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国史

战后的美国为什么会产生各种“运动”?

历史大观园 美国史 2021-09-18 10:05:59 0 惠特曼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迎来一阵生育高峰婴儿潮,这些孩子到60年代中期,都算是成年了,就算没成年,也正好是叛逆期。到1970年,30岁以下的美国人口几乎占美国总人数的一半,至少有800万人在大专院校就读,这是史上年轻人最多的时代,这是属于年轻人的时代。

婴儿潮的孩子有个特点,他们生于战后,他们的父母亲历了大萧条和大战争,心里都有不安全感。等自己有了孩子,就生怕孩子再遭自己的罪。这些人儿时的生活质量普遍比父辈高,亲眼见到美国成为世界霸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和财富,有更多的机遇,当然也面临更多的挑战。小时候没受过挫折教育,稍微大一点,“冷战”、麦卡锡主义都让他们困惑,加上突然要被抓到越南去“送死”,恐惧、无助、孤独顿时将他们淹没,有部分人,对整个生存环境产生怀疑,对人类的文明更产生一种幻灭感。

有情绪就要发泄,半大孩子,做事也不会考虑成败得失,所以,进入60年代,此起彼伏,各种各样的运动就冒出来了。

既然“垮掉的一代”已经被贴上标签,就不介意让自己更出位一点儿,戴顶贝雷帽,再留个山羊胡子。有人称他们是“Beatnik”,后来翻译成披头族,创造这个新词儿的灵感来源是人造卫星“Sputnik”,当时一提到人造卫星,大家第一时间想到苏联,很多人感觉,垮掉的一代披头族这帮人,是有点共产主义倾向的。

披头族主要活跃在50年代,最早的垮掉派文化运动中心在纽约,随着金斯堡、凯鲁亚克这些人开始向西部流浪,旧金山渐渐成了这帮叛逆者的大本营,因为旧金山跟纽约一样,移民城市,文化和社会气氛都很包容,直白地说,容易出幺蛾子。

进入60年代,随着避孕药和公众对堕胎的开放认识,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性解放运动,加上从50年代开始流行的各种毒品,基本勾勒出当时反主流文化的时髦青年形象。

吸毒者侧身躺着,髋部突起,自己给自己起个很酷的绰号叫“hips”(hip是髋部的意思),在垮掉派看来,“hip”这个词可以代表时尚尖端,先锋人物,加个后缀,hippies就诞生了,对,这就是嬉皮士了。

嬉皮士不是个政治派别,这帮人基本上懒洋洋的,披头散发,身上吊着一件麻布裙或是麻布披肩,脖子上挂着念珠,晃晃悠悠的,抽烟喝酒晒太阳。1967年,成千上万这个造型的青年从世界各地,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串联到旧金山。这些青年人有个接头暗号是头戴鲜花,在旧金山街上也传递着鲜花,显示这个嬉皮士的聚会,就是为了传播“爱”。

这就是旧金山著名的“爱之夏”运动,歌曲《旧金山》是个活动的主题曲,嬉皮士们在旧金山海特区和金门公园各种出租屋安营扎寨,过上了啥也不干啥也不想的“共产主义”生活。

如果仔细研究精神实质,嬉皮士运动似乎跟左派运动、民权运动、无政府运动等一系列热门运动都能扯上关系,所以这几个运动派系也都愿意拉上嬉皮士一起“运动”。“爱之夏”活动得到了不少支持和支援,要没有这些援助,大部分嬉皮士都饿死冻死了;大量吸毒和性解放活动,自然少不得自愿免费医生的帮助。免费的生活让嬉皮士感觉他们生活在乌托邦的社会里,实现了“共产主义”。根据经验,乌托邦从来是不长久的,几万嬉皮士在旧金山无所事事瞎溜达,肯定是不安定因素,更何况这帮人除了号称爱与和平之外,对当地毫无贡献。时间长了,美丽的滨海城市旧金山成了混乱的贫民窟,街头充斥着暴力、犯罪和永远清理不完的垃圾。

终于逼着警察清场了,嬉皮士倒也不是顽固的堕落分子,他们看着自己的先锋形象日益向犯罪分子靠拢,果断中止了乌托邦实践。1967年10月6日,嬉皮士们组织了一次抬棺游行,棺材里放着象征嬉皮士的念珠、头巾等,他们这是宣告,嬉皮士已死,以后有事请烧纸。

虽然他们离开了旧金山,但也没说从此就回归正常人类了,他们化整为零,进入山区,再建乌托邦,继续自己的生存构想。

嬉皮士明显受垮掉派作家的影响,年轻人最容易受影响,所以,每个运动的年代,最亮眼的都是校园运动。

60年代,美国的学运是以反越战为主题的,但也有其他思潮,比如为人权,为公平,为种族歧视等。

从1962年开始,一些美国名校的学生们开始在密歇根集会,他们是想建立自己的民主团体,表达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对成长过程中遭遇那些问题的思考还有倡议要政治改革,孩子们都比较激进。

196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同学为了争取在校园里参与政治活动的自由,跟校园警察动了手,还占领了行政大楼。伯克利的“暴乱”引发了遍布全美的一系列校园“暴乱”行动,大学生普遍感觉,学校里不自由,高等教育非人性化,学校里还充斥腐败。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这样的名校,都加入了行动,闹得沸沸扬扬。

还是在伯克利分校,将大学内的暴力抗争运动带上了高潮。话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州政府里搞到一块土地,作为学校扩建的预留地,因为一直没钱开发,这块地就闲置下来。学生感觉这里遍地瓦砾很不好看,就和当地居民一起,种植了花花草草,将这片空地改造成了一个“人民公园”,可以供大家野餐、歌舞,当然还有各种聚会,尤其是反战运动时,这里经常有公开演讲。伯克利校方这时手头宽松了,就考虑将这块地改建成停车场。学生们当然不干,对他们来说,这里已经是他们“最后的空间”,是校方疯狂行动之下的“最后一块圣地”,他们示威游行跟校方谈判,拒不接受停车场。

当时的加州州长叫里根,一个强硬的保守派,学生们的行动,看着很像搞“共产主义”,为了净化校园里“左派”的力量,他下令警察,该摘花摘花,该拔草拔草,让伯克利尽快把停车场盖起来。

警察动手那天,3000多学生和市民在公园发表演讲,抗议政府“暴行”,警察用高音喇叭干扰演讲,学生们被激怒了,警察也急眼了,爆发了肢体冲突,警察使用了催泪瓦斯和其他武器。一名学生死亡,100多名学生受伤。半个月后,近3万人参加了殉难学生的纪念活动,他们当时的口号是“让一千座公园绽放”。这样的代价,终于保留了“人民公园”。现在去伯克利读书的孩子们,第一时间应该去这个公园朝圣,感受一下师兄师姐们的勇气和精神。

60年代后期,各种运动似乎进入了尾声,没想到,还有更精彩的收官战。

垮掉派作家群,除了酗酒吸毒流窜等生活习惯,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这帮人似乎无法爱上异性,他们大都是同性恋的。金斯堡和凯鲁亚克到底是个什么形态的关系不好定位,但这两位对卡萨迪应该都有爱慕之情。

之前美国历史上的名人,比如惠特曼之流,他们的性取向都讳莫如深。到60年代,性解放都玩落伍了,同性恋能算啥?在先锋派的人群中,同性恋不算个事,但美国说到底,还是一个以清教徒为根基的国家,让他们公开接受同性恋,还是有难度。

1969年6月27日,纽约的格林尼治村的石墙客栈被警察搜查。纽约的格林尼治村几乎是个公开的同性恋聚集区,警察对石墙客栈的强制搜查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之前抓走的同性恋男女就很多了。

两边积怨已深,这次搜捕,不知怎么地就动手了。几百名男女,不管是不是同性恋,聚集到石墙客栈门口,对警察羞辱谩骂,警察毫不客气操警棍还击,人群开始投掷石块和燃烧瓶,有人在石墙客栈内放火,差点把警察烧死。暴乱向整个格林尼治村扩散,一直闹到天亮。

这场著名的“石墙起义”是世界同性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同性恋解放运动正式开端,同年,同性恋解放阵线在纽约成立。第二年,为了纪念石墙事件周年,纽约举行了同志大游行,以后的6月27日,就成为同性恋的纪念日。

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或者相关专家观点,本站发表仅供历史爱好者学习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mgs/32040.html

  • 手机访问

站点声明:

历史学习笔记,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原作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

Copyright © http://www.historyho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粤ICP备20055648号 网站地图