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话题 > 还原历史

五代十国原来是这样——叛你是有道理的 ——站在十字路口的朱温

历史大观园 还原历史 2020-06-21 20:07:57 0

也许是巧合,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位朱姓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和梁太祖朱温,而且他们之间有很多解不开的因缘巧合:

一、他们都姓朱。

二、他们都是开国皇帝。

三、他们的家乡距离极近,朱元璋老家在沛县,朱温老家在砀山,两县相距不过百里。

四、他们都出生于大动荡时代的社会最底层,穷得快吃不上饭了。朱元璋当和尚去化斋,朱温跟着老娘到地主家里当长工。

五、他们的帝国都被姓李的干掉。梁朝亡于李存勖,明朝亡于李自成。

不过有一点,朱元璋是比不上朱温的,就是朱温怎么说也是出身清穷的乡村小知识分子家庭,朱温的父亲朱诚是一名村塾教师,而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则是在黄土地望天刨食的泥腿子。

英雄不问出身,刘邦耍过无赖,刘备卖过草席,王猛卖过簸箕,朱元璋要饭都没人给他。朱温的“老底”同样不太“干净”,因为朱温偷过东西。好笑的是,朱温偷的东西,竟然是一口大铁锅。

说来也是可怜,朱诚先生虽是教书匠,但一生清贫,又死得早,撇下老婆王氏和三个儿子朱全昱、朱存、朱温,因朱温行三,所以江湖人称朱三。王氏没有活路,只好带着三个儿子去了邻近的萧县地主刘崇家里做佣人。

刘崇很同情王氏母子,但对朱温完全没有好感。无他,朱温“壮而无赖”,喜好赌博,不事生产,哪个地主家也不喜欢这号人物。朱温经常在村头聚赌,但兜里没有闲钱,就盯上了雇主家厨房那口铁锅。朱温趁人不备,扛起铁锅准备换了钱再赌,结果被地主刘崇堵在门口……

刘崇将朱温一通好打,结果还是刘崇的老母亲可怜这个没爹的孩子,阻止儿子行凶,并把朱温揽在怀里,告诉刘崇:“你不要小看这个无赖,老娘我夜观天象,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刘崇哪信这个,哂笑而去。

其实刘母看得不错,朱温手脚再不干净,但他有一身好力气,又精于骑射,这是在乱世立身的吃饭本事。只要能遇到贵人,像朱温这样的泼皮无赖,照样可以乘龙上天。而朱温的贵人,就是盐贩子黄巢。

朱温听说了黄巢在曹县起义的事情,立刻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由忠厚但没用的大哥朱全昱留家照顾老娘,朱存、朱温兄弟星夜北上,拜倒在黄大哥面前。而在不远处,王仙芝更早起义,而且声势远大于黄巢,朱温舍王仙芝而投黄巢,可见朱温是很识人的。

朱温是穷光棍出身,每天目睹地主刘崇家的奢华生活,朱温都馋得流口水。朱温知道他要想成为人上人,就只能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玩命。朱温在跟着黄大哥作战时非常勇猛,“以力战屡捷”,不知道斩下了多少颗敌人的头颅。朱温终于被黄巢青眼相加,提拔做了队长。黄巢麾下有很多高级小弟,李罕之、毕师铎、秦彦、葛从周、霍存都有真本事,但朱温在这些人面前依然显得鹤立鸡群。从各种史料汇总来看,黄巢对朱温是相当偏爱的,不过朱温也回报了黄巢的器重。李罕之等人投降高骈,朱温依然跟着黄大哥闯荡。从曹县开始,山东、河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的大地上都留下了朱温的汗水与足迹。直到黄大哥“满城尽带黄金甲”,乘肩舆入含元殿,朱温自然也跟着修成正果。朱温得到的大饼是“诸将军游奕使”,相当于明朝的大镇总兵官,在黄巢的武将群中这已是很高的职位了。更为重要的是,黄巢特别重视长安的区域防守,而朱温率精锐守在长安城外东渭桥,这是黄巢对朱温的器重。替老大看守门户,不是心腹人,谁敢放心?

不过因为政治上的严重错误,黄巢遭到了各路官军的强硬围剿,黄巢的大齐皇帝梦只做了几天,就不得不面对巨大的生存考验。黄巢死守关中,白白给了各路官军从容包围的时机,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以黄巢的实力,要在强大的官军面前守住长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面对黄巢人生中最大的危局,朱温并没有想要离开,而是继续跟在黄巢屁股后边转圈。

朱温并非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只要黄巢对他好,他是没有什么理由背叛老大哥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还是朱温相信黄巢能转危为安,如果黄巢能真正平定天下,那么朱温必然是一等一的功臣。当时的朱温应该没有脚踩两条船的想法,朱温甚至还凭三寸不烂之舌,招降了屯兵栎阳(今陕西高陵东)的银州招讨使诸葛爽。

不过,朱温毕竟处在一个乱世争雄的大风云时代,江湖上能扬名立万的人物非常多,不是朱温一人就能通吃天下的。很快,朱温就发现,已经和黄巢翻脸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是个难缠的角色。其实何止是一个王重荣,大太监杨复光,和朱温都是地痞无赖出身的偷驴贼王建,哪个又是省油的灯?特别是王重荣,简直就是朱温的命中克星,“帝(朱温)时与之(王重荣)邻封,屡为重荣所败”。朱温被王重荣打得找不到北,情急之下,只能厚着脸皮向大齐皇帝求援。但更重要的是,朱温似乎已经察觉了一丝不祥——黄巢再这么折腾下去,早晚要完蛋。

朱温在明面上并没有背叛黄巢,但在朱温的心中已经打起了退堂鼓——再这么跟着黄巢,自己会不会完蛋?其实黄巢还算是对得起朱温的,在朱温奉命攻下南阳,返回长安时,大齐皇帝可是亲自迎接的,这是别人都很难得到的殊荣。所以朱温的内心深处一直在痛苦挣扎,如果背叛大哥,将来难免要背上骂名;可如果继续跟着黄巢,自己估计是死路一条。

但有一件事让朱温对黄巢产生了严重不满,就是黄巢极为信任的左军使孟楷向来与朱温不和,而朱温向黄巢加急快递的十份求救表章全部被孟楷丢在垃圾桶里,根本没给黄巢看。员工可以对老板忠贞不贰,但前提是老板必须创造一个可以让员工展示自己人生价值的舞台,可黄巢的这个草台班子都散了架,员工都快没了饭辙,朱温自然有了异样的想法。

朱温召开了一场足以改变历史的幕僚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三个人,事主朱温和两大幕僚谢瞳、胡真。

虽然史无明载,但毫无疑问,朱温的出发点肯定要保住自己的前程,这是一切问题的前提。朱温让两大谋士给他分析保黄与降唐的利害关系,其实朱温见“巢兵势日蹙,知其将亡”,基本打定了背叛黄巢的主意,《旧五代史·谢瞳传》就记载“(谢瞳劝他降唐后)我意素决”。与其说考虑保黄,不如说是让谋士给自己降唐进行心理安慰,朱温不想背上叛主的骂名罢了。

谢瞳不是傻子,他已看出朱温的心思,端人家的饭碗就不能砸人家的锅灶,这是江湖规矩。谢瞳劝朱温的话非常精彩,兹录原文如下:

“黄家以数十万之师,值唐朝久安,人不习战,因利乘便,遂下两京。然始窃伪号,任用已失其所。今将军勇冠三军,力战于外,而孟楷专务壅蔽,奏章不达,下为庸才所制,无独断之明,破亡之兆必矣。况土德(唐朝)未厌,外兵四集,漕运波注,日以收复为名,惟将军察之。”说来说去就一个核心内容:不要陪黄巢送死,另选一条发财的路。

胡真大致也是这个意思,劝朱温炒了黄巢的鱿鱼,换个东家。老板即将破产跳楼,跟着他一起跳楼显然是傻子才会做的。至于这么做会有负罪感,但换个角度看,朱温自跟着黄巢以来,凡战必先,身上没少留下刀枪伤痕,他已经对得起黄巢给他开的那些薪水,我又没白吃你的!

唐中和二年(882年)九月十七日,朱温做出了一个对于他本人来说正确的决定——杀黄巢监军严实,正式通告天下,背巢降唐。

而接到这块天大肉饼的,是朱温的“老邻居”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朱温假模假样地向王重荣谢罪,并表示愿意为朝廷剿灭黄巢尽力。此时的朱温是黄巢手下头牌,他的背叛,相当于足球世界里的巴萨头牌直接转会到皇马(反之亦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还赖在成都的小皇帝李儇接到谢瞳的亲自上书后,激动得鼻涕一把泪一把,“是天赐予也”。情绪激动的李儇封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并赐名“朱全忠”。

李儇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就是这个“天赐”的朱全忠,日后夺了他唐家三百年江山社稷,并杀尽李唐宗室。

朝廷给朱温开出的条件不谓不丰厚,左金吾卫大将军是虚职,但河中副使却是实职,仅次于王重荣。而且朝廷的题外之义非常明显——只要剿灭黄巢有功,支票给你了,你自己填。

这笔交易对唐王朝来说是非常超值的,作为黄巢手下头牌,朱温的投降对瓦解黄巢军中将领的抵抗斗志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朱温对黄巢知根知底,就像洪承畴投降皇太极,对后金进攻明朝大有裨益一样。而对朱温来说,他也在情况不明的十字路口中间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美好的人生画卷已悄然打开。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叛变,朱温还意外地捡到一个老娘舅,就是他的新上司王重荣。因为王重荣和朱温的老娘王氏同姓,为了在朝廷内部找棵大树靠着,朱温厚着脸皮乞求王重荣做他的老娘舅。王重荣也知道朱温的分量,自然笑纳这个干外甥。

而朱温的突然叛变,却刺激到了内外交困的黄巢,黄巢指天痛骂朱温:负锅贼,终不得善终!此时的黄巢,不过是死鸭子嘴硬,他骂完后,也该下地狱了。

“反正我没白拿你的工钱,咱们两清。”新任宣武军节度使大人一直在这样宽慰着自己。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rmht/hyls/10652.html

  • 猜你喜欢
  • 热门推荐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