到处挂着人肠子。真是拉命债啊!”是啊,战争本是不祥之事,古代圣君是不得已而为之。像如今这样穷兵黩武,把几万良家子弟视同蝼蚁,把无数民脂民膏当作粪土,真是到了丧心病狂的田地了!“人们读后都悲愤异常。

还有一首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歌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堡取紫袍。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大家刚一读到这里,便议论纷纷:”是啊,这些年来,只要有一套斗鸡术,马上就可以飞黄腾达;只要敢拉命债,立地就可以官运亨通。呕心沥血,吟诗作赋,任你才学再高,也得不到重视。怪不得有人气极了说反话,发牢骚,这反话说得真带劲!这牢骚发得真痛快!“

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骅骝拳局不能食,蹇驴得志呜春风。折杨黄华合流俗,晋君听琴枉清角。巴人谁肯和阳春,楚地由来贱奇璞。

大家看到这里马上又体味一番:”死鱼眼睛自比明月,还要讪笑别人。千里马食不饱,力不足,无法驰骋;烂毛驴却迎着春风昂昂地自鸣得意。庸俗低级的歌曲到处流行,精美华丽的乐章却无人欣赏。而今世事确是如此,确是如此!“……与君论心握君手,荣辱于余亦何有?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一生傲岩苦不谐,恩疏媒劳志多乖。严陵高揖汉天子,何必长剑拄颐事玉阶!

大家看到这里,不觉仔细玩味起来:”’孔圣‘一句自然是指孔子感慨’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又感慨麒麟出非其时,徒遭网罗之灾。董龙呢?哦,记起来了,董龙是前秦苻生的佞臣。这两句恐有所指。对,对,’孔圣‘句是作者自喻,’董龙‘句是骂……谁是当今人所共知的佞臣,就是骂谁!哈哈,骂得好,骂得好!

……君不见李北海,英风豪气今何在?君不见裴尚书,土坟三尺蒿棘居。少年早欲五湖去,见此弥将钟鼎疏。

到了最后这几句,大家一看,一下都默默不语。悲愤在大家心头荡漾,又不约而同把这首诗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把诗中的警句反复在口头吟诵,好像它们是从自己心头喷发的一样。最后,不约而同爆发出一阵由衷的赞叹:

“像这样大胆抨击朝政的诗,还从来没见过。”

“真是言人所不敢言!而且句句说在人心上!”

“整首诗气势,直如长虹贯日,彗星袭月,苍鹰击于殿上!”

“这首诗是谁写的呢?还有先前的几首都是谁写的呢?”

大家猜来想去,终于猜到李白头上。但是李白这两年不是只知狂醉于花月之间吗?不是正热衷于奉佛吗?

当李林甫的爪牙赶到江东搜捕这批抨击朝政的诗作者时,又有另一~批抨击朝政的诗在两京流传。一首题为《前出塞》,其中对天子已有幽怨之辞,例如:

戚戚去故里,悠悠赴交河。公家有程期,亡命婴祸罗。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弃绝父母恩,吞声行负戈……

再一首题为《兵车行》,更是怨气冲天,竟写出这样的话来: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李林甫的爪牙又赶到洛阳,赶到长安,终于没有结果。接连两年,关中大旱,原定的封禅大典也不得不废止。昏君奸臣恐遭天谴,暴政淫威才有所收敛,向昏君奸臣怒飞鸣镝的李白和杜甫也才幸免于难。

三至长安 献策失败

李白流落江湖,东奔西走,又是好几年过去。人生倏忽,他已年届知命。孔子日:“五十而知天命”,他想自己也该认命了。既然“立功”无望,“其次有立言”,那就退而“立言”吧。找个地方隐居下来,致力于诗歌创作算了。孔夫子一生周游列国,终无所遇,最后不也是放弃了从政之心,专门从事著述,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么?“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也要叫那些乱臣贼子和昏君在我的诗歌中留下罪名。我的诗歌必定能芳名永存,让后人看看,皇皇大唐是怎么败坏在他们手中的,这不也是千秋不朽的功业么?”

李白主意打定,便去了南阳附近的石门山中,故人元丹丘新建的幽栖之地。丹丘的石]幽居比起先前的颍阳山居,其峰峦之秀,林壑之美,有过无不及。而且此地更是远离红尘,人迹罕至,真是个归隐的好地方。李白看了,美慕不已,便也准备在此附近修几间茅屋,把全家都搬来。所谓全家就是他刚续娶的宗氏夫人和他的两个孩子。

但当他回到宗氏所在的梁园讨论隐居之事时,宗氏倒是满同意,李白自己却动摇了,友人何昌浩来信邀他前赴幽州。何昌浩先前潦倒不堪,曾受过李白接济。谁知此人去了幽州节度使幕府之中,竟充任参赞军机的判官。来信字里行间充满了洋洋自得之情。信中最后写道:“恩兄才兼文武,强弟十倍,倘来塞垣,何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使无意人幕,何妨来此一游,题诗碣石之馆,纵酒黄金之台,亦人生快。也……李白顿时思接千载,便想佛剑而起,奔赴边疆,学那班超立功异域,千载留名,”即使马革裹尸,也比老死深山强多了。焉能白首穷经,学那古时候的老儒生?“李白在热血沸腾的同时,自然也考虑到幽州节度使是安禄山,此人的骄横跋扈和杨贵妃的丑事,他也略有所闻,但此时安禄山”势已盛而逆未露“,李白只知朝廷对他的宠信和重用,不久以前他身兼四镇,最近又封了东平王,便以为他是国之干城。所以尽管宗氏夫人再三劝阻,也挡不住李白的幽州之行。直到李白亲自在幽州目睹了塞垣真相,发现了安禄山的种种反迹,他才从”沙漠收奇勋“的迷梦中惊醒,跑到燕昭王黄金台的遗址上去痛哭了一。场:”君王啊,你最宠信的人原来是一个窃国大盗,你竟把偌大一个北海给了这条长鲸,眼看它就要兴风作浪了,叛乱就要起来了!……李白趁着安禄山入朝未归,赶快逃离了幽州。

李白回到梁园家中,不顾人困马乏,也不听宗氏的劝告,便又去了长安。他要力挽狂澜,他要平弥大祸,他要向朝廷报告幽州真相,呈献济时之策。

天宝十二载早春二月,长安的杨柳吐出了鹅黄的嫩芽,把帝京装点得一片金黄,令人目炫。龙楼凤阙依然巍然耸峙,横跨三川;紫陌红尘依然朱轮往来,骏马驰骤;王侯们依然如星辰挂在天上;宾客们依然如云烟簇城中。长安城依然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快一百四十年了,这壮丽的帝京,这赫赫的王朝,有谁知道它已危如累卵,祸在眉睫?”李白面对长安的太平景象,心急如焚。

他总算记住了临行时妻子再三地嘱咐与叮咛:“此事非同小可,必须慎之又慎。”他自己也知道安禄山正是辈受宠爱之时,以一。介布衣告发一个四镇节度使和新封的王爷谋反,无异以卵击石。所以,他只能提心吊胆,秘密行事。

由于他去朝已有十年之久,朝廷内外,旧交难觅。密察暗访多日才找到两三个故人,一说此行来意,全部大惊失色,都劝李白赶快罢手,趁早离京,否则,非但奏疏递不上去,而且反遭杀身之祸。李白听了以后,虽然感到沮丧,但还在长安滞留。

直到有一天,他在大街上看到一队羽林军押着两个五花大绑的犯人向东而去,并听行,人议论纷纷:“来诬告安王爷的,一律押回幽州让安王爷处置,更遭活剥皮,点天灯哩!”李白这才相信了友人的劝告,绝望而去。

李白在这年写的《远别离》一诗,就是他第三次人长安陈献济时之策失败的挽歌: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咽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或云尧幽囚,舜野死。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李白回到梁园后,不久就南下宣城(今皖南),一则是解忧,二则是避祸。逃出龙潭虎穴以后的李白,实在需要一个“世外桃源”定一定他的惊魂。然而实际上,他游遍了宣城郡各县山水,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寄托心灵的地方。他的心仍然挂在长安的树上,悬在大唐帝国的空中。

身处动乱 离开奉节

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在李白早就预料到的,而且曾经冒着杀身之祸准备给朝廷。上:书,希望朝廷早加防范的大乱,终于不可扼制地爆发了一安禄山率领二十万兵马从幽州杀来了。叛军是安禄山特意准备了十年的精锐之师,而内地的官军却是好几十年不知战争为何事的乌合之众,因此前者长驱直人,后者望见风解。不到一个月,叛军就过了黄河,攻下了东京洛阳。第二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就在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由于安禄山忙于登基,没有乘胜追击,朝廷才赢得了一些时间,调兵遣将,一方面派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领兵八万把守潼关,一方面又命郭子仪、李光弼等节度使出兵河北,攻打敌人后方;地方上的忠臣良吏,如常山太守颜杲卿、平原太守颜真卿带头讨伐反贼,河北、河东诸郡也纷纷响应,这才暂时稳住了大势。

李白在金陵听到叛乱的消息,他本来很想有所作为,但他一介布衣,手无寸铁,能干什么呢?他即使是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也需要有汉高祖这样的伯乐发现他;他即使是诸葛亮早已准备了《隆中对》,也需要有刘备这样的人赏识他;他即使是鲁仲连,手中还有“一枝箭”,可以解“聊城之围”,也需要田单这样的将领来借他这“一枝箭”呀!他必须有所依凭,才能施展他的文韬武略,才能实现他的报国壮志。因此他为了寻找可以凭借的力量,也曾经奔走了半年之久,但终于无果而终。听说潼关已被叛军攻破,皇上仓皇出奔,长安已经陷落,叛军已打下半壁天下,正准备南犯。李白只好避人庐山。

李白虽然避居深山,心里却不能安静,日里徘徊彷徨,夜里辗转反侧。他心寄千里万里以外。他的心飞到中原上空,看见洛阳川里野草上涂满了人血,看见洛阳城里一大群豺狼戴着官帽。他的心飞到秦川上空,看见烈火在焚烧着大唐王朝的宗庙,看见安禄山和他的将士们在金銮殿上狂饮高歌。他的心飞到黄河上空,看见两岸的人民像落叶一样飘落在坑洼沼泽,看见白骨像山丘一样到处堆积。他的心飞遍四海,看见全国人民西望长安,都皱着眉头,含着眼泪。

天宝十五载七月,玄宗在奔蜀途中颁下了“制置”之诏:以太子亨任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诸道兵马,收复长安、洛阳。以永王磷任山南东道、江南西道节度都使,经略长江流域。但诏书尚未下达,李亨已即帝位于灵武,是为肃宗,改元至德,尊玄宗为太上皇。至德元年九月,永王磷出镇江夏,招募将士,筹集物资,以李台卿、韦子春等人为谋主,以季广琛、浑惟明等人为大将,积极准备出师东巡。

李白勉强在深山中度过了几个月隐居生活,看看又到了岁末。他内心十分寂寞和苦闷,突然故人韦子春上山来访。这韦子春是李白天宝初年待诏翰林时期结识的友人,在秘书监当过八品著作郎,因多年不得升迁,便辞归故里。近为友人李台卿邀人永王幕中,已任司马之职。这次上山就是奉永王磷之命,来聘请李白人幕。他和李白寒暄已毕,便把玄宗下“制置”之诏,永王磷奉命出镇,以及出师平叛。

的军事计划一告诉了李白。李白一听,好像云破见日:“好呀!永王东下金陵,以金陵为根据地,然后出师北征。分兵两路,一路从运河直趋河南,一路跨辽海直捣幽燕。这样来配合太……说到这里,宗氏在帘后提醒他道:”应该说配合今上……李白才想起太子早已于七月在灵武即位,也连忙改口说:“配合今上,收复长安和洛阳。逆胡何愁不灭!天下何愁不平!……李白越谈越激动。他几乎马上就要随韦子春下山。正在这时,宗氏夫人端了酒菜出来,趁机给李白递了个眼色。

李白犹豫了一下,才改口说道:”愚兄草野之人,疏懒成性,且已年过半面,恐不堪用。“韦子春连忙说道:”我兄素抱经国济世之志,当此国家多难之秋,正是大丈夫一展宏图之日。当仁不让,还望吾兄即日下山。“李白正不知道如何推诿,还是宗氏上前推说年关在即,很多事情需要料理,容缓十数日,这才送走了韦子春。

送走韦子春后,夫妻两人为此商量到半夜。宗氏还是她的老主意:宁愿和李白共糟糠,不教夫媚觅封侯。李白说道:”封侯事小,报国事大。社稷苍生在水深火热之中,我避居深山,心实难安。你难道不知我这些日子心里有多痛苦么?“宗氏却以幽州之行为前车之鉴,埋怨李白虎口余生还不吸取教训。李白却说:”幽州之行怎能和这次同日而语?’制置‘之诏乃朝廷庙略,永王出师乃奉旨行事,今上和永王又是嫡亲兄弟,这会有什么危险呢?“宗氏仍然说:”我怕倘有不测……“。虽然她也说不出原因,但总不同意李白下山人幕。李白气得顿足:你怕树叶掉下来打破头,难道就不怕国破家亡吗?

几天以后,韦子春又上山来了,带来五百两银子,一身崭新的衣帽,还有永王所重用的谋主,现任幕府判官李台卿的亲笔信,信中把李白比作谢安:”谢公不出,奈苍生何!“李白一看,心中大动,又想马上跟韦子春下山。当他进去准备打典行装时,宗氏却拉着他袖子哭了起来:”哪有大年三十出门的!还是过了年再说吧!“李白毕竟于心不忍,只好出来请求韦子春再延迟几日。

韦子春走后,夫妻俩又商量到半夜。最后好容易才一致决定:李白姑且去试一试,以观进退。

刚过”破五“,韦子春又上山来了,还带来士卒四人,肩舆一乘。一进门就说:”也算得上是’三顾‘了吧?“又指着肩舆说:”这是永王派来接你的。老兄再不下山,我可没法回去了。“李白和宗氏一看,这回是必须走了。李白换上新衣新帽,坐上肩舆,情不自禁,便有些飘飘然,竟向宗氏挥手说道:”归来傥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宗氏哭笑不得,掩泪转身进屋去了。

骑着马跟在肩舆后面的韦子春说道:”哪有佩了黄金印回来,反不下机之理?“李白笑答道:”贤弟有所不知,我这位夫人一心好道,凡从政者在她心目中皆是俗流。“韦子春才明白李白是反用苏秦故事和宗氏开玩笑:”假如我佩了黄金印回来,你不要看到我这个俗人而不肯理睬吧。“正走之间,只听得李白在肩舆上咏起诗来:”谷口郑子真,躬耕在岩石……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韦子春听了赶忙说道:”吾兄所言极是。像汉代郑朴这样的高土,高则高矣,但他始终独善其身,对社稷苍生有何益处呢?“在下山途中,李白口占《赠韦秘书子春》诗一首,最后以”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与韦子春共勉。

李白下山时,正好永王大军已到了浔阳。只见大江之上,舳舻千里,旌旗蔽日,又听得军鼓阵阵,画角鸣呜。早春的太阳照着满江的战船发出灿烂的光辉。如云的旌旗绕着碧山显得分外鲜明。”啊!多强盛的军容!“”啊,威武的王师!“李白禁不住赞叹。

为了给李白接风洗尘,永王在他乘坐的最大一只楼船上大摆筵席,又是鼓吹齐发,又是轻歌曼舞,又是高谈阔论,又是赋诗作序,直热闹了一整天。李白好像是乐毅登上了燕昭王的黄金台,其实永王并没有拜他为大将,甚至还没有封他一官半职,他已经为自己报国有路的幻想所迷醉。当场赋诗一首,在诗的最后几句写道: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在东进途中,他更是思绪飞扬,诗情汹涌,接连写下了《永王东巡歌十首》。他满以为永王东巡是”天子遥分龙虎旗“,是奉旨行事,这一盛举,必将得到三吴人民的拥戴:他满以为大军出三江,渡五湖,跨辽海,救中原,一举就会扫清胡尘,很快就会凯旋还朝;他满以为永王会把他当作谢安,他将在谈笑之间就叫敌人灰飞烟灭,建立不朽的功勋,实现他平生的宏愿:济苍生,安社稷,然后功成引退,名垂青史。

谁知就在李白靠在船舷,翘首远望,大做其好梦之际,肃宗早已诏命永王回到太上皇身边去,永王不从,肃宗便下令讨伐永王,并且调兵遣将布置了包围圈。

谁知就在李白满腔热情地歌颂”圣主“和”贤王“,满心以为他们是戮力平定叛乱之时,他已堕入了玄宗和肃宗父子之间,李亨和李磷兄弟之间争权夺利的漩涡之中。

内战终于在金陵附近爆发了,永王磷一败涂地,西南逃奔鄱阳,被江西采访使皇甫先所杀。李白从内战的刀枪下和死人堆里逃了出来,但终于在回庐山的途中被俘获了,被丢进浔阳的监狱,罪名是:附逆作乱。

经过李白多次血泪纵横的申诉,经过宗氏夫人的多方奔走,经过一些贤明官吏的营救,李白得免一死,但终于被判:流放夜郎。

唐肃宗乾元二年春,李白在流放途中到了奉节一古白帝城,再往前去就要南下黔中道一古夜郎国了。

李白站在白帝城头,百感交集。他回忆起青年时代从这里出三峡,下长江东游金陵与扬州……那时的大唐帝国光辉灿烂,欣欣向荣,自己也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可惜”开元之治“竟如昙花一现。后来国事日非,自己也每况愈下。战乱一起,社稷在风雨飘摇之中,苍生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也陷于九死一生的境地。

最后他惊讶地发现:他这一生的遭遇和大唐的国运竟如此相似!

他翘首北望,不禁悲从中来:”长安啊,长安,你这给我最大希望的地方,又是给我最大失望的地方!你使我魂牵梦萦,又使我悲痛欲绝。我多少次下决心要和你诀别,又多次渴望回到你的身旁。我好比是贾谊被贬,屈原被放,哀吟泽畔,身死他乡。我恐怕也难逃他们那样的下场。'

他翘首南望,也是肝肠寸断:“夜郎啊,夜郎,你这不毛之地,瘴疠之乡!听说你虎豹成群,蚊蚋如雷,居无城郭,寝无席帐。任何智勇双全的人也难免丧生此邦。

难道你就是我最后的归宿,我长眠的地方?

江上一阵船夫号子传到城头,他儿时就熟悉的乡音,使他感到无比亲切,又使他感到无比难堪:“故乡啊,故乡,我几十年一直把你想望。多少次梦里回到匡山足下,涪江岸上。但此时近在咫尺了,我却不能再继续西上,我也不愿再继续西上。我这一身镣铐叮哨,我这一副囚犯模样,怎有脸重见你啊,我的故乡!”

一行雁阵飞掠他头上,发出咿哑的鸣声。他的目光紧随着它们,他的心也紧随着它们:“大雁啊,大雁,请你们飞过庐山之南的豫章,把我的亲人探望。带给她,我,的血泪编织的诗章。告诉她,我即将南下夜郎。她在明月楼中愁窥镜,我在夜郎天外怨流亡。切莫叫雁断长空,鱼沉湘江。老天爷啊,可怜我们生离死别人一双!”

李白正打算离开奉节,南下黔中道时,突然喜从天降!朝廷因旱灾赦免流刑以下罪犯,李白也在其中。他激动得几乎发狂了,他以为自己否极泰来了,他想马上就要重见太平盛世了。朝廷既然赦免了他,就可能还要重用他。现在,李林甫也死了,杨国忠也杀了,高力士也赶出宫去了,堕落为汉奸的张咱也充军到岭南了……再没有人妒忌他,挤兑他,迫害他了。那就趁早回到江陵去吧!趁着郑判官还在那里。那就赶快回到江夏去吧!趁着江夏太守韦良宰还在那里。他们一定会欢迎他的归来,他们一定会很快把他,这位从泽畔活着回来的屈原推荐到朝廷上去,和当代贤才豪士共图恢复大业。

因此李白在一个朝霞满天的黎明,坐上了东去的小舟,趁着新发的春水,飞也似的顺流而下,在船上写下了他的《早发白帝城》一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命运多舛 客死他乡

长安、洛阳,这东西两京收复以后,朝廷以为天下大定,就忙着上尊号,封功臣,享九庙,祭山川……几乎全是虚文浮套,居然显示出一片中兴在运,一派太平景象。中书舍人贾至的《早朝大明宫》一诗以及王维杜甫、岑参等人的和诗,特别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佳句:“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共沐恩波凤池里,朝朝染翰伴君王……更把中兴幻影装点得煞有介事,更把太平假象渲染得富丽堂皇。

江夏,那时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自然也是熙熙攘攘,一片繁忙。忙的是欢庆中兴,歌舞升平,忙的是攀龙附凤,登朝人阁。竟至忙得忘记了并未完全平定叛乱,天下并未太平。安禄山死后,他的同党史思明又自为大燕皇帝。

当时朝野上下都做了一场中兴梦,李白也不能例外。他在江夏也大肆忙碌一番,到处参加庆祝活动,赶赴宴会,四下里求人,八方外张罗,连续不断写了不少诗送给这个,送给那个。满以为自己很快就会奉诏人朝,再次待诏翰林。结果却是自讨没趣,甚至自取其辱一个长流释放犯,有谁会荐举他,有谁敢荐举他呢?并且他已年满六十了,就是在位的人也该退休了。

李白只好又到处流浪,顺长江而下,重游金陵。金陵虽然江山依旧,但却已物是人非,几乎没有人还记得他是”赐金还山“的翰林学士,只知道他是一个穷困潦倒的刑余之人。李白所遭的冷遇就不难想象了。

时光荏苒,又是一年。暮春的一天,李白在街头遇到从甥高镇。虽是远亲,但在这人情似纸的金陵,也觉得格外亲热。特别是听说高镇当了多年进士,未得一官半职,正准备到陇西去从军。李白越发动了真情,便邀高镇到酒楼一叙。到了酒楼上,两人边谈边饮,边饮边谈,李白便将近年来受的窝囊气对着高镇款款道来,而且越说越上气:”都说天下太平了,国家中兴了。可是你这个进士却长期赋闲,无事可干;我呢,又老又穷,几乎是乞讨为生。不仅你我,好多贤才仍然不得其所。假若廉、蔺复生,恐怕三尺儿童都可以随便唾他呢!我们戴着这顶头巾干什么?还不如把它烧了!“说着,一把爪下头巾就掷在地下,又一脚踢了开去。高镇连忙给他拾起来,安慰他半天。最后酒保前来算帐,李白一摸身边,身无分文,只好把腰间的宝剑解下来抵了酒钱。又向店里讨了纸笔,写了一首《醉后赠从甥高镇》:

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江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黄金逐手快意尽,昨日破产今朝贫。丈夫何事空啸傲,不如烧却头上巾!君为进士不得进,我被秋霜生旅鬓。时清不及英豪人,三尺童儿唾廉蔺。匣中盘剑装錯鱼,闲在腰间未用渠。且将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

高镇看到最后一句,”醉归托宿吴专诸“,以为李白真要去结交游侠,找人来替他报仇雪恨。欲待劝他,又见他已酩酊大醉,只好扶他回去休息。第二天,高镇放心不下,又去看李白。此时李白酒已醒了,苦笑道:”这不过是醉后写诗,你竟当了真!“高镇说:”你不是说过诗以真为贵么?“李白说:”诗中之真贵在情,而不必实有其事。“一会以后,他又说道:”即使专诸再生,聂政复活,一柄宝剑,或一把匕首,就能削尽世上的邪曲,消却我胸中的不平么?“

这年初秋,贼势复炽,睢阳再陷。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出镇临淮,准备去收复睢阳,防止贼军南下。睢阳(今商丘)是李白多年往来客居之地,特别是和宗氏结婚以后,这一带更成了他的家园。所以消息传来,他禁不住的热血沸腾起来,忘记了他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竟决定立即赶往彭城行营,请缨杀敌。他想:

”李光弼军纪严明,战绩赫赫,不啻是汉代的周亚夫。若能在他帐下效力,哪怕把我这副老骨头抛在沙场也很痛快,总算偿了我报国的心愿,也雪了我蹭蹬一世的耻辱。“于是他把从酒店赎回来的宝剑擦了个锃亮,又把从古董店买来的戈矛上拴上一把红缨,还特地穿上待诏翰林时赐给他的宫锦袍,跨上从朋友处借来的一匹老马,就雄赳赳、气昂昂地从金陵出发了。他估计,到了彭城,李光弼一见他,一定会像汉代名将周亚夫得到大侠剧孟一样,兴奋地道:”李太白已在我幕中,我料定敌人的末日不远了!“谁知”亚夫未见顾“,”天夺壮士心“,李白走到半途,就连人带马都病倒了。

李白勉强挣扎着回到金陵,竟然无处可去。思来想去,只好就近投靠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官虽不大,却以篆书名闻天下。李白和他非亲非故,但彼此都闻名已久,估计不会被拒绝。

李阳冰热情的款待,使李白在穷途末路之际感到莫大的欣慰。但潜代已久的”腐胁疾“终于使李白倒床了。阳冰不惜重金延医诊治,但由于病人膏肓,一时难见速效。自秋至冬,李白淹卧病榻之上,眼看就快到年关。偏偏这时李阳冰任期已满,要离开当涂了。

李白自感不久于人世,便将后事托付给了李阳冰。李白唯一需要托付的后事就是他的诗稿,他希望阳冰为他编成集子,并代他作序。

李阳冰也觉得这是李白的临终嘱托了。他听了李白的身世,寄予深切的同情,他读了李白的诗稿,深受感动。他觉得李白的诗言浅意深,言近意远,言小指大,充分地继承和发扬了《诗》《骚》的优秀传统。这样的诗歌,不同凡响!所以他在序文的最后写道:”论《关雎》之义,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显然是把李白的作品喻为是当代的《诗经》和盛唐的《春秋》了。

李阳冰这篇序文最后署明的时间是:”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指的是序文定稿之日,并非李白逝世之期。

第二年春天,传来了安史之乱完全平定的消息,李白竟然战胜了病魔,从病床上起来了,而且接受了田家的邀约,拄着手杖,游历了城南的青山,还在归途中口吟小诗一首:”沦老卧沧海,再欢天地清……”

天地再清,李白却面临绝境。他既无俸禄,又无恒产,李阳冰临去时给他留下的生活费也将尽了。于是李白拖着衰病之躯又出游附近郡县,借以维持他短促的残生。

李白究竟死于何年何月何日,至今难以确定。只知道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正月,朝廷下诏,命天下各州府县荐举人才时,他曾受到荐举,官拜左拾遗,但诏书下达之日,他已离世。范传正所撰写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有这样的记载:“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殁而称官。呜呼,命欤!”据此推算,李白大概是在广德元年(763)冬天去世的,终年六十三岁。

李白在他最后一首诗《临终歌》中写道:

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在这首绝命辞中,他仍以大鹏自比。虽然为自己的壮志未酬发出悲叹,却对自己的诗歌作了豪迈的预言,预言他的诗歌将永垂不朽。

如今,这预言已实现,李白已成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诗歌已传诵全世界。

封建盛世使李白壮志凌云,才华盖世,又使他命运多舛,潦倒终身。历史似乎为了降大任于斯人,有意让他走遍了南北东西,让他到大风大浪中去搏击,让他尝尽了人生的甜酸苦辣,让他亲历了世事的盛衰治乱,从而他的多姿多彩的一生就成了时代的一面镜子,他的惊风雨、泣鬼神的诗歌就成了盛唐的《春秋》。他无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和杜甫一样:“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