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他是大明“炮神” ——宁远之战中的袁崇焕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4 01:14:58 0

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势不可挡,接连攻克大明很多座城池,直逼山海关。山海关往西南六百多里,就是北京城,山海关一破,大明就危险了!当山海关外的官民兵马全部奉命撤回关内之时,有一个人坚持带兵守山海关外的一座小城,他是谁呢?

1625年十二月,山海关北边的宁远小城一片纷乱,百姓背着行囊、抬着家具、牵着牲口,陆陆续续从城外往城内走去。

此时,宁远城楼上站着一个瘦弱的身影,此人个子不高,白白净净。他是镇守宁远的按察使 ——袁崇焕。

直到城门安静下来,城外空无一人,袁崇焕不紧不慢地问道:“城外百姓悉数进城了?”

“是,大人!”

“传我命令,出城放火!”

命令一下,一队人马高举火把,鱼贯出城,没过多久,宁远城外的郊野一片火光,所有的屋舍建筑,全部陷入火海,烧成灰烬。敌人还没来,为什么要自毁房屋呢?

袁崇焕这是要坚壁清野。坚壁,就是巩固城防,防止后金军队攻破城池;清野,就是清理郊野,把城外的房舍全都烧毁,让敌军只能在严寒的野外扎营。

一边是仅有一万多明军的孤城和从未指挥过一场战役的袁崇焕,一边是后金六万大军和四十多年来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坚壁清野真的有用吗?

第二年正月二十四日清晨,宁远城外冰天雪地,后金兵马已是漫山遍野,声势浩大,直直扑来;而宁远城中却鸦雀无声,城头之上,隔几步就有一块红布,大红布下似乎盖着什么庞然大物。就在后金军离城墙只有三四百步的时候,袁崇焕猛然大喝一声:“点火!开炮!”

十几块红布同时被掀起,迎风飘扬,红布下面是一尊尊黑黢黢的大炮!刹那间,炮声惊天动地,火药、铁砂四处飞迸,后金军队还没有冲到城墙下面,就被炮火炸得人仰马翻。炮声过处,后金士兵死伤无数。

这种大炮,是从荷兰进口的红衣大炮。古人称西方人为蛮夷,而荷兰人多为红头发,因此被称为红夷,这种大炮一开始被叫作红夷大炮。由于这些进口大炮十分珍贵,不使用的时候,往往覆盖着红布,久而久之,红夷大炮就变成了红衣大炮。这红衣大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轻而易举就可以将炮弹发射到两三里地之外,而且还能自由旋转角度。

城外,努尔哈赤见炮火如此猛烈,士兵们还没有冲到城墙下就被轰倒了一大片,当即喊道:“楯车 !”

他是大明“炮神” ——宁远之战中的袁崇焕

后金队伍后方,立刻推出了数十辆楯车。每一辆楯车有小半间房子那么大,车前和车顶有厚实的木板作为掩护,木板上钉着铁皮,铁皮上蒙着湿牛皮,别说普通的弓箭、火铳,就连红衣大炮也很难把它炸毁。每辆楯车配备二十五个士兵,他们带着武器、凿子、利斧、铁铲、尖嘴锄……一旦楯车开到城下,他们就利用车身的掩护,凿穿城墙或者挖通地道。

如果说红衣大炮是明军的守城之宝,那楯车就是后金的攻城利器。不到一盏茶的工夫,楯车已到达城下。然而这个时候,角楼上的红衣大炮缓缓转向,轰隆隆几声响,纵然楯车安然无恙,藏在车下的士兵却难逃一死。

努尔哈赤万万没想到,一座小小的宁远城,区区一万明军,竟然能把所向披靡的后金大军打得如此狼狈。

双方激战三日,胜负难分。然而双方谁都不肯收兵,天黑也继续激战。在冰雪世界里,冲天的火光使黑夜亮如白昼。袁崇焕一刻也不肯松懈,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此战必须胜!我要守住宁远城,守住北京城,守住整个大明!”

激战正酣时,强悍的后金军队居然顶着炮火,在城墙上凿开了几个大洞。一时间,后金士兵如洪水般涌入城内,很快就爬上了城头。

“堵住缺口!”袁崇焕下令。他冒着敌军“嗖嗖”的箭雨,冲上前去。忽然间,一支箭刺入他的身体,紧接着,第二支也刺入了。

“快带大人去治伤!”

“小伤,无妨!”

“大人!”

“不必再劝,这是命令!”

就这样,袁崇焕背负箭伤,依然在战场上奋力厮杀。士兵们见袁大人如此拼命,也都大声嘶吼着冲上前去,明军终于顶住了后金军队一拨又一拨的进攻。

夜已经深了,炮火仍然不绝。明军发现了敌军后方的指挥中心所在并开炮攻击。轰隆一声,喧嚣的夜似乎瞬间安静了。

不久,后金军队的攻势就停止了。接着,后金大军撤退了。

历史对于这个瞬间的记录不是很明确,明军击伤的有可能就是努尔哈赤本人,他似乎是受了重伤,才下令撤军。撤军路上,努尔哈赤对几个儿子说:“我自二十四岁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宁远城,就打不下来?”这可能是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唯一的一场败仗。

八个月后,努尔哈赤郁愤而死。

宁远之战是明朝自萨尔浒大战之后,对后金的第一场胜仗。战后,大明人心大振,消息传到北京,文武百官欣喜若狂,皇帝下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袁崇焕也因此一战成名,被人称为“炮神”。之后,他还取得了宁锦大捷,却因不得魏忠贤欢心而辞官回乡。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718.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