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原来你是这样的西晋——风中残烛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2 21:27:53 0


张林与孙秀有隔阂,虽然表面上互相尊重,内心其实互相忌恨。他跟孙秀有矛盾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他被封为卫将军不能开府,而孙秀却能开府,他不服。这种忌恨说起来也不算什么,但司马伦却因此杀了张林。

司马伦集团的内部情况大致如此,刚刚取得点成果就沾沾自喜不说,还互相内耗,外面诸王已经枕戈待旦了,司马伦还浑然不觉。

永康二年,司马冏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杀死了司马伦安插的眼线管袭,帮王处穆报仇之后,齐王立刻发布了檄文讨伐司马伦。然后,天下皆反。

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新野王司马歆等纷纷响应。但是当檄文传到河间王司马颙手里的时候,他不仅没响应,还送了司马伦一件礼物——司马冏的使者。他一向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他还没看清局势呢。

司马伦已经被两面夹击了,但司马颙在关中,也就是司马伦的后方,根本就不知道双方的实力对比,他怕司马伦出手先对付自己,就表示效忠司马伦。

司马伦立刻让司马颙支援,司马颙就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张方率领一支部队前往支援。但走之前,司马颙和张方说了一句:见机行事。

当然,后方这点儿事全得看正面战场的输赢来决定,司马伦封孙辅为上军将军,积弩李严为折冲将军,率七千士兵从延寿关出战,征虏张泓、左军蔡璜、前军闾和等率九千人从堮坂关出兵,镇军司马雅、杨威莫原等率八千人从成皋关出兵。洛阳距离许昌那是相当近,距离邺城其实也不远,所以双方的主要战场就集中在阳翟和黄桥两地。

大战已经一触即发。现在,我来说说双方的兵力对比。首先是司马伦方面,他们在南线的总兵力大致是一万五千人,北线也在万人左右;而齐王方面的南线兵力大致在十万人上下,成都王的北线兵力也有十万左右。整体兵力对比,一比八。看上去司马伦完全处于劣势。

事实上司马伦也有个优势。有一句话说得好,兵不在多而在精,司马伦率领的那可是中央禁军,也就是嫡系王牌部队,而司马冏和司马颖手下的是地方部队,从装备和战斗力上来看,中央禁军和地方部队就不在一个档次上。

战斗马上打响。

先来说说北线,成都王司马颖从邺城出发,直奔洛阳而去,而司马伦的部队也早已出动,双方在黄桥发生了遭遇战。司马颖第一次见识到了中央军的战力。结果司马颖大败,损兵八千余人。经过这次失败之后,司马颖在黄桥布阵,形成了对峙之势。

南线的司马冏的对手是司马伦的部下张泓。在司马冏主力还未到阳翟之时,张泓就乘虚而入,直接发动攻城战,打了司马冏一个措手不及。张泓攻破阳翟,杀死司马冏部众数千人,并且缴获大量物资。后方正在赶来的司马冏得知了消息,率领部队驻扎在距离阳翟四十里的颍阴,随后渡过颍水猛攻阳翟,不克。再攻,复不克,反而被张泓来了一拨反冲锋,大败。张泓参加过对吴作战,虽说算不上一流名将,但战斗经验丰富。不能力敌,司马冏只得先稳住阵脚,形成了对峙之势。

就在张泓渡过颍水当晚,司马冏发动敢死队劫营。当时司马冏情势危急,如果张泓再前进,自己就得放弃颍水,退守许昌,若许昌被破他就得人头落地了。所以他趁张泓立足未稳直接偷袭,但是他也清楚,张泓经验丰富,所以他只发动了小股部队骚扰,并没有出动主力。但是就是这一骚扰,居然有奇效。

齐王来劫营,诸军都未动,只有孙辅和徐建慌了手脚,只顾着逃命,所属军队瞬间大乱。孙辅和徐建逃回洛阳城,见到了司马伦,表示齐王人多势众,自己根本不是对手。而且他们居然说张泓已经战败,司马冏即将直扑京城。

司马伦瞬间慌乱了,张泓已经兵败,那么京城危急啊,为今之计他只有用上预备队了,同时他立刻调回了正在对司马颖作战的许超。而许超一听皇帝有令,马上就回了洛阳。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张泓在前线的捷报居然传来了。司马伦算是长舒了一口气,他已经顾不上惩罚徐建和孙辅了,立刻命令他俩和许超一起去对付司马冏,同时向北线增兵,弥补许超的空缺,以对付司马颖。

徐建、孙辅弃兵而逃已经严重打乱了张泓的部署,他经过分析和思考之后觉得现在如果不能击溃齐王,一旦让他再集结力量自己就必败无疑。所以,他在许超到达之后立刻集结兵力发动了对司马冏的决战。司马冏让军队主力对张泓部队保持守势,其余军队全力进攻张泓部将孙辅、孙髦等人。果然不出司马冏所料,他们除了是孙秀和司马伦的亲信之外一无是处,所属部队一触即溃。被已方的溃兵冲击,张泓只能收起残余兵力回营自保。

但是司马伦万万想不到的是,北线也是一败涂地。

古代作战,士兵的精神状态是非常重要的,军队作战时,粮草、军备一来是为了增强士兵的战斗力,二来是为了让士兵相信作战的可靠性,也就是能赢。但是当士卒们看见许超都督先是从黄河急匆匆回京,现在又要渡过黄河再去对付司马冏,他们心里其实已经产生怀疑了——南边是不是输了?军队的怀疑必然导致战斗力的下降,所有人开始恐惧,开始猜忌,更何况本来司马伦就不得人心。

话说自从许超到了南线帮助张泓之后,北线的统帅就变成了驸马爷——孙秀的儿子孙会。

为了帮驸马儿子对付北线的司马颖,孙秀不断给他增兵,从战事开始以来,孙会手下的总兵力已经增加到了三万人,但是面对成都王多达十万人的总兵力还是显得捉襟见肘,更何况他根本不会打仗。以前有许超指挥,他可以混些军功,现在自己单干,他立刻就慌了阵脚。司马颖抓住时机连续发动进攻,孙会方持续大败,损失无算,不仅把前期积累的优势全部丢光,还让司马颖逼近黄河,向洛阳杀来。

在这中间其实还有一个小插曲,由于孙会持续战败,司马伦就让一个人去督军,这个人的名字叫作刘琨。在“金谷二十四友”之中,除了大名鼎鼎的潘岳、陆机、左思之外,他也在其中。后来清算司马伦的势力时,他因出身,不仅没被杀,还受到重用。

战事日益严峻,司马伦已经愈发窘迫。但孙秀自从司马伦掌权起就玩起架空的把戏,还暂时瞒住了部分事实,说已经打败司马冏,还抓住了他,所以司马伦并不知道战况已非常危急了,还打算御驾亲征。

皇帝要御驾亲征,孙秀果断做出了一件加速败亡的事——征兵。这看上去不算什么大错,毕竟现在是非常时期,临时征兵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他的征兵对象是士族子弟。孙秀直接征召了四品以下官员的子弟从军,洛阳城瞬间一片鬼哭狼嚎,所有人都知道前方司马伦的人马已经是损失惨重,现在征召兵士,那不是送死吗?而且士族在洛阳城中势力盘根错节,本来就已经对孙秀极其不满,现在一看自己的亲人即将送死,达官显贵们瞬间联合在了一起,纷纷勾连禁军图谋反叛。

孙秀先是得罪了普通百姓,然后又得罪了上层士族,倒行逆施,已经成了洛阳人民的公敌。

这时候义阳王司马威劝孙秀到尚书省与众人坐下来商议征战防备之事,大概定下两种方案:一是把洛阳焚了,逃往关中地区投奔孟观等人;二是一路往东杀到山东坐船逃生。

然而,孙秀想了半天也没做出决定。因为这两个方案都不靠谱。且不说东边全是齐王和成都王的人,就连关中地区的河间王司马颙也已经反了。我们之前提到过,司马颙派出了张方,但他看到齐王和成都王人多,就调回了张方,然后加入了齐王阵营,打算分一杯羹。

那么,司马伦和孙秀到底有没有生路呢?

司马伦有可能活下来,活下来的方式也不难——投降。他只有投降齐王才有可能能获得一条生路。但是对于孙秀来说,投降是最不可能接受的事情,因为投降了,自己必死。因为他得罪的人实在太多,做的坏事罄竹难书。强抢民女,残杀淮南王部众,鱼肉百姓,不管哪一条都会要他的命,现在内外诸军全想杀他,一旦司马伦投降,他是必死无疑。

就在孙秀还在纠结自己前途问题的时候,最后的丧钟已经敲响了。

永安元年四月初七,孙秀突然得到了一个消息:淮陵王司马漼和左卫将军王舆反了。

这位淮陵王和司马伦也没有深仇大恨,左卫将军王舆还是司马伦手底下的干部,他们这个时候反叛其实只是因为四个字——众怒难犯。

司马伦和孙秀早就人心尽失,现在齐王即将兵临城下,谁能抢先抓获司马伦、孙秀,那自然可以在后面的政治斗争中拔得头筹,占得先机。

但是他们敢于发动政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年司马伦能废了贾南风控制洛阳,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得到了三部司马的支持,而现在三部司马已经彻底放弃了他,在三部司马的默许之下,淮陵王司马漼与左卫将军王舆率领七百人直奔南掖门而去,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孙秀。

孙秀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刻关闭了距离自己最近的中书南门。一看孙秀闭门不出,王舆就放火烧屋,孙秀往外面一跑,正好撞到了另一位前来围堵他的将军赵泉手中。赵泉手起刀落,连带着和他一起的许超、士猗也杀了。这位纵横天下、玩死太子爷、斗垮贾南风、弄死了无数公卿大臣、消灭了无数政敌异己、搜刮了无数民脂民膏、放下了压垮晋朝太平的最后一根稻草的神棍就这样死了。

解决了孙秀之后,司马漼等人立刻控制了宫城和司马伦,并且逼迫司马伦发诏书:“吾为孙秀等所误,以怒三王。今已诛秀,其迎太上皇复位,吾归老于农亩。”

司马伦倒台了,外面的所有抵抗都丧失了意义,齐王、成都王以及河间王立刻收到了消息。外面的部队纷纷投降,他们得意扬扬地来到了京城。三王合兵,人数高达几十万,京师震动。

就在司马伦被废后不久,梁王司马肜发动朝议要赐死司马伦。朝议也一致通过,认为司马伦罪大恶极,万死难赎。对于梁王来说,司马伦已经丧失了利用价值,现在自己必须和他划清界限,虽然司马伦篡位之后对自己相当器重,但是作为一个野心家,他很清楚这个时候只有放弃司马伦才能保住自己。

历史总像在讲述一个又一个黑色幽默故事,司马伦很快就见到了一件熟悉的东西——那日他赐死贾南风的那杯金屑酒,他不由仰天长叹:“孙秀误我,孙秀误我啊!”

但他的结局早就注定了。

《晋书·司马伦传》:“凡与伦为逆豫谋大事者:张林为秀所杀;许超、士猗、孙弼、谢惔、殷浑与秀为王舆所诛;张衡、闾和、孙髦、高越自阳翟还,伏胤战败还洛阳,皆斩于东市;蔡璜自阳翟降齐王冏,还洛自杀;王舆以功免诛,后与东莱王蕤谋杀冏,又伏法。”

这场闹剧,以政变开始,又以政变结束。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是在这场疯狂的闹剧背后是惨烈的损失和巨大的破坏,在三王起兵的这六十多天之中,十万人被杀,战火从河北烧到河南,双方血腥厮杀,亡魂遍地,已经数十年未见大干戈的中原大地瞬间满是烽火狼烟,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三国乱世,然而,这还仅仅是个开始。

最可怕的是,西晋朝廷惨遭血洗,张华、裴頠等人被杀,西晋数十年来积累的人才毁于一旦,剩下的都是一些清谈无为之辈、明哲保身之徒。号令不出京师,朝廷尸位素餐,西晋朝廷的行政能力名存实亡。

诸王已经无法控制,三王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却陷入了另外一个怪圈儿。再也没有人能约束他们,以前他们被朝廷压制,现在朝廷已经没了;以前是皇帝封王的时代,现在是胜者为王的时代。诸王的枷锁已经粉碎,中原大地将成为他们围猎的竞技场,这些贪婪的野心家们将上演一幕又一幕的疯狂闹剧,至死方休。

百姓的生计再无人理会,地方豪强更是肆意掠夺压榨,土地兼并加剧。由于诸王都在扩军备战,阶级压迫也日益严峻,外加不断肆虐的天灾,天下风雨飘摇。很难想象,仅仅在两年之前,大家还都以为这个王朝固若金汤,可安享太平。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997.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