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这是大清正史——心似黄河水茫茫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3 00:24:28 0


1.贸易总比战争好

死守孤城,誓不言降。

吴三桂跟皇太极较起了劲。

这时候大明离休老干部马绍愉,悄然出关。

这个马绍愉,是和张若麒一道逼迫洪承畴进行决战,导致了松锦大战的罪魁祸首。张若麒因而被判处死刑,而马绍愉却办理了离休手续,享受正部级领导干部待遇,幸福地回家了。

实际上他根本没有回家,而是来到了盛京。

和皇太极举行了亲切会晤。

马绍愉道:陛下,我家皇上说了,你得每年给我们大明进贡一千张貂皮、一千斤人参。

皇太极曰:小意思,小意思,那么你们明朝给俺们啥呀?

马绍愉道:为了加强两国友谊,大明每年给你们一万两黄金、一万两白银,陛下你说好不好呀?

好好好,皇太极连连点头:那两国的边界呢?朕建议就以塔山为界,你们家崇祯应该没意见吧?

马绍愉:肯定没意见,只要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就什么意见也不会有。

皇太极又说:还有边贸呢,就在连山弄一经济开发区吧,这你们能接受吧?

马绍愉道:陛下,贸易总比战争好吧?

嗯哪,非常的好。皇太极大吼:拿酒来,咱们这旮旯都是东北人,喝的少了俺不干,你老马敢不喝,就是瞧不起我。

此后一连多日,马绍愉在盛京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刚刚爬起来,又被灌趴下。如此一连多日,最后趁人不备,幸福地溜走了。

皇太极笑曰:这个老马,让喝就喝,可真实在。

马绍愉顺利完成了明清两国的和谈任务,回到北京,向兵部尚书陈新甲作了汇报,呈上工作报告。

陈新甲翻阅着这份和谈记录,看着看着,突然腹内一阵轰鸣,跳起来冲向洗手间。

便密,没大半天的时间他是出不来的。

这时候他的书童溜溜达达进来了,拿起来马绍愉的报告一看:嗯,今天的参考消息,内容比较新颖耶。

立即抄写一遍,以塘报的形式传达下去,注意传达到县团级以上领导干部,不要泄密。

众大臣接到这份报告,擦了擦老花眼,再擦一遍,真的没有看错。这是大明王朝向原始部落奴酋求和的书面报告。

众大臣悲愤无比,齐声吼叫起来:

汉奸!

卖国贼!

立即上朝,将陈新甲围在当中,数不清的手指戳着老陈的鼻尖:你这个大汉奸、卖国贼,竟然敢出卖国家利益,和原始人和谈,打死你个狗日的。

陈新甲大怒:我说你们有没有脑子,现在大明有能力同时在两个战场作战吗?再者说了,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不可能,皇上不可能卖国!众大臣气势汹汹:把皇帝叫出来问一问。

听到外边的群臣怒吼声,崇祯探头探脑地不敢出来:啥玩意儿?卖国?和谈?我不知道这事啊?我是皇上啊,怎么会卖国呢?这一定是陈新甲搞的鬼。

陈新甲登时傻眼了:陛下,你太他妈的缺德了,明明是你下的旨意,临了全都推到我的头上来了。

陈新甲被斩首。

和谈就这么不算数了。

2.女性生理结构权威专家

听说上次的和谈不作数了,皇太极很是郁闷:明朝咋这样呢,说了不算,算了不说,这也太不像话了吧?

生气了。

皇太极把七兄阿巴泰叫了过来:老阿啊,你看这个大明,欺负朕啊,把朕给欺负得,好惨好惨啊。

阿巴泰拍着胸脯大叫:陛下休要担惊,不要害怕。等我发起一次小规模的自卫反击战,向崇祯那厮讨个说法。我要问问他凭什么就这么欺负陛下,破坏和平。

毁关而入,直捣衮州。

此后阿巴泰就在山东、河北一带到处闲逛,溜溜达达。开始时崇祯还假装不知道,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传旨:

宁远总兵吴三桂,山海关总兵马科回援京师。

吴三桂、马科双双回师,与山东总兵刘泽清会师,由大学士周延儒督师,于怀柔县北吹响集结号,向阿巴泰发起总攻击。

战争一打,大部分明军就纷纷跑路,有的回家了,有的去找李自成了,只有吴三桂、马科和刘泽清这三人不依不饶,跟阿巴泰拼个没完没了。每一次交手,这三人总是搬着一大堆清兵脑袋急忙跑开。

阿巴泰很生气,你们这是蚂蚁啃骨头啊,我才带多少人来?让你们今天砍两个,明天砍三个的,算了,不跟你们一般见识,我回家先。

清兵退走,北京城解除警报。崇祯大喜,允许吴三桂、马科和刘泽清这三人进京,并于殿上设宴,慰劳大家。

崇祯最重视的,始终是吴三桂,堪称信任有加,寄予厚望。当场赐尚方宝剑,关外的事情,就拜托给了吴三桂。

吴三桂磕头,抱着宝剑出来,迎面遇到一个大胖子:吴将军,吃了没?

有分教,这个大胖子,名叫田弘遇,乃历史上赫赫无名的实惠派人物。

什么叫赫赫无名的实惠派人物呢?

就是说这个人在当时大名鼎鼎,但他的历史作用为零,忽略不计。而且他是当时的既得利益者,捞得盆满钵满,总之,是一个非常让人羡慕的幸福角色。

田弘遇,男,山西人氏,曾任扬州千总,大明朝女性生理结构研究权威。此人拥有一双慧眼,最是惯看女人,上至没牙的老太婆,下至咦呀学语的女婴,被他那双智慧的眼睛一看,就立即能够评判出个级别等次来。

于是田弘遇娶了扬州一个美貌女人为妻,并收养吃奶女娃一名。那女娃长大而后,端的玲珑,蕙质兰心。送入宫中,崇祯大惊,从此爱不释手,封为田妃。田妃善于书法,心思灵秀,最善于给崇祯排忧解难,与正宫娘娘周皇后相处得也极是融洽。

由是田弘遇时来运转,水涨船高,官拜右都督,这是三国时代周瑜的官衔。又因为田弘遇是皇亲国戚,时人称之为田戚畹。从此老田在京师说一不二,欺行霸市,独步天下。但是突然之际,田妃香消玉殒,崇祯哭得满地打滚,田弘遇更是心惊肉跳。

养女死了,自己和宫中的关系就算是切断了,以后可咋办呢?

田弘遇那双慧眼往下一扫,惊发现如今的大明已是风中之烛,岌岌可危,整个大明王朝所依靠的力量,就剩下年轻的吴三桂了。

于是田弘遇请吴三桂来家里吃饭。

吴三桂兴冲冲赶到,坐下来大家拼酒。喝得高兴之际,就见田弘遇拍了拍手,一排花骨朵般鲜嫩的小女孩,个个盛装艳丽,恰似出水芙蓉,随着悠扬的丝竹之声,载歌载舞而出,歌唱祖国的大好形势,歌唱美好的明天。

在这群小女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打头的一个,天生丽质,衣装素淡,且歌且舞。其舞姿,体态如仙,轻盈欲飞;其歌声,黄莺出谷,清脆如铃。轻歌曼舞之中,女孩的一双妙目,飘飞而来,似无心,似有意,落在吴三桂身上,那目光中有无限的景仰,更有无限的温柔与爱慕。

吴三桂腾的一声站了起来:这位莫不就是人们说的圆圆吗?果然是天香国色,倾国倾城。

田弘遇笑道:吴将军好眼力。

3.善于跑路的美少女

陈圆圆,历史知名女士,生于大明时代,父亲是一走街串户的货郎,天天挑着挑子,转动着拨浪鼓:叮啷当,叮啷当,你发财,我沾光,你吃饺子我喝汤。总之是辛辛苦苦,把女儿拉扯到十八岁。

十八岁那年,陈圆圆出门求职,加入了苏州歌舞团,成为了大明时代的娱乐圈双栖明星。她善唱弋阳腔,在《西厢记》中扮演红娘,人们形容她体态轻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

正当陈圆圆积极努力,把更美好的表演艺术献给人民群众的时候,有人不乐意了。

当地的富豪,“窦霍豪家”气势汹汹杀来了,要逮走陈圆圆去当二奶。当时陈圆圆妆也顾不上卸,从舞台上跳下来,撒腿狂奔,十几个公务员在后面拼了命地追,竟然硬是没能追上她。

太令人悲愤了,陈圆圆就是这样跑掉了。

但是她最终还是无处可逃,没过多久,田弘遇来了。

这一次老田带了千人随行,出京前往南海进香,沿途所过,遇钱抢钱,遇女人抢女人。地方官生怕自家老婆和女儿也被老田抢走,闻知老田经过,无不弃官而逃。就这样一路抢至苏州,听说了双栖明星陈圆圆正在此地,当下老田毫不客气,下令:与我拿下陈圆圆。

陈圆圆再一次撒腿飞奔,这丫头极是聪明伶俐,跑起路来,纵百万大军,追她不上矣。眼看着她跟只花蝴蝶一样在前面逃,眨眼工夫,就消失了。

陈圆圆逃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那地方是有名的光棍村,活了一辈子,也没见过像陈圆圆这样美貌的女孩,顿时蜂拥而至,围观仙女。被这么多的光棍围住,女人就算是长八只脚,也逃不出去的。

于是陈圆圆哭哭啼啼,说出了有人要捉她去当二奶的情况。众光棍闻言大怒,立即自发地组织起了一支超过千人的护“圆”义勇军,高举起“坚决保护陈圆圆,誓死打倒田弘遇”的旗号,轰轰烈烈地与老田对垒了起来。

田弘遇一看这架势,勃然大怒,曰:来人,取某家的秘密武器来。

秘密武器取来,原来是黄金两千两。

田弘遇把那两千两黄金往地下一摔,只听轰的一声,护“圆”义勇军的将士们抱起黄金,做鸟兽四散。

陈圆圆傻眼了,只好立即填表,从此进入公务员队伍。

田弘遇得到陈圆圆,立即洗吧洗吧,包装一下,送进了皇宫。不曾想崇祯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再从士兵的饷银中抠出点来,弄进自己的库存。知道女人是花钱的,硬是不看陈圆圆一眼。陈圆圆很失败,只好又回到田弘遇家,仍然从事她的表演事业。

就这样,陈圆圆与吴三桂,终于在田弘遇家里相遇了。

吴三桂少年英雄,陈圆圆国色天香,这俩活宝有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凑一块去。田弘遇在一边看着,琢磨着自己垂垂老矣,就算是自己想向陈圆圆求爱,也是有心无力,莫不如成全这俩人,日后也好在吴三桂处有个照应。

于是田弘遇就道:吴将军,喜欢陈圆圆吧?

吴三桂曰:喜欢。

田弘遇道:喜欢就送给你了。

吴三桂摇头,曰:我愿以黄金千两,与圆圆约订婚期,就是不知道圆圆答应不答应?

田弘遇道:这事跟她有什么关系?咱们当领导的,把事情定下来,她一个女群众,照领导的话去执行就对了嘛。

于是吴三桂与陈圆圆约好婚期,正想做成好事,这时候边关突传警讯。吴三桂急忙带人出门,临行前把陈圆圆暂时托付于田弘遇。俩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纵有万种风情,这事也只好到了战场上,跟清兵说一说。

4.民主竞选大拉票

这一次的边关警讯,事情可真不小。

皇太极正在勤于房事,突然中风。

暴毙。

皇太极一死,盛京城中,一片惊恐。章京敦达里和安达里,这两个人最先表态:我们要活殉,等陛下下葬的时候,你们捎带脚把我们哥俩一块埋了。

OK,众大臣齐翘大拇指:识大体,明大局,你们两个表现不错。还有没有主动要求被活埋的?有就快点报名,埋了一个少一个。

见众臣幸灾乐祸,敦达里和安达里也火了。埋老子可以,但你们也别想消停了。

于是这二人笑问曰:我们被埋了之后啊,肯定会在地下阴间见到陛下,如果陛下问起我们俩:小敦子,小达子,朕来这冥府旅游,家里现在谁主事啊,我们俩应该怎么回答呢?

你们就说……大家这才发现皇太极这厮最是惯于搞突然袭击,说死就死,连个招呼也不打,也没遗嘱留下来。那么现在的满清,应该由谁挑头,带领大家奔向中原的花花世界呢?

那就民主选举吧。

民主,就要拉选票,这是原始民主最大最大的特点。

这时候阿济格和多铎就去找多尔衮,这仨人是一母同胞三兄弟,又都掌握着兵权,在朝中势力是相当强大的。

阿济格说:獾十四郎,我提议你来当皇帝,如何?

多铎说:我投赞同票,早年野猪皮老爹死的时候,就说是让獾十四郎继位的,可是让皇太极宰了咱们的娘,把皇位抢了过去。现在也应该拨乱反正了。

獾十四郎这一拨人,已经有三票了。

三票还不够,还得拉票。

于是多尔衮兴冲冲去找正黄旗大臣索尼,问:老索,你看这个皇帝的人选……嘿嘿嘿,老索你支持谁啊?

是啊,是啊,索尼发愁道:陛下生下了一大堆儿子,你说咱们该支持哪一个呢?真让人好发愁啊。

多尔衮变了脸色,告辞。

多尔衮前脚出门,索尼就匆匆离开,赶到皇太极大儿子豪格的家里。

这时候豪格的家里已经凑了一堆人,有图尔格、图赖、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大臣,大家正在开会讨论,如何再替豪格多拉两票。

这次拉票会议决定,与会诸人,统统都要写血书,发毒誓,坚决支持豪格,彻底打倒獾十四郎阴谋集团。

热热闹闹的一番拉票过后,大选终于拉开了帷幕。

会议主席,大贝勒代善。

会议安全主管:獾十四郎多尔衮。

大会秘书:济尔哈朗。

与会人员,在两排杀气腾腾、箭搭在弓上的精锐士兵的注视下,神采焕发,斗志昂扬地走进了会场。

大家坐下来,就见大贝勒代善咧开掉光了牙齿的嘴巴:我宣布,本次竞选大会,开幕了。会议第一项议程,请大家推荐候选人。

首先出场的,就是正黄旗大臣索尼,他说:我隆重推荐豪格出任下一届皇帝,相信我的推荐,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同意的请举手。

图尔格、图赖、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再加上索尼,七个人总计十四只手,高高地举了起来。

獾十四郎火了,说,两只手太少了,你们要不要把两只脚也举起来?

这时候大贝勒代善说话了:嗯,豪格不错,我看这孩子也行。

霎时间掌声四起,豪格心情激动地站了起来:掌声响起来,我心更明白,谢谢大家的支持。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父母,感谢大家,感谢街坊邻居,感谢……

这时候阿济格站了起来:不是说差额选举吗?怎么就一个候选人?我再推荐一个,獾十四郎,多尔衮。

霎时间现场一片大乱,豪格的支持者拨出刀,与阿济格、多铎派怒目而视。

这时候,只有大贝勒代善能够压住阵脚了。

大家的目光转向大贝勒,看看代善怎么说。

代善这一票,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就见代善站了起来,笑曰:人老了,身子骨也不灵光了。医生让我每天按时服药,等我回家吃了药就回来,你们大家慢慢开会,慢慢开会。

这老滑头,他溜了。

5.老九继位

代善溜走,会议秩序彻底失去控制,有人大声喊叫,有人吹口哨,有人趁机溜号看小说,有人扎堆斗地主,总之是热闹非凡。

豪格派的人,坚决不同意立多尔衮。

多尔衮派的人,坚决不同意立豪格。

吵着,吵着,多尔衮的弟弟多铎站了出来:别吵,别吵,不是说立豪格,有人反对,立多尔衮,也有人反对吗?大家说是不是这种情况?

没错。大家回答。

多铎就道:既然如此,那就不要选他们两个了,我提一个候选人。

是谁?大家紧张地看看他。

你们看立我如何?

少他妈扯淡!

这怎么是扯淡呢?多铎急了:我的名字,可是写在诏书上的?

谁的名字不在诏书上?大家的名字都在诏书上。

多铎又说:那好,你们不同意我当选,也行,我再提一个候选人,你们看大贝勒代善怎么样?

众人大怒:多铎,你捣什么乱?滚下去。

被拉下去的多铎,大声地喊叫着:我再推荐一个候选人,大家看济尔哈朗如何……

存心恶搞的多铎被西红柿砸下台,白旗大臣们跳了出来:坚决反对豪格,这厮贼偏心眼,老是欺负我们正白旗,如果他当了皇帝,我们还有活路吗?

正白旗是獾十四郎多尔衮的人,而镶白旗则是多铎的部属,所以他们这时候表态,是必然的事儿。

但是正黄旗、镶黄旗却是属于皇太极的私家部队,见白旗的人闹事,他们也气势汹汹地跳了出来:我们吃的饭,是先帝给的;穿的衣,是先帝给的……总之,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今天谁也别想活。

吓唬谁啊你,怕了你才怪。白旗和黄旗人马鼻尖顶鼻尖,彼此怒目而视,互不让步。

眼下这情形,豪格一方,拥有着三旗的支持力量。多尔衮这方面,也是三旗的支持力量。

但是大贝勒代善一旗,和济尔哈朗一旗,态度略微地偏向豪格,所以豪格那边应该是略占优势。

豪格三旗,强推他过去继位,多尔衮怒视着他,吓得豪格手脚麻软,不敢上前。

这时候獾十四郎多尔衮高高地举起手臂,等到大家肃静下来,他缓声说道:我始终认为,老九继位,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不行!豪格三旗爆发出愤怒的吼声。

为啥不行?多尔衮极是惊讶:你们为什么反对先帝的九子福临继位啊?

什么?你说的老九(多尔衮在被封为贝勒时,按年龄顺序排行第九),原来是指皇太极家里的老九——福临?

大家顿时晕菜了。

多尔衮这个全新的提案,一下子将豪格打蒙了。

豪格发现,他现在只有一旗的支持者了,在是选他还是选福临这个问题上,其他四旗人马,立场是中立的。而多尔衮这边三旗,态度却是始终一致的,也就是说,现场势力最强大的人,是多尔衮。

只要不立多尔衮自己,现在他说立谁就立谁。

现在我宣布,就立九皇子福临了,有反对者,吃我一刀。

可是福临才刚刚五岁。

所以呢,多尔衮继续宣布:为了效忠国家,我就委屈自己一点,马马虎虎当了摄政王算了,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怒,站了起来。一瞧到他,多尔衮急忙补充了一句:济尔哈朗,也是摄政王,以后家里大事小事,我们俩说了算。

济尔哈朗大喜,坐下。

多尔衮的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6.领导休假去了

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就立即下令:所有的王爷,所有的贝勒,从今天开始,统统把孝服给我扒了。

为啥啊?众人大怒。

因为我们马上要征讨宁远。多尔衮悲愤地道:先帝翘辫子,吴三桂那厮却不来磕头痛哭,这明摆着是破坏两国的和平,你说我们能够容忍吗?

不能!众王公贝勒,齐声举臂高呼。

要打掉宁远,第一步就是打掉从宁远到山海关的中后所、中前所和前屯卫这三座城池,切断宁远与大本营山海关之间的联系,把宁远彻底地孤立起来,要让吴三桂形只影单,孤独寂寞,感到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思。

这次出兵的领队,是济尔哈朗和阿济格。

俩人带领大军,午夜出发,悄无声息地绕过宁远,先抵达了中后所城。

中后所的守将是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俩人光着脚冲出来,带领士兵冲上城墙:全体注意,准备战斗。

可是清兵那边却一点动静也没有,只看到清兵们端着洗脸盆奔来跑去,不停地刷牙吃饭,苦等了一个白天,也不见来攻城。

吴良弼和王国安大叫了一声:上清兵的当了,他们故意让咱们紧张一整天,到了晚上,等我们神经绷断,他们再来攻城。

果然,太阳一落,清兵大营号角吹起,就见清兵们一人扛只装土的麻袋,呐喊着向中后所城冲了过来,到了堑壕边上,清兵将麻袋丢进去,转瞬间填平了堑壕,然后藤甲兵把盾牌顶在脑袋上,大喊着扑到城墙边上,开始架起云梯。

十几门红衣大门对准城墙的一个固定方向,开始不停地轰击。

城下滚木礌石,城下前赴后继,厮打了整整一夜,也没打出个名堂来。可糟糕的是,十几门大炮对准城墙的一个地方轰击,虽然命中率不是太高,但这么整整一夜轰下来,就见城墙摇晃了几下,轰然倒塌。

清兵呐喊着冲入城去。

中后所就此被攻下,自守官游击将军吴良弼、都司王国安以下,总计四千五百明军被杀,另有四千明军成为了俘虏。

只是一夜的工夫,就拿下了中后所。

下一站,清兵开往前屯卫。

使用与攻打中后所一模一样的战术,既然战术有效,那就坚持使用,先填壕沟,然后藤甲兵架云梯,红衣大炮对准一个固定方位强轰。但是清兵的火炮技术比较差,足有一半的火炮在上一场战斗中自行爆炸了,这次火力明显减弱。

整整轰了三天三夜,轰到了所有的火炮统统报废,才将前屯卫轰开了一个大口子。

明总兵李辅明、袁尚仁等三十多名领导干部被杀,四千明军战死,两千明军被俘。

再下一站,中前所。

攻打中前所的,是阿济格,他带着八旗兵到了地方,却发现中前所城门大开,明军像蚂蚁一样,在城里城外到处乱找,阿济格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猛冲进城,当场逮住九千明军,问他们:你们在找什么呢?

明军答:我们在找我们的领导啊,我们的领导丢了,还没找到呢,你们清兵就来了。

阿济格兴奋得哈哈大笑:还找什么找?你们的领导肯定都是休假去了,你们也甭找了,我带你们去战俘营联欢吧。

收兵归营,返回时故意大摇大摆经过宁远城,存心气死吴三桂。

正行之间,就听见后面有人喊:等一等,等等我。

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回头,却见一汉人官员,面目陌生,打马快速地追上来,就问道:你谁呀你,干吗追我们,想打架吗?

那汉人官员道:某乃宁远守备孙友白,已经从大明王朝辞职了,前来应聘,不知道你们还招收新员工不?

招,怎么就不招呢?济尔哈朗和阿济格喜出望外,停下来,三军停下来,就地摆酒野餐,欢迎新人加盟我大清。

当场摆酒,为孙友白接风压惊。清兵们在酒会上载歌载舞:美酒飘香歌声飞,朋友哇请你下来干一杯,请你干一杯……在这诱惑之下,就见宁远城头上,士兵百姓,纷纷缒城而出,向着清兵飞奔而来,一见面就死抱着清兵不撒手:亲人们啊,我可找到你们了。

越来越多的宁远逃兵跑来参加酒会,歌声越来越响亮:我的家,在东北的战俘营里,那里有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吴三桂站在城墙上,脸色铁青,一声不吭。

这时候,他心里唯一想念的人,就是陈圆圆。

7.五十万人大移民

连拔中前所、中后所、前屯卫三城,让吴三桂成为了汪洋大海中的一叶小舟,多尔衮越想越好玩,兴奋得连睡觉都笑醒。

正笑得开心,有间谍来报:报,那吴三桂统五十万军民,星夜上路,放弃了宁远城,全都移民了。

瞎说,多尔衮怒道:为了攻取宁远城,我们死了多少人?吴三桂又是个花岗岩脑袋,死顽固,怎么可能放弃宁远城?

然而这却是真的。

探报流水般地报将上来,吴三桂真的放弃了宁远,带着五十万士兵和百姓,搬家去了山海关。

为啥呀?

多尔衮大惑不解。

不为啥,因为李自成正向北京进发。

大明告急。

李自成一路摧城拔寨,大踏步地向北京城挺进。崇祯皇帝召开了无数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

平西伯?

吴三桂人在宁远,在辽东,要封也应该被为平辽伯、平北伯,怎么封了个平西伯?

因为西边是李自成。

大太监谢文举马不停蹄,星夜疾驰而入宁远,吴三桂接旨。

圣旨下,放弃宁远,不要了,清兵爱要就拿走,吴三桂即刻回兵,迎战李自成。

不行。吴三桂断然拒绝。

为啥不行?

因为我的家在宁远,我部下所有的将士的家,都在宁远。吴三桂回答:这些年来,我们与清兵血战无数次,虽说上战场的是士兵,但实际上参与对清兵作战的,是宁远城中的所有百姓,宁远城与清兵已是不可化解的血仇。倘若我丢下他们,不惟是我的士兵不会答应,就算是答应了,那就意味着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兄弟姐妹遭受到清兵的屠杀。

这事,崇祯皇帝也是心里清楚的。所以派了大臣星夜前来,督促全体宁远百姓搬家。

这时候吴三桂拥有精兵三万,善战的辽民七万,而久经沙场的心腹铁骑几千人,这些人说走就走,但要让他们把老婆孩子丢给清兵屠杀,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霎时间宁远城中,鸡飞狗跳,五十万百姓奔走相告: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那谁家尿布,快点收起来……破家值万贯啊,一说搬家,那舍不得丢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家家收拾了无数的大包小包,整整收拾了十天,才这浩浩荡荡,忙乱不迭地出城了。

宁远城,大明苦心经营了两百年的辽东前哨,就这样丢弃了。

一路行来,百姓们妇女号啕,婴儿哇哇,老人哽噎,孩子号叫,道路上拥挤得密麻麻的都是人。走也走不动,紧赶慢赶走上一天,才不过走了五十里路。

也许他应该像袁崇焕那样,丢下百姓,疾驰京师,事实上清兵并没有追赶,任由这五十万老百姓哇哇哭着慢慢往前走。如果这时候吴三桂丢下百姓,赶往京师……如果清兵突然杀出来了,谁来替吴三桂保护士兵的父母妻儿呢?

这时候让宁远士兵丢下百姓援救京师,只会有一个结果。

等到了京师,吴三桂定然是单枪匹马。让士兵们把自己的父母妻儿丢在恐怖的险境中,这种事,纵然有人想干,士兵们也不会答应你。

救兵如救火,你那边有火要救,这边也同样的危险,所以只能慢慢地走。

从宁远到山海关,骑兵狂奔,一日一夜可以抵达。

但五十万妇女儿童,大妈老伯走起来,花费了五天的时间,这个速度也已经是非常惊人的了。

到达山海关,先安置家小,仍旧是鸡飞狗跳,闹成一团。

这时候,李自成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昌平。

8.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求名

吴三桂放弃宁远,往援京师,其行何缓也。

要追究责任的话,板子首先要打在崇祯的腚上。

因为崇祯的心眼太坏。

事实上,崇祯死就死在他心术不正上。

崇祯这个人,是一个贪婪到了失去最起码的理性的怪物,此人不惟是嗜金银财宝如命,还有一个爱名的癖好。

名声这个东西,是士大夫最喜欢的,许多士大夫不避刀斧、苦穷一生再挨一刀,唯一所得的,就是身后之名。

崇祯也想要这个名。

为了抢占名声,崇祯做事,从来习惯于先找个替罪羊,事情办得好,自己英明神武;事情办砸了,是办事的人水平太差。就拿和满清议和来说,这可以说是崇祯唯一的出路了,不管谁反对议和,他却是必须要坚持的,因为这件事对他有利。

可是崇祯既想把事情办成,又不想承担责任,所以推出陈新甲来当替死鬼,生生把事情搞砸了。这事大家看在眼里,寒在心头。

而放弃宁远,无疑又是件对崇祯个人有利的决定。可是崇祯又犯了贪名的老毛病,他自己不想承担责任,预先设置了杀头的罪名,想忽悠大臣们跳进去。

可别人也不傻。

大臣们私下议论:上有急,故行其计,即事定以弃地杀我辈,且奈何?

意思是说:崇祯有麻烦了,所以又使坏心眼,让我们提出来放弃宁远的动议,等过后再以弃地的罪名,把责任推到大臣身上。

所以群臣为了避免卸磨杀驴的后果,故意无视现实,死命和崇祯抬杠,一意反对放弃宁远。

群臣们不停地开会,不停地争吵,迟迟不发命令给吴三桂。

皇上不下达命令,却宁肯错过活命的机会,也不放过陷害别人的机会。

崇祯不明白,大人物求利,小人物才求名。他反其道而行之,当然会死得很惨。

大人物求利,那是因为大人物掌握着资源,容易获利,有了利益,再用钱买名声。而小人物之所以求名,那是因为小人物居于劣势,无利可图,只能搞长线的人生投资,首先积累清名,再慢慢地用好名声换取金钱。

小人物往往不存在必须要放弃的利益,而大人物则不同,大人物如果顾及名声,就必须要放弃很大的利益份额。就拿崇祯来说,与满清议和固然会引来非议,可是他得到的是能够腾出手来解决掉李自成,获得的是国家的稳定。

而现在的崇祯,为了博名,不惜坏心眼地坑害别人,可群臣们咬紧牙关,坚持不上当,这场博弈的结果,输掉的是大明的万里河山。

大臣们不停地开会吵架,除了是否放弃宁远,还有另外一个议题:

崇祯想要南巡。

意思是说,崇祯想逃离北京城,李自成那么凶,崇祯皇帝这个想法,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崇祯你逃就逃吧,可是他临死还要害人,非要让大臣们提出这个方案,而他则装出勉为其难的样子,到时候再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

即使你是个皇帝,心眼太坏,也会遭到报应。

结果崇祯的报应真的来了,左都御史李邦华举手发言:我认为,皇上应该留守京师,与群贼殊死血战。

李邦华也可能是缺心眼,不能体谅到“圣意”,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恨透了崇祯,故意摆崇祯这么一道。有他这句话放在这里,崇祯还好意思再说逃走的事情吗?

人如果要死,那是拉不住的。当时崇祯就是这个怪模样,面临自己的生死问题,他却仍然是千方百计地琢磨让大臣背黑锅,这已经成为了他的一个思维定势。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他考虑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考虑的如何拿这件事把别人搞死。

眼见得群臣都学精了,个个都在跟崇祯玩躲猫猫,死活就是不上当,崇祯悲从心来:传旨,准备国葬大典。

国葬?

葬谁呀?

众臣茫然相问。

崇祯回答了一个名字,令得众臣顿时目瞪口呆:

魏忠贤。

9.与士大夫彻底决裂

说起那魏忠贤,此人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

魏忠贤这人堪称祸乱大明的罪魁,此人在明熹宗时代逞凶一时,封九千岁,各地官员都必须拜他为干爹。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熊廷弼,就是惨死于魏忠贤之手;袁崇焕如果不是“及时改正错误”,也拜魏忠贤为干爹的话,也根本没机会活到崇祯时代。

总之,魏忠贤这个人,专以虐杀清流人士为己任,专以祸国殃民为职业。正是因为他,偌大的明朝才生生地被从内部掏空,惹得天怒人怨,叛乱四起,关外满清频频叩关,陷入了无可解救的危亡之中。

崇祯继位后,宣布了魏忠贤一大堆罪状,魏忠贤惊惧而悬梁自尽。

这件事已经过去十七年了,崇祯何以又突然想起来替他平反,甚至在北京行将落入到李自成之手的时候,不惜放下正事,专门为魏忠贤举行国葬呢?

这是因为,崇祯痛感于群臣打死不上他的当,拒绝充当替罪羔羊,所以他才会想,如果魏忠贤在的话,一定有办法整死这群士大夫。

为魏忠贤平反,标志着崇祯皇帝彻底与士大夫的决裂。

当李自成乐呵呵地来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此时北京城中的守军,全部由太监们指挥。

太监领导们发现城下来了一个老熟人。

宣府的太监监军杜勋。

城楼上高喊:老杜,你不是投降李自成了吗?

杜勋回答:没错,这次我来北京,是劝崇祯投降的。

城楼上的太监大喜:那我们扔根绳子下去,把你拉上来。

杜勋进了城,就急忙进皇宫去找崇祯:陛下,吃了没有?

崇祯一见大怒:杜勋,你不是已经从贼了吗?有何脸面见朕?

杜勋笑曰: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陛下你丫麻烦大了。现在你只有一条路,立即解散大明伪政府……话未说完,就见崇祯拿着剑跳起来,杜勋口风急转:哈哈哈,陛下,流寇李自成他们就爱这么说话,说习惯了,陛下,我这次进城来,是来营救陛下的。

怎么个营救法?崇祯激动不已地问。他和明朝的大多数皇帝一样,谁都不信,就相信太监。

就听杜勋说道:陛下,咱们这么着,我呢,假装进城来劝陛下向贼投降的,实际上呢,我就是惦念着陛下,看望看望陛下。等一会儿我回去,就告诉李自成说,城中还有十万精兵,正在严阵以待,李自成听了,肯定会吓得半死,掉头逃跑的。

杜勋这番话,绝对是一个浅显的智商测试,倘使崇祯皇帝的智商略高于弱智,就会不屑地冷笑。

但是崇祯的智商,明显低于任何人的预期。听了杜勋的话,他立即道:好,这个计策好。杜勋,如果你能让李贼知难而退,朕定有重赏。

奴才不指望任何回报,奴才希望的只是为陛下肝脑涂地。杜勋忽悠完,掉头出了城,就这样平安无事地生死关上走一遭,也堪称惊险了。

临走之前,杜勋还把李自成的和谈要求,转告给了崇祯。

李自成的要求,令人惊讶的低:只要崇祯皇帝答应割出西北的地盘给李自成,并封李自成为王,再拨白银一百万,李自成就冲着崇祯磕头,山呼万岁而退。

这会是真的吗?

是真的。

对皇家权力的顶礼膜拜,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之久,这种恐惧已经深植于民众的基因之中。提起皇帝来,人人变色,纵然胆大妄为如李自成,也莫能例外。

这时候的李自成,虽然兵逼北京城,但并没有多少信心面对崇祯。他甚至在心里渴望着,崇祯皇帝能够答应他,而他愿意为了崇祯,于国内消灭流寇,于关外抵御清兵。

这时候崇祯正确的选择,是立即派一名亲信出城,与李自成商谈,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多少也是个缓兵之计。

可是崇祯没有。

崇祯第一时间的想法是:把这件责任推到谁身上好呢?大学士魏藻德如何?

立即把魏藻德叫来,与之计议。

老魏一听,差一点没破口大骂起来。

这个崇祯,脑子绝对是不正常。生死关头,他考虑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还琢磨着坑害别人。噢,这事我老魏答应下来,成了,是你崇祯英明神武;败了,是我老魏通贼杀头,敢情处处都是你的理?

恚恼之下,老魏闭嘴,一言不发。

为什么他不发一言?

因为他在等着崇祯自己下命令,自己来承担这个责任。

可是崇祯宁肯死,也不放弃坑害别人的坏心眼,眼见老魏打死不上当,勃然大怒,将老魏轰了出去。

10.宫里有个大party

老实憨厚的李自成,在北京城下傻傻地等。

他眼含热泪,充满期望,口中念念有词:陛下,我琢磨着就封我一个秦王如何?你封了我为秦王,我就先替你把张献忠干掉……

这么一念叨,就是三天。

三天,已经突破了流寇的忍耐极限。

李自成是典型的流寇,忍耐期限受其活动规律所制约。流寇这种群体,就是到处乱跑的土匪,土匪是没有大后方的,更没有饷道粮草这一说,无非是看哪里官兵稀少,粮食又多,就拎刀子过去狂砍猛吃。所以流寇是以四海为家,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任何时候流寇安营扎寨,你都不可能在他们的后方发现粮草运输线。

所以流寇们身上带的吃的,最多够吃三天。

三天一到,把兜里的口粮吃完,就必须换地方。

现在大家在北京城下已经吃了三天了,该动动地方了。

去哪儿呢?

掉头离开?

那李自成多没面子。

攻城吧。

这真是崇祯逼得李自成。崇祯这人,性格阴毒而被动,皇太极给他写了八封信,他都不肯回信,搞得皇太极老没面子,只好不断地打进来闹事。现在轮到李自成,又是这么个样子,连续三天也不说派个使者出来忽悠李自成几句,明摆着是逼迫李自成翻脸。

流寇们开始攻城了,而此时的城中,只有八千弱兵,以及一万多名太监。

开始的时候,还有几个小太监挑着煮熟的米饭送到城楼上,就放在那里,让士兵拿手抓着吃,先来的吃个饱,后来的没得吃。几天之后,由于无人出面组织抵抗,太监们的心早已飞出了城外,连饭也不给送了。

开始有士兵活活饿死。

自古以来,有能力组织困城抗战的,唯有士大夫。但现在北京城中的士大夫都不敢出来,怕遇到崇祯,怕又被他算计了。

而崇祯,早就通过为魏忠贤举行国葬大礼,明确地与士大夫决裂了。他手提三眼枪,带十几个小太监,满北京城四处乱钻,挨个城门走过来,想看看有没有可能逃出去。

没有这种可能。

外边的流寇像蚂蚁一样密集,就连一只老鼠也无法逃出去。

发现已经是逃无出路,崇祯心里郁闷,心说:要不,我再琢磨琢磨,看看是不是能把魏藻德算计进来,不算计算计别人,活着真没意思啊。

传魏藻德。

魏藻德来了,瞪俩牛眼看着崇祯,心说都到这时候了,崇祯找替罪羊的习惯性思维,应该扭转过来了吧?

没有。

崇祯一开口:老魏,为今之计,卿可有退敌之计?

霎时间老魏心灰意冷,罢了罢了,这可真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啊,都这时候了,崇祯还不改他的坏心眼。于是老魏拿出他的绝活,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神游天外,一言不发。

崇祯皇帝眼见得老魏不肯上当,心中的悲愤,已经到了极点,叹息一声起身,去后宫叫来周皇后和最宠爱的袁妃,再召来自己幸御过的几个妃子。过来过来,大家都过来,咱们大家开一个大party。

今天这个大party,是有主题的。

主题就是:死。

崇祯拿出来一根绳子:周皇后,你死先。

周皇后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德皇后,最听丈夫的话,丈夫叫自己死,拿起绳子来,当场就上吊了。

然后崇祯转向美貌的袁妃:袁妃,轮到你了。

袁妃却是知书达礼:臣妾岂可与陛下相争,陛下死先,臣妾随后。

不行。崇祯断然拒绝:你死先。

袁妃道:陛下先。

崇祯:不行,你先……话未说完,袁妃已经一跃而起,夺路而逃。崇祯兴奋地大叫一声,跳起来,追上去抡起手中长剑,狠狠地劈了下去。

鲜血横流,惨呼声起。

11.崇祯上吊

杀戮宫中的女眷,彻底暴露了崇祯的阴暗心理。

他终于动手了。

一路杀将过去,杀入宁寿宫,恰遇自己十五岁的长女长平公主。

崇祯以袖遮面,说出一句名言:汝为何生于帝王之家?一剑斫过去。

长平公主一声惨叫,右臂被砍断,昏死在地。

拿袖子遮住脸,这个姿势是用不上力气的,可是崇祯还是成功地砍断了女儿的手臂。到底是他的力气大,还是剑刃锋利?

遇到小女儿,年方六岁的昭仁公主。

崇祯圆瞪怪眼,发出喊声,猛扑过去,掐住昭仁公主的脖子。

与其苟活落入贼手,遭贼玷污,生不如死,莫不如掐死你算了。

太子和两个小王爷看到老爹如此疯狂,吓得傻了,站在那里号啕大哭。崇祯走过去,亲切地拉住儿子的手,曰:孩子们,你们今天是太子,是王子,可是北京城破,你们连老百姓都不如了。赶快走吧,不要管朕,朕是没脸再活下去了。你们逃出宫后,千万别摆架子,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见到年纪大的,叫老爹;见到年轻的,叫老兄;见到文人,叫先生;见到士兵,叫长官。总之,是死是活,全看你们自己的运气了。

然后崇祯皇帝威严地下令道:敲钟,传群臣上朝。

钟响了,这丧钟回荡于紫禁城宫,良久良久,却不见一个大臣跑来。

一个也没有。

众叛亲离。

历史上,落到他这般境地的皇帝,寥寥无几。

不是大明士大夫的气节出了问题,而是此前崇祯已经通过为魏忠贤举办国葬,明确表态,以后不带大臣们玩了。他甚至将兵权交给太监,士大夫们谁还好意思往太监堆里挤?

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开始,到崇祯死的这一年1644年,总计276年的时间里,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对士大夫的气节疯狂摧残的两百多年。这种摧残在崇祯残忍而邪恶地千刀万剐袁崇焕时达到高峰,而为祸国殃民的魏忠贤平反,却拒不抚恤战死沙场的卢象升,士大夫的气节已经被摧残得几近凋零。

饶是士大夫们脸皮厚,非要死皮赖脸地效忠崇祯,那也要有个休养生息的时间段。你崇祯杀光了这一拨人,总得等下一拨士大夫生长出来吧?

杀得太急,大明皇权文化的土地,严重撂荒。

孤家寡人的崇祯,踉跄地走上煤山。

在山顶上,他看到自己心爱的太监们打开城门,李自成的流寇如潮水一般地涌了进来。这些流寇,昔日都是善良的百姓与官兵,但是百姓的田产税收,和官兵活命的饷银,全都被崇祯珍藏了起来,逼得他们不得不找到北京城来,讨个说法。

没有说法。

崇祯悬树自尽。

12.李自成是个炸药包

李自成大踏步地走进了皇宫,这老兄比较兴奋:皇后在哪里,快将皇后拖过来,朕要亲自幸御之。

太监们把周皇后的尸体抬了过来。

李自成好不乐意,一具冰冷的尸体有什么好幸御的。换公主吧,把公主统统找来,朕要亲自幸御之。

只有到了北京城中,我们才可以公正地评价李自成这个人。

这厮是个稀罕物件,几百年难得一见的整蛊王、破坏专家、毁灭大师,他善于打碎任何一个旧世界,但对于建设新世界,却缺乏相应的专业能力。

整个流寇组织,就是一种强效的破坏性功能组合。如果一定要打个比喻的话,李自成及他的流寇组织就是达姆开花弹、手榴弹、炸药包、核武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些毁灭性武器无论有多么强大,你都不能寄希望于炸药包能够建立起楼厦来。

破坏是一门专业,而建设则是另一门。

李自成在破坏这门课上获得了满分,而在建设上则比零分还要低。

可是北京城的百姓却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李自成进城的时候,看到家家户户,门上都贴着“顺民”二字。意思是说,以后俺们老百姓跳槽了,不跟崇祯那丫的干了,俺们统统都归你李自成领导了。

那好,李自成就来领导你们搞破坏。

先令十家为一保,责令,每十户人家,要养两个流寇,好吃好喝,女人给流寇睡。如果有一家敢于抗拒大顺政权,十户人家统统杀绝。

有了这一层株连措施,然后流寇们开始放心地干了起来。

冲入民居,男主人当头一刀,女人拖到院子里,流寇们兴高采烈地排成长队。但凡有一人敢于略有微词,十户人家,尽皆杀净。

在安福胡同,一夜之间惨遭轮暴而死的女性,就达三百多人。

这是光天化日之下赤裸裸的反人类、反文明暴行。流寇们尽劫京师妇女,将她们剥光了衣服,骑在马上招摇过市。仅仅是蹂躏女性,已经不足以刺激他们那嗜血如狂的兽性了,他们还要剥夺掉女人临死之前的最后一点尊严。

李自成没有能力约束部众,因为他的部众是流寇,是炸药包,炸药包就是用来毁坏的,不可能当成砖头用来盖房子。

宫里嫔娥彩女,被李自成全都拖了出来,分配给诸将每人三十个。

然后是北京城中大拷掠,倒霉的老魏魏藻德,这下子可惨了,他侥幸逃脱了崇祯的圈套,却又跌进了流寇的险恶之地。

老魏被拖到铁匠刘宗敏面前。

刘宗敏笑问:你是首辅,怎么把国家弄得这么乱糟糟,嗯?

老魏实话实说:我就一书呆子,不熟悉政务,要怪就怪崇祯恶搞,才把国家弄成了这样。

这个回答可惹火了刘宗敏:胡说,你不过是一个穷书生,考上状元,当了三年的官,就到了首辅的位置。崇祯他哪里对不起你了?你竟然如此诽谤他,竟然诬蔑他是昏君?

魏藻德心想,如果你刘宗敏这么热爱崇祯,怎么当上了流寇?如果崇祯是明君,你干嘛不和和谐谐地当快乐百姓?

这话轮不到老魏说,刘宗敏已经冲了过来,抡起打铁的大巴掌,噼噼噼狂抽了老魏十几个大嘴巴。

明白了,原来他刘宗敏才是最忠君爱国的,看看这大明天下,全都弄扭曲了。

可怜的老魏,一辈子舞文弄墨,吟诗作赋,哪经过这阵势?吓得傻了,就想和刘宗敏建立起婚姻关系:将军别打了,我有一个女儿,愿意献给将军做二奶。

真的?刘宗敏真诚地问道。

真的。老魏哭泣着点头。

来人,刘宗敏吩咐道:把老魏的女儿拉来,赏给弟兄们尽情地玩。

可怜老魏那足不出户的女儿,又怎么惹到这伙子野兽了?

接下来是继续拷掠老魏,用刑板夹住老魏,要活活夹死他。老魏也火了,咬牙挑战生命极限,坚决不死,他一直坚持了六天六夜,最后脑壳被夹稀烂,脑浆子全都迸了出来。这时候他再不死,就说不过去了。

老魏死了,他女儿也惨遭流寇蹂躏而死,还剩下一个儿子。

刘宗敏命人将小魏拖来,横空一刀,斩得小魏头颅飞得不知去向。

刑剐连天,杀戮无算。

北京城已经沦为了人间血狱。

李自成带着他的流寇,于北京城中拷掠了七千万两银子。

所有的银子被铸成中间有孔窍的方板状银板,准备运走。

运哪儿去?

不知道。连流寇自己都不知道往哪儿运。

流寇永远是流寇,就如同炸药包永远是炸药包。

13.兄弟交情真如铁

这时候吴三桂终于将全部将士的家小安置在了山海关,就率着精悍的辽兵,向着北京城出发了。

护驾啊,地球人都知道,平西伯吴三桂,最最忠于崇祯皇帝了。

正行之间,突见前头尘土飞扬,两队人马疾风一般地逼近,只听领队的高声叫道:吴老弟,别来无恙乎?让哥哥想死你了。

来者都是老熟人,白广恩和唐通。想当初老哥仨于松锦大战中,肩并肩杀出了清兵的重重围困,这又叫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泡过妞。说起交情来,就一个字:

铁。

有分教,兄弟交情真如铁,不怕脑袋打出血。当下吴三桂圆瞪怪眼,抡起斩将刀,白广恩和唐通也同时发出一声呐喊,双方催动人马,杀啊,打死这帮王八蛋,已经激烈地拼杀成了一团。

不是说都是拜把子的老兄弟吗?怎么打起来了呢?

不能不打,因为白广恩和唐通,现在已经是大顺的将领了,他们奉了李自成之命,前来平定吴三桂的“叛乱”。

白广恩和唐通来势汹汹,别人害怕吴三桂,他们可是一点也不怕。

更何况,他们的家小,还在李自成的手里,自己在大顺公司只是个新员工,必须要好好表现,才能够让老板满意,所以打起吴三桂来,特别的卖力。

可是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吴三桂那是何许人也?他是皇太极生前渴望得到的男人,准确的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厮杀,大浪淘沙,名臣宿将如雨打浮萍,纷纷落败。吴三桂已经成为了天下举足轻重的人物。

而且名符其实。

厮杀了一会,算是热身。吴三桂伸手去拔靴筒上的竹签。白广恩和唐通两人的眼睛突兀瞪大:拜托,不要这么狠吧,大家都是好兄弟……吴三桂已经掷签于地,随我来!霎时间,战无不胜的二千铁骑呼啸而至,与吴三桂并肩而驱,直取白广恩和唐通。

两人更不犹豫,掉头便走。

天下人,没有谁能当得吴三桂如此一击。

吴三桂随后掩杀,捎带脚地捉住八千跑在最后面的大顺兵,当场按倒在地,一顿暴打:昨天还是好端端的官兵,今天居然成了大顺的贼兵,你的政治立场哪里去了?马上写检讨悔过。

正要庆祝胜利,坏消息传来:报告大帅,北京城昨日已经沦陷,贼军如今正在城中拷掠,圣上失踪,生死不明。

吴三桂当时就傻了眼:不会吧?

是李自成来得太快?沿途寨隘城池,是干什么吃的,就拦不住他们吗?北京城墙那么高,怎么说被打破,就被打破?

饶是吴三桂聪明,也想不到之所以他往援未及,只是因为崇祯皇帝心眼太坏,老想让别人替他发布命令,结果延误了命令的发布,所以吴三桂才会姗姗来迟。

这是崇祯皇帝最后一次害人了,受害人正是吴三桂。

此后吴三桂将世世代代遭人唾骂:为什么不快点往援京师?为什么不将那五十万老百姓丢给清兵砍着玩?

这个圈套恶毒就恶毒在,哪怕是吴三桂丢下百姓,往援成功,击败李自成,救出崇祯,他照旧落得个千古骂名:

为了自己头上的乌纱,将五十万百姓丢给清兵,吴三桂你真是官迷心窍,利欲熏心。

跟崇祯办事,他就有本事给你设计这种陷阱,让你进一步挨千刀,退一步遭万剐,无论怎么干,都是你的错。

遇到崇祯,算吴三桂倒霉。

从此吴三桂恨死了大明朱家的人,王八蛋,早些日子让我回来,你能死啊?

14.来自地狱的招降使者

三十三岁的吴三桂,在得知北京城失陷的消息后,掉头回到了山海关。

接下来咋办呢?

以后就在山海关安家了,行不行?

不行。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吴三桂想躲事,可是李自成却惦念着他呢。

正当吴三桂在山海关发愁的时候,突然遇到一个人,好险没把他给吓死。

为啥吴三桂会害怕呢?

因为他遇到的,是一个死人。

这个人,名字叫张若麒,官拜大明兵部职方郎中。由于松锦大战时恶搞,强迫洪承畴提早决战,结果导致十三万明军被歼灭,辽东重镇皆失。因此张若麒被移交军事法庭,一审判处了死刑,不许上诉。

这就是说,理论上张若麒已经死了,至少户口已经注销。可是让吴三桂惊讶的是,他又看到了张若麒,而且,老张还给吴三桂捎来了一大捆家书。

家书都是已经归顺了李自成的前明官兵们书写的,在信中,兄弟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望未来生活更美好。

原来,这老张虽然被判处了死刑,打入死牢,但还没有执行,李自成就杀进了北京城,打破了牢笼,于是张若麒又获得了新生。

张若麒向李自成详细地汇报了松锦大战的实况进程,并告诉李自成,宁远总兵吴三桂,骁勇非常,谁也不服,单只服他张若麒。每次见到他的时候,都毕恭毕敬地执弟子礼,口称老师。

张若麒说:其实我最讨厌师生之间的繁文缛节了,可是学生一片孝心,老夫也不好意思回绝啊。

李自成大喜,立即封张若麒为山海关防御史,收集一批劝降书信,前来招降吴三桂。

事实上,这老张还真没有撒谎,吴三桂确实对他的才学钦服异常,拜他为老师。这师生俩能够走到一起,是因为他们有着同一个毛病,都愿意把对方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现在是张若麒当介绍人,介绍吴三桂加入大顺革命军。稍后还有吴三桂当介绍人,介绍张若麒加入大清的军队。

见到老张,吴三桂受惊之后,急忙把指尖放在嘴上:嘘,老师你小点声,跟我来,别让人看到你。

吴三桂悄悄地把张若麒带进一间小黑屋子里,把门锁上,开始发愁:这李自成在招降我,我应该不应该答应呢?

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再出门散散心。

一出门,就看到一张熟面孔:

唐通。

唐通身后,还跟着一大群人。细看,都似曾相识,或是在战场上并肩战斗过,或是在大明朝堂上彼此骂过娘。

当时吴三桂头就大了,不敢声张,让这伙人快点进来。唐通也知道自己身在险地,悄无声息地跟在吴三桂屁股后面,一伙人像贼一样的一溜小跑,跑进一间没人的屋子里。

吴三桂赶紧关上门,回过头问:啥事呀,你们一家伙来这么多的人,不是想搞什么斩首行动吧?

唐通笑曰:兄弟啊,你是百万军中的斩首专家,谁能斩了你的首啊。我给你介绍一下啊,这位是大顺朝新任命的兵部左侍郎左懋泰……都是老熟人,以前咱们曾排成一列,给崇祯磕过头的。

带来白银四万两,赏赐辽兵。

此外另有白银一万两,黄金一千两,纪念币一千枚,专门赏赐吴三桂。

还有敕书一封,提升吴三桂为侯。

侯比伯高一级,这说明李自成对吴三桂,那是相当重视的。

另有一封信,是北京城中,吴三桂的亲爹吴襄亲笔手书。

但是这封信的口气,却绝非是吴襄之语。后来才查清楚,这封信,是大顺的宰相牛金星亲自操刀,写完之后,让吴襄抄了一份。

信中说:吴三桂,乖宝宝。又升官,真正好。大明亡,不得了。识时务,快检讨。归大顺,要趁早……总之,信中旁征博引,典故用了一大堆,信写得贼拉长,可说到底,就俩字:

投降。

15.大顺人民感谢你

咚咚咚,三声鼓响。

山海关中,吴三桂下令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

干部们纷纷到会,进来后小心翼翼地偷看吴三桂的脸,那张脸却好似三年没洗过的抹布,任谁也看不出个表情来。

吴三桂首先开口:大家好。

大家:首长好。

吴三桂: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大家:首长,大家……不太好。

吴三桂沉下了脸:咋了,咋就不太好?

大家道:老板,我们不说,老板心里也应该是清楚的。我们的部队,整整十四个月没领到饷银了,士兵的工资,都是我们垫付的,现在我们没钱了,垫不动了,老板快点想想法子吧。

吴三桂:今天的会议,不讨论工资的事。

大家:……不讨论工资,那讨论啥呀?

吴三桂:你看你们这些人,满脑子的钱钱钱,跟你们说吧,现在的国际形势,是这个样子的,李自成的流寇,已经成了气候,势力庞大,无人敢捋其锋。唐通投降了,白广恩也投降了,就剩下我们这一支孤军了,可是孤军难立啊。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然后一起拿眼睛看着吴三桂。

吴三桂一拍桌子,站了起来:都城失守,皇帝翘辫子,我吴三桂受国恩隆重,理应冲敌而死,以报国恩。可没有你们的支持,我一个人也没咒可念,你们的意思是如何?

大家不吭声。

吴三桂追问:你们说话啊,你们的意思到底是如何?

大家还是不吭声。

吴三桂急了:跟你们把话说明白了吧,现在李自成的劝降使者,已经来了,我有两道命令给你们:一个是立即将说客推出门外,斩首;另一个是大开城门,鼓乐相迎,你们到底要执行哪道命令?

众将哭了:大帅,俺们都是笨脑子,咋知道应该执行哪道命令呢?

吴三桂赌气地坐下:爱执行哪道命令,你们就执行哪道命令吧。反正我的命令已经下达了,这没我的事了。

别价呀,大帅,你别这么修理我们啊。众将急了:我们是跟定了大帅,大帅说降,我们就降;大帅说死,我们就死,没二话。

真的?吴三桂表示怀疑。

众人站起来发毒誓:说了不算,欺骗大帅,全家死光光。

那好,吴三桂道:传令下去,鼓乐准备。

乐声吹打起来,一群女孩子端着花篮,站在道路两侧,往空中撒着鲜花,张若麒满脸幸福,率唐通等人缓缓通过欢迎的队伍,到了吴三桂面前,先与吴三桂热烈握手:欢迎你,吴三桂,你做出了一个正确的决定,大顺人民感谢你。

欢迎仪式下一项,美女献香吻。

乐不可支地接受了美貌少女的香吻,张若麒心潮起伏。

他说: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激动人心的时代,我老张有幸生逢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不枉此生啊。

然后张若麒奋勇挥毫,为这历史性的时刻题词留念:

大顺明天更美好。

16.少爷你可回来了

把山海关的边防关务,全部移交给唐通,吴三桂率关宁铁骑,去京师接受李自成的亲切接见。

老战友唐通送他出城,依依不舍地握手道别。唐通说:三桂,到了北京,见到了陛下,你一定要告诉他,就说山海关的全体官兵,想念他老人家,衷心地祝愿他老人家仙福永享,寿与天齐。

吴三桂被这真情打动了,就说:放心吧,你们的心愿,我一定给带到。

卷甲入朝,吴三桂出发了。

正行之间,就见北京方向,难民络绎不绝而来。难民堆中,冲出乞丐一名,向着吴三桂扑了过去:少爷,少爷你可回来了。

原来是吴襄的家人。

吴三桂问道:我爹他现在还好吗?

家人撕开衣襟,露出一张纸来:少爷,我冒死逃城,正是替老爷把这封信送来的。

信?什么信?

接过那张纸一看,吴三桂顿时头皮发麻,毛骨悚然。

那竟然是一封血书,上面的字七扭八歪,根本看不出是什么人写的,只有七个字:

受闯贼刑法将死。

吴三桂当时吓坏了:这是咋回事啊?

其实也没啥,就是吴襄已经被李自成的流寇逮了去,正用刑板夹住脑袋,众流寇正拿着小本,蹲在他身边计算筹码,赌吴襄要活多少日子才会死,押一赔十,赌得比较大。

居然有这种事?不会吧。饶是吴三桂脑子快,到了这时候却是说什么也扭不过劲来了。

那李自成既然向他招降,漂亮话一说一大堆,怎么又这样对待他的父亲呢?

想来想去,吴三桂想到一种可能,就笑道:这是皇上逼迫我快点投降,故用此计,等我到了京师,就会没事的了。

说完他又顺口问了句:我的爱妾陈圆圆怎么样了?

不怎么样。

当他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陈圆圆和另一名叫顾寿的美女,还有七名男演员,正在北京的街道上没命地狂逃。

17.美女的味道好极了

说老实话,吴襄被新政府拿了去夹脑袋,这绝非是新政府跟吴三桂过不去。恰恰相反,这是大顺人民政府真诚地想挽救吴襄。

京城大拷掠,是大顺政府坚定不移的新经济政策。上到百官,下至百姓,统统大板子夹脑袋。夹板面前人人平等,断断不可搞特殊化。当时的北京城中,日平均活活夹死三百多人,总之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

吴襄,作为旧政府的残余,是一定要认真地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李自成夹他的脑袋,是为他的好。

夹脑袋的工作,主要由二王爷刘宗敏负责。老刘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就见孔插针,去田弘遇家里检阅文工团。

田弘遇那厮,端的搞怪,二王爷来了,他竟然叫来七名男演员,在堂下站成一排,冲着刘宗敏齐声引吭高歌:狼烟起,江山北望,龙旗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正唱得欢实,刘宗敏突然一抬手:停,你们哪个是陈圆圆?

七个男演员你看我,我看你,不敢吭声。

田弘遇在一边赔笑道:二王爷,陈圆圆已经退出娱乐圈了。

刘宗敏不乐意了:什么,新政府成立了,她陈圆圆就退出娱乐圈了?她咋就对崇祯伪政权那么深的感情呢,咋对新政府就这么仇恨呢,嗯?

田弘遇鼻子歪歪:回二王爷,陈圆圆她不是……

刘宗敏火了:来人,把这个老田拉出去夹脑袋,教育教育。陈圆圆给我出来,还有另外两名女演员,田宛和顾寿,都给我出来表演。

田宛和顾寿,是和陈圆圆齐名的美女,都是田弘遇歌舞团的台柱子。命令下达之后,就见内堂里果然走出两名绝色美女,上前问领导好,一问名字,一个是陈圆圆,另一个是顾寿。

还有一个田宛呢?

刘宗敏大吼:给我搜,一定要找到田宛,不能三缺一。

士兵们开始挖地三尺穷搜田府,刘宗敏则扒光自己的衣服,向着陈圆圆和顾寿扑将过去,亲切慰问这两名优秀的女演员。

事后陈圆圆回忆说:顾寿惨遭刘宗敏慰问,痛不欲生。

事后顾寿回忆说:陈圆圆惨遭刘宗敏慰问,惨不忍睹。

唯有一个田宛,这小姑娘化装成为了乞丐,携带着田弘遇的小女儿逃走了。田宛一直逃出了北京城,逃往南京,恰遇前来京师往援的官兵队伍。官兵惊发现这小乞丐皮肤似雪般的娇嫩,竟然是位绝色美女,当即不由分说,提着裤子排起长队,就要幸御,被田宛抢先一步,先行自杀,令得官兵们好不悻悻然。

而顾寿和陈圆圆,在刘宗敏亲切慰问之后,连声曰:皮香肉嫩,味道好极了。

俩人被带到刘宗敏府中,继续慰问。同时被带走的,还有田弘遇府中的七名男演员。

到了地方,顾寿和陈圆圆偷偷找了机会,和七名男演员联系上,说:咱们一起跑吧,这刘宗敏浑身上下都是像钢针一样的毛刺,还要天天幸御,扎得人痛不欲生,真的受不了了。

于是七名男演员偷来了流寇的衣服,大家换上,混出府外,向着北京城门方向快步奔逃。眼看城门在望,九人精神大振,这时候突听身后一连串的尖叫:抓住他们,抓住他们,前面那九个流寇,站住……刘宗敏的人已经追了上来。

九人鸡飞狗跳,四散乱跑,奈何这北京城中,四面八方,都是为新政府效力的人。陈圆圆枉负两条善跑的长腿,连同七名男演员一道,都没能跑掉,被横拖竖拽捉了回去。

回去后大家站成一排,一报数,居然还是少了一个。

顾寿跑掉了。

原以为陈圆圆的跑路经验,已经是非常丰富的了。现在才知道,和顾寿相比,她还差着一截。原来这大明时代的美少女,都要苦练长跑的基本功,基本功不过硬,混不下去啊。

从此陈圆圆就留在了刘宗敏身边,出任领导的生理秘书一职,认真接受刘宗敏的指导,两人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18.首长按摩又洗澡

听说爱妾已经成为刘宗敏的生理秘书,与他吴三桂划清界限了,当时吴三桂一屁股就坐在地上了。

老爹吴襄脑袋被夹,这或许还能找到个辩解的理由,说是李自成对他的胁迫。可是陈圆圆这事,又该怎么说?

明摆着,李自成在玩他。

如果吴三桂进了京,铁定是被当场拖出去夹脑袋。按照李自成、刘宗敏这俩人的做事风格,等吴三桂夹了脑袋,肯定是让陈圆圆在旁边负责数据统计,测量吴三桂的脉搏和心跳频率,计算脑壳被夹碎时迸出来的脑浆流量。因为这最有利于在挽救吴三桂的同时,也挽救陈圆圆。

话再说回来,吴三桂本来对李自成没什么感情,他之所以选择投降,就是因为父亲吴襄和爱妾陈圆圆还在北京。中国人最讲究一个“忠”字,他被迫放弃对大明的忠诚,这已经对他造成了严重的心理伤害,可是降了大顺之后,却落得个这般的结果,这无论如何也无法让他接受。

如今他忠于大明的清誉已经失去了,李自成却过河拆桥,摆了他这么一道。

枉做小人。

呛啷啷一声,心灰意懒的吴三桂拔出腰刀,叹息道:我挺大一个老爷们,上不能忠于国家,下不能孝于父母,你说我还活个什么劲?拜拜了。就要横刀自刎。

家将们急忙地拥上来,将吴三桂按倒在地,夺过腰刀:老大不可,万万不可啊。

怎么就不可?吴三桂绝望地道:我不死,还活个什么劲?

众家将曰:老大,咱们这边兵强马壮,如果真要是打起来的话,也未必输给他李自成,老大你何必这么悲观呢?

吴三桂看着他们:要打,只怕连累了你们。

众家将齐呼口号:生不怕,死不怕,一心一意跟老大。

见众人仍然效死于他,吴三桂心情一定,狠下心来:那好,我们再回山海关。

于是吴三桂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向着山海关再杀了过去。

却说山海关前,正站着吴三桂的老兄弟唐通。自从那天送吴三桂进京,他就站在原地没有离开,心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吴三桂:三桂兄弟,你还好吗?你知道我在想你吗……忽见远处尘头大起,吴三桂真的回来了。

唐通大喜:三桂兄弟,可想死我了。

吴三桂笑曰:也想死我了,一刀劈将过去。

唐通腾的一声跳开:三桂兄弟,你这是干啥呀,心里有什么不痛快,你说出来……掉头匆匆返回,集结队伍再出来,与吴三桂大砍大杀起来,一边杀还一边不停地问:啥事呀三桂,到底啥事呀,你就不能跟我说一下?

吴三桂说不出口,太丢人,只管狂追着唐通不放,不摘下他的脑袋誓不罢休。

唐通急了:三桂你看你这个暴脾气,你先消消火,等我再回来听你给我道歉。

拨马掉头,唐通的部众,被吴三桂基本上砍光了,只剩下八个人,仓惶逃返京师。

回去后唐通急忙打报告,可是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虽然连个政府的雏形都没影,但是官僚主义已经成为时尚了,唐通的报告扔废纸堆里没人理。所以吴三桂又反了的事情,李自成压根不知道。

趁这机会,吴三桂举行了山海关大阅兵。

参加这次阅兵的,计有五万辽兵,号称十五万,这就意味着阅兵时,每个士兵都要走三圈。

山海关的乡绅父老,都被邀请了参加阅兵仪式,并请主席台上就坐。

吴三桂端坐主席台正中,坐在他左边的,是李巡抚,坐在他右边的,是陈备道。这两个人,却是大顺派来的地方官,李自成的亲信,所以请来参加阅兵。

首先出场的,是仪仗队的女兵,清一色美少女,一般高,一般矮,一般胖,一般瘦,尽着戎装,银白色铠甲,英姿飒爽,婀娜多姿。经过主席台时,女兵们莺声燕语,整齐地高呼:首长好,首长好,首长按摩又洗澡。

吴三桂慈祥地微笑着,向女兵们招手:大家一起洗澡,一起洗。

李巡抚和陈备道听了,乐得上气不接下气。

女兵之后,是火器营,清一色鸟枪、火铳,这时候吴三桂扭过头来,问坐在一边的父老乡绅们:你们看我这支军队如何?

父老乡绅摇头晃脑,曰:真乃天兵也。

吴三桂很得意,又问:如此雄兵,可杀李贼否?

众父老乡绅霎时间脸色大变,不敢吭声。李巡抚在一边听得诧异,问道:老吴,你说的是李贼,是谁呀?

吴三桂扭过头去,用阴恻恻的目光,看着李巡抚:白痴,这问题还用得着问吗?李贼当然是说李自成。

李巡抚沉下了脸:老吴,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可别忘了你可是位领导,说话的时候要多多注意,以免误导群众,造成不好的影响。

这时候最精锐的骑兵过来了,这支骑兵,可以说是天下无敌,纵然是强悍的清兵,遇到之后就只能逃之夭夭。这是吴三桂的心血结晶,也是他最得意的军事成就。就见他眉开眼笑,再问乡绅父老们:你们说,这样的军队,可杀李贼否?

李巡抚急了:三桂,你不要这样,千万不要赌气走错了路。人生的路,关键的时候就那么一步……

吴三桂站了起来:来人,与我摘了老李的脑袋,挂在旗杆上祭旗。还有旁边的老陈,老陈表现不错,就割掉他两只耳朵算了,行刑队记住把他的耳朵还给人家,不允许私自倒卖人体器官。

霎时间老李和老陈被拖了下去,俩人拼命挣扎,力图对吴三桂做最后的挽救:老吴,老吴,你要及早回头啊,与人民为敌,是决没有好下场的。

顷刻间,李巡抚的脑袋挂在了旗杆上,陈备道两手拿着自己的耳朵,哭着回北京了。

然后吴三桂站起身来,第三次问父老乡绅:你们说,我这支军队,能杀李贼吗?

父老乡绅们齐齐翘起大拇哥:吴三桂,好男儿,有血性,既忠而孝,师出之日,定然是载誉而归。

19.挽救、教育女群众

却说北京城中,李自成得知吴三桂举旗投降、卷甲而归的消息,顿时就笑得翻倒。

叫牛金星来:老牛,你这招硬是好,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整个大明王朝掌握在咱们的手中,继续努力,再接再厉。

牛金星道:陛下,我们一直在努力,所以我又写了两封书信,让大明的残军早点投降。

都是写给谁的呀?李自成问道。

一个是写给左良玉。牛金星答:如果说吴三桂是现在天下最厉害的人物,那么左良玉就是天下第二厉害的人物,不过这个老左呢,年纪太大,快咽气了。

咽气了也没关系,李自成道:还有一封信呢,是写给谁的?

牛金星道:是写给高杰的。

李自成腾的一声跳了起来:哪个高杰?

牛金星道:还能是哪个高杰,当然是翻天鹞子高杰。

李自成连连摇头:不行不行,别人都可以投降,就高杰不行。

为啥呀,陛下?牛金星问道。

就不信你不知道,李自成急了:那翻天鹞子高杰,曾经拐了我的老婆逃走了。

牛金星笑道:难道陛下还害怕高杰再把你老婆还回来吗?

李自成一琢磨:应该不会吧?

牛金星道:既然如此,那陛下还担心什么?

那就没关系了,李自成如释重负,坐了下来:老牛写信,继续写信……那边来的是谁?他干吗把耳朵提在手上?

来的是山海关的陈备道,见了李自成,老陈哭拜于地:陛下,吴三桂又反了,还把老李的脑袋给摘下来了,他还扬言说,让陛下你把脑袋给他送去。

你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李自成听糊涂了。

说了好半晌,李自成终于听明白了:感情是吴三桂又反了,这人怎么这样,今天降明天反的,他还有个准头没有?

吴三桂为什么反?

听说是因为咱们把他亲爹的脑袋夹起来了,还抢走了他的女人。陈备道哭道。

夹他爹的脑袋有什么不对?抢他的女人又错在哪里?李自成说什么也不明白:咱们夹的人脑袋多了去了,再说抢女人的事儿,咱们抢了一辈子女人了,这是挽救他们啊。怎么别人都能够端正态度,认真挨夹,仔细被抢,偏他吴三桂就这么爱闹事呢?

牛金星在一边拿指尖捅了捅李自成:陛下,其实,你夹他们的脑袋,抢他们的女人,别人也不乐意。

不可能!李自成生气了:不乐意,他们怎么不说话?他们不说话,那就是他们没意见嘛。

牛金星道:陛下,你已经把他们的脑袋砍了,他们当然说不出话来。可这吴三桂统兵在外,你砍不到他的脑袋,这时候你夹他爹,抢他的女人,他当然不乐意了。

不乐意他说出来啊,李自成气得脸色刷白:有意见你不说,搞什么小动作,造什么反呢?

牛金星道:陛下,吴三桂这个造反,不就是对你提意见吗?

李自成生气了:这意见朕不接受,吴三桂敢不投降,朕就叫他灭亡。传令,让二王爷刘宗敏见驾。

等了好久,刘宗敏匆匆来了:陛下有事?快点说,我这正主持妇女大会呢。

李自成道:老刘,朕交给你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去山海关,替朕把吴三桂那厮干掉。

刘宗敏眨了眨眼:陛下,能不能换个人去?我这里有许多美貌的女群众正等着我来教育呢,太忙,真的腾不出手来。

李自成气坏了:换人去?你说换谁?

我推荐一只虎李过。刘宗敏说。

再叫李过来,李过摇头:陛下,我有更重要的任务,要挽救太多太多的女群众,吴三桂的事儿,我建议交给别人最好。

去去去,都给朕滚!李自成火了:

朕要御驾亲征。

20.人生不能没有刺激

御驾亲征,是李自成心中一个遥远的梦。

他毕竟是个流寇,居无定所,四海为家,一辈子都在四处逃窜,日子过得紧张刺激,充满了悬疑色彩。

现在突然憋屈在北京城中,闷也闷死了。就算是没吴三桂这个事,他也会找个其他由头,御驾亲征一把。

所以刘宗敏和李过不乐意去山海关,正合了他的心思。

李岩反对亲征,提出四项主张,驳回。

接着是牛金星反对亲征,提出八项主张,驳回。

接着是小侏儒宋献策提出反对意见,诸人的意见中,唯有他的建议比较山寨化:陛下去,对陛下不利;吴三桂来,对吴三桂不利。

总之是一动不如一静。

可流寇就是要动。

今天睡下了,明天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奇迹,这种逃亡的日子,是多么的丰富多彩。

再看看现在,居住在皇宫里,今天睡下了,明天爬起来,跟昨天的日子一个模样,没有丝毫变化,直如一潭死水。这样的人生,活着有什么意思?

人生不能没有精彩的悬疑和刺激。

所以一定要御驾亲征。

要御驾亲征,首先就要稳定大后方。

京师大开刀。

杀。

六十名前明大员,像狗一样被牵到西华门,统统杀头。

五十三名前明重要人物,统统绞死。

更多的前明官员与嫌疑分子,集中在大路上,大顺流寇们手持钢刀,挨着个地杀过来。整整杀了一夜,到天明时,发现还有一望无际、黑压压的一片,没有被杀掉。行刑的流寇烦了,一挥手:算了算了,快滚吧,等哪天有工夫再把你们找回来杀。

众人抱头鼠窜,绕过小侏儒宋献策,纷纷逃之夭夭。

众流寇看到宋献策,纷纷打招呼:军师,照这么个搞法,咱们的大顺,应该是千秋万代了吧?

狗屁!小侏儒从牙缝里迸出几个字来:我投奔李自成,本以为是遇到了真命天子,可是没想到,他竟然是个嗜血如狂的疯子。这狗屁大顺朝,眼看就要散板完蛋了。

众人大骇:军师,你这么讲话,莫非是天意有变?

没错,小侏儒掐着手指头计算起来:本来呢,按照天意,大顺朝确也是千秋万代的,可是天道最怕杀戮,每杀一人,寿减一天,你们如此狂杀,大顺朝的日子就迅速地消减。到了今天,还剩下不到三年了,你们自己掂量着办吧。

还剩下不到三年,众人急了:军师,那我们可咋办呢?

连我自己都免不了一个千刀万剐,何况你们呢?宋献策说完,移动着他形如磨盘的身体,蹦跳着去长安街,为李自成送行。

此时,长安街上,李自成正紧紧地握着前明死刑犯张若麒的双手:张爱卿,京师的事儿,就拜托了。

陛下放心吧。张若麒热泪盈眶,幸福得哭了出来:我一定不负陛下所托,并期待着陛下凯旋归来。

吴三桂造反,按说这张若麒应该受到处分才对,可是李自成脑子不够用,非但没有追究老张的责任,反而莫名其妙地任命张若麒为兵部尚书。别人都杀头,偏他老兄一人升官。这运气,好得真没法说。

出发了。

马步兵总计六万,李自成亲统七千精锐,擎刀牵马,浩浩荡荡,络绎不绝。

除了随李自成出征的将官,最引人注目的,是前明太子、永王和定王,这三个崇祯的儿子。

大军经通州,至密云,过永平,气势汹汹,向着山海关进发。

山雨欲来,一触即发。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1164.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