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通俗讲史

两千年前的“影帝” ——新帝王莽

历史大观园 通俗讲史 2020-06-23 23:02:49 0

西汉自成帝起,刘邦打下的江山逐渐旁落到以孝元皇后王政君为核心的王氏外戚集团手中。

一个寒冷冬日的午后,一乘小轿进了大司马府。

管家赶忙上前迎接。从轿子里下来一位身着官服的男子,此人相貌俊朗,仪表堂堂,他复姓淳于,单字名长(zhǎng),字子鸿。这个淳于长可不一般,年纪轻轻就位列九卿,执掌朝中大事。

淳于长一脸焦急:“舅父身体可好些了?”

“回大人,老爷刚服下汤药,现在正在休息。”

淳于长点了点头,匆忙向屋子里走去。

刚到门口,他突然停下来,用手指头蘸了蘸口水,往眼角处一抹,然后嘴角往下一抹,看上去就像刚哭过一样。

淳于长简单地给自己画了一个哭丧的妆,然后撩开门帘,径直向内室走去。他速度很快,可是这么一快,就和里面出来的人撞了个正着。

咚的一下,两个人跌倒在地。

“哎呀,何人如此莽撞!”

“表兄啊?”

淳于长捂着额头一看,与他相撞的这个人也是身着官衣,却长得极丑,大嘴巴,金鱼眼,哎哟!这不正是他平日里最看不顺眼的那个表弟王莽——王巨君嘛!

“巨君,你怎么在这啊?”

还没等王莽回答,就听内室传来微弱的咳嗽声。

“咳咳……是子鸿吗?快进来!”

淳于长闻言,赶忙收起了鄙夷之色,起身整了整衣衫,不顾跌坐在地上的王莽,径直向屋内走去。

“舅父,您可好些了?”

床榻上斜倚着一位老人,他就是淳于长的舅父,王莽的叔父,当今位倾朝野的大司马——王根。

淳于长瞥见床边的椅子上,放着残留着药渣的空瓷碗,心中顿时了然,看来早已有人抢在自己前面扮演“孝子贤孙”了!他心里不免冷哼了一声:“哼!又让王莽这小子抢了头功!”

那这两个人为什么一定要抢着尽孝呢?因为在汉朝有一种做官、升官的重要途径,叫作举孝廉。也就是说如果你孝顺长辈或洁身自好的名气非常大,就很有可能被举荐做官。名气越大,很有可能做的官也越大。淳于长父亲的宗族,没有什么权势,但他母亲王家的宗族地位显赫,所以封爵拜官全靠显赫的母族王家来实现。所以,他十分巴结自己的舅父。

而王莽虽然是世家子弟,但是自己的父兄早亡,母亲和嫂子相依为命。王莽从小就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学会了察言观色,对自己那些有权势的叔伯,他总是极尽谦和恭敬。

长辈病重,王莽日夜伺候在旁,这已不是第一次了。十四年前,汉成帝年间,他也是这样衣不解带,日夜伺候伯父王凤,孝顺程度甚至超过了伯父的亲生儿子。所以,王凤感动于他的孝顺恭敬,临终前为他谋到了第一份官职——黄门郎。这一年,王莽二十四岁。后来,另外一位叔父王商,也感受到了王莽品德之高尚,居然主动提出来把自己的爵位让给王莽,还把自己的封地分出一块给了王莽。

王莽封侯拜官之后,依然表现得谦和、孝顺。比如说,王莽有个侄子比他的儿子年纪要小得多,但是王莽坚持先给自己的侄子完婚,才让自己的儿子结婚。在儿子婚宴当中,高朋满座 ,王莽居然故意中断了几次宴会,跑去伺候母亲喝药。当然了,伺候母亲喝药是对的,但是把伺候母亲喝药这件事弄得众人皆知,就别有深意了。他总是把赏赐分给别人,谁有困难都主动去帮助。不仅是对王家人,对其他人也是这样。整个大汉王朝,但凡知道有王莽这个人的,都知道,此人是一个品德高尚的完人。

这一次,叔父王根病重,王莽第一时间来到王根的府内,开始“上班”了,他依然夜以继日,端汤送药,忙进忙出。不一样的是,这一次他有了淳于长这个竞争对手。

两千年前的“影帝” ——新帝王莽

王根这场病,生得好长啊,一连病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当中,王莽与淳于长算是耗上了,两个人争着照料王根,吃喝拉撒,全部亲力亲为。只要有淳于长在,王莽一定在。而只要王莽在,淳于长就一定在。两个人都不希望自己不在的时候对方在。表面上,两个人一起守着叔父,实际上,他们都在盯着自己的对手。

一天两天没关系,十天半月也能坚持,可两个人万没想到,这位大司马病了快半年了。半年来,这两位白天得处理政事,晚上还得来司马府上“护士班”。熬来熬去,熬来熬去,终于有一个人熬不住了。

淳于长此时此刻要比王莽的官位高出很多,应该说他是大家默认的大司马接班人。大司马王根一病半年,病的时间越长,认为淳于长马上要接班的人就会越多。于是,到淳于长的府里边送礼、奉承、巴结的人越来越多了。

慢慢地,就连淳于长自己都相信,大司马这个位置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于是他就放松了警惕,去王根家伺候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得意之中的淳于长忘了,在他背后还有一双眼睛,时时刻刻地盯着他!

王莽依旧每天到大司马府“上班”。有一次,他给叔父喂药的时候,小声嘟囔了一句:“表兄还真把自己当大司马了,暗地里还给人许愿封官呢!”

闻听此言,王根一口药都吐出来了:“咳咳……你说什么?”

“没什么,没什么,表兄,表兄就是有点着急……”

“他着什么急呀?老夫还没死呢!”

王莽赶紧放下药碗,一手扶住叔父,一手给他抚背。

“哎呀!小侄失言,还请叔父暂息雷霆之怒!您身子要紧啊!”

“你跟我说说,他是怎么着急的?”

“我……”

“你说!我让你说,你就说!”

“好,好,叔父莫气,叔父莫急,我说。表兄目无君上,调戏陛下的废后,这件事,不用我说,已经传遍京城了;他还四处宣扬,您……您去世后他就会继任大司马!现在,每天到他府上送钱的人,络绎不绝 。据说,但凡是送钱的,都会在日后被封官。”

王莽一边说,一边观察王根的神情,只见老爷子的牙关咬得越来越紧,王莽的嘴皮子也是越来越快!他一口气说下去,说出了淳于长几十条罪状。这些话,不知道他已经在心里反复念叨了多少遍,王根听得痛心疾首,他不停地以手砸床:“你何不早说?”

“叔父,表兄虽然犯下大罪,但毕竟我们血脉相连,巨君还是希望表兄能改邪归正,巨君也怕叔父听了这件事,把身子气坏了。”

“唉!罢了,罢了。此子不可留也。”

当天,王根就让王莽立刻奏请皇帝,革除了淳于长的一切官职,勒令他回封地反省。

淳于长的政治生命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从今以后再没有登上过历史舞台。没过多久,王根去世了。因为没有了竞争对手,王莽顺利地当上了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一年,王莽三十八岁。

做上了大司马,王莽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打扮成圣人。当然,他也确实做了不少好事。比如带头捐钱,捐土地。他还奉劝掌权的太后效仿文帝穿粗布衣服,勤俭节约。对待自己的亲人和骨肉,王莽则表现得无情甚至残忍,他一步一步剥夺了自家兄弟的官位,甚至逼死了自己的两个儿子,而他“刚正不阿”“大义灭亲”的品格也被众人皆知了。

后来,汉平帝驾崩,两岁的孺子婴被立为太子。自然,两岁小孩无法治理国家,王莽就当上了摄政王。当上摄政王之后,他给自己起了一个自称,叫作“予 ”。要知道,自古以来,只有皇帝才有专属的自称——朕,王莽这个时候给自己起了这么一个特定的称谓,不许别人再用这个字,所有人都能看出来王莽的野心了。

据史料记载,在王莽摄政后的某一天,有人在汉高祖庙找到了一个铜匣子。这铜匣子里装着两个书简,其中一册是“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赤帝”指的就是汉高祖刘邦,“某”就是刘邦自己,“予”指的就是王莽,也就是说,是汉高祖要王莽接受汉朝的印玺,并且给他列出了十一个辅佐王莽的大臣名单。这名单特别神奇,里面不光有朝中的文臣武将,而且还有看城门的小官,甚至有卖饼的小贩。从这份随机的名单看来,王莽做皇帝,那就是天意啊!

于是,王莽一边推辞着,一边在群臣的劝说、百姓的拥戴和天意的召唤下,接过了两岁小孩禅让的皇位,当上了新朝的皇帝。

后来,唐朝诗人白居易有诗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cuàn)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诗颇具哲理,意思是说,玉是好是坏,要多烧一些时间才知道,人是好是坏,也要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够分辨。如果周公姬旦刚当上摄政王就死了,还没来得及帮助周成王治理国家,那他一定会留下篡权夺位的骂名。同理,如果王莽在没篡位时就死了,那他留下的就是“谦谦君子”圣人的美誉。一个人是善是恶,是真是伪,太难分辨了。这首诗告诉我们:如果想全面认识一个人、一件事,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lstkp/11561.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