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10:42:17 0


攻略河南

得知刘裕去世的消息,北魏主拓跋嗣不由得深深地松了口气——仿佛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的孙猴子终于重获了自由。

之前由于畏惧刘裕的威名,他一直没有向南扩张,甚至连原本属于北魏的滑台也没敢讨回,憋气几乎憋成了内伤,现在他总算觉得自己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他当即决定出兵进攻刘宋,目标是刘裕前几年刚从后秦和自己手里夺取的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滑台(今河南滑县)等地。

我不但要让你把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拿了我的给我还回来,还要讨回利息,而且是年息高达1000%的高利贷!

崔浩以礼不伐丧为由劝阻拓跋嗣不要攻宋。

拓跋嗣不听:当年刘裕也是在姚兴刚死的时候一举灭掉的秦国,现在刘裕死了,我讨伐宋国,有何不可?

崔浩依然苦苦相劝:那是不一样的,当初姚兴死了,姚兴诸子相争,内讧不断,所以刘裕才乘机讨伐,而现在宋国内部无隙可乘,不好比的。

但拓跋嗣还是不从——什么无隙可乘!刘裕死了就是最大的可乘之隙!

他任命司空奚斤为主帅,统领大将周几、公孙表等人率军南下攻宋。

南征大军出发前,群臣在殿上讨论用兵策略,究竟是该先攻城还是先略地。

奚斤认为应该先攻城,崔浩又不同意:南人擅长守城,当初苻坚攻襄阳打了一年多都没拿下。我们以大军攻城,如果不能很快攻克,会大大影响士气,敌军如果不断增援,我们就危险了。不如把大军迅速推进到淮河北岸,夺取淮北土地,这样一来,洛阳、虎牢、滑台等地孤悬我军后方,早晚会是我们的囊中之物。

但公孙表等将领都赞同奚斤的看法,认为必须先攻城。

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拓跋嗣最终听从了他们的意见。

公元422年10月,奚斤率步骑2万,渡过黄河,进攻滑台。

刘宋滑台守将王景度一面固守,一面向驻在虎牢的司州刺史毛德祖求援。

毛德祖派部将翟广率军3000前去增援。

在宋军的顽强防守下,北魏军损失惨重,却毫无进展。

见前方战事不利,拓跋嗣又亲率5万大军南下助战。

11月,在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奚斤终于攻下了滑台,随后乘胜西进,攻打虎牢。

宋军虎牢守将毛德祖毫不畏惧,不仅力保城池不失,还多次主动出击,重创北魏军。

除了有勇,他还有谋。

由于之前在北方时和北魏将领公孙表有旧交,他知道此人诡计多端,不可小视,便想出了一个借刀杀人之计。

他多次写信给公孙表叙旧。

出于礼节,公孙表也给他回了信,当然大多是“德祖兄,别来无恙”之类的套话。

然而,就像一般用户不会注意到很多恶意软件设下的后门一样,公孙表也没有注意到毛德祖设下的后门——信里的不少地方都有些涂涂改改。

不久毛德祖偷偷让人给奚斤透露消息,说公孙表和毛德祖暗中往来,图谋不轨。

奚斤把公孙表找来,询问是否真有此事。

为了显示自己的坦诚,公孙表慌忙把毛德祖给自己的信全都交给奚斤查看。

但奚斤看到信上有很多涂改得一塌糊涂的字迹,却顿生怀疑之心——你这不是欲盖弥彰吗?

他立即秘密向拓跋嗣汇报了此事。

拓跋嗣本来就对公孙表极为不满——当初就是他坚持要先攻城,搞得自己损兵折将,现在闻知这件事后自然更是恼火,便马上下令处死了公孙表。

随后拓跋嗣又多次派兵增援奚斤,虎牢城外的北魏军越来越多,攻势也越来越猛烈。

然而面对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般的毛德祖,北魏军依然只能一次次地铩羽而归。

不过,尽管在虎牢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但作为一个合格的领袖,拓跋嗣的大局观颇强,并不会只盯着一城一地的得失不放。

在围攻虎牢的同时,他还派黑槊将军于栗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率军进驻河阳(今河南孟津),准备伺机夺取洛阳,接着又开辟了东线战场——命大将叔孙建领兵从平原(今山东平原)渡过黄河,目标是刘宋的青州(治所东阳城,今山东青州)、兖州(治所今山东东阿)一带。

见北魏军势大,刘宋兖州刺史徐琰不战而逃,泰山(山东泰安)、高平(山东巨野)、金乡(今山东金乡)等郡全都落入了北魏手中。

一时间,刘宋帝国北部边境狼烟遍四起,到处告急。

刘宋朝廷派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徐州刺史王仲德率军前去救援。

但形势依然在不断恶化。

公元423年正月,北魏于栗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部攻占洛阳。

东线的叔孙建部也顺利夺取了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进逼东阳城。

刘宋青州刺史竺夔据城死守。

3个月后,檀道济、王仲德等人的援军终于来到了离东阳城不远的临朐(今山东临朐)。

叔孙建闻讯率部往滑台方向撤退,随后又向西到虎牢城外与奚斤会合,与其一起攻打虎牢。

此时虎牢城已经被包围了200多天,几乎无日不战,城中的宋军将士虽然英勇抗击,不断重创北魏军,但对方的援军一直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般滔滔不绝源源不断,杀敌一千,又来三千,越打越多,越打越强,而宋军却得不到任何补充,战死一个就少一个。

这是一场极其不公平的对决——对方的筹码无限供应,而你的筹码却十分有限!

这也是一场看不到希望的对决——就算你的胜率达到惊人的90%,等待着你的依然只能是悲剧!

到这个时候,城中的精锐大多已经阵亡,但毛德祖依然不肯放弃。

外城被攻破了,他就在里面再筑了3道内城。

新筑的内城又被北魏军占领了两道,他还是凭借最后一道城墙死守不降。

在拓跋嗣的亲自督战下,北魏的倾国之师对小小的虎牢城不分昼夜地持续猛攻,城中的宋军将士根本得不到休息,眼睛都生了疮,但因为毛德祖深受士兵们爱戴,始终没人有叛离之心。

当时宋军将领檀道济、刘粹、沈叔狸等人都率军驻扎在离虎牢不远的地方,却因惧怕北魏军的强大,都不敢前去救援。

到闰4月23日,虎牢城终于被北魏军攻破。

将士们劝毛德祖突围逃生,但毛德祖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我发誓与此城共存亡!

城陷了,他就巷战;马死了,他就步斗;枪断了,他就用佩剑;剑折了,他就肉搏;没力了,他就念咒语:画个圈圈诅咒你……

由于他的忠勇赢得了敌人的敬佩,拓跋嗣下令不准任何人伤害他,最终毛德祖没能实现自己战死沙场的愿望,力竭被擒。

此战之后,刘宋的司州、兖州、豫州等郡县全部被北魏占领,刘裕北伐后秦的成果至此全部丧失——关中被胡夏所得,包括洛阳在内的河南各地则落入了北魏囊中。

一波三折灭胡夏

不过,在此次南征中,北魏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除了大量的战斗性减员,死于疾疫的也有十分之二三。

更严重的是,这场战争也极大地损伤了拓跋嗣原本就不大健康的身体。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拓跋嗣和其父拓跋珪一样都喜欢服用寒食散,药性频频发作,因此虽然他年纪尚轻,却一直疾病缠身。

也正是因为身体不佳,精力不足,他早在前一年就接受了崔浩的建议,立长子拓跋焘为太子,并让他监国,作为国家的副主,协助他处理政事。

公元423年11月,拓跋嗣因病去世,享年32岁。

年仅16岁的太子拓跋焘随即继位,是为北魏太武帝。

年轻的拓跋焘很快就表现出了他非同寻常的一面。

公元424年8月,北方的柔然可汗大檀趁北魏政权更迭之机,率军南下大举入侵——在他的眼里,治安总是在两地交界处最为薄弱,政权总是在两君交替时最为虚弱。

柔然军攻占了北魏旧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大肆烧杀抢掠。

拓跋焘闻讯亲自率轻骑兵前去救援。

他昼夜兼行,仅用了三天两夜就赶到了前线,与敌军交上了火。

但由于初出茅庐,缺乏经验,拓跋焘此行所带的部队并不多,而他的对手却是大檀所率的柔然主力,很快他和他麾下的北魏军就陷入了柔然人的重围。

按照惯用“夸张”(也可以说是“吹牛不上税”)这种修辞手法的《魏书》记载:

当时拓跋焘本人所在的位置竟然被围了五十多重!柔然骑兵的马头都已经碰上了拓跋焘坐骑的马头!

这样的局面,对马的感情交流比如说接吻十分有利,但对拓跋焘的人身安全却是万分不利——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眼看拓跋焘就要英年早逝以“最年轻的战死沙场的皇帝”而名垂青史,周围的北魏将士都大为恐惧,但第一次踏上战场的拓跋焘却毫不惊慌,泰然自若,表情依然是那么从容,目光依然是那么坚毅,似乎他看到的根本不是生命危险,而是风光无限!

他这种英勇无畏的表现,如惊涛骇浪中的定海神针安定了北魏军的情绪,如漫漫黑暗中的闪亮灯塔照亮了北魏军的前程,如茫茫沙漠中的突降甘霖滋润了北魏军的心灵。

在他的带动下,北魏军信心大振,勇气倍增,人人都奋不顾身,个个都英勇无比。

柔然人的作战原则向来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只捏软柿子,不碰硬骨头”,看见北魏军实在不好惹,他们逐渐萌生了退意。

在激烈的战斗中,柔然军中旗帜性的大将——大檀的侄子于陟斤被流箭射死,这成了压垮柔然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再也无心作战,很快就如过境的台风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拓跋焘就这样创造了奇迹,完成了可能性只有0.001%的大逆转!

如果说莫扎特是为了音乐而生的,马拉多纳是为了足球而生的,徐霞客是为了旅游而生的,那么,拓跋焘就是为了打仗而生的!

在他的眼里,战场比游乐场还要好玩,打仗比打游戏还要有趣,他喜欢战争,享受杀戮,酷爱亲自出马东征西讨,嗜好亲冒矢石南征北战。

《宋书·索虏传》中这样描述这位北魏皇帝:(拓跋焘)壮健有筋力,勇于战斗,忍虐好杀,夷、宋畏之。攻城临敌,皆亲贯甲胄。

他是天生的战争狂人!

就像游戏狂人总是渴望通过一次次的打怪完成通关,他无比渴望通过一场场的战争,去征服所有不服,完成统一整个北方的大业!

当然,在这之前,他先要打服柔然,安定自己的后方。

公元424年11月,拓跋焘命大将长孙翰、尉眷率军北上,攻打柔然,大获全胜。

第二年10月,他又亲自率军北征,兵分五路,再次讨伐柔然。

见北魏军声势浩大,柔然各部大为惊慌,仓皇向北逃窜。

经过这两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柔然人见识到了拓跋焘的厉害,一时不敢再轻举妄动。

这让拓跋焘得以腾出手来,开始推进自己的统一大业。

当时的北方大地,除了北魏帝国外,还有4个比较大的政权:胡夏、北燕、北凉、西秦。

与10年前相比,少了3个国家:后秦、南凉、西凉。

后秦亡于刘裕,这个我们之前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南凉亡于西秦。

话说南凉主秃发傉檀继位后,一直穷兵黩武,连年与周边的北凉、西秦等国作战。

然而好色者并不一定就威猛,好酒者并不一定就能喝,好战者也并不一定就善战。

秃发傉檀的战绩如车祸现场般惨不忍睹,屡战屡败,越打越衰,后来甚至连其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也被北凉攻占,只好迁到了乐都(今青海海东乐都区)。

公元414年,在秃发傉檀西征鲜卑乙弗部的时候,西秦主乞伏炽磐率军乘虚而入,攻占了乐都。

秃发傉檀无处可去,只好投降了西秦,后被毒死。

立国18年的南凉就此灭亡。

西凉则是被北凉所灭。

公元417年,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病死,其子李歆继位。

公元420年,李歆听说北凉主沮渠蒙逊率军攻打西秦,便打算效仿乞伏炽磐灭南凉之计,率3万兵马前去偷袭北凉。

不料这正中沮渠蒙逊的下怀——其实他打西秦是假,诱西凉才是真。

得知李歆出兵,他立即迅速回军,同时却放出风声说他还在西秦境内作战。

李歆闻讯大喜,率部继续进军,结果在都渎涧(今甘肃张掖西)中了沮渠蒙逊的埋伏,最终全军覆没,李歆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随后沮渠蒙逊又乘胜进军,攻克了西凉都城酒泉。

但李歆的弟弟李恂不久又夺取了敦煌,继续打着西凉的旗号与北凉对抗。

公元421年,沮渠蒙逊率军攻占敦煌,李恂自杀。

西凉至此彻底灭亡,立国22年。

当然,西凉、南凉这样的偏远小国就算现在还继续存在,相比庞大的北魏帝国,也不过是弹弓比大炮——完全就不值一提。

在此时的拓跋焘眼里唯一还能算个对手的,是盘踞在关中一带的胡夏帝国。

不过,在攻取长安后的这几年,胡夏皇帝赫连勃勃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他天生狂妄自大,虽然什么事都不干,但什么牛都敢吹——他亲自给都城统万的4个城门命名,东门为招魏门,南门为朝宋门,西门为服凉门,北门为平朔门。

除了特别自大,他还特别残暴。

就像现在人随身总是带着手机一样,他无论走到哪里,他身边都带着弓和剑。

每次心情不爽的时候,他就亲自动手,杀人泄愤。

他的各种刑罚琳琅满目,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他办不到的——群臣中有斜眼看他的,他就挖掉其眼珠;有笑他的,他就用刀划开其嘴唇;有敢进谏的,他就拔掉其舌头……

他不仅杀人随心所欲,处理政事也是同样随心所欲——甚至连换太子也比换衣服还随意。

他本来已经立了长子赫连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为太子,但后来又喜欢上了小儿子赫连伦,便马上决定废掉赫连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改立赫连伦。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赫连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主,当然不会乖乖从命。

得知此事后,他立即从驻地长安领兵北上,攻打统万。

赫连伦受命率军迎击却兵败而死。

关键时刻,赫连勃勃的第三子赫连昌挺身而出,击败赫连十六国风云——战争狂人拓跋焘,将其斩杀。

凭借立下的这个大功,赫连昌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胡夏帝国新的太子。

公元425年8月,赫连勃勃在统万去世,享年45岁。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从一个国破家亡的浪子,到一个称雄西北的开国君主,这世上有几人能够做到?

他的一生也充满了罪恶——对他来说,杀人比杀鸡还要随便,背叛比吃饭还要寻常,承诺比一元面额的津巴布韦币还要廉价!

他是无可置疑的人杰,但也是如假包换的人渣!

赫连勃勃死后,太子赫连昌随即继位。

赫连昌年轻气盛,颇有建功立业之心。

当然,秉承父亲传下来的“欺软怕硬”的优良传统,东面强大的北魏他是不敢主动去招惹的,只能把注意力放在了西面。

在那里,凉州诸国中硕果仅存的西秦和北凉两国为了争夺霸主之位一直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426年8月,西秦主乞伏炽磐率部讨伐北凉,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位于北凉腹地的西安(今甘肃张掖东南)。

北凉主沮渠蒙逊一面拼命抵抗,一面向胡夏帝国求援,请求赫连昌乘西秦国内空虚之际,出兵攻打西秦国都枹罕(今甘肃临夏)。

赫连昌对此求之不得,自然立即答应,他派大将呼卢古、韦伐等人率军西伐,目标直指枹罕。

正如螳螂捕蝉的时候不会想到黄雀在后,他也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乘虚偷袭西秦的时候,有人会乘虚来打他自己!

此人正是北魏国主拓跋焘。

事实上,在赫连勃勃死去的消息传到北魏后不久,两征柔然刚刚班师的拓跋焘就已经把讨伐胡夏列入了议事日程。

他召集群臣商议。

老臣长孙嵩对此表示反对:不可,统万城极其坚固,易守难攻,如果我军久攻不下,柔然得知后乘虚入寇,那我们可就麻烦了。

崔浩则站出来力挺皇帝:臣夜观天象,发现近年来火星一直在羽林一带运行,这表示秦地的国家将会灭亡,而且今年金木水火土五星同时出现在东方,有利于向西讨伐。这是上天在指示我们,机不可失!

这番话正合拓跋焘之意,他当即拍板决意西征。

但长孙嵩依然坚持己见:陛下,这样真的很危险!

拓跋焘不听:该冒的险总还是要冒的。不倒翁虽然不会摔倒,但也不会前进一步!

而不识相的长孙嵩却还是不肯罢休,还在喋喋不休。

拓跋焘的忍耐力就和早泄患者的持久力一样——是极其有限的,他哪里受得了这些,很快就勃然大怒,大脑内指向“暴虐”分区的开关也被瞬间接通。

他当即命武士把长孙嵩的头按在地上,狠狠地羞辱了一番。

长孙嵩是北魏开国元老,历仕三朝,年高望重,在拓跋焘的父亲拓跋嗣继位时就曾名列“八公”之首,是朝中首屈一指的重臣,连他都遭到了如此的下场,还有谁敢再反对?

当年10月,拓跋焘命司空奚斤率军4.5万人南下攻打河东重镇蒲坂(今山西永济),大将周几率军一万奔袭关中西面的门户陕城(今河南三门峡西),随后再合兵一处,夺取长安。

他自己则亲率主力直扑胡夏国都统万城。

11月初,拓跋焘的大军抵达了黄河重要渡口君子津(今内蒙古清水河西北)。

当时正好寒潮骤至,气温骤降,河面被冻得严严实实,拓跋焘大喜,当即率两万轻骑踏冰渡过黄河,随后日夜兼程,驰往统万。

11月初七,北魏军如神兵天降般出现在了统万城下。

这一天正好是冬至,夏主赫连昌当时正在大宴群臣,酒酣耳热之际,突然闻知北魏来攻,他不由得大吃一惊。

不过自恃战斗经验丰富的他还是马上决定率部出城迎击——古有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今看本皇我热菜退魏军!

但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醉驾出战的他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回。

北魏禁军将领豆代田在城门没来得及关闭之际混入城内,一路锐不可当,如入无人之境,一直杀进了夏主的西宫,还一把火烧掉了西宫门。

赫连昌调集大军对他进行围剿,他这才从容逾墙而出,全身而退。

拓跋焘对豆代田的勇猛大加赞赏,加封他为勇武将军。

当天夜里,北魏军在统万城北宿营。

为了激怒赫连昌,诱使其出城决战,第二天,拓跋焘下令分兵四出,在统万城外到处烧杀抢掠。

但赫连昌并未上当,一直龟缩在城内,摆出一副死守的架势。

拓跋焘知道,自己麾下这两万轻骑虽然擅长野战,却没带任何攻城器具,要让这些人去攻克坚固异常的统万城,就如同让在水中所向无敌的鲨鱼上岸去和老虎搏斗一样——不仅用非所长,而且毫无胜算!

因此他并没有一意孤行继续攻城,而是下令带着掳掠来的数万百姓班师回国。

和皇帝拓跋焘亲自统率的北路军相比,奚斤、周几等人所率的北魏南路大军则取得了更大的战果。

当然了,考试能得高分,有时不一定是水平有多高,而是因为题目太简单。

南路军这次能大获全胜,主要也是因为对手的表现实在太废柴。

北魏军离对方还有几十里地呢,驻守陕城的胡夏弘农太守曹达就已经弃城而逃,周几因而得以长驱直入,轻松突破潼关天险,进入关中腹地。

胡夏的蒲坂守将赫连乙斗也是个胆小鬼,得知北魏军奚斤所部大举来攻,他慌忙派使者到统万求援。

当时北魏军刚刚包围了统万城,看到城外刀枪如林,杀声震天,使者的裤裆顿时就湿了,哪里还敢靠近,只隔着十八里地远远瞥了一眼就马上回去报告:统万方面自身难保,咱们还是自求多福吧!

赫连乙斗大惊,连京城都快保不住了,那我还在这里卖什么命呀,便立即弃城逃往长安。

驻守长安的是夏主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助兴,听赫连乙斗一讲,他也吓坏了。

双怂合璧,其怂状自然更是无人可比。

两个人一合计,居然觉得长安也不保险,马上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放弃了长安,一口气狂奔了500里,一直逃到了安定(今甘肃泾川)。

转眼间,所有胡夏守军就从长安消失得无影无踪,仿佛一个无声无息的屁,连一丝痕迹都没留下。

奚斤就这样捡了个超级大便宜,不费一枪一弹就轻松拿下了长安!

由于此时周几在军中病死,奚斤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北魏南路军的最高统帅。

北魏军声势大振,不仅关中各地纷纷归附,连北凉的沮渠蒙逊也遣使表示臣服。

这么糊里糊涂就丢了关中,赫连昌当然不肯甘心。

第二年刚刚开春,他就派自己的弟弟平原公赫连定(赫连勃勃第五子)率夏军主力南下关中,企图重新夺回长安。

得知这个消息后,拓跋焘立即下令砍伐树木,制造攻城器械,并在君子津修建浮桥,准备趁胡夏军主力不在、长安空虚之机,再次发兵攻打统万城。

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后,拓跋焘终于出手了。

他自领中军,同时命司徒长孙翰率3万骑兵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拓跋遵之子)领3万步兵为后继,南阳王拓跋伏真等人则负责率军护送攻城器械,浩浩荡荡杀向统万。

5月,北魏军在君子津渡过黄河,随后进至拔邻山(今内蒙古准格尔旗南)。

在那里,拓跋焘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留下大部队和全部辎重、器械,由他本人亲率3万轻骑前去突袭统万。

群臣都非常不解,每个人心头都缠绕着十万个为什么:都知道轻骑兵不利于攻城,为什么还要这么做?你花这么大力气打造攻城器械,为什么现在又不用?难道是钱太多烧的,把脑子给烧开锅了?……

拓跋焘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解释说道:用兵之道,攻城是最下策,不到万不得已应尽量不用。如果我们带着大批步兵和攻城器械开进到城下,对方知道我们要攻城,一定会坚守到底。如果一时攻不下来,对方又坚壁清野,我们粮尽兵疲,情况就不妙了。不如用骑兵直抵城下,再故意示弱,引诱对方与我们决战,一定能得手!

这下群臣当然就无话可说了。

到达统万附近后,为了迷惑赫连昌,拓跋焘把大部队隐藏在山谷中,故意只带了少数骑兵来到城下挑战。

可惜他非但没有盼到赫连昌出战,反而先盼到了一盆冷水。

有个刚投降北魏的胡夏将领给拓跋焘提供了这么一个情报:夏主赫连昌听说魏军将至,曾派人征召赫连定回师,但赫连定却认为统万城坚固异常,只要专心守城,一时半会不会有事,等他平定了奚斤再回师夹击魏军。故而赫连昌决定坚守不出,等待弟弟回军。

这对拓跋焘来说当然不是个好消息。

但他并不愿就此放弃。

他先是令部队撤退以诱使对手追击,接着又让大将娥清率5000骑兵在城外到处掳掠,以激怒对手。

然而,这回赫连昌似乎成了坐怀不乱的柳下惠——无论面对什么诱惑,他都毫不心动,毫无行动,始终抱定自己的龟缩战术不动摇。

但拓跋焘知道,赫连昌毕竟不是柳下惠,而是个普通的男人。

他之所以没有动心,也许只是因为诱惑还不够大。

既然如此,那就给你来个性感迷人的绝色美女吧,看你还能不能坐得住!

于是,接下来就发生了下面的这一幕:

有个北魏士兵叛逃到了胡夏,向赫连昌汇报说,北魏军的粮食已经吃尽了,只能以野菜为食,他们的后勤辎重、步兵和攻城器械都远在几百里之外!

赫连昌果然把持不住了——北魏军已经断粮,这是个乘人之危的好机会。而且,如果现在不打,等北魏的后续部队来了,那可就不好打了!

千里马常有,这样的战机可不常有!

第二天,他亲率3万步骑出城,直扑北魏军。

见胡夏军来势汹汹,长孙翰建议说:夏军的步兵方阵密集严整,难以攻破,我们应避其锋锐才行。

拓跋焘反驳道:我们之所以大老远地跑来,本来就是要引诱他们出战的,现在他们来了,我们如果再避而不打,那岂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不过,话是这么说,拓跋焘也知道胡夏军现在气势正盛,正面硬拼显然并非良策。

他下令诈败诱敌。

见北魏军不战而逃,赫连昌不由得大喜——看来昨天得到的情报没错,北魏军果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他把部队分为左右两翼,对北魏军紧追不舍。

追了五六里地后,胡夏军本来紧凑密集的阵形逐渐出现了松动。

队伍越拉越开,越来越散——从开始的方形变成了一会儿S形一会儿B形,从开始的铁板一块变成了散沙一盘。

拓跋焘觉得战机已到,正打算发令反攻,没想到此时天气突变,从东南方向刮起了大风。

一时间,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刚才还是阳光明媚的天空像是被一支饱蘸浓墨的狼毫一笔涂黑,能见度不到一米五!

北魏军中有个精通术数的宦官赵倪,见此情景连忙对拓跋焘说:风从敌人那边吹来,我们逆风,敌人顺风,这说明天不助我!陛下还是先退兵回避,来日再战吧!

此时崔浩正在拓跋焘身边,当即怒斥他道:你这是什么话!我们早就定好了作战计划,怎么可以在一日之内说变就变!敌军贪功冒进,前后脱节,正是我们克敌制胜的好机会。刮风下雨全看我们怎么利用,怎么能够认为一定就会对我们不利!

崔浩所言正合拓跋焘之意。

他马上下令把全军分为左右两队,掉转方向,对胡夏军发起猛攻。

和以往一样,这次他还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激战中,拓跋焘的坐骑马失前蹄,他被摔下马来,险些被胡夏军擒获——幸亏他身边的护卫拓跋齐(拓跋焘的远房族兄)极力苦战,死死护住了他,他才得以幸免。

随后拓跋焘重新上马,挺起一枪,刺杀了胡夏尚书斛黎文,接着一下子又连续击杀了10多名敌军。

他越战越勇,越战越爽,越战越兴奋,沉醉在杀戮快感中的他连手掌被流矢击中也全然不顾。

皇帝都如此拼命,北魏军中还有谁敢不尽全力?

很快胡夏军就全线崩溃,败退下来。

北魏军乘胜追击,大获全胜,斩杀敌军万余人。

在北魏军的穷追猛打下下,胡夏主赫连昌竟然慌不择路,走偏了方向,导致没能逃回城内,无奈只好带着少数残兵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

而世间的事往往是会阴差阳错的。

有的人本该近视却偏偏不近视——比如看书看手机毫无节制的我老婆,有的人本不该近视却偏偏近视了——比如极其注重用眼卫生的我;有的人本该进城却偏偏没有进——比如赫连昌,有的人本不该进城却偏偏进去了——比如拓跋焘!

当时拓跋焘杀得兴起,一路不管不顾地追逐败兵,居然不知不觉地杀到了统万城内!

由于他冲得实在太过靠前,跟进来的北魏军很少,只有拓跋齐等少数几个随从。

虽然当时拓跋焘穿的只是普通的军服,而且那时候也没有几杠几星之类的军衔标志,可他的身份还是被城里的胡夏军认出来了。

他们立即关闭城门,想来个瓮中捉鳖。

但拓跋焘并不慌张——对他来这样的冒险家来说,无论身处什么样的险境都不会感觉到危险,他带着拓跋齐等数人趁着混乱混入了胡夏内宫,找到了几件女人的裙子,将其系在槊上制成一个简易的飞钩,借此爬上城墙,最终顺利脱险。

而因胡夏主赫连昌一直音讯皆无,统万城内也是人心惶惶,谣言满天飞,有说他被俘的,有说他被杀的,有说他先被俘再被杀的……

在恐慌情绪的支配下,当天晚上,胡夏尚书仆射问至保护着赫连昌的母亲等人弃城而逃。

这样一来,城中再也没人能控制局面了。

次日,也就是公元427年6月3日,有人打开城门,迎接北魏军进城。

大批没来得及逃走的胡夏王公贵族、嫔妃公主都成为了北魏的战利品。

入城后的拓跋焘见统万城城墙坚固得可以磨刀,皇宫内的各种建筑奢华至极,生性节俭的他忍不住对此大发感慨:一个蕞尔小国,竟然如此不惜民力,焉能不亡!

不过,虽然对赫连勃勃的所作所为颇为鄙视,但拓跋焘对赫连勃勃的所生女儿却很是珍视——他把勃勃的3个女儿都纳入了后宫,其中有一个后来更是被封为了皇后!

之所以会这么做,也许后世某个同样出自游牧民族的名人所说的名言说出了他的心声: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拥抱他们的妻女!

统万陷落的时候,赫连定还率军在长安与北魏将领奚斤相持,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也不敢再打下去了,慌忙率部退往上邽,与夏主赫连昌会合。

令人意外的是,之后拓跋焘并未一鼓作气继续西进,彻底消灭已经奄奄一息的胡夏政权,而是留下常山王拓跋素等人镇守统万,自己则带着主力班师回国。

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策,拓跋焘当然有他的考虑——一方面他担心自己在外太久,后方的柔然会乘机作乱;另一方面,在他看来,丧失了大部分国土的胡夏已经不可能再翻起什么浪了,不如暂时先不去动它,让它和西秦、北凉等西北小国继续狗咬狗!

但长安城内的北魏大将奚斤却不这么看,他坚决请求要乘胜追击,直捣上邽。

在他的一再坚持下,拓跋焘最后还是批准了他的申请——奚斤这人的名字和“西进”同音,似乎还是挺适合西进的,上次西进长安就瞎猫撞到死老鼠中了大奖,这次没准额头又能撞上天花板!

毕竟,很多时候,运气比才气还要重要得多!

于是他又拨给了奚斤一万士卒和3000匹战马,同时还派大将娥清、丘堆等人前去支援。

7月,拓跋焘回到了平城。

果然不出他所料,柔然可汗大檀真的乘虚南下了,准备侵略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得知北魏军班师的消息,才不得不退兵。

不久,奚斤也踏上了他的西征之路。

应该说,他的开局还是很顺利的。

在北魏骁将尉眷的凌厉攻势下,夏主赫连昌不得不放弃了上邽,退保平凉(今甘肃平凉)。

奚斤则步步紧逼,进抵安定(今甘肃泾川)。

但在那里,他却遇到了麻烦。

由于遭受到了严重的疫病,北魏军的战马大批死亡,加上他们孤军深入已久,军粮也出现了问题。

夏主赫连昌乘机反守为攻,击败了在外征粮的北魏大将丘堆。

奚斤只好把部队都撤到了安定城内。

面对严峻的形势,他一筹莫展,双眉紧锁,三天没吃,四晚不睡,五脏俱焚,六神无主。

要打吧,没马;要守吧,没粮;要走吧,没方向;要和吧,没面子;要找个地洞钻下去吧,没地洞……

怎么办?

监军侍御史安颉(北魏开国元勋安同之子)劝奚斤与敌军决一死战。

奚斤不假思索就拒绝了:没有马,怎么打?

安颉说:战马再少,200匹总能凑出来吧?赫连昌急躁无谋又轻率好斗,常常亲自出阵挑战,我军士卒都认识他,如果我们设下伏兵,对他发动突袭,一定能生擒他!

奚斤还是不同意。

但安颉并没有放弃,他和另一名将领尉眷一起挑选了一批精骑,做好了出击的准备。

没过几天,赫连昌果然亲自来攻,安颉立即率部迎击,集中全部兵力,向赫连昌本人所在之处猛冲。

此时又是天色大变,狂风突起,沙尘飞扬。

这已经是赫连昌连续第二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了——如果说萧敬腾是雨神、云淡心远是云神(请原谅我的厚脸皮)的话,那他就是风神。

只不过这次的风向和上次不一样。

他是逆风。

由于风沙太大,赫连昌几乎睁不开眼睛,根本无法看清北魏军的动向,等到他发现敌军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他慌忙拨马就逃。

不料他胯下的战马由于转弯太急加上没有ESP,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侧滑,一下子把他摔了个狗吃屎!

北魏军一拥而上,将他活捉。

皇帝被擒,胡夏军顿时失去了斗志,很快就败下阵来。

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收集残兵万余人,退回了平凉,并在那里宣布继位,成为胡夏最后一任君主。

再看北魏那边。

此战过后,奚斤也坐不住了。

身为主帅的自己碌碌无为,而部下却大出风头,这就好比老师遇到难题束手无策,却被学生给轻易做出来了,世界上还有比这更丢面子的事吗?

饿死事小,面子事大,如果自己再不奋起直追,另建奇功,又有何颜面见代北父老?有何颜面见皇帝拓跋焘?

他必须抓获赫连定,彻底平定胡夏!

于是他命令部下丢弃所有辎重,只带3天口粮,迂回到平凉的后面,打算切断赫连定北逃的退路,将所有胡夏残部一网打尽。

由于抢功心切,走得太急,沿途又没有任何水源,走到马鬃岭(今宁夏固原西南)的时候,北魏军已经疲惫不堪,干渴难耐。

有个北魏士兵因犯法而叛逃到了平凉,把奚斤的窘境全都告诉了胡夏主赫连定。

赫连定本来已经想逃走了,得知这个消息大喜过望,立即命他为向导,领着自己前去截击。

此时的北魏军已经渴得快虚脱了,累得快迈不开腿了,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

这一战,胡夏军胜得比2002年世界杯时的巴西对中国还要轻松——斩杀无数,奚斤、娥清等北魏将领悉数被俘。

留守安定的北魏老将丘堆听说奚斤战败,大惊失色,慌忙弃城逃回长安,接着又与长安守将拓跋礼一起放弃长安,逃到了蒲坂。

胡夏军乘机收复失地,时隔一年多后再次占领了长安。

消息传到平城,拓跋焘大为震怒。

这段时间的战报让他的心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刺激——先是奚斤所部遭遇疫病,陷入困境,接着是安颉抓获了对方皇帝赫连昌,现在又是奚斤被俘长安丢失……

幸亏他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否则恐怕早就受不了了!

他当即命人将丘堆斩首。

有过要惩,有功当然也要赏。

尉眷被封为宁北将军、渔阳公,安颉则被封为建节将军、西平公,代领丘堆的部众,负责镇守要地蒲坂。

对被送到平城的胡夏前国主赫连昌,拓跋焘也颇为优待。

毕竟,赫连昌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

因为胡夏尚未灭亡,甚至隐隐还有死灰复燃之势!

赫连定的野心极大,尽管又重新夺回了关中,但他并不满足。

他曾经登上苛蓝山(即贺兰山,位于今宁夏、内蒙古交界处),遥望旧都统万城,泪流满面,痛哭不已:先帝如果当初让我继承大业,又怎么可能会发生今日的事!

不过,虽然一心想复兴父亲在世时的荣光,但赫连定也不是莽夫。

他清楚地知道,现在的北魏拔根腿毛都比自己的胳膊粗,因此虽然他一直蠢蠢欲动,却一直没有轻举妄动。

直到公元430年的3月。

当时南朝的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第三子)发动了对北魏的大规模北伐,意图收复黄河以南的失地。

由于北魏在河南配置的军队很少,北魏国主拓跋焘下令暂时放弃河南之地,等冬季结冰后再渡河反击。

听说这个消息后,赫连定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一面立即出兵攻打北魏边境的鄜城(今陕西洛川),一面派使臣出使建康,与刘宋结盟,约定共攻北魏,灭掉北魏后以恒山为界平分北魏的领土。

面对两线作战的不利形势,拓跋焘果断决定东面对刘宋采取守势,先集中力量先对付实力更弱的胡夏。

朝中的群臣大多对此表示反对:这样不行啊,如果我们西线被夏国拖住,不能迅速取胜,东面的宋军一定会乘虚北上,河北地区就危险了。

但崔浩却旗帜鲜明地支持拓跋焘的意见:宋军最多不过是要想守住黄河防线,绝不可能再继续北上。而赫连定只是枯树的残根,一击就倒,我们平定夏国后再东出潼关,席卷而前,江淮大地必将尽归我所有!

他的话既有说服力又有感染力,顿时如万吨冲压机将钢板定型成车身一样将此时北魏朝廷所需的决策迅速定型。

拓跋焘也就不再迟疑,立即亲自领兵西征。

11月,北魏军抵达了赫连定的老巢平凉。

此时赫连定还在鄜城与北魏军相持——就这种战斗力也想联宋灭魏,唉,赫连定也不撒泡那啥自己照照。

得知这个消息后,他顿时大惊,连忙撤兵,回援平凉。

拓跋焘对此早有预料,事先已派大将古弼切断了他的退路。

赫连定无路可走,只好与古弼死磕。

古弼佯装败退,赫连定紧追不舍,没想到中途中了北魏军的埋伏,胡夏军大败,赫连定带着余众逃到了鹑觚原(今陕西长武西北)。

北魏军将其团团围住,并切断了水源。

胡夏军干渴难耐,最后只得抱着“宁做战死鬼,不愿渴死人”的心态冒死突围。

但北魏军早有防备,哪这么容易冲得出去?

经过一番苦战,胡夏军大多被歼——实现了他们“做战死鬼”的愿望。

赫连定本人虽然侥幸杀出了重围,却也身负重伤,后收集残兵,逃往上邽。

此役过后,各地的胡夏守将再无战意,要么弃城而逃,要么献城投降,包括长安、平凉在内的关中地区全都为北魏所得。

在西线大获成功的同时,北魏军在东线也趁着黄河封冻的机会,渡过黄河向宋军发动了反攻,很快就收复了洛阳、滑台等河南各地。

宋文帝刘义隆发动的第一次元嘉北伐(元嘉为宋文帝的年号)就此宣告失败。

之后的北方形势逐渐明朗。

任何人都看得出,在胡夏的最后一支主力被歼后,北方的统一已经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就像春天到了,花迟早会开一样!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短短半年时间内,甚至根本就没用拓跋焘动手,西秦和胡夏两国就先后宣告灭亡了!

西秦这几年一直在苟延残喘。

先是在公元426年进攻北凉时被胡夏偷袭,受到重创,两年后国主乞伏炽磐又死了,太子乞伏暮末继位。

此后西秦国内一直叛乱频仍,外敌北凉又多次入侵,内外夹攻之下,西秦的国势如在下坡路上刹车失灵的车辆一样不断加速下滑。

后来眼看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乞伏暮末无奈只得主动寻求转型——转成了乞丐暮末。

他向北魏国主拓跋焘摇尾乞怜,请求归附:我真的活不下去了,您就可怜可怜我,打发点吧!

拓跋焘同意了他的申请,下令把平凉、安定等地封给他。

乞伏暮末喜出望外,连忙把城池房子都烧了,带着部众东迁,没想到中途却被胡夏赫连定拦住了去路,乞伏暮末根本过不去,只好在南安(今甘肃陇西)停了下来。

没住的,就搭草棚;没吃的,就挖草根;没喝的,就喝西北风……

公元431年初,赫连定派他的叔父赫连韦伐率一万兵马前去攻打南安。

虽然胡夏现在已经很衰了,但衰中更有衰中手,比起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西秦还是要强出不少,因此在这两个末等生的对决中,胡夏占了明显的上风,乞伏暮末抵挡不住,只好出城投降,不久被赫连定杀死。

西秦就此灭亡,立国共37年。

灭掉西秦,对本已穷途末路的赫连定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让他的信心大为增强;但同时却也是一瓶致幻剂,让他对自己的实力产生了不切实际的幻想——明明只是狗屎,却自以为是天使!

也正是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他决心继续向西进军,夺取北凉的领土。

但幻想毕竟只是幻想。

正如幻想着“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阿Q最终什么都没得到就被杀了头一样,赫连定最终连北凉的边都没摸到就挂了。

袭击他的是一支游牧部落——吐谷浑。

据说吐谷浑源出于慕容鲜卑,其始祖慕容吐谷浑是慕容部首领慕容廆的庶长兄,因与慕容廆不和,吐谷浑率部西迁到了今青海一带,后世代相传,以始祖吐谷浑为族名。

本来吐谷浑一直生活在西秦的阴影下,但近几年西秦衰落,吐谷浑部得以迅速发展壮大。

当年六月,就在赫连定北渡黄河刚渡到一半的时候,吐谷浑可汗慕瞆(guì)遣军突然发动偷袭。

赫连定毫无防备,兵败被擒,后被送到北魏,拓跋焘将其斩首。

胡夏灭亡,立国25年。

一统北方

至此,整个中国北方只剩下了3个主要的政权:北魏、北燕和北凉。

北凉主沮渠蒙逊是个识时务的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与强大的北魏相抗衡,此前早已向北魏称臣纳贡,被拓跋焘封为侍中、征西大将军、凉王。

与北魏为敌的,只剩下了一个割据辽西的北燕。

北燕的实际创建者冯跋已经于公元430年去世,此时在位的是其弟冯弘。

冯弘的位子是夺来的——他在冯跋病重弥留之际突然发动政变,将太子冯翼和冯跋的其余100多个儿子(冯跋应该是中国历代君主中无可争议的生子冠军)全都杀死,登上了天王之位。

可怜的冯跋就这样成了冯白劳——他辛苦耕耘几十年才收获的这么多儿子,竟然大多连名字都没留下就从这个世界彻底消失了!

由于北燕的国民大多是原来后燕的子民,对当初杀掉自己无数亲人的死敌北魏有着刻骨铭心的仇恨,因此为了顺应民心,北燕政权自建立以来,就一直和北魏不对付,而与北魏的对手柔然、胡夏等国却一直保持着友好关系。

之前由于北燕地处偏远,国力也不强,加上冯跋奉行的政策主要是自保,对北魏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威胁,因此两国之间的冲突并不多。

但现在的形势已经完全不同了——拓跋焘志在一统北方,当然不可能容忍卧榻之侧存在这么一个敌对政权。

公元432年6月,拓跋焘率军从平城出发,前往讨伐北燕,一路势如破竹,北燕石城(今辽宁凌源)等10郡的守将纷纷投降。

北魏军很快把北燕国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团团围住。

不过,经过慕容氏多年经营的龙城十分险固,北魏军又向来只擅野战,不擅攻城,因而围攻了两个多月依然未果。

拓跋焘并没有再继续坚持,他把辽东(今辽宁辽阳)等6郡的3万多百姓迁到北魏所属的幽州(今北京)地区,随后班师回国。

就和当初灭胡夏一样,他灭国并不指望能一蹴而就,而是把这一过程当成拔大树——先左右摇晃,让树的根基逐步松动,等持续多次以后再拔,就轻而易举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北魏撤军不久,北燕又发生了内乱。

冯弘的长子冯崇因没被立为太子而心生怨恨,秘密派使者与北魏联络,打算献出自己镇守的肥如(今河北卢龙)投降北魏。

没想到他虑事不密导致消息走漏,北燕主冯弘立即派兵将冯崇包围。

冯崇连忙向北魏求救。

拓跋焘派永昌王拓跋健(拓跋焘之弟)率军前去救援,很快就击败了北燕军,救出冯崇,接着又攻克了北燕的凡城(今河北平泉)等地,随后撤军回国。

在北魏接二连三的打击下,冯弘不得不低下了自己的头颅——派出使者,向北魏表示臣服。

拓跋焘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把北燕太子冯王仁送到北魏国都平城作为人质。

但冯弘却借口太子有病,一直没有把冯王仁送过去。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后,拓跋焘终于失去了耐心。

公元435年6月,拓跋焘派其弟乐平王拓跋丕领兵4万再次讨伐北燕,一直进抵到了龙城城下,抢掠了男女6000多人后才撤兵。

这下冯弘终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在北魏的不断蚕食下,北燕不仅国土日渐缩小,人口更是以十次方根级别迅速减少,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他就会成真正的孤家寡人了!

他不得不开始寻找退路。

不过他并不打算投降北魏。

因为他知道,落到拓跋焘的手里是肯定没有好下场的——前胡夏主赫连昌就是个例子,虽然刚开始拓跋焘对他非常优待,但胡夏灭亡后不久,他和他的兄弟就全都被杀了!

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向东面的邻国高句丽申请政治避难。

他派使者前往高句丽,请求对方派兵迎接自己。

这一天很快就来了。

公元436年,拓跋焘再次遣军大举伐燕。

冯弘没有再进行无谓的抵抗,而是一把火烧掉了龙城,随后带着城中百姓,在高句丽军的保护下,一起逃往高句丽,开创了历史上流亡君主的先河。

北燕至此灭亡,立国30年。

吞并北燕后,拓跋焘又开始把解决北凉提上了议事日程。

北凉主沮渠蒙逊已于公元433年去世,此时在位的是其子沮渠牧犍。

北凉早就对北魏称臣,沮渠牧犍对北魏这个宗主国也一直非常恭敬。

让送妹妹就送妹妹——沮渠牧犍的妹妹嫁给了拓跋焘,被封为右昭仪;

让娶妹妹就娶妹妹——拓跋焘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了沮渠牧犍,是其王后;

让送儿子就送儿子——因拓跋焘的征召,沮渠牧犍的太子沮渠封坛被送到了平城,作为人质;

让送自己……呃,这个只能到时再说了……

总而言之,如果我算得上是模范丈夫的话,那沮渠牧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模范藩属国国君。

要对这样一个人畜无害的友好国家动手,当然得找一个合适的理由。

这难不倒拓跋焘。

公元439年6月,他以“番茄炒蛋里挑恐龙化石”为原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为宗旨,对外大张旗鼓地公布了北凉主沮渠牧犍的12条罪状,随后亲自领兵西征,讨伐北凉,很快就进抵北凉国都姑臧(今甘肃武威)城下。

9月,沮渠牧犍自缚出降。

北凉就此灭亡,立国43年。

拓跋焘终于实现了统一北方的夙愿。

持续130多年的十六国时期至此结束。

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吞并了北方诸国后的北魏和南朝的刘宋南北对峙,真正意义上的南北朝时代就此开始。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25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